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案设计意图
语文教案-我的母亲
语文教案-我的母亲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课文《我的母亲》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文章中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3. 进行亲情主题的写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母亲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2. 难点: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进行亲情写作。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母亲形象。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 实践法:进行亲情写作练习。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讲解课文《我的母亲》的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
2. 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3. 分析文章中母亲的形象,讨论母亲的优点和伟大之处。
4.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父母的态度,分享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5. 布置亲情写作练习,让学生以写作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意。
六、教学评估:
1. 课堂讨论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环节的积极性,是否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写作练习质量:评估学生在亲情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是否有深度、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等。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收获和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七、教学拓展:
1. 组织一次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进一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亲情的小说或文章,如《背影》、《父母在,不远游》等,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我的母亲教学教案
我的母亲教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母亲》。详细内容包括:
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 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长辈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亲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母亲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
(1)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通过具体事例,学习作者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1. 课题:《我的母亲》
2. 主要内容:
生字、新词
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语言特色和写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以及母亲对作者成长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2. 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描绘人物形象,表达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难点:
1. 感悟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厚亲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学会在写作中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事例,提高写作技巧。
五、教学内容:
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文章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况。
4. 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要点。
5. 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文章中所表达的亲情之情。
6. 教师总结,强调家庭观念和孝道教育。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父母的作文。
六、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2. 课堂导入: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4. 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
《我的母亲》课文教案
《我的母亲》课文教案《我的母亲》课文教案「篇一」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二课,本单元都是名家之作,或追述难忘经历,或展现生活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本着这个目标,我将本节课进行大胆延伸,用资料和声音让学生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思考感人肺腑的人物形象,并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二学生分析
初二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且学生与父母之间有代沟,有很多学生不理解母亲对他们的关爱。所以。教师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身边事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长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 语文思考
通过放录音,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的能力;丰富对世界的认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经历了由探究、感悟不理解母亲到理解母亲及换位思考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责任感和换位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回忆、重新整理思路、组织语言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捕捉生活中有用信息的能力。
3 解决问题
能有家庭责任感和关心他人意识;形成换位思考变换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别人的感受,并通过理解感悟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学会评价他人和回忆自己的做法的过程,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5篇】
家精心整理了我的母亲教案【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我的母亲》教案篇一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老舍自然朴实的语言,体会从生动的细节中流露出的母爱;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从语言上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母亲勤俭诚实,吃苦耐劳,待人宽容的优秀品格,体味自己得到的母爱。
2、通过探讨母亲对作者的“生命教育”,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亲情观。
学习重点
把握母亲的精神品质。
学习难点
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问题导学法
学习过程
(一)播放歌曲《母亲》
(二)课文导入。
师: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无数可歌可泣的母亲,有她们伟大而无私的爱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母亲”就是歌曲中所唱的那个“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的人。上节课我们已经介绍了作者,疏通了字词,并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脉络,这次课我们就细读课文,深入的挖掘一下文章的内涵。
法国作家漠泊桑说过:“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母亲的时候。”请问:老舍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提醒:同学们浏览的时候用笔在每一自然段前标出序号并适当的圈点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学生活动:四人一组互相合作:(1)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特征的语段或语句;
(2)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理解的母亲形象。
学生一:文章第三自然段写道“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6篇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6篇《我的母亲》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我的母亲》教案篇一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者的语言特色:
一、分析课文内容第6节、第8节:
第6节:反复说“我”,是感情激动的反映,前一个“我”,一字一逗,表示心情的难过,饱含心疼母亲的感情。
第8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一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
“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一黑一白,色彩对比鲜明,从对比中显出母亲作事认真。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杰出,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二、讲析第12节:
指名朗读第12节,思考:可分几个层次?写母亲什么样性格品质?语言特点如何?
