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婴儿心理的

合集下载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课件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课件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童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详细内容包括:婴儿期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感与社会性发展以及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具体涉及第4.1节婴儿认知发展的里程碑,第4.2节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第4.3节情感表达与社会互动的发展,以及第4.4节家庭环境与婴儿心理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婴儿期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使学生了解婴儿期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影响婴儿心理发展因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儿期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婴儿期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婴儿成长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婴儿心理发展的兴趣。

2. 新课内容介绍:讲解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婴儿心理发展案例。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实例,解释婴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概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4章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婴儿期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

(2)分析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及其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3)举例说明影响婴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2. 答案:(1)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2)婴儿语言发展特点:从简单发音到模仿成人语言,逐渐形成词汇、句子;与认知发展的关系:认知发展水平影响语言理解与表达。

(3)如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式、社会互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婴儿心理发展领域的研究动态。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概述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单选)(一)身体的发育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非常快。

主要表现在身高和体重的增加上。

其中,婴幼儿期身高的增加是人一生中最快的。

婴幼儿体重的增长与他们骨骼肌肉的发育密切联系。

(二)神经系统的发育1.神经系统的结构(1)脑的重量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其脑重大约是成人脑重量的25%,而这时新生儿的体重仅是成人体重的5%。

之后,儿童的脑重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增加。

增加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2)神经纤维婴幼儿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

神经系统各部分神经纤维实现髓鞘化的时间不同,较早完成髓鞘化的是感觉神经,其次是运动神经。

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的额叶和顶叶部分的髓鞘化过程开始得最晚,大约7岁时才接近完成。

(3)大脑皮层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

其中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

利用脑电图研究发现,脑发育的第一个加速期在5~6 岁。

2.神经系统的机能(1)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机能的发展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兴奋机能增强。

这主要表现在:新生儿每天需要睡眠20~22 个小时,3 岁时可减少到14 个小时。

抑制过程的加强,使幼儿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并逐步培养起一些生活习惯。

(2)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信号系统在婴儿期就开始发展。

这时他们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都是以具体刺激物作为信号的。

婴儿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阶段1,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七八个月以前的婴儿属于此阶段。

这时他们只能以自身的动作来应答具体的刺激物。

阶段2,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8 个月以后的婴儿开始能够对少数词做出一定的动作反应。

阶段3,具体刺激-词的反应。

1岁至1岁半的婴儿能够对熟悉的物体做出词的反应。

阶段4,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1岁半以后,婴儿的词才开始摆脱与具体刺激物的直接联系,开始具有概括性,即词可代表一类事物。

发展心理学婴儿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婴儿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婴儿心理的发展引言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命周期内心理变化的学科,而婴儿心理的发展则是其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婴儿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最早的阶段,对婴儿心理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婴儿心理发展的几个关键方面。

婴儿从出生开始就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但这些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

对于新生儿来说,他们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来与外界交流。

他们会通过注视、眨眼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随着婴儿的成长,他们开始学习通过身体语言、笑声和咿呀声来与父母和其他人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婴儿逐渐学会了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并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社交技能。

感知能力是指婴儿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

新生儿的感知能力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对声音和触觉的感知。

随着婴儿的成长,他们的感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他们开始学会通过视觉感知周围的人和物体,通过嗅觉感知不同的气味,通过味觉感知不同的食物味道,通过触觉感知物体的质地和温度等等。

这些感知能力的发展为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认知能力是指婴儿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能力。

婴儿的认知能力也是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发展。

最初,婴儿对外界信息的认知主要是基于感知和感觉。

他们通过对声音、光线和触觉的感知来建立对外界的认知。

随着婴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他们逐渐开始学会通过观察和探索来获得新的认知。

在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关键的里程碑是婴儿开始学会认识并区分各种对象。

他们能够注意到不同颜色、形状、大小和纹理等特征,从而能够将物体进行分类和识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也逐渐发展。

这些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婴儿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更复杂的知识和技能打下了基础。

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能力是指婴儿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能力。

