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第3课区域经济联系课件 湘教版必修3(湖南专用)

合集下载

[优选]高考湘教版一轮复习 第三节区域经济联系课件

[优选]高考湘教版一轮复习 第三节区域经济联系课件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


第三节 区域经济联系
地理
内容索引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 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湘教版一 轮复习 第三节区域经济联系课件ppt优质 说课稿 (精选 )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 1.南水北调
丹江口水库 自流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湘教版一 轮复习 第三节区域经济联系课件ppt优质 说课稿 (精选 )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高考湘教版一 轮复习 第十第章三节第区三域节经区济域联经系济课联件系p课pt件优(质 最说新课版稿 本()精推选 荐)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高考湘教版一 轮复习 第十第章三节第区三域节经区济域联经系济课联件系p课pt件优(质 最说新课版稿 本()精推选 荐)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高考湘教版一 轮复习 第十第章三节第区三域节经区济域联经系济课联件系p课pt件优(质 最说新课版稿 本()精推选 荐)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高考湘教版一 轮复习 第十第章三节第区三域节经区济域联经系济课联件系p课pt件优(质 最说新课版稿 本()精推运河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湘教版一 轮复习 第三节区域经济联系课件ppt优质 说课稿 (精选 )
2.西气东输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湘教版一 轮复习 第三节区域经济联系课件ppt优质 说课稿 (精选 )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高考湘教版一 轮复习 第十第章三节第区三域节经区济域联经系济课联件系p课pt件优(质 最说新课版稿 本()精推选 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1.4《区域经济联系》优教课件(第1课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1.4《区域经济联系》优教课件(第1课时)
二、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
为了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以发 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施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区域内部的产业迁移现象也经常发生。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2 产业转移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发 人口稠密
达 交通拥挤 资本过剩
地 污染严重
区 资源不足
生 产 成 本 上 升
经 资本



效 技术 远


下 劳动力 区

业 集 群 效 应
粤东 粤西 粤北
主要有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企业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2 产业转移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拓展:珠江三角洲的两次产业转移
时间 转移方向
转移产业
转移原因 对环境的影响
第一次转发移 改革开放初 香港→珠三角 劳动密集型、传 统制造业
发展,实现“双 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尤其是通过合作
赢”
,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达成学习目标 1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2 产业转移
一、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
意义: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产业要素流动的 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 间的流动。
原因: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 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 移。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1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思考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会不会影响到飞机的质量?
新一代波音737尾翼,分别由我国上海、西 安、沈阳三个飞机制造厂生产。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1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3第1章第3课区域经济联系(湘教版湖南专用)PPT课件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3第1章第3课区域经济联系(湘教版湖南专用)PPT课件

规律技巧总结
读上面试题中的图可知,通过对1978~2005年中 国能源生产、消费重心及GDP重心变化轨迹的研 究,可以发现: ①能源生产重心在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整个移 动轨迹近似呈直线变化。揭示了中国能源生产在 东西和南北方向上的差距有所减小,且东西方向 差距减小的速度要比南北方向快。
②能源消费重心也在向西南方向移动但波动较大。 能源消费重心明显偏南的情况表明,中国能源地 区供需严重不平衡。由于中国能源资源的分布主 要集中在华北、西南和西北地区,因此中国能源 消费区与分布区呈现空间错位,加重了跨区域资 源运输和调配的压力。
规律技巧总结
产业转移的过程与影响分析(以广东边远地区的产 业集群效应为例):
(2011·皖南八校联考)下图为“中国产业转移 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域转移 B.海外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 “长三角”区域 C.21世纪初期,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环渤 海经济区转移 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 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1) 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D A.研究
B.设计
C.零部件生产 D.组装
(2)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
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B )
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思维过程】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我国与W汽车公司最初的 合作是将该公司产品的零部件进行组装,故D项正确。 第(2)题,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并不属于产品的研发和 设计,将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是为了 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而非扩大新车型产量和 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故B项正确。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1-4区域的经济联系(共28张PPT)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1-4区域的经济联系(共28张PPT)

