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五年级)

合集下载

苏教版 小学 五 上 科学实验

苏教版  小学  五  上  科学实验

苏教版小学五上科学实验实验内容: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1)实验器材: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温度计、记录纸(标有方向)、钟表、笔、指南针、橡皮泥、实验步骤:一、观测: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

2.用橡皮泥把铅笔垂直固定在白纸上,确定好南北方向。

3、每到下课的时候画出阳光下铅笔的影子;4、用温度计测出当时的温度,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

二、整理观测数据;实验总结:观测数据,分析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

实验结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短→长,温度变化由低→高→低。

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2)实验器材: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手电筒实验步骤一、组装模拟装置(1)组装模拟装置并介绍: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探究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二、观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三、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总结: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发现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3)实验器材:手电筒、人物模型、地球仪实验步骤:固定地球仪、手电筒1、在地球仪上某一个国家插上人物模型;2、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与手电筒的距离不能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3、缓慢转动地球仪,边转动边观测;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总结: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4)实验器材:月相盒实验步骤一、介绍月相盒1.小电筒代表太阳;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二、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1.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变化;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3.观察总结:观察结果,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

五年级苏教版科学上册实验总结

五年级苏教版科学上册实验总结

1.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

早晨到校时,观察太阳的位置,上科学课前和放学时再去观察一次。

在同一地点: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

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

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高度。

2.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

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

用橡皮泥把铅笔垂直固定在白纸上,确定好南北方向,每到课间,画出阳光下铅笔的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

3.制作简易的太阳钟。

(1)选择一个有阳光的地方,在地上垂直插一根小棍。

当你的手表达到某一整点时,就在木棍的投影处放一块石头作为记号,并把时间记录下来。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钟”。

(2)用卡纸、指南针和硬纸板做一个更精确的太阳钟。

a.在半圆形的卡纸上画上刻度。

b.把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竖直粘在印有刻度的卡纸上。

c.根据三角形纸板的投影,就可以判断当时的时间。

4.玩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5.观察转动的地球仪,当中国、日本是白天时,美国、加拿大是黑夜,埃及、西班牙是清晨,夏威夷海岛是黄昏。

6.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在早上收看,德国中午收看,澳大利亚在下午收看。

7.光的行进:(1)准备3张带有小孔的同样大的纸板,把它们固定在一个平面上,使三个小孔成一条直线,在另一侧放一个纸屏。

(2)用手电筒照小孔,光投在纸屏上。

结论: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8.用红外线手电照装满水的玻璃杯,看到水中有一条红直线。

9.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我们研究镜子的反光现象。

(1)照镜子,看到镜子中的像上下一致,左右相反。

(2)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换角度,发现夹角越小,镜子中的影像越多。

10.凸面镜成正立、缩小的像,凹面镜成倒立的像。

11.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

凸透镜的作用:放大、聚光、成倒立的像。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五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五年级)
闭起一只眼睛照镜子观察现象;
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化镜子之间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看着镜子,让笔在五角星的缝隙间“行走”;
借助镜子读文字;
3.实验研究
1.学生分组“玩”镜子;
2.学生边“玩”镜子边记录实验现象
3.实验总结
交流实验现象,准确描述镜子成像的特点 。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是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介绍月相盒
1.小电筒代表太阳;
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
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
2.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1.学生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变化;
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
3.观察总结
展示学生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
4.整理器材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4、检测人体的导电性
1.介绍验电球。
2.用验电球检测人体的导电性:用两只手分别接触验电球的两个触点来判断人体的导电性能。
3.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准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回形针、铁钉、盐水、人体等;
3.实验总结
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目的: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素材)手册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素材)手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实验名称:借助不同的工具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

实验目标:用比较容易观察到细胞的材料一人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通过逐次放大观察,让学生发现细胞的微小形态和结构特点。

