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合集下载

必修4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必修4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中国社会发展 由站起来到富 起来到强起来
因地制宜、随机应变、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因材施教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 • • • • •
典型案例分析 1、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 2、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4、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矛盾的特殊性。 5、张冠李戴;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火上浇 油;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良莠不 分;千篇一律,一刀切 ;东施效颦;邯郸学 步;指鹿为马 ——抹杀不同矛盾的不同特点, 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质。
2、矛盾的特殊性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 具有不同的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不同 矛盾,同一矛盾的 两个方面各有其特 点
《水浒传》 一百零八 将
不同、区别、 特点、特色、 相异
坚持 具体 问题 具体 分析 是正确认识 事物的基础 是正确解决 矛盾的关键
矛盾 的特 殊性
主次矛盾, 矛盾主次 方面
③同一事物的矛盾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各有其特点
②斗争性 寓于 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 化和发展。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斗争性
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
相互区别
化险为夷,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乐极生悲
斗争性 只有不同的音 符,才能奏出 美妙的音乐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往往是和自己发 相互联系
1
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 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 亡都存在着自始而终的矛盾运 动,即时时有矛盾。
1.矛盾的普遍性
A.时时有矛盾(纵向) 典型案例分析 含义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事物的运动形式都存在着矛盾; B. 事事有矛盾(横向)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 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盾无处不在。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 也可称为“共性”和“一般” ,即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同类事物共同的状态本质和属性。 4、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 的客观存在。 ②方法论要求:正确对待矛盾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 分为二、两分法、全面的观点,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1)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含义: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从根本上揭示事物内在发展规律,为推动社会革命和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以客观事物发展的实质和核心作为认识的根本方法,是实现人类社会目的的根本保证。

坚持这种指导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创新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唯物辩证法实质就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叫思想方法。

唯物辩证法思想认为:客观存在着对一切事物的本质规律或形式的反映。

包括人们对客观世界所作变化、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变化等等。

这一认识过程,既是联系统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矛盾运动和多种认识相互促进(并深刻)发展并最终取得真理的过程。

在这个复杂而不断变化着并且不断发展着的物质运动领域之中(其中包括思想、意识等多个领域),没有任何其他范畴能够与之抗衡,而只有符合客观规律才是科学和真理。

但是人类历史上所有伟大哲学家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绝对不变或变化不开一般,物质无属性;或者说没有必然联系;也没有绝对对立。

它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矛盾和多种对立;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对立统一着各种矛盾和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相互转化;同时还会产生一定规律等这样一种或那样的辩证法形式;一切事物都具有辩证统一思想观念(即普遍联系学说)等内容在这里都是一致的,同样是正确地反映了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对立统一,从而构成客观事实。

但这些东西并不完全相同。

也很难将其区分开来,在此笔者简要地作一个阐述:事物间存在着矛盾与斗争;其中对立统一关系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变化、相互影响或相互转化等复杂现象。

矛盾和运动是永恒不息、不断发展变化中存在着……任何事物都必然受到既有的物质运动规律和这种实践活动之间关系这一总原因所致而产生相应地变化和发展这一过程。

对其进行认识就在这样一个不断前进和加深理解中得以实现一、一切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整体这是人类最基本、最伟大的认识。

(完整版)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0

(完整版)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0

考纲1、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次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第一课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考点突破]例1:(09江苏)“5.12”汶川大地震后,温**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

“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例2:(09浙江)鲁、梁等国不战而衰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看问题、办事情①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②既要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③既要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④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例3:(09广东)下列选项没有蕴涵矛盾的同一性的是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C.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例4:(09天津)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

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

”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

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例5:(09全国)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放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

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

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泰、泰然处之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和趋安避危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例6:(09全国)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狼与鹿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为什么狼存在的时候,鹿的数量始终无法增加? 狼要扑食鹿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对立) 3、为什么狼被捕杀了,鹿的数量还会减少? 狼和鹿又是相互依赖的(统一)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这些词句透过具体现象,都包含着事物 一分为二的思想,揭示出了事物内在的 对立统一的联系,包含了辩证法有关矛 盾规律的深刻哲理。
b.重要性: ①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 的灵魂。
娴雅端方的宝钗
的 特 殊 性同 区是 别贵 开族 来小 。姐 , 可 凭 借 各 自
多愁善感的黛玉
具体 问题 具体 分析, 是人 们正 确认 识事 物的 基础.
温柔顺从的袭人
桀敖不训的晴雯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 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 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 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 矣。” •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 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着了火 用水浇就行了。你认为如何?


