第二章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第二章__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2012-02-13)

第二章__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2012-02-13)

医 院
英 雄 赞

和 平 医 院 护 理 长 陈 静 秋
四、中国医学伦理道德的优良道德
一、仁爱助人,赤诚济世 二、不畏权势,一视同仁 三、淡泊名利,清廉正直 四、医行庄重,正己正物 五、谦和谨慎,尊重同道 六、刻苦钻研,精勤不倦
第二节 国外医学伦理学的 历史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国外古代医学伦理思想
二、国外近代医学伦理学
文艺复兴以后,人道主义思潮涌起,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渗 透到医学领域,人类伦理思想包括医学伦理思想发展到一个重要时期。
18世纪,德国柏林大学教授医生胡弗兰(Hufeland)(1762~ 1836年)提出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德十二箴》
医学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首先产生于英国,是由于英 国的社会背景和John Gregory、Thomas Percival等人努力的结果。
一、国外古代医学伦理思想
4. 阿拉伯医学医学道德
阿拉伯医学的出现和发展,大约从6世纪到13世纪,相 当于欧洲中世纪黑暗时代。
阿拉伯医学家迈蒙尼提斯(Maimonides,1135-1204) 属于犹太族,他在医学道德方面有很大的建树。他的著作 很多,其中《迈蒙尼提斯祷文》,是医学道德史上的重要 文献之一。
——陈实功《医家五戒十要》
二、中国近代医学伦理学
鸦片战争以后 ,在中国既存在着中国传统医德, 也存在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特有的医德。
1926年的《中国医学》刊有中华医学会制定的 《医学伦理学法典》,全文共2339个字,其中涉及 到对一般医疗行为的论述,并论及经验不足的中国医 生和经验丰富的外国护士之间的关系,这在20世纪早 期全世界的医德规范中是少有的,体现了当时中国所 特有的医学伦理观。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二、国外近代医学伦理学




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医学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 业的社会化,使医务人员医德行为准则从个体走向 群体,对医学伦理道德提出新的要求; 18世纪,德国医生胡弗提出的《医德十二箴》,在 西方广为流传,为后世医家所赞同; 医学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首先产生于英国; 1791年,英国医生帕茨瓦尔起草的《医院及医务人 员行动守则》; 1803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医学伦理学》; 1864年8月,签订了《日内瓦国际红十字会公约》;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医家要实现仁爱济世的愿望,就要有高 超的精湛的医术。“大医精诚”中“精” 就是要具有精湛的医术,‘诚”就是指 医生应具备高尚的医德。不少医家为使 医术精湛,而悉心钻研,广求名师。
不畏权贵,勇于创新
祖国医学揭示,医家必须具有不畏权 势,不图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医 学事业和人民大众献身精神。 不少医家淡泊名利,弃官从医,威武 不屈,高风亮节,在医术上总结经验, 勇于创新,
二、祖国医学道德的优良传统

仁爱济世,一心赴救
在传统的医德观中,“仁爱救人”作为医 学的最高目标,医家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也 不论生命价值如何,都要一心赴救。这些宝 贵思想成为祖国医德优秀传统中的根本准则 和核心精神。

