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2含解析
2020-2021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三 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 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 扃,盖东西之极盛也。
史料一分别叙述长江流域和湘、广地区的发展情况。史 料二从北民为躲避战祸南迁角度,史料三从政策角度说明了这一时期江南 经济开发的原因。
2. 南朝 420 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 03 __刘___裕___,篡夺东晋皇位,国号宋。 此后 170 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加 上吴、东晋和南朝均定都 04 __建__康____,又统称为六朝。 3.江南经济的开发 (1)背景: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大批南迁,带来先进 05 _____生__产__工__具_____和技术,也充实了 06 _____劳__动__力__资__源_______。 (2)表现: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纺织、陶瓷、矿冶、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3)影响: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渐交融。
(3)前秦的短期统一 4 世纪下半叶, 03 __氐__族____建立的前秦统一了北方。在进攻东晋准备 统一全国时,由于内部民族矛盾,大败于 04 __淝__水____之后,前秦政权崩溃。 2.北朝时期 (1)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背景: 05 _____4_3_9_____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北 方。
识该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 认识民族交融的趋势表现。
域开发。
3.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认识经济
发展为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精梳理 • 通时空观念
一 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1)形成:① 01 _____2_2_0_____年,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定都 02 __洛__阳____, 国号魏,东汉灭亡。 ②刘备称帝,定都 03 __成__都____,国号汉,史称蜀汉。 ③孙权称帝,定都 04 ___建__业___(南京),国号吴。 (2)意义:蜀、吴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2.西晋统一:263 年,曹魏权臣司马昭灭蜀;266 年,05 ___司__马__炎_____ 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280 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后提升训练: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含解析
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祝:学子考试顺利,学业有成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后篇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
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答案D解析秦朝和隋朝都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排除A项;统治集团内讧变乱,不符合秦、隋灭亡的史实,故B项错误;秦有宦官赵高专权,隋没有;秦、隋都没有外戚专权,故C项错误;秦、隋两朝都横征暴敛、苛政黩武,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被农民战争推翻,故D项正确。
2.有学者认为,汉代结束后,经过数百年的时间,中国南北的物产和人力资源的配置由东西整合转向南北整合。
以下为其提供便利的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驰道D.大运河,南北交通大动脉是大运河,促进了南北资源整合,故D项正确。
3.隋唐时期,在首都长安之外,隋炀帝和唐高宗又经营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洛阳为东都。
这一现象反映了( )A.权力平衡的需要B.边患局势的变化C.经济重心的转移D.城市人口的增加,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洛阳地位日益变得重要,所以隋炀帝和唐高宗又经营洛阳为东都,故C项正确。
4.晚年的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
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 )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得难”是唐太宗对政治统治经验和教训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同时,可从材料的出处《帝范》中寻找突破口,也可以看出这是晚年唐太宗的自我反省。
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笔记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581年,北周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一、隋唐的统一1.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完成统一3.杨坚死后,隋炀帝杨广即位4.洛阳城、大运河;三征高丽5.618年,隋朝灭亡。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二、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1.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626年玄武门之变)2.武则天改国号为周,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3.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4.民族关系:(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降服东突厥;被称为“天可汗”(2)唐太宗灭高昌设安西都护府;唐高宗灭西突厥;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都护府:是唐朝设置在周边内附少数民族地区的军事行政机构)(3)7世纪,唐太宗嫁文成公主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4)9世纪,唐蕃会盟碑(5)唐玄宗封东北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6)唐朝前期,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南海诸岛及相关领域纳入中国的版图。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唐玄宗设置军镇和节度使,外重内轻(2)755-763年,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历时8年,唐由盛转衰(3)节度使藩镇割据(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唐后期持续100多年2.黄巢起义(1)朱温降唐,被封节度使(2)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唐朝灭亡。
