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 08 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学中的消化系统疾病与病理改变
病理学中的消化系统疾病与病理改变在医学领域中病理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尤其是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消化系统是人体内负责摄取食物并进行营养吸收的重要器官。
在消化道中,口腔、食管、胃、小肠以及大肠等组织和器官中,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病理改变和疾病。
本文将重点介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和病理改变。
一、炎症胃肠道炎症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常见的炎症包括胃炎、肠炎和结肠炎等。
消化系统的炎症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造成症状和病理改变各异。
常见的病理变化包括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和出血等。
二、溃疡溃疡病常见于胃肠道,是由胃酸和胃蛋白酶等消化液对胃肠道黏膜造成损害所导致的临床病症。
胃内的溃疡称为胃溃疡,而在小肠中部的溃疡称为十二指肠溃疡。
治疗溃疡病的方法包括抑制胃酸分泌和消灭幽门螺杆菌。
三、肿瘤胃肠道肿瘤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消化系统肿瘤包括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
其病理改变包括肿胀和囊变、坏死、出血、溃疡和转移瘤等。
四、结石消化系统中常见的结石包括胆石症和胰腺结石等。
胆石症是由于胆囊中的胆汁组成发生改变所导致的,而胰腺结石则是由于胰腺分泌的酶被胰液堵塞在胰管中而形成的。
五、遗传性疾病消化系统中的遗传性疾病包括多囊肝、肝硬化和肝癌等。
多囊肝和肝硬化均与基因突变相关。
而肝癌则是由许多因素,如病毒感染、饮食、药物、遗传等共同作用产生的恶性肿瘤。
综上所述,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和病理改变是非常广泛的。
我们应当有效预防,定期体检,及时治疗,以保持身体健康。
消化系统疾病
镜下
➢ 组织学类型中国人食管癌患者约90%以上为鳞状细 胞癌,腺癌次之。
➢ 大部腺癌来自贲门,少数来自食管粘膜下腺体。 ➢ 偶见腺棘皮癌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来源的燕麦小细
的大肠型化生可导致恶变。 –假幽门腺化生,胃体部或胃底部的腺体壁细胞和
主细胞消失,被类似幽门腺的粘液细胞所取代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 大肠型肠上皮化生
3.慢性肥厚性胃炎
➢又称巨大肥厚性胃炎、Menetrier病。 ➢病因 尚不明了。 ➢病理变化 病变常发生在胃底及胃体部。 ➢胃镜所见
–粘膜皱襞粗大加深变宽,呈脑回状; –粘膜皱襞上可见横裂,有多数疣状隆起的小结 –粘膜隆起的顶端常伴有糜烂。
慢性肥厚性胃炎
4.疣状胃炎
➢原因不明 ➢是一种有特征性病理变化的胃炎,病变处胃
粘膜出现许多中心凹陷的疣状突起病灶 ➢镜下可见病灶中心凹陷部胃粘膜上皮变性坏
死并脱落,伴有急性炎性渗出物覆盖。病变 多见于胃窦部。
疣状胃炎
上: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慢性肥厚性胃炎 下:慢性浅表性胃炎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病
–多由服药不当或过度酗酒所致。 –创伤及手术等引起的应激反应也可诱发。
➢ 腐蚀性胃炎:多由吞服腐蚀性化学剂引起 ➢ 急性感染性胃炎
–少见,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或大肠杆菌等化脓菌
二、慢性胃炎
➢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发病率高
病因和发病机制
➢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 长期慢性刺激 ➢ 十二指肠液反流对胃粘膜屏障的破坏 ➢ 自身免疫性损伤
有不典型增生 ➢晚期病变区肠壁有量纤维组织增生。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镜 下
并发症
➢ 结肠周围脓肿、腹膜炎 ➢ 合并肠癌,且一般为多发性肠癌。癌变率决定于
[病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试题及答案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一、单选题1 肝细胞呈碎片状坏死和(或)桥接坏死主要见于()A、急性重型肝炎B、急性普通型肝炎C、慢性普通型肝炎D、亚急性重型肝炎E、急性普通型黄疸性肝炎2 与溃疡病发病无关的是()A、胃酸分泌过多B、幽门螺杆菌感染C、胃蛋白酶分泌过多D、高钙血症E、遗传因素3 肝硬化并发肝昏迷的主要原因是()A、凝血机制障碍所致出血B、肠道含氮物质不能在肝内分解引起氨中毒C、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D、代谢性酸中毒E、胆色素代谢障碍4 在溃疡愈合期,填补溃疡的是()A、肌细胞和结缔组织B、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C、上皮细胞和肉芽组织D、纤维母细胞和肌组织E、不缺定细胞和组织5 酒精中毒时什么细胞内可见Mallory小体。
()A、心肌细胞B、肝细胞C、肾小管上皮细胞D、脾E、骨骼肌细胞6 肠上皮化生多见于()A、慢性肠炎B、慢性胃炎C、慢性胃溃疡D、肠腺瘤E、肠腺癌7 某男,35岁,汽车司机,常感胃不适,时而痛疼,诊断为胃溃疡。
其不加重视,忽一日,其暴亡,尸检发现腹腔有大量积血。
则死因可能是()A、肝腹水B、肝动脉硬化C、肾出血D、胃溃疡造成的大出血E、以上各项都不可能8 急性炎症组织中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浸润()A、浆细胞B、淋巴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中性粒细胞E、巨噬细胞9 某患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有腹水,呕血,腹壁浅静脉曲张出现海蛇头。
