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二)·教案示例之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与艺术教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与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理解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掌握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科学家、艺术家的生平和主要贡献。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我国古代科学艺术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农学:了解农学家贾思勰和他的著作《齐民要术》。
天文历法:掌握祖冲之和他的《缀数》。
医学:了解扁鹊及其医术。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书法:学习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了解其被誉为“书圣”的原因。
绘画:了解顾恺之的绘画艺术,分析其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文学:学习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文学群体的创作风格,了解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2. 难点:深刻理解这一时期科学和艺术成就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五、教学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
2. 提问:你们认为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二、科学成就(15分钟)1. 讲解贾思勰和他的著作《齐民要术》。
2. 介绍祖冲之和他的《缀数》。
3. 讲解扁鹊及其医术。
三、文化艺术成就(15分钟)1. 讲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2. 介绍顾恺之的绘画艺术。
3. 学习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文学群体的创作风格。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提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的了解程度。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二)·教案示例之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二)·教案示例之三教案示例之三第27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二)——诗歌的发展和艺术的大放光彩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是我国在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混战的时期,但同时也是各民族走向大融合的时期。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舞台上,由于北方民族的融合,中外联系的加强和佛教的广泛传播,在文学艺术史上留下了大放光彩的一页。
本课教材着重从诗歌、书法和绘画及石窟雕刻艺术三个方面叙述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并通过其累累硕果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的全貌体现出来。
可谓独具特色,异彩纷呈。
它再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风格和恢宏的气势,是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长河中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建安诗人及其代表人物;陶渊明的田园诗;南北方民歌的特点;书法及绘画的突出成就;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思想政治教育:①使学生认识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独具特色,这是各族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深刻地反映出民族大融合的时代主流。
②石窟艺术是我国文化的精华,通过对其成就的学习,使学生深深地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3.能力培养:通过本课学习,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陶渊明的诗;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
难点:建安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
教学方法以讲为主的综合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说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农学家、地理学家、思想家及其成就。
(学生回答)。
他们如星汉璀灿、群英荟萃,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科技成就。
今天,大家还将看到这一时期独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让我们一起步入这历史文化的殿堂。
一、建安诗人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利用教材及注解,介绍什么是建安诗人、建安诗人的代表人物及“建安七子”)。
这些诗人都生活在东汉末年,在汉代东府民歌的影响下,创作大量的不朽诗篇。
其中曹操的《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诗》就是有名的代表作。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精选3篇)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精选3篇)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篇1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上承秦汉,在数学、农学和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前代,这些成就为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富强奠定了基础并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数学、农学等成就在当时的世界也处于领先地位。
本课主要介绍祖冲之推算圆周率、《齐民要术》和《水经注》这三个主要的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叙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育同学的归纳总结和动手力量; 2、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汲取精神养分,提高自身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学,使同学熟悉: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珍贵财宝,我们应为此深深感到傲慢与骄傲。
2、还应让同学明白刻苦钻研是胜利的秘诀,培育同学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教学方法: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解释课题:我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虽然发生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大大开发,南北经济的进展,共同促进了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富强。
课题“承上启下”的涵义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也得到重视。
2、导入新课: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觉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与艺术教案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与艺术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
2. 分析这一时期科学与艺术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内容:1.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农业技术的发展:如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等。
医学进步:如中医理论的发展、药物学的繁荣等。
天文历法:如历法的改进、星象观测等。
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艺术特色绘画:如山水画的兴起、人物画的写实等。
书法:如楷书的形成、行书的流行等。
