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

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也为

下学期100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先通过数出

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10根小棒可以看做10

个一,1捆小棒可以看做1个十,进而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接着让孩子摆12根小棒,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最后借助摆

小棒的活动数数、读数,初步学会认、读11~19各数,掌握“十几”所表示的含义和顺序。在此基础上完成“19添上1根是多少根”这

个问题,解决“2个十是20”这个关键问题。

二、学生分析

10~20各数学生能数出来,但是对于它们的组成不了解。还有

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0

个的数的简便性,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

建立数位的概念,但是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会读写11—20各数,

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3、在建立数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借助学具操作直观进行

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

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

《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教学设计

《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教学设计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4-76页“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2、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难点:理解数位的概念,正确读写11-20各数。。

课型:新授课(计算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CAI课件、小棒、尺子、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以前我们都认识了哪些数?谁能按顺序说一说?

①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

②反过来让学生倒着数一次。

(2)数第一组人数。

教师:如果让你数一数第一组的人数,你会数吗?谁来试着数一数。

(学生那个数,数到10就开始出现了困难和疑惑。教师提问:再数多少呢?)

(3)导入新课。

第一组的人数超过了10,我们只认识10以内的数是不够的,生活中经常会用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认数、读数。(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主题图)

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羊,你会数吗?

②如果用小棒代表小羊,这是几根小棒?(1根)现在呢?(2根)……(一直数到10根)比10多1,是多少呢?

③学生猜测,自己说一说。

(2)数的读法和写法。

①出示教材第74页“捆一捆,认一认”第一行图。

a.这个数是由几个十组成的?(1个十)

b.那么你知道这个数是什么吗?(10)

c.你认识右边这个数学学具吗?它叫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在计数器上十位上是1就是表示一个十,个位数上是几个就是表示几。

《古人计数》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古人计数》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11-20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点知识之一。从本课起,淡定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数一数,捆一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二是摆一摆,想一想。三是数的认识的拓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数的组成,初步建立数位

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情境进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能力。

3.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数学文化的渗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1~20这些数和其组成,理解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课前准备

相应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古时候,数字还没发明出来前,人们还不会用数来记录物体的数量,牧羊人

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仔细观察牧羊人是用怎样记录羊的数量的?

师:老师知道你们比牧羊人更聪明,所以把羊群请到了纸上,你能用小棒代表羊,摆一摆数一数吗?

二、探索新知

1.用小棒代表羊,摆一摆,数一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用小棒一个对着一个来表示羊的只数,引导学生一一对应地进行数数活动,并体会“实物图片—小棒模型—用数字计数”的抽象过程。感知计数单位“一”,并意识到当只数超过10以后,自然产生如何进一步计数的需求。)古人计数(师板:古人计数)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11—20各数,并能够正确书写和读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和发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书写和读音。

2. 教学难点:20以内各数互相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卡片,上面分别写有11—20的数字,让学生观察,并进行一些问题引导:

(1)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

(2)这些数字和10有什么关系?

(3)如果我们把11—20的数字用图形来表示,你们认为是什么样子的?

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对这些数字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1)教师向学生介绍11—20的数字,重点讲解其读音和书写规范。

(2)教师出示11—20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然后一起大声朗读这些数字。

(3)教师出示11—20的数字卡片,请学生前来将卡片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并进行指导和纠正。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初步掌握11—20各数的写法和读音。

3. 操练与训练(20分钟)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1)教师向学生总结11—20各数的特点和规律,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2)教师出示一些关于11—20各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3)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设计 《古人计数》教案

教学设计 《古人计数》教案

古人计数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古人计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古人是怎样计数的么?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教材第74页的情境图。

学生观察,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几只小羊?

师:在古时候还没有产生数字之前,古人想到了很多方法计数。

比如:用石头,绳结,小棒……(板书课题:古人计数)

二、互动新授

1.摆一摆,数一数

师:让我们也来摆一摆,数一数

指导学生自由活动,边数边摆。

师:10根小棒够吗?

师:比10多1是多少?

2.捆一捆,认一认

师: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很快地摆出11?

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起来。

师:用这个方法,你能很快地摆出15、13、19、20吗?

试试看

师:1捆是多少根小棒?

小结:把10根小棒捆成1捆,这1捆就是1个十。(板书:10个1=1个十)

出示计数器。

师:生活中人们为了方便计数,发明了计数器。这节课我们也要认识这个小助手。老师手上拿的这个就是计数器。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上面有几个珠子表示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十。

师:请同学们思考下,我们如何用计数器来表示11呢?