清廉正直,普同一等
普同一等强调医家对任何病人都要关 心、同情、爱护、体贴、不论老幼、贫 富、美丑、恩怨等都应一视同仁;贫富 虽殊,药施无二,病人把生死依托给医 家,医家责任不轻,对贫家与富家,不 可有厚薄之分。
四、生命伦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又称生物伦理学,是在医学伦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是对涉及人的生命和健康的行为实践中的道德 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一门应用伦理学。 生命伦理学自此从美国走向世界,呈现了方兴末艾 的发展趋势。 1946年,《纽伦堡法典》 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医学伦理学难题,如 人工授精、体外受精、代理母亲、克隆人、器官移 植、安乐死等等。 代表著有《生物医学伦理学原理》、《生物医学理 论》、《医学实践的哲学基础》、《医学伦理学原 理》、《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 1、中国古代医学道德的发展过程
– (1)(远古五帝——夏朝)的“以拯夭亡”、 “以疗民疾”、“令民知所避就”
• “神农┄尝百味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一日而遇七十毒”;
• “伏羲画八卦,┄百病之理得以推理,乃尝味百药而 制九针,以拯夭亡”;
• “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 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
–1932年宋国宾主编的《医业伦理学》是我国第一部较 系统的医学伦理学专著,对医师的人格、医师与病人 的关系、医师与同道关系、医师与社会的关系作了全 面而系统的阐述:
• 医业伦理学一言以蔽之曰仁义而已矣。博爱之谓仁,行 而宜之谓义。
• 不为广告自炫,不授害人之方法,不做无益于病人之试 验,不徇私情。
• 阿拉伯医学道德思想:
– 迈蒙尼提斯(Maimonidies,1135-1204)的医 德重要文献《迈蒙尼提斯祷文》提出的爱医与 爱人思想:
• 事功艰且巨,愿神全我功。 • 若无神佑助,人力每有穷。 • 启我爱医术,复爱世间人。 • 存心好名利,真理日沉沦。 • 愿绝名利心,服务一念诚。 • 神清求体健,尽力医病人。 • 无分爱与憎,不问富与贫。 • 凡诸疾病者,一视如同仁。
• 医学伦理学是“政府对医院进行管理的法典,是保证无论是官方的行 为还是医际关系都需受到文雅和正直的原则所制约”。
• 第一个为现代医院提出医学道德准则的医学伦理学家。
• 突破医患关系,引进医际关系、医务人员与政府、商家、公民的关系 伦理范畴。
– 1864年8月,由瑞士发起,在日内瓦会议上签订了《日内瓦国际红十 字会公约》,拟定:
– (3)博极医源,注重精诚勤;
• 精:医术精湛 • 诚:医德高尚——董奉“杏林佳话” • 勤: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⑶发展时期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 中提出医生应当“ 爱人知人” 中提出医生应当 “ 爱人知人 ” , 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 勤求古训 , 博采众方 ” , 治 病不分贫富贵贱, 病不分贫富贵贱 , “ 上以疗君 亲之疾, 下以救贫贱之厄” 亲之疾 , 下以救贫贱之厄 ” 。 批评了“ 竟逐荣势, 企踵权豪, 批评了 “ 竟逐荣势 , 企踵权豪 , 孜孜汲汲, 唯名利是务” 孜孜汲汲 , 唯名利是务 ” 的医 疗作风。 疗作风。
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的 黄帝内经》 素问》 《黄帝内经》,分《素问》 灵枢》两大部分。 和《灵枢》两大部分。在 征四失论” “征四失论”、“疏五过 师传篇” 论”和“师传篇”等文中 对医德作了专门的论述。 对医德作了专门的论述。
《征四失论》指出: 征四失论》指出: 医生之“所以不十全者, 医生之“所以不十全者, 精神不专,志意不理, 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内外 相失,故时疑殆” 相失,故时疑殆”。《疏 五过论》 五过论》结合整体观念的 要求, 要求,论述了诊治疾病五 种过错的原因, 种过错的原因,指出在这 些过错中, 些过错中,尤以对忽视情 志变化的情况更应警戒。 志变化的情况更应警戒。
又云: 黄帝命雷公、 又云:“黄帝命雷公、 岐伯论经脉” 俞跗、 岐伯论经脉”,“俞跗、岐 伯论经脉,雷公、 伯论经脉,雷公、桐君处方 饵”。
⑵ 形成时期 周朝时医疗已成为一种独 立的社会行业。 周礼·天 立的社会行业。据《周礼 天 官》记载:公元前五世纪,已 记载:公元前五世纪, 有“医师、食医(营养调配)、 医师、食医(营养调配)、 疾医(主治内科)、疡医(主 疾医(主治内科)、疡医( )、疡医 治外科)和兽医”的设置与分 治外科)和兽医” 工。
南齐杨泉在《物理论 论 南齐杨泉在《物理论·论 中指出: 夫医者, 医》中指出:“夫医者,非 仁爱之士,不可托也, 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 明达理,不可任也, 明达理,不可任也,非廉洁 淳良,不可信也。 淳良,不可信也。”

