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癌综合征

合集下载

副癌综合征和类癌综合征

副癌综合征和类癌综合征

副癌综合征和类癌综合征
1.副癌综合征,又名副肿瘤综合征,是一种患者自己或家属能感觉或看见的身体异常情况,这在医学上属于症状。

(1)副癌综合征常见症状有乏力、恶病质(可表现为厌食、长期恶心、便秘、身体外型改变等)、体重减轻、发热、血液系统相关综合征(偶有哮喘和呼吸困难,主要是血液相关化验结果异常)、风湿病综合征(可表现为肌肉或关节疼痛)、皮肤病综合征(可有皮肤变硬变黑或发红、瘙痒等表现)等。

(2)副癌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其具体症状进行治疗。

2.类癌综合征是由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产生的活性物质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1)类癌综合临床常见有胃肠症状(如便秘、腹泻等)、心血管症状(如下肢水肿、右心衰等)、呼吸道症状(如喘息、气急、呼吸困难等)等。

(2)对已明确类癌肿瘤定位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可适当化疗。

对于不能切除的类癌瘤可进行局部化疗和动脉栓塞。

(3)类癌综合征常用的药物有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和兰瑞肽)和靶向药物(如依维莫斯、舒尼替尼)以控制症状。

神经性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

神经性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神经性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神经性内分泌肿瘤这样的肿瘤肯定是不会太过于熟悉的吧,神经性内分泌肿瘤并不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肿瘤,但是由于神经性内分泌肿瘤
相信大家对于神经性内分泌肿瘤这样的肿瘤肯定是不会太过于熟悉的吧,神经性内分泌肿瘤并不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肿瘤,但是由于神经性内分泌肿瘤的危害性非常的大,所以我们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神经性内分泌肿瘤的信息,这样有利于我们做好对于神经性内分泌肿瘤的预防工作,下文我们介绍一下神经性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

1.类癌综合征
突发性或持续性头面部、躯干部皮肤潮红,可因酒精、剧烈活动、精神压力或进食含3-对羟基苯胺的食物如巧克力、香蕉等诱发;轻度或中度的腹泻,腹泻并不一定和皮肤潮红同时存在,可能与肠蠕动增加有关,可伴有腹痛;类癌相关心脏疾病,如肺动脉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其他症状如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症、糙皮病等,偶见皮炎、痴呆和腹泻三联征。

2.胃泌素瘤
常表现为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腹痛腹泻常见,呈间歇性腹泻,常为脂肪痢,也可有反复发作的消化性溃疡。

3.胰岛素瘤
其临床症状与肿瘤细胞分泌过量的胰岛素相关,特征性表现是神经性低血糖症,常见于清晨或运动后,其他还有视物模糊,精神异常等表现。

4.胰高血糖素瘤
常伴有过量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典型表现是坏死性游走性红斑伴有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原发性卵巢类癌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原发性卵巢类癌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原发性卵巢类癌综合征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原发性卵巢类癌综合征症状,尤其是原发性卵巢类癌综合征的早期症状,原发性卵巢类癌综合征有什么表现?得了原发性卵巢类癌综合征会怎样?以及原发性卵巢类癌综合征有哪些并发病症,原发性卵巢类癌综合征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原发性卵巢类癌综合征常见症状:里急后重、肺动脉狭窄、甲状腺肿、盆腔包块、右心衰竭*一、发病年龄本病罕见,初诊平均年龄是55岁。

岛状类癌:患者年龄为30~70岁。

小梁花带状:患者年龄在20~50岁。

甲状腺肿类癌:患者年龄在30~60岁。

岛状和甲状腺肿卵巢类癌最多见。

*二、症状1、早期症状:面部潮红,期间出现发作性水样腹泻,有里急后重,常发生在早晨。

2、后期心脏受累:常见三尖瓣闭锁不全或肺动脉狭窄,在相应听诊区听到杂音,最后导致右心衰竭。

3、可出现严重排便疼痛和压迫感:可能机制:肿瘤产生肠激素肽YY,抑制了肠蠕动所致。

4、大体观:发病时局限于一侧卵巢,一般不转移。

畸胎瘤中具有黄色实性结节,直径3~15cm,平均9cm。

在畸胎瘤或黏液性肿瘤的壁内形成实性肿块或结节。

镜下可见瘤细胞排列成巢、索或腺泡样,常有黏液池形成。

类癌细胞镜下有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和嗜银反应阳性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两种。

类癌细胞有亲银和嗜银2种。

(1)来自中肠的类癌细胞排列成岛状或巢状,电镜下神经分泌颗粒不规则成哑铃状。

(2)来自前肠和后肠的类癌癌细胞排列成小樑或花带状,电镜下神经分泌颗粒为圆形或卵圆形。

(3)甲状腺肿类型的瘤细胞排列成小梁、岛状或混合型,与类癌混杂存在。

电镜下可找到圆形或卵圆形的神经内分泌颗粒,直径为100~400nm。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甲状球蛋白及神经内分泌细胞标记均为阳性。

*三、诊断临床发现盆腔包块,疑为畸胎瘤者,又出现某些内分泌物质及其所引起皮肤潮红、腹泻、支气管痉挛、毛细血管扩张、心脏损害症候群。

实验室测定24h尿中5-HIAA含量超过30mg/24h。

何谓类癌综合征以及麻醉如何选择与管理

何谓类癌综合征以及麻醉如何选择与管理

何谓类癌综合征以及麻醉如何选择与管理【术语与解答】一般而言,麻醉医师对类癌综合征了解甚少,明确类癌综合征首先需了解类癌,同时还应了解类癌危象。

1. 类癌①典型类癌源于机体嗜铬组织(属嗜铬细胞新生物),常发生于胃、肠道含有嗜铬细胞成分的肿瘤或组织,也可见于其他部位的类癌,如支气管、卵巢、甲状腺、乳腺等,但胃肠道是绝大部分类癌的原发部位;②由于类癌瘤生长非常缓慢,病程较长,甚至长达十多年或更长,即使已有转移,患者仍能存活较长时间,故以往认为是良性肿瘤,但现已确认是恶性肿瘤,只是因病程长,所以临床沿用类癌这一措词。