1、分两层:
第1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记叙母亲在兵荒马乱中表现出的坚强个性。
第2层(“这点软而硬的个性”……)写“母亲”对“我”的人格影响。
2、写母亲的坚强,既概括又具体。
⑴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
⑴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
⑴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这处是归纳起来写。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
一、教学内容
《我的母亲》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课详细内
容主要围绕作者对母亲的回忆和赞美,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母亲的勤劳、善良和智慧。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13课。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
生词、短语和句型,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
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崇敬和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亲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母亲
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词、短语,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4. 例题讲解:挑选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情感教育: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六、板书设计
1. 课题:《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并体会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家庭情感素养。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
介绍母亲的定义和意义。
探讨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爱的体现。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
2.1 教学过程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学生对母亲的印象和感受,引发学生对母亲的思考。
讲解母亲的定义和意义:解释母亲的含义,强调母亲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
探讨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通过实例和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母亲的付出和奉献。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爱的体现:让学生分享自己母亲的爱的事例,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感受到母爱。
2.2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母亲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爱的体现。
互动法:提问学生对母亲的印象和感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母亲的爱的事例。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和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母亲的付出和奉献。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
3.1 教学资源
教材:《我的母亲》课文
图片:与母亲相关的图片,如母亲辛勤工作的场景、母爱的事例等。
视频:关于母爱的感人视频或电影片段。
3.2 教学材料
课文:《我的母亲》课文
写作纸张:用于学生写作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
4.1 教学评价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互动情况。
学生表达与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写作中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的表达和写作质量。学生理解与思考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母亲的理解和思考程度。
《我的母亲》的语文教案设计
《我的母亲》的语文教案设计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我的母亲》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其背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家庭观念。
二、教学内容
1. 课文《我的母亲》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背景及主题。
2. 分析课文中的母爱形象,探讨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3.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母爱,培养感恩情怀。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课文《我的母亲》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
2. 分析课文中的母爱形象,感悟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及其表达方式。
2. 如何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培养感恩情怀。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母爱形象,分享感悟。
3. 情感教育:通过故事、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母爱。
二、教学手段
1.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作者背景等。
2. 视频:播放有关母爱的感人视频,引导学生深入感悟。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
一、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我的母亲》的作者及其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母爱形象,分享感悟。
4. 情感教育:通过故事、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母爱。
5. 总结拓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母爱的感悟。
教案设计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母亲的含义,理解母亲对家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学会感恩。
二、教学内容
1. 母亲的角色和责任
2. 母亲对家庭的影响
3. 孝敬母亲的重要性
4. 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5. 实践活动:为母亲做一件小事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母亲的角色和责任,母亲对家庭的影响。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孝敬母亲的重要性和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 实践法:引导学生为母亲做一件小事,体验感恩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教学视频或故事材料
3. 纸张和笔,用于学生书写感激之情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母亲的视频或故事,引发学生对母亲的思考,导入本课。
2. 新课导入:讲解母亲的角色和责任,让学生了解母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孝敬母亲的重要性和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每组分享讨论成果。
4. 情感体验:让学生写一封信给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并承诺为母亲做一件小事。
5. 分享和交流:学生分享自己写的信和计划为母亲做的事情,互相交流感受。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实践任务,为母亲做一件小事,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母亲的认识和孝敬母亲的态度。
2. 收集学生写给母亲的信,评估他们对母亲感激之情的表达。
3.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为母亲做小事的行动力和执行力。
七、教学拓展
1. 组织一次母亲节庆祝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制作礼物等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体会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关爱。
2.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会感恩和回报。
二、教学内容:
1. 母亲的形象描述:勤劳、善良、慈爱、无私奉献等。
2. 母亲的付出:孕育、养育、教育、关爱等。
3. 学生自身对母亲的感悟和体会。
三、教学重点:
1. 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母亲的付出和关爱。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回报母亲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母亲的付出,从而产生感恩之情。
2. 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母亲的形象和付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关爱。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悟和体会。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回报母亲。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介绍母亲的形象和付出。
2. 分析实例,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关爱。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悟和体会。
4.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回报母亲。
七、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回报母亲。
八、作业布置:
1. 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
2. 为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九、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母亲的付出,以及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和回报。
十、课后拓展:
组织一次关于母亲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母亲的付出和关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六、教学评估: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
教案名称:《我的母亲》语文教案设计
学科领域:语文
年级:八年级
课时:2课时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课文,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3)学会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培养感恩心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2)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3)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2. 教学难点:
(1)课文中所涉及的情感内涵的理解。
(2)如何运用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背景及课文大意。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氛围。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4. 情感体验
(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课文,培养审美情趣。(2)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培养感恩心态。
5.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
我的母亲 教案(优秀4篇)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4篇)
《我的母亲》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情况,记重点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设想