2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2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近代德 国
胡弗兰德
《 医 德 十 二 箴 》 包含丰富的人道主义思 想和处理医患关系、同 行关系的原则要求。
一、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 1、中国古代医学道德的发展过程
– (1)(远古五帝——夏朝)的“以拯夭亡”、 “以疗民疾”、“令民知所避就”
• “神农┄尝百味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 就,┄一日而遇七十毒”; • “伏羲画八卦,┄百病之理得以推理,乃尝味百药 而制九针,以拯夭亡”; • “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 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 • 神农、炎帝、伏羲是医药和医德的最早实践者; • 这一为民、爱民而自我牺牲的精神,是远古时代医 德思想的萌芽。
– (4)宋元明清医学道德的完善与发展时期:
• (宋)张杲(gao)《医说》包括了“医以救人为心” 篇; • (明)陈实功(1555-1636)的《外科正宗》把我国古 代医德系统概括为“医家五戒十要”,该篇被美国 1978年出版的《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列为世界古典 医学道德文献之一。 •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概括了医药道德的原则与标 准; • (清)喻昌《医门法律》确立了医学道德评价的客观标 准; • (清)夏鼎《幼科铁镜》中的“十三不可学”篇,明确 提出缺失十三种道德素质的人不可学医。
• 一要:先知儒理,然后方知药理,或内或外,勤读先古明 医确认之书,须旦夕手不释卷,一一参明融化机变,印之 在心,慧之于目,凡临证时自无差谬矣。 • 二要:选买药品,必遵雷公炮炙(zhi),药有依方修合 者,又有因病随时加减者,汤散宜近备,丸丹须预制,常 药愈久愈灵,线药愈存愈异,药不吝珍,终久必济。 • 三要: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悔傲慢之心,切要谦和 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 及者荐拔之,如此自无谤怨,信和为贵也。 • 四要:治家与治病同,人之不惜元气,斫(zhuo)丧太过, 百病生焉,轻则支离身体,重则丧命。治家若不固根本而 奢华,费用太过,轻则无积,重则贫窘。 • 五要:人之受命于天,不可负天之命,凡欲进取,当知彼 心顺否,体认天道顺逆,凡须取,人缘相庆,逆取,子孙 不吉,为人何不轻利远害,以防还报之业也?

医学伦理学发展历史

医学伦理学发展历史

医学伦理学发展历史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道德和伦理原则的学术学科,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随着医学技术和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医学伦理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与发展。

以下是医学伦理学发展历史的简要介绍:古代文明时期:古埃及和巴比伦人在健康和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们也开始关注医学伦理问题。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了伦理规则,如对患者的责任、保护隐私等等。

古罗马医学家盖伦在其著作中也对医疗伦理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中世纪:在中世纪,天主教成为当时主流的宗教,医疗事业也深受其影响。

医学伦理主要以宗教观点为基础,例如医生对患者的责任、人类生命的尊严等等。

近代:到了现代社会,伦理表述逐渐与宗教分离,医学伦理进入科学化阶段。

进一步规范和控制医疗行业的行为标准,指导医生在工作中遵守伦理规范。

在这个阶段,医学伦理学家提出了一些新的伦理原则,如自主决策、尊重隐私权、公正和公平、不伤害原则等等。

21世纪:在当代,随着科技和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医学伦理学也呈现出新的趋势。