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通过听觉感知语音,并逐渐学会模仿发音。

他们开始对一些简单的语音、音节和单词产生兴趣,并试图用各种声音来模仿。

第四章婴儿期儿童心理的发展优秀课件

第四章婴儿期儿童心理的发展优秀课件
巴宾斯基反射:当用火柴棍或大头针等物 的钝端,由脚跟向前轻划新生儿足底外侧 缘时,他的拇趾会缓缓地上跷,其余各趾 呈扇形张开。(8、9个月消失)
反射使新生儿 适应周围环境
游泳反射:托住新生儿腹部,他会做出像 游泳的动作。(4个月后消失)
行走反射:用两手扶在新生儿腋下,使其 脚心朝地,就会做出行走样的动作。(2个 月后消失)
大脑某个半球建立特定功能的过程(右利手儿 童语言逐渐定位于左半球)
3、后天环境影响与婴儿脑的发展
儿童大脑发展是逐渐的、连续的, 具有严格的程序性,成熟顺序为: 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1)可塑性 (2)修复性
(二)身体的发展特征
个体生长成熟过程中身体比例的变化
➢身体的发展特征
新生儿 (0-1月)
6.情绪的发展,基本情绪的已具备,以保证 婴儿在环境变化中的有效适应
7.个性的发展,个体稳定的气质特征明显定型 和性格倾向的初步显露。
8.社会性的发展,通过依恋成人、与他人往、 对新异性探索和对威胁性回避的社会技能,以 保证婴儿的初步社会适应能力。
第一节 婴儿生理发展及其意义
婴儿期(0-3岁),是儿童生理发展最 迅速的时期,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迅速 的时期。
(2)头围
新生儿: 34cm 12个月:46~47cm 24个月:48~49cm 36个月:50cm左右 10岁: 52cm左右 20岁: 60 cm左右(基本停止增长)
脑重与头围的发展
发展规律:
At birth 3 months 15 months
Cortical Neurons
发展的原因
第四章婴儿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2021/3/6
1
导言:人的心理内容的构成
生理 心理 社会

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教案

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教案

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详细内容涉及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以及相应的教育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并能够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3. 提高学生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教育措施。

重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婴幼儿心理发展案例。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婴幼儿成长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理论讲解:(1)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

(3)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针对婴幼儿心理发展制定教育措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具体案例,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七、板书设计1.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1 生理发展1.2 心理发展2.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2.1 新生儿期2.2 婴儿期2.3 幼儿期3. 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3.1 遗传因素3.2 环境因素3.3 家庭教育4. 教育措施4.1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制定教育策略4.3 创设有利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环境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案例一:小明,2岁,近期开始出现反抗行为,如不让妈妈给他换衣服,吃饭时故意把食物扔在地上等。

案例二:小红,3岁,胆小,害怕与陌生人交往,家长担心她在幼儿园不能适应。

2. 答案:案例一:影响因素:2岁左右的婴幼儿正处于第一逆反期,自我意识增强,渴望独立。

教育措施:尊重小明的独立性,给予适当的自主权,如让他自己选择衣服、参与家务等。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课件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课件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针对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进行探讨,教材选用的是《发展心理学》的第4章。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婴儿期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化过程以及语言发展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特点,理解婴儿期的认知、情感、社会化和语言发展的基本过程。

2. 培养学生对婴儿期心理发展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婴儿心理发展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婴儿教育观念,提高学生对婴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婴儿期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化过程以及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

难点:婴儿期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及如何根据婴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婴儿心理发展视频资料。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婴儿的日常活动,引发学生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思考。

2. 理论讲解:介绍婴儿期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化过程以及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解释婴儿期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的婴儿心理发展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实际案例,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根据婴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分享教育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婴儿期的心理发展1. 认知发展2. 情感发展3. 社会化过程4. 语言发展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婴儿期的认知发展特点。

2. 请分析婴儿期的情感发展对后续成长的影响。

3. 针对一个具体的婴儿案例,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婴儿期的心理发展,思考如何根据婴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下节课分享学习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细节1.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2. 婴儿期的情感发展:包括情感的产生、情感的表达和情感的调节等方面的发展。

