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包衣剂多·克·福经皮染毒对大鼠的亚急性毒性

合集下载

一般毒性作用

一般毒性作用
兔眼角膜上皮细胞SIRC模型,观察细胞增殖、膜 完整性等(中性红不能沉积在死细胞内,用酶标仪测定)
5.生物膜替代法等方法
受试物+立体人类皮肤+MTT,用酶标仪测定提取 液中的MTT吸光度(MTT不能沉积在死细胞内)
二、皮肤刺激试验
皮肤刺激性(dermal irritation)指皮肤接触或涂敷 受试物后,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观察指标:结膜(发红、球结膜水肿和分泌物),角膜(混 浊程度和范围),虹膜(充血、肿胀和角膜周围充血)。
实验期限:一般为7天,必要时延长至21天(观察期能足 已评价刺激是否存在可逆性)。
注意事项:
如72h眼刺激反应仍不消退时,需另取4只白兔观察洗眼效果,即滴 入受试物后分别在4s和30s时,用生理盐水洗眼5min,观察洗眼后的眼 睛反应。(洗眼效果试验)
死亡观察为48小时,存活动物观察14天。
特点:
① 节省动物(一般6-10只动物或以上); ② 适用于毒性反应快速的化学药物。
序贯法实验
计算公式:
LD50
1 n
xf
n
s[
x2f (
xf)2]1/2
n2(n1)
式中: n-使用动物总数; x-每个剂量组的剂量; f-每个剂量组动物数。
应用实例
(三)急性毒作用观察
某化学药物急性毒性试验剂量设置
组别
剂量对数
剂量(mg/kg)
1
2
2.821
662.2
5
3.181
1517.1
6
注:剂量对数组距,剂量组间的等比级数
LD50(或LC50)计算 1.改良寇氏 (Karber)法 –点斜 法
要求:
① 5~6个剂量组,每组动物数相等; ② 死亡率呈正态分布; ③ 最低剂量组死亡率<20%;

亚慢性和慢性毒理实验

亚慢性和慢性毒理实验

3. 染毒途径
❖ 外来化合物的染毒途径,应当尽量模拟人类接触 受试化学物质的方式,并且亚慢性与慢性毒作用 研究的染毒途径应当一致。
❖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常用经胃肠道、呼吸道、 皮肤染毒三种途径;药物临床前毒性试验中,动 物染毒途径应尽可能与人的用药途径一致。
胃肠道染毒
❖ 经胃肠道染毒毒物最好采用喂饲法,即将受试物 与食物或饮水混匀,使实验动物自然摄入。
❖ 在慢性毒性研究中,工业毒理学要求每天吸入4~ 6h,环境毒理学一般要求每天吸入8h。
❖ 凡需要在吸入期间喂食、喂水时,要注意防止受 试化学物质污染食物、饮水及食具。
经皮染毒
❖ 经皮染毒的去毛部位面积一般不大于动物体表总 面积的10%~15%,大鼠约为20~50cm2,每次染 毒4~6h,应防止动物舔食。
研究期限(月)相当于人(月) 1 3 6 12 24 34 101 202 404 808 12 36 72 145 289 6.5 20 40 81 162 6.5 20 40 81 162 4.5 13 27 61 107
❖ 慢性毒性实验的期限应依受试物的具体要求和实 验动物的物种而定,工业毒理学要求6个月,环境 毒理学和食品毒理学要求一年以上。如慢性毒性 试验与致癌试验结合进行则染毒期限最好接近或 等于动物的预期寿命。
❖ 2. 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作用的靶器官; ❖ 3. 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剂量-反应(效应)
关系,确定其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LOAEL)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 提出此受试物的安全限量参考值;
4. 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损害的可逆性;
5. 亚慢性毒性试验为慢性毒性试验的剂量设计及 观察指标选择提供依据;
一种是啮齿类,一种是非啮齿类,常用大鼠和狗。 选择两种实验动物是为了降低外源化学物对不同 物种动物的毒作用特点不同所造成的将实验结果 外推到人的偏差。在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时,也 可考虑用兔或脉鼠。 ❖ 亚慢性和慢性试验选用雌雄两种性别,如某种药 物临床上只用于一种性别,此时可选用单性别的 动物。

毒理学基础——外源化学物一般毒性作用

毒理学基础——外源化学物一般毒性作用
1.实验动物选择 2.受试物处理 3.染毒方式选择 4.剂量及分组 5.观察周期、记 录内容 6.计算和评价
观察周期及内容
• 3. 观察时间和周期
• 高剂量组动物染毒后常在数分钟或数十分钟 内出现死亡,染毒后应立即开始观察动物的中毒 表现和死亡情况。