许多独特的问题随着生殖技术的发展和生物科技的突破而产生。

例如,在有些国家,医生有权接受生育咨询并提供相关实验室技术,甚至有权为患者提供代孕服务。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数据隐私等问题也为医学伦理学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总之,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作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它为医学从业人员提供了规范的行为准则和伦理原则,也为患者权益保护提供了支持。

尽管医学伦理学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但是其基本原则和精神始终是医疗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医学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张淼

医学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张淼

“ 模 范白 医求 院恩 ”大 手夫 术在 室五 进台 行山 手松 术岩 。口
印度人,1938 年8月参加印度援华 医疗队 ,支援中国 的抗日战争,热情 为中国抗日军民服 务。后因积劳成疾, 于1942年12月9日在 唐县葛公村病逝。
柯棣华
三、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
01 02
第三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今
写 在 “ 生 命 线 ” 上 的 英 雄 赞 歌
——
中国医学道德的优良传统
仁爱助人,赤诚济世 刻苦钻研,精勤不倦
不畏权势,一视同仁
传统
谦和谨慎,尊重同道
淡泊名利,清廉正直
医行庄重,正己正物
第二节 外国医学伦理学发展简史
世界主要国家的医德起源与传统
国家 古希腊 古罗马 代表人物 希波克拉底 盖仑 代表著作 后世评价 《希波克拉底全集》 誓言是经典的 医德文献 “作为医生,不可能 继承了希波克 一方面赚钱,一方面 拉底的医德思 从事伟大的艺术 —— 想 医学”
4、完善时期 陈实功
《黄帝内经》的医德思想
人命至重,人命至贵: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谦虚好学,广博多识: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见微知著,治未病: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 坚持科学,反对迷信
构于鬼神者,不可以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以言至巧
严格择徒: 《师传篇》把医学看作是精光之道非其人勿教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孙思邈
著名医德论著《大医精诚》是祖国医学瑰宝。 “精”:就是学习、提高和锤炼精湛的技术; “诚”:要求医生具备高尚的医德,要具有仁爱思想。
《大医精诚》的医德思想
医术要精湛严谨,博极医源。 对病人要有同情心: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 无私救治,一视同仁: 不论长幼妍媸,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作风正派,清廉: “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戏,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名声”

医学伦理学历史发展

医学伦理学历史发展

医学伦理学历史发展医学伦理学历史发展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实践中对权利和义务的伦理考虑的学科,该学科源远流长,发展历程悠久。

1. 古代医学伦理学在古代,医学伦理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中国古代,尊重生命,愿意帮助需要治疗的人是一种传统,古代医生被视为具有高度道德取向的人士。

在古埃及,医生利用药物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在古希腊,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得到了良好的开端。

2. 中世纪医学伦理学在中世纪,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几乎停滞了。

在欧洲,医学被教会所控制,医学实践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教会采用的方法是基于神秘论的,而医学实践主要是由修道院的医生来提供。

3. 现代医学伦理学现代医学伦理学的形成始于20世纪中叶。

1947年,美国社会医学基金会( The Social Medicine Foundation of America)成立,其理念在于推进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1954年,医学伦理学理事会(The Council on Ethics,JAMA)成立,标志着医学伦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 当代医学伦理学目前,医学伦理学在医学卫生、哲学和法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伦理学逐渐分化出了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在当代,医学伦理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如药物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医学诊断中的隐私保护以及医学实践中的医患关系等。

因此,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还需要更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总之,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人类对医疗行为进行道德和伦理考虑的一种历程,为医学实践提供了合理的伦理道德依据。