4第四章 婴儿期心理发展(认知发展) 林崇德版 老师提供

4第四章  婴儿期心理发展(认知发展)    林崇德版     老师提供



(4)婴儿触觉发展的主要特点


触觉发生
4-5月的胎儿已经产生触觉反应 无条件的食物反射及无条件的防御反射证明新生儿的 触觉反应

① ② ③ ④
触觉发展显示了认知进步
口腔探索(1岁前) 手的探索作为口腔探索的补充(1-2岁) 口腔探索作为手的探索(1-2岁) 手的探索(2岁以后) 重视:要把触觉当作婴儿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看待, 认识触觉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4)重视语言在感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运用语言指示婴儿感知的目的和方向 运用语言提升婴儿的感知经验。

(5)保护好婴儿的感觉器官。
二、婴儿记忆的发生和发展



1、基本概念
(1)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2)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回忆 (3)记忆的种类:

他所看到的成人或其他儿童的某个简单行为的重复。
四、婴儿思维的发生和发展

1、思维的种类:
① ② ③
直觉行动思维(动作思维)-动作 直观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形象 抽象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概念
2、婴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1)0-1岁是婴儿思维的准备期(发展感知 觉、积累感知觉经验) (2)1-3岁产生思维的低级形式——直觉行 动思维。 (3)3岁左右,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逐 步发展出具体形象思维。
2.转换生成说

乔姆斯基
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 模仿和强化得来的 语法是生成的。先天的语言获过转换规则变为表层结构 (语音),从而被感知和传达



3模仿说

婴儿心理ppt课件

婴儿心理ppt课件

9
⒉婴儿听觉的发展 据研究,新生儿甚至胎儿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 声音感受能力。婴儿早期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主要 表现在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对语音的辨别上。 新生儿对听起来更像人们说话的音高和频率的声音 颇为敏感;刚出生几个小时就表现出对声音的粗略 定位能力,他们能够将头转向声源方向,到4个月时 声音定位才较为准确; 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表现出了对许多种语言的语音 的辨别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能力会发生调整; 新生儿的听觉阈限个别差异很大。
31
(一)依恋的形成和发展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或依恋建立期(2个月至7~12 个月)


乳儿对他人的社会性反应强度增加,对熟悉的人有特殊友 好的关系,能从周围的人中区分出最亲近的人,并特别愿 意与之接近。 这时的乳儿一般仍然能够接受比较陌生的人的注意和关照, 也能忍耐同父母的暂时分离,但是带有一点伤感的情绪。
6



通过这种研究方法能够揭示出以前无法了解的 早期感知能力。 婴儿在这个时期具有的感知能力,对他们的心 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婴儿早期能辨别新旧不同 的剌激,使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能进行选择性 反应,以利于适应环境; 他们把注意力移向新事物,利于扩展经验,学 习新知识。
7
⑵重要概念——优先注视范式 也称剌激偏爱程序,这种研究方法以注视时间 为指标。它是通过一个特殊的观察小屋呈现剌 激、观察反应并记录注视时间。 通过研究发现婴儿早期就能够察觉刺激源;根 据对不同刺激物注视时间的长短,还发现他们 能够区别不同的剌激物,且对某种图形产生偏 爱。 偏好的注视可进一步说明新生儿可能生来就具 有某种排定的程序——偏重注视某些轮廓和图 形。
5
⒊习惯化范式(habituation paradigm)、优先注视 范式 (preferential looking paradigm) 等都是 揭示婴儿感知能力的关键性研究方法。 ⑴习惯化范式(P162) 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 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 的不同剌激,反应又会增强,这就是去习惯化。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题库-章节题库-发展心理学-第4章 婴儿心理发展【圣才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题库-章节题库-发展心理学-第4章 婴儿心理发展【圣才

第4章 婴儿心理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吉布森的视觉悬崖是用来研究婴儿()知觉的。

A.时间B.运动C.方位D.深度【答案】D【解析】吉布森通过视觉悬崖装置的实验发现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

2.鲍尔比把儿童依恋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顺序是()。

A.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无差别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B.无差别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C.无差别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D.特殊情感联结阶段→无差别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答案】C【解析】鲍尔比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依次是:①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地使用;②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应;③特殊情感联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