给药当天应连续或多次观察,以后可根据情
况,每天2次或多次观察直到试验周期结束。
• 隔夜禁食
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要点
1.实验动物选择 2.受试物处理 3.染毒方式选择 4.剂量及分组 5.观察周期、记 录内容 6.计算和评价
2. 受试物的处理
受试物的成分、配方应稳定不变: 一般为新鲜配置(除非是很稳定的): 水溶性: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注射用:生理盐水 脂溶性:色拉油、玉米油等
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要点
化学物安全性评价的第一步工作
40
1 2
3
4 5
LD50 的 局 限 性
41
LD50相近,但是毒性特 征、毒作用带或致死剂 量范围可明显不同;
用LD50来描述急性毒性需
全面描述中毒体征及程度、 出现体征的时间、死亡前征 兆、死亡的时间和剂量组间 分布、存活动物的体重变化 和恢复情况、死亡动物的病 理变化等。 42
半数致死浓度
急性毒性试验的有关参数
8
难 点
1. 2.
确定受试物的急性毒性参数,其中最重要的参数 是半数致死剂量 LD50
3.
初步评价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毒效应特征、靶器官、 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和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
为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以及其他毒理试验提供接触
4.
剂量和观察指标选择的依据。
为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初步线索
7)行动灵活、反应敏捷。

基因毒性杂质限度指南(转载中英文)

基因毒性杂质限度指南(转载中英文)

20060628 EMEA/CHMP/QWP/251344/2006 基因毒性杂质限度指南(转载中英文)London, 28 June 2006CPMP/SWP/5199/02EMEA/CHMP/QWP/251344/2006TABLE OF CONTENTS 目录EXECUTIVE SUMMARY 内容摘要 (3)1. INTRODUCTION 介绍 (3)2. SCOPE 范围 (3)3. LEGAL BASIS法律依据 (3)4. TOXICOLOGICAL BACKGROUND 毒理学背景 (4)5. RECOMMENDATIONS 建议 (4)5.1 Genotoxic Compounds With Sufficient Evidence for a Threshold-Related Mechanism具有充分证据证明其阈值相关机理的基因毒性化合物 (4)5.2 Genotoxic Compounds Without Sufficient Evidence for a Threshold-Related Mechanism不具备充分证据支持其阈值相关机理的基因毒性化合物 (5)5.2.1 Pharmaceutical Assessment 药学评价 (5)5.2.2 Toxicological Assessment 毒理学评价 (5)5.2.3 Application of a 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 毒理学担忧阈值应用 (5)5.3 Decision Tree for Assessment of Acceptability of Genotoxic Impurities基因毒性杂质可接受性评价决策树 (7)REFERENCES. 参考文献 (8)EXECUTIVE SUMMARY 内容摘要The toxicological assessment of genotoxic impuritie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acceptable limits for such impurities in active substances is a difficult issue and not addressed in sufficient detail in the existing ICH Q3X guidances. The data set usually available for genotoxic impurities is quite variable and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dictates the process us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acceptable limits. In the absence of data usually need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one of the established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i.e. data from carcinogenicity long-term studies or data providing evidence for a threshold mechanism of genotoxicity, implementation of a generally applicable approach as defined by the 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 (TTC) is proposed. A TTC value of 1.5 μg/day intake of a genotoxic impurity is consider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an acceptable risk (excess cancer risk of <1 in 100,000 over a lifetime) for most pharmaceuticals. From this threshold value, a permitted level in the active substance can b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expected daily dose. Higher limits may be justifie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such as short-term exposure periods.基因毒性杂质的毒理学评估和这些杂质在活性药物中的可接受标准的测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并且在现有的ICH Q3X指南中也没有详细的规定。