第二篇发展历史

第二篇发展历史

2、 《希波克拉底全集》中的《誓言》是一部经典的医德文 献,主要内容:行医的宗旨,“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 条”;医生的品德修养,“无论至于何处,遇男遇女, 贵人奴婢,我之惟一目的,为病家某利益”;尊重同道, “凡授我艺者敬之如父母”;为病家保密的道德要求。
3、 《希波克拉底誓词》:“我以阿波罗及诸神的名义宣誓, 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 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危害。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 无论进入谁家,只是为了治病,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 赂,不勾引异性。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 决不泄露。如果我违反了上述誓言,诸神给我以相应的 处罚。”
近代医学伦理学的特点
1、医学人道主义开始理论化和系统 化
2、崇尚科学、摆脱神权 3、医学伦理规范的内容,由面对病
人的个体行医要求,扩展到面向社会 的集体行医要求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的发展趋势 与困境
一、当代医学伦理的基本内容
(一)诞生系列国际性的医学伦理规范 (二)形成社会主义医学道德 (三)出现生命伦理学
(一)中国古代医学伦理的特点
1、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显著
(1)“仁爱救人”的行医准则。 (2)内省、慎独的医学道德修养方法。 (3)“推己及人”与“易地以观”的医学道德情
感。
2、坚持辨证施治的整体医学观,注重心理、 社会、自然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医学道德的局限
1、掺杂儒家伦理思想道德的糟粕 2、受道教天道承负,佛教因果报应等宗教
( 一 ) 博 施 济 众 , 仁 爱 救 人 ( 二 ) 普 同 一 等 , 一 视 同 仁 ( 三 ) 淡 泊 名 利 , 廉 洁 行 医 ( 四 ) 精 勤 不 倦 , 深 究 医 术 ( 五 ) 秘 方 公 开 , 医 术 传 人 ( 六 ) 尊 重 同 道 , 谦 和 不 矜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四、国外医学伦理道德的主要特点
(一)奉行人道主义,尽职尽责,为病家谋利益 (二)平等待人,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 (三)尊师重道,团结协作 (四)注重仪表修养,举止庄重
本章小结
• 中外医学伦理道德均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医 疗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医德传统,历代名医大家高尚的 医德思想时至今日仍熠熠闪光,值得每一位医学生认真 学习。
医学伦理学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一)原始社会时期
• 传说 “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 日而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 立矣”。
• 说明在原始社会里,医疗活动中的克己利他、仁爱助人 的朴素医德思想已经存在。
(二)奴隶社会时期
• 医生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 • 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
指出医生诊治中容易出现的失误,为“精神不专、志意 不理、内外相失、故时疑怠”。
(三)封建社会时期
• 随着社会发展,医学和医德都得到了相应发展。 • 东汉名医张仲景反对“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
• 1803年,英国医生托马斯•帕茨瓦尔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 《医学伦理学》。
• 1864年8月瑞士日内瓦,12国签署了《万国红十字公约》。
三、国外现代医学伦理学
• 1946年,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医生对战俘强迫进 行人体实验的罪行,国际法庭通过了《纽伦堡法典》, 制定了人体实验的基本原则。
• 1948年,世界医学会以《希波克拉底誓言》为蓝本,颁 布了《医学伦理学日内瓦协议法》,作为全世界医务人 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四)公元前5世纪,古印度外科鼻祖妙闻著有《妙闻集》, 提出“医生要有一切必要的知识,要洁身自持,要使 患者信仰,并尽一切力量为患者服务”。

