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5 忆秦娥娄山关 (共10张PPT)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词两首《忆秦娥-娄山关》课件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词两首《忆秦娥-娄山关》课件语文版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 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 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 成了作者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1、词:又名“长短句”、“诗余”等。
2、词可以分为上下两段,叫做“片”或“阕”。
3、词的分类
①篇幅: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本词写的是一九三五年一月党的遵义会议(毛 泽东奠定了自己在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以 后,攻打娄山关的情况。这是当年二月。在接 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 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 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乘胜直追,夜 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此役共消灭敌军 两个师,重占遵义。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 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
②风格:婉约词和豪放词 4、词牌名
5、“忆秦娥”世传李白首制此词,“秦娥梦断秦 楼月”,故名。又名“秦楼月”、“碧云深”, 双调。
上阕:红军霜晨行军图。 1、2句:行军的自然环境 云贵高原上特有景物集中起 景:苍凉、 西风、雁鸣 来,点出行军的季节和时间 冷寂、凛肃 白霜、残月 (冬晨)
4、5句:出征情形——刚劲悲壮,不见其人,只闻其声。
月,在古典文学中简直就是故乡和团圆的代 名词。
西风烈,
以动写静、以有 长空雁叫霜晨月。 声衬托无声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写出了战地行军的肃穆,红军慷 慨赴敌的英雄气概和坚毅沉着的 革命风度,为下阕蓄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 漫道:不要说。 而今迈步从头越。 对险阻的蔑视 对据险顽抗之敌的 从头:重新开始。 鄙视 真如铁:代用杜甫《潼关吏》: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诗 句,用以比喻娄山关的险固。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课堂PPT)

《忆秦娥·娄山关》(课堂PPT)
11
“咽”,本指声音哽塞而低沉,这里形容在烈烈西
风中传来的若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在坎
坷不平的山路上,山峦重重,道路纾盘,军号不
像平时那样悠远嘹亮,再加上西风劲吹,山谷响
应,因而强弱不定,断续相闻,犹如呜咽,显得
十分悲壮深沉。“咽”字除了客观描摹军号的声
音外,还充溢诗人的主观情感。红军自从第五次
13
喇叭声咽。 “咽”形容晨风中军号 的声音断断续续。
14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以写景来点明时间和环境
时间:残月天边明 的拂晓时刻; 环境:西风凛冽, 天宇辽阔,雁声嘹 唳,寒霜铺地,残 月如钩。
15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从 听觉 方面来写行军,并进一步 强调行军的时间和环境,强化了寂静、 严肃乃至压抑的行军氛围,对词意起 着承转与推进作用。
16
一二两句描写了哪些景? 西风 长空 雁群 晨霜 冷月
17
作用 烘托出凄清的气氛,让 人感受到战地形势的严峻。
18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侧面描写。既写出红军 艰苦的斗争生活,又渲 染庄严肃穆的气氛。
19
词人继承古典诗词的特点,以西 风、霜晨、残月、雁叫等几个意象构 成一幅色彩浓烈的图画,造成一种紧 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以此 烘托行军急速、机动灵活、永往直前 的红军队伍。
8
长空雁叫霜晨月。 长空雁叫衬托出红军行 军时的无声无息和紧张 气氛。
9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点明了行军的 季节时间。 冬季 拂晓
10

• “地势凹凸不平,民谣称为‘地无三日平’, 再加上崎岖的山间石径上结了一层寒霜,马儿 不能放步奔跑,必然马蹄杂沓,步伐零乱,而 当时红军也没有多少马匹,走起来零零碎碎地 ,在山谷中更有细碎杂沓的感觉。