急性毒性、蓄积毒性、亚慢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资料区分

急性毒性、蓄积毒性、亚慢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资料区分
实验动物和靶动物区别(写资料的时候首先弄清楚用的是什么动物,写 的动物错了,意义就变了) •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是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 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科 学实验的动物。例如,兽药用的多的大鼠、小鼠、兔子、狗、猴或小 型猪等,人药较多的猩猩、猕猴、狒狒等非人灵长类动物。 •试验动物:做试验动物。(搞不清楚了写试验动物) •靶动物:通俗的说就是治疗的目标动物。
5
易混知识
毒性概念区分 蓄积性毒性(资料不要求,但注意区分)
蓄积性毒性:当化学毒物反复多次(未有时间要求)给动物(实验或靶动物)染毒,化学 毒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和排泄的速度(或总量)时,化学毒物或 其代谢物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的现象为化学毒物的蓄积作用。 蓄积作用是发生亚慢性、慢性毒作用的物质基础。 试验目的:求出外源化学毒物的蓄积系数K,了解蓄积毒性的强弱,并为慢性毒性试 验及其他有关毒性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参考。 评价方式: 1.蓄积系数法(accumulation coefficient)以蓄积系数K为指标,一般认为K值越小,蓄 积毒性越大(参考《蓄积系数分级标准》表) 2.生物半减期法(biological half-life, t1/2),根据得到的蓄积极限值可以推断产生中毒的 大概时间。
3
易混知识
兽药易混知识点 2.毒性概念区分 (临床资料22号-26号)
毒性:指外源化学物质在一定剂量、一定接触时间和一定接触方式下,对 动物机体产生的总体毒效应的能力,又称作一般毒性作用。 毒性分类 1.一般毒性根据外源化学物质剂量大小和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毒性、蓄积 毒性、亚慢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 442公告中中兽药要求的23号资料要求长期毒性试验(化药为亚慢性毒 性),长期毒性即包括: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2.相对特殊毒性根据观察目标不同可分为:遗传毒性、生殖发育毒性、致 癌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和神经行为毒性等。

苯甲酸钠的急性毒性实验

苯甲酸钠的急性毒性实验

防腐剂苯甲酸钠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摘要: 本研究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方法对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进行了食品安全毒理学检测,结果显示:1、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苯甲酸钠对小鼠经口的LD_(50)为2512mg/kg。

结论: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苯甲酸钠毒性为3级,属于低毒物质。

中毒症状出现的时间与灌胃剂量存在直接线性关系:剂量越大,死亡就越快,死亡率就越高.。

关键字:苯甲酸钠急性毒性引言:1、苯甲酸钠的用途:主要用作食品防腐剂,汽水、果汁等所有的饮料和绝大部分的食品如蛋糕、果脯、肉松、肉干等都使用没有苯甲酸钠的话,食品中微生物很快生长繁。

也用于医药工业和植物遗传研究,也用作染料中间体、杀菌剂,也可作为饲料的防腐剂、医药工业的杀菌剂、染料工业的媒染剂、塑料工业的增塑剂,也用作香料等有机合成的中间体。

2、急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试验是指一次或24小时每多次染毒的试验,是毒性研究的第一步。

要求采用啮齿类或非啮齿类两种动物。

通常为小鼠或大鼠采用经口、吸入或经皮染毒途径。

急性毒性试验主要测定半数致死量(浓度),观察急性中毒表现,经皮肤吸收能力以及对皮肤、粘膜和眼有无局部刺激作用等,以提供受试物质的急性毒性资料,确定毒作用方式、中毒反应,并为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及剂量分组提供参考。

实验动物染毒方法之一:经口染毒其接触目的是研究外来化合物能否经胃肠道吸收及求出经口接触的致死剂量(LD50)等。

灌胃是将液态受试化合物或固态、气态化合物溶于某种溶剂中,配制成一定浓度,装入注射器等定量容器,经过导管注入胃内。

在每一试验系列中,同物种实验动物灌胃体积最好一致,即以单位体重计算所给予的毫升数应一致,即ml/kg或ml/g计。

这是因为成年实验动物的胃容量与体重之间有一定的比例。

按单位体重计算灌胃液的体积,受试化合物的吸收速度相对较为稳定。

小鼠一次灌胃体积在0.2~1.0ml/只。

二、实验材料1、实验试剂(1)苯甲酸钠溶液150m g/ml。

化学试剂毒性

化学试剂毒性

硫酸亚铁毒理中毒机制有:①铁蛋白直接作用和血清素/组胺释放,引起广泛的动脉扩张,继发静脉淤血和周围血管阻力增加。

②铁是一种血管舒缩剂,由于铁的直接作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浆外溢,血容量减少。

③铁离子氧化,使H+增加,造成酸中毒。

④铁致脂质过氧化,破坏线粒体膜,使线粒体丧失功能,尤以肝脏为甚。

肝损害可造成肝衰竭,出现低血糖、低凝血酶原,游离铁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发生凝血障碍。

⑤铁剂对胃肠粘膜有直接腐蚀作用,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性坏死以及胃与上段小肠节段性坏死。

临床表现发生铁中毒的过程可分为5期:(1)第1期:在误食铁剂30min后到2h,由于铁对胃肠粘膜的刺激作用,发生局部坏死和出血,导致出血性胃肠炎,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血便,并可发生严重低血压、休克和昏迷。

