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4
部编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通分》4课时【导学案】(含练习)
5.通分第1课时最小公倍数(1)课题最小公倍数(1)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解决问题。
在学生读完题、理解题意后,教师没有多讲,而是让学生动手拼卡片,在拼的过程中找到解题的关键点,把“铺墙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倍数的问题。
2.精心设计练习题,练习题富有变化。
在讲完例题后,教师出示了两个练习题,而这两个练习题和例题相比有一定的变化,也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这两个练习题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用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学习目标1.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重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够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引入课题,初步感知。
(5分钟)1.选出20名同学,分成两组比赛,看哪组同学反应最快。
要求:请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和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2.交流发现,并说说报数是6、12的同学为什么要起立两次。
3.6、12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把这些数叫做2和3的公倍数。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公倍数。
1.明确报数规则,进行报数。
2.发现报数是6和12的同学站起来两次。
站起来两次的同学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一填。
50以内8的倍数有()。
50以内12的倍数有()。
答案:8、16、24、32、40、4812、24、36、482.找一找。
60、18、680、3、12、9、24、6、361二、探究意义,建构概念。
(20分钟)1.课件出示例1。
(1)引导学生探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揭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思考: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3.课件出示例2。
(1)组织学生用多种方法找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出示几组数,引导学生找出最小公倍数,观察并发现规律。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找次品(二)学习内容:教材练习二十六3--7题。
学习目标:我能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能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
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
学习难点: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课前(独学)复习小明和爸爸现在年龄的和是34岁,3年后爸爸比小明大24岁。
今年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有5袋盐,其中4袋每袋500克,另一袋不是500克,但不知道比500克重还是轻.你如何用天平称出来?请写出过程。
妈妈买了500克毛线(10卷),其中有一卷不足50克,如果用天平称,至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那卷次品?课中基本练习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二十六第5题。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第6题。
完成练习二十六第7题。
拓展提升小组合作完成137页“你知道吗?”三、自我评价今天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第八单元总复习因数和倍数复习内容:教材第138页1、2题,练习二十七第1、2题。
复习目标:我能掌握质数与合数、公因数、公倍数、互质数等重要的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我会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倍数的方法。
我能认真学习,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复习过程:课前知识梳理、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3、自然数中,()叫做偶数,()叫奇数。
2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只有()和()两个因数;合数()1和()还有别的因数。
既不是(),也不是()。
二、自主复习因数与倍数相关知识。
三、我的小问题:课中一、检查课前学习二、基本练习、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教材第30页。
二、合作、探究1、正方体的认识(图略)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想象: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的时候,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问:看一看这个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师: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从哪几方面来考虑?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提示学生可以从面、棱、顶点等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4、正方体的棱长和根据正方体棱长的特点,怎样求正方体的棱长和?三、展示提升1、正方体的认识正方体:面:6个正方形,每个面面积都相等。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
五年级科目 数学执笔 审阅 审核 学生姓名: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课题课型课时数上课时间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新课第周星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班级: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日期课题:图形的运动(三)学习目标:1、1、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2、通过对具体图形观察和抽象,发展学生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班级: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日期课题:图形的运动(三)学习目标:1、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班级: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日期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班级: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日期课题:图形的运动(三)学习目标:1、通过在方格纸上平移、旋转的方式用七巧板拼组鱼图。
2、欣赏图形拼组所创造出的美,感受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班级: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日期课题: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学习目标:1、探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班级: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日期课题: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学习目标:1、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习题。
2、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班级: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日期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学习目标: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及迁移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班级: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日期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及迁移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班级: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日期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该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
班级: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日期课题: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学习目标:1、经历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运算的探索过程;2、能灵活的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约分》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约分》导学案备课人:吴慧李红岩审核人:使用人:【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P84——87及例3、例4的内容【学习目标】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约分。