忆秦娥娄山关ppt课件

忆秦娥娄山关ppt课件

丰富文学创作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 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 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 富的素材和灵感。
历代评价和影响
毛泽东的评价
作为《忆秦娥·娄山关》的作者,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首词,认为 它展现了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风
貌。
文学史家的评价
在文学史上,《忆秦娥·娄山关》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 作,具有重要地位。
社会背景
中国革命形势
1935年,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期,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的围 剿愈演愈烈。在这样的背景下,红军的士气和信心受到了很 大的打击。
《忆秦娥·娄山关》的影响
这首词的创作和发表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激发了广大 官兵的战斗意志,为红军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02
《忆秦娥·娄山关》的诗词分析
忆秦娥娄山关ppt课件
目录
• 《忆秦娥·娄山关》的创作背景 • 《忆秦娥·娄山关》的诗词分析 • 《忆秦娥·娄山关》的意境和情感 • 《忆秦娥·娄山关》的影响和评价 • 《忆秦娥·娄山关》的现代解读和应用
01
《忆秦娥·娄山关》的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时代背景
1935年,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遭受 了严重的挫折,损失惨重。为了摆脱 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决定穿越贵州 北部,而娄山关则是必经之地。
词牌名和题目
词牌名:忆秦娥 题目:娄山关
诗词内容解析
忆秦娥
词牌名,属于秦娥系列,多写悲壮之音。
娄山关
地名,位于贵州遵义西北,地势险要,是川黔公路和铁路交通要道。
诗词的艺术手法
01
02
03
借景抒情
通过描绘娄山关的自然景 色,表达作者的壮志豪情 和感慨。
象征手法
用“雄关漫道”象征人生 道路的艰难险阻,用“苍 茫云海”象征人生的迷茫 和无助。

忆秦娥·娄山关-优秀PPT课件

忆秦娥·娄山关-优秀PPT课件

二、明暗虚实巧妙结合——明写自然景物, 暗写红军的革命精神,实写行军时的所见所 闻所感,虚写娄山关的激战;
气氛生动地点染了出来。虽是景物描写,但景中有
人,既曲折地表现了红军披星戴月、跋涉风霜的战
斗生活,又含蓄地刻画了红军在艰苦的环境里不畏
严寒、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2020/1/15
7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霜重月明,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 沉郁低回。
写红军行军,并进一步强调了行军的时间和 环境,强化了寂静、严肃乃至压抑的行军氛 围,对词意起着承接与推进的作用
2020/1/15

一秦
九 三


年 二

月山

1
2020/1/15
2
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初期,王 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惊慌失措,仓促从事, 既不作必要的政治动员,也未作一定的军事准备, 在行动上搞大搬家,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在 军事上盲人瞎马,遇敌硬打硬拼,使红军处于被 动挨打的局面,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因此,当 红军突破蒋军的第四道防线,渡过湘江时,历时 仅仅两个月,即损过半。 1935 年 1 月,红军 强渡乌江,攻占遵义。 在这里召开了中国革命 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纠正了“左”倾机会主义在组织上和军事上的错 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从此, 红军改变了以往的被动局面,在战略上转入主动 的态势。
哪两个字最传神?为什么?
2020/1/15
8
碎:破碎之意,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表现出在铺 满寒霜的崎岖山间石径上,马儿不能放步奔跑, 只能发出细碎杂沓的声音。而解放军马匹又少, 更显马蹄杂沓,步伐零乱,突出了当时红军行 军的艰难。

《忆秦娥娄山关》PPT课件10

《忆秦娥娄山关》PPT课件10
毛泽东为何要把“梧桐叶下黄花发”改为“长空雁叫霜晨月”?
探究
西风烈,梧桐叶下黄花发。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押韵 意象
什么是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毛泽东填《忆秦娥·娄山关》词一首,描写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现以行草手书体放大镌于高14米,宽25米的大理石碑上,益增雄关声色。 娄山关是防守贵州北部重镇遵义的要冲。中央红军长征时,于1935年1月占领遵义,召开了革命历史上有伟大意义的遵义会议。会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原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没有成功,就折回再向遵义进军,在途中经半天激战打败了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乘胜重占遵义。这首词写的就是这次攻克娄山关的战斗。
红军二渡赤水,24日攻占桐梓,25日凌晨借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进,与黔军在红花园遭遇,敌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拼搏,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这时已近黄昏。红军在夕阳映照下,疾迅通过娄山关。26日,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之敌。——《毛泽东诗词鉴赏》中对娄山关战役的记述
上阕写红军拂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下阕写红军攻占和越过陡称天险的娄山关时,太阳还没有落山。词中的“西风”、“雁叫”、“霜晨”,都是当地2月间的真实情景。作者自注:“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一、诵读入境
三、应用
从本学期10月开始本校举行校园歌咏比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请写一首《忆秦娥·歌咏比赛》,写出班级间的竞争和同学高涨的热情。
要求:1.运用典型景物;2.表达自己壮志豪情;3.可押韵(烈、月、咽、铁、越、血),也可不押韵。