3.婴儿对以下四种颜色的掌握顺序应是()。

A.红、蓝、白、灰B.白、红、蓝、灰C.蓝、红、白、灰D.红、白、蓝、灰【答案】C【解析】研究者利用婴儿对不同色盘注视时间长短差异,发现婴儿看到的第一种颜色是蓝色,然后是红色,区分白色和灰色的时间比较靠后。

4.婴儿偏爱注视()。

A.鲜艳的颜色B.灰色C.扭曲的人脸D.静止不动的物体【答案】A【解析】通过优先注视的研究范式,人们发现婴儿能够区别不同的刺激物,且对某种图形产生偏爱,如鲜艳的色彩、运动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集的地方或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

5.关于婴幼儿触觉的表述,下列选项中()是正确的。

A.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晚于手的触觉B.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可以认识物体C.眼口协调动作出现,是触觉发展的里程碑D.能够知觉到手的位置,主要是视觉【答案】B【解析】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射。

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初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后来才是手的触觉探索。

视觉和触觉的协调主要表现为眼手探索活动的协调而不是眼口协调,眼手协调活动是婴儿认知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保育员基础知识培训全套教学课件第四章婴幼儿心理学知识第1节婴幼儿的心理发育

保育员基础知识培训全套教学课件第四章婴幼儿心理学知识第1节婴幼儿的心理发育
展的时期。 (7)学前儿童掌握的词汇,以名词和动词占大 多数,数量词、虚词掌握的相对较晚。 (8)句子的含字量、复句量也在逐年提高、语 言表达更加完整,更加正确,逻辑性也增强了。 •3.认知的发育:包栝各种认识形式,如感知, 记忆、思维、想象等。
21
一、婴幼儿心理发育特点
(1)感知觉的发育:在活动过程中和教育的影响 下发展起来的,是一个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1)触觉 •①新生儿触觉已高度发达,特别敏感的是嘴唇、 手掌、脚掌、前额和眼帘等部位。 •②疼痛刺激能发生全身或局部反应。 •③新生儿对温度的感觉非常灵敏,如对过冷过
保育员基础知识全套教学课 件第4章婴幼儿心理学知识
第1节 婴幼儿的心理发育
宁夏医科大学 胡向莲 教授
一、婴幼儿心理发育特点
•1.动作的发育:婴幼儿经历着各阶段的动作发 育过程,它与脑、脊髓及肌肉的功能发育密切相 关,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规律: (1)头尾规律:即婴幼儿的动作发育自上而下发
2
一、婴幼儿心理发育特点
•2~3个月:
8
一、婴幼儿心理发育特点
•4~5个月:
•5~6个月: •6~7个月:
9
一、婴幼儿心理发育特点
•6~7个月: •8~9个月:
10
一、婴幼儿心理发育特点
•9~10个月:
•11个月:
11
一、婴幼儿心理发育特点
•12~15个月: •15~18个月:
12
一、婴幼儿心理发育特点
•18~24个月:
22
一、婴幼儿心理发育特点
热的牛奶或洗澡水都有反应。 •④新生儿已能辨别甜、咸、苦、酸等不同味道, 并且对甜的喜爱胜过成。婴儿味觉辩别力发展得 相当快,1岁内就能精确区别同一昧道的不同浓度。 •2)视觉:即精确地辨别细微的物体或远距离物体 的能力。学前期开始发展起来,但发展速度不平 衡,即学前中期发展速度快于学前晚期。通过有