二章医学伦理学发展历史课件

二章医学伦理学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医学伦理发展历史课件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现代西方医德发展的现状
1949年,国际医学会颁布《国际医德守 则》 1964年,通过《赫尔辛基宣言》 1968年,通过《悉尼宣言》 1972年,英国成立了医学伦理学研究会
西方医德面临的挑战与抉择
1、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医德 必须拓宽自己的职能范围 2、医学科技的发展,向传统 医德观念提出了挑战,西方 医德面临着二难选择
2、不畏权势、忠于医业的献身精神
医家必须品德高尚,为了救人性命,不为名利, 不贪权势,甚至奉献宝贵生命。 “宁死不屈的华佗”“忠于医业的孙思邈”
祖国医德的优良传统(二)
3、精勤不倦、苦心钻研的学习作风 古代医家都认为:“医为生人之术也,医而无 术,则不足以生人”“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 不浅”。医生要做到医术精湛,知识广博,就 必须刻苦学习。 “阿是穴” “葱导尿管” 4、不图钱财、清廉正直的道德品质 医者以救人活命为己任,决不应有求财贪色之 念头。如: “见利思义”的明代医家严乐善 “医不贪色”的北宋名医何澄
西方医德的优良传统(简介一)
1、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西方医学 之父 “为病人谋利益”的医德准则。 《论法规》《论医生》、《论箴言》 《希波克拉底誓言》。诸多详尽具 体的医德规范 2、古罗马医学家盖伦,印度的外科 鼻祖妙闻、古阿拉伯的迈蒙尼提斯 的《祷文》
西方医德优良传统(简介二)
3、18世纪,德国柏林大学教授、著 名医生胡弗兰德的《医德十二箴》 4、1794年,英国人帕茨瓦尔写成 《医学伦理学》,1803年正式出版世 界第一本《医学伦理学》。 5、1864年,由瑞士发起,签订了 《日内瓦国际红十字公约》
1、“舍生求义”与“莫贵于 人”的价值准则 2、强调医德的自觉和慎独的 修养方法 3、“推己及人”与“易地以 观”的行为准则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历史

孙思邈的医德思想
• 孙思邈的医德思想不仅受到我国学者的高度重视,也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 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数内清曾称赞说:"尊重人的生命,今天我们才大声 疾呼;但孙思邈却于一千三百年前的古代就已经极其明确他说明这一真理, 并以它作为著书立说的书名了。"更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孙恩邈的《千金药 方》仅存的北京版本,被日本政府视为"药王"宝库的重视情况看:新世纪, 在经济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健康、对生命质量越 来越重视的情况下;在人类又重新开始亲和自然,相信自然,特别是在面对 疑难病症只有中医中药能带来曙光的情形下,中医中药的发展有可能是不可 估量的。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进一步转变,孙思邈的医德思想必将成为人类医 学人文关怀的核心所在。
• 中国传统医学重视医学的伦理价值,"医乃仁术"被普 遍信奉为职业伦理原则,它更多的是强调医生自身的道德 修养和自我规范的要求。在医德中体现儒家人文主义精神 的,主要是孔子的仁学思想,"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 一百多次。"仁"是自我修养过程,医术是"仁","济世活 人"是行医的宗旨,"普救含灵之苦"是医学的目的。"仁" 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结晶,也是儒家医德的核心,其总的观 点是&#• 后来由于他考虑到长安有许多医书,为了有条件阅读 这些医书以便从事著述,才接受了"承务郎"这一职务,在 "尚药局"供职了一个时期。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医学著 作。当他搜集到所需要的医学资料后,便于上元元年(公 元674年)借口身患重病而辞职返乡了。他把一生全部贡 献给了祖国医学事业,他所撰著的《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各三十卷,成为传之不朽的医学名著。他的 《大医精诚》作为我国的第一部医德学著作在国内外的医 学伦理领域也一直在闪放着光辉。

医学伦理学历史发展技术总结范文ppt

医学伦理学历史发展技术总结范文ppt

医学伦理学历史发展技术总结范文ppt 第二章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第一节祖国医德的产生和发展一、医药的起源二、医德的起源三、祖国医德的发展医药的起源1、人类(原始人)产生以后,就有了医药,这是人类求生的本能。

