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

合集下载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神话、寓言等文学形式;–掌握《神话中的动物》、《狐狸和葡萄》、《灰姑娘》等课文的内容;–学习运用包括引号、感叹号、问号等标点符号进行语句的标点;–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辞藻方式进行表达。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神话、寓言等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能够运用标点符号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语句意思;–能够用比喻、拟人等表达方式丰富语言表达。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神话、寓言等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表达的意识;–培养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热爱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 神话故事《神话中的动物》 2. 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 3. 知名童话故事《灰姑娘》三、教学重点•理解神话、寓言等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学会运用标点符号进行语句的标点;•掌握比喻、拟人等辞藻方式的运用。

四、教学计划第一课时:神话中的动物1. 教学目标•学习神话故事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课文内容和理解关键词语;•学会运用引号标点符号进行语句的标点。

2. 教学步骤•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提问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概念讲解:介绍神话故事的特点和结构。

•听读课文:朗读《神话中的动物》并进行理解、记忆和讨论。

•标点练习:让学生在黑板上标出课文中的引号,并解释引号的作用。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神话故事的意义和启示。

•总结:复习课文内容和标点符号的运用。

第二课时:狐狸和葡萄1. 教学目标•学习寓言故事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课文内容和理解关键词语;•学会运用感叹号和问号进行语句的标点。

2. 教学步骤•导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概念讲解: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和结构。

•听读课文:朗读《狐狸和葡萄》并进行理解、记忆和讨论。

•标点练习:让学生在黑板上标出课文中的感叹号和问号,并解释标点的作用。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的特点和结构。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

2. 学习使用句子成分进行句子分析和构建。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

2. 学会使用句子成分进行句子分析和构建。

教学内容1. 句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

2. 句子成分的分类和功能。

3. 句子分析和构建练习。

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入句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句子成分的分类和功能。

3. 操练:通过个别操练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掌握句子的分析和构建方法。

4. 练习:设计各类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澄清重点难点。

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批改学生的作业和练习题,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教学安排本单元共计4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导入和讲授句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 第二课时:讲授句子成分的分类和功能。

- 第三课时:操练句子的分析和构建方法。

-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和课堂总结。

参考资料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 相关语文教学参考书籍。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的简要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以进一步设计每节课的详细教案和教学活动。

四下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全册

四下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全册

四下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全册一、单元概述1.1 单元主题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通过阅读有关自然景观、动植物的篇文章,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2 单元目标-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动植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3篇课文:《海上日出》、《鸟的天堂》和《花钟》。

- 《海上日出》:描绘了海上日出时的壮丽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鸟的天堂》:描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鸟的天堂”,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 《花钟》:以花钟为线索,展示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变化无穷。

2.2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动植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策略3.1 朗读与表达- 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美。

- 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2 学习生字词-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组词、造句等方式,学习和掌握生字词。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生字词,巩固学习成果。

3.3 写作训练-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写作题目,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 引导学生进行互评、自评,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检查学生的写作成果,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时间为2周,每天1课时。

六、教学资源- 课文文本、生字词卡片、课文录音、教学课件等。

七、教学建议-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9、巨人的花园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4、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教学重点1、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今天,我们就将进入童话单元的学习。

齐读课题,提问。

学情估计:学生会提到巨人的花园是怎样一座花园?这个问题,教师以此展开教学。

学习课文一、粗读感知1、自读课文。

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

2、谈谈读后的感受。

3、认读生字二、重点阅读,体会道理1、再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一座花园?学情估计:学生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

2、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3、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注: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

4、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呢?方法:学生再次读课文,并自己做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1)第6自然段:春天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

A反复读3、4句,要读出村子和花园不同景色所蕴涵的不同情感。

B同是春天巨人的感受是什么?想象孩子们又在做什么?学情估计:如果学生能说到孩子们想到他们的乐园——花园里去,教师可以点拨:巨人在里面日子过得并不好,孩子们也想进去玩,现在最好的是什么?(2)第7自然段: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

A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B体会“与此同时”。

C 朗读本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优秀三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优秀三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优秀三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优秀篇7(一)识字、写字教学对于认识的字,由于精读和略读课文中的生字都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

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选读课文中的生字一律不注音,为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自查字典读准确,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

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

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二)阅读教学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

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

教师可以根据要求,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时间,多读少讲。

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本册的默读,要在学生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嘴唇的基础上,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比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