2第四章 婴儿期心理发展(动作和情绪) 林崇德版 老师提供

2第四章  婴儿期心理发展(动作和情绪)   林崇德版   老师提供
婴儿期心理发展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个 体发育与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这个年 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 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
2. 感知觉迅速发展,且在许多方面接近成熟水 平;
3. 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4. 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发展的重要标志。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婴儿一周岁以内常哭,是 正常的事,也有生存、发展上的意义;1-2岁 以后的孩子还常哭,大人则要特别注意分清原 因,区别对待:
一是孩子是否在以此要挟自己,把哭做为一种手段;
二是孩子是否有身体不适(婴儿有时突然发生莫名 其妙的啼哭或其他不愉快现象,可能是发病的先 兆);
三是自己是否过于忽视孩子。
哭泣
快乐
生气
不舒服
嫉妒
嫌恶
一、情绪情感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
意义
(一)情绪情感是婴儿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重要工具
(二)情绪情感是婴儿心理活动的激发力量 (三)情绪情感推动、组织婴儿的认知活动
中等强度的情绪唤醒水平能使认知活动达到最佳水平
(四)情绪情感是婴儿进行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 (五)情绪情感促进婴儿个性形成 基于上述对婴儿情绪情感意义的认识,教养者应高度重视婴儿的
婴儿恐惧的发展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本能的恐惧(初生就有) (大声、高处降落、身体位置突变、疼痛等引起)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4个月左右开始) (与曾经引起过不愉快经验的刺激相联系)
(3)怕生(6-8月左右)
(对陌生人、陌生或怪样的物体、没有 经历过的情况发生警觉、害怕、恐惧等)
3、婴儿依恋的类型:
——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
4、早期社会性依恋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 婴幼儿心理的发展

第四章 婴幼儿心理的发展

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一、身体的发育从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非常快,主要表现在身高和体重的增加上,婴幼儿期身高的增加是人一生中最快的。

二、神经系统的发育1.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

其中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

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最优先发育的是脑。

2.两种信号系统的发展特点,第一信号系统在婴儿期就开始发展。

第二信号系统在1.5岁后才真正开始发展起来。

三、游戏的概念1.不同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1)婴幼儿,游戏。

(2)小学生,学校学习。

(3)初中生,学习。

(4)高中生,学习。

2.婴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需要,与他们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不足之间的矛盾,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是游戏。

四、婴儿言语的发展1.在个体言语形成阶段中,婴儿说话的关键期是复合句阶段。

2.婴儿说出的句子像发电报式的电报句的年龄阶段处于1.5-2岁。

五、幼儿言语的发展1.儿童的内部言语,产生于幼儿阶段。

2.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称作积极词汇。

3.从语法的发展上看,婴儿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

六、情绪情感发展的内容1.婴儿依恋的类型(安斯汉斯):(1)安全型,在母亲离开时会轻微地抗议,一旦母亲回来就寻求接近并易被母亲安抚。

(2)回避型,在母亲离开时不会通过,独自一个人玩,不会表现出烦躁,对母亲的回来会忽略。

(3)矛盾型,在母亲高开时表现出严重的痛苦行为,但母亲回来后又表现出矛盾行为,依赖母亲或逃离母亲的行为会交替出现。

(4)混乱型,母亲离开时表现出茫然、迷惑或丧失判断能力。

母亲出现后则又会视而不见。

2.依恋指婴幼儿对某个人或某些人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开的一种情感。

3.恐惧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它的发展会经历几个阶段。

其中婴儿开始对陌生刺激产生恐惧反应,表明处于阶段三,怕生。

七、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上而下原则;(2)由近及远原则;(3)由大到小原则。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

第四章婴儿的认知发展第四章婴儿的认知发展●认知过程与认知活动●广义的认知●狭义的认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婴儿记忆、思维与言语的发展●婴儿的社会认知发展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一、感觉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一)感觉运动及其子阶段●反射性反应阶段(0-1个月)●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二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二级循环反应的协调(8-12个月)●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18个月)●心理表征阶段(18-24个月)●(二)前运算阶段(2-7岁)●象征性思考阶段(2-4岁):前概念阶段●标志:象征性游戏●直觉思维阶段(4-7岁):●借助对事物的直接感受和知觉来思考●3岁前是思维、认知、智力萌芽、产生的阶段。

皮亚杰将思维(think-ing)、认知(cognition)和智力(或智)(intelligence)看作是同义语。

●3岁前儿童主要的智慧特点是它的感知运动(sensori-motor)协调性。

也就是说,3岁前,儿童依靠感知到的信息对外在世界做出反应,协调感知和动作来"解决问题",在动作的进行中思考,这时,婴儿只能考虑自己动作所接触的事物,只能在动作中思考,而不能在动作之外进行思考,更不能考虑自己的动作、计划自己的动作以及预计动作的后果。