3.五代十国(1)唐灭亡后50 多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 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
(2)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9 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
(3)后周世宗柴荣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说课稿--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开展说课一、教材分析过渡语: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主要介绍了隋唐前后两个时期,通过对统治者开明政策的了解,展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盛世景象;而唐朝中央政权的强大以及汉族与各民族友好交往,则成为唐代民族关系的特色;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朝代的更迭。
因此本课在历史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过渡语: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分析:1.利用文字和地图来概述少数民族的疆域的变迁以及五代十国的概念,了解自古以来少数民族的发展与中央密不可分的关系和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的相关史实。
2.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或图片视频资料,了解唐朝从盛世到灭亡的重要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能够从当时的历史情境出发,认识开明的统治政策和民族政策对国家巩固与发展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优点: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隋唐及五代十国历史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缺点:对封建盛世的原因、隋唐的民族政策、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等缺乏深入的理性分析。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 1.唐朝前期的繁荣 2.民族关系难点: 1.隋炀帝的评价 2.藩镇割据五、教学教法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此,我将采用问答法、情景创设法、小组合作法、史料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过渡语: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采取了问题导入法。
(一)导入新课(3分钟)我在多媒体展示北大历史系教授在其著作《波峰与波谷》中对魏晋南北朝历史的评价。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程标准: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2.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课标解读: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替及统治。
2.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认识隋唐盛世局面的表现及出现的原因。
3.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少数民族在边疆开发中的作用。
一、隋唐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2)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近400年的分裂局面。
文帝死后次子杨广即位,就是隋炀帝。
2.隋朝的建设(1)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
(2)隋炀帝兴建东都洛阳城。
(3)开通大运河。
3.隋朝灭亡(1)原因: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又3次大举征伐高丽。
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
留守太原的隋朝贵族李渊也趁机起兵。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的建立和统一: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隋后,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知识点拨]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示意图2.贞观之治(1)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2)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3.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4.唐朝的民族政策: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1)与突厥的关系①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在不改变原有部落组织、风俗习惯的情况下,委派突厥贵族管辖。
②大败西突厥,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2)与吐蕃的关系:唐太宗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3)与靺鞨的关系: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
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3、一代暴君
618年,杨广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炀”
好内远礼,去礼远众 逆天虐民,好内殆政 薄情寡义,离德荒国
——《周书·谥法》
【思考】怎样评价隋炀帝? 三征高丽、兴修大运河,可见
其有政治抱负,但忽略了百姓的承 受能力。
暴君≠昏君(有功无德)
唐代的胡汉双轨制与文武分途
汉代厚重,唐代
宏达,“厚重”可
以说是充实的一块,
“宏大”却是松弛
中原的皇帝 草原的“天可汗”
的一片。
——许倬云
唐玄宗时期的天宝10节度使
天宝年间历任节度使名单(部分): 高仙芝,李光弼,仆固怀恩,安禄山,鲜于仲通,...
共同点?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1、安史之乱:盛极而衰 “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新唐书》
第5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隋朝兴亡
1、“开皇之治”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励精图治、国力日强 589年,派遣杨广灭陈,结束南北分裂
2、隋朝的各项建设
(1)广设仓库 (2)兴建洛阳(3)开凿运河
“洛口仓米逾巨亿”、“周围二十余里, 穿三千窖,窖容八千担...”
——据《资治通鉴》、《隋书》 整理
晚年的李隆基:“专以声色自娱”
开元:开天 辟地之气象
“吾貌虽瘦, 天下必肥。”
天宝:功业 已就享盛世
“朝事付之宰相, 边事付之诸将。
夫复何忧?”