【学习重难点】: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够正确约分。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展示互动,完善认识【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我是小老师,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
3分钟)1.说一说2、5、3的倍数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出28和42的公因数。
()3. 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思考: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主学习1.自学P84例3,75/100和3/4大小相同吗?为什么?2.什么叫最简分数?3.尝试完成P84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5分钟)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继续针对自学提纲的问题展开谈论,逐项解决,充分交流与合作,展示学习成果,讨论争议问题,针对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形成小组观点,小组无法形成统一意见的在下一环节提交全班讨论。
四、反馈展示:(12——15分钟)小组派代表抽取展示题目,整理讨论结果,并进行展示,组间在展示结束后进行质疑点评或补充。
展一:讲解84页例题3,并说明什么是最简分数。
(2分钟)展二:完成并讲解P84做一做。
(2分钟)【课堂检测】小练习册P45 的1、2题【课堂小结】本节课你都学到了那些知识?【课时】第二课时【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P84——87及例4的内容【学习目标】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约分。
【学习重难点】: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够正确约分。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知识。
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
本单元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示,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单元课时分配1.分数的意义(1)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1课时)(2)分数的产生和意义(2)(1课时)(3)分数与除法(1)(1课时)(4)分数与除法(2)(1课时)2.真分数和假分数(1)真分数和假分数(1)(1课时)(2)真分数和假分数(2)(1课时)3.分数的基本性质(1)分数的基本性质(1)(1课时)(2)分数的基本性质(2)(1课时)4.约分(1)最大公因数(1)(1课时)(2)最大公因数(2)(1课时)(3)练习课(1课时)(4)约分(1)(1课时)(5)约分(2)(1课时)5.通分(1)最小公倍数(1)(1课时)(2)最小公倍数(2)(1课时)(3)练习课(1课时)(4)通分(1)(1课时)(5)通分(2)(1课时)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1课时)(2)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单元教法与学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全册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3)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互化。
(4)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并能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2、过程与方法(1)经历运用分数描述现实生活中数量多少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经历探索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学习活动中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分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分数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体会分数对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3)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分数的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难点:理解单位“1”含义,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3、关键:经历探索活动过程,理解“整体”的含义。
三、教学建议1、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四、课时安排:1、分数的意义……3课时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课时3、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4、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5、约分……5课时6、通分……4课时7、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课时8、整理和复习……2课时9、单元测试及讲评……3课时五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主备人: 审核人 : 审批人: 学案编号: S652401学生姓名: 班级: 小组: 授课人: 授课时间:__________课题: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 课型 :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温馨提示:同学们要认真合作交流,【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使学生知道分数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精编版】
课题 课时 主备人学习目 标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观察物体(1)第一单元第 1 课时欧俊审核人课型 新授课 江艳萍执教时 间执教人1、我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我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 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学习方 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 学点习难 教点学准备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 自 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落 主 实自主学习的任务。
同时, 学 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 习 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 ︵ 和时间要求。
约7分钟︶用手中的 4 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合 作 探 究 ︵ 约 1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 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 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 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 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0分钟︶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 图):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 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 决。
1汇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报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展 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示 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 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约10分钟 ︶达 标 检 测 ︵ 约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 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 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 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 讲解。
7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 视图保持不变。
部编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约分》4课时【导学案】(含练习)
4.约分第1课时最大公因数(1)课题最大公因数(1)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各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提供数学学习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找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相结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
2.借助直观操作、有效理解概念。
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借助直观的纸片操作,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便于学生的理解。
学习目标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能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