此外,类癌细胞内因含有亲银性分泌颗粒,又称亲银细胞癌;③类癌是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故含有合成、分泌、贮存、释放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主要包括5-羟色胺、缓激肽、组胺,也可有神经降压素、儿茶酚胺、前列腺素等;④通常情况下机体分泌和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而灭活,当肝脏病变或肝功能下降,以及所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显著过量时,未能灭活的生物活性物质就会在体内增多,甚至倍增,故引起类癌综合征,甚至类癌危象;⑤虽类癌瘤大小一般多在1cm以内或是一群类癌细胞,但释放生物活性物质的能力显著;⑥通常类癌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故诊断比较困难,当出现类癌综合征时才表现出其特有的症状,因此一般临床表现不能作为类癌诊断依据,只有类癌综合征的特殊症状才对诊断类癌有一定价值,尤其尿中5-羟吲哚乙酸增高及酒精、药物诱发试验阳性,则可基本确定类癌的存在,而病理检查则是诊断标准。

2. 类癌综合征①该综合征是由类癌瘤体或类癌群体细胞突发性或阶段性过度分泌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5-羟色胺、缓激肽、组胺等),从而导致机体出现多种复杂的症候群;②多数学者认为该综合征是类癌细胞大量分泌、释放以5-羟色胺为主的生物活性物质所引起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症候群;③类癌综合征其临床、组织生化及病理生理特征可因类癌发生的部位和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种类及数量不同而有所差异,尤其肝功能不良或类癌肝转移后其相关生物活性物质灭活受限,更易引起显著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血管运动障碍,如发作性皮肤潮红(尤其头、颈部,亦可累及胸部)和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以及心血管功能变化(如小血管弥漫性收缩可导致高血压或小血管舒张可造成低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变)等;④机体其他恶性肿瘤也可同时伴发类癌;⑤类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50~60岁的人群。

类癌综合征汇报ppt课件

类癌综合征汇报ppt课件

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对症支持治疗
03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如疼痛、腹泻、呼吸困难等,给予相应
的对症支持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比较
手术治疗优势
能够直接切除肿瘤,消除症状,对于早期患者治愈率较高。
非手术治疗优势
对于晚期或转移性患者,药物治疗能够延缓病情进展,减轻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喘息
呼吸道痉挛和狭窄可引起喘息,严重者可出现哮 鸣音。
其他系统表现
心悸、胸闷
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可引起心悸、胸闷等不适感。
头痛、头晕
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可引起头痛、头晕等症状。
关节痛、肌肉痛
骨骼肌肉系统症状可表现为关节痛、肌肉痛等不适感。
04
类癌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
诊断标准和流程
1 2
临床表现
类癌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潮红、腹泻、腹 痛、哮喘和心脏瓣膜病变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 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肿瘤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
01
02
03
5-羟色胺
由肿瘤分泌的5-羟色胺可 引起类癌综合征的典型症 状,如皮肤潮红、腹泻和 心动过速。
缓激肽
缓激肽是一种血管活性肽 ,可导致血管扩张、低血 压和水肿等症状。
前列腺素
肿瘤分泌的前列腺素可引 起发热、疼痛和抗炎作用 。
激素和代谢产物的异常
儿茶酚胺
类癌组织可异常分泌儿茶酚胺, 导致高血压、头痛和心悸等症状
炎症反应和细胞外基质重塑等。
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
靶向治疗药物
针对类癌综合征的特定 分子靶点,开发小分子 抑制剂或单克隆抗体等 靶向治疗药物。
免疫治疗药物
利用免疫系统识别和攻 击癌细胞的能力,开发 免疫治疗药物,如免疫 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 细胞疗法等。

类癌综合征与的副癌综合征.

类癌综合征与的副癌综合征.

类癌综合征与的副癌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与类癌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由于肿瘤的产物(包括激素或激素类物质)或异常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着等)或其他不明原因,还可引起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及皮肤等系统发生一些病变和临床表现。

这些表现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所在部位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上述途径间接引起,故称为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syndrome)。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非内分泌腺肿瘤能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甲状旁腺素(PTH)、胰岛素、抗利尿激素(AD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甲状腺激素(TSH)、生长激素(GH)、降钙素(calcitonin)等十余种,可引起内分泌紊乱的临床症状。

此类肿瘤称为异位内分泌肿瘤,其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称为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此类肿瘤大多为恶性肿瘤,其中以癌为多,如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结肠癌等;也可见于肉瘤,如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和未分化肉瘤等。

类癌综合征:是由于恶性类癌细胞分泌、释放一些生物活性物质所引起的有多种复杂症状、体征的一组症状群,多数学者认为是类癌细胞大量释放以5-羟色胺为主的生物活性物质所引起的具有复杂的全身反应的一组病征。

拿肺癌来举例:肺癌副癌综合征,有很多如1、分泌抗利尿激素 2、分泌促性激素3、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 4、类癌综合征5、神经肌肉综合征6、高钙综合征7、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8、硬皮症等。

1-4属于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其中4、类癌综合征。

5-8就可能是非异位内分泌引起的副癌综合征。

综上所述,副肿瘤综合征>异位内分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其实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副癌综合征.。

类癌综合征(教学及宣教)

类癌综合征(教学及宣教)

