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金河中学2016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_12
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西部大开发等基础知识。
2、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
3、增强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民族知识竞赛猜一猜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在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什么乐器?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什么乐器?欢渡什么节日?这些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服饰?以上是哪个民族的服饰?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盛会?你能说出他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元朝和清朝分别是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哪位艺术家吗?二、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目标三、 自主学习。
学生看书,进行基础知识梳理。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 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关系、民族分布的特点我国是一个由 个民族组成的 的国家。
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 的关系。
并逐渐形成了以 为主体,各民族 、 的格局。
学生展示。
教师重点强调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并出示 “我国民族分布图”,增强学生对民族分布格局的认识。
过渡:针对我国的这种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1)提出: 的时候。
(2)实施:(3)意义:学生展示。
教师出示并由学生齐读《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关规定。
教师:谁能说出我国有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成吉思汗努尔哈赤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分布图,并告诉学生这些民族自治区并不是都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建立的。
学生说出民族自治的含义,由于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也学过这个内容,这里不再过多介绍。
教师讲解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加深对民族区域自治意义的认识,并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小组合作探究在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可从历史发展、民族关系、近代革命斗争等角度考虑)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分组展示交流。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3、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资料。
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重点与难点】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创设情景【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二、学习新课:(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提问:(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
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A.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B.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
C.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历史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1(新人教八下).doc
第十一课民族团结【摘要】:本教案的设计,开课运用歌曲,激情导入,既渲染气氛、创设特定的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在学文明理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采取学故事、讲故事、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等形式,使学生明白我国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为维护民族团结而努力的情感。
结尾又让学生在歌曲中加强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既照应了开头,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多媒体激情明理导行教学设计理念:依纲靠本尊重教材,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教学激情、明理、导行,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素质教育的落实;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体现教材教法同步改革,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教材对象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学生大多十一、二岁,他们大多勤奋好学,活泼可爱,求知欲强。
针对我国目前少数地区仍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因而对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尤为重要。
教学内容分析:《民族团结》是鄂教版思品十二册第十三课。
本课让学生了解汉族和少数民族各有优势,搜集有关民族团结故事,从而使学生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靠全国人民共同努力。
加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教学目标:道德认知目标:1、知道民族团结的故事。
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道德情感目标:敬仰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道德行为目标:1、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收集我国各民族和睦团结的资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教学策略:1、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
4、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法。
教学准备:1、播放VCD,欣赏歌曲《大中国》、《爱我中华》。
2、课件:①6位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图片。
②中国政区图。
③课后想和做第二题的“议一议”题目。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学案
民族团结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习目标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 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学习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明确目标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生生互动自主学习:A.大杂居、小聚居B.小杂居、大聚居C.汉族在东、少数民族在西A.焦裕禄B.雷锋C.王进喜6.据右面的材料判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A.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C.中华人民某某国的任一地方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某某?(王嫱——王昭君。
)2 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
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合作探究:一、民族区域实行的自治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____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的关系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____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师按下表启发归纳)历史传统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经济文化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政治利益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设计含教后反思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
本节课的上完之后,我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成功之处:
1、在本节课的导入上,我利用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
的视频,导入新课。
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这一节课的内容
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2、这一节课的内容较少,在讲述的时候我为学生的主要罗
列了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讲解。
在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此
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让学生去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一点收到的课堂效果也较好。
3、在本节课的课堂提问上,我接受了苗老师的建议,化繁就
简,既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又达到检测学生复习知识的目的。
4、在本节课的反馈总结上,我从基础训练上挑选了几道题,
较好的考察了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知识,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在本节课的课堂设计的问题上,有一个小问题的设计不是很合理。
为落实民族区域自治这一政策采取了那些措施?学生在回答第二问时,很多同学找不到答案,并且
书本中有些知识点也遗漏了,到预习的目的。
后来,我调整为,为促进少数民族的
达不经济发展,中央实行什么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是什么?少数民
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这样,学生的预习就目标更为具体了。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民族团结名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材中几幅插图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描述,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嫱——王昭君。
)2.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过渡: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
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请大家学习新课。
讲授新课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提问:(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
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民族团结名师教案2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一、教材版本:本课是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课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和知识能力: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3、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资料。
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方法;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2、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四、教学方法1.提问探究法。
2.材料归纳法。
3.小组活动法。