这一编排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教学中要加强检查、交流,将训练落到实处。

(3)精读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这项内容在语文园地八“交流平台”中,它以对话形式,渗透阅读中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把交流平台中提示的方法,加以扩展练习,运用到阅读学习中去。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过程,并得出结论。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课文:《麻雀》、《爬天都峰》和《我要的是葫芦》。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观察与思考”的主题展开,旨在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词汇,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和锻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词汇的理解,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2.观察教学法: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学生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教案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语速和语调的把握,让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巩固所学内容。

此环节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扩展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一、教学内容1.1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包括《麻雀》、《爬天都峰》、《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等课文。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既有民间故事,又有自然风光,旨在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团结互助等良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词汇积累和口语表达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生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4.1 课前预让学生预课文,查阅生词,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做好准备。

4.2 课堂导入通过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图片或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4.3 课堂讲解1. 讲解生词:让学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注意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分析课文:解读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点和修辞手法。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4 课堂练1.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 完成练:让学生完成课后练,巩固所学知识。

4.5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单元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围绕“人与自然”。

内容包括了《大自然的语言》、《爬山虎的脚》、《蝙蝠和雷达》三篇课文,以及一个“语文园地”环节。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自然的多样性,探索生物的奥秘,并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感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并运用新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词汇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大自然的语言”、“爬山虎的脚”等课文中出现的专业词汇。

2. 文本解析:《蝙蝠和雷达》一文,需要学生理解科学原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3. 写作表达:指导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用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

- 实物展示:爬山虎、蝙蝠等模型或图片。

- 学习单:用于学生记录重点内容和感想。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 朗读《大自然的语言》,讨论自然界的多样性和语言的表现力。

- 观察《爬山虎的脚》,学习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 探讨《蝙蝠和雷达》中的科学原理,理解仿生学的应用。

3. 实践与讨论:分组进行观察活动,记录自然现象,并分享观察心得。

4. 总结与反思:回顾所学内容,强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每篇课文的主题、关键词汇和主要观点,以便学生跟随教学进度,强化记忆和理解。

作业设计- 个人作业: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身边的自然现象。

- 小组作业:每组选择一个自然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进行反思,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设计一课时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设计一课时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设计一、课时内容及目标本课时主要围绕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展开教学,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习作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具体目标如下: - 能够理解习作的概念与作用; - 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习作情境; - 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习作的撰写。

二、教学准备1.课堂教具准备:黑板、粉笔、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篇等;2.课堂辅助工具:音响设备、投影仪等;3.学生学习资料:学生《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作业本等。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引出习作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习作的基本概念(10分钟)•介绍习作的定义、作用,让学生理解何为习作以及写作的意义。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习作的理解,并提出关于习作的问题。

4. 习作技巧讲解(10分钟)•讲解习作的写作技巧,包括情节设置、人物设定、语言运用等方面。

5. 撰写习作(3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撰写一篇习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6. 展示与点评(15分钟)•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进步。

四、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学习习作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习作的要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五、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完成一篇以学校为背景的习作,要求符合习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并在下节课上进行交流和展示。

以上就是本次《习作》教学设计一课时的内容,希朿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习作的写作技巧,提高语文素养。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全部教案(教材分析+教学反思+作业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全部教案(教材分析+教学反思+作业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全部教案(教材分析+教学反思+作业设计)第三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 )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通过阅读,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语文园地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1. 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

2.分组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意思。

11 蟋蟀的住宅课题:蟋蟀的住宅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 课时教学目标1 . 认识“蟋、蟀、宅” 等 12 个生字,会写“宅、临、选” 等14 个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 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4.积累好的单词和句子,体验用拟人、生动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学会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征来描述。

教学重点1 .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验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具体的事物。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 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1 . 多媒体课件2. 有关蟋蟀的文字、图片资料和资料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昆虫的世界非常奇妙。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习作:写观察日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习作:写观察日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课,主题为“写观察日记”。

学生将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学习如何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观察日记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方法,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日记写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学会用文字记录和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感。

教学难点1. 观察的细致性: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捕捉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2. 文字的表达:引导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内容用准确、生动的文字表达出来。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 观察日记范文- 学生笔记本和书写工具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日常事物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本课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观察日记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方法,让学生了解日记的结构和内容要求。

3. 观察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例如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或校园环境,并记录下来。

4. 写作指导:在学生完成观察后,教师进行写作指导,教授如何用文字表达观察到的内容。

5.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观察和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日记作品,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 观察日记的格式和写作方法- 观察的技巧和要点- 写作的表达技巧作业设计- 完成一篇关于家庭或校园的观察日记,不少于200字。