雕塑:如佛像雕塑的传入与本土化、石刻艺术的发展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科学和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科学和艺术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科学成就1. 导入: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发展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农业技术的发展、医学进步和天文历法的成就。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二、艺术特色1. 导入: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绘画、书法和雕塑的艺术特色。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农业技术的发展1. 导入: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技术的发展。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业技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
四、医学进步1. 导入: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医学的进步。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医学成就对后世的启示。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医学进步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五、天文历法1. 导入: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天文历法的成就。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天文历法对后世的启示。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天文历法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贡献。
六、绘画艺术的发展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艺术特色,重点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
2024年秋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与文化成就。
科技成就主要讲述了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及科学家祖冲之所获得的成就;文化成就主要讲述了书法、绘画、雕塑、文学等方面的发展。
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声和反映,科学技术代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它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要将科技、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和进程的基础上,理解科技、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感受古代科技文化的高超水平,树立文化自信;学习科学家、艺术家身上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精神;(史料实证;家国情怀)2. 通过学习本课,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特征内在的联系,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唯物史观)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龙门金刚》教师引导:同学们,从视频当中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我国石窟文化之美。
石窟文化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佛教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样一个民族大交融的时代,还孕育出了怎样辉煌的科技与文化呢?(二)新课讲授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简介:贾思勰,北魏到东魏时期杰出的农学家。
贾思勰曾任郡守,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他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从民间歌谣谚语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证明和丰富。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内容:①《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②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③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④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最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教案
教学对象为中职一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他们实践操作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较弱;他们对于纯理论的知识缺少学习兴趣,同时又希望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教学目标
为了解目前大学生对DIY手工艺品制作的消费情况,我们于己于人2004年3月22日下午利用下课时间在校园内进行了一次快速抽样调查。据调查本次调查人数共50人,并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分析如下:知识目标
课题
项目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任务一上下五千年
二、走进历代王朝(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教学对象
中职一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1课时
使用教材
《பைடு நூலகம்游文化》
教材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旅游文化》项目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任务一上下五千年。上一个教学内容是任务一上下五千年二、上下五千年(二)秦汉时期,下一个教学内容是任务一上下五千年二、走进历代王朝(四)隋唐时期。本节内容处于任务一上下五千年二、走进历代王朝中间,学生在学习秦汉史实之后再学习本内容,由浅入深地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出赤壁之战,进入到三国鼎立知识的学习。
○介绍曹操与诸葛亮两个人物,以动画“赤壁之战”导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介绍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介绍典故“乐不思蜀”,导入西晋短暂的统治,以图片配以文字介绍晋武帝和晋惠帝。
○以图片“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引出西晋的灭亡和东晋的建立,介绍东晋的建立者司马睿和十六国政权,导入南北朝对立局面的形成和发展,配以图片说明。介绍宋、齐、梁、陈和北魏的建立者。
重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
教案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
[设问]:没错就是圆周率,现在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2011年对圆周率的数据研究,超级电脑算出π的6亿万位二进制小数,可是在遥远的古代史没有电脑这么神奇的事物的,人们只能靠自己的大脑来思考,来计算,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谁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7位数字的人?这个人是我们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人。
[设问]:请问各位同学,刚刚的视频中有没有你知道的人物,举手起来说说你认识的他是什么样的?
[教师总结]:好的,今天我们大家翻开课本92页,先自行大概的浏览下内容。
[教师活动]:播放PPT第一页,同时在黑板上写下课文标题《第17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
[学生活动]:祖冲之
[过渡]:求算圆周率的值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困难的研究课题。祖冲之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当时没有电脑,没有计算器,没有数学工具,祖冲之用自己强大的大脑,完成了当时全世界的人都没能完成的壮举。那么这个圆周率是怎么算出了呢?
[设问]:下面有五个问题,大家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讨论,一二组讨论第一个问题,三四组讨论第二个问题,五六组讨论第三个问题,七八组讨论第四个,九十组讨论第五个问题(视具体分组情况做相应调整)
[设问]:第一关卡是书圣亦梦(PPT给出相关词语),天下谁人不知道王羲之呢?在三千年的中国书法史上,能够让妇孺皆知、也能够让所有的后来书家都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书法家,大约就只有一个王羲之了。我们现在来看一幅书法(PPT上放出王羲之的《兰亭序》。大家来看看王羲之的这幅书法,你眼中的美在哪里?