4.讲述法、讲解法。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本课涉及到的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分布特点这个内容,因为地理教学中有所涉及,因此学生掌握的比较好,学生很容易理解。
在讲授各民族共同发展时很多同学觉得自己的家乡并没有发展。
我就组织同学们课下询问家中的老人,从长辈那里了解了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下,我国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同学们就有了更感知的认识。
强调宪法规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我们不但要自觉履行这一义务,还要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
因此,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安定和统一。
不足的地方就是对本课难点的突破有些困难。
可结合身边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去体会。
实践证明,《民族团结》这一课组织的还不错,教学效果很好。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
民族工作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三、【导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情景导入】展示歌曲《爱我中华》导入【自主学习】1、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逐步形成了以为主体的各民族的格局。
2、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废除了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了主人,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3、党中央提出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合作探究】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我国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好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与一般的省、市、县有什么不同?2、调查一下你周围的同学,看看他们中间有没有少数民族?这个少数民族又有哪些节日和风俗习惯呢?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56个星座,56枝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表达的主旨是()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共同繁荣D、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2、下列哪一地区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A、西藏B、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区C、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D、宁夏回族自治区3、孔繁森是()A、援藏干部的杰出代表B、援蒙干部的杰出代表C、援疆干部的杰出代表D、援回干部的杰出代表二、问答题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民族分布格局是怎样的?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意义?2、我国有那几个省级自治区?分析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3、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何时开始实施?大开发的地区有哪些?如何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
汕头市金河中学2016年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名师学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一、教学目标1、知道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2、了解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
二、教学重、难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2.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嫱——王昭君。
)2 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
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请大家学习新课。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民族区域实行的自治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的关系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
它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它有助于国家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也有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它有助于国家富强,也有助于各民族繁荣。
它有助于各民族巩固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大家增强热爱本民族的情感。
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各民族共同发展1学生阅读57页相关课文,回答:请你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藏族百万农奴翻了身,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成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民族团结【课程标准】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教材分析】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给予支持,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
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大发展的新气象。
【学情分析】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初二学生难以把握,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
因此在进行本科教学时,教师最好能提供大量丰富的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风情等,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听歌曲、看录像、读资料、识地图等,使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1课 民族团结
课题:第11课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它不仅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为本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后两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标准知道辽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措施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比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的成果。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教学过程第一篇:忆往昔——峥嵘岁月为和平(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这一课。
展示:《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图。
思考:(1)、我国的民族构成有什么特点?(2)、我国的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 (看图并结合课本第一、第二段)展示答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
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
教师: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
这是大杂居。
小聚居是指夹杂生活在汉族中的少数民族又是生活在一起的。
(举班级的例子。
班级绝大多数同学是汉族,请问班级里哪位是少数民族同学?你知道你们民族主要聚居在什么地方吗?)(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分析使学生更形象直观的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案 新人教
第11课民族团结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
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
这一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发展。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对此形成了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知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选择,最终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这些学习中,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归纳、综合能力。
同时,经过这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学习中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历史知识,训练学生识图的能力,并激励学生即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中,训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合作、交流所带来的学习乐趣。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材中几幅插图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树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孔繁森先进的事迹,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重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2.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解决策略:通过创设情境,层层深入,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学生在改错环节中通过纠正错误结论,自发的感悟和体验自治政策的基础、前提与核心,从而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一、教材地位分析:民族团结列在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中的第一课,用两目的内容呈现。
第一目“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介绍了我国各民族关系的情况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第二目“各民族共同发展”,概述了我国解放后各民族团结一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课程标准: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及共同发展的概况;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材重组,从四个版块落实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思维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形成积极进取、各民族互帮互助的人生态度,并逐步树立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贡献的人生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2009年国庆60周年竖立在天安门广场的56根民族团结柱的视频教师:同学们,这是在2009年国庆60周年的庆典上,竖立在天安门广场的56根民族团结柱。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的归家,56根民族团结柱,代表着我国的56个民族,充分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美好祝愿,展示了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光明前景。
56个民族,这么多的兄弟姐妹怎样才能做到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呢?(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学生一下子带进了一个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课堂情景中。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一、多彩多姿华夏园——品味民族风情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个竞赛小组,开展一个关于民族知识的小竞赛。