2、唐中后期:弊端丛生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 朋党之争
朱温
875年,黄巢起义
3、五代十国:分裂再现
周 世 宗
2、民族关系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唐朝的民族交融(教案) 统编版中外历史刚要必修上册
唐朝的民族交融教材分析《唐朝的民族融合》是《中外历史大纲》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第二个子目的内容,是高中历史统编版教材新增内容。
唐朝的民族交融是在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与扩大,与宋元时期民族关系的紧张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因此本专题内容在教材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能使我们认识今天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对今天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情分析本专题面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对唐朝的民族关系有了初步了解,初中历史注重“是什么”,而高中历史更注重的是“为什么”和“怎么样”,所以在本专题的教学中,应该把重点放在史料研读和分析上面,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史料解读,认识唐朝经济发展与民族政策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通过学习,能够运用文字和地图概述唐朝前期周围主要少数民族的地理方位。
4.历史解释:用历史解释的视角认识唐朝民族交融的史实。
3.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分析唐朝民族政策产生的影响,学会论从史出。
5.家国情怀: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和特点。
教学难点:唐朝民族政策产生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播放《中国通史·唐朝的民族关系(上)》短视频:学生观看后,设问:这个意气风发的时代是哪个朝代?谁被尊为“天可汗”呢?唐朝是怎样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的呢?由此导入本课主题。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导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教师展示本专题课题,并解释民族交融的概念,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过渡:唐朝前期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教师展示《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学生活动:观察唐朝前期周边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情况,说说唐朝前期周边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
历史赛课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良马、香料药材每天都在运往长安,长安的丝绸瓷器、技术和茶叶 也在源源不断地输往西方。
民族交往与交融
材料五
社会风气唐开代放女 子骑马 雕塑
材料四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
材料六
李白像
文学艺术多彩
颜真卿《多宝 塔碑》(局部)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隋唐盛世的原因? 材料七 ①重视发展生产 ②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贞 武观 周之政治治⑤③开劝 纳 继 展兴明课 谏 续 科学农 , 推 举的重桑 行 制革民教,均度新族;轻田,政政制创徭治策度殿薄;,试赋尊重,,④⑥崇视开戒制各儒发武奢度族学展举从创人,农,简大新民业广;兴与的生 泛知科完共产 罗人举善同。 致善,创进 人任大一 才,造办步 。虚学发怀校。 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选贤任能,改革吏治。
材料十一 《职贡图》,唐朝画 家阎立本作。这幅图反映的是外国 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着 贡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
材料十二 该图反映了唐代敦煌地区的
农业生产的生动画面。而敦煌地区的人口 也由新旧《唐书・地理志》所载的“户 4265,口16250”增长为《通典》所载的 “户6395,口32234”,人口几乎增长一倍。
问:根据材料十四,概括唐朝后期藩 镇的特点,并分析藩镇割据的影响。
特征:既企图游离于中央集权之处,又不能彻 底否定中央统治。
影响:①藩镇割据使唐王朝直接管辖的土地大 为减少,中央权威受到严重威胁,唐王朝逐步走向 没落。②藩镇之间战乱不断,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③唐代在藩镇跋扈的局面之下,但依旧 延续了百余年的统治。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
代十国
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分裂”——核心素养落实
三、安史之乱、黄巾起义和五代十国
2、黄巢起义
实质是统治集团内部不同派别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
背 景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 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经 过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 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
后黄巢起义的将领朱温降唐,与其他藩
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结 果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唐朝 灭亡。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分裂”——核心素养落实 三、安史之乱、黄巾起义和五代十国 3、五代十国 五到代五十代国十实国质后是期唐,末后以周来世藩宗镇柴割荣据顺局应面当的时延形续势,开进国行君改主革都,是实掌力握逐兵渐 权增的强武,将为。后五来代北十宋国结时束期五,代虽十然国政分权裂分局裂面但奠统定一了始基终础是。一个客观趋势。 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分裂”——核心素养落实 三、安史之乱、黄巾起义和五代十国 1、安史之乱 思考1:据材料分析唐玄宗统治后期的由盛转衰的原因? 政治腐败、节度使权重,国家出现外重内轻局面。
版图的拓展
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增置军镇 节度使权力扩大 国家出现外重内轻局面
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 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 自娱,悉委政事于〔李〕林 甫”——《资治通鉴》唐天 宝十一载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空前繁荣)
贞观之治(繁荣初现)
武周之治(持续发展)
高宗死后,武则天废唐称帝, 改国号为周,社会经济持续 发展,称“武周之治”
选贤任能、整顿吏治;发 展生产,大兴文治,改 革兵治——全盛时期。
经济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政治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文化 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是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一个重要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隋唐盛世以及随后的五代十国时期。
这段历史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极为迅猛的时期,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在介绍隋唐盛世时期,可以着重介绍隋唐帝国的建立、政治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繁荣。
在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时,应着重介绍政治的割据、战乱、经济的衰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后来的宋朝建立和统一的影响。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整理和表达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来理解和解读当今社会问题。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中国古代历史的基础知识,对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中可以重点巩固和拓展他们的基础知识,引导他们能够独立进行历史资料的阅读和分析。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抽象和概念性较强,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加入一些具体的历史人物、事件,以及有趣的历史故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讲解、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同时,还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提取规律和启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2. 