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学校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7
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人教版)
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七单元教学计划本单元教学内容、地位、作用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面图形运动的特性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运动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空间与几何学习的实践经验和思维经验。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在探索图形运动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空间与几何学习的实践经验和思维经验。
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控制训练量,把握训练密度,以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3、加强解决问题的教学。
4、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5、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四年级数学第七周导学案
学生先个人思考,再与同伴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集体交流讨论。
4、师:根据同学们的体会,同一个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
①先请同学们蹲着观察。
②再坐在椅子上观察。
③请同学们站立起来观察。
④最后请同学们站在椅子上观察桌面上的实物。
合
作
探
究
6、师:把你记录的结果与四人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一说有什么变化。
7、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所观察的这个实物?它的形状是怎样变化的?
8想一想,通过这个观察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二、活动2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63,全班把题目读一遍。
导
学
板
块
一、活动1:
1、事先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人行道上观察从面前开过的汽车,先看到什么?最后看到什么?观察周围的社区或村庄,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画面怎样,从高楼上或山顶上观察地面的景物,看到地画面是什么样的。
2、师:同学们都很注意周围的事物,如看从面前开过的汽车,从不同位置观看附近的社区和村庄,同学们都有体会,我们交流一下。
10、整数部分是0的最小一位小数与整数部分是的0最大一位小数的积是()。
11、一个纽扣0.5元,一件上衣有5个纽扣,两个袖子各有2个纽扣,一件上衣的扣子共需()元钱。
12、0.8×5表示()个()。
合
作
探
究
一筐橘子,连筐共重47千克,先拿一半分给幼儿园小班小朋友,再把剩下的一半分给中班小朋友,剩下的橘子连筐重14千克。这筐橘子重多少千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 级 下 册 导 学 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 年 级 下 册导 学 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 级 下 册 导 学 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永生学校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永生学校四年级数学导学案课题:乘法交换律主备人:郭雅丽初审人:审核人:(一)成功学习一、成功目标1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交换律。
2、在理解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学会用字母表示,会一些简便运算,能用乘法交换律解释计算的理由。
(重点)二、成功自学1、知识回顾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加法运算律有哪些?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2、自学课本例1(1)对课本提出的问题要求有多少个鸡蛋,如果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示计算:方法1 ,方法2 ;(2)对比这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3)你能写出多少道像以上这样结果相等的式子?(展示)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内交流)。
这些不同算式的共同点:两个数相,交换因数的,它们的不变。
(4)、总结概念。
两个因数,积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三、成功量学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甲数×乙数=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数,乘法交换律可以表示为:2、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9×18=18×()21×39=( )×()()×9=()×100(二)成功展示小组总结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的区别(三)成功检测1、选一选(1) 下面的算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
A 46×16=45×2×8B 45×16=30×18C 8×29×5=8×5×29(2) 下面的算式()没有运用了交换律。
A 42+56=56+42B 42×56=56×42C 42×5=7×30综合题(1)把加法算式改为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43﹢43+43+43+43乘法算式:(2)把乘法算式改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203×4加法算式:(3)连一连27×6×5 4×25×7043×8×125 20×9×25302×5 6×5×2725×20×9 125×8×4370×4×25 5×302拓展题要使AB×36=BA×63,其中AB可以表示那些两位数?成功思学。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5、(同学们分组做实验,列算式
6、推选一个同学汇报。
7、现在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侧放10克砝码,பைடு நூலகம்平两边平衡。用算式表示天平两边平衡的状况。(每人在纸上写一写)小组长汇报
五.
布置作业
87页1,2题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淘气的年龄为a岁,那么妈妈的年龄是a+26岁。
摆1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n个三角形需要3n根小棒,
(n×3可以写成3n数字一般写在字母的前面)
年级
四年级下册
课题
方程
备课
教师
执教
备课
日期
学习目标
了解方程的意义。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重点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7.76-38=38 8. 6+38=44
二.判断
1.m+3是方程。
2.a-2.6=o是方程。
3.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三.列方程。
4个x相加的和是18.。
X的6倍等于90.。
比X的3倍少1的数是12
m除60所得的商是16.
巩固加深学生对方程的认识。
四.