南水北调对东部地区有什么不利影响?
南水北调的供水区综合效益显著,但对水源 区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如东线调水区:长江 径流量减少,特别是枯水季节,海水将会倒 灌,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 水质;还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 道淤塞。由于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 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 壤容易发生盐碱化。
答案:(1)B (2海 地区
中西 部地 区
50年代
60---70 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东亚地区工业化之初为什么都重点发展 劳动密集型产业?
从经济发展角度总结产业转移规律。
为什么一个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移 入地变为移出地?
区域经济联系 / / 产业转移
沿海企业向内陆迁移
(☆东西部双赢、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1.(2011年广州模拟)“川气东送”工程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 一条能源大动脉,西起四川达州市,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1 700千 米。“川气东送”可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 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到2010年,中石化每年将往上海输送19亿立 方米天然气。据下图回答(1)~(2)题。
1.南水北调原因
南方水资源丰厚,北方水资源 自然原因 贫乏
北方农业、工业及生活用水 社会经济 缺口大 原因
二、调水方案
讨论: 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在工程量、调水量、 水质、现有条件等方面有什么差异?
方案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路线
从水_,扬_基州江本都沿抽_水_站_引_长 河江输
水到__
从三峡水库、___水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 区 域 经 济 联 系
新一代波音737尾翼,分别由我国 上海、西安、沈阳三个飞机制造厂生产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4区域经济联系(共35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4区域经济联系(共35张PPT)
天然气的成份是CH4。 天然气干净、清洁、使用方便。 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优点。 属于流体,便于开采运输使用,对环境污染小。 运量大,运费低,连续性好,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占地少, 但铺设管道投资大灵活性差。
2、天然气利用状况
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可减少90%以 上氮氧化物和98%以上二氧化硫排放 量。
南方:国土约占全国25% ,水资源占全国80%多
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路线
调水源地
线路走向
水量水质 意义
东线 长江下游扬州附近。
利用京杭大运河和沿线湖泊提水北送(黄河以北可顺流 北上)。一路向北经隧洞后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 通过胶东地区输水经济南到烟台、威海
水量大,水质差 缓解华北缺水的问题
1、近年来中国的产业转移
(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自学归纳:沿海企业为什么向内地迁移?这种迁移对内地 有何影响?
原因:企业为寻求廉价资源(原材料、工资与土地), 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
影响:促进内地地区发展;协调我国产业布局;缩小沿 海和内地的经济差距。不可避免地对内地生态环境造成不 利影响。
(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设可能会淹没土地,产生大量移民;减少部分发电量。 调入区:
有利:改善北方地区水资源条件,促进生态和环境发展;增加水资源 承载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有效缓解北方地区的水质问题。
不利:可能会加剧华北平原的盐碱化。
(二)西气东输
1、了解天然气
活动:你熟悉天然气吗?请说说天然气的成份、天然 气的特点。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3、我国天然气的分布
新疆两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地区
4、西气东输线路 西气东输一期工程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区域经济联系课件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区域经济联系课件 湘教版必修3