学生上台拨珠子并说说想法。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并掌握数字11-20的写法和读法。

2.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字11-20进行计数和量化。

3. 能够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提高对数字11-20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准备

1. 教学工具:数字卡片、算盘、学习板书、实物玩具。

2. 教学素材:数字11-20的图片、小动物或蔬菜的数量、各种实物玩具的数量。

3. 教学环境:教室内需要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需要有足够的玩具来进行数量比

较和计算。

4. 教学辅助:活动设计、教师的指导、学生的配合。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

1. 绪论(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数字11-20的认识。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实物玩具,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引出数字11-20的概念。

2. 认识数字11-15(15分钟)

教师拿出数字卡片11-15,让学生认识数字的写法和读法。然后通过实物玩具来展示

11-15的数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数来认识11-15的数量和大小。

4. 认识数字的大小顺序(15分钟)

教师将数字11-20的数字卡片随机排列,让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然后

再根据实物玩具的数量来进行比较,让学生能够对11-20的数字大小有更直观的认识。

5. 游戏活动(20分钟)

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进行数量比较和计算。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学生找出相应数量的玩具进行展示,并进行比较大小。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对11-20

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6. 总结和训练(15分钟)

教师向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设计一些计数和比较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训练。

11-20各数的认识 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 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3-7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看绘本、讲故事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初步体会十进制。

2.通过“摆小棒”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1-20的组成,同时认识“十”这个计数单位,初步培养数感。

3.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掌握11-20的组成,同时认识“十”这个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看动画故事,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

1.看动画,理解故事中的内容

课件出示动画古人计数

出示问题1:你学会了什么?

出示问题2:你知道这是多少吗?

二、摆小棒,建关系,学组成

1.摆12,建十进关系。

(1)提出问题

师:这是古人计数的故事,我想古人计数的经验们一定对我们的学习有所帮助,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数一数吧。

师:每个同学都数出12根小棒

师: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别人很快就看出是12根小棒呀,快动手摆摆。

(2)学生操作

(3)选取素材,进行辨析

师:同学们想到了很多办法,李老师搜集了一些,咱们来一起看看

展示学生摆法①

∥∥∥∥∥∥

生:我是2根2根数的

展示学生摆法②;

生:我是六根六根数的。

展示学生摆法③

生:10根放在一堆儿,旁边2根,这样表示12的

展示学生摆法④

把10根捆成一捆,再放2根的摆放

师:你们发现了吗?不管我们怎么摆其实都是多少根小棒呀

生:12根

师:只不过有2根2根摆的,有6根6根摆的,还有一位同学是10根和几根这样摆的,还有把10根捆成一捆,再放2根的,你更欣赏谁的摆法?

古人计数 教学设计

古人计数   教学设计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11—20 各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的第一课,教材中突出小棒表示数、拨计数器表示数与用符号表示数之间的联系。用小棒建立以10为1捆的概念后,通过数的组成,使学生抽象出用计数器来体会数的组成,并结合10加几的加法算式,充分理解符号的意义,从而建立了数位与位值的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11—20各数的经验

【教学目标】

1.正确数出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了解十进制,能迅速读写11—20各数。

2.通过引导学生操作数学模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感知。

3.了解数的起源以及数的符号化经历。

【教学重点】理解“个位”“十位”上数字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满十进一”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古人计数》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古人计数》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古人计数》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北师大版一

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第1课时古人计数(1)·

教案

班级:课时:课型: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1~10各数,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的读写并不困难,但是学生建立数位的概念有难度,尤其是理解同一个数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数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要把让学生建立“十位”“个位”的概念作为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读、写11~20 各数。

2.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认、读、写11~20 各数。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出示情境图)老师动画展示,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生:古人是用石头计数的。

师:对,古人是用石子记录事物的数量。你能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多少只羊吗?

生:我们可以用小棒代表羊,数一数。

师:注意1根小棒代表1只羊,要一一对应地计数。

(数到10,电脑演示10只,第11只打问号)

师:比10多1是多少呢?

生:11。(学生联系生活日常)

师:所以图中一共有多少只羊?

生:一共有11只羊。

师:你还能继续往下数吗?在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抓住儿童心理,从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出发,来创设“数到10再数下去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这样的一个情境,既贴近学生,又真实自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思路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思路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思路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思路》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作业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思路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从中体会11-12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认识“十位”、“个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3、能认、读、写11-20各数,会用11-20表示物体的个数与顺序。

4、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20以内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5、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6、在与同伴合作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单元知识内容结构

第一节:认识11-20各数

例1:通过捆小棒、数小棒感悟数的产生

例2:利用计数器理解“位置值”

例3:田字格中书写各数

例4:10加几等于十几的算理

例5:利用直尺图进一步认识数的大小及排列顺序

第二节: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例1:不进位加法

例2:不退位减法

例3:一图二式

例4:加减混合运算

第三节:整理与复习

三、学生主要学习活动

1、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11-20各数。

2、在感知的基础上,从直观学习和实际操作中,及时抽象出数。

3、强化对数的位置值的理解,着重理解“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这一学习难点,在计数器上直观的理解位置值。