小结与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环节
时间分配
活动内容
导学策略与方法
备注
一、
导入新课
5分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儿歌引入,学生初步体会字母具有的概括性,同学们都熟悉这样一首儿歌吧: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
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导学案
课题:折线统计图(1)【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08—109页的例1。
【学习目标】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的变化,体会统计的作用。
3、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学具准备】一张画折线统计图的空白方格纸、三角尺等。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内容。
2、看书第108和109页。
3、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4、观察、对比寻找两幅统计图的异同点。
二、合作互助,展示交流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学生互相交流预习所得。
3、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三、达标检测第112页第一题。
四、盘点收获课题:折线统计图(2)教科书第110页—第111页例2。
【学习目标】1、认识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数据合理分析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2、根据统计图上的信息,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3、认识折线统计图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学会根据数据的变化正确地进行推测。
培养学动手实践和合理的推断能力。
【学习重难点】认识横向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复习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2、看书第110页—第111页例2并回答题后问题。
3、学习制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互助,展示交流。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陈东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出示统计表2、学制折线统计图1)、学生独立尝试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集体反馈,交流制作方法。
欣赏折线统计图。
3)、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回答问题:4)、根据折线统计图的信息,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吗?三、达标检测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题四、盘点收获课题:折线统计图的整理【学习内容】数学练习十九第3、4、5、6、7、8、9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并能较熟练地制作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永生学校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永生学校四年级数学导学案课题:求平均数主备人:郭雅丽初审人:审核人:(一)成功学习一、成功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简单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操作能力.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增强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明确“求平均数”与“平均分”的区别,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成功自学1、回忆感知,引入新课妹妹有8个苹果,姐姐有12个苹果,姐姐给妹妹几个苹果,姐姐和妹妹的苹果才能同样多?2、自学课本第126页例1回答问题(1)什么是平均数?这道题的平均数指的是什么?(2)说一说怎样算出平均每架飞机飞行的时间?(3)求出的平均数与这道题的这一组数据相比较有什么关系呢?(4)明确关系式:平均数=()÷()3,自学课本第127页例2和128页例3,回答问题(1)说一说怎样求出这家企业职工一周内平均每天的捐款数?(2)本题用到的关系式是哪一个?(3)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解决例3的第1个问题,(4)对于例3的第2个问题说一说你的解决方法三、成功量学1、同学们,我们学校刚刚举行了一次航模比赛,这是两个参赛队的比赛成绩。
因为A队的4号选手突然病了,所以没能参加比赛。
你能判断出这两个队究竟谁能胜出吗?你是怎样判断的?A、B两队试飞成绩统计表1号2号3号4号A队55秒50秒45秒……B队41秒39秒57秒51秒(1)、观察表格,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A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B队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这个平均成绩是谁的成绩呢?(4)、我们把每个队员的个人成绩与他们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5)、学校要求每对参赛队员的平均成绩要达到49秒。
这两个队达到标准了吗?是不是每个人都达到了呢?是不是每个人都每达到呢?(二)成功展示(三)成功检测基础题三年级课间操比赛成绩统计表王老师郭老师黄老师平均分三、1班96分93分90分三、2班91分97分94分三、3班92分96分97分三、4班97分94分88分1、计算各班的平均成绩。
永生学校四年级数学导学案修改后
永生学校四年级数学导学案班级姓名课题解决问题主备人郭雅丽初审人王翠,窦小慧审核人许泽彬(一)成功学习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P78例1及p79 例2,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找出题中运用的关系式成功目标:1、运用整数乘除法及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工作效率、时间、总量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学习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两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成功自学1、例1告诉我们那些信息?2、如何解决呢?(小组内交流)3、回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4、自学例2,【一定要先弄清楚题意,理清数量关系,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题中用到数量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5、例2代表的数各代表的量是什么?6、让生独立解决课堂活动小组内交流算法7、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之间关系,总结出它们者之间的关系式。
(二)成功量学1、四年级1班每天植树102棵,我们称其为()2、一列火车平均每小时行驶120千米,从甲站到乙站行了9小时,问甲站到乙站的路程是多少千米?这是一道已知()和(),求()的题目。