[学生活动](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树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志向和为祖国成为世界强国而努力奋斗的崇高理想。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教学设计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一)·教案示例之二教案示例之二第26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一)—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佛教和反佛教的斗争山东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吴家哲(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①祖冲之和圆周率;②贾思勰和《齐民要术》;③郦道元和《水经注》;④医学家王叔和、葛洪和陶弘景;⑤范缜和《神灭论》。
2.要求学生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科技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如数学、农学、地理学、医学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在不少领域居世界先进地位。
在哲学方面唯物论也有新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2.导入新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同学们已经了解,但文化情况还不清楚。
下面两课,就是要向同学们讲明这个大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有许多项目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新的成就。
总之,这段历史时期的文化是灿烂的,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3.讲授新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战乱不止。
但这一时期,长达369年,从全局来看,从主流来说,生产是在不断发展的。
例如三国前期,魏、蜀、吴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发展经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大量的开发。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周武帝的改革都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这一时期,有些科学家,关注经济的发展,因此,他们在科技方面作出了杰出的奉献。
一、大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1.大数学家刘徽三国时的刘徽,撰有《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
他在《九章算术注》中,创立了不少新的演算方法,比起旧的演算方法来,要简捷得多。
例如,他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对后来祖冲之影响很大。
2.伟大数学家祖冲之祖冲之,祖籍在今天的河北涞水县。
南朝宋、齐人。
他祖父祖昌,是刘宋王朝时负责营建工程的大官,对数学很有研究,他给予祖冲之影响极大。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教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教案一、内容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中遭遇了革命、争斗、朝代的更迭,社会的文化的消亡和复兴,各种宗教的来来走走,种种政策的诞生和消亡等等,在这段时期中,中国经历了明显的变化,也促进了新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进程。
二、主要知识点1.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217年劫罗逊之后,由建宁国、楚国、齐国三国鼎立的时期。
其中,楚国领洛阳一带,齐国在成都,吴国建在鞍山。
楚国的汉文化和统治理念在朝野影响广泛,是三国中最强的国家;齐国以科技发展而著名,创立了国家大学,开创了战国时代的学术思想;吴国受魏国文化影响较多,进行农林繁荣艺术的发展等,使中国文化繁荣兴盛。
2.两晋时期:两晋时期主要是指西晋和东晋时期,西晋建立在南郡,东晋定都洛阳,两朝时期,王朝诞生了很多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将儒、佛和道的思想完美统一,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多元一体”的思想,他们通过思想、言论的斗争,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实现了中国文明的高度发展。
3.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主要是指南北朝王朝的发展时期,它也可以看作是晋朝灭亡后,到魏周朝取代秦朝所发生的历史过程。
南朝是在南方泰始皇帝领导下,建立“宋”朝而发展起来的,南朝政权先后建立了宋朝、范朝、齐朝、梁朝、陈朝等;北朝是在北方由全真教主陆机带头,成立定武帝国,后来被战国大霸曹魏所取代,之后又取代秦朝,建立魏、蜀、吴三国的时代。
三、本节课重要内容1.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2.分析这段时期,各国的强弱,以及国家的发展;3.总结这段时期的文化,政治影响,以及政策的变迁;4.结合现实,分析如何加深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四、学习活动1.让学生通过研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史料,结合现实,总结其启示。
2.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发展变化,讨论其启示。
3.学生模拟辩论,分别代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人物,讨论其观点及政治行为的优缺点,利弊调查。
七年级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新人教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果丰硕,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书法、绘画、雕塑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都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能够激起观赏者感情上的共鸣。
2.知识目标了解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以及其代表作;了解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和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
二、教材分析重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本课侧重于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
这个时期是我国艺术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发展转化时期。
“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异彩纷呈,其中王羲之的书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世称“唐诗、晋字、汉文章”。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伟大的艺术宝库。
它们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和结晶,而且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了瑰宝。
