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问题与建议
高中学分制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个 研究性 学 习课题 , 共 1 5 个学 分 , 社会实 秉 承苦 志 以求立 , 广 学 以求通 的校训 精神 , 形 成 完成 3 思 的学风 。新课程 实施 以来 , 学校不 断深化教 学 改革 , 重 建学 校制 度 , 深入 研究 学 分制 管 理 的有 化和校园文化 , 推动 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
2 0个必选 模块 和若 干个任选 模块 构成 的课 程体 系 。同时 , 根据学校及天水市的实际情 况 , 我们整 合各种课程 资源 , 按 照科学 素养 、 人文素 养 、 身心 健康 和学 习与生活技 能 4大 门类 , 开设 了数 理化 生竞赛辅导 、 科技创新 、 国学经 典诵读 、 文学欣赏 、 心理 、 日语 、 学法指导 、 学会 生活 、 天水 历史文化 、 天水地理 、 地方 传统体 育等 2 5门校本课 程 , 初步 建立 了校本课程 体系 。
乏策略 , 学习能力 差 。优 秀学 生和成 年人学 习的 自主性 、 探究 性特 点给 了我 们启 示 : 普 通 高 中学 生的学 习应强化 自学 、 养成善 于整理 、 乐 于交 流 、 反思总结 的习惯 和方法 。 学校提 出了学生学 习的 “ 五环节 ” , 即课 前 预 习 、 课 堂学 习 、 课 后 整理 、 作 业练 习 、 交流 反思 , 特 别对 教 师 弱控制 之 下 的课
此, 学 校 以课 程建 设为 抓手 , 根据 国家与 甘肃 省
高 中课程 的实施 方案 , 制定 了《 天水 市一 中新 课 程设 置 与管理方 案 》 《 天 水市 一 中新课 程 实验 学
分配置方案》 《 天水市一 中学生选课指导意见》 , 形 成 了由 8 个 学习领域 、 1 7 个科 目、 5 3 个必修模块 、
浅谈普通高中学分制改革的经验、困境与对策
关键词 : 普通高 中; 学分制改革; 经验; 困境; 对策
一
、
普通高 中学分制的内涵及实施学分 制的意义
成更多 的行政班 , 才能在数量上满足教学 要求 。这样一来学校现
1 . 普通 高中学分制的内涵。 在理解普通高中学分制之前 , 我们 有 的教室资源 、 多媒体教学 资源 、 师资力量等都无 法满足教 学要
必须充分了解学分制 的概念。学分制按年 限和性质可以分为学年 求 。以教室为例 , 一个教学行政班分化为两个 , 就意味着要多 占据 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两类 , 学年学分制是一种 不彻 底的学分制方
一
个教 室 , 那 么势必会造成学 校教室数量 的紧张 , 而原来一 个教
式, 一般 在不 改变学 习年限的情况下 , 在教学管理上采用学分制 。 学行政班需要一个班主任和几个教学教 师 , 分化成 几个 行政班 以 而后者完全学分制则是学分制 的最高境界。它以学生所学课程总 后就会需要 更多 的教师 , 才能满 足班级管理 和授课需求 , 这 就意 分达到或超过规定毕业学分作 为毕业的标准 , 即允许学 生在学分 味着教师数量和教师工作量 的增加 。当教学行政班分化为两个甚 修满 的情况下提前毕业 , 学分不满 时延期 毕业 。而我国高 中所采 至更多的教学班 , 由于教学 内容 、 教学 活动方式和教学场地不 同 , 用 的学分制则多是前者 , 即学年学分制 。它以学分 作为学生受教 由一名教师同时执教已不可能 , 势必要增加教 师数 量才能满足教 育程度的计量单位 , 要求学生 只有取得满 足毕业标 准的最低学分 学要求 , 这就需要学校聘用足够数量 的教 师。对 于很多普通高 中 才能毕业。同时 , 在学生的培养上 , 要求 以选课制和学分 的积 累作 来说 , 办学经 费有 限, 引进教 师或者增加教 室数量 、 增 添多媒体教 为培养学生个性 , 完善学生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另外 , 学设施等都需要资金投入 , 会增加学校 的财政 负担 。很 多高中因 普通 高中学分制实施 中主要包含 以下 主要 内容 : 首先 , 学生 学习 为不堪忍受这种财政负担而不愿 意引进教 师 , 不愿 意对 现有教室
学分制改革总体方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分制改革总体方案学分制改革总体方案》近年来,学分制改革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国内外的热点话题。
学分制通过以学分为单位进行学业评价,实现了教育内容的个性化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升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为了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贯彻落实深化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制定一套具体可行的学分制改革总体方案势在必行。
一、建立适应学分制的教育体系首先,学分制改革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教育体系。
高校课程设置应按照学科分类,实行课程简化和精品化。
同时,要加强学科交叉与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此外,还应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完善学分制度下的教学评价体系,确保教育质量的可控和提升。
二、确定学分认定和学业规划政策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合理获得学分,学分认定和学业规划政策应该明确和公正。
学分应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认定,包括学分的分配、转换和积累规则等。
同时,学生的学业规划应该由学校与学生共同制定,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三、加强学生选课和学术辅导学分制改革强调学生选课的主体性和灵活性,在选课过程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学术辅导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也是学分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学校需要提供系统的学术指导和辅导资源,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业,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健全学分管理和学分互认机制为了实现学分的有效管理和互认,需要建立健全的学分管理和学分互认机制。
学校应建立学分档案管理体系,确保学生学分的准确记录和积累。
同时,学分互认应基于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实现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间的学分互认,增加学生的学习选择空间。
五、加强教师培训和管理学分制改革需要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管理支持。
教师培训应注重学分制改革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能力。
同时,需要建立对教师的绩效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评价结果引导和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学分制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我国普通高中学分制管理的探索
由于教师能力和资源的限制,一些学校难以开出足够多样化的课程,满足所 有学生的需求。