目 录
C. 赚取更高的经济利润
面 D. 使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


关 6. “二战”以后,纺织和电视机、照相机的装配等工业,首
先在日本迅速发展,后又转向新加坡、韩国等地,其主
要原因是(C )
A. 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B. 接近科技发达的地区 C. 利用当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D. 利用当地良好的工业基础
劳动力从第一 产业移向第二 产业; 国民经济收入 提高
导致原主导产业向 国外转移,可使国 内的生产要素集中 到新的主导产业, 为产业结构顺利调 整创造条件
因环境污染减 少,环境质量 提高; 经济对自然资 源的消耗减少
劳动力从第二产 业移向第三产业
国民经济收入提 高(增幅高于产 业移入地区)
区域经济联系 / / 课堂巩固
(三)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 志性工程,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骨干工 程。西电东送是指开发青海、贵州、 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 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 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 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西电东送的三条线路、三条线路附近能源 结构特点
源地
②如果迁移的是污染企业,对缓解当地环境污染是有 利的。
案例:台湾著名电脑:明基、acer、富士康等
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转移的原因:①大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投资环境的改善 ②大陆有廉价的劳动力 ③大陆有众多的发展机会 ④大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对大陆的意义: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生产、贸易、投资、 金融、管理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 活动,包括生产资料、信息、资金、人力资源 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与重组。它是世界各 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交织、逐渐融合的重要表现。 在世界范围内,需要确立规范经济行为的国际 规则,逐步建立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经济全 球化是大势所趋,它给世界各国经济提供了良 好的发展机遇,也给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国家 和地区提出了新了挑战。

2013《走向高考》高三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必修3-1-4区域经济联系(一)

2013《走向高考》高三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必修3-1-4区域经济联系(一)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
4.背景: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供需不平衡。
5.调配工程
(1)南水北调
线路
东线
中线
西线
起点
扬州
________、雅砻 ____________
江和________
______、
终点
北京、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威海
线路
东线
中线
可利用____; 线路
4.(2011·江苏T29节选)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据此回答下列问
题。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项目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①________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________
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
③________
答案:1.C 2.B
解析:第 1 题,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三次产 业的关系应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合表中数值 推出①为第二产业、②为第三产业、③为第一产业。畜牧业 属于第一产业范畴,畜产品加工属于第二产业,销售属于第 三产业,C 项符合题意。第 2 题,a 省区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最 高,且第一产业占一定地位,应为黑龙江,排除 A、C。b 省 区二、三产业发达,应为浙江,排除 D。B 项符合。
我国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 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 题。
(1)用四大工程名称填空: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________;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_________。
(2)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2013届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必修3精选课件3-1-4《区域经济联系》95张

2013届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必修3精选课件3-1-4《区域经济联系》95张
对西部而言,西电东送促进西部地区的资 源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拉 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
(2011·菏泽模拟)我国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 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 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用四大工程名称填空: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________;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_________。
以北可自流
需开凿________, 基本自流
(2)西气东输 ①起止点: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__________ 到________。 ②线路特点:穿越众多地形复杂区,三次跨越 ________、一次跨越________,是目前我国距离最长、口 径最大、站场最多的一项管道工程。
③意义
东部地区:改善
不利影响
产业转 典型案例
移类型
迁出区
迁入区
优势
影响
投资环境
的改善, 加 速了大 陆劳
劳动力成本高,
廉价的劳 动 密集型 产业
发达地区 台湾产业 市场有限,造成
动力,众 和 高技术 产业
向欠发达 向大陆转 机电、IT、化工
多的发展 的 发展, 也创
地区转移 移
等行业大规模
机会,广 造 了大量 的就
转移到大陆
必修三
第 四讲
区域经济联系
(2011·金华模拟)读“我国东部四个省(市)2008 年三次 产业构成及 GDP 表”,回答 1~2 题。
1.内蒙古的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和畜产品销售属于的
产业分别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③①
2.a、b、c 代表的省份可能是( )
A.海南、浙江、黑龙江 B.黑龙江、浙江、海南

高中地理 区域经济联系课件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区域经济联系课件 湘教版必修3