-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连续三天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形成日记。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写作成果,反思教学方法和指导是否有效,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改进和调整。

同时,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本文共计约500字,未达到2000字要求,但根据指示,文档内容应控制在2000字以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园地”为单元主题,通过不同的语文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课文内容丰富,包括诗歌、散文、民间故事等多种体裁,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不同体裁的文本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但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诗句和文本,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度较高,乐于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仿照例子,进行简单的语文实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仿照例子,进行简单的语文实践。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诗句和文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打印课文原文,准备给学生阅读。

2.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带领学生进入一个美丽的花园,引出本课的主题“语文园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二、单元主题与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江南水乡”,选取了《江南》、《江畔独步寻花》、《渔歌子》和《桂花雨》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丰富的物产。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单元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丰富的物产。

2.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领悟作者的情感,激发对江南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四、单元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讲解法: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练习法: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五、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共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同时,针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和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单元教学进度:本单元共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江南》(2课时)第二课时:《江畔独步寻花》(1课时)第三课时:《渔歌子》(1课时)第四课时:《桂花雨》(1课时)第五课时:作文指导——写一篇游记(1课时)第六课时:作文讲评——评选优秀游记(1课时)第七课时:单元复习(1课时)第八课时:单元测试及讲评(1课时)七、单元反思总结: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激发他们对江南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 教学目的: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2.体会作者借对梅花凌寒独放品格的赞美来表白自己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3.背诵并默写古诗。

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要求1;教学难点:要求2。

教学日期:教学流程:1.初读诗句,理解主要内容。

①读题,简介作者后,检查学生对“凌”字字形掌握的情况。

②先指几名朗读才能稍差的学生读并稍加指导,之后学生自读诗句,边读边想作者写了梅花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2.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第一、二句。

①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

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②指几名语言表达才能稍差的学生说说,再帮其订正,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

③启发学生从“墙角”、“数枝”中体会出梅花“形孤”的特点;从“凌寒”、“单独”中体会出梅花“姿傲”的特点。

④朗读体会。

在充分自读的根底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读,深化体会。

第三、四句。

①参照注释试着说说诗意,再集体讨论订正。

在理解这两句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出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虽然不是雪,却像雪一样洁白。

②轻声自由读诗句,体会梅花“色洁”、“幽香”的特点。

③感情启发,朗读体会。

3.再读诗句,体会作者的心境。

①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②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p 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

③启发想象,体会意境。

请学生认真地想象并体会:诗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考虑好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④再读诗句,边读边考虑,从“凌寒”等词语中体会,作者外表上赞美梅花凌寒独放,实际上是在表白什么心境?〔可适当地作背景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对诗人心境的体会是个难点,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深究。

⑤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单元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内容包括古诗、现代文、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多个板块。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文学形式,培养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 学习古诗的韵律、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学习现代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交流。

5.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

2. 分析现代文的写作技巧,学会仿写。

3.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4. 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本、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基本教学用具。

2. 相关的古诗、现代文、习作等资料。

3. 口语交际情境创设所需的道具或图片。

4. 综合性学习所需的材料或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导入:回顾已学的古诗、现代文等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2. 提问导入:针对本单元的主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生查阅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3. 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美感。

2. 分析现代文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仿写。

3. 讲解口语交际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交流能力。

4. 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堂实践1. 学生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味。

2. 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学生分组讨论,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五、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四下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教学策划

四下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教学策划

四下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教学策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想象和表达。

5.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共安排了4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二首》、《我是一只小虫子》、《童年的水墨画》和《语文园地》。

三、教学时间预计2周完成本单元的教学(每周5天,每天2节课,共20节课时)。

四、教学策略1. 情境导入: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式学习: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朗读训练: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6. 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2. 朗读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写作评价:通过学生的写作,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的测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写作练习纸。

七、教学步骤第一周第1-2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单元学习目标。

2. 学习课文《古诗二首》,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熟练朗读课文。

第3-4课时1. 学习课文《我是一只小虫子》,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熟练朗读课文。

第5-6课时1. 学习课文《童年的水墨画》,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程教学设计-部编版(学历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程教学设计-部编版(学历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程教学设计-部编版(学历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

2. 能够理解并会背诵古诗。

3.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复述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望洞庭》2. 课文《麻雀》:描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生词1. 生词表中的新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2. 生词的认读和理解。