四、未来趋势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未来普通高中学分制管理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进一步完 善和优化管理制度。首先,学校需要加强对学分制管理的理解和实施,确保学分 制管理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其次,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协调,充分了 解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特点,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服务。
我国普通高中学分制管理的探 索
01 一、背景介绍
目录
02 二、现状分析
03 三、问题探讨
04 四、未来趋势
05 五、总结
06 参考内容
普通高中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具有重要 意义。学分制管理作为当前普通高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其特点和优 势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 处。本次演示将就我国普通高中学分制管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感谢观看
一、背景介绍
学分制管理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根据课程内容和难度系数来衡量学生 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管理的实施,旨在打破传统“千篇一律” 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学 分制管理也可以为高中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机会,提高综合素质。
四、改进策略
针对以上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 时,应定期评估和调整课程,以确保其始终与学生的需求保持一致。
2、加强教师培训:教师需要具备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问题的能力。 因此,应定期为教师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
3、完善设施资源:学校应确保有足够的教室、实验室和其他资源来满足学 生的学习需求。对于过度拥挤的课程,应增加资源以平衡供需关系。
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说明
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说明(一)课程结构与学分配置普通高中课程的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共8个,即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而且除“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之外,其它7个领域都有相应的科目组成,每个科目制定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以及规定有一定弹性范围的学分数,为全面实施学分制课程管理提供了平台。
(二)学分配置说明1.学分制及学分的规定学分制是反映学生在学校课程方面发展履历的一种课程管理制度,也是衡量学生在课程方面的经历和发展水平的一种课程评价制度。
它以量化的分值方式,通过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
学分制的实施方式很多,考虑到我国教育资源有限、学校规模与班额太大、学制的相对稳定以及高考、大学录取等的配套政策跟不上,比较稳妥的办法是采用学年学分制。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关于学分的规定如下:每一个学分等于一个学期内每周一课时(40-45分钟)的课堂学习,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若单从课时来说1学分=18课时。
2.毕业学分要求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新方案的精神,根据我国高中已分普通高中、综合高中与职业高中的特点,没有必要再按毕业生的出路规定毕业要求。
需要考虑的是,在普通高中范围内,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国家规定的学分底线适当降低一点,给地方和学校特别是学生个人留出空间。
因此,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是:学生在三年内至少获得144学分,必修学分不低于116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选修学分?不低于22学分,选修学分Ⅱ不低于6学分。
因此,对于试行学分制管理的学校,学生修满上述规定的最低学分,并通过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并由学校发给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
3.从学分结构看学生发展空间从理论上分析,三年高中可以获得189学分,按新课程方案的规定,毕业学分最低要求是144学分,因此,有45学分(占总学分24%)的空间留给学校支配,这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浅谈我国高中学分制
易 相 互启 发 而产 生 创 造灵 感 。 一些 实行 学 分 制 的
学 校 还规 定 课 外 的 学 习成 果 经 学校 认 定 后 也 可 以
生 素质 结 构 的一 种 教 育教 学 管 理制 度 。 目前, 国 我
高 中 的学分 制 大 都 属 于学 年 学分 制 , 有 较少 的几 只
算 作 学分 记 录在 案 。这 样 就 为 学 生 的 富 有 个 性 的 发展 创造 了一种 制度 环境 。 实行 学 分制 , 课 的 主动 权 在学 生 , 有 选 择 选 他们 教 师 的 自由 。这 无 疑 给 教 师 造成 一定 的压 力 。学
个学 校实 行 了完 全 学 分 制 。与 传 统 的 刚性 学 年 制 相 比, 学分 制 具有 如下 特 征 :1 习时 限 具有 完全 .学
重 要 指标 。在 实 施 选 课 过 程 中 , 由于 内外 两 方 面 的 因素 ,学 生 选 课 存 在 着 盲 目性 和 功 利 性 。其 中 外 部 的 主要 影 响 因素 是 现 行 的 高 考 制 度 和狭 隘 的 成 才 观 、人 才 观 的影 响 。 因此 ,高 中生 挤 升 学 独 木 桥 的 现象 还 非 常普 遍 。在 此 背 景 下 ,无 论 家 长
习年 限来 计 量 学 生 的学 习量 。学 分 制 是 一 种 以 学 分 计 算 学 生学 习量 的 单位 ,并 以修 满 规 定 的下 限
学 分 为 学 生 获得 毕 业 资 格 的基 本 条 件 的课 程 管 理
学 生 自主学 习和 教 师 因材 施 教 。 与学 年制 相 比, 学
_ 摘
要 :普 通 高 中试 行 学 分 制 管 理是 我 国基 础 教 育 改 革 的 一 个 重要 举 措 。 本 文从 高 中 学 分 制 的 含 义 、
高中学分制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普通高中教育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我国普通高中学校。
第三条普通高中学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坚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三)坚持以课程为载体,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四)坚持以评价为导向,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章课程设置与管理第四条普通高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
第五条必修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等。