类癌综合征疾病概述类癌综合征(carcinoid syndrome) 又称类癌(carcinoid)、类癌瘤(carcinoid tumor),是一组发生于胃肠道和其他器官嗜铬细胞的新生物,其临床、组织化学和生化特征可因其发生部位不同而异。

此种肿瘤能分泌5-羟色胺(血清素)、激肽类、组织胺等生物学活性因子,引起血管运动障碍、胃肠症状、心脏和肺部病变等。

好发于胃肠道的类癌(嗜银细胞瘤)引起的以发作性皮肤潮红和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这种肿瘤以往误认为是良性肿瘤,现已确认是恶性肿瘤,但生长缓慢,病程一般为10~15年,即使已有转移,病人仍能存活较长时间,故沿用类癌这一名词。

除食管外,消化道的任何部位都可发生类癌,位于阑尾者占1/3,多见于女性,很少转移。

位于胃者占2%,其余则位于十二指肠、结肠(多见于男性)、胆囊及梅克尔氏憩室等处,也可发生在支气管及卵巢,但较少见。

发生在小肠者,恶性程度大,并可转移到肺、骨骼及其他腹腔内器官。

伴有类癌综合征的支气管类癌,预后差。

若已有心脏瓣腹损害,病人可死于心力衰竭,有些病人可死于恶液质。

类癌综合征发病机制类癌细胞可产生多种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是5-羟色胺、缓激肽、组胺及前列腺素等。

5-羟色胺来源于食物中的色胺酸。

在发生类癌后,食物中的色胺酸有60%在类癌细胞中转变为5-羟色胺,因此在类癌患者血液中的5-羟色胺有明显的增加。

缓激肽是引起临床表现的另一种比较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

在类癌组织中有大量的血管舒缓素,这是一种蛋白水解酶,作用于激肽原,生成赖胺酸缓激肽(胰激肽),在胺肽酶的作用下,赖胺酸缓激肽又转变为缓激肽。

缓激肽引起皮肤潮红,皮肤温度不高,为冷型。

5-羟色胺引起的皮肤潮红、皮肤温暖,为热型。

若已有肝脏转移,一方面因为产生的5-羟色胺过多,另一方面可以直接进入肝静脉而进入体循环。

再者肝脏因广泛类癌的侵犯使清除的功能降低。

因此,在有肝脏转移后,类癌综合征即可发生。

类癌名词解释

类癌名词解释

类癌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一、类癌综合征的概述
类癌综合征是一种由于类癌肿瘤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而引起
的综合征。

类癌肿瘤起源于消化道黏膜下层的内分泌细胞,可发生于食管、胃、肠、胰腺、性腺、气管等部位。

类癌综合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腹泻、肠痉挛、哮喘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二、类癌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1. 诊断
类癌综合征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泻、肠痉挛、皮肤潮红、哮喘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检查、CT 检查、MRI 检查等。

病理学检查
主要是对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活检。

2. 治疗
类癌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手术切除是治疗类癌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类癌综合征患者,可以采用放疗和化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此外,类癌综合征患者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减少症状的发生。

三、总结
类癌综合征是一种由于类癌肿瘤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而引起
的综合征。

它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腹泻、肠痉挛、哮喘等症状。

类癌综合征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
学检查。

治疗方面,类癌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治疗,以减少症状的发生。

类癌综合症名词解释

类癌综合症名词解释

类癌综合症名词解释:类癌综合症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疾病,其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点都与某种特定组织的癌症相似,但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癌症。

本文将对类癌综合症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疾病。

类癌综合症(Carcinoid Syndrome)是一种由类癌(Carcinoid tumor)引起的疾病,其特点是当类癌细胞分泌过多的生物活性物质时,导致多种内分泌功能紊乱和全身症状的出现。

类癌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可以发生在全身各个器官,但最常见的发生在肺部、胃肠道和阑尾。

尽管类癌是一种肿瘤,但其恶性程度较低,生长缓慢,并且很少转移至其他部位。

类癌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是血清素、组胺、5-羟色胺等,当其分泌过多时,就会引起类癌综合症的发生。

类癌综合症的症状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包括腹泻、红斑、皮肤潮红、心脏瓣膜病变和哮喘。

这些症状主要是由过多的生物活性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刺激和影响了全身的多个器官和系统所致。

此外,类癌综合症还可能导致心脏瓣膜病变、肺动脉高压和肝功能异常等。

诊断类癌综合症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血液和尿液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

血液和尿液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可以提供有关疾病的重要信息。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类癌的部位和大小,并排除其他疾病。

治疗类癌综合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学治疗以及对症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完全摘除肿瘤。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化学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和控制肿瘤的生长。

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类癌综合症的症状进行缓解,包括使用抗胆碱药物、抗组胺药物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等。

总结:类癌综合症是一种由类癌引起的疾病,其特点是内分泌功能紊乱和全身症状的出现。

通过临床症状、血液和尿液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可以诊断类癌综合症。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和对症治疗等。

死亡三联征、碱性反流性胃炎、肺栓塞、盲襻综合征、卓艾综合征、癌旁综合征、类癌综合征等普外科综合征症状

死亡三联征、碱性反流性胃炎、肺栓塞、盲襻综合征、卓艾综合征、癌旁综合征、类癌综合征等普外科综合征症状

死亡三联征、碱性反流性胃炎三联征、肺栓塞三联征、盲襻综合征、卓艾综合征、癌旁综合征、类癌综合征等普外科综合征症状基础篇死亡三联征:凝血功能障碍+低体温+酸中毒。

Beck三联征:静脉压升高+心搏微弱、心音遥远+动脉压下降(提示心包压塞)。

Charcot 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Reynolds 五联征:Charcot 三联征基础+ 休克+ 神经系统症状(提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Horner 综合征: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球内陷(提示颈交感神经压迫或损伤)。