教学难点1. 对古诗的理解和背诵。

2. 对课文细节的推理和想象。

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准备课文课件和生词卡片。

2. 准备相关文学作品供学生欣赏。

第一课时:课文导入与生词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内容。

2. 生词,让学生朗读并解释生词含义。

第二课时:课文内容与讨论1. 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课时:古诗与欣赏1. 让学生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内容。

2.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第四课时:实践活动1.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故事。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课文的小作文。

五、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生词和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写作和表演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文课件和生词卡片。

2. 相关文学作品。

3. 表演道具和背景音乐。

七、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程教学设计-部编版(学历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能够初步感受到小动物的可爱与生动性。

2.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难点: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引导学生用心感知小动物的生活情景。

3.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复印课文、准备小动物图片等教学资料。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温馨,相关小动物的图片或道具展示。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4.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小动物图片或实物引出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2.呈现课文: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解释生词和词语。

3.初步理解:提问学生: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小动物是如何生活的?4.合作探究:分组让学生讨论自己心目中的可爱小动物,并分享理由。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让部分同学分享小组讨论的可爱小动物以及理由。

2.读懂课文:再次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加深理解,讨论感悟。

3.动手实践:让学生利用所学内容,自由写一段描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文章。

4.总结反思:让学生互相交流作文,提出改进建议。

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课文内容也较容易理解。

但是部分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能力不足,后续需要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中引入了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环节,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下一步可以加入小组合作写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总体来看,本次教学设计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性,但在写作环节的指导上还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的内容,希朴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本教学设计是针对四年级学生学习部编版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观察世界》这一主题而设计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学会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观察日记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

2.学会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1.观察日记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

2.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3.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范例观察日记。

2.学生准备笔记本、书写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概念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经历。

第二步:讲解观察日记的写作要求和方法1.教师讲解观察日记的写作要求,包括客观性、细致性、真实性等。

2.分析范例观察日记,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第三步:实践演练1.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观察,记录观察内容。

2.学生根据观察内容,撰写观察日记。

第四步:展示和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日记,相互交流和评价。

2.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记的写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加强相关训练。

七、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多进行观察,积累观察材料。

2.拓展观察日记的写作内容,增加写作难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观察和记录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能力,更好地理解了周围的事物和规律,培养了对世界的敏感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设计人张玉丽9 自然之道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理解课题1、板书:自然之道齐读课题。

2、这个“道”字,它都有哪些意思?那它在“自然之道”里又是什么意思呢?、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1、同学们先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2、学生按要求自由读文。

3、指名逐段朗读全文,相机正音、评价。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正音“加拉巴哥岛”。

理解“筑巢孵化”读了第一段你知道它主要讲了什么吗?(2)指名读第二小节(3)第3、4小节连起来请一个同学来读,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生读)这2段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说它的只要内容。

(“救幼龟”)(4)指名读5、6小节这两段你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生:(“害”幼龟。

)(5)第7、8段连在一起读4、师: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叙事味道很浓。

现在你能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吗?5、指名汇报。

三、学习字词,指导书写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旅游、幼龟、嘲鸫、沙滩、侦查、企图、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离巢而出、稍不留心、踌躇不前、极不情愿、结伴而出、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结队而出、饱餐一顿、气喘吁吁、颓丧、震惊、悲叹。

2、理解难点词语。

争先恐后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后悔不已饱餐一顿3、出示本课生字,小组合作记忆生字。

4、提醒易错字的写法:幼(与“幻”比较)、啄、帽;指导书写:愚、滩。

四、再读课文。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学习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1.课文的题目是“自然之道”,文章1、2自然段的内容哪里体现了自然之道?2.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业设计;熟读课文,理解画的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复习引入。

1.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2.说说自己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积累了那些词,并把相关的句子读出来。

3.回忆一、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引入新授:1.学完了一、二自然段,说说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么呢?”。

2.自由朗读三、四、五自然段,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1)找出描写小绿龟动作的词语“探”“欲出又止”“踌躇不前”“侦察”,理解小绿龟的机警、谨慎。

联系第五自然段了解“侦察兵”的身份与重任。

(2)找出描写嘲鸫的词语“突然”“飞”“啄”“企图”“拉”,感受紧张的气氛。

理解“企图”是要实现不好的想法。

(3)朗读两种情感的对比,理解小绿龟的机警与嘲鸫的凶狠之间的争斗。

(4)出示: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样的”指的是哪样的?(5)有感情地回读第三自然段。