九年级下册:第5课《词两首》忆秦娥 娄山关课件

九年级下册:第5课《词两首》忆秦娥 娄山关课件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 诵课文。理解诗意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2、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 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学习作者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 胸怀。
写作背景
娄山关又名太平关,位于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 1400余米,娄山关关口地势险要,四周崇山峻岭,悬 崖峭壁,群山中只有一条盘山公路通过,自古以来就 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这首词写于1935年,当年2月25日,红军经过激战攻克 娄山关,重占遵义。击溃和歼灭敌军两个师、八个团, 俘虏三千余人,取得了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毛 主席登上娄山关看到千山万岭,起伏连绵。胜利的喜 悦和眼前的壮美景色,使他灵感突发,吟咏成这首 《忆秦娥•娄山关》。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 分)
(1)《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中,描写自然环境、点出红 军行军季节和时间的句子是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描写 红军出征的情形,不见其人,只闻其声,在声音的描绘中自然 地刻画了红军的英雄形象和精神面貌的句子是马蹄声碎,喇 叭声咽;描写红军跃上娄山关,眼前呈现的是一幅波澜壮阔、 色彩浓烈、气魄雄浑图景的句子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中心 句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马蹄声碎, 严肃乃至压抑的行军氛围。
喇叭声咽。
碎:地势不平、山路崎岖、步伐零乱,写 出了马蹄声杂沓轻疾,表现行军之急、行军之 速。
咽:形容西风中的军号声若断若续、忽高 忽低,低沉呜咽,显得悲壮深沉
雄关漫道真如铁, 漫道:不要说。
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课堂PPT)

《忆秦娥·娄山关》(课堂PPT)
21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苍傍头山晚越如时,海分,红军越过号称 残天阳险如的血娄。山关的情形
22
探究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一、下阕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二、“从头越”指什么?表明红军以怎 样的心态面对革命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
三、“漫道”指什么?传达出什么情 感信息?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43
诗句联想
水调歌头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重上井冈山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
1965.05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4
娄 lóu 咽 yè 如血 xuè
5
探究一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一、上阕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二、碎、咽分别指什么? 三、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什么气氛?
6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军的情形喇叭声咽。
7
西风烈, 实写风猛烈,又是对战 斗激烈的暗示。
16
一二两句描写了哪些景? 西风 长空 雁群 晨霜 冷月
17
作用 烘托出凄清的气氛,让 人感受到战地形势的严峻。
18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侧面描写。既写出红军 艰苦的斗争生活,又渲 染庄严肃穆的气氛。
19
词人继承古典诗词的特点,以西 风、霜晨、残月、雁叫等几个意象构 成一幅色彩浓烈的图画,造成一种紧 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以此 烘托行军急速、机动灵活、永往直前 的红军队伍。

《忆秦娥·娄山关》课件

《忆秦娥·娄山关》课件


1、词的上阙中有哪些意象,渲染了 怎样的气氛?
以西风、霜天、残月、雁叫、马蹄声、 喇叭声等事物构成色彩浓烈的画面,造 成紧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以 此烘托行军急速、机动灵活、勇往直前 的红军队伍。
2、这里仅仅是写景吗?除写景外 还写到了什么?
暗写景中人,以有声衬无声。天色未 亮,凄风冷月,红军披星戴月、跋涉 风霜,含蓄刻画出红军战士们在艰苦 环境里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英雄气 概。同时也为下阕预蓄了气势。
三、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来写景?有何艺术效果?
• 写景:(比喻)显示出磅礴的气势,悲壮奇丽的意 境。 • 抒情:表达了亦喜(胜利)亦悲(道路还漫长), 亦忧亦欢的复杂感情。 • 富有象征意味:它体现诗人浩如烟海的胸怀,表现 了革命前途虽然波澜壮阔,但还会有许多的艰难险 阻,还要付出许多的流血牺牲,并巧妙地暗示了娄 山关战斗的激烈。 • 与上阕的“霜晨月”照应,说明一天的战斗历程已 经完成,使词的战斗气氛更浓烈,主题更突出。
四、既炼字又炼句,以此构成意境,深化主题—— 词中的“碎”、“咽”是炼字的范例,“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则是炼句的典型,它们都构成了典型的 意境,深化了词的主题。
“咽”,本指声音哽塞而低沉,这里形容在烈烈西 风中传来的若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在坎 坷不平的山路上,山峦重重,道路纾盘,军号不 像平时那样悠远嘹亮,再加上西风劲吹,山谷响 应,因而强弱不定,断续相闻,犹如呜咽,显得 十分悲壮深沉。“咽”字除了客观描摹军号的声 音外,还充溢诗人的主观情感。红军自从第五次 反围剿失败以来,打的多是败仗,湘江一役,损 失更是惨重。这一次回军遵义,重攻娄关山,任 务是极其艰巨的,作为党的领袖,作为重新回到 军事指挥岗位的毛泽东,心情是极其沉重的。红 军能否取胜,红军的命运如何?由于主观上对军 事的担心,红军战士军号声,才会像是鸣咽,“ 咽”写出了悲壮的气氛。