急性胃扭转三联征:上腹局限性膨胀疼痛+重复性呕吐+胃管不能置入胃内。

慢性胰腺炎四联征:腹痛+体重下降+糖尿病+脂肪泻。

肛裂三联征:肛裂+前哨痔+肛乳头肥大。

胆道出血三联征:胆绞痛+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

碱性反流性胃炎三联征:剑突下持续烧灼痛+ 胆汁性呕吐+ 体重减轻。

Mirrizzi 综合征:胆囊管结石或胆囊颈部结石压迫胆总管或肝总管导致肝总管狭窄,以胆管炎、阻塞性黄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肺栓塞三联征:胸痛+ 咯血+ 呼吸困难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以右上腹痛、黄疸、腹部包块三联症为主要临床表现。

甲亢三联征:高代谢症候群+ 甲状腺增大+ 突眼。

肢体动脉栓塞临床表现以5P 为特征,白、冷、痛、麻瘫、无脉。

进阶Peutz-Jeghers 综合征: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指家族史+ 皮肤粘膜色素沉着+ 胃肠道多发息肉。

whipple三联征:①自发性周期性发作低血糖症状、昏迷及其精神神经症状,每天空腹或劳动后发作者;②发作时血糖低于2.8 mmol/L;③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可立即消失Gardner 综合征:结肠息肉、软组织肿瘤和骨瘤三联征,息肉癌变率很高。

倾倒综合征:①胃肠功能紊乱(上腹饱胀不适、腹泻);②血管舒张功能紊乱和循环容量骤减(心悸、出汗、头晕、面色苍白、呼吸深大)。

类癌综合症名词解释(一)

类癌综合症名词解释(一)

类癌综合症名词解释(一)类癌综合症名词解释1. 类癌综合症 (Cancer-Like Syndrome)类癌综合症是指一种疾病,其症状和体征类似于癌症,但病理检查结果却显示未见癌细胞存在的情况。

2. 肿瘤标志物 (Tumor Marker)肿瘤标志物是一种生物学的分子,其在血液、尿液或组织中的水平可以被用来检测肿瘤的存在或评估肿瘤的治疗效果。

例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在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液中增加。

3. 癌前病变 (Precancerous Lesion)癌前病变是指在正常组织中出现的异常细胞或组织,它们可能会发展成恶性肿瘤。

例如,宫颈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导致宫颈癌的癌前病变。

4. 弥漫性病变 (Diffuse Lesion)弥漫性病变是指在一个组织或器官的多个部位出现的病变。

与癌症类似的症状在多个不同的位置出现,而不是局部性的。

例如,弥漫性腺病变是一种在乳房多个区域都能检测到的异常。

5. 细胞增殖 (Cell Proliferation)细胞增殖是指细胞数量的增加,通常是由于正常或异常的细胞分裂。

细胞增殖通常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在某些疾病中,如癌症,细胞增殖速度异常加快。

例如,癌细胞的增殖远远快于正常细胞。

6. 代谢异常 (Metabolic Dysfunction)代谢异常是指机体某些化学反应的异常,包括细胞内物质代谢的紊乱和能量代谢的紊乱。

代谢异常可能导致细胞功能失调,进而导致类似癌症的症状。

例如,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导致能量代谢紊乱,增加了患癌的风险。

7. 免疫失调 (Immune Dysfunction)免疫失调是指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免疫反应过于活跃或过于抑制。

免疫失调可能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例如,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受损,使得他们更容易患上恶性肿瘤。

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单选题]1.类癌综合征的表现不包括A.高钙血症B.皮肤潮红C.水样腹泻D.阵发性心动过速E.哮鸣样支气(江南博哥)管痉挛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类癌综合征表现为哮鸣样支气管痉挛、阵发性心动过速、水样腹泻、皮肤潮红等。

掌握“肺癌病因病理及分类、中医病机、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5.关于肺癌的中医病因论述不正确的是A.正气虚损B.痰浊聚肺C.禀赋不足D.烟毒内蕴E.邪毒侵肺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肺癌的中医病因包括正气虚损、痰浊聚肺、情志失调、烟毒内蕴、邪毒侵肺等。

掌握“肺癌病因病理及分类、中医病机、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6.发现肺癌的最基本的检查是A.胸部X线检查B.痰脱落细胞学检查C.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D.癌标志物检测E.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肺癌的最基本方法。

痰脱落细胞检查是诊断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

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利用肿瘤细胞摄取放射性核素的数量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对肿瘤进行定位、定性诊断。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的主要方法,对确定病变性质、范围,明确手术指征与方式有一定帮助。

此题问发现肺癌的最基本的检查,选A。

掌握“肺癌病因病理及分类、中医病机、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7.中医学称为“息贲”的是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支气管哮喘C.肺炎D.肺结核E.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属中医学“肺癌”、“肺积”、“息贲”等范畴。

掌握“肺癌病因病理及分类、中医病机、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8.不属于肺炎链球菌肺炎病理改变分期的是A.充血期B.红色肝变期C.灰色肝变期D.消散期E.吸收期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肺炎链球菌肺炎:多呈大叶性或肺段性分布。

病理变化可分为四期:早期为充血期,表现为肺组织充血、扩张、水肿和浆液性渗出;继而为红色肝变期,肺泡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及红细胞的渗出;进而为灰色肝变期,大量白细胞纤维蛋白渗出;最后为消散期,纤维蛋白性渗出物溶解、吸收,肺泡重新充气。

类癌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类癌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类癌综合征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类癌综合征的病理病因,类癌综合征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类癌综合征病因*一、发病原因:1.类癌综合征发生于类癌的机会较多,并多有广泛的肝转移。