4、把认数和计算紧密结合起来,在数的组成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等内容,在加减法计算中强化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11-20各数及其大小关系;

2.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地快速认识11-20各数;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内容:

1. 11-20各数的认识;

2. 11-20各数大小关系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认识和大小关系的认识;

2. 难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快速认识11-20各数。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认识和大小关系;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互动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发言,增加课堂气氛;

3. 游戏法: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和大小关系。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 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和大小关系;

2. 教师问答:请问你们有多少人知道11-20各数?谁会快速认识11-20各数?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讲授:

1. 教师介绍11-20各数的认识,并让学生记住这些数;

2. 教师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11-20各数大小的规律及其大小关系;

3. 教师用具体的例子和图片来展示11-20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互动讨论:

1. 小组讨论:老师让学生自由分组,让每组讨论11-20各数的大小关系,并让各组展示讨论结果;

2. 互动问答:让学生互相提问,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

四、游戏:

1. 数学游戏: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巩固并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第1篇:《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思路

《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此,我从知识技能和发展*领域两个方面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即通过《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学生应该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知道这些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了解各数的意义;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掌握数位顺序;能读会写11-20各数,能按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数数,了解数序。

2、发展*目标。即通过《11-20各数的认识》的学习,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如数感,《数学课程标准》从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等六个方面加以概述的。为此,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老师手上抓了一把铅笔,先让学生猜一猜共有多少支?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

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在小组里商量,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大家想办法一眼就看出有几支铅笔,以及在学习应用时,让学生把生活情景图上看到的事物写一写、说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11~20各数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3~74页内容。

古人计数 课堂实录

古人计数 课堂实录

古人计数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及实录:古人计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体会20以内的数的意义,能够认读写20以内的数。

2.借助小棒和计算器直观表示10-20的数,初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和十进位值制的计数方法的主要特征,能够说出个位、十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有了对0-20这些数的学前认知基础,需要结合计数器理解这些数的含义。

2.计数器是新鲜事物,需要引导学生认识数位。

教学准备:

计数器、磁性小棒、圆形磁扣、PPT

教学过程及实录:

环节一:复旧知,引出新知

老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10这些数,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些新的数。(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老师:谁能说出11-20中间这些横线代表哪些数?

学生1:12

学生2:这中间有12、13、14、15、16、17、18、19这

些数。

老师:说得真好!哟,这些数字都藏在这里,看好了,现在我要变魔术了!(板书:老师展开事先准备好的11-20这些

数的折叠卡片,将卡片展开,贴在黑板上)你们看看是不是这些数?赶快大声来读一读这些数吧!

学生们一起读出这些数。

设计意图:大多数儿童都已经认识11-20的数字,因此他

们能够认读。通过认读这些数字,能够唤起孩子的研究成就感;同时,通过变魔术这个环节,能够引起孩子的研究兴趣。简单的展示魔术能够让孩子们马上兴奋起来,同时这一环节也能够让孩子明确本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

环节二:古人计数知多少

1.古人计数的故事

老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数字都不陌生,既然你们都读得这么好,那么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1—20这几个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的比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实物教学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11—20这几个数,包括读法、写法和大小的比较。

2. 练习掌握这几个数的认识和运用。

四、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与11—20这几个数字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学习新知识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一起说出11—20这几个数字,教师逐个介绍每个数字的读法和写法,并让学生跟读。

3. 游戏互动

教师设计数字大小比较的游戏,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在游戏中巩固11—20这几个数字的认识和大小比较能力。

4. 实物教学

教师通过实物的展示,比如10根小棍和15根小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来比较这几个数字的大小。

5. 练习巩固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书写和比较这几个数字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6. 提升思维

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11—20这几个数字进行思考和解答,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7. 知识梳理

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所学的11—20这几个数字的认识、大小比较等知识点,确保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8.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六、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2. 实物展示

3. 游戏互动

古人计数教案—课例研究【教学研究】

古人计数教案—课例研究【教学研究】

教学内容:古人计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先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数的组成,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技能目标:培养先生能够精确地用数学言语对情境进行表达的能力,培养先生合作与分享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培养先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气;数学文明的浸透。

过程与方法:经过动手操作,使先生正确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能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先生认识11~20这些数和其组成,理解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谁来说一说11到20两头,这个横线都表示哪些数?

1、情境导入:

古人计数:在很久很久之前的古时分,人们并不认识数,他们在记录物品的时分就摆一些木棍儿,要不然就摆些小石头,用来它来记录物品的数量。

今天我们也学习古人试着用小棍儿记录一下羊的只数。

活动一,摆一摆数一数

成绩:一共有几只羊?