实验器材:放大镜、手持显微镜、洋葱内表皮、手背皮肤。

实验步骤: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复习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手背皮肤,简要描述观察到的情况后,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手背皮肤,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3.出示洋葱表皮鳞片,同样先用放大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简要描述观察到的情况后,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4.比较手背皮肤和洋葱内表皮,观察动物表皮细胞和植物表皮细胞有什么相同之处。

实验结论:这些在显微镜下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就是组成生命体的细胞。

动物、植物、霉茵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注意事项:1.在现容手背皮肤前,应提醒学生把手洗干净,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2.在让学生观察洋意鳞片内表皮前,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洋葱汁弄到眼睛里,以免引起不适。

在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后应提醒学生去洗手,以免活在手上的洋葱汁制激眼睛。

2.微小的生命体安验名称:自制“小水塘”。

实验目标:为了克服自然水城中微生物密度小,学生难以在水中找到微生物的困难,自制“小水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出微生物,以使学生用星微镜发现水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广口靓,地塘水,放大性,叶子,草,土。

实验步骤:1.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决定是组织全班集体做一个“小水塘”,还是分组做。

最好能把做好的“小水塘”放在教室里,以便学生随时观察其变化。

2。

在一个干净的广口机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池塘水3.将一些腐性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放人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4。

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分别用内眼和放大镜观察瓶子中水样的变化。

五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科学实验:观察动植物细胞动植物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通过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组成和生命的本质。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显微镜观察某些常见动植物的细胞,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材料:1. 鲜竹叶、洋葱片2. 显微镜3. 李氏液(苏教版生物教材附带)4. 显微镜载玻片和盖玻片5. 镊子、刀片实验步骤:1. 将鲜竹叶取下数片,放入李氏液中浸泡10分钟,取出后用镊子将叶片上的叶表皮剥离,并将其放置在载玻片上。

2. 将载玻片上的叶表皮切割成适当大小,用刀片切割成细胞片。

3. 在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李氏液并盖上盖玻片。

4. 将装有细胞片的载玻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片夹上,并将显微镜调节到适当放大倍数。

5. 通过调节焦距和光亮度,观察叶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特点,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6. 重复上述步骤,观察洋葱片的细胞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记录表:样本名称:鲜竹叶细胞结构:由多个方形细胞构成,细胞内含有绿色色素体。

样本名称:洋葱片细胞结构:由多个长方形细胞构成,细胞内含有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核。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鲜竹叶和洋葱片的细胞结构。

一个显著的共同点是,它们都由多个细胞组成。

每个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在鲜竹叶的表皮细胞中,我们观察到这些细胞呈方形,且密集排列。

细胞内还含有绿色色素体,这是由于叶绿素的存在。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它使植物能够吸收阳光能量并转化为化学能。

而洋葱片的细胞则呈长方形,细胞排列较为整齐。

我们还观察到细胞核的存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决定细胞的生长和功能。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也认识到细胞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生物的奥秘。

结论:通过观察鲜竹叶和洋葱片的细胞结构,我们发现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2024新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2024新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2024新苏
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完整版)(2024新苏教版)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长度
实验目的
1. 学习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物体的长度测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验原理
1. 长度是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可用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等)来表示。

2. 直尺、卷尺等工具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实验材料与工具
1. 直尺
2. 卷尺
3. 铅笔
4. 实验记录表
5. 实验对象(如书本、桌子等)
实验步骤
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实验对象。

2. 组长负责记录实验数据,其他组员进行测量。

3. 使用直尺或卷尺,测量实验对象的长度。

4. 将测量数据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上。

5. 各组互相交流实验结果,分析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注意事项
1. 测量时,直尺或卷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

2. 测量过程中,要保持直尺或卷尺的稳定性,避免晃动。

3. 测量数据要准确,避免误差。

实验拓展
1. 尝试使用其他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如毫米、分米等。

2. 探讨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

实验评价
1. 实验报告(30%)
2. 实验操作准确性(30%)
3. 实验数据记录完整性(20%)
4. 实验拓展思考(20%)
实验报告模板。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演示记录表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演示记录表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演示记录表
实验内容: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记录纸(标有方向)、温度计、钟表、笔、指南针(最好要有)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时间:2014年9月8日
实验结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至短再至长,温度变化由低→高→低。