类癌最具特征性的生化异常是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的过量生成。

正常情况下膳食中的色氨酸99%被用于合成烟酸和蛋白质,而类癌患者所摄入的色氨酸一半以上被色氨酸脱羧酶转化为5-羟色氨酸(5-HTP),进而生成5-HT,并代谢为5-HIAA。

最近研究证实类癌不仅产生胺而且产生肽、PP物质、胃动素及前列腺素等。

类癌体积小,在直径不超过3.5cm 时,一般不引起症状和体征。

当类癌体积大时,产生多量的分泌物使食物中全部色胺酸转变成5-HT等。

因癌肿肝脏转移使肝脏不能有效地代谢、灭活原发癌的产物,类癌的分泌产物则通过肝静脉进入体循环。

肝转移瘤体积较原发类癌大,也产生多量分泌产物进入体循环而引起一系列改变。

5-HT形成后进入血液被血小板所摄取携带,分布于组织中,作用于靶细胞。

2.Oberndorfer在1907年首次提出类癌为一种生长缓慢的肠道腺癌,并提出类癌这一名称。

Masson在1928年证明类癌起源于肠黏膜的嗜银细胞,因该细胞显示亲银染色故名。

Lembeck 在1953年首次于类癌组织中发现5-HT,并证实是引起类癌综合征的生物活性物质。

1954年Thorson和Lsler等各自独立报告了类癌综合征病例。

类癌临床上并不罕见,但只有少数病例发生类癌综合征,不同胚胎起源的类癌具有不同的生化、病理及临床特征,Williams将类癌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种。

概括地说,来自前肠的类癌(胃十二指肠、支气管)为不亲银性,由于缺乏芳香氨酸脱羧酶,故5-HT生成较少,而5-HTP含量较高,它们也可产生组胺和各种肽类;来自中肠(小肠、回盲部、升结肠、胰腺、部分横结肠)的类癌为亲银和嗜银性,能产生较多的5-HT。

类癌及类癌综合征

类癌及类癌综合征

类癌及类癌综合征【概述】类癌(carcinoid)又称类癌瘤(carcinoid tumor),是一组发生于胃肠道和其他器官嗜铬细胞的新生物,其临床、组织化学和生化特征可因其发生部位不同而异。

此种肿瘤能分泌5-羟色胺(血清素)、激肽类、组织胺等生物学活性因子,引起血管运动障碍、胃肠症状、心脏和肺部病变等,称为类癌综合征(carcinoid syndrome)。

【诊断】类癌瘤缺乏特殊征象,诊断颇为困难。

临床上往往被忽略或误诊为阑尾炎、克隆病、肠癌等疾病。

当类癌瘤出现类癌综合征时,诊断较易。

典型者表现为皮肤潮红、腹泻、腹痛、哮喘、右心瓣膜病变和肝肿大等。

血清5-HT含量增加和尿中5-HIAA排出增多,对诊断有意义,如超过261.5~523μmol/24h,诊断即可成立。

肿瘤的组织学检查可获得确诊。

类癌的原发部位以及有否转移,需要根据病情选择以下检查:①消化道内镜检查及活检;②支气管镜检查可确定位于支气管的类癌;③选择性血管造影对肠道类癌有帮助;④B超或CT检查可了解类癌肝转移情况;⑤直肠指诊和直肠镜检查有助于直肠类癌的诊断。

【治疗措施】(一)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原发病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早期手术效果尤好,但是即使发生转移,切除大的原发病灶也能减轻和消除症状。

阑尾类癌瘤转移少见,一般认为仅作单纯阑尾切除即已足够。

当肉眼下有明显转移,肿瘤直径超过2cm者方考虑作扩大根治手术。

小肠类癌恶变率高,应积极作根治术。

小的无症状性直肠类癌可作局部切除。

Orloff报告,直径超过1cm的直肠类癌易播散到区域淋巴结,而直径小于1cm者,病变一般不超过粘膜下层,认为根治性手术只限于直径超过2cm,侵犯肌层或局部切除后复发者。

胃、十二指肠类癌瘤,如果直径小于1cm者,可作局部切除。

如超过1cm者应作部分胃切除和网膜切除。

十二指肠第二、三段类癌瘤可能需要作胰十二指肠切除,但此手术的死亡率甚高,应慎重掌握。

当有肝脏转移灶时,最好的姑息治疗是肝叶切除或转移瘤切除。

十二指肠类癌及类癌综合征(附5例报告)

十二指肠类癌及类癌综合征(附5例报告)


十 二指 肠 类癌 及 类癌 综 合 征 ( 附5例报告)
白英利 彭 莫政
类癌是一 种少 见的特殊类型肿瘤 , 因其 细胞 颗粒有 亲银
特性 , 又称 嗜银 细 胞 癌 。本 病 于 10 97年 由 德 国 病 理 学 家 O e drr bm o e 首次命名 , f 目前称 之为类 癌。 胃肠道 类癌 发病 率 占胃肠道肿瘤 的 0 4 ~18 .% . %… , 发生在 十二指肠 罕见。因 缺乏特征性表现 , 易被误诊或漏诊 。为 提高对十二 指肠类癌 的认识水平及诊断准确率 , 我们对 5例 十二 指肠类癌 病例 的
后部 一降部 1例 , 降部 1例 , 降部 一水 平 部 1例。其 中息 肉 型 2例 , 浸润型 3例 ; 2例为单发病 变 , 为多发病 变 ; 3例 合并
球 后溃疡 1例。 2 影像学表 现 : 1 单发或多发性结节状充盈 缺损 , 圆 . () 呈 形或类 圆形 , 外形光滑 , 直径大小 为 2 0~3 0c ( ) . . m。 2 弥漫
部位及瘤体 的大小 对其 恶 性程 度 的判 断有 一 定 的相关 性 。
资料分析表 明阑尾及 直肠 的类 癌多 为潜在 恶性 或恶性 程度 低 , 发生于 胃、 而 十二 指肠 、 回肠 及 升结肠 时则 恶性 程 度较
高, 发生转 移 的机会 多 J 。本组 2例发生 肝转 移 , 发生 1例 肠 系膜淋巴结转移 , 其瘤体直径均为 4 0c 以上 。 . m
维普资讯