展示:《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阿拉木汗》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道拉基》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阿诗玛》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弦子舞曲》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泼水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火把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木鼓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竹竿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教师:对小竞赛的优胜者语言表扬,鼓励继续努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案 新人教版
③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加快发展,国家选派大量优秀人才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孔繁森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展示孔繁森图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8页材料孔繁森的感人事迹。
第11课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团结;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对比分析的能力,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2、理解并热爱中国多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培养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难点:
⑤接下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7页第一段材料,讨论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形成对民族区域自治意义的认识,然后,由学生总结出意义。(展示其意义)
⑥(展示问题)我国成立了哪些省级民族自治区?学生列举加深认识。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掌握所学知识内容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①(展示图片)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建国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快速发展,我准备以藏族人民的生活为例,出示解放前和现在的两组图片,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对比,体会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民族团结意识的形成。
教学方法与手段:阅读、思考、讲解、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行默写
默写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施行
①首先欣赏少数民族生活图片(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的图片)介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认同感。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民族团结名师教案4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嫱——王昭君。
)2 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
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请大家学习新课。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二、民族区域实行的自治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的关系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师按下表启发归纳)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
它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它有助于国家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也有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它有助于国家富强,也有助于各民族繁荣。
它有助于各民族巩固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大家增强热爱本民族的情感。
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3组织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5页第1、2题。
三、各民族共同发展1学生阅读57页相关课文,回答:请你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藏族百万农奴翻了身,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成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
八年级历史下册 《民族团结》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
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份小礼物,保证你们看了会喜欢。
看!这是什么?(老师拿出一X人民币)你们带了吗?如果带了就和老师一起看人民币背面的文字。
除了汉语拼音外,你知道它们是哪些民族的文字吗?(依次是:蒙、藏、维,壮)想一想,为什么要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民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不仅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促进民族团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天老师就想和同学们一起看看我们这个大家庭是如何相处,如何共同发展的。
请大家打开书第56页,我们一同学习“第十一课,民族团结”(教师板书)讲授新课: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而灿烂的文明。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_2
第11课民族团结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
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是基于多方面的因素的考虑。
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初二学生难以把握,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历史上各民族友好交往、共同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斗争的资料,对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感性认识。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从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入手,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讲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教学方法1.提问探究法。
2.材料归纳法。
3.小组活动法。
4.讲述法、讲解法。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民族团结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2、了解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
二、教学重、难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2.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嫱——王昭君。
)
2 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
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请大家学习新课。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民族区域实行的自治
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的关系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
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
它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它有助于国家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也有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它有助于国家富强,也有助于各民族繁荣。
它有助于各民族巩固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大家增强热爱本民族的情感。
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各民族共同发展
1学生阅读57页相关课文,回答:请你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藏族百万农奴翻了身,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成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了国家商品粮基地。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
2指导学生联系历史地图册中两幅地图,说出当时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名称。
(克拉玛依油田、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包头钢铁公司等。
)
教师归纳指出:人民政府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措施有——
A.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B.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C.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D.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E.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F.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
3引导学生观看本课插图,回答:这些插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
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
4根据58页“动脑筋”,从孔繁森的先进事迹中,说说他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提倡?(忠诚党的事业,关心人民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等。
)
四、课堂总结
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当堂训练达标反馈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政策是( B )
A民族之间平等 B民族区域自治C共同发展繁荣 D经济优惠政策
2.我国各民族能相互团结、共同繁荣,经受各种风浪的考验,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 B )A.各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革命 D.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我国各民族的关系是( D )
A.大杂居
B.小聚居
C.以汉族为主体
D.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4.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是由于( A )
A.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B.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C.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
D.中共提出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
5.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杰出代表是( D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孔繁森
五、作业布置
1、预习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2、熟记本课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