第六条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未来发展需要,开设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
第七条活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展各类课外活动。
第八条学校应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第九条学校应加强对课程的管理,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三章学分制管理第十条高中学分制以学分为单位,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十一条学分设置:根据课程学时和课程性质,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
第十二条学生修满规定学分,方可毕业。
第十三条学生修读课程,需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
第十四条学生修读课程,应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
第十五条学生修读课程,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课程组合。
第四章学籍管理第十六条学生入学后,学校应为其建立学籍档案。
第十七条学生学籍档案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课程成绩、学分、奖惩情况等。
第十八条学生学籍管理包括:入学注册、转学、休学、复学、退学等。
第十九条学生入学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入学手续,取得学籍。
第二十条学生因故不能按时入学,应向学校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延期入学。
第五章评价与激励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
高中实行学分制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和学生学习的真实成绩 , 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 , l 如 此等等。这些片面认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解, 不利 }
《 普通高 中课程方案( 实验) 中指出 , 普通高 中学制 : 》 “ 学进度 , 过早地要求学校进行 文理分科 , 干扰 了学校
为二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 三 并通过学分 1 正常的教学秩 序和学分评定 ; 有些实验学 校对学分 制 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但在新课程实验过程 { 不加研究 , 至今还没有组 建好学 分评定机构 , 出台学 中, 对于学 分制 的推行 , 在一些 问题 。 还存 l 分评定办法 ,还在沿用过去的 lO分制或 1o分制 ; O 5
维普资讯
《 教学与管理 》
20 年 1 月 1日 06 1
- __
同 中实行 学分 制所 面 临 的
-_ 一- C=,
◎江苏海 门中学 顾助 东
… 阳 削 礅 … … 尽管高 中新课 程实验 已经进入部分地区 ,但是 , 制( 为学年制) 简称 和班级授课制的管理 办法 。本次高 I 仍有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过来 , 或者
题 的专家报告 , 请先行实验 的学校介绍经验 参 与实
验 的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 目标 和理念 , 从促进学 生全 面而有 个性地发展这个角度, 来充分理解 和掌 握
实行学分制 的必要性 , 清除模糊认 以; 要腥清学 分制
的来龙去脉 , 领会我 们高中实行学分制 的意义 ; 习 学 学分制的操作 要领 , 掌握 学分制的评定规则 , 把学 分
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及实施建议
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及实施建议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及实施建议信息作者:综合实践组信息来源:南京市教研室综合实践组更新时间:2021年8月1日浏览点击:769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及实施建议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正在各实验区积极推进,与此相配套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经过10多次的研讨与比较充分的交流之后,于2021年正式出台。
这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即在积极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同时,全面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验。
其中对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及课程管理的改革颇引人注目。
高中课程将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多样的课程,就产生了学生选课制;学生选课制的到来,必然引起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也就是说,客观上要求采用学分制。
因此,本文尝试探讨在普通高中实行学分制管理的意义、理论依据,以及对于全面开展这项工作将面对的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建议与思考,旨在为制定我国普通高中的学分制方案提供一种思路。
一、实现选择性的普通高中课程管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超越“单一任务”或“双重任务”的主张,把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
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
我国原有高中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结构缺乏弹性与选择性,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因此,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通过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把高中生从“考试文化”中解放出来,使高中生被束缚的心灵重获自由,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国当前这次史无前例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题。
放眼世界,追求基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强调高中课程的可选择性是国际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重要特征。
普通高中学分制改革:问题与对策
2 普 通 高 中课 程 结 构 的多 元 化 发 展 趋 势 与 现 .
行 高考 制度 的矛 盾 矛 盾一 :选 修课 应不 应该 纳入 高考 ,所 占比例 应 多大 。之所 以会产 生这 个矛 盾 ,那是 因为 :现行
[ 金 项 目] 国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 一 五 ” 规 划 教 育 学 2 0 基 十 0 7年 度 一 般课 程 “ 国 中 小 学 生 态 课 堂 建 设 与 教 学 方 式 变 革 研 究 ” 我