5 ・ 8
中国医师进修 杂志 20 0 7年 6月 2 5日第 3 O卷第 6期综合版
C i Ps rdMe 。u e 5h2 0 V 13 N . C hnJ ot a d Jn t 07. o.0. 06 g 2

类癌综合征怎样治疗?

类癌综合征怎样治疗?

类癌综合征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类癌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治疗类癌综合征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类癌综合征应该吃什么药。

*类癌综合征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1.手术治疗:适用于没有转移的类癌。

发生在阑尾、支气管、卵巢的类癌可以手术治疗。

在肠道者若已引起肠梗阻、肠套叠,即使已有转移,也需进行手术治疗。

症状较重者,用内科治疗方法效果不好时,若将肿瘤切除,虽然不能治愈,但亦可在较长时间内使症状缓解。

2.内科治疗: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①一般治疗。

给病人充足的营养和维生素,特别是烟酸或烟酰胺。

若病人有腹泻,需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

此外,应避免精神刺激,不饮酒,不进食含色氨酸较多的食物,如牛奶、奶酪、橘类水果、菠萝、马铃薯等。

禁用肾上腺素、吗啡。

②对症治疗。

有腹泻时用5-羟色胺拮抗剂,如甲麦酸胺或赛庚啶口服,亦可用阿托品。

α-甲基多巴可以干扰儿茶酚胺使类癌细胞释放酶的作用,同时也可抑制5-羟色胺的合成,对腹泻及皮肤潮红都有疗效。

若有脂肪泻,可用膜蛋白酶。

对皮肤潮红的治疗用α-阻滞剂,可以阻止5-羟色胺的释放,也可能阻止激肽释放酶的释放,疗效较好,还可用酚妥拉明、酚苄明、H1及H2阻滞剂,如苯海拉明、西咪替丁口服。

亦可将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试用于皮肤潮红的病人。

有喘息时,禁用肾上腺素,可用异丙肾上腺素喷雾及氨茶碱进行治疗。

若发生低血压或休克时,禁用去甲肾上腺素,但可使用甲氧胺(美速克新命)、血管紧张素Ⅱ治疗。

③对肿瘤的治疗。

放射治疗及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2、预后:1.本病的预后取决于原发肿瘤的部位、转移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手术治疗的效果。

一般认为类癌瘤生长缓慢,即使病情偏晚,亦应尽量切除,疗效仍然较好。

阑尾和直肠类癌瘤,常无转移,易于切除根治,预后最佳。

其术后5年生存率为99%和83%。

由胃和回肠类癌引起的类癌综合征者预后也较好,经根治后,可存活5~25年之久。

支气管和结肠的类癌引起的类癌综合征预后较差,存活时间仅1~2年,多因心、肺和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副癌、伴癌、类癌综合征

副癌、伴癌、类癌综合征

副癌、伴癌、类癌综合征副癌、伴癌、类癌综合征三者的区别和联系首先他们三者的定义:伴癌综合征:指原发肿瘤患者由于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肿产生的一些物质进入血流并作用于远处组织,对机体发生各种影响而引起的一组征候群。

这些症状可早于脏器病变,而有些症状常伴随着肿瘤的复发而出现。

类癌综合征:类癌是一种罕见的、生长缓慢的、能产生小分子多肽类或肽类激素的肿瘤,即APUD细胞瘤,除能分泌有强烈生理活性的血清素(即5-羟色胺)、胰舒血管素(Kallikrein)和组织胺外,有的还可分泌其他胺和肽类物质,如缓激肽、儿茶酚胺、胃泌素、胃动素、胰岛素、胰升血糖素、生激素、抗利尿激素、促性腺激素、ACTH、皮质类固醇、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及前列腺素等。

类癌是胃肠道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由于血液中5-羟色胺等物质增多,临床上出现皮肤潮红、腹泻、腹痛及哮喘和心脏瓣膜病等征象,谓之类癌综合征。

副癌综合征:特指除肿瘤本身压迫及浸润和转移所引起的症状以外的其他全身性表现,由肿瘤间接产生,有时又称为伴癌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有结缔组织和皮肤病变,神经肌肉综合征,血管、胃肠道和血液系统等的异常。

三者的区别和联系:类癌综合征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副癌综合征,可以在多个系统都出现临床症状,其诊断常用测24小时尿液5-羟基吲哚醋酸(HIAA),此值可以升到100mg以上(正常为2-8mg).副癌综合征的发展一般与肿瘤的进程平行,即在肿瘤经手术,放疗,化疗后退缩或消灭时,副癌综合征随着好转或消失,在肿瘤复发或转移时出现.多数副癌综合征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有自己的命名,仅有一小部分伴发于肿瘤,如重症肌无力.而伴癌综合征更强调是肿瘤本身直接产生的物质作用于机体的反应.他们两者的症状表现往往相同.我就找到这些了,不恰当的地方请其他战友补充,纠正.谢谢!/bbs/actions/archive/post/6143603_1.html第二节神经内分泌肿瘤免疫细胞化学人体存在两种形式分布的内分泌细胞,一种是内分泌细胞群集形成内分泌器官,如垂体等,另一种是内分泌细胞单个散在于其它组织细胞之间,形成弥散的内分泌系统(diffuse e n-docrine system)。