一、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理论●皮亚杰在《儿童智慧的起源》(1936,1953)、《儿童心理学〉(1969)等著作中,都详细地介绍了有关感知运动阶段(或感觉动作期)并将这一阶段分成六个时期:●1.原始感觉动作图式的练习(0~1个月),像吸吮、定向注意等动作,都是遗传的反射练习过程。

●2.初级循环反应(1~4.5个月)●初级循环反应时期形成了最初的习得性适应。

这个时期是从机体到智慧之间的过渡。

●皮亚杰采用习惯(habit)这个名词,来指明习得行为的形成以及这种习得行为形成后变为自动化的动作。

发心第四章

发心第四章

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展关键词:髓鞘化条件反射内抑制外抑制皮质抑制直觉行动性前言语思维一、婴儿生理的发展(一)身体特征:⏹身高:50cm增加到70—75cm⏹体重:3.0—3.5kg增加到9.4kg⏹骨化:从软骨中心开始,骨骼有弹性,容易变形⏹生理弯曲:颈弯曲、胸弯曲、腰弯曲⏹肌肉发展:先大后小。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1、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1)脑重量迅速增加:390g(初生)900g(1岁)⏹脑细胞的形状、大小都在变化,树状突和神经纤维数量和长度都有很大发展,其中尤以锥体细胞的发展,较皮质中其他各种细胞更快。

⏹(2)神经纤维开始髓鞘化。

⏹运动神经的髓鞘化最迟完成,因此新生儿软弱无力。

2、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1)兴奋机能逐渐增强⏹(2)皮质抑制机能开始发展。

⏹皮质抑制机能有无条件抑制(外抑制)和条件抑制(内抑制)两种.⏹出生时只有外抑制,第一个月的后半月开始有内抑制。

⏹无条件抑制有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抑制包括:分化抑制(初生)消退抑制(第二个月)条件抑制(第四个月)延缓抑制(第五个月后)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使大脑有可能更细致地分析综合外界地刺激。

对儿童心理地发展来说,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生理基础。

(3)第一信号系统的出现:在婴儿末期,第一信号系统活动有了初步发展,具有了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动作的发展动作的本身并不是心理,但是它和心理的发展密不可分,心理的发展是离不开动作和活动的。

表现在:第一、心理是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或形成发展的。

第二、心理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因此,动作和活动是心理的外部表现,是儿童发展水平的体现和客观指标。

(一)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中央部分动作到边缘部分动作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二)手的抓握动作的发展不协调---协调----灵活本能的抓握(不协调)阶段动作混乱阶段无意抚摸阶段无意抓握阶段手眼不协调的抓握特点1.没有目标,没有方向2.手指配合不当3.手的动作不能同视线协调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手眼协调动作是指眼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按照视线去抓住所看见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握反射(grasping reflex)
• 物体接触手掌时就
握住不放,甚至可 以把身体悬挂起来。 大约到第4-5个月时, 这个反射就消失了。
巴宾斯基反射(babinski reflex)
• 轻轻地抓或刺激儿
童的脚心时,就引 起脚趾向上张开的 动作。约在出生后8、 9个月时,这个反射 就逐渐消失了。
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 身高:平均50厘米,男高于女 • 体重:平均3~3.5千克,男重于女 • 皮肤:细嫩,呈红色并逐渐转白,有皱纹 • 骨骼:弹性强,硬度差
• 肌肉:软弱无力,难以支持身体的动作 • 脑重:平均350—390克,相当于成人的
25%~30% • 神经系统:脑细胞体积小,神经纤维的长度 和分支不发达,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未完成。
• 双手配合
4-5个月开始,能双手协调地操弄和探究物品, 能把一只手的玩具递到另一只手中,也能用 一只手去抚摸、摆弄另一只手中的玩具。 约8-11个月,不仅能熟练抓握物品,而且能 双手配合解决一些简单的任务。
• 重复连锁动作
1周岁左右,婴儿喜欢拿着物品做重复的动作。
• 自主够物
3个月左右出现自主够物动作 8个月时,能拿到方向不断变化的移动物体。
第四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教学内容
1
新生儿的心理发展
2
婴儿的心理发展
教学要求
掌握新生儿的一般特征 掌握新生儿具有的反射和感 觉能力