难点: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盛行的原因、“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⑴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盛行的原因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盛行的原因,对于这一问题,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统治者除了加强统治外,也迫切需要利用精神武器,来瓦解人民的反抗意志,佛教的快速发展,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统治者提倡佛教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借大力提倡佛教麻痹人民,希望佛教成为麻痹人民精神的鸦片,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另一方面,统治者自身也希望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同时,佛教自身所具有的欺骗性,也是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佛教宣扬“不修今世修来世”,并极力渲染“未来世界”的快乐,这对痛苦中的人们有一定的诱惑力。
佛教的“生死轮回”、“回果报因”的思想,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生的幸福,这就更容易欺骗和麻痹广大劳动人民。
第26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
第26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一)——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佛教和反佛教的斗争(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要求:①祖冲之和圆周率;②贾思勰和《齐民要术》;③郦道元和《水柱经》;④医学方面的新成就;⑤范缜和《神灭论》。
2.思想教育要求:①使学生认识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方面的光辉成就,表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聪明和智慧;②引导学生学习祖冲之注重实践、刻苦钻研的精神;③使学生认识到宗教是统治阶级用来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起着维护其统治地位的作用。
3.能力培养要求:使学生认识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成就与当时社会环境和生产发展水平的关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指导学生制作《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简表》。
教学重点与难点:祖冲之、贾思勰、范缜及其杰出成就;圆周率的推算过程(不作要求);范缜无神论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局限性。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从22课三国鼎立到25课北朝民族大融合,这四课书的内容,是我国历史上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请回答:三国两晋南北朝起止年代,共有多少年的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突出特点?2.导入新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时期。
一方面,统一的封建国家分裂了,这一历史时期充满战争和灾难;另一方面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迁徒。
北方黄河流域由于少数民族内迁,加速了民族大融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交流;由于北方人民的南迁,又导致了江南的进一步开发,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这些特点,必然反映到文化上,我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中有些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我们用两课时,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
同学们看160页课文提示,它概括了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板书课题)。
3.讲授新课一、大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板书)1.大数学家刘徽:三国时代的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并计算出圆周率为3.14,他的成果,为后人更精确地计算圆周率打下了基础。
历史: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生:回忆
师:总结导入。
自主探究
1、王羲之书法的特点是什么?他的主要的文化成就是什么?人们怎么赞美他的字?后人怎样尊称他的?
2、顾恺之的绘画题材有哪些?顾恺之的画有什么特色?
3、你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石窟吗?它们分别是哪个朝代开始修凿的?统治者雕造佛像的目的是什么?石窟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3.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 )
A.绘画 B.书法 C.石窟 D.诗歌
4.下列关于云冈石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位于山西大同市B.主要开凿于北魏前期
C.第20窟露天大佛是代表作 D.以雕刻和壁画艺术为主
5.顾恺之生活在( )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朝
师生:讨论欣赏出示有关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图片,使学生对石窟艺术有直观的印象,自己学习。
引导得出结论---启示:
(1)这些石窟艺术保存至今,其意义早已超出统治阶级的主观愿望和意识形态之局限。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和聪明的才智。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物古迹观,形成爱护文物古迹的良好意识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爱国情操。
师:展示王羲之的字帖、和顾恺之的课本插图作品。
出示问题,提问环节可以形式多样
生:学生分组讨论,标示疑难问题,
同桌合作,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自己初步尝试解决问题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1、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是在什么时候?字体的演变过程怎样?教师投影几种不同字体,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字体的发展变化。
书法
历史初一年级《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教学设计
历史初一年级《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教学设计说课-教案吧第26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一) 教学目的:一、基础知识刘徽、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医学上的新成就;范缜和《神灭论》。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居世界领先地们珠成就,表现了我国各族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
2( 刘徽、祖冲之等古代著名科学家,注意实践,刻苦钻研,是他们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
3( 宗教是统治阶级用来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起着维护其统治地位的作用。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有:1( 通过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成就的学习,和课内思考题的回答,培养学习、综合、归纳的能力。