类癌综合征

类癌综合征

类癌综合征因代谢性肠类癌瘤过量分泌5-羟色胺,缓激肽,组胺,前列腺素及多肽激素等作用于血管的物质而引起皮肤潮红,发绀,肠痉,腹泻等一系列似在心瓣病人所出现的症状(较少见的是哮喘和关节病)。

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功能性肿瘤周围广泛的内分泌或旁分泌系统产生不同的胺和多肽,这和包括类癌综合征在内的症状和体征相符。

类癌综合征通常和产生5-羟色胺及在回肠内形成内分泌细胞恶性肿瘤有关,但它可存在别处的GI道,胰腺,性腺及气管内的肿瘤中,较罕见的一些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包括肺燕麦细胞癌,胰岛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也可有以上综合征,因小肠类癌所释放的代谢产物能很快被血液和门脉循环的肝酶所降解(如5-羟色胺被肝单胺酶降解),所以除有肝转移外通常不产生类癌综合征,肝转移后释放的代谢物质能通过肝静脉直接到体循环。

原发肺和卵巢的肿瘤产物可以通过门脉旁路引起类癌综合征,较罕见的是,小肠类样癌如仅有腹外转移,其代谢产物可直接到体循环或淋巴系统。

5-羟色胺作用于平滑肌可产生腹泻,结肠炎及吸收不良,组胺和缓激肽通过扩血管作用而引起皮肤潮红,由胰腺细胞产生的前列腺素和不同的多肽激素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而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多肽水平类癌瘤中偶会升高。

症状和体征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体征是皮肤潮红,典型的是在头部和颈部,常在激动后,摄入食物,热水及酒精后出现,有较强烈的皮肤颜色变化,可从苍白色或红斑到紫色,肠痉挛伴有再发性腹泻为病人的主诉,一些病人有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许多病人发展至右心纤维化,引起肺动脉狭窄和三尖瓣反流。

据报道,支气管类癌的病人有左心损,但较罕见,因5-羟色胺通过肺的时候已被破坏。

少数病人会出现哮喘样喘息,一些病人有性功能减退和阳痿。

糙皮病较罕见。

诊断无功能性类癌可以和其他占位性病变一样依据不同的部位通过血管造影术,CT或磁共振加以诊断,小的肠道类癌通过钡剂X线检查显示肿块充填肠道或其他异常。

确诊需行组织学检查。

功能性类癌可通过症状,体征而初诊,确诊需证明尿中5-羟色胺的代谢产物5-羟基吲哚乙酸(5-HIAA)的排泄量增加。

类癌综合症的名词解释

类癌综合症的名词解释

类癌综合症的名词解释
类癌综合征是指神经内分泌肿瘤,多见于消化道、呼吸道的一些肿瘤,可以分泌一些5-羟色胺的物质,引起患者皮肤潮红、瘙痒,心率加快,以及相应的临床症状,有些患者还可发生心脏的变化,称为类癌性心脏病。