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通过质疑解疑解决文中“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等难点问题。最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母亲,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2、师: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课件展示重点字词)
文绉绉穈先生掷铜钱庶祖母翳病舔去侮辱
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文绉绉”“侮辱”造句。
三、了解作者(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
生自由读,了解胡适相关情况。
四、探索新知
㈠整体感知
师生合作朗读文章(播放歌曲《母亲》),生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件展示母子亲情的画面并出示问题)
《我的母亲》的语文教案设计
《我的母亲》的语文教案设计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
1.1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1.2 教学内容
1. 课文《我的母亲》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3. 讨论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关爱。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2.1 教学重点
1. 课文《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情感和修辞手法。
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教学方法
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感受。
3.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运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3.2 教学手段
1. 课文朗读: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母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母亲的思考和感受。
3. 写作指导:通过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
4.1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母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母亲的思考和感受。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我的母亲》,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表达。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感受。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初中语文《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
1.1 教学目标
1.1.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1.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和亲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1.2 教学内容
课文《我的母亲》的主题思想及其表达方式。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
课文内容的分析和讨论。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
2.1 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阅读理解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2.3 词汇学习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学生进行笔记。
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4 课文分析与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5 写作练习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母亲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三章:教学评价
3.1 评价方式
进行阅读理解测试,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评价,检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3.2 评价内容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掌握情况、写作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进行评价。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亲情》中的一篇文章《我的母亲》。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通过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展示了母亲的勤劳、善良、智慧等品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绘母亲形象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亲情,表达亲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分析文章中母亲的形象特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亲情,学会表达亲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分享一个关于母亲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
3. 课堂讲解:分析文章中母亲的形象特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绘母亲的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母亲的关爱,学会表达亲情。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亲情作文的例题,指导学生如何写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写一段关于自己母亲的描述,展示母爱的伟大。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主题:《我的母亲》
2. 内容:
母亲的形象:勤劳、善良、智慧
作者情感:敬爱、感激
写作方法:具体事例、细节描写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要求运用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意图
1、教材地位:
胡适的《我的母亲》选编在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文选自《胡适自传》,它的体裁是传记。这个单元的专题是:人生轨迹,选编的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历程,都是属于记叙类文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在八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继续了解叙事作品的特点,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增强社会人生的体悟与观察,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另外,文章语言极其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学习。同时本单元语文综合实践《献给母亲的歌》也是这篇课文向课外的延伸。
2、教材特点:
这篇文章是作者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作者写童年,写母亲,饱含深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文章又极其自然、质朴,很好地表现了母亲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品质,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3、教材处理:
教学本文应该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学生情感体悟和语文视野的开拓和人文素养的积淀。为此确定本文教学的目标、重难点等。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作者;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
2.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学习本文自然、质朴而又含意丰富的语言。
让学生感受亲情,引导学生关心家庭,关心父母,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概括事件和母亲形象特点
感悟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品味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的语言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识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课外的延伸,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1、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来组织教与学的内容。以学生为主体,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揣摩--作品感悟--课外拓展”的学习规律,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内容,最终实现提高品味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2、在教学中以竞赛活动、媒体演示引出课题,把学生朗读、默读、品味、积累、表达交流合为一体,在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充分感受文本的自然、质朴含义丰富的语言。
3、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即定的目标展开,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模仿、游戏,进行快乐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
一、课前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二、课堂学习--细读文本,整体把握
三、课堂品析--品味语言,局部揣摩
四、课后练笔--我有话说,作品感悟
五、课外延伸--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课前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默读提示及要求:
①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文绉绉绰号庶祖母吹笙摹画眼翳舔去侮辱
②了解作者及相情况
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②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抓住关键句、段。
③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课堂学习--细读文本,整体把握
1、导入新课:
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板书课题--我的母亲
2、检查预习:
字词竞赛:
文绉绉(zhou) 绰号(chuo) 庶祖母(shu)吹笙(sheng) 摹画(mo) 眼翳(yi)舔去(tian) 侮辱(wu)
速读抢答:母亲在文中充当了三种身份,哪三种?文中哪些句子有提到?
慈母、严父、恩师
文中句子:第段“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第段“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3、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表现母亲的慈母事情
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表现母亲的严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晚上,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
C.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表现母亲的恩师事情
A.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表现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B.如何与我的两个嫂子相处
--表现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C.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表现母亲的“刚气”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2、文中哪句话点出母亲对作者的影响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
即文章最后一段。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深刻的影响。我14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三、课堂品析--品味语言,局部揣摩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作者当时已是大学者、大名人,却说自己“混”了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