《忆秦娥·娄山关》PPT课件6 (共11张PPT)

《忆秦娥·娄山关》PPT课件6 (共11张PPT)

挫折的名言 1、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2、 “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战胜挫折的名言 1、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2、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3、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邹韬奋 4、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歌德 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1、 请记得,好朋友的定义是:你混的好,她打心眼里为你开心;你混的不好,她由衷的为你着急。 2、 要有梦想,即使遥远。 3、 努力爱一个人。付出,不一定会有收获;不付出,却一定不会有收获,不要奢望出现奇迹。 4、 承诺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美好的东西往往不会变为现实。 工作座右铭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 反省不是去后悔,是为前进铺路。 3、 哭着流泪是怯懦的宣泄,笑着流泪是勇敢的宣言。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国学经典名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青春座右铭 1、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2、把手握紧,什么也没有;把手伸开,你就拥有了一切。 3、不在打击面前退缩,不在困难面前屈服,不在挫折面前低头,不在失败面前却步。勇敢前进! 4、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5、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激励向上人生格言 1、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2、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3、为了不让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我们应该尽可能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 6、打击与挫败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激励自己的名言 1、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2、销售是从被别人拒绝开始的。 3、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尝,好机会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 4、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5、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6、有识有胆,有胆有识,知识与胆量是互相促进的。 7、体育锻炼可以(有时可以迅速)使人乐观(科学实验证明)。 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素。(注意:传统观念认为勤奋和机会是成功的要素,但是经过统计学和成功人士的分析得出,乐观是成功的第三要素) 9、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10、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忆秦娥·娄山关-PPT优秀课件5

忆秦娥·娄山关-PPT优秀课件5
写出了战地行军的肃穆,红军慷慨 赴敌的英雄气概和坚毅沉着的革命 风度,为下阕蓄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 漫道:不要说。 而今迈步从头越。 对险阻的蔑视 对据险顽抗之敌的鄙视
从头:重新开始。
真如铁:代用杜甫《潼关吏》:“大城铁 不如,小城万丈余”诗句,用以比喻娄山 关的险固。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西风烈, 点明时间和环境。 长空雁叫霜晨月。
西风、霜晨、残月、雁叫,造成一种 紧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雁的含义: 一是比喻信函。“鸿雁传书”“雁足传 书”“雁尽书难寄”。 一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唐韦应物《闻雁》: “淮南秋雨夜,夜斋闻雁来。”宋严羽《闻 雁》:“远客惊秋雁,高楼复异乡。”
比喻:把山比作海,以血形容太阳 象征义:体现诗人浩瀚如海的胸怀,表现革命 前途虽波澜壮阔,但还会有许多艰难险阻,还 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 前句崇高磅礴,后句悲壮奇丽, 意境壮阔,亦喜亦悲,亦忧亦欢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 声咽。
上阕:写霜晨行军的情景,渲染苍 凉沉郁的气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 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 如海,残阳如血。
下阕:写过娄山关时 的所见所感。
本词的艺术特点: 1、两种风格(上片的悲凉沉郁与下片的雄 劲豪放)融成一体。 2、手法上明暗虚实巧妙结合。 3、以景传情,景情并茂。 4、既炼字(碎、咽)又炼句(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深化主题。
梦想的力量 当我充满自信地,朝着梦想的方向迈进
并且毫不畏惧地,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 成功,会在不期然间忽然降临!
月,在听觉来写行军,强化寂静、 马蹄声碎, 严肃乃至压抑的行军氛围 喇叭声咽。
碎:地势不平、山路崎岖、步伐零乱

语文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2.5 词两首(毛泽东) 忆秦娥-娄山 课件

语文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2.5 词两首(毛泽东) 忆秦娥-娄山 课件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红
写 作
军攻占遵义,二渡赤水,24日攻占桐梓, 25日凌晨借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进,与黔 军相遇,敌军败退,红军继续进军,与
背 敌激烈拼搏,反复争夺,红军终于占领

高地。此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 映照下迅速通过娄山关。这次战役是遵
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从 头 越雄 ,关 苍漫 山道 如真 海如 ,铁 残, 阳而 如今 血迈 。步
主 题 理 解
• 通过对娄山关军事行动的描 写,歌颂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 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预示着 道路的曲折和前途的光明。
风格上,上阕的悲凉沉郁与下阕实巧妙结合。