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5、6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5、6年级

实验结论:
• 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 • 电磁铁磁性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电池节数越多,
吸引大头针枚数多,磁性越强 。
实验七: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五年级下册)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
一、实验 1.检查器材,杠杆尺上每一格表示 准备 2.调节杠杆尺至平衡状态。
cm。
1.在杠杆左侧10cm处挂上2个钩码为阻力。
二、实验 操作
2.在杠杆右侧10cm处挂钩码,表示动力,使杠杆平衡,记录 需要挂的钩码的个数。
•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导线、 被检测物体(铁片、铜丝、铝丝、塑料、橡胶、 木条等)
实验步骤:
一、 实验
准备
将电池装入电池盒内,灯泡装到灯座上。(电池不得装反)
注意:电路 检测器是否 正常工作。
二、实验 操作
1.连接导线,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空出两个导线头。 (电路连接正确,接线方法正确,连线紧固)
5.以白纸做屏,打开强光源,对准凸透镜,调节三者间的距离,并观察。
6.以白纸做屏,打开强光源,对准凹透镜,调节三者间的距离,并观察。
三、整理器材以及清洁桌面
实验结论:
凸透镜具有放大、成像、聚光的作用,凹 透镜具有缩小的作用。
实验四:检测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上册)
• 实验目的:判断哪些物体可以导电,哪些物体不 会导电。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
实验一:验证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
• 实验目的:知道光沿直线传播。
• 实验器材:光源(手电筒)、三块能竖立且带有 小孔的木板(纸板)、光屏。
实验步骤:
一、实验 准备 检查器材是否齐全,手电筒能否正常工作。
注意:手 电筒照射 时需对准 小孔。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实验一览表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实验一览表
分组
简单电路
11
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了解简单电路的构成
电池、导线、灯泡
分组
12
电的用途
让学生意识到电的用途很多
电池盒、小喇叭、小电动机等
分组
做简单的红绿灯
学会用一个开关分别控制红绿灯的亮和灭
小电株(分别涂上红色和绿色)、两只回形针、金属图钉三枚、电池、导线、厚纸板等
导体和
绝缘体
13
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课题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备注
怎样移动重物
1
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认识杠杆省力的原理
平衡尺、钩码若干
分组
斜坡的启示
2
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影响的实验
研究斜面角度的大小与所需力量的关系
弹簧秤、小车、光滑的长木板
分组
拧螺丝的学问
3
轮轴是否省力
懂得轮轴省力的原理
各种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弹簧秤、钩码、ຫໍສະໝຸດ 圆木棍、线绳等玻璃、烧杯、吸管
分组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片的不同特征
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
了解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不同折射功能
一套透镜
七色光
8
日光的色散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水盆、平面镜、电筒、喷壶等
分组
9
色光的合成
认识到日光是由七色光合成的
陀螺、彩笔
分组
10
滤光
认识到色光可以被过滤掉
三支手电筒、红、蓝、绿三色玻璃纸
分组
国旗怎样升上去的
4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懂得两种滑轮的作用
铁架台、弹簧秤、钩码、滑轮、线绳

苏教版小学科学5-8年级实验指南

苏教版小学科学5-8年级实验指南

苏教版小学科学5-8年级实验指南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材料与仪器1. 铁架台2. 鼓3. 锣4. 尺子5. 橡皮泥6. 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 将鼓和锣放在铁架台上,调整高度,使学生能够轻松敲击。

2. 让学生分别敲击鼓和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将尺子放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手指轻轻拨动尺子,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将橡皮泥放在尺子上,再次拨动尺子,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避免干扰。

2. 操作仪器时要小心,防止受伤。

实验二:光的传播与反射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材料与仪器1. 光源(如手电筒)2. 镜子3. 玻璃板4. 直尺5. 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 打开手电筒,观察光线的传播。