此期约可持续4~6h。

(2)第2期:继后2~6h为无症状期,病人病情相对稳定,此时铁聚集于线粒体和各器官中。

(3)第3期:在吞服大量铁剂的12h以后,由于铁剂导致细胞损伤,因而发生低血糖和代谢性酸中毒,同时亦可有发热、白细胞增多和昏迷等,病人出现迟发性休克。

(4)第4期:服用铁剂2~4天后发生肝、肾损害,出现肝大、黄疸、肝功能异常以至肝衰竭,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无尿,甚至肾功能衰竭。

(5)第5期:服用铁剂2~4周后常因瘢痕形成而残存幽门狭窄;肝脏坏死后弥漫性纤维化及肝细胞脂肪性退行性变。

诊断1.病史:有服用大量硫酸亚铁史。

2.临床表现特点:(1)第1期:在误食铁剂30min后到2h,由于铁对胃肠粘膜的刺激作用,发生局部坏死和出血,导致出血性胃肠炎,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血便,并可发生严重低血压、休克和昏迷。

此期约可持续4~6h。

(2)第2期:继后2~6h为无症状期,病人病情相对稳定,此时铁聚集于线粒体和各器官中。

(3)第3期:在吞服大量铁剂的12h以后,由于铁剂导致细胞损伤,因而发生低血糖和代谢性酸中毒,同时亦可有发热、白细胞增多和昏迷等,病人出现迟发性休克。

农药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农药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 MSDS-2,4-滴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能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对眼睛、皮肤的刺激作用,反复接触对肝、心脏有损害作用。

能引起惊厥。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50375mg/kg(小鼠经口);666~1313mg/kg(大鼠经口)●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口300mg/kg×5次/周×4周,全部死亡;大鼠经口100mg/kg×5次/周×4周,生长抑制,引起胃肠刺激和肝混浊肿胀。

●致畸性:大鼠经口最小中毒剂量25mg/kg(妊娠期6~15日)致畸胎阳性。

●接触:一般居民的接触主要是通过含有2,4-D残留的食物,同时也通过2,4-D在水中的残留,来自空气中的2,4-D极少。

就未使用2,4-D地区的一般居民来说,从任何来源摄入的2,4-D量都是微不足道的。

较易挥发的2,4-D酯类的蒸汽漂移可以导致空气污染和损害庄稼,这些产品被不易挥发的2,4-D衍生物所取代。

使用2,4-D来控制水生杂草可能引起灌溉与饮用水源的污染,不适当的处置技术也可引起环境污染。

基因毒性杂质限度指南(转载中英文)

基因毒性杂质限度指南(转载中英文)

20060628 EMEA/CHMP/QWP/251344/2006 基因毒性杂质限度指南(转载中英文)London, 28 June 2006CPMP/SWP/5199/02EMEA/CHMP/QWP/251344/2006TABLE OF CONTENTS 目录EXECUTIVE SUMMARY 内容摘要 (3)1. INTRODUCTION 介绍 (3)2. SCOPE 范围 (3)3. LEGAL BASIS法律依据 (3)4. TOXICOLOGICAL BACKGROUND 毒理学背景 (4)5. RECOMMENDATIONS 建议 (4)5.1 Genotoxic Compounds With Sufficient Evidence for a Threshold-Related Mechanism具有充分证据证明其阈值相关机理的基因毒性化合物 (4)5.2 Genotoxic Compounds Without Sufficient Evidence for a Threshold-Related Mechanism不具备充分证据支持其阈值相关机理的基因毒性化合物 (5)5.2.1 Pharmaceutical Assessment 药学评价 (5)5.2.2 Toxicological Assessment 毒理学评价 (5)5.2.3 Application of a 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 毒理学担忧阈值应用 (5)5.3 Decision Tree for Assessment of Acceptability of Genotoxic Impurities基因毒性杂质可接受性评价决策树 (7)REFERENCES. 参考文献 (8)EXECUTIVE SUMMARY 内容摘要The toxicological assessment of genotoxic impuritie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acceptable limits for such impurities in active substances is a difficult issue and not addressed in sufficientdetail in the existing ICH Q3X guidances. The data set usually available for genotoxic impurities is quite variable and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dictates the process us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acceptable limits. In the absence of data usually need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one of the established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i.e. data from carcinogenicity long-term studies or data providing evidence for a threshold mechanism of genotoxicity, implementation of a generally applicable approach as defined by the 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 (TTC) is proposed. A TTC value of 1.5 μg/day intake of a genotoxic impurity is consider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an acceptable risk (excess cancer risk of <1 in 100,000 over a lifetime) for most pharmaceuticals. From this threshold value, a permitted level in the active substance can b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expected daily dose. Higher limits may be justifie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such as short-term exposure periods.基因毒性杂质的毒理学评估和这些杂质在活性药物中的可接受标准的测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并且在现有的ICH Q3X指南中也没有详细的规定。