原始人的疾病原始人对待疾病2、生产劳动促进了医药知识的积累。

3、最早总结医药知识的是巫。

医德的起源1、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是医德产生的客观基础。

2、最早医德的萌芽体现在互助观念上。

如甲骨文的:病药医3、远古的首领也是医疗活动和医德思想的实践者,如伏羲、神农、黄帝既是部落首领,又是医疗实践者。

祖国医德的发展(一)1、原始社会:巫医、氏族首领(神农氏等)2、奴隶社会:医业独立、有考核制度3、封建社会:战国时期扁鹊,东汉《黄帝内经》张仲景、华佗唐代:孙思邈《大医精诚》“精”为精湛的技术,“诚”为高尚医德《黄帝内经》东汉的〈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划时代的巨著,此书分〈素问〉〈灵枢〉两部分,书内有大量的医德思想〈素问〉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指责了医术浅薄、善于谋功求利的不良作风。

形成的医德观念有:防病观念血缘观念性道德观念养生观念舍己救人观念生命神圣观念生命质量观念孝悌观念第二节中国文化与医德优良传统一、中国医德的民族文化标记二、祖国医德的优良传统三、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的医德思索中国医德的民族文化标记1、“舍生求义”与“莫贵于人”的价值准则2、强调医德的自觉和慎独的修养方法3、“推己及人”与“易地以观”的行为准则祖国医德的优良传统(一)1、“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的事业准则古代医家认为:医者必须以救人疾苦为己任,以仁爱精神为准则,以自己的精良医术和仁爱精神去关爱病人,解除其痛苦。

“坐堂大夫”“杏林佳话”2、不畏权势、忠于医业的献身精神医家必须品德高尚,为了救人性命,不为名利,不贪权势,甚至奉献宝贵生命。

“宁死不屈的华佗”“忠于医业的孙思邈”祖国医德的优良传统(二)3、精勤不倦、苦心钻研的学习作风古代医家都认为:“医为生人之术也,医而无术,则不足以生人”“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不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开篇案例
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是一位内、外、妇、 儿、五官、针灸各科兼通的圣手,学问渊博, 医术高明。他毕生行医于民间,深得百姓的爱戴。 据《唐书·孙思邈列传》记载:孙氏很有学问,
教授弟子的官),
案例
• 结果,他推托有病而辞谢了。后来唐统一了中国,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在贞观十年(公元636年)诏 请孙思邈到京师,准备授以爵位,亦被他回绝了。显 庆三年(公元658年),唐高宗(李治)又诏孙思邈 到京师,寓居于鄱阳公主旧居,让他审订即将成书的 《新修本草》。因为孙思邈在编修工作中有贡献,故 显庆四年,高宗召见他,请他担任谏议大夫的官职, 他再次谢绝了。
• (四)相对完善时期
• 宋、元、明、清时期
• 宋代张杲《医说》、陈自明《论医者更易良方》 等,对医德规范有具体而详细的论述。
• 明代龚廷贤首次提出:“一择名医,二肯服药, 三宜早治……”
• 清代喻昌《医门法律》提出 “六大失” 、 “六不 治”,确立了医德评价的客观标准。
二、中国古代医德精神的内涵及其意义
要求。
• (二)形成时期
• 殷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等百家 争鸣的思想家们侧重于人性、自然方面的探讨, 为医学伦理思想注入了活力,医德理论和实践显 现出传统医德的基本轮廓,医德思想体系已初步 形成。
• 儒家:仁
• 《黄帝内经》: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 战国时期扁鹊:六不治
"医乃仁术"
(〈〈帝王世纪〉〉“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七十
毒,神而化之,Βιβλιοθήκη 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通鉴外
纪〉〉的记载。这些虽然是传说,也反映了人类早期医疗保健活动的
一些事实。从这些传说可以看到,在古代的社会道德影响下,我国很
早就形成了医学目的是为了使人了解药物对人的利弊等在医德方面的
《大医精诚》
• • 只有具备"精"和"诚"的医家才是"大医",即高尚而优
秀的医家。总之,他全面论述了医生品德、专业学习、对 病人的态度、与同道的关系等方面的医德准则。而且还紧 密结合临床实际,使伦理渗透于医理之中,进行医德教育 和评价。其巨著是中国医德史上的光辉文献,对后世医德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思邈
•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繁荣时期,名医辈 出,医德更加规范化,其中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堪称我国传统医德的集大成者。他既是 一个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家,又是一个精通诸 子百家知识的学者,隋、唐两代帝王曾多次请他 出来做官,都遭到拒绝;他淡于名利,终身为民 除疾治病,古代医家视麻风为畏途,他不畏难治 和被传染的危险,为了解除病人痛苦,悉心治疗, 亲自看护,把各个病人的病状和医疗过程中的详 细情况都认真记录下来。据记载:他亲手治疗麻 风病人就有600例之多,治愈60多人,"莫不一一 亲自抚养"。孙思邈德高望重,被尊称为"孙真人"。 因其医药上的成就被尊称为"药王"。
案例