2. 将镜子垂直放置,用手电筒照射镜子,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3. 将玻璃板倾斜放置,用手电筒照射玻璃板,观察光线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4. 用直尺测量光线传播和反射的角度,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避免干扰。

2. 操作仪器时要小心,防止受伤。

实验三:浮力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浮力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材料与仪器1. 容器2. 水3. 石头4. 木块5. 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 在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水,确保水位稳定。

2. 将石头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石头的沉浮情况。

3. 将木块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木块的沉浮情况。

4. 讨论并分析浮力原理。

实验记录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避免干扰。

2. 操作仪器时要小心,防止受伤。

以上为苏教版小学科学5-8年级实验指南的部分实验内容,如有需要,可以继续补充其他实验。

希望这份实验指南对您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实验人员:实验名称:水的沸点实验实验年级五年级实验器材:酒精灯、水、温度计、试管1、将水倒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

2、点燃酒精灯,将试管放入火焰中。

实验步骤:3、观察水的温度变化,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温度。

4、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发现,水的沸点约为100℃左右。

同时也了解到,沸点的高低与海拔高度、气压等因素有关。

实验名称:研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实验人员:(略)实验年级:五年级实验器材:A4打印纸3张、双面胶、新华字典(可用科学书代替)、钩实验步骤:1.取A4纸的宽为高,用3张A4纸分别折成不同形状的纸筒,注意在折纸筒时要事先考虑留出连接部分,纸筒的连接部分用双面胶粘起来。

2.把新华字典放到纸筒上面,然后在XXX加钩码,记录各种纸筒能承受多少钩码不被压垮。

3.加钩码时,要将钩码放在新华字典中心,加钩码时要轻放。

4.计算纸筒能承受多少钩码时,要用压垮纸筒的钩码数减1.实验结果:不同形状的纸筒承受力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柱形纸筒中,圆柱形纸筒承受力较好。

实验名称:建高塔实验人员:(略)实验年级:五年级实验器材:吸管、大头针、小棒、细线、胶带、剪刀等实验步骤:1.画出设计草图。

2.选择制作材料和连接物,确定合适牢固的连接方法。

3.测量塔的高度和牢固性。

实验结果:建高塔要上宽下窄,上轻下重才稳固结实。

实验名称:研究不同形状支架的稳固性实验人员:(略)实验年级:五年级实验器材:吸管、大头针等、搭支架的不同材料(自选)、重物(自选)实验步骤:1.分组做实验。

2.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3.对比不同支架的承受力。

4.支架形状: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

实验结果:三角形支架最不易变形、最稳固。

实验名称:研究不同桥梁的特点和承重力实验人员:(略)实验年级:五年级实验器材:硬纸板、木块、胶带、粗绳、胶水、铅笔、厚书、砖头实验步骤:1.用硬纸板、木块等东西做一座平板桥、一座拱形桥、一座斜拉桥。

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简单的55个小实验

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简单的55个小实验

简单的55个小实验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操作: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带电的报纸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操作: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五年级苏教版科学趣味实验操作

五年级苏教版科学趣味实验操作

五年级苏教版科学趣味实验操作本文介绍了苏教版五年级科学课程中的几个趣味实验操作,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将亲自操作、观察和总结,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精神。

以下是几个趣味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相关科学原理。

实验一:物体的浮力材料:水、橡皮筋、纸夹、小铁块操作步骤:1. 在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放入橡皮筋和纸夹,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情况。

2. 将小铁块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情况。

3. 用橡皮筋吊起小铁块,让它浸入水中,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4. 总结观察结果,讨论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科学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是由液体上升到物体下表面的压力提供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实验二:风力驱动小车材料:风筝线、轮胎、风车、小车模型操作步骤:1. 将小车模型固定在轮胎上,确保能够顺利行驶。