3.结合具体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方格纸水彩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5分钟)1.什么是因数?因数有什么特点?2.写出12和16所有的因数。
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的?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总结因数的几个特点:(1)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因数的个数有限的。
(3)一个数除以它的因数,商一定是自然数(0除外)。
2.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交流检查。
3.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1.填空。
(1)既是质数又是奇数的最小的一位数是()。
(2)在50以内的自然数中,最大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答案:(1)3(2)47 42.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5和21 30和50 9和101二、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20分钟)1.探究概念。
(1)课件出示例1。
8和12公有的因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大因数是多少?(2)说一说你是怎么找出8和12公有的因数的。
(3)引导学生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 : 图形的变换(学案)课题: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学案)1、设问导学:1、欣赏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的图案。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3、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
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探究新知:1、课文第3页的例1、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2、课文第4页的例2、(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分组讨论)(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健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三、自学检测: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第8页练习一第120的所有因数,然后给他们分分类。
看一看能够从中发现什么?①每个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②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几种情况?讨论交流后完成下面的表格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⑵观察思考:①有两个因数,如2、3、5、7等,这几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征?②4、6、8、9等这些数的因数与上面的数的因数相比有什么不同?⑶你还有什么发现?二、探究新知1、检查自主学习1的内容。
(先说给同学听,然后老师检查)2、小组讨论交流预习学案2的内容。
小组成员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4、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分别发言,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归纳因数的三种情况,明确质数和和数的概念。
明确特殊的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和数。
5、100以内的质数表。
首先让学生思考:我们怎么来判断100以内的一个数字是质数还是和数呢?是不是用逐一检查的方法判断呢?有没有其他更简单的方法呢?首先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方法。
三、课堂检测1、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100以内的质数表,看看做的对不对。
2、教材练习四第1题。
历下区某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第2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2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2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2)课题分数的产生和意义(2)课型练习课学习目标1.理解分数的含义。
2.理解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
3.理解单位“1”及分数单位,并能应用分数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分数、单位“1”的含义,并能用分数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难点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环节导案达标检测知识点1:单位“1”和分数的含义教材第48页练习十一第6题。
读出下面的分数,说说它们的具体含义。
(1)长江干流约35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死海表层的水中含盐量达到310。
(3)按联合国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10,这个地区就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新标准是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100。
分析:根据分数的含义并结合具体的分数来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
1.如图,把线段AF平均分成5份。
(1)AB是AF的()。
(2)AD是AF的()。
(3)BD是AF的()。
(4)CF是AF的()。
答案:(1)15(2)35(3)25(4)35答案:(1)35读作五分之三,表示把长江干流的水体平均分成5份,受污染的干流水体占其中的3份。
(2)310读作十分之三,表示把死海表层的水平均分成10份,其中盐占其中的3份。
(3)110读作十分之一,表示把一个地区的总人口数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60岁以上的老人的数量占其中的1份。
7100读作百分之七,表示把一个地区的总人口数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65岁以上老人的数量占其中的7份。
知识点2:分数单位的意义教材第48页读出下面的分数,并写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分析:根据分数单位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分数单位。
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它就有几个2.读出下面各分数,并写出它们的分数单位。
(1)一般人脚的长度大约是他身高的17。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奇数、偶数和的性质。(教材第15页例2)》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二、合作释疑、互助研讨(对学、群学)
任务1:从题目中找出有用的信息。
题目要求对奇数和偶数的和做一些探索,可以把问题表示成这样:
【分析与解答】
(1)随意地找了一些奇数和偶数,把它们加起来看一看。
例如,3+3=6,1+3=4, 2+3=5, 3+4=7,5+3=8……通过分析这些例子,总结出结论: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2)根据奇数和偶数的意义,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余0,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依此类推,我们组总结出结论: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3)通过画图探究结论。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教案(全册)(表格式)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编写时间:年月日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二、探索认识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二、探索认识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老师这里就有很多轴对称图形,想一想,你们还能说出哪些对称图形呢?问题:这些图形的对称轴是什么?大家还记得吗?(让学生回忆并独立画出蜻蜓的对称轴,教师在前面做示范。
)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师:我们画出了这些图形的对称轴,老师这里有一个对称图形,上面画的是什么?仔细看看,虚线是?(图形的对称轴)A和A′,B和B′,C和C′字母对应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演示:沿虚线折叠,两个“小草”图案,也将完全重合。
活动:大家试一试画出其它图形的对称轴!(学生自己在书上画出图案的对称轴,教师巡视,给出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有困难,提示学生只要找到左边图形的几个关键点的对称点,再连线就第二课时:旋转三、折一折、剪一剪。
总结: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1. 活动:画出对称图形师:我们看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下面,我们就来画一画。
你能画出小房子的另一半吗?怎样能又快又准确的画出来呢?出示例题2,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看哪位同学画的又快又好!总结:利用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找关键点的对称点。
三、折一折、剪一剪。
师:我们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画上一个图形,想一想,剪出的会是什么图案?(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教师引导)师:下面我们就自己来试一试!自己设计一个图形,想一下,剪一剪,是自己想要的图案吗?学生自己在下面活动,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讨论。