实验室常用溶剂的毒性

实验室常用溶剂的毒性

1甲醇Methanol∙ 1.急性毒性∙ 2.刺激性∙ 3.亚急性与慢性毒性大鼠吸入50mg/m3,每天12h,3个月,在8~10周内可见到气管、支气管黏膜损害,大脑皮质细胞营养障碍等。

∙ 4.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酿酒酵母菌12%。

DNA抑制:人类淋巴细胞300mmol/L。

∙ 5.致畸性鼠孕后6~14d吸入最低中毒剂量(TCLo)20000ppm(7h),致肌肉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发育畸形。

大鼠、小鼠孕后不同时间给予不同剂量,可致内分泌系统、眼、耳、中枢神经系统、颅面部(包括鼻、舌)发育畸形。

储存注意: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2 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 1.急性毒性∙ 2.刺激性家兔经眼:100%,重度刺激(用水冲洗)∙ 3.亚急性与慢性毒性大鼠吸入2500mg/m3,每天6h,共5d,16只中有8~10只死亡,尸解可见肝脏和肺脏损伤。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宜超过37℃。

远离火种、热源。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还原剂、卤素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3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THF)∙ 1.生态毒性∙ 2.生物降解性MITI-Ⅱ测试,初始浓度30ppm,污泥浓度100ppm,2周后降解100%。

∙ 3.非生物降解性空气中,当羟基自由基浓度为5.00×105个/cm3时,降解半衰期为1d (理论)。

储存注意通常商品加有稳定剂。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29℃。

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4二甲基砜Dimethyl sulfone(DMSO)1、急性毒性:大鼠口经LD50:>5 mg/kg;兔子Administration onto the skin LD50:>5 mg/kg;本品应密封于阴凉干燥处避光保存。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实验方法第4部分: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实验方法第4部分: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LCs。 及其
;
95%可 信 区间
;
9
结果解 释 通过 LC50的 测定 ,可 评 价受试 样 品 的急性 吸人 毒性 及其 毒性 分级 ,可 按
GBZ/T240.1的 附 录 C进
行 ,但 其 结果外 推 到人 类 的有 效性 是 有 限 的 。
Part4:Acute inhaIation toxicity test
⒛ 11-0⒏ 19发 布
2012-03-01 实 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
发布
GBz/T240.4-2011
刖亠

根据《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职业病 防治法 》 制定本部分 。
GBz/T240《 化学 品毒理学评价 程序和试验方法 》 现分为 以下 四十 四部 分 —— 第 1部 分 :总 则 —— 第 2部 分 :急 性经 口 毒性试验 —— 第 3部 分 :急 性经皮毒性试验
;
;
;
—— 第 11部 分 :体 内哺乳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 第 12部 分 :体 内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 畸变试验 —— 第 13部 分 :哺 乳动物精原细胞 /初 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
;
;
—— 第 14部 分 :啮 齿类动物显性致死试验 —— 第 15部 分 :亚 急性 经 口 毒性试验 —— 第 16部 分 :亚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n
急性 、 慢性等吸人毒
性 试 验提 供剂 量
5
试 验掇 述
各试验组动物在一定
后 观 察 动 物 的毒 性 反应 和死 亡 体解剖 。
吸人不间 逖皮 的受 蜘
试 验期 间死 亡 的动 物 大
毒浓
选 择 可 通 过 预 试 验 确 定 。染 毒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食品毒理学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食品毒理学
试验动物的种属和品系
急性试验动物不宜过老或过幼,通常要求选择刚成年动物进行试验,而且须是未曾交配和受孕的动物。例如:大鼠180~240g、小鼠18~25g、家兔2~2.5kg、豚鼠200~250g、狗10~15kg。同一批试验动物体重变异范围不应超过该批动物平均体重的20%。
试验动物的年龄和体重:
正式试验;
正式试验剂量分组公比r和组距i确定后,进行正式试验分组。第一组剂量为a,第二组为ar,第三组为ar2…n组为arn-1 。
试验设计和LD50计算:试验设计和LD50计算的方法有多种,重点介绍最常用的四种方法。即改良寇氏法、霍恩氏法、威尔氏法和概率单位法。
三、急性毒性试验设计
三、急性毒性试验设计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预试验的剂量设计
等比剂量设计(已知LD50剂量,并在该剂量的上下各设计l一2个剂量组作为预试验剂量。)
3x3法:取9只动物,分为3组,每组3只,以三种不同剂量处理,组距拉大一些。(对于无资料可参考的受试物,为节省动物。)
序贯法:将动物一只一只序贯进行。(对于无资料可参考的受试物,为节省动物。)
01
02
03
04
05
第一节 急性毒性作用及其评价
第二节 蓄积毒性作用及其评价
第三节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及其评
第四节 联合毒性作用的评价
第五节 局部毒性作用
第六章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第一节 急性毒性作用及其评价
一、基本概念 二、急性毒性和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三、急性毒性试验设计 四、急性毒性评价
染毒剂量与分组:
三、急性毒性试验设计
染毒剂量与分组:
根据预试验的死亡资料确定正式实验组距和公比: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剂量分组:i=(lgLD90-lgLD10)/(n-1) 或i=(lgLD100-lgLD0)/(n-1);式中i为组距(相邻的两个剂量组对数剂量之差); n为设计的剂量组数。正式实验组的公比:r=lg-1(lgb-lga)/n-1或 公式中,b为最高剂量,a为最低剂量,n为试验动物组。