2. 拉紧风筝线,将风车与小车相连接。

3. 在一个天气风力较大的地方,释放风筝线,观察小车的行驶情况。

4. 总结观察结果,了解风力对汽车运动的影响。

科学原理:风力是由空气流动产生的一种力,可以驱动物体运动。

风力越大,物体受到的推力越大,运动速度也相应增加。

实验三:光的折射材料:一杯水、铅笔、纸操作步骤:1. 在纸上画一条直线,并且用铅笔在直线上面放上水杯。

2. 观察水杯的位置和直线,然后倾斜纸张。

3. 继续观察水杯的位置和直线,记录和比较两者的变化。

4. 总结观察结果,了解光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科学原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光线会改变传播方向。

通过这些趣味实验的操作,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这些实验体验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

希望这些实验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启发。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一览表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一览表
分组
7
岩石与
矿物
1认识岩石的性质
观察比较花岗岩、砂岩、石灰岩、大理岩(颜色、颗粒构造、硬度、滴稀盐酸、)
花岗岩、砂岩、石灰岩、大理岩标本、放大镜、小锤子、稀盐酸、滴管、水盆、镊子
分组
15
2认识矿物的性质
从各方面认识了解矿物
矿物标本、放大镜、白纸、玻璃片
分组
15
人体的
司令部
3感觉
探究味觉和嗅觉的联系
不同味道的液体(可食用)
分组
18
固定支架、定滑轮、钩码、弹簧秤


3
研究动滑轮特点
固定支架、动滑轮、钩码、弹簧秤
组装滑轮组
滑轮组装材料
第二单元
形状与
结构
1折形状
比较不同形状的承受力
相同大小的纸、多盒钩码
分组
5
2搭支架
研究哪种形状最稳固
纸棍、透明胶、剪刀等


6
搭高塔
3建桥梁
比较平板桥、拱桥、斜拉桥的特点与承受力
支架、卡纸、线、木棍、钩码(三种桥的模型)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一览表:
单元
课题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实验
类型
周次第一单元神奇的来自机械2怎样移重物
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木棍、石块
演示
1
3斜坡的启示
测量斜面坡度与拉力大小关系
弹簧秤、斜面、钩码、小车
演示
分组
2
4拧螺丝钉的学问
研究轮轴特点
轮轴组装材料、固定支架、线、钩码、弹簧秤
分组
3
5国旗怎样升上去
研究定滑轮特点

小学科学实验(电学部分)操作指南

小学科学实验(电学部分)操作指南

苏教版小学科学(电磁学内容)实验操作指南(2012年3月)一、简单电路(五年级上册)实验题目:组装一个简单的电路,证明电是可以流动的。

实验器材:单刀开关,小灯座、灯泡、导线、电池.实验步骤及评价标准:1、能用电池、导线、开关、小灯座、灯泡组装成一个能使灯泡亮灭自如的简单电路。

2、实验报告目的:了解电流、电路初步知识,学会组装简单的电路。

结论:①开关起接通、切断电源的作用。

②灯泡有两个接触端,灯丝可以发光。

③合上开关时,电流从电池到灯泡又回到电池,电路里有电流通过。

二、串联电路(五年级上册)实验题目:如图所示,连接一个有两只灯泡的串联电路。

实验器材: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导线若干条、单刀开关1个、电池2节或者电流实验盒1个、两节电池盒1个。

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1、能按上图正确连接电路并能使小灯泡亮灭自如。

2、实验完毕能整理好仪器。

3、出现下列问题的酌情扣分。

(每个实验)①开关未与电池正极相连;②在安装电路的过程中,开关是闭合的;③电路正确,因元器件、导线接触不好,灯泡不亮;④动作不熟练,简单照搬他人做法;⑤虽然灯亮,但接成其它形式的电路(元器件一样,与电路图不符).三、并联电路(五年级上册)实验题目:如图所示,组装一个能分别控制两只小灯泡亮灭的并联电路.实验器材: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导线数根、单刀开关2个、电池2节或者电流实验盒1个、两节电池盒1个。