可以了学生自己在下面活动,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讨论。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认识旋一、认识旋转,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1.认识旋转,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师:我们已经认识的轴对称图形,还有观察钟表的表针旋转的过程,思考并理解相应的问题:(1)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转,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一些图案是利用某个图形旋转得来的,就好像时钟的指针,(出示教具钟表)你们能说出时钟的指针是怎么运行的吗?师:老师这里就有一个风车,它是由四个颜色的三角形组成的,在风的吹动下,风车是如何旋转的。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导学案【第1篇】《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例1、例2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经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三、教学准备正方体学具,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两个立体图形,我只让你们看到它正面,你能猜出我放的是什么立体图形吗看看谁猜得对。
(出示课件)学生观察后,指名回答。
教师:其实,老师摆的是圆柱体和长方体,看来,同学们只看正面并不好确定究竟摆的是什么立体图形。
别急,今天的知识能帮助你!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三)。
(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1.教学教材第2页例1(1)。
教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让我们来看一看,题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题目要求)。
①教师:想一想,可以怎样摆呢?教师:请大家拿出4个小正方体,同桌合作动手摆一摆,摆完看一看,你们所摆的小正方体从正面看是不是符合要求的图形(注意:摆小正方体时,要面靠面地摆)。
②同桌合作操作,教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摆的图形。
(课件出示摆法)④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只要一行摆三个,另外一个可以放在这三个小正方体前面或后面的任意位置。
(2)学习例1(2)(课件出示题目要求)。
教师:请大家先静静地想一想,想好了再摆一摆,摆完后请同桌互相验证,看一看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究竟有没有变。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操作。
②同桌互相验证,如发现有问题的请你帮助同桌纠正错误。
正安县中心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5通分第3课时 通分1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3课时通分(1)课题通分(1)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在教学中,遵循教材的编排,将通分的教学置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情境中,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方法(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而且还通过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探索出通分的一般方法,也就是先找出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在探索通分的方法中,为了能让学生的思维自主发挥,采用了先放后收的方法,也就是先允许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来解决。
当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将学生的思维收回来,重点研究把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从而引出通分。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通分的概念及通分的方法。
2.掌握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比较。
3.能运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学习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运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
(4分钟)1.310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18和17,哪个大,为什么?3.引入课题: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今天,我们来探究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
(板书课题:通分)1.口答。
2.思考交流自己的想法。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1)314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自然数2。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3段占全长的()。
答案:(1)147 1(2)17372.下列哪组分数的通分是对的?哪组是错的?哪组不够简单?答案:第(3)组通分是对的,第(1)组通分是错的,第(2)组通分不够简单。
3.有一种黄豆,每千克中含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20分钟)1.出示教材例4主题图。
(1)提问: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分别占地球总面积的几分之几?(2)讨论。
①地球上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②有哪些方法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2.出示教材第73页“再比较一下”:1.(1)结合主题图,明确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310,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注意:由于题目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我将按照导学案的格式进行回答,包括序号、主题、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活动等部分。
请您谅解。
)导学案第一课时分类整理通法主题:分类整理目标: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类整理的基本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理解分类整理的概念,掌握常见的分类整理方法。
难点: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分类整理。
教学活动:1. 导入新知识: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对,我们学习了加法和减法。
这些运算中的数字可以进行分类整理吗?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分类整理。
2. 引入新知识:- 分类整理的定义:分类整理是将一组事物按照某种共同特征或规则进行划分和整理的过程。
- 常见的分类整理方法:(1)按照形状分类:将物体按照形状的不同进行分类整理,比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2)按照颜色分类:将物体按照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整理,比如红色、蓝色、绿色等。
(3)按照用途分类:将物体按照用途的不同进行分类整理,比如文具、食品、玩具等。
(4)按照大小分类:将物体按照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类整理,比如大的、中等的、小的等。
3. 知识巩固: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文具盒,将其中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你们可以选择按照形状、颜色、用途、大小等任何一个分类方法来整理。
4. 总结归纳:- 分类整理是将一组事物按照某种共同特征或规则进行划分和整理的过程。
- 常见的分类整理方法有按照形状、颜色、用途、大小等分类方法。
课后作业:练习册第1页,完成按照形状分类的题目。
(以上内容仅为示例,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时内容和教学活动。
每个导学案都应该具体针对具体课时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约分)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施导教师
施导日期
年月日
施导班级
学生姓名
知识标题
约分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
学习目标
1.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
2.掌握约分的方法,并且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
3.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学习重点
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4.把下面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 、 、
三、对学、群学
(15分钟)
1.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两个分母是9的最简分数()和()。
(2)分母是12的最简分数有()。
(3)写出2个分子是9的最简分数()和()
(4)一个最简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的积是24,这个分数是()。
(5)分母是8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4.把下面分数约分,是假分数的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 、 、
课后反思
1.你的学习有效吗?有什么经验或教训?