明:自然景物。
暗:革命精神
实:行军的所见所闻所感。
虚:娄山关的激战。
以景传情,景情并茂。
忆秦娥·娄山关
人共论伟中
、 书 法 家 。
和 国 的 主 要 缔 造 者 和
家 、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大 的 无 产 阶 级 革 家 、
国 人 民 的 领 袖 , 马 克
-
毛 泽 东 ( 一 九 九 三
领和战思一
导中略主九
人华家义七
,人和者六
诗民理,)
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作用:表现行军急速,行动敏捷
“ 咽”
本指声音哽咽而低沉,这里形容在烈烈的西 风中传来若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犹 如呜咽。作用:既写出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又渲
染行军中庄严肃穆的气氛。
从听觉角度着重写霜晨行军的情景,写红军进逼娄 山关的军事行动。它描写了行军途中的艰苦环境,渲染 出苍凉沉郁气氛。
从 头 越
马 蹄 声西 碎风 ,烈 喇, 叭长 声空 咽雁 。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 阕
以地势的险要反衬出红军英勇豪 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雪。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比喻)显示出磅礴的气势,悲壮奇丽的意 境
下 阕
•表达了亦喜亦悲,亦忧亦欢的复杂感情。 •富有象征意味:表现了革命前途虽然波澜, 但还有许多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流血牺 牲。 •与上阕的“霜晨月”照应,说明一天的战斗 历程已经完成,使词的战斗气氛更浓烈,主 题更突出。
残步 阳从 如头雄 血越关 。。漫 从道 头真 越如 ,铁 苍, 山而 如今 海迈 ,
霜 晨 月西 ,风 马烈 蹄, 声长 碎空 ,雁 喇叫 叭霜 声晨 咽月 。。
忆 秦 娥 娄 山 关
西风烈,长空 雁叫霜晨月。
时间:雁声嘹唳,寒霜铺地,残月 如钩
风格上,上阕的悲凉沉郁与下阕的 雄劲豪放融成一体。 手法上,明暗虚实巧妙结合。

小 结
明:自然景物。 暗:革命精神 实:行军的所见所闻所感。 虚:娄山关的激战。

以景传情,景情并茂。
分 析
“咽”本指声音哽咽而低沉,这里形容在烈烈的西 风中传来若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犹如呜咽, 显得十分悲壮。
从听觉来写行军,进一步强调行军的环 境,强化了寂静、严肃乃至压抑的行军氛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真如铁”:借用杜甫的《潼关吏》“大 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比喻娄山关 的险固。 “从头”:隐喻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开始 了新的征程。
忆秦娥· 娄山关
人共 论 伟 中 、和 家 大 国 毛 书国 、 的 人 泽 法的 中 无 民 家主 国 产 的 东 ( 。要 人 阶 领 一 缔民级袖 九 造解革, 九 者放家马 三 和军、克 领和战思一 导中略主九 人华家义七 ,人和者六 诗民理,)
-

写 作 背 景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战略性大转移——长征。 初期,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在军事上遇敌硬 打硬拼,使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 红军在突破敌人第四道防线时以损失过半。 1935年1月,红军遵义会议后,纠正了组织和 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军的领导地 位,红军二渡赤水,在点灯山一带与敌军激战, 终于占领高地,控制娄山关关口。这是红军遵 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本词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以娄山关之战为题 材:“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南方有好多省, 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 晓月不堪寒。”
结 构 理 解
上阙:写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霜晨行军的 情景。
从听觉角度着重写霜晨行军的情景,写红军 进逼娄山关的军事行动。它描写了行军途中的艰 苦环境,渲染出苍凉沉郁气氛。
下阙:写战斗结束后红军越过娄山关时的 情景。
从视觉角度写过娄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 攻克娄山关之后的军事行动。略去了中间的战斗 过程,写出了胜利越关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战胜 困难的决心和抒发诗人胜利的豪情。
以西风、霜天、残月、雁叫等事 物构成色彩浓烈的画面,造成紧张热 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以此烘托 行军急速、机动灵活、勇往直前的红 军队伍。含蓄地刻画了红军在艰苦的 环境中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英雄气 概。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碎”:表现出在崎岖的山间石径上结了一层寒霜, 马儿不能放步奔跑,再加上马匹不多,马蹄声细碎 杂沓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