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1、能按上图正确连接电路,并能使小灯泡分别亮灭。

2、整理仪器放回原位.3、出现下列问题的酌情扣分。

(每个实验)①电路正确,能亮灭,但不熟练;②在安装电路的过程中,开关是闭合的;③开关未与电池正极相连;④电路正确,因元器件、导线接触不好,灯泡不亮;⑤只用一节电池;⑥虽然灯亮,但接成其它形式的电路(元器件一样,与电路图不符)。

四、电磁铁(一)(五年级上册)实验题目: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有关。

实验器材:电池(2-3节),大铁钉、带绝缘外皮的细导线(30厘米)、电池盒、胶布(用来固定电池)、大头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
(五年级)
实验目的: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记录纸(标有方向)、温度计、钟表、笔、指南针(最好要有)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Βιβλιοθήκη 操 作 要 点1.明确观测任务
本次观测,涉及影子、气温、时间的记录,而且历时一天,大约要收集7至8次数据,如果任务不明、方将会使一天的观测流于形式,所以让学生明确观测任务尤为重要: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发现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实验目的: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
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
3.实验总结
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目的: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4、看月亮
实验器材:月相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1.每一节下课,在记录纸上画出小标杆的影子;
2.用温度计测出当时的温度,并在影子旁标上当时的温度和时间;
2.明确观测方法
1.记录纸上的方向要与实地的东、南、西、北一致;
2.每一次观测,小标杆都要放在记录纸黑色圆点上;(为了方便学生的观测,建议记录纸的中间标上黑色圆点)
3.记录影子时,可用“●”或“▲”在影子末端作下标志即可;(先画一圆点,记录全部结束后再连线。)
课题:2、照镜子
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提供实验材料
提供实验器材及辅助材料:平面镜(每位同学一块)、辅助材料——橡皮、画有一颗五角星的记录纸、印有一段文字的记录纸。
2.交流实验方法
1.讨论:你准备怎样来玩镜子?
2.交流实验方法、教师适时重点引导;
闭起一只眼睛照镜子观察现象;
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化镜子之间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看着镜子,让笔在五角星的缝隙间“行走”;
借助镜子读文字;
3.实验研究
1.学生分组“玩”镜子;
2.学生边“玩”镜子边记录实验现象
3.实验总结
交流实验现象,准确描述镜子成像的特点 。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是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1.预测:光在空气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2.提供实验器材:3张小孔板、手电筒(手电筒不可用激光笔代替)
3.设计实验方案:用手电筒横向照射小孔,从第三个小孔看手电筒的光来判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4.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在较暗的光线下效果较好)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
1.讨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2.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3、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由西向东
2.模拟昼夜变化
1、在地球仪上某一个国家插上人物模型;2、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与投影的距离不能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3、缓慢转动地球仪,边转动边观测;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研究透镜
实验器材: 凸透镜、凹透镜、白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观察不同透镜的特点
1.提供两种不同的透镜。
2.观察、比较两种不同透镜的特点。
3.学生分组制作。
4.指导学生观察: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前后移动纸盒,直至能在纸上看到清晰的影像为止。
5、分析小孔成像的原因。
3.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目的: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5.交流实验现象,小结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2.做一个小孔成像的模拟实验
1.介绍制作材料: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胶水、钉子(大头针)。
2、演示并指导制作方法:
在纸盒底部割出一个小窗;
在纸盒的另一头用透明纸蒙住;
用铝箔纸把小窗盖上,并用钉子(大头针)小心地在小窗中心钻一个孔;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介绍月相盒
1.小电筒代表太阳;
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
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
2.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1.学生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变化;
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
3.观察总结
展示学生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
4.整理器材
4.观测气温时,应把温度计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测量;
5、学生在观察时要明确分工;
3.学生观测
1、学生分组观测,并记录观测结果;
2、学生整理观测数据;
4实验总结
学生交流观测数据,分析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
实验结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至短再至长,温度变化由低→高→低。
实验目的: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实验目的:光的直线传播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光的行进
实验器材: 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
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组装模拟装置
1.组装模拟装置并介绍: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探究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1.观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