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的核心价值观

合集下载

核心价值观的古诗词

核心价值观的古诗词

核心价值观的古诗词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就像文天祥为了国家宁死不屈,这不就是忠诚于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吗?我们难道不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吗?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心系天下的情怀,不正是在告诉我们要有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吗?这难道不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吗?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如同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用自己的付出诠释着敬业的核心价值观呀,我们怎能不被感动呢?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不就是友善待人的生动写照吗?就像我们身边那些互相帮助的邻里一样,多美好啊!5.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的坚韧就好像人们坚守诚信的品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放弃,这是多么可贵啊!6.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的这种心怀天下苍生的情怀,不正是体现了平等的核心价值观吗?我们是不是也该有这样的胸怀呢?7.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正像那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吗?我们怎能不敬仰他呢?8.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种对正直的追求,不正是我们应该努力去践行的核心价值观吗?难道不应该时刻铭记吗?9.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就如同那些默默做好事不图回报的人,他们对高尚品德的坚守,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1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这种淡泊名利的心态,不也是一种对和谐生活追求的体现吗?我们不也向往这样的生活吗?我觉得这些古诗词都很好地体现了核心价值观,它们就像璀璨的星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值得我们不断去品味和学习。

中国古代核心价值观

中国古代核心价值观

中国古代核心价值观
中国古代核心价值观包括:
1. 仁爱:强调对人的关爱和关心,认为爱和善良是基本的道德品质。

2. 礼仪:强调尊重和遵守社会规范和传统礼仪,表现出对社会秩序和团体纪律的尊重。

3. 忠信:强调忠诚、诚实和守信,认为信用是个人品质和社会道德的基础。

4. 孝顺:强调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表达出对家庭和血缘关系的重视和珍视。

5. 廉洁:强调清廉和为官之道,认为清正廉洁是官员品性和政治地位的标志。

6. 智慧:强调知识和智慧,认为学问和才能是人才和智慧的体现。

7. 自我约束:强调个人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表现出对自身行为和情感的自我管理能力。

以上七个价值观在古代中国被视作社会道德的核心价值观,并深刻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古诗词中蕴含的价值观

古诗词中蕴含的价值观

古诗词中蕴含的价值观概述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

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人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和理解,还传递着一种道德伦理和人生哲学。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中常见的几种价值观及其意义。

1. 诗词中的儒家价值观儒家价值观强调道德伦理、仁爱、忠诚和礼仪等。

许多古诗词中体现了这些价值观,例如《论语》中的“君子和而不同”,鼓励人们在和谐中保持独立思考。

另外,儒家注重亲情和友情的价值,这在很多关于亲情和友情的古诗词中都有所体现。

2. 诗词中的道家价值观道家价值观追求自然和谐,提倡无为而治、虚静无欲。

这种价值观在一些山水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宇宙无限和人生短暂的思考。

3. 诗词中的佛家价值观佛家价值观注重解脱、舍弃欲望、修身养性等。

古诗词中的禅意和超脱世俗的表达,正是佛家价值观的体现。

通过深入内心的沉思和超越尘世的境界,人们可以达到心灵的安宁和解脱。

4. 诗词中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古代诗人常常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主题,表达对祖国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这种价值观传递了人们对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兴旺的热爱,同时也激励着后人追求自己的梦想与使命。

5. 诗词中的人生哲理古诗词中还包含了诸多关于人生的哲理,如对生死、时光流逝、人生苦难和矛盾的思考。

这些哲思启发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困境的应对。

结论古诗词中的价值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人智慧和生活态度的窗口。

通过阅读和研究古诗词,我们可以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力量,发现自己对于人生、道德和社会的思考,并在当代生活中贯彻这些价值观。

我用古诗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用古诗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用别样方式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既孕育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又深深扎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里。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所在,其中许多内容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

比如,“江陵今日富强成,圣人宫中奏《云门》”的富强之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主之要,“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文明之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之美;“卷舒一代兴亡手,出入千重云水身”的自由之义,“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的平等之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公正之则,“明法制,去私恩。

令必行,禁必止”的法治之尊;“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之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敬业之心,“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诚信之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善之情……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上下对接,互鉴贯通。

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株参天大树的丰富滋养。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满载着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期盼。

古人论富强:富足强盛,民富国强。

财富充裕,力量强大。

孔子《论语·颜渊篇》:“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管子·形势解》:“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

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

”《史记·李斯列传》:“李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彊,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宋王安石《和吴御史汴渠》:“郑国欲弊秦,渠成秦富彊。

”清杜濬《初闻灯船鼓吹歌》:“江陵今日富强成,圣人宫中奏《云门》。

”古人论民主: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生存第一,自由民主。

古诗词中蕴含的价值观

古诗词中蕴含的价值观

古诗词中蕴含的价值观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多彩,
不仅表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历史事件等,更蕴含着深刻的人
生哲理和价值观念。