后来由于他考虑到长安有许多医书,为了有条件阅读
这些医书以便从事著述,才接受了"承务郎"这一职务,在
"尚药局"供职了一个时期。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医学著
作。当他搜集到所需要的医学资料后,便于上元元年(公
元674年)借口身患重病而辞职返乡了。他把一生全部贡
献给了祖国医学事业,他所撰著的《备急千金要方》、
• (三)发展时期 • 秦汉至隋唐时期
• 东汉名医张仲景、华佗医术精湛,品德高尚。
• 东汉时期形成的《黄帝内经》,分《素问》和《灵枢》 两大部分,其中载有许多关于医德方面的论述。《内经》 在"疏五过论"、"征四失论"和"师传篇"等文中对医德作了 专门的论述。如"征四失论"指出,医生之"所以不十全者。 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内外相失,故时疑殆"。这就是说 医疗事故或差错的产生,除了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有关之外, 还决定于"精神不专,志意不理"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 其实质就是医德问题。
孙思邈医德学著作《大医精诚》
• 孙思邈撰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就是以"人命至重, 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意义而命名的。该书 共30卷,232门,合方论5300首。开卷序例论的《大医习 业》和《大医精诚》,主张医家必须具备"精"和"诚"的精 神。所谓"精"就是要具有精湛的医术,所谓"诚"就是指医 生应具备高尚的医德,明确指出学医的人首先要具有仁受 的"大慈恻隐之心"、"好生之德",要廉洁正直,不得追求 名利,对病人要"普同一等"、"一心赴救",认真负责,不 得浮夸自吹,诋毁别人等。
• (一)尊重和珍视生命的“贵人”思想 • (二)“医乃仁术”的行医宗旨 • (三)“普同一等”的行医原则 • (四)重义轻利的道德观 • (五)清廉正派的行医作风 • (六)尊重同道的谦虚品德 • (七)注重道德的自律和修养 • (八)忠于医业的献身精神
的医疗活动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
验,而且建立和发展了传统的医德规范,
对保障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的
贡献。
• 生存--劳动--损伤--治病--医患关系形成--准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有"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
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修务训》)和"伏羲画
入卦……百病之理得以类推,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丞夭亡"
• 中国传统医学重视医学的伦理价值,"医乃仁术"被普 遍信奉为职业伦理原则,它更多的是强调医生自身的道德 修养和自我规范的要求。在医德中体现儒家人文主义精神 的,主要是孔子的仁学思想,"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 一百多次。"仁"是自我修养过程,医术是"仁","济世活 人"是行医的宗旨,"普救含灵之苦"是医学的目的。"仁" 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结晶,也是儒家医德的核心,其总的观 点是"爱人、行善、慎独。
《千金翼方》各三十卷,成为传之不朽的医学名著。他的
《大医精诚》作为我国的第一部医德学著作在国内外的医
学伦理领域也一直在闪放着光辉。
第一节 中国传统医学道德的发
展历史
• 一、中国传统医学道德的产生和发展
• (一)萌芽时期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
商周以来,在许多古代文化典籍中,就充
满了礼义道德的内容。我们的祖先在漫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