2.你学到了什么?
本节课,通过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
(1)分母是10的假分数一共有()个。
A.5 B.4 C.无数
(2)约分后得 的分数有()。
A. B. C.
3.一个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50,约分后得 ,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四、展示提升、教师点拨。(8分钟)
1.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2.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校本教材内部使用)目录第一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 (3)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因数与倍数 (7)2.2、5、3的倍数的特征 (11)3.质数和合数 (15)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9)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3)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7)整理与复习 (39)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 (41)2.真分数和假分数 (49)3.分数的基本性质 (53)4.约分 (55)5.通分 (63)整理与复习 (73)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图形的运动(三) (77)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83)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87)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91)综合应用打电话 (97)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99)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学广角 (103)导学案的的设计与使用说明一、本导学案设计思路:设计了“课前预习、设疑导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提升(延伸)、归纳总结、达标检测、课后反思”等环节。
二、在使用导学案时,建议教师根据个人的需要对导学案每个环节的设计情况进行删减或者增加,使之更能适用于自己。
三、使用中按照以下方法操作:1、课前:教师务必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初步了解下节课学习内容;学生课前独立完成预习任务。
2、课中:(1)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导入新课方法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2)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测(结合本节课导学内容,有必要检测的可进行检测);(3)发挥好学习小组的作用,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进行组内、班级展示交流;(4)根据需要安排拓展提升(延伸)内容;(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6)学生完成达标检测,教师课堂上抽批小组长的达标检测,了解掌握学习效果,然后小组长检查组内达标检测完成效果;(7)少留或者不留课后作业。
3、课后:课后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学生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等。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4
五年级数学下册学案第一单元 : 图形的变换(学案)课题: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学案)一、设问导学:1、欣赏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的图案。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3、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
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探究新知:1、课文第3页的例1.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2、课文第4页的例2.(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分组讨论)(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健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三、自学检测: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第8页练习一第1—2题。
五、拓展延伸: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后反思:课题:第二课时旋转(学案)一、设问导学:1.课文第5页例题3的钟面。
⑴观察,描述旋转现象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以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2)根据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二、探究新知:1、课文第5页例题例3的风车。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
这是什么图案?(2)从图1到图2,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的?(3)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没有发生变化?(4)如果将风车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那么黄色的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这条线段应该转到什么位置?2、课文第5页例4.(1)自己尝试画一画。
(2)作品展示,交流画法。
三、自学检测:完成课本第6页的“做一做”第1题。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6页的“做一做”第2题。
五、拓展延伸: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2、课文第4页的例2.
(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分组讨论)
(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健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三、自学检测:
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
4、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分别发言,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归纳因数的三种情况,明确质数和和数的概念。明确特殊的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和数。
5、100以内的质数表。首先让学生思考:我们怎么来判断100以内的一个数字是质数还是和数呢?是不是用逐一检查的方法判断呢?有没有其他更简单的方法呢?
首先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方法。
①你能写出满足下面要求的数字吗?
既是2又是5的倍数:
既是3又是5的倍数:
既是2又是3的倍数:
②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那些是5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
12 15 21 30 35 36 44 50 57
4、复习质数和合数
⑴给出几个数判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引导学生回顾质数和和数的定义。
⑵思考:质数和数的区别是什么?
(1)、先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统一的结论。
(2)、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结论,最后得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教师总结,检验:让学生说出几个较大的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检验。
3、检查自主学习2(2).
(1)、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然后由组长对他们进行评价。
(2)、做小游戏
①站立活动: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起立,再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起立。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组,每组棱的长度。
2.长方体最多有几个面是正方形?
3.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4.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
三、过关检测
1.如图:
(1)长方体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面?
思考:有没有两次都站起来的?有没有两次都没有站起来的?