解具 决体 矛问 盾题 的具 关体 键分 析 是 我 们 正 确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 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 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必修4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必修4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考点展示】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命题特点1.从考查内容上看,本课考查的重点有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分析法等。

2.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试题,且分值较高。

3.在能力考查上,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核心提示一个概念:矛盾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三个重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课前复习案【考点梳理】依据下列问题,结合一轮复习资料整理教材相关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根本观点、实质与核心是什么?1、矛盾即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失败是成功之母;德治和法治的关系;几个“两手抓”;分析各种形势。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什么?其关系如何?(1)含义:(2)关系:3.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1)矛盾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德治和法治的关系;几个“两手抓”;分析各种形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精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精品)

方法论: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勇于揭露矛盾,找到方法解决矛盾。 地位: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宋· 周敦颐《周子通书· 过》
感悟生活中的哲理
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谈起……
你家的矛盾和同学家的矛盾一样吗? 现阶段,你家的核心矛盾是什么?它一直是核心矛盾吗?
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月。 故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 ——菜根谭 试分析上述观点体现了矛盾的什么基本属性?
分享
在你的生活中有矛盾存在吗? 当这个矛盾解决了,矛盾就不会存在了吗? 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毫无矛盾纷争的世外桃源?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矛盾具有普遍性 含义:
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次矛盾
比较表
区别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存在前提 地 位
复杂事物(多个矛盾)中
每一对矛盾中 决定事物的性质 看问题 主流、总体上看、 九个指头……
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
办事情 重点、中心、关键、集中 力量、居首位……
适用范围 常用关键词
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矛盾的不平衡性)
讨论: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并分析其中的哲学道 理。
高中寄宿生使用手 机利大于弊,应允许 高中寄宿生使用手 机弊大于利,应禁止


学生手机使用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一个矛盾中
支配地位 主导作用
被支配地位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抓主流
不忽视支流
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矛盾的不平衡 性)
①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 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 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虽然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 ★辽沈战役为什么要先攻打锦州?
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其对事物发展不是 ★攻打锦州时,能不能对长春、沈阳战场 可有可无的,次要的矛盾的解决有利于主 的敌人置之不理?为什么? 要矛盾的顺利解决。
“十一”长假,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遗憾、 不足、差距、矛盾,但首先还应承认,放长 假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好事不一定完美, 发现了美中不足,同样也是好事,今后可以 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好事不一定完美”、“发现了美中不 足,同样也是好事”是如何体现矛盾同一性 的? ( 1 )“好事不一定完美”,体现了矛盾双 方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以另一方存在为前 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 2 )“发现了美中不足,同样也是好事”, 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表现:
第一,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 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区分不同事物的依据) 第二,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 段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 展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第三,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 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 本观点 (1)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
(2)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3)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 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 法的核心。
考点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含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 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点的地位---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主要从世界观角度分析矛盾的观点是什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是什么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应注意的问题:①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及其运动过程。

从外延说,哲学矛盾无处不在,(如:正与负,教和学,生产和消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人与自然,经济与资源、环境,教育与经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民主和专政等等。

)逻辑矛盾可以避免。

②准确理解把握矛盾的含义:“事物内部”第一、“事物内部”表明矛盾具有客观性;第二、事物内部,既指事物内部存在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

当一事物和另一个事物构成矛盾,对于这个事物来说是外部矛盾,对于更大范围的新的统一体来说则是它的内部矛盾。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二)为什么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第一、表现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二、矛盾的同一性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思考: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这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启示?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方向转化。

3、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1)、哲学上所讲的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2)、哲学上的说的“斗争性”=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1)、区别:含义、特点(2)、联系: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高二政治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二政治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矛盾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2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3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的同一(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普遍性: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2、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②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有其特点。

1特殊性,并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②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质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存在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共性的统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1)含义:①②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村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方法论: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②矛盾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

③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对事物的性质影响和作用。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辩证否定观的原理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一.基本概念:1.矛盾——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精髓①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并找出的正确方法。

②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要求。

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活的。

第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的基础。

第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的关键。

③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第一,要客观地如实地矛盾;第二,要地分析矛盾;第三,要在中把握矛盾;第四,要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五,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刀切”和“一风吹”。