2( 通过对佛教和范缜《神灭论》的学习,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提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2( 在北方黄河流域,由于少数民族的内迁,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与此同时,原来经济落后于北方的南方,由于北方人民的南迁,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
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
讲授新课一、大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1( 三国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2( 南朝时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1000多年。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贾思勰,北朝人,我国上著名的农学家。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郦道元,北魏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
四、医学的新发展1( 西晋王叔和《脉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脉学专著。
2(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五、佛教的盛行精品教师文档分享说课-教案吧1( 原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饱受战乱痛苦,容易接受宗教信仰。
?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梁武帝)2( 反对佛教的斗争齐、梁间杰出的无神论者范缜《神灭论》,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进行欺骗,系统的阐述了无神论思想。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5篇范例)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课时编号 5-6 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室课题名称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课时数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
2、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过程与方法目标1、收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故事,多方面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2、利用历史挂图,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了解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
2、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文化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1、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所反映的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2、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对少数民族和汉族双方的影响。
教材处理适当删减,稍有补充教学方法教法设计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学法设计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角色扮演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资料教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网络信息、教学内容仪器设备多媒体耗材作业布置1、简答三国鼎立时三国国名及建立者。
2、“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源于战争。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实施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活动教学方法与手段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回忆上节课所讲秦汉时期的史实,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介绍“暴走大事件”节目,以“暴走大事件番外篇第1期--三国两晋南北朝”为题,导入新课的学习,介绍本节课学习目标暨本期内容提要:你方唱罢我登台--政权更替我们都是一家人--民族大融合大事件正能量--江南地区的开发新闻大串烧--科学文化艺术成就。
1、图片“朝代更替图”导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
2、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出赤壁之战,进入到三国鼎立知识的学习。
3、介绍曹操与诸葛亮两个人物,以动画”赤壁之战“导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介绍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为了巩固学生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知识点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a.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加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
b.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间轴,标注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影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过程。例如:“三国鼎立局面是如何形成的?”“淝水之战为何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具体举措?”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图片等,生动展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画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降低学习难度。
6.针对教学难点,开展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7.加强课后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8.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通过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影视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该时期的历史变迁。
2.提出问题:在观看影视片段后,提出问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生了哪些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3.学生思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历史知识,对问题进行思考,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教学设计
第19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佛教传人和道教兴起的史实。