(6)向导的冷淡是因为他的冷酷无情吗?理解向导是想遵循自然之道。

5.面对我们“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的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

出示句子比较:向导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飞走了。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如果说向导的第一次冷淡是想遵循自然之道,那么他现在的做法是什么?三、违背了自然之道,带给我们和小龟的是什么呢?自读六、七、八自然段。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为什么说我们干的是“愚不可及”的事?请你边读边画出这些词语。

2、汇报。

3、体会作者的沉痛心情。

4、学习不同语气体会朗诵“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天呀?”“看我们做了什么”读出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6、我们是怎样做的?画出我们补救时的动词。

7、比较句子比较句子: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表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会受到伤害。

”“悲叹”这个词换一个其他的词“慨叹,忍叹”行不行?“悲叹”这个词表现出向导怎样一种感情。

8、小结:黄昏海边的美丽自然景色和食肉鸟响彻云霄的欢快叫声像是一种讽刺。

这更深了我们惭愧,懊悔,甚至对自己的痛恨之情。

让我们一起读读第6和第8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我们的心情吧!四、回归整体,提升文本1、这“自然之道”你是怎么理解的呢?2、请学生谈谈人们在生活中违背自然规律的例子。

作业设计;1、抄写画的四字词语。

2、完成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9、自然之道遵循人违背保护↘↙伤害海龟教学反思: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汇报课前了解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2、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了解她的过去、现在、共同设计她的未来。

学生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过渡:要了解黄河,有什么好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了解。

)二、阅读课文时先学习生字词:祸河、乃至、侵蚀、开垦、亩、经营、不折不扣。

1、齐读。

2、开火车读。

二、了解黄河的过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通过默读,了解黄河的过去。

2、学生汇报。

3、体会“摇篮”的含义,通过联想、与现实生活联系来理解。

4、。

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朗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这样的摇篮多么让人向往啊!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黄河边变了,她变成什么样子呢?三、学习黄河的现在。

(现状和原因)1、学习1、4、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黄河变成了什么样子?2、学生纷纷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回答)3、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摇篮”变成这样的呢?(请学生读第六自然段。

)4、同学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归纳为自然原因和人为破坏。

5、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从无奈到愤怒)过渡:正因自然与人为的原因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愤怒了她咆哮了。

你们希望我们的黄河继续这样狂躁不安吗?你想她以后……四、共同设计黄河的未来。

(学习最后一段)1、要治理好黄河,关键是什么?2、为了治理好黄河,科学家们事怎样做的?3、我们还有什么好方法呢?(让学生各抒己见)五、环保拓展:争做环保小卫士1、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留意我们的周边环境,你们发现有什么环境问题,你平时是怎样保护环境?2、仅仅靠我们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人都行动起来,那我们的环境就会焕然一新了,今天我们指导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让我们为环保出一份力,向社会个各人士发出我们的呼吁。

3、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呼吁写在卡片上,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六、小结:相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身边的环境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一定会重见笑颜、重放光彩。

我们的地球也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板书设计: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未来“摇篮”现在祸河原因自然原因、人类破坏未来“摇篮”课后反思11蝙蝠和雷达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2、写有生字词语的小黑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

(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字。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3、指名讲,师生共同归纳。

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一)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二)出示过渡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三)重点学习第三自然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讲段意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1)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2)指导朗读: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话?(赞叹、佩服)五、结束语:我们人类是靠什么来判断有没有障碍物的?(眼睛)那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飞行,它靠的是不是那双像猫头鹰一样锐利的眼睛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作业布置:抄写生字词语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11课《蝙蝠和雷达》,还记得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研读课文,解开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一)学习4、5、6自然段(二)自由轻声读课文4、5、6自然段,想一想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在什么环境中做实验,分别怎么做,结果怎么样?得出了什么结论?(三)边默读4、5、6自然段,边用简洁、准确的话来填写表格小组讨论填表结果指名讲所填写的表格哪位同学可以看着表格来为小蝙蝠解释试验的过程?要注意人称的变化。

(二)学习第七自然段快速读第七自然段,动手画出有关句子,并把句子读一读。

汇报句子男女同学赛读默读句子,在表格背后的空白处画出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示意图展示示意图,并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完善学生的示意图,板书:同桌看板书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科学家们发现蝙蝠夜间能安全飞行的秘密容易吗?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理解“反复、终于”的用词准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