[ 中图分类号]G 4 4 7 2 . 4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 号]10 —80 20 ) 10 0—6 0 94 3 (0 9 0 —190
面 对现代 教 育个性 化 、 民主化 的发展 趋 势 ,教 育 部在 《 基础 教育 课 程 改 革 纲 要 ( 行 ) 中 明确 试 》 提 出 :普 通 高 中 要 积 极 试 行 学 分 制 。1 ( 5 目 l] P ) 前 ,山东 、福建 、海南 和 宁夏 四省 的普通 高 中 ,正
的 阶 段 性 成 果
[ 第一作者简介]潘光文 (9 6 ,男 ,N) 万 源人 ,乐 山师范 学院教育 系副教授 ,西南 大学教育科 学研究所博 士生 ,从 1 6 一) l l
事课 程 与 教 学 论 研 究
1 9 O
高考制度 是在结 构较 为单一 的普通 高 中课程 背景下 产生 的 ,高考 范围 以必 修课 为准 。但 是 由于学分制
方课 程和 校本 课程 ,必 修课 与选 修课等 不 同课程类
型在 普通 高 中课 程 中 同时并存 ,便 是这 种 多样化 的 利益 主张在 普 通高 中课 程上 的反 映 ,符 合现 代教 育
个 性化 、民主 化发展 趋势 与现 行 高考 制 度 之 一
普通高中学分制管理
普通高中学分制管理篇一:我国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问题与建议我国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问题与建议[摘要]本文涉及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的设计问题,作者试图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普通高中的实际,着重思考了下列几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一些初步的建议,旨在为设计我国普通高中的学分制方案提供一种思路,为推进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提供一种保障。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正在各实验区积极推进,与此相配套的普通高中课程新方案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经过10多次的研讨与比较充分的交流之后,即将出台。
新方案的目标之一涉及了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问题。
为此,我们深入地总结一些学校在试验学分制课程管理的经验,同时,广泛地研究世界各国在高中阶段实施学分制问题上的经验与问题,这就显得十分的迫切了。
本文试图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普通高中的实际,着重思考了下列几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一些建议与思考,旨在为制定我国普通高中的学分制方案提供一种思路。
问题一:为什么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新方案要采用学分制?学分制源于19世纪美国的大学,20世纪初在高中阶段开始试验。
我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在江苏就有一些普通高中试验过学分制,如南京高师附中、江苏一中和中国公学中学。
近十年来,又有一批重点中学(如上海大同中学、上海晋元高级中学、江苏省金陵中学、江苏省海门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天津南开中学、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等)试验过学分制,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近年组织过多次有关学分制的专题研讨会,因此,对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学分制方案有一定的实践和认识基础。
尽管如此,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所面对的问题还是非常严峻的,如怎样在认识上达成共识、怎样解决技术上的问题、怎样确定学分评价的精确度等。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导致“采用学分制管理”并不一定比“不采用学分制管理”好。
普通高中学分制的认定及实施策略
科 技
教 育
普通高中学分制的认定及实施策略
口 芦 世 平
我 校 被 甘 肃 省 教 育 厅 确 定 为 甘 肃 基本学力 , 又要保证学生在不 同学 习领 理 手 段 。 省 普 通 高 中 课改 实 验 样 板 校 ,并 承 担 域 的均 衡 发 展 , 还要 保 证 不 同 特长 的学
种 课 程 评价 制 度 。 是 学 分 制 不 是 简 习兴 趣 和 特 长 与 潜 能 的 充 分 发 挥 , 成 但 形
开展学分管理的研究 , 意义具体 学生在课 程方面 的经 历和发 展水平 的 境 , 发 小 同 类 型 和学 习 差 异学 生 的学 其 激
一
1 应 了 国 际课 程 改 革 的 最 新 潮 单意义上的学制 。 国高 中课改方案推 适 合 学 生 发展 的激 励 机 制 。 过学 生 的 .顺 我 通 流 。课 程 改 革 是 一 项 面 向 未 来 的 教 育 , 行的学制是学 年学分制 。 学年学分制的 自我选择 , 自主学习 ,使 每个学 生都 能 “ 成 实施学分制 , 当前世界大多数 国家普 内涵是 , 是 学生达 到毕业水 平 , 合毕业 得 到 最 为 充 分 的 发 展 , 为 学 校 教 育 成 符 遍 采 用 的 一种 做 法 。 国在 本 次 高 中课 要求 , 我 既要完成 规定学分 的下限 , 同时 功 者 ” 。
理相关 的各项保 障机制 的建立 和健全 节。只有运用学分 的手段 , 能使学 生 研 究 性 学 习方 式 的 形 成 和 学 生 终 身 学 才 形 习能 力 、 应社会生 活能力 、 划能 力 适 规 等方 面的二 作 , 【 因此 , 分管理 的研究 在学 习过程 中实现充分 自主地选择 , : 学
学分制 实施方案
学分制实施方案学分制实施方案。
一、学分制的概念和意义。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基本单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育管理模式。
它通过明确学习目标、灵活设置学习内容和时间、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分制的实施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二、学分制的实施原则。
1. 以培养目标为导向。
学分制的实施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确定学分的设置和要求。
2. 以学生为中心。
学分制要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时间。
3. 突出学业水平评价。
学分制要通过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促进学生的学术进步和个性发展。
4. 灵活设置学分要求。
学分制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特点,灵活设置学分要求,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和科研实践。
5. 健全管理体系。
学分制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学分积累、转换和认定的规定和程序,保障学分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三、学分制的实施措施。
1. 制定学分认定标准。
学校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培养目标,制定学分认定标准,明确学分的获取途径和要求。
2. 设计学分课程体系。
学校要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设计符合学分制要求的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
3. 强化学分管理。