5.内因:6.外因:7.矛盾的普遍性:8.矛盾的特殊性:二.主要观点、原理和方法论: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含义: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二者共处于统一体当中,不可或缺。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A.矛盾的含义B.矛盾同一性及其两个方面含义C.矛盾斗争性及其属性D.矛盾普遍性的含义E.矛盾特殊性及其三层含义F.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含义(2)理解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运用A.列举实例,分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理解世界是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B.以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为例,分析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辨证关系2.能力目标A.使学生初步形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理解矛盾是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原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B.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反对形而上学对矛盾的抹煞和否定。

B.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

C.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二、【教学重点、难点】1.矛盾的概念;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3.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教法与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时间】:五课时六、【教学过程】: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也是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所在。

根据课程标准,第九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内容设计为两框。

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P72课本、笔记)1、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2)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3)坚持两点论与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2、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1)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的含义(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附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附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附3: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原理1、《原理内容》: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2、《方法论》:要求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关于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原理,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

(2)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密切联系的。

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论,离开两点看重点,或离开重点看两点都是错误的,都是形而上学的“一点论”或均衡论。

在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只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做到既全面,又善于抓重点和主流。

补充:如何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a.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怎样集中力量找出问题的关键,抓住重点,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b.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适用于“看问题”,认识事物。

在事物存在的利与弊、优与劣、功与过、长处和短处等方面,针对事物的性质作出评价与判断,强调对这个事物当前状况的认识。

抓关键词法:判断主要矛盾注意以下字眼:“重点”、“核心”、“中心”、“关键”、“首要”、“突破口”等。

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主流、主体、本质、性质、方向、大局、优势,用来分析人和形势。

---如果材料中的文字主要反映的是人们应该如何“办事情”,即“怎么办”等具体要求和做法的,这些都与主要矛盾有关,比如“抓重点”“擒贼先擒王”等词语中都有动词“抓”“擒”,这些都是人们“办事情”的体现;---如果材料中的文字仅仅反映的是人们对某事物或某人物的评价或看法,只是“看问题”而没有论及“怎么办”,则意味着材料与矛盾的主次方面有关。

比如如何评价毛泽东?我们说“有功有过”,“功”“过”是矛盾双方,我们继而说“功七过三”,那就是是对“同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而进行分析、比较。

“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例题:1、当前,互联网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但是,其主流是好的,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B、主次矛盾可以相互转化C、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D、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总的来看,国际不利因素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强劲活力。

上述论断体现()A.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B.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C.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D.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也要重视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这体现的哲理是A.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B.既要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C.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D.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这说明( )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已经变化B.民生问题作为次要矛盾制约着主要矛盾的解决C.解决民生问题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D.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5、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在于:①前者反映了复杂事物中诸多矛盾的不平衡性,后者反映了具体矛盾中矛盾双方的不平衡性②前者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问题,后者要解决的是事物的主流、支流和性质问题③前者要分析的是不同事物之间诸多矛盾的关系,后者分析的是同一事物矛盾双方的关系④二者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附4:《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事物矛盾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各不相同;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或直接表述为:矛盾具有特殊性)2、《方法论》:矛盾具有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附5:矛盾分析法依据对立统一规律,我们在方法论上必须坚持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主要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具体包括哪些?1. 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2. 矛盾具有普遍性。

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 矛盾具有特殊性。

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7.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典型例题1】目前,我国中医的从业人数只有27万人,中、西医的发展极不均衡。

由于对中、西医相结合的片面理解,中医异化是中医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中医已经陷入了传承危机,甚至有一部分人声称要废除中医。

卫生部发言人明确指出,废除中医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抹杀。

请运用矛盾分析法对我国中医的现状进分析。

【参考答案】答:(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要坚持两点论。

一方面要看到中医治病养生方面的长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中医存在的一些不足。

(2)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用西医的标准看待中医必定不能正确认识中医。

(3)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分清主流和支流。

中医对中华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主流是好的,不能因为中医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对其全盘否定【典型例题2】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着库存增加、农产品增收缓慢的新问题,这一新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这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请回答上述这段论述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

【参考答案】①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

(1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既取得了解决温饱这一了不起的成就,又面临库存增加、农民增收缓慢的新问题。

同时,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短缺转化为过剩,这一分析是一分为二观点的运用。

2分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分)我国农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解决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的矛盾,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2分③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分)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时,既充分肯定了成就,又指出了所面临的新问题,这样就抓住了发展这一本质及主流;同时还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样就抓住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做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