食品安全性评价技术复习思考题

食品安全性评价技术复习思考题
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和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
坪浓度
每次剂量和间隔时间均相同的多次染毒时量曲线先为一锯齿形上升曲线,随后逐渐趋于平衡,当染毒量与消除量达到动态平衡时,锯齿形曲线在某一范围内波动。
简述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基本程序。
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
如LD50或七天喂养试验的最小有作用剂量小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倍者,则放弃,不再继续试验。如大于10倍者,可进入下一阶段试验。为慎重起见,凡LD50在10倍左右时,应进行重复试验,或用另一种方法进行验证。
第二阶段:蓄积毒性和致突变试验。
如致突变试验中的三项试验均为阳性,则无论蓄积毒性如何,均表示受试物很可能具有致癌作用,一般应予以放弃。如其中两项试验为阳性,而又有强蓄积性,则一般应予以放弃;如为弱蓄积性,则由有关专家进行评议,根据受试物的重要性和可能摄入量等,综合权衡利弊再作出决定。如其中一项试验为阳性,则再选择二项其他致突变试验。如此两项均为阳性,则无论蓄积毒性如何,均应予以放弃;如有一项为阳性,而为弱蓄积性,则可进入第三阶段试验。如三项试验均为阴性,则无论蓄积毒性如何,均可进入第三阶段试验。

毒理学评价程序第二阶段的内容包括()和()。
蓄积毒性试验,
致突变试验
毒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对照和重复。
随机,均衡
毒性作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终毒物在其作用位点的()及()。
浓度,持续时间
化学毒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和()。
接触途径,接触期限、速率和频率
急性毒性实验染毒的途径有经( )、( )、( )、( )。
接触生物学标志,

duli6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duli6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4
ar3=300x1.23=518
5
ar4=300x1.24=622
6/18/2021
22
回到20页
3. 正式试验操作表
组别
1 2 3 4 5
剂量
动物数
(mg/kg)
300
10
360
10
432
10
518
10
622
10
死亡数 p
0
0
2
0.2
5
0.5
7
0.7
10 1.0
6/18/2021
23
4. 计算:
性毒性的依据之一。
6/18/2021
38
二、蓄积毒性试验方法
(一)蓄积系数法 蓄积系数(accumulation coefficient)
是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出现效应(或死亡) 的累积剂量[ED50(n)]与一次染毒使半数动 物出现相同效应(或死亡)的剂量[ED50(l)] 之比值,即:

6/18/2021
39
蓄积系数法原理
某物质LD50=40mg/kg ① 40
→50%血压升高
② 10 10 10 10 ……→50%血压升高
公式的本质:实际给予的总量与蓄积量(有效量)的比值。
6/18/2021
40
1.固定剂量法
(或更先多求)实出验LD动50,物然,后分选为取两相组同,条一件为的染4毒0只组, 另一为对照组,每组至少20只,雌雄各半。 试验组在1/20~l/50LD50的范围内选定一 个剂量,每日以固定剂量进行染毒,试验期 间观察记录每组动物死亡数。当试验组累积 发生一半动物死亡即可终止试验。此时,计 算累积总接触剂量[LD50(n)],根据公式计算 K值,然后进行评价。