学校要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生选课、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分累积等程序,保障学分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4. 完善学分评价体系。
学校要建立科学、客观的学分评价体系,包括考试成绩、论文评定、实习实践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
5. 加强学生学分管理意识。
学校要加强学生学分管理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分观念,自觉遵守学分制度,主动参与学分管理。
四、学分制的实施效果。
1. 提高教学质量。
学分制的实施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新课程学分确认及管理方法
高中新课程学分确认及管理方法1. 学分确认1.1 总则根据《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和《高中新课程设置与实施指导意见》,学生需通过课程研究、实践探究、综合素质评价等途径获得相应学分,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1.2 学分认定标准- 课程研究:学生需完成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参加课程考核,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应学分。
- 实践探究:学生需完成实践探究项目,提交实践报告,经指导教师评审合格者,可获得相应学分。
- 综合素质评价:学生需在道德品质、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优秀,可获得相应学分。
1.3 学分确认流程1. 学生完成课程或活动后,向所在学校提交学分认定申请。
2. 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对学生的学分申请进行审核。
3. 审核通过后,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将学生学分信息录入学分管理系统。
4. 学生可在学分管理系统中查询学分认定结果。
2. 学分管理2.1 学分管理职责学校负责对学生的学分进行管理,确保学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教务处、年级组、班主任等相关部门协同完成学分管理工作。
2.2 学分调整在学分认定过程中,如出现以下情况,需对学生的学分进行调整:1. 学生申请的课程或活动与实际参与的课程或活动不符。
2. 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综合素质评价等材料存在虚假情况。
3. 学生在课程或活动中存在违纪、作弊等行为。
2.3 学分查询与更正1. 学生可在学分管理系统中查询自己的学分信息,如有疑问,可向学校教务处提出查询申请。
2. 学校教务处在接到学生查询申请后,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核实结果反馈给学生。
3. 如需更正学分信息,学校教务处应及时修改学分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并通知学生。
3. 学分认定与管理的监督与保障3.1 监督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学分认定的公平、公正、公开。
3.2 保障措施1. 学校应建立健全学分认定与管理制度,明确学分认定的标准、流程和责任。
2.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学分认定工作的培训,提高学分认定的质量。
普通高中学分制的管理与实施
一
意见 , 同时提交学分管理小组审核 。3 者 , . 允许重修或 另选 修其他模块 ( 必修
四、 学分பைடு நூலகம்定的条件
学 生 修 习 时 间 至 少 须 达 到课 程 标 准 要
手段 建立学分管理的平 台, 充分利用信
( 作者单位 : 兰州市第二 中学 ) 发展 ・ 月刊
认定学分应 同时具备如下条件 :. 息系统进行学分管理 。 1
研部 门负责人 、各科 目负责人等组成 。 程指导委员会是学 生学 分认 定的最终 本学年第一学期 内完成 ) . 校不 得 。2 学 2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组建各学科课程 机构 . 课程指导委 员会存对学分认定确 以学分奖励学生 。 学生学 习成绩特别优 小组 , 核心成员为本学科任课教师。 - 3各 认后 ,由负责人签署学分认定 的意见 。 秀 或 在某 一 方 面 表 现特 别 突 出 , 可在 普
程说明。 . 3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合理 评价两个方面的结果。3 . 要重视对学分
地选课 。 . 当地处理行政班与教学班 认定实践工作 的不断反思 , 4恰 不断改进和 关系, 使学生顺利完成所选的课程学业 。 新课程的实施对 学校管理提 出新 的要求 , 对传统 的教学 管理方式 、 学生
学科 课 程 小 组 讨 论 并 提 出 本 学 科 必 修 5公示获得学分的学生名单 。 . 对不能获 通高 中学生综 合素质评 价手册 和学籍 课 和 选 修课 开 设方 案 及课 程 说 明 , 撤 得学 分 的学 生 ,书面 形 式 通告 本 人 , 并 并 管 理 卡 的相 应 栏 目内予 以真 实记 录 。3 . 学 校 课程 指 导 委 员 会 。 . 校 课 程指 导 告 知其原凶。6 4学 . 学分认定中可能产生的 本市普通高 中之间学 生所 获得学分可
普通高中实行学分制的优势与弊端
普通高中实行学分制的优势与弊端作者:王光忠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年第10期【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需求,中国教育进行了高中课程改革,学分制是课程方案中的一块重要内容,本文就学分制的好处与优势、弊端与不足做一简要分析与说明。
【关键词】课程方案学分制优势弊端【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08-01当今,世界需要大量的顶尖人才,而我们传统教育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决定了培养的都是应试型的“高分低能”的滞后于市场需求的人才,于是教育改革应时而生。
普通高中将原来刚性的教学大纲改为柔性的课程方案,在内容形式与设计上较以前有很大的改变,而学分制是课程方案中重要的一块内容。
通过学分制的实施情况和教学与管理来看,学分制大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教育与教学的改革,是尽快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的途径与办法,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利和弊端。
一、实行学分制的好处与优势1.有利于因材施教学分制背景下允许学生有差异,在一定的条件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地发展。
课程标准规定了每位学生在每个科目所必修的模块内容,而又弹性地留下一定的空间由学生选择,学生在学习完基础必修课以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也使知识多样化、层次化、综合化。
2.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与提升新课改是一次全新的教育改革,对教师是综合知识的考查与检测,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和前一级知识进行接轨,传授好高中阶段的知识内容,还要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科学探究”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科技发展的需求,做好素质教育的践行者,更要开创性地为学生开设以前没有设置过的课程,这对教师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但不论从哪个方面都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与提升,是教师先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普通高中的学分认定也是如此