②抢数活动:让一名男生代表和一位女生代表上台抢奇数和偶数,其余学生可以在下面指挥。
然后让学生思考零是奇数还是偶数?讨论后明确零是偶数。
(3)、比较奇数和偶数的特征,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偶数的个位上是
②奇数的个位上是
(4)、认识自然数的分类。
我们可以把自然数怎样分?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一下啊,然后试着画一画。
⑷、1没有因数。
2、练习2第1题
3、练习2第3题
四拓展延伸: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后反思:
课题:第二课时因数和倍数
一、设问导学
1、预习与这部分内容有关的旧知识
⑴、说出下面各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125和25 63和9 54和18
⑵、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5)、小组合作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检查预习内容2、(3)
小组讨论后明确:个位上是5或0的数是5的倍数。
让学生进行验证。
三、课堂检测
⑴小组内的同学说一个数,让其他同学判断是不是2或5的倍数。
⑵教材第17页做一做第一题。。
四、拓展延伸: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4、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5、学生汇报自主学习4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明白3和5的倍数有无数个,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最后引导学生明白,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大的倍数无限大,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课堂检测
1、判断
⑴、5的倍数一定大于5。
⑵、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它的最小倍数相等。
⑶、36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36。
3的倍数:
5的倍数: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汇报自主学习1的内容。
2、小组交流自主学习2的内容,交流过程中自己没预习到得知识,要在弄懂、学会的基础上补充到笔记本上。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汇报内容并重点板书。引导学生明白: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交流完后,同桌互相举出一个乘法算式,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
1、写出下面个数的因数。
10的因数:
32的因数:
2、写出下面个数的倍数。
4的倍数:
12的倍数:
3、练习二第5题
四、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后反思:
课题:第三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一、设问导学
1、预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1)你能找出2和5的倍数吗?
2)根据你写出的2的倍数,想一想怎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呢?
(4)如果将风车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那么黄色的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这条线段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2、课文第5页例4.
(1)自己尝试画一画。
(2)作品展示,交流画法。
三、自学检测:
完成课本第6页的“做一做”第1题。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6页的“做一做”第2题。
五、拓展延伸: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三、自学检测,巩固练习:
1、完成第8页3题。
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2、完成第9页4题
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评选出最有创意的设计师。
四、拓展延伸: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课题:第三课时欣赏设计学案
一、设问导学:
1、欣赏课本上的四幅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
二、探究新知:
1、小组交流自主学习里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答案,证明自己的看到的是正确的。
2、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汇报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第二单元学案
课题: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
一、设问导学
1、结合2×6=12,说一说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
2、有12个小朋友正在讨论怎么站队的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们吗?你能用一道简单的算式把你心目中的排法表达出来吗?
3、根据你写出来的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说给家长听)
4、你能找出下面的数的倍数吗?
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2)根据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二、探究新知:
1、课文第5页例题例3的风车。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这是什么图案?
(2)从图1到图2,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的?
(3)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3、全班交流,分小组发言,让学生讨论一下,用哪种方法找的又全又快。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汇报的内容,从中找出找因数的方法(一对一对的找)。然后把因数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来。
4、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让学生用前面归纳的方法找出30和36的因数。集体订正。
5、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特点?
三、课堂检测
115是倍数,5是因数。
26是3的倍数,是24的因数。
34是12的因数,也是36的因数。
④48是12和6的倍数。
2、预习新知识
⑴、试着找一找18的因数有哪些?你有没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可以更快的找到一个数的因数?
⑵、你还有什么重大发现?
二、探究新知
1、汇报预习的第一个内容:“与这部分内容有关的旧知识”
2、小组交流预习的第二个内容“新知识”,按照⑴、⑵的顺序交流,交流过程中自己没预习到的知识,要在弄懂、学会的基础上补充到预习记录本上。
2、预习新知,探究体验。
⑴、从2、3、5、6、9这些数字中能不能组成3的倍数呢?
⑵、观察你组成的3的倍数,看看有什么特征?
⑶、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困惑?或者你认为哪些知识很重要,想提示大家?
二、探究新知
1、汇报这部分内容与哪些知识有联系,检查自主学习1的内容。
2、小组交流复习预习1和预习新知的内容,对2(2)的问题,大胆猜想,交流,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三、课堂检测
下面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27 37 41 58 61 73 83 95
11 14 33 47 57 62 87 99
质数合数
四、小结: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学案
课题: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一、设问导学
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归纳,学生可能会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教师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大家的猜想睁不正确呢?让学生举例子,师生共同讨论探究。
四、课堂检测
1、小组内的同学说一个数,让其他同学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
2、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一题。
3、
四、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⑵观察思考:
①有两个因数,如2、3、5、7等,这几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征?
②4、6、8、9等这些数的因数与上面的数的因数相比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