杀虫剂种类及作用机制(三)

杀虫剂种类及作用机制(三)

秀品种。
H3C
N
பைடு நூலகம்
N
C
N
H N
N H
吡蚜酮
pymetrozine
22
作用机理
• 吡蚜酮不具有“击倒效果” ,对昆虫也没有直接毒性。 但昆虫一接触到该化合物,立刻因口针穿透阻塞停止取食 ,但阻塞机制尚不明确。
• 研究表明,在处理后3h,蚜虫的取食活动可降低90%, 处理后48h,死亡率接近100%。
23
• 亚致死剂量下,取食含有吡虫啉汁液的蚜虫从叶片上逃逸 或掉落,对蚜虫有拒食作用,可引起蚜虫惊厥、蜜露排放 减少、最终饥饿而死。
• 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对鞘翅目、鳞翅目等多种害虫也都表 现拒食作用。
7
作用机制
与AChR -亚基胞外亲水区的ACh作用位点 结合,抑制ACh与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中 枢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导致昆虫死亡。
6新烟碱类杀虫剂Neonicotinoids
1. 烟碱类
发展简史
• 1890年用于防治同翅目害虫
2. 第一代新烟碱类
N
N
CH3
烟碱 nicotine
• 1972年,壳牌公司开发了一类含硝基亚甲基杂环结构的化合物
• 1978年,Soloway等人报道了具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硝塞嗪
nithiazine
Cl
O
O
C NH C NH
Cl
Cl
毒虫脲
26
主要品种
OO
CNHCNH
Cl
F OO
CNHCNH
Cl OCF2CHF2
Cl
灭幼脲 chlorbenzuron
F
Cl
氟铃脲 hexafluron

急性毒性试验设计课件

急性毒性试验设计课件

案例四
总结词
急性毒性试验在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评估食品添加剂对 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详细描述
急性毒性试验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中,通过给予实验动物单次或多 次剂量的食品添加剂,观察和记录动物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能够评估食品添 加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清洗
去除异常值和缺失值,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分析
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均值 、标准差等。
数据可视化
使用图表展示分析结果,如折线图、柱状图等。
结果报告与结论
结果总结
概述试验结果,包括毒性反应类型、剂量效应关系等 。
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解释其意义。
建议
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建议,如进一步研究必要性、安全 使用建议等。
染毒剂量
设置不同剂量组,确保剂量范围涵盖预期毒性反 应。
3
染毒频率
确定染毒频率,如单次或多次给药。
观察与记录
观察时间
设定观察周期,包括给药前、给药后短期、 中期和长期观察。
观察指标
列出需要观察的指标,如行为变化、生理参 数、病理学检查等。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各组动物在各个时间点的数据表现 。
数据处理与分析
观察期的设置
总结词
观察期的设置是急性毒性试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 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详细描述
观察期是指从给予动物受试物开始,直至观察到动物死 亡或恢复正常的这段时间。在试验设计中,应根据受试 物的毒性作用特点、动物的种属特性以及试验目的等因 素来确定合理的观察期。同时,还需根据观察到的症状 和体征以及死亡情况等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以评 估受试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对动物的影响程度。