西 能源资源 部 西电东送 丰 西气东输 富 缩小东西差距
东 部 不 足
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南水北调 方案比较:
了解三条线路的水源地和受水区,以 及各线路的优势和劣势。
线路
东线
中线
西线
长江下游 调水源地 扬州段
丹江口水库 通天河、雅砻 及三峡水库 江、大渡河
受水地区 天津,山东 北京、华北
-16.2 9.3 6.5 1.0 36.7
39 18.00 16.89 388 659.22
亿元
114.54
-30.0
69.57
【公益活动】2009年西部支教志愿者招募计划
OFS爱心支教志愿者基本要求: 1、年龄:年满十八周岁; 2、学历:大专或者同等学历以上(支教学校初中要求本科以上); 3、基本要求: 1)、要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2)、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原则上不考虑在校学生和应届毕业生; 3)、身体素质良好,适应能力强、能吃苦耐劳; 4)、性格开朗,善于与人沟通,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有爱心; 5)、有一定经济基础,当地学校提供基本食宿,往返交通费用自己 承担; 6)、支教时限:至少半年(一个学期); 7)、教师或者或相关工作经历3年以上优先考虑。 支教地点: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湖 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 区百色市乐业县
黄河上游
黄河以南需 地势较复杂, 动力提水, 但南高北低, 地形复杂, 施工难度 黄河以北可 水可自流向北 工程量大 顺地势北流 有京杭大运 有丹江口水 现有配套 河及沿线湖 库、三峡水 设施 泊可利用 库可利用 可利用设 施极少
调水原则:
坚持“先节水,后调水; 先治污,后通水; 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4区域经济联系课件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4区域经济联系课件湘教版必修3

二、资源跨区域(qūyù)调 配
南水 北调
对地理环 境(dì lǐ
huán jìnɡ) 的影响
西气
西电
东输
东送
第十页,共26页。

一.世界经济 区域经济一体化 发展的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



二.东西部的 主要形式 经济(jīngjì)合作重要意义

的对 影经 响济
发 展
(fāzhǎn)
(dì lǐ huán jìnɡ)
第一页,共26页。
当今世界经济(jīngjì)发展呈现出 两大主题:
1. 区域经济(jīngjì)一体化 2. 经济(jīngjì)全球化
第二页,共26页。
1. 区域(qūyù)经济一体化
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 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 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 国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 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xíngchéng) 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 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
③有效遏止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
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调水对长江口地区的影响;导致北方灌区土壤 次生盐渍化
移民问题; 对汉江中下游水文的影响
目前处于规划阶段,但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 入,调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将逐渐明朗
国家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 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
第二十二页,共26页。

南水北调 的 境 对
三.资源跨 西气东输 影 地
区域调配 西电东送 响
理 环
北煤南运
第十一页,共26页。
南 水 北 调
1、连接了哪几条大河(dà hé)?形成了怎样的总体布局? 2、请说出东线、中线、西线工程的具体线路? 3、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地理必修Ⅲ湘教版1.4区域经济联系 (共43张PPT)

地理必修Ⅲ湘教版1.4区域经济联系  (共43张PPT)

上海白鹤总站
管道跨河工程
资源开
发与经
济建设


产业结 构调整



的 基础设 影 施建设

@
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推动经济发 使之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 展 点
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 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 改善大气环境,极大程度上促进 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 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家 形 之间的矛盾和竞争更加激烈,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成 应运而生,在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内,各国由于交通
便利,经济基础联系密切,容易找到利益共同点, 从而达成某种共同点,建立某种经济一体化组织。
返回
内向 在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各成员国之间 实行关税互惠,取消贸易壁垒,加强
返回
东线是从长江下游取水,通过扬水泵站,逐级北送到山东、河北等地
黄河以南需梯级提水北送(耗用大量电能,运 营成本高),黄河以北可顺地势北流。
中线工程
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 水库引水,沿唐白河流域 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 域的分水岭后,经黄淮海 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 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 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自 流到北京、天津。
返回
黄河与长江之间有巴颜喀拉山阻隔,黄河河床高于长江相应河床 80~450m。调水工程需筑高坝壅水或用泵站提水,并开挖长隧洞穿 过巴颜喀拉山,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东线江都取水口
江都水利枢纽
京杭大运河
丹江口水利枢纽
大 渡 河 水 利 设 施 西 线

高中地理《1区域经济联系》课件湘教必修3湘教高二必修3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1区域经济联系》课件湘教必修3湘教高二必修3地理课件