(2)认识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了解王羲之、顾恺之、陶渊明等在书法、绘画、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王羲之、顾恺之和两个石窟的艺术作品的了解,学会感受、欣赏艺术,初步进行研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②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分析,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初步能力,提高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难点:书法、绘画艺术教学课时:1个课时教学过程(一)佛教和道教1.佛教的传入首先让学生讲讲关于佛教起源的传说和故事。
学生讲述后,教师总结: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创建。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佛教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西汉末年传人我国中原地区。
西汉哀帝时,博士弟子景卢接受大月氏使者口授《浮图经》,这是佛教传人的最早记载。
引导学生看教材95页让学生了解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它的建立表明在东汉早期,佛教在我国已经逐渐传播开来。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佛教从西汉末年传人到东汉初期传播开来,其原因有哪些呢?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对佛教教义的阐释和“现实生活中佛教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的调查结果两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佛教因宣传灵魂不灭和因果报应等思想来消磨人们的反抗思想,叫人们忍耐顺从,大大地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为他们维护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同时,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很多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于是也希望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佛教广泛流传开来。
2.道教的兴起教师先讲解: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为了维护这一局面,统治阶级开始使用宗教作为思想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二)·教案示例之一教案示例之一第27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二)——诗歌的发展和艺术的大放光彩天津市和平区教研室崔玉生(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建安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南北方民歌的特点;书法、绘画及石窟艺术成就。
2.思想教育:通过文学艺术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健康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
3.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以讲解、描述法为主,充分运用图画或幻灯片的演示,以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讲了第26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佛教和反佛教的斗争。
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表现在哪几方面?(生:略)②齐梁间杰出的无神论者范缜的主要著作是什么?概括说明他的主要论点。
(生:略)2.导入新课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确实使我们感到自豪,这是我们的祖先为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上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是个有特殊成就的时期,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大变动,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现实基础,北方民族大融合,为文学的发展增添了新的血液;二是儒家独尊地位的动摇,思想束缚的松动。
其主要成就是:建安文坛群星璀璨,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书法绘画大放异彩,云冈龙门石窟以其雄伟壮丽的气魄令世人瞩目。
现在让我们一起到这块古老而绚丽的艺术园地里寻宝探秘,欣赏品味这优美的诗篇、瑰丽的书画和雄奇的石刻吧!3.讲授新课一、建安诗人和陶渊明1.建安诗人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诗歌的发展不仅植根于当时政治经济的土壤之中,而且受到前代诗歌的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思想的变化,加之汉乐府民歌优良传统的影响,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生机勃勃,最有成就的是诗歌。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这个时期的文学称作建安文学,其代表人物是三曹、七子和蔡琰。
他们置身于汉末动乱的漩涡之中,接触了广泛的社会现实,又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在诗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高潮。
他们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痛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悲凉慷慨,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这种特色被称为“建安风骨”,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父子三人。
曹操不仅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是杰出的诗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他的《蒿里行》描写的是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会师后又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的史实。
诗的最后六句“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概括地写出了军阀混战所造成的惨象,并流露了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苍凉哀楚,形象鲜明,被称为“汉末实录。
”曹植是曹操之子、曹丕之弟。
前期以才华深得曹操的赏识和宠爱,后期曹丕称帝,他遭到猜忌与迫害,郁郁不得志。
少年时期有强烈的功名事业心,热烈追求“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
”《白马篇》是他前期的作品,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渴望为国立功、不惜牺牲的爱国壮士形象。
诗中描写了一个游侠儿骑着装饰漂亮的白马,矫健地向西北方飞驰而去,策马御敌,威武勇敢,国难当头,大丈夫以国事为重,“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读课文引句)。
七子是以王粲为代表的七位诗人(学生可读注释),王粲成就最高,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他能诗善赋,《七哀诗》写的是诗人由长安避乱赴荆州时途中所见。
(学生看166页课文诗句)诗中通过“白骨蔽平原”的概括描写和饥妇弃子“顾闻号泣声,挥泪独不还”的特写场面,深刻揭示出当时军阀混战所造成的凄惨景象和人民的沉重灾难,使人怵目惊心。
蔡琰字文姬,汉末大学者蔡邕之女,自幼有很好的文化教养,“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但一生遭遇非常不幸,汉末大乱中为胡骑所掳,流落于南匈奴12年,后被曹操赎回。