首先,古诗词中注重“礼”的观念。

例如《诗经》中的“礼乐垂,稷德之至也”,这句话强调了“礼乐”的重要性和它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在古代,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它是一种尊重和表达感恩之情
的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需要遵循这种“礼”的精神,去尊重
他人,表达感恩,让社会更加和谐。

其次,古诗词中强调“和”的价值观。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
《赋得自由行》中的“举头自得仙人掌,点踵应无车马尘”,诗人表
达了在自由的境界中寻求内心平和的理念。

“和”本意为和谐、平安
之意,西周时期开始出台布告“和氏之誓”,即宗法时期“和”的基本
意义,是尊重、维护约定或法律的言谕,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追求“和”的安康。

再次,古诗词中强调“忠诚”的意义。

例如明代文学家于谦在《石灰吟》中写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这些话传达了一种忠诚的精神,无论境况如何,都要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

综上,古诗词中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跨越了时代,对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我们要努力弘扬这些精神,秉持这些价值观,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古诗词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古诗词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古诗词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古以来,诗词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的经典之作更是被人们所传诵、吟咏。

众多的古诗中,包含了中国传统美德、道德标准以及一些价值观念,如忠诚、孝敬、公正、友谊、等等。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也必须在这些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创新,发扬光大,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们需要围绕着“古诗词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深入分析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一、古诗词中的忠诚观念古代的忠诚观念鼓励人们对家庭和国家的忠诚,告诉人们“忠于天地,忠于人民,忠于祖先”。

在《将进酒》中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其中所表达的就是对人生的赞颂、对好友的热切关怀以及对忠诚的态度。

他强调,不管在何时何地,不要忘记自己的本心,坚定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二、古诗词中的孝敬观念孝义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从古代诗词的传承中“孝敬父母,崇尚亲情“的核心思想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素养。

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身为儿子的他虽阔气宏大,却始终不忘对父母的孝心。

他以自己的人生为例,强调了家庭关系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三、古诗词中的公正观念公正是诗词中反复提到的一个价值观念,很多诗词表达了公正这个基本概念的内涵。

宋代苏轼的《江城子》中,“岁晏复何夕,楼空燕不归“这句話描述的是君王的虚伪与不公,在这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中,诗人的讽刺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内心世界。

总之,围绕“古诗词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整个中国文化有很丰富的内涵,也有很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这些观念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建设仍然具有非常现实而深刻的意义。

无论是忠诚、孝敬、公正等等,都昭示着一个个具有深刻内涵的美好人生世界。

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坚守从古至今的美德,以及我们时代的高尚价值,努力把这些内涵传承下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诗词中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诗词中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诗词中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仅是美好的艺术表达,更是反映了古人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诗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人对于人生、爱情、友情和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认知。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诗词中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一、人生态度在古代诗词中,反映了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

首先是积极向上的态度,比如《逍遥游》中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诗鼓励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知识。

其次是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奋斗不息、永不停止的精神追求。

还有一种是豁达乐观的态度,比如《陋室铭》中的“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诗中表达了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二、人生的价值观在古代诗词中,古人对于人生的价值观也有着深刻的思考。

首先是尊重自然的价值观,比如《登高》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通过抒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其次是友情的价值观,如《青玉案·元夕》中的“应有虚位待、长官冲锋去”,诗中展示了友情的忠诚与珍贵。

最后是家国情怀的价值观,比如《赤壁赋》中的“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诗人通过抒发对国家的思念,表达了对家国的热爱和忠诚。

三、人生的境界古代诗词还表达了古人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

首先是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淡泊,如《道德经》中的“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诗中倡导的是民众遵循心灵的宁静之道。

其次是对于内心的修炼与自律,比如《登岳阳楼》中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境界的自我要求与内心修养。

还有一种是对于人生的超越与解脱,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人通过抒发对天地万物的感悟,表达了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境界。

诗词中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仅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心声,更是对于人生智慧的传承与升华。

通过欣赏和学习古代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于人生的思考与领悟,也可以汲取其中蕴含的智慧,指引我们在当代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和成长。

古诗文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古诗文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古人论富强:富足强盛,民富国强。

财富充裕,力量强大。

《论语·颜渊篇》:“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管子·形势解》:“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

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

”《史记·李斯列传》:“李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彊,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和吴御史汴biàn渠》:“郑国欲弊秦,渠成秦富彊。

”清杜濬《初闻灯船鼓吹歌》:“江陵今日富强成,圣人宫中奏《云门》。

”民主古人论民主: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生存第一,自由民主。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哀公》篇:“君者,舟也;庶人,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宋张载《横梁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严复《原强修订稿》:“身贵自由,国贵自主。

”清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曹雪芹《红楼梦》:“拚pīn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文明古人论文明: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荀子·大略》:“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至无有者穷。