类癌的发生过程中有一半是良性,有一半有可能是变成恶性,消化道系统比较多见,阑尾、结肠、横结肠、小肠都可发生类癌综合征。

发生这样的类癌时给予手术治疗,如果有恶性病变,再给予适当化疗、放疗,主要根据放射免疫分组的方法来确定。

类癌综合征时一般都是以综合征为其首发症状,患者可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心慌、皮肤改变等,然后查到是类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一般多见于消化道、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癌的诊断
需依据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清 5-H T、血浆铬粒素A( CgA) 及尿5-羟吲 哚乙酸( 5-HIA A) 的测定、内镜下表现 及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
多数因其他疾病就诊偶然发现,预后较 好
在临床上,类癌常被误诊为阑尾炎、局 限性肠炎、肠癌或肉瘤、胃息肉等病
下列情况者应考虑类癌瘤可能:
产生类癌综合征的主要物质是血清素(周围血管和肺 血管均有直接收缩作用,对胃肠道迷走神经和神经节 细胞有刺激作用,使胃肠道蠕动增强,分泌增多)和 缓激肽(强烈的扩血管作用),组织胺也参与一部分 作用。
病理
90%以上的类癌瘤发生于胃肠道,主要 见于阑尾、末端回肠和直肠,少数发生 于结肠、胃、十二指肠、Mckel憩室以及 胆道、胰管、性腺、肺和支气管等。不 同种族的人群,类癌的好发部位可能有 差别。
直径<5mm的息肉样类癌,可活检钳直 接钳除
息肉样类癌(直径5-10mm)或明显突向 腔内的黏膜下肿块(直径≤ 5mm ),抬 举征阳性,可行内镜下圈套切除术
直径>10mm的有蒂息肉样肿块,超声内 镜评估后若无肌层浸润,也可行息肉摘 除术
已经发生转移的类癌和晚期类癌宜采取 外科手术+ 化疗+ 生长抑素的综合治疗
征更强调是肿瘤本身直接产生的物质作用于机体的反 应,副癌综合症可不由肿瘤本身引起
治疗
根据类癌的类型及大小、同时根据超 声内镜检查判断病变的起源层次和深 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内科保守治疗
1、血清素合成抑制剂 5氟色氨酸,甲基多巴(抑制色胺酸羟化酶)
2、血清素拮抗剂 赛庚啶
3、激肽释放酶抑制剂
外科治疗
实验室检查
5-HT测定 5-羟吲哚乙酸(5-HIAA)
实验室检查
皮肤潮红激发试验 ①将10ml乙醇加入15ml桔子汁中口服,3~5 分钟后,约1/3患者出现皮肤潮红 ②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15~20μg,肾上腺 素5~10μg 此二种激发试验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有心律 失常、心功能不全哮喘史应慎重
类癌综合征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类癌
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
生长缓慢 低度恶性 可发生于全身,消化道占85%左右 发病率低:1-4/10万(Hiripi等统计) 预后较好
病因
病因尚未阐明。
类癌瘤是一种能产生小分子多肽类或肽类激素的肿瘤, 即APUD细胞瘤,能分泌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血清素 (5-羟色胺),胰舒血管素和组织胺外,有的还可分 泌其它肽类的激素,如ACTH、儿茶酚胺、GH、PTH、 降钙素、抗利尿素、促性腺激素、胰岛素、胰升血糖 素、前列腺素、胃泌素等物质。
类癌的组织形态学特点
典型的胃肠道类癌,瘤体常为细小的黄色或灰色黏膜下结 节样肿块,单发或多发,黏膜表面多完整。 光镜:小圆形、大小较一致、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细 胞,核小而规则,很少或无核分裂像,亲银反应阳性
消化道类癌的分布
食管至直肠均可发生 国外:阑尾最多 国内:直肠最多
多位于距肛8cm以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1属于异位内分泌综合征,2为类癌综合征。
3就可能是非异位内分泌引起的副癌综合征
综上所述:
副癌综合征>异位内分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 类癌综合征的前提本身是一种类癌,如甲状腺髓样癌,
阑尾类癌等 而副癌综合症却不一定是类癌,如肺癌分泌ACTH所引
起的cushing综合症就是副癌综合症 副癌综合症和伴癌综合症在症状上有交集但伴癌综合
内镜下表现
形态多样、大小不一 可分为三种类型:
息肉样肿块 黏膜下肿块 癌样溃疡
息肉样肿块
有蒂、无蒂或广基息肉样隆起,色 红,体积较大时表面可凹凸不平, 甚至伴糜烂溃疡
黏膜下肿块(最多见)
呈境界清楚的黏膜下病变,表面黏 膜略呈黄色,扁平或突向腔内,病 变较大时表面黏膜破溃,形成糜烂 或溃疡
PET-CT
因类癌生长多缓慢,代谢并不明显增高, 普通PET-CT 检查并不一定可以提供确 切的结果,而且其价格昂贵
SRS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 SRS) 是近年发展起 来的一项特异性高的检测技术, 对具有胃 肠道症状的类癌敏感性达80% ~ 90%, 但其阳性结果有赖于生长抑素等受体在 类癌中的表达
癌样溃疡
常为边缘堤状隆起的溃疡
超声内镜表现
目的:明确肿块起源层次与浸润深度,有 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消化道类癌超声内镜特征: (1) 病灶呈低回声结节 (2)病灶内部回声均匀 (3)病灶边界清 (4)早期病变位于黏膜深层或黏膜下层
直肠类癌的超声内镜表现
影像学检查
腹部CT 扫描可对类癌及类癌转移者进行 辨别和定位, 特别是伴肝转移的类癌患者。 可惜敏感性仅达45% ~ 55%
肝转移:手术切除、射频消融、肝动脉 结扎或栓塞
预后
类癌的预后取决于肿瘤部位、大小、局 部浸润、远处转移及是否发生类癌综合 征、外科手术范围、病人一般情况等多 种因素
以40-60岁多见
临床表现—局部表现
临床症状常与肿瘤的原发部位有关 食管:吞咽困难 胃、十二指肠:上腹胀、痛,恶心、呕吐或上消化道
出血 小肠:肠梗阻,甚至出血、穿孔 阑尾:酷似阑尾炎 结肠:大便习惯改变和血便
全身表现--类癌综合征症状
1、皮肤潮红、 2、腹痛、腹泻、 3、支气管痉挛 4、心瓣膜病变等征象
多为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 结肠癌等;也可见于肉瘤,如纤维肉瘤,平滑 肌肉瘤、横纹肌肉瘤和未分化肉瘤等
拿肺癌来举例:
肺癌副癌综合征,有很多如 1、分泌抗利尿激素\分泌促性激素 \分泌促肾上
腺皮质激素样物 2、类癌综合征 3、神经肌肉综合征、高钙综合征 、肥大性肺性
骨关节病 、硬皮症等。
①右侧腹部肿块、长期体重减轻、有腹泻病史者,应 疑及小肠类癌可能; ②出现用其他原因不能解释的间歇性腹泻,面部毛细 血管扩张、阵发性潮红、哮喘或精神症状者,提示类 癌综合征存在,如伴有肝肿大,更应考虑本病之可能; ③慢性低位肠梗阻伴有便血,病程相对较长,一般情 况尚好者,应考虑到结肠类癌瘤之可能; ④年轻患者无吸烟史,出现肺部肿块,长期生存,而 能除外其他病变者,提示支气管肺类癌瘤可能
鉴别诊断
类癌综合征 与
伴癌综合征 副癌综合征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的鉴别
伴癌综合征
指原发肿瘤患者由于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肿 产生的一些物质进入血流并作用于远处组织, 对机体发生各种影响而引起的一组征候群
这些症状可早于脏器病变,而有些症状常伴随 着肿瘤的复发而出现
副癌合征
由于肿瘤的产物(包括激素或激素类物质)或 异常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 疫复合物沉着等)或其他不明原因,还可引起 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及皮肤等系统 发生一些病变和临床表现
这些表现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所在部位直 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上述途径间接引起,故称 为副癌综合征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非内分泌腺肿瘤能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 质,如ACTH、PTH、胰岛素、抗利尿激素 (ADH)、HCG、TSH、GH、降钙素等十余 种,可引起内分泌紊乱的临床症状
此类肿瘤称为异位内分泌肿瘤,其所引起的临 床症状称为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