(三)成功展示(四)成功检测基础题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110是()2、从学校到家小明用了30分钟,30是()3、修路队修一条长10千米的路,他们每天修250米,每月可以修30天,他们可以在两个月内完成任务吗?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25分钟,他每分钟大约是120米,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5、张丽骑自行车到学校,每分钟行220米,需要18分钟才能到校,李亮也骑自行车到校每分钟行260米要15分钟才能到校,他们俩谁家离学校近些?二、拓展题1、小王每时加工136个零件,小张每时加工128个零件,两人共同工作18时,小王比小张多加工多少个零件?(五)成功思学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超详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4)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5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6)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7)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8)四年级第一单元数学测试(9-10)一、填空.(1)在计算(2000-36×47)÷44时,首先算()法,最后一步算()法.(2)180×650-320÷80,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那么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3)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4)原计划21天完成,实际提前了5天,实际()天完成任务.(5)5人4天编筐80个,每人每天编筐()个.(6)甲数是乙数的52倍.①如果乙数是364,那么甲数是();②如果甲数是364,那么乙数是().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1)75×8表示8个75的和是多少.()(2)比200少2的数是198.()(3)乙数比甲数少2,甲数就比乙数多2.()(4)小数一定比整数小.()(5)被减数、减数、差的和等于被减数的2倍.()三、选择题.(1)甲数是乙数的1倍,甲数()乙数.①>②=③<(2)44个25相加的和除以25的11倍,商是多少?列式应是().①25×44÷25×11②25×44÷(25×11)③(44+25)÷(25×11)④(44×25)÷(25×11)(3)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96,那么被减数是().①96②48③69④条件不够(4)有6名少先队员,上午植树30棵,下午植树24棵,平均每名少先队员植树多少棵?正确答案是().①5棵②4棵③9棵④6棵(5)6个人3天可以做玩具36只,平均每人3天可以做几只?正确列式的是().①30÷6÷3②36÷3③36÷6④36÷6×34.计算题.(1)直接写出得数.14×6=80÷16=62-5×6= 45×3-135=540÷9=90÷18=180×0=0÷(20-15)=(2)计算下面各题.2010÷15-11×12 95+5×4÷5×4列式计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班级:姓名:课题:折线统计图学习目标: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能够绘制折线统计图;2、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学习重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习难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温习旧知1、填空以前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2、观察教材108页主题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科技馆参观的人数每年都在增长,这是一幅“1998--2003年XX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1998--2003年XX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图人数/万人/年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2)、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二、学习新知以上面统计表为例,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1、什么是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
1、你能从统计图上获得哪些信息?2、从统计图中你知道XX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发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三、探究展示1、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和方法是什么?①②③④⑤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情况。
3、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与条形统计图比较,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而且可以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的情况。
四、达标检测1、填空。
(1)我们学过的常用统计形式有()和()。
(2)一般情况下,数据整理时较常用的方法是画()字。
(3)条形统计图用()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上的()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4)能清楚地反映出各种数量的多少的统计图是()统计图,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统计图是()统计图。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七单元第3课时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第3课时青岛版本篇文档是针对《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3课时的导学案。
课时目标1.能够在数轴上用有理数和小数表示正、负数。
2.能够使用数轴上正、负数的大小比较大小。
学习重难点1.理解数轴的概念,掌握在数轴上表示数的方法。
2.能够掌握正、负数的比较方法。
学习内容1. 数轴数轴是一条长线,在它上面标出了数值点,用于表示数的大小及其正、负。
我们可以通过数轴来方便地表示一些数的位置。
下图是一个标准数轴的样子:0--------|--------|--------|--------|--------|--------|-5 -4 -3 -2 -1 0 1从数轴上可以看到,0点是数轴的中心,左边为负数,右边为正数。
2. 正数和负数在学习数轴的基础上,我们来看一下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正数:大于0的数,如1、2、3…等。
•负数:小于0的数,如-1、-2、-3…等。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和负数时,我们规定:•正数表示在0的右侧;•负数表示在0的左侧。
例如,2和-2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0--------|--------|--------|--------|--------|--------|-2 23. 小数小数是介于两个整数之间的数。
它们的表示方法可以有多种,如用小数表示的1/2可以表示成0.5、0.50、0.500等等。
小数点(.)是用来分隔整数和小数部分的符号。