”孔子《论语·泰伯》:“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宋林逋bǔ《省心录》:“以谦接物者强,以善自卫者良。

”《礼记·曲礼上》:“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清史襄xiānɡ哉《中华谚海》:“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和谐古人论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谐统一。

孔子:“和为贵。

”墨子:“兼相爱。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又有所长,鳏ɡ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宋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南一校“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诵读教材《古诗文中的核心价值观》前言在浩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古典诗词,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既孕育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又深深扎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里。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所在,其中许多内容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

比如,“江陵今日富强成,圣人宫中奏《云门》”的富强之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主之要,“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文明之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之美;“卷舒一代兴亡手,出入千重云水身”的自由之义,“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的平等之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公正之则,“明法制,去私恩。

令必行,禁必止”的法治之尊;“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之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敬业之心,“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诚信之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善之情……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文明、和谐”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上下对接,互鉴贯通。

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株参天大树的丰富滋养。

包括古典诗词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审美情趣、民族精神、人生哲理等,经历了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历久弥新,光彩夺目,是圣贤先哲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和精神食粮,已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养的滋养剂,永远值得我们去好好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仰望历史的星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需做到不断传承古典诗词,用情领略其风韵,用心感受其魅力,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富强古人论富强:富足强盛,民富国强。

财富充裕,力量强大。

《论语·颜渊篇》:“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管子·形势解》:“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

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

”《史记·李斯列传》:“李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彊,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和吴御史汴biàn渠》:“郑国欲弊秦,渠成秦富彊。

”清杜濬《初闻灯船鼓吹歌》:“江陵今日富强成,圣人宫中奏《云门》。

”古人论民主: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生存第一,自由民主。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哀公》篇:“君者,舟也;庶人,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宋张载《横梁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严复《原强修订稿》:“身贵自由,国贵自主。

”清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曹雪芹《红楼梦》:“拚pīn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文明古人论文明: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荀子·大略》:“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至无有者穷。

”孔子《论语·泰伯》:“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宋林逋bǔ《省心录》:“以谦接物者强,以善自卫者良。

”《礼记·曲礼上》:“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xiānɡ哉《中华谚海》:“千里送鹅毛,礼清史襄轻人意重。

”和谐古人论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谐统一。

孔子:“和为贵。

”墨子:“兼相爱。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又有所长,鳏ɡ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宋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自由古人论自由:不自由,毋宁死。

有权利,有自由,有快乐。

庄子曰:“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

”秦陈胜曰:“苟富贵,无wù相忘。

”《墨子·非命》:“执有命者,是覆天下之义,而说百姓之谇suì也。

”清梁启超《论自由》:“若有欲求真自由者乎,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隶始。

一曰勿为古人之奴隶也,二曰勿为世俗之奴隶也,三曰勿为境遇之奴隶也,四曰勿为情欲之奴隶也。

”宋邵尧夫诗云:“卷舒一代兴亡手,出入千重云水身。

”平等古人论平等:合情合理,不偏不奇。

公道正派,记勋论赏。

《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管子·形势解》:“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

”明汪天锡:“夫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凡行事涉邪私者,皆由不公正故也。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

”张云清《官镜录集解》下卷:“徇人则失己,徇情则废法。

”公正古人论公正:公正美德,以公心为基础。

一要无私,二要心虚,三要心平,四要心正。

《论语•子路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礼记•大学》:“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唐房玄龄《公平正直对》:“理国要道,实在公平正直。

”民国孙中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唐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法治古人论法治:治国必尊法,无法必国乱。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慎子》逸文:“治国无其法必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韩非子•饰邪》:“明法制,去私恩。

令必行,禁必止。

”《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左传•赵公五年》:“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墨子•尚同中》:“赏当贤,罚当暴。

”清赵藩fān:“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爱国古人论爱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人都应该爱国、卫国。

《礼记·大学》:“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荀子·君道》:“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

”元欧阳玄《宋史·李琼传》:“以正守国,以奇用兵。

”元欧阳玄《宋史·岳飞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敬业古人论敬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爱岗敬业,学习工作。

《书·旅獒áo》:“为山九仞rèn,功亏一篑kuì。

”《关伊子·匕篇》:“猎夫习虎则勇,渔夫习水则沉。

”《韩非子·喻老》:“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荀子·劝学》:“鍥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

”《淮南子·说林》:“跬步不休,跛bǒ鳖biē千里;累积不辍,可成丘阜。

”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清郑燮xiè《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诚信古人论诚信:诚则成己,诚则成物,诚则立身。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荀子·不苟》:“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

”《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管子:“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汉贾谊《新书卷八道德说》:“道者,道之本也;仁者,德之出也;义者,德之理也;忠者,德之厚也;信者,德之固也。

”。

《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友善古人论友善:心地善良,志同道合,和睦相处,友爱友善。

孔子曰:“仁者爱人。

”《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孟子曰:“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周易·文言传》:“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