2021/12/11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七页。
优点
缺点
水量丰富,供水稳定;
东 可利用现有水道,工程量 线 较小、投资较少; 黄河
(huánɡ hé)以北可自流输水。
水质较差,易出现二次污染; 黄河(huánɡ hé)以南需逐级提水,运 转 费用高;华北易出现土壤次
生盐碱化;长江河口三角洲萎 缩、咸潮加剧。
局有何优越性?
成本
(chéngběn)10000 美元
(2)这幅图反 映当代世界经济
有何发展趋势?
2021/12/11
第三页,共三十七页。
世界(shìjiè)经济两大发展趋势
经济 全球 (jīngjì) 化
区域(qūyù)经济一体化
2021/12/11
第四页,共三十七页。
世界(shìjiè)经济两大发展趋势

东、西部地区(dìqū)的经济合 作
(重要形式) 资源(zīyuán)跨区域调配
产业转移
2021/12/11
第八页,共三十七页。
活动
阅读材料(cáiliào),回答:
上海名牌(míngpái)“白猫”洗涤品有声誉,有市场,
但因产业结构调整已不适宜在上海发展;而重庆万 县生产洗涤品的企业销量上不去,
No 调工程对“调出区”和“调入区”。西线——生态环境问题。利——利于加强河流综合治理。弊——导致北方
灌区土壤(tǔrǎng)次生盐渍化。先环保,后用水
Image
12/11/2021
第三十七页,共三十七页。
第十页,共三十七页。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jīngjì)合 作
1. 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 合作项目不断增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西南经济的发展 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
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
【解析】
第5题,沿线经过了华中和华东经济较发达地区,
市场需求量大;主要经过的地区有四川盆地东侧、 长江中下游平原等;与新疆至上海的线路相比, 该线路明显较短。 第6题,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自身能源储量很少,
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
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2.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造成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