一、新生儿的一般特征
•胎儿与新生儿生活的不同
项目 环境 胎儿 羊水 新生儿 空气
温度 刺激
营养
相对恒定 最低限度
依靠母体的血液
随大气变化 各种刺激都促使所有感官活动
•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
• 言语过程主要包括言语感知、言语理解
和言语表达三方面。 言语感知是指通过对言语的感知以获 得信息的过程,是言语活动的首要环节, 也是婴儿最早获得的一种言语能力。
1、模仿说 阿尔波特认为,婴儿语言只是对成人语 言的模仿,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 怀特赫斯特提出了“选择性模仿”的新概 念。
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机能的发展
大脑皮层的兴奋机能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强, 其主要表现是睡眠时间逐渐减少 。
新生儿每天睡眠的时间高达16-18个小时,大部分时 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1岁时,减少到每天14个小时左右; 7岁时,大约为11个小时,比成人长一点。
由于神经系统的日益成熟,动作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大脑抑制机 能比较顺利的发展起来。 整个婴儿期,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很 不平衡,抑制过程弱于兴奋过程,这种不平 衡性,导致儿童活动的高度不稳定性和冲动 性。
依靠外来食物和消化系统的功 能
氧气供应 由母亲血液通过胎 依靠新生儿的肺部输入 盘输入 代谢排泄 通过胎盘排出 由皮肤、肾、肺和消化道排出

① ② ③

新生儿期具有的特点 生理上的寄居生活转为独立生活 个体的心理现象开始发生和发展 新生儿既软弱无力又存在着发展的巨大可能 性 新生儿主要依靠非条件发射来适应环境
3.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进程
从出生到6岁儿童动作发展的年龄常模
(以70%儿童通过为标准)
美国儿童动作发展示意图
婴儿言语的发展
1 2 3 4
婴儿言语发展理论 言语准备阶段的言语发展
言语的发生
言语的发展
(一)婴儿言语发展理论
•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
规则而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它具有社 会性和生成性等其它符号系统所没有的 特性。
神经元的发育
出生时,神经元结构简单,神经纤维短而
少,并多呈水平方向发展。2岁以后,脑神
经纤维在继续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基础上,出
现了垂直方向延伸的分枝,形成了斜线与垂
线交叉发展的局面 。
神经系统髓鞘化
出生前完成脊髓部位的神经纤维,如前庭—听觉通
道纤维,联系视觉、听觉的丘系系统。 出生后较早完成的是感觉神经,其次是运动神经, 最后是控制情绪和组织思维的神经纤维。 大部分神经纤维髓鞘化在出生1-2年内完成,因此2 岁婴儿能够快速吸收大量信息,尤其是学习语言上。 少部分神经纤维到2-3岁以后完成髓鞘化。部分与 高级思维活动直接相关的额叶、顶叶髓鞘化大约要 到7岁时。
自主坐立对婴儿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站立 9个月开始,婴儿表现出将自己由坐姿向上拉 的动作倾向,试图让自己站起来。 1岁时,能自主独立站立。
③爬行动作 • 爬行动作是最早的自主位移动作,是婴儿动 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 婴儿的爬行可分为腹地爬和手膝爬 表现为婴儿胸腹着地, 用手臂弯曲的力量拖动 表现为腹部逐渐离开地面, 身体前进,腿基本不发 腿部力量参与爬行。 挥作用,有时会出现倒 爬的现象。
(一)
婴儿躯体的生长 婴儿脑的发育
(二)
(三)
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婴儿躯体的生长
• 婴儿期是人一生中身体生长的第一个高峰期。
体重增加
婴儿体重增长曲线图
• 身高增长
• 身体比例的变化
• 头围和胸围的增加
表 婴儿头围与胸围发育正常值
年龄(月)
0
3
6
43.9 42.8
43.8 42.7
9
45.1 44.2
三、新生儿的发展