操作练习1. 表示数请在数轴上表示以下数:1.32.-53.0.54.-1.52. 比较大小请比较以下数的大小,并用正确的符号填空:1.-2 ,-32.1.5 ,-2.33.0 ,0.54.-5 ,-4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轴的概念,并学会了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数。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正、负数和小数的概念,并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
这些知识为我们日后学习数学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020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表格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集(118页,Word版)
第一单元4.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日期主备人副备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口算。
350+230= 45+65= 2200+2500=230+350= 65+45= 2500+2200=2.350+330= 180+240= 5800+1200=680-350= 420-180= 7000-5800=680-330= 420-240= 7000-1200=二、自主探究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例:(1)四年级同学参加植树劳动,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143棵,两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算式:126+143=(棵)(2)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多少棵?算式:(3)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二班植树143棵,一班植树多少棵?算式:说一说: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什么叫做加法?(1)第(2)、(3)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2)与(1)题相比,(2)题中的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也就是(1)题中的,一班植树126棵也就是,求二班植树多少棵?也就是求,用法计算。
(3)例3与例1比较,是已知什么?求什么?(4)想一想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5三、课堂达标1.根据3125-567=2558,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125-2558= 567+2558=2.填一填。
126+( )=321 ( )-85=168( )+276=728 642-( )=3673.4.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27+256= 632-368=四、知识拓展。
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三数之和为120,差和减数相等,差是多少?【学习评价】4.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日期 主备人 副备人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四年级数学七单元导学案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
苏东二小四年级数学导学案苏东二小四年级数学导学案苏东二小四年级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月球外表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摄氏度,记作------ ℃,夜晚的平均温度是零下150℃,记作-------℃。
2、如果水位升高3米时水位变化记作+3米,那么水位下降3米时水位变化记作-----米。
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米。
3.如果80米表示向东走80米,那么-60米表示-------。
4.在以下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3,+7,+38,0,-19,-107,+300,-1005.小明的爸爸发了1500元的工资记作+1500元,那么他家这个月水、电的支出130元应记作------元。
6.如果-200元表示亏本200元,那么400元表示------。
7.气象站侧得目的3月17日四个时刻的气温如下,用正负数表示:零下3℃零上7℃零下1℃零下8℃〔〕〔〕〔〕〔〕8.小红家2月份节约10度电记作﹢10,那么他家3月份浪费17度电,记作------。
9.小东家买了一台彩电花了1800元,记作-1800元,那么他的妈妈这个月发了1300元的工资记作-----。
二.判断以下说法是负正确。
1.如果气温下降了6℃记作-6℃,那么上升6℃记作+6℃。
〔〕2.先向东走5米记作+5米,在向西走5米记座0米。
〔〕3.在一次选举中,有230票支持记作+230票,那么有反对票15票,可以记作-15票。
〔〕4.潜水员潜入水下6米记作-6米,在潜下1米,记作+1米。
〔〕5.如果把3楼记作起点,那么第五层楼记作+5。
( )三.选择题。
1.比海平面高出50米的地方,其高度记作海拔+50米,那么海拔-30米表示的是〔〕。
A . 低于海平面30米的地方 B.高于海平面30米的地方C.于海平面一样高的地方2.“0〞表示的〔〕A.是正数B.是负数C.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在+7,-5,0,-10,+19,+38,-41,-75,+49,-3中,正数的个数是〔〕个 B. 6个 C. 4个4.小明向东走了7米记作+7米,那么-5米〔〕。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导学案图形中的规律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图形规律的过程,并能尝试用字母总结概括。
2、在探究总结图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交流,表达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会数学的规律性和简洁美,增强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格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从生活中的图形图案中发现有规律存在,产生研究图形规律的内动力)师:学习之前老师这里准备了一组图片,你们想看吗?(多媒体播放图片)师:图片看完了,刚刚老师发现同学们看得都非常认真,谁能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可能出现的情况:这些图形都很漂亮。
这些图形的排列都按一定的规律。
我感觉有规律排列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很多,用途很广泛。
师:看来,生活中这些有规律的图案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数学中的图形也能展示出很多有趣的规律,你们相信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图形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图形中的规律”)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新课开始,学生通过欣赏来自于生活周围的一些有规律排列的图形,即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又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为新知的有效探究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引导探究(一)三角形排列中的规律。