植物黄酮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植物黄酮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植物黄酮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冯香安;刘红南;刘莹;张琳;金芳;刘延国;李垚【摘要】本文从一般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致突变性试验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的进展.【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11(000)012【总页数】3页(P31-33)【关键词】植物黄酮;安全性评价;毒理学【作者】冯香安;刘红南;刘莹;张琳;金芳;刘延国;李垚【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又名生物类黄酮化合物(bioflavonoids),简称类黄酮,亦称维生素P,由于广泛存在植物中,又称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酚类化合物,属于植物次级代谢产物;泛指具有色酮环与苯环为基本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其基本骨架具有C6-C3-C6的特点,即由两个芳香环A和B,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将黄酮类化合物分为黄酮、黄酮醇、黄烷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花色素、查尔酮、双黄酮等(Lwashina,2000)。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降血压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治疗腹泻等功能,对动物的生产性能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近年其研究与利用倍受关注。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安全评价研究进展,对安全合理地利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毒理学研究1.1 一般毒性试验外源化学物在一定剂量、一定接触时间和接触方式下对试验动物产生的综合毒效应称为一般毒性(general toxicity),又称为基础毒性(basic toxicity),一般毒性研究主要揭示外源化学物与动物之间的量效关系,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长短又分为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 r s CC s e a p r S n c n a i a i n; S b a u e t x ct y wo d : T e d wr p e ; k o t m n t i o u — c t o i i y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前 农 业 生 产 中 广 泛 使 用 的 种 子 包 衣 剂 ( 简
Re u t Bo y weg tWa i n fc n l o r t a n c nto r u o i h a d m i d e d s r u n BC c u t sl s d i h S sg iia t lwe h n i o r l o p f r h g n d l— o e g o p a d W y g o n
rs e tv l ) ys i o t miain.B dyweg t l d r uieid x a d og n b dyweg t ai r a u e e p ciey b k n c na n t o o i h ,bo o t n e n r a —o i h t we emes rd. n r o
经 皮 接 触 多 ・ ・ 种 衣 剂 对 大 鼠机 体 会 产 克 福
【 键词 】 关
多 ・ ・ 种 衣 剂 ; 经 皮 染 毒 ; 亚 急 性 毒 性 克 福
[ 献 标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 0 —1 4 2 0 )40 1 —3 文 0 07 6 ( 0 2 0 —2 20
1 2 受试 物 及 来 源 .
3 %多 ・ ・ 由 佳 木 斯 恺 乐 农 药 有 限 公 司 提 0 克 福
称 种 衣 剂 ) 为 呋 喃 丹 与 其 他 农 药 的 混 合 制 剂 。本 多
文 的 多 ・ ・ 种 衣 剂 的 有 效 成 分 为 多 菌 灵 ( ab — 克 福 cr e
Ab ta t sr c :0b e t e To t t u a u etxct fCCT ( ab n a i—ab fr n tta t yt ir m iufd ) jc i v e b c t o iiyo s s c r e d zn c r ou a —e rme h lhu a ds l e i
LI Yan b n , LI BaiX i ng , ZH OU i o r n , e U —i — a X a—o g tal
( e t f Polg ,S h o o u l at ebn Me i l i r t ,Ha r i 5 0 1 C ia D p .o To o y c o l f b cHe l Har i P i h dc v s y a Un e i ebn 1 0 0 hn )
i h gh d s ou a i niia l ghe ha i c nt o r u n i - o e gr p W S sg fc nty hi rt n n o r lg o p. Co l s o CCT e r ppe a ve S m e nc u i ns s ed w a rm y ha O ad re ef c ve s fe ton at ki c nt c . r s by s n o a t
刘 彦 斌 , 李 百祥 ,周 晓 蓉 ,马 若 波 ,吴 艳 萍
( 尔 滨 医 科 大 学 公 共 卫 生 学 院 ,黑 龙 江 哈 尔 滨 1 0 0 ) 哈 5 0 1
【 要 】 目的 摘
检测多・ ・ 克 福种 衣 剂经 皮肤 接 触 的亚 急性 毒性 反应 。方 法
Wi a 大 鼠经 皮 染 毒 ,剂 量 sr t
se a p r b kn o t n t n Meh d W i a as wee e p sd t C ( 1 , 6 n 3 mg k e dwrp e y s i c na ai . mi o to s s r rt t r x o e o C T 2 5 8 a d 4 / g
供 , 深 粉 红 色 液 体 , 与水 充 分 混 匀 。 为 可
1 3 染 毒 剂 量 与 方 式 .
n z ) 克 百 威 ( ab frn 别 名 呋 喃 丹 ) 福 美 双 ai 、 n crou a , 和
(a ̄ d z - roua -e a ty hua d u i ) , cr m ai c b frntt meh l i m i ld [ n a r t r sfe 3种 成 分 各 占 1 0%。 种 衣 剂 在 生产 及 使 用 中常 与 皮
为 2 5 6 3mg k 。 观 察 体 重 、 血 常 规 及 血 液 生 化 指 标 、脏 体 比 值 的 变 化 。 结 果 高 、 中 剂 量 组 体 重 1 ,8 ,4 / g 明显 低 于对 照组 。高剂 量组 白细胞 总数 明显 高 于对 照组 。结 论
生一 定损 害 。
[ 图分 类 号 ]R 14 中 1
O b e va i n o u a u e To i i y o s r to n S b- c t x c t f CCT e d W r ppe o Ra s Se a r t t
by S n nt m i to ki Co a na i n
维普资讯
工 业 卫 生 与 职 业 病

20 0 2年 第 2 8卷 第 4期
21 ・ 2
I d lh & O c up Di 2 n H t c s 002, V o .28 ,N o. 4 1
【 论 著 】
种 子 包 衣 剂 多 ・ ・ 经 皮 染 毒 对 大 鼠 的 亚 急 性 毒 性 克 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