新生儿 的状态
新生儿 的反射 行为
新生儿 的感觉 能力
新生儿的状态
(1)规则睡眠状态
(2)不规则睡眠状态
(3)瞌睡状态
(4)安静觉醒的状态
(5) 活动觉醒状态
(6)啼哭状态
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
• 接触儿童的嘴唇,
就引起吸吮动作。 吸吮反射是最强的 反射之一,当新生 儿开始吸吮时,其 他活动都会被抑制。
其探索欲望,促进智力的发展。 爬行使婴儿产生深度知觉,促使婴儿自我保 护意识的发展。 爬行活动使婴儿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 目的,发展婴儿的意志品质,增强其自信心。 爬行使婴儿接触和探索环境的范围扩大,交往 能力的发展。
爬行促进大脑的发育,一定程度上能使受损 的大脑得到代偿。 爬行减少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使儿童 注意力易于集中,坐姿端正。
①言语学习不必是一对一的完全模仿,成人的言语 活动和婴儿的言语学习主要是功能上的相似,婴 儿有选择和创造的余地; ②选择性模仿是在自然环境中发生的语言获得方式 ,而并非在训练和强化中进行的。
•掌握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以及婴儿认知和言语发展的规律。
•掌握婴儿气质、情绪、社会性发展
的特点和规律。
一、婴儿的生理发展
•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这一时期
是个体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 期。
• 婴儿的生理发展是指婴儿躯体的各个部分
及各种器官、组织的结构和机能的生长发 育过程。
婴儿的生理发展
保持终身 出生3周以后,这一反射变成
了有意的转头动作。 出生2个月后消失
出生后8周左右消失
新生儿的感觉能力
• 触觉
胚胎5~8周已经开始有了触觉,出生时 触觉已发展得很好。
• 听觉 在产前期长到5个月大的时候,已能对
声音刺激作出反应 。 新生儿能分辨很多种声音,与纯音比, 喜欢听复杂的声音;能区分不同人的 声音,对母亲的声音偏爱。
游泳反射 (swimming reflex)
托住新生儿的腹 部,他就会做出象 游泳样的动作。这 种反射可能也是种 系发生过程中遗传 下来的,与个体在 母体内的液态环境 有关。这种反射约 在出生6个月以后 消失。
摩罗反射(moro reflex)
• 又叫惊跳反射
当新生儿突然失去支 持或受到大声刺激 时常常表现为惊恐 状态,如双臂伸开, 又迅速收回胸前, 紧握拳头等,这个 反射约在出生后四 个月消失。
45.0 43.9
12
46.3 45.6
46.1 45.0
18
47.3 46.2
47.6 46.6
24
48.2 47.1
49.2 48.2
36
49.1 48.1
50.8 49.8
项目
头围 男
(cm)
34.3 41.0 33.7 40.0
32.8 41.3 32.6 40.3

胸围 男
(c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骨骼的发展
(三) 婴儿动作的发展
1.婴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
(1) 由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整分原则) (2) 从身体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头尾原则) (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原则) (4)从中心到外周的原则 (5)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动作
2、婴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①头颈部动作(抬头)
出生时表现一些无条件反射动作。 1.5个月时能俯卧举头。 2个月能俯卧抬头45度,能灵活得地左右转头。 3个月时能在坐或站立时自主将头稳定的竖直。
2、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发育
脑结构的发育 婴儿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大多数 沟回都已出现,脑岛已被邻近脑叶掩盖。 婴儿皮质细胞迅速发展、层次扩展、 神经密度下降,各类神经元相互分化,树 突与轴突逐渐生长繁殖、突触装臵也渐趋 复杂化,到2岁时,脑及各部分的相对大小 和比例基本上类似于成人的脑,白质已基 本髓鞘化,与灰质明显分开。
• 爬行对婴儿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腹地爬行能加强婴儿的肩、髋、肘和腰部的
力量。 手膝爬行有助于发展婴儿的肩、肘、腕关节 和髋、膝、踝关节的承重能力,为直立行走 打下良好的基础。 爬行使婴儿的运动协调能力增强。 锻炼肌肉、动作灵活、体格健壮。
爬行使婴儿活动有了目的性、自主性,增强
(二)婴儿脑的发育
1.脑形态的变化
年龄 占成人脑重 脑重(克) 头围(厘米) 的百分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