1、单个摆三角形:师:有一种图形,具有稳定性,还记得是什么图形么?(三角形)用小棒摆这么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课件依次显示3、5、30、100、n)学生很快答出小棒根数依次是9、15、90、300、3n师:300 ?快就知道了,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生:我是用3*100=300得到的(让学生解释其中的倍数关系,也是让不清楚的同学明白方法)师:看来你们发现这里的规律了,现在呢?(屏幕显示三角形个数为n)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3n,老师追问:你能解释一下3n什么意思么?结合学生口述,教师板书:n代表(图形)个数,3n表示(小棒)根数2、复合三角形:看来你们都已经发现了图形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规律。
四 年级 数学 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主备课人:马延林审核人:董斌元四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主备课人:马延林审核人:董斌元四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主备课人:马延林审核人:董斌元四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主备课人:马延林审核人:董斌元四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主备课人:马延林审核人:董斌元四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主备课人:马延林审核人:董斌元四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主备课人:马延林审核人:董斌元四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主备课人:马延林审核人:董斌元四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主备课人:马延林审核人:董斌元四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主备课人:马延林审核人:董斌元四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主备课人:马延林审核人:董斌元四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主备课人:马延林审核人:董斌元四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主备课人:马延林审核人:董斌元四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主备课人:马延林审核人:董斌元四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主备课人:马延林审核人:董斌元来验证一下。
1、男女生猜想。
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学生汇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符合猜想。
小组内猜想。
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事例验证。
(寻找身边的例子)如:(1)四(1)班有男生31人,女生25人,全班有多少人?31+25=25+31(2)○○○○○○○○ 4×2=2×4交流:从这些事例中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对学生举出乘法交换律的例子只予以肯定,但不作探索) 2、加法交换律的表示方法。
(1)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我们猜想的这个规律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
(2)观察不同的表示方法:等式中的符号表示什么。
如:○+□=□+○中,“□”和“○”代表什么?(代表任意不同的数)○+□=□+○又表示什么呢?……四年级 数学 学科导学案主备课人:马延林 审核人:董斌元来验证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生学校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题:三角形的分类(二)
主备人:郭雅丽初审人:审核人:
(一)成功学习
一、成功目标
1.复习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
2、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过程,知道按边分类,三角形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二、成功自学
1、知识回顾
(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大小,可以把三角形分为哪几类?
(2)指出下面的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
2、自学课本第60页例2,完成下面各题
(1)把红领巾和小彩旗对折后,仔细观察它们你有什么发现?
(2)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可以完全重合的图形叫什么图形?
(3)例2中的红领巾和三角形对折后它们是轴对称吗?
(4)像这样把三角形对折后,两边(),两个角()的三角形叫做()三角形。
(5)标出下图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6)等腰三角形主要特征是什么?
()
9((
( ) ()
( ) ( )
( )
( )厘米 等边三角形
3、自学课本第61页例3
(1)按要求剪三角形
①.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
②用量角器量30°的角。
③剪三角形。
④展开。
(2)用直尺量剪出的三角形的三条边,用量角器量三个角,沿着一条高对折,你有什么发现吗?(小组讨论)
特征:(1)3条边( )(2)3个角( ),都是( )°。
(2)是( )图形。
(4)( )角三角形。
像这种3条边( )的三角形,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 )三角形。
三、成功量学
填空
(1)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叫做( ),另一条边叫做( )。
两腰的夹角叫做( ),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做( )。
(2)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 )三角形,它的三个角都是( )度,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 )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 )条边相等,( )个角相等。
(二)成功展示
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征?
(三)成功检测
基础题(填一填)
() 等腰三角形 综合题(判断)
(1)、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也一定是180度。
( )
(2)、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
(3)、一个三角形,不可能既有直角又有钝角。
( )
(4)、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65度,顶角是50度。
( ) 拓展题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是一个底角度数的4倍,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分别是多少度?
(四)成功思学
( )厘米 2厘米 70° 3厘米 ( )厘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