• 选课制是学分认定的前提,所以能否通过 提供足够数量的课程供学生选择是至关重 要的问题; • 学生在学分认定条件下选课的盲目性、功 利性和随意性; • 教师如何科学指导、为学生合理规划,课 程指南的编制、学分计算、课程考核与评 价、指导学生等带来的过大工作量问题, 教师课程开发能力问题; • 社会配套资源等问题……
教育部要求普通高中在以行政班进行教育的刚性学制的 前提下用学分对学生进行管理,仅以作为毕业认定。教育部 只是将把学分引向集中管理,因此,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记 录学生选课情况,不是实行学分制,也不是实行年学分制。 江苏省教育厅2005年研制并下发了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文件 进一步规定了学分管理原则、学分认定的主体、机构、 方式、条件和程序,明确指出了学分认定下的学籍管理办法 ,使得学分管理工作更具操作性。
原因一
学生选择容易拿学分的课程,结果导致教 育非但不能改进国计民生,反而破坏课程 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中学教育水平的 下降;
原因二
当时的教育经费、师资、教室等方面均达不到 选科制的要求。比如,有的学校虽勉强开出了 选修课程,但未经审定,教学质量也就自然不 能保证。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普遍不满;
原因三
管理不严,制度不配套,造成了学生的一 门课已达到毕业水平,而另一门课尚在起 步的问题,教学秩序因而发生混乱。
近代取消“学分制”实验的理由
官方取消理由:中学有固定的修业年限, 学科又有先后的次序,不能任意伸缩。 此后,高中部分取消了选修科目,加强语 文、算学、史地和其他理科科目的分量,使 普通中学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增加了学生的学业时间,学生的负担也加重 了。
有研究者指出,取消选科制和学分制的原因有三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初中统一实施学年制。改 革开放以后,部分高校重新实行学分制并在上世纪 90年代末延伸到中学,但在中学层面还只是一些实 验性的做法,并未成为政府的政策行为。
普通高中实行学分制的优势与弊端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1 0 — 0 0 0 8 — 0 1
其 在 选修 科 目上 给 学 校 和 学 生 留 有 较 大 的余 地 , 学校 可 以 重 新 构 建 新 的课 程 . 开 发 适 合 自己 学生 发 展 的 校 本 课 程 , 学校 有 了 办学 自主 权 。 有 了 开发 校 本 的 自由权 , 使 得 校 本 教 程 更 贴 近 实际. 使 学 生获 得 更 为 自主 的 学 习权 利 , 也 赢得 了个性 化 的 , 中国教 育进行 了高中课程改革 , 学分制是课程 方案 中的一块重要 内容, 本文就学分制
的好 处 与 优 势 、 弊 端 与 不足 做 一 简要 分析 与说 明 。
【 关键词 】 课程 方案 学分制 优势 弊端 【 中图分类号】 G6 3 2 【 文献标识码 】 A
当今 , 世 界 需要 大 量 的 顶 尖人 才 。 而我 们 传 统 教 育 的 教 育 体 制 和 培 养 模 式 决 定 了培 养 的都 是 应 试 型 的“ 高 分低 能 ” 的滞 后 于 市场 需求 的人 才 , 于 是教 育 改革 应 时而 生 。普 通 高 中将 原 来 刚性 的教 学 大纲 改 为 柔性 的课 程 方 案 ,在 内容 形 式 与 设 计 上较 以前 有很 大 的 改 变 , 而 学分 制 是 课 程 方 案 中重 要 的一 块 内容 。 通 过 学分 制 的 实施 情 况和 教 学与 管 理 来 看 , 学 分 制 大 大 有利 于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积极 性 ,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探 究 能 力 , 有 利 于教 育 与教 学 的 改 革 ,是 尽 快 培 养 市场 需 求的 人 才 的途 径与办法, 但 在 实施 的 过 程 中也 有 一 些 不利 和 弊 端 。
高中学分制如何作为?
[键入文字]高中学分制如何作为?高中学分制如何作为?(2004-03-26 10:09:39)学分制问题在教育界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
通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大学搞了20 多年都没搞好,高中能搞好吗?然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这表明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的一大重点,就是尝试推广学分制。
因此,关于高中学分制的问题也就有研究的必要了。
华夏基金会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联合项目——“普通高中学分制的国际比较研究及我国设立学分制的建议方案”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它试图弄清楚高中实施学分制方案的合理性依据,以及需要哪些支持性的策略。
而其研究报告《高中学分制:国际经验及建议》也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着“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的研究理念,项目研究报告围绕高中学分制的国际比较、国内实验学校案例研究、以及普通高中新课程实行学分制方案的建议等问题,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是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系统,该书对他们在中等教育后半段(约等于9~12 年级)实施学分制管理的背景、发展历程、核心内容、实施策略、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
结合当代国际高中教育的新特点及公共教育重建的背景进行更深入、全面的探讨,凸现高中学分制的当代意义、价值与争论的焦点,为我国普通高中试行学分制方案提供重要的背景信息,特别是提供给人们一种信心:从国际视野来看,我们的大学“没有做好”(事实上目前许多大学都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学分管理制度)不等于高中就做不好。
只要努力去做,主动地解决问题,形成配套的政策,高中试行学分制也是可行的。
从我国已有的各种关于高中学分制试验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
本报告介绍了高中学分制在我国试验的历史演变,选取上海市大同中学试行学分制管理的案例以及浙江省杭州七中美术特色班学分制方案的设计,反思普通高中试行学分制管理的成1。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欲求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但从实际实施情况来看,课程改革的愿望和高中教育现实存在较大反差。从教师和学生的反映来看,教师累了,学生苦了,而这恰恰不是课程改革所期望的,也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河南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徐玉斌曾分析说,河南分数线高,是考生之间的恶性竞争造成的。学校和家长通过增加学习时间,来拔高学生成绩。“河南分数线高,都是内耗的结果。”省人大代表常跃进分析说,国家每年分给河南的招生指标是固定的,如果学生周末和假期都不补课,那么即使全省高考分数平均降低100分,也不影响国家在河南的招生计划。现在人人都想拿高分,想上好大学,都用时间来换分数,结果推高了高考分数线。有人大代表说,20XX年以前,山东省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很重,他们实行素质教育后,严厉禁止补课,但并没有影响招生指标。这就是一个“囚徒困境”:大家都怕对方比自己学习时间长,从而取得更好成绩,结果是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越拉越长。河南省人民政府也曾在20XX年出台了文件,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严禁周六、周日和节假日补课,因此,需要遵从教育规律,切实执行省政府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文件,来破解“钱学森之问”,实现民“走班制”与“选修制”的实施困难重重。