教师幻灯片放出羊圈的羊,先生用小棍儿记录羊的只数。一位先生上台摆小棍。

(预设先生数的数目不同,再摆一次小棒,认真仔细。)

结论:11只羊。

教师活动:将小棒十只分出,发问:这是多少支小棒?

先生数小棒,得出结论10支。

教师活动:10根小棒是几个1?一个一个的来数一数,1个一......10个一......

(板书10个一)

活动二:捆一捆,认一认

教师活动:10个一是多少?

先生活动:10个一是十(回答且齐读)

教师:那如今我把这10个1捆在一同,捆成了几捆?谁知道这时分候这一捆是甚么?

答:1个十(板书1个十)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使学生知道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道理,并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用数学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道理,并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1~20各数的组成,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

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道理。

三、教学用具:课件、小棒等。

四、教学过程

(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

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红花”的数量。

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9,18,12,20……)。

3、揭示课题。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二)探索新知

1、【电脑出示教科书P73的主题图】

教师:图上哪些物体的数量比10多小棒有多少根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4-76页“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2、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难点:理解数位的概念,正确读写11-20各数。。

课型:新授课(计算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CAI课件、小棒、尺子、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以前我们都认识了哪些数?谁能按顺序说一说?

①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

②反过来让学生倒着数一次。

(2)数第一组人数。

教师:如果让你数一数第一组的人数,你会数吗?谁来试着数一数。

(学生那个数,数到10就开始出现了困难和疑惑。教师提问:再数多少呢?)

(3)导入新课。

第一组的人数超过了10,我们只认识10以内的数是不够的,生活中经常会用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认数、读数。(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主题图)

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羊,你会数吗?

②如果用小棒代表小羊,这是几根小棒?(1根)现在呢?(2根)……(一直数到10根)比10多1,是多少呢?

③学生猜测,自己说一说。

(2)数的读法和写法。

①出示教材第74页“捆一捆,认一认”第一行图。

a.这个数是由几个十组成的?(1个十)

b.那么你知道这个数是什么吗?(10)

c.你认识右边这个数学学具吗?它叫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在计数器上十位上是1就是表示一个十,个位数上是几个就是表示几。

如上图十位上是1,就是1个十;个位是0个就是0.

d.你会读这个数吗?

学生读,教师板书:10,读作:10

②分别出示“捆一捆,认一认“第2行图。

引导学生看图,先说数的组成,在读数。

a.这个数是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个十1个一)

b.那么你知道哦啊10+1等于多少吗?(11)

c.你会读这个数吗?

学生读,教师板书:11 读作:十一

(3)认识11-20各数。(出示第74页“做一做,说一说”图)

①我们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那么一捆是几根?(10根)

所以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

②1捆就是1个十,那再添1根是多少?(11)再添一根呢?(12)……一直数到19根。

学生边数,老师边板书: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③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1个十和9个一)那么你知道10+9等于多少了吗?(19)

④19再添一根是多少?现在又够了10个单根了,又把它们捆成一捆,原来1捆加上这1捆是几捆?(两捆)两捆就是2个十,那2个十是多少?(20)

板书:20

⑤拨一拨

你能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12-20各数吗?

(请学生边拨珠边数数,教师巡视)

⑥数一数。

你能从1数到20吗?(学生试数)

(4)出示课本第75页“试一试”的尺子图。

①你能按顺序读出直尺上的数吗?

②学生能从10读到20,又从20读到10。

③指名读,只读单数或双数。

④1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呢?后面一个呢?

⑤13与16的中间有哪几个数?18-20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

(5)比较11-20各数的大小。(出示“试一试”第2幅图)

①你知道12-14谁大,谁小吗?

学生小组讨论比大小的方法,派代表汇报。

②学生明确:a.可以通过数数的方式来比大小。顺数时,12在14的前面,所以,12<14.

b.当十位上的数相同时,只要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12和14,十位上都是1,个位上分别是2和4,2<4,所以12<14。

③拓展。让学生说说是否还有其他比较方法,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试一试”第3题。学生照样计数。

(2)数一数。

完成“练一练”第1题,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学生自由填数。

(3)画一画。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①学生先说一说十位和个位各应画几颗珠子。(加10,十位画1颗,个位不画)

②学生动手画一画。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数?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

10 11 19 20

10 读作:十

11 读作:十一 10+1=11

19 读作:十九 10+9=19

20 读作:二十 10+10=20

作业布置: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经过实际教学检验,有下面几点成功之处。

1. 激趣引入: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2. 教学形式多样,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的回答立即获得反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