理解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掌握相关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化成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与比较能力,能够对比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差异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与技巧,能够运用历史文献和资料进行学术性研与探究。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隋唐盛世时期的兴盛与影响;2. 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与变革。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一、说教材(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民族交融和国家的开发。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是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六课,而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内容包括隋唐盛世出现前提、隋唐盛世的具体表现及盛世走向分裂,经济是基础,这节课的学习将为隋唐的制度创新、文化发展繁荣及中外交流等内容的讲解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的学习对于理解后面的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材内容教材以史纲的形式表述隋唐盛世出现的前提、盛世的表现及走向分裂的史实,线索和思路清晰,但内容含量大,史料内容需要提炼和整合,以便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规律,并探究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教材提供的不同形式的史料,从中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进而开拓思维,达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1.知识层次虽然初中开设了历史学科,但由于考试形式和分值的比例,导致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和学习方法欠缺,因此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要通过直观的历史史料先打开学生的思路,在潜移默化中给他们历史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2.历史学科能力经过高一前一个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史料解读的历史学习方法,且进入高中以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使多角度、深层次探究隋唐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成为可能。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隋唐盛世出现的条件的学习中,其中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而巩固统治更需要统治者的励精图治,然而隋朝短命而亡中对隋炀帝的评价让学生学会甄别史料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2、引导学生关注教材,课本中的图文内容展现了隋唐盛世是吏治清明、制度创新、经济繁荣、对外交流、民族交融等综合作用的成果。
3、通过探究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使学生明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封建经济的持续发展密不可分,从而让学体会到历史的发展是持续渐进的过程,从而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从隋唐统一与盛世到五代十国分裂的过程。
主要分为三个子目:第一子目主要阐述了隋的南北统一与内外治理,隋虽国祚短暂,但国家统一和运河修建为盛世前夜奠基。
第二子目描绘了一幅政治大一统、经济大繁荣、民族大交融的盛世气象,但盛世背后蕴藏着危机,最终引发动乱。
第三子目描述了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五代十国等历史事件,从内外因素多角度分析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原因。
本课知识点繁杂,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隋唐兴衰放在民族关系的视域下进行思考。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识记从隋唐到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民族等相关史实,运用历史发展观点理解从隋唐到五代十国政权更选与社会经济、民族关系的发展,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认识从隋唐到五代十国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了解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表现,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隋唐时期是国家大一统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让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我国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特征,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重点】隋朝的民族交融。
【难点】隋唐灭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课前抢读】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朝代更替顺序是怎样的?②.西晋是如何完成统一的?③.如何理解五胡乱华?④.江南地区是如何得到开发的?⑤.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次改革?播放电影《长安三万里》片段,从画面中感受盛唐气象,进而导入本课。
【自学静悟】1.隋朝是如何完成统一的?采取了哪些促使巩固统治?又为何短命而亡?2.唐朝前期为何能出现盛世局面?盛世有哪些表现?3.唐朝的民族关系如何?民族关系具体表现有哪些?4.唐朝是如何由盛转衰,走向灭亡的?5.五代十国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合作学习】一、盛世奠基——“隋兴天下之”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的时间、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的桥梁,在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从而形成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为贯彻课程标准的新教学理念,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此课我采用了史料探究、情景体验的教学方式。
目的是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文字、地图等大量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把学生置于历史情景中去,再把学生由感知带入到思维和情感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到唐朝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管理的典范;唐朝盛世景象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基于对多元智能理论和问题连续体理论的学习和实践。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值得教给学生的内容,都可以调动学生至少5种智能参与实现。
调动学生的多项智能共同参与课堂学习,可以有效的保证学生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状态。
问题连续体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始终,在此过程中不断迸发智慧的火花,课堂教与学的状态发生根本性转变。
同时在问题的提出到解决方法的探究,再到得出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和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隋唐前后两个时期展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盛世景象,同时也说明这和统治者的开明政策有必然的联系;而唐朝中央政权的强大以及汉族与各民族友好交往,则成为唐代民族关系的特色;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朝代的更迭。
因此,我在设计此课时,将重点放在唐朝盛世局面中统治者管理国家政策的开明,和唐太宗在处理与突厥族等少数民族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从而得出唐朝盛世景象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2、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对这段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加入了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这段历史的古文材料,同时,运用图片、文字、地图等大量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把学生置于历史情景中去,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历史,感悟历史。
3、教学方式情景体验、史料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