他的《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是建安文坛的杰作。
《悲愤诗》长达540字,以叙事为主,生动描写了诗人在战乱中被匈奴所掳的悲惨遭遇和痛苦心情。
诗中写道:“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记录了国难中惨不忍睹的亲身见闻。
诗人怀着悲愤,用血泪写成的历史画卷,使人感触到军阀混战给广大人民尤其是妇女所造成的灾难是多么深重!全诗最后是抒发对儿子和难友们的思念。
胡笳是匈奴人吹奏乐器,“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
”《胡笳十八拍》是蔡琰在归汉以后,或在归汉途中把胡笳的音律用琴曲谱写的十八首歌词,课本中引用的诗句是第十拍(可抄小黑板讲解)。
这组诗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描写了“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的种种遭遇,而且饱含血泪地对不幸的命运发出了呼天抢地的控诉,感情汹涌澎湃。
2.陶渊明的田园诗建安以后,在文学上有较大成就的是晋宋之际的陶渊明。
陶渊明,一名潜,浔阳柴桑(江西九江)人,他出身于没落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老庄之书无所不读。
29岁以后才做过一些小官。
做彭泽令时因为对门阀士族的腐朽统治不满,“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愤愤辞官归田,归途中写了《归去来辞》。
由于对大自然的热爱身参加劳动,他写了大量描写农村风光和劳动生活的诗篇,被称为田园诗。
他的代表作《归田园居》是一组组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归隐的本志和村居的愉悦心情。
第一首是全诗的总纲,“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描绘了一种理想化的田园生活,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由衷的喜爱。
第三首(学生看167页四句引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使我们看到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形象。
这些诗都具有清淡自然的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创造了很高的意境。
《桃花源记》是诗人晚年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桃花源”的理想社会,(让学生看167页的插图)标志着诗人思想发展的新高度。
在桃花源里人人参加劳动,人们过着富裕、和乐而安宁的生活。
在这里没有喧闹,没有斗争,没有苦难和不平。
而诗人生活的年代,是一个社会生活动荡不宁的年代,到处是一派破败景象。
桃花源里的田园生活,并不是当时农村的实际景象。
这是为什么呢?(可让学生议论:略)诗人所向往的桃花源,对当时饱尝战乱之苦,饱受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劳苦大众,不正是向往着的理想社会吗?桃花源虽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却启发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鼓舞人们为反抗不合理的现实而斗争。
这正是它反映的一种追求,一种理想,一种与黑暗现实截然对立的价值观念。
同学们对比一下,建安诗人与陶渊明的诗,各有什么特点,能做简要说明吗?(学生议论,教师加以概括)。
二、南北方民族南北朝时期民歌盛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南北方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方的长期对峙,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的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
南方民歌大部分是优美的抒情歌曲。
课文中引用的《采桑度》(读课文167页四句诗)描写了江南三月旖旎的风光和少女们采桑养蚕、唱歌吹曲的欢快场面,是当地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北朝文人诗的成就不太大,而民歌刚劲、质朴、爽朗、活泼、美不胜收。
《敕勒歌》是鲜卑族的一首民谣(让学生看课文,朗读这首民歌),这首民歌反映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北国风光,仅仅27个字,便出色地画出了辽阔苍茫的草原景象和北方民族的生活面貌,具有无比的魅力,堪称“千古绝唱”。
长篇叙事诗《木兰辞》是北方民歌的代表作。
木兰是一个勤劳织布的普通姑娘,当战争到来的时侯,她勇敢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转战十二年,凯旋归来后,功成不受赏,回到家中“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使同行伙伴惊讶地看到这个同生共死的“壮士”竟是个女郎,扑朔迷离的传奇色彩更使这个勇敢、坚毅、纯洁的姑娘显示出天真、活泼、机智的面目。
三、大放异彩的书法书法从东汉起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艺术,它以汉字作为表现对象,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国的汉字是怎样发展演变的?(生:略)我们教材中讲到过原始社会后期的陶器刻划符号、商朝的甲骨文、西周的铜器铭文、秦朝的小篆、隶书、汉朝的简牍帛书,根据这条线索可以看到汉字经历了大篆、小篆、隶书等不同字体的演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形成了楷书,草书和行书。
由于字体的演变和历代书法家的创造,书法艺术风格多样,异彩纷呈,成为我国艺苑中一枝令人瞩目的艺术奇葩。
1.曹魏书法家钟繇自从秦朝末年出现了隶书,两汉时期逐渐成熟,成为普遍使用的字体,通行了400多年。
从留传下来的大量碑刻来看,有的秀丽,有的方整,风格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每个字都要有一笔写出波磔,即成蚕头雁尾的形状,这种装饰性的笔画虽然美观,但书写不便。
因此在东汉后期,一种起笔不做蚕头,收笔不做雁尾的新字体开始在民间酝酿。
曹魏时期的钟繇是当时一位大书法家,他把民间使用,但不规范的字体,加工整理,逐步把隶书转化成为楷书。
课本中的《宣示表》虽是后人摹本,但大体上接近钟繇书法的本来面目。
2.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人,出身于世家大族,是宰相王导的侄子,官至右将军,故世称王右军。
王羲之早年广泛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继往开来,把古朴的书体变成优美流利的书体,对于楷书、行书、草书都有创造性的贡献,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被后人尊为“书圣”,奉为典范。
王羲之的《兰亭序》又叫《兰亭集序》,(看169页插图或挂图)是记叙当时名士在兰亭集会的一篇文稿。
时值暮春三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人们饮酒赋诗,畅叙幽怀。
王羲之在这种优美的环境和愉快的情绪中写了这篇序文。
全文28行,324个字,写来从容不迫,得心应手,艺术风格与文字内容有机结合,书法水平达到顶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这部贴后来到了唐太宗手中,因为他酷爱王羲之书法,尤其喜爱这部《兰亭序》,立下遗嘱要把这部帖殉葬。
于是这部“天下第一行书”便和唐太宗一起埋进了昭陵,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后人的摹本。
王羲之的书法所以能达到这么高的境界,除了刻苦向前人学习以外,还注意从自然中吸取形象,激发灵感。
他喜欢白鹅,就是从白鹅游水的动作中领悟了用笔的要领。
课文中叙述了王羲之写经换鹅的故事。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诗,把这个故事做了极其精炼,生动的概括。
(学生看169页插图,并阅读课文,最后出示小黑板,李白诗“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山阴遇羽客,爱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在父亲指导下,也成为著名的书法家,书法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二王”。
与此同时,北方的书法也有很大发展,只是风格不同。
因为北方多是石刻、摩崖和造像,都是刻在石头上的,虽然体貌百变,但终究以方正凝重为主,其中北魏时期水平最高,所以统称为“魏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