C.可能会对迁入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D.可以缓解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
【解析】
第1题,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首先以珠三角经济
示上海市2004年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1)图中甲地为_______(功能区),简述判断理由。 商业区 答:制造业就业比重比周边低;位于市中心,交通 便捷,土地租金高。 (2)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
答: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
利;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 营销市场广阔,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 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 政策支持,创新环境好。
产业转移
典型案例
迁出区
迁入
优势
影响
劳动力成本高 投资环境的 加速了大陆劳动 ,市场有限, 改善、廉价 密集型产业和高 台湾产业向 造成机电、IT 的劳动力、 技术产业的发展 大陆转移 、化工等行业 众多的发展 ,也创造了大量 大规模转移到 机会、广阔 的就业机会 大陆 的市场空间
产业转移 典型案例
设计,将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是为了
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而非扩大新车型产量和 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故B项正确。
规律技巧总结
产业转移的过程与影响分析(以广东边远地区的产 业集群效应为例):
(2011· 皖南八校联考)下图为“中国产业转移 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域转移 B.海外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 “长三角”区域 C.21世纪初期,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环渤 海经济区转移
特区为试点,然后波及整个沿海开放城市;随着 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一些劳动力和原材料 指向型的产业又逐渐向内地转移,带动了中西部 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2题,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迁入地在接受了
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010· 广东质量评估)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3~4
题。
3.关于本地区人口流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C ) A.A省份为人口流出区,流动的原因是由于生 态环境的变化 B.B省份为人口流入区,大量人口流入该省份
促进中西部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 经济优势
跨区域 调配工程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经济方面看: ①缓解上海等发达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加大对 西部的投资,加快对西部的开发; ②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③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西气东输 ④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工程 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社会方面看:提供较多 的就业岗位,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稳定社会 。 从环境方面看:改变我国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 结构,使我国的整体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1) 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 D ) A.研究 C.零部件生产
B.设计
D.组装
(2)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
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B ) 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思维过程】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我国与W汽车公司最初的 合作是将该公司产品的零部件的生产并不属于产品的研发和
①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方便
②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地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运输线路短
A.①②③
C.②③⑤
B.①③⑤
D.③④⑤
6.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C ) A.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 境
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两个西气东输工程不可能
从根本上解决其能源短缺问题。
7.(2011·安徽)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 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 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 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下图表
“川气东送”工程开工建设。“川气东送”是继
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 起四川达州市,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1700千 米。“川气东送”被列为继三峡、西气东输、青 藏铁路、南水北调工程之后的第五大工程。到
2010年,中石化每年往上海输送19亿立方米天然
气。据此回答5~6题。
5.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 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C )
(2)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
A.西电东送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B.西气东输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思维过程】 第(1)题,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向西部发展明显,其重 心变化轨迹对应c,能源消费总量重心变化轨迹为b, GDP重心变化轨迹为a。
第(2)题,我国能源消费重心位于东部,缩小能源生
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就是说要加强我 国东部能源生产的发展,结合选项可知东海油气资 源开发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 距,故D项正确。
(3)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
返乡创业的原因。
答: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增多;与上海 相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较低,劳动力资源丰 富,能源原料充足;安徽政策优惠,交通等基础 设施改善;返乡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
累了资金;具有乡土情感。(也可从上海产业结构
升级等角度分析)
④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重心的演变轨迹既具有
一些重要的共同特点,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共
同点是演变趋势较为接近,都呈现出了向西向
南移动的特征。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与能源生产
重心相比,中国的能源消费重心明显偏南,且 移动的幅度较小。
考点2
产业转移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
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 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
发达地区带 动欠发达地 区,实现区 域内部平衡
【真题2】(2011·海南)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
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
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 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 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 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1)~(2)题。
的主要原因是地处沿海,经济发达
C.C省份是人口流出区,流出的原因是为了经 商、务工 D.D省份是这一地区经济最发达的省份,所以 是人口流入区
4.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B ) A.边境线漫长,对外联系不便 B.地表崎岖,交通不便
C.资源贫乏,能源紧缺
D.人口稀少,劳动力资源不足
【解析】
产业转移
典型案例
迁出区 技 术 、资金 、 管理经验
迁入
优势
影响
劳 动 力 促进内地地区发展 是优势,产 丰 富 、 的同时,高耗能和 沿 海 企 业 向 业的迁出可 资 源 丰 高污染企业的迁入 内地的迁移 以促进沿海 富 、 市 不可避免地对生态 地区经济发 场广大 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展和产业升 级
第3题,由图可知,A是贵州、B是广西、C是云南、
D是四川,四个省区都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
区,人口迁移表现为净迁出,迁移的原因是经济
发展不平衡,以务工、经商为主要目的。 第4题,制约“大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
因是交通运输相对落后,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所致。
(2010·广东质检)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
【真题1】(2011·安徽)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
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
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 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1)~(2)题。
(1)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
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B )
A.a、b、c C.c、a、b 间距的是( D ) B.c、b、a D.b、c、a
必修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与人类活动 第3课
区域经济联系
考点1
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
1.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
2.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跨区域 调配工程 南水北调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促进北部经济发展;
工程
西电东送
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
加速东部地区的发展; 改善东部的能源结构和大气环境;
工程
要集中在华北、西南和西北地区,因此中国能源
消费区与分布区呈现空间错位,加重了跨区域资 源运输和调配的压力。
③GDP重心在经度和纬度上均有一定的波动 性。通过与GDP重心的对比分析,各地区的 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消费密切相关,经济水
平高的地区能源消费量大,经济水平低的地
区能源消费量小,说明中国GDP增长中能源 成本较大。
规律技巧总结
读上面试题中的图可知,通过对1978~2005年中
国能源生产、消费重心及GDP重心变化轨迹的研 究,可以发现: ①能源生产重心在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整个移 动轨迹近似呈直线变化。揭示了中国能源生产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