“选课制”是“学分制”和“走班制”的基础,“学分制”和“走班制”是“选课制”的必然要求,没有“学分制”和“走班制”,“选课制”就失去了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同虚设,受高考功利驱使研究性学习和通用技术课程很难受到师生和家长的重视。
3.教科书编排不合理,部分内容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新教科书与旧教科书相比,教学内容偏多,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矛盾特别的突出,许多老师都反映,一个学期难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很难实现。例如,数学新教科书在旧教科书的基础上删减了一部分内容,却又增加了算法、统计、积分等内容,内容层层加码,造成内容过多。英语学科的教科书词汇量过大,而且教科书各章节的梯度偏大,对“听”、“说”、“读”、“写”的要求过高,教师、学生感觉不适应。其次,新教科书中增加了很多实验方面的东西,但是因条件限制,许多学校无法具体操作。再次,新教科书中要求学生讨论的内容太多,学生的实际水平无法达到教科书编制者的要求。热闹的讨论之后,其结果往往还需要教师告知或讲解。新教科书对知识点的安排不合理,有的重点、难点过于集中,有些章节专业性太强,术语太多,学生难以接受。最后,有些教科书中的例题很简单,但后面的习题还是老题目,难度很大,有的甚至是近几年前的高考压轴题,学生一时难以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问题与建议[摘要]本文涉及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的设计问题,作者试图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普通高中的实际,着重思考了下列几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一些初步的建议,旨在为设计我国普通高中的学分制方案提供一种思路,为推进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提供一种保障。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正在各实验区积极推进,与此相配套的普通高中课程新方案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经过10多次的研讨与比较充分的交流之后,即将出台。
新方案的目标之一涉及了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问题。
为此,我们深入地总结一些学校在试验学分制课程管理的经验,同时,广泛地研究世界各国在高中阶段实施学分制问题上的经验与问题,这就显得十分的迫切了。
本文试图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普通高中的实际,着重思考了下列几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一些建议与思考,旨在为制定我国普通高中的学分制方案提供一种思路。
问题一:为什么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新方案要采用学分制?学分制源于19世纪美国的大学,20世纪初在高中阶段开始试验。
我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在江苏就有一些普通高中试验过学分制,如南京高师附中、江苏一中和中国公学中学。
近十年来,又有一批重点中学(如上海大同中学、上海晋元高级中学、江苏省金陵中学、江苏省海门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天津南开中学、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等)试验过学分制,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近年组织过多次有关学分制的专题研讨会,因此,对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学分制方案有一定的实践和认识基础。
尽管如此,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所面对的问题还是非常严峻的,如怎样在认识上达成共识、怎样解决技术上的问题、怎样确定学分评价的精确度等。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导致“采用学分制管理”并不一定比“不采用学分制管理”好。
其中,前提性的问题就是认识上的问题。
即普通高中为什么要改变以前的成绩记录而采用学分制?因此,我们首先来讨论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新方案采用学分制既是教育逻辑的必然,又是改革实践的需要。
因为——学分制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哲学,它既能考虑到所有学生共同的教育质量,用毕业学分、领域/科目/模块学分要求的方式表示,又能照顾到个别差异,通常用最低毕业学分、领域最低/最高学分、科目最低/最高学分来体现,这样,就能实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程度或种类)的课程,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分结构,学生的学习需要必要的张力(在外在要求与内在兴趣之间),真正体现了“让课程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课程”的教育思想。
它要求学校不仅要关注容易获得学分的绩优学生,而且要关注不易或难以获得学分的绩劣学生,必须承担诊断、补救与协助的职责,也就是说,“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学校必须要完成比以前更多的工作,提供比以前更复杂的、更适应的课程,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担学校教育的责任。
学分制是随选课制而来的,也就是说,学校按照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丰富而多样的课程,就产生了学生选课制;学生选课制的到来,必然引起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也就是说,客观上要求采用学分制。
否则,就会导致个人兴趣主义、课程不均衡、课程不连续、共同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
普通高中课程新方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按照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的原则,将为高中学生提供100多门可选择的课程,这为每位高中生设计自己的课程方案、规划自己的高中生活、选择自己的课程之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国普通高中将全面实施学分制势在必行。
问题二:怎样规定学分与学分制?实施学分制的前提或者说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由教育权威或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学分的量值。
有关学分的规定,每个国家的规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答案。
如:(1)1课时或一节课为50分钟,接受35课时的教学为1学分。
(日本文部省)(2)1卡耐基学分相当于每周5天,每天40分钟的课程要修满至小36周,或在一学年中修满120小时。
(美国俄克拉马州)(3)每一个学分要修满110小时。
(加拿大安大略省)(4)每一个学分意味着在一个学期内每周进行50-60分钟的课堂学习和2-3个小时的课外学习。
(印度)即使同一国家,如果是地方分权的联邦制国家,各个地方政府也有可能做出自己的规定。
如美国各州对学分的规定就是不一致的。
因此,为了便于统计,也吸取了我国解放前对学分制的一些探索经验。
建议一:每一个学分等于一个学期内每周一课时(40-45)分钟的课堂学习,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若单从课时来说,1学分=18课时。
由于对学分的规定不统一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因此,不同的国家所产生的学分制也是不一样的。
同在学分制这一族内其实有各种各样的制度,如学年学分制、实绩学分制、完全学分制、复合型学分制、弹性学分制、加权学分制、绩点学分制等。
这里引用日本文部省对此所做出的规定作为一种参照:学分制是与学年制相对应的教育用语,它不拘泥于学年的区分,也不认定每学年的升级或留级,在3-6年学习期间内,从包含必修科目在内的众多学科及其科目中,依据自己的兴趣、关心、需要、适应性、未来出路等,自主地选择适应自己人生设计的学科科目进行履修,只要修得毕业所规定的学分(74学分以上)就准许学生毕业的一种教育管理体制。
(日本文部省)建议二:总的来说,学分制是反映学生在学校课程方面发展履历的一种课程管理制度,也是衡量学生在课程方面的经历和发展水平的一种课程评价制度。
它以量化的分值方式,通过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
学分制的实施方式很多,考虑到我国教育资源有限、学校规模与班额太大、学制的相对稳定以及高考、大学录取等的配套政策跟不上,目前暂采用学年学分制。
问题三:怎样根据学分制的框架规定高中毕业要求?为了便于学校课程管理的操作,同时也为了明确普通高中阶段的共同的教育质量,按照国际惯例,我们必须明确规定普通高中毕业生所达到的最低要求,其中必须包括学分要求。
否则,就无法设计学分的框架。
从国际比较来看,对高中毕业要求的规定也有各种不同的类型。
归纳起来,有下列四种:一是所有高中毕业要求是统一的,如日本,规定在3—6年学习期间内,从包含必修科目在内的众多学科及其科目中,依据自己的兴趣、关心、需要、适应性、未来出路等,自主地选择适应自己人生设计的学科科目进行修习,只要修得毕业所规定的学分(74学分以上)就准许学生毕业;又如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州高中学生毕业要求(见下表),这一要求适合所有将在2000-2001学年毕业和2001—2002学年在读的高中学生。
注:地方学区毕业要求可以超出州定毕业要求。
具体可咨询学校顾问。
二是规定学分+统一考试,也就是说,每个高中毕业生首先必须获得规定的学分数,同时还必须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水平或能力考试,如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高中学生毕业要求:(1)在9到12年级修完至少24学分或国际文凭课程。
(2)中学能力测试(High School Competency Test,HSCT)。
三是按毕业生的不同出路规定相应的要求,如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对2000-2001学年度秋季入学学生做出了更为详尽的要求。
它把对学生的要求分为四类。
一类是面向职业准备的学生;二类是面向准备将来升入社区学院或一些综合性技术学院的学生;三类是面向准备升学院或大学的学生,四类是面向就业的学生。
又如法国,国民教育部在《为了21世纪的高中》(1998)中规定:法国的高中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即决定班(高一年级)和终结段(高二和高三年级)。
以普通教育轨为例,高一年级不分专业,而从高二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专业定向,分别进入文学专业、经济和社会专业以及理科专业。
不同的专业规定不同的课程要求。
四是按毕业水平的程度不同规定相对应的要求,如加拿大安大略省将高中毕业水平分成三个等级,每一个等级都有相对应的要求(见下表)。
注:每一个学分要修满110小时建议三: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新方案的精神,根据我国高中已分普通高中、综合高中与职业高中的特点,没有必要再按毕业生的出路规定毕业要求。
需要考虑的是,在普通高中范围内,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国家规定的学分底线适当降低一点,给地方和学校特别是学生个人留出空间。
因此,2004年入学、采用新方案的学分结构作如下规定。
同时规定:学生在三年内至少获得138学分,其中必修学分不低于113学分,选修学分Ⅱ不低于6学分,同时三年内参加不少于30小时的社区服务,方可毕业。
进一步满足学生个人生活的差异性,同时满足学校发展的差异性。
建议四:考虑到课程性质的差异和学分的相对等值,以及有无国家课程标准的参照等因素,我们应该单独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要求。
社区服务或社会实践可采用(1)只记录时间,如社会服务,就可以用手写记录,而不必换算学分。
(2)也可以采用以时间换学分的方式,如规定1学分=36小时,相当于一周时间。
如社会实践规定每年一周,相当于1学分。
研究性学习可采用(1)只记录课题研究的名称和完成与否,(2)也可以采用以课题研究换学分的方式,即1个课题=6个学分,相当于108小时。
每个学生每年至少参加或主持一个课题的研究,并至少花了108小时,而且达到预设的项目目标,就可以获得6个学分,这样三年至少获得18个学分。
哪一种方式更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试验。
问题四:是否按课程结果或功能的不同将课程分类?为了便于分析,从现有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各国往往将提供给学生的课程按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
如美国高中的课程有核心课程和非核心课程之分,或者是学术性课程与非学术性课程。
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数学、外语、科学、阅读(本国语)、社会。
非核心课程包括艺术、健康教育与体育、职业教育等,核心课程为必修课,既有学分数的要求,也有涉及范围,及修课时间的要求。
如数学,一般规定要包括代数I、代数II、几何,并详细规定各个学期修课的安排。
非核心课程并非都是选修课。
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一般也被列为必修课,但具体修业内容往往要求不甚严格,留给学生一定的选择余地。
这样做,从学分认定的角度来说,是有好处的。
因为非学术性课程并不是不重要的课程,它们对学生的发展来说,与学术性课程同样重要,但是课程的结果与功能指向是不同的,学术性课程的结果可以标准化的,且非常重视外显的结果;而非学术性课程的结果往往都是隐性的,其教育过程就是结果,因此,仅靠外部的考试或测量是难以评价其功能的。
1996活动类课程占9.9%。
2000年的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做了一些调整。
建议五: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新方案已经将课程分为8个领域,即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而且除“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之外,其它7个领域都有相应的科目组成,每个科目制定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以及规定有一定弹性范围的学分数,这样做确实为全面实施学分制课程管理提供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