则形成此症状的原因是()A、胃出血B、肠出血C、肺淤血D、肝炎E、各种原因引起的门脉高压10 急性暴发型肝炎肝细胞的主要病变是()A、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B、肝细胞胞浆嗜酸性变和嗜酸小体形成C、多数散在点状坏死D、弥漫性大片坏死E、大范围桥接坏死11 下列哪项是诊断门脉性肝硬化的可靠依据?()A、腹水B、脾肿大C、肝掌及蜘蛛痣D、肝穿刺活检有假小叶形成E、侧枝循环形成12 消化性溃疡发生在下列哪个部位易引起大出血?()A、胃小弯B、幽门C、十二指肠下段D、十二指肠球部后壁E、胃底13 下列哪种病变常出现肠上皮化生?()A、表浅性胃炎B、胃溃疡恶变C、肥厚性胃炎D、萎缩性胃炎E、疣状胃炎14 食管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A、腺癌B、粘液癌C、未分化癌D、鳞状细胞癌E、小细胞癌15 有关胃溃疡病的描述,正确的是()A、好发于胃小弯近幽门处,直径在2cm以内B、好发于胃小弯近幽门处,直径在1cm以内C、好发于胃小弯近贲门处,直径在1cm以内D、好发于胃小弯近贲门处,直径在2cm以内E、好发于胃底及胃体16 急性普通性肝炎的病理临床联系中,错误的是()A、弥漫肝细胞变性-肝肿大B、肝包膜紧张-肝区痛C、部分肝细胞坏死-SGPT升高D、肝细胞脂肪变性一厌油腻饮食E、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黄疸17 某大肠癌患者手术后,对其癌样检查发现,在镜下,在粘液湖中可见腺管状或乳头状排列的癌细胞。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
(1)粘膜层
(2)粘膜下层 (3)肌层 (4)浆膜层 3
第一节 胃炎 P278
一.急性胃炎
二. 慢性胃炎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
4
一、胃炎(gastritis) 胃粘膜的炎症性病变 常见、多 发 急性胃炎:原因较清楚,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慢性胃 炎:自身免疫、胆汁返流、急性迁延,幽门螺杆菌
a.粘膜变薄、皱襞变平或消失、表面呈细颗粒状 b. 正常胃粘膜橘红色→灰白或灰黄 c. 粘膜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见,出血、 糜烂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
8
2. 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 CAG)
② 光镜:
a. 粘膜全层内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
15
TH E AUTO N O M IC N ERV O U S SYS TEM
Helicobacter pylori H . p y lo r i is g r a m - n e g a tiv e s p ir a l fla g e lla te d b a c te riu m
(一)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依据病因、胃粘膜 病变分型 gastritis)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
5
(二)慢性胃炎 (chronic gastritis)
病因机制:
1)幽门螺杆菌(HP)慢性感染 2)长期慢性刺激 3)自身免疫 4)胆汁返流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药物、环境因素、遗传因
HP感染、 2. 胃液消化作用 → 胃粘膜屏障破坏→胃液自身消化→消 化性溃疡
医学培训课件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幽门侧 贲门侧 胃溃疡:病灶边缘整齐,底部平坦,周边黏膜放射状
幽门侧
贲门侧 胃溃疡:示溃疡病灶
病理变化
• 镜下观:
渗出物 坏死层 肉芽组织层 瘢痕组织层 小动脉内膜炎
胃溃疡:低倍镜下,可见病灶深达肌层,并有典型的四层结构组成
渗出层 坏死层
肉芽组织层
瘢痕层 胃溃疡:高倍镜下,溃疡灶的四层结构
肠道疾病(p168)
• 阑尾炎(p168) • 非特异性肠炎(p168) • 结肠肿瘤(p169)
局限性肠炎(Crohn病)
• 病因不明 • 慢性病程 • 全身性疾病,消化道受累为主 • 回肠末端为主、其次为结肠、回肠近端等
病理变化
• 肉眼观
节段性分布 病变部位肠壁变厚变硬,呈铅管样 肠黏膜高度水肿、铺路石样改变,水肿灶之间 有纵行裂隙状溃疡 病变肠管与周边粘连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反胃、烧心、疼痛 吞咽困难 呕血、黑便 咳嗽、哮喘
反流性食管炎:由于长期酸腐蚀导致的黏膜损伤,胃镜下可见食 管黏膜充血,有时有溃疡形成。镜下见鳞状上皮棘细胞层增生, 上皮及上皮下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
• 病因:食管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 病理变化:
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p170)
病因:
• 长期黏膜损伤(热食、硬食、慢性炎症) • 环境(化学)因素:亚硝酸盐、酒精 • 遗传:太行山区、潮汕、闽南地区高发 • 感染:真菌、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PV)
病理变化
• 大体观:
好发于食管三个生理狭窄,中段>下段>上段 早期癌:糜烂型、斑块型、乳头型、隐伏型 中晚期癌:髓质型、覃伞型、溃疡型、缩窄型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黑色:增生的纤维组织。红色:变性的肝细胞。绿色:小胆管增生。
门脉性肝硬化
蓝色:假小叶。红色:增生的结缔组织形成间隔。绿色:中央静脉缺如。
门脉性肝硬化
绿色:纤维间隔。红色:假小叶(正常肝小叶结构完全破坏)。
坏死后性肝硬化
绿色:坏死病灶。红色:纤维组织间隔增宽。
胃腺癌
浸润性生长。黑色:腺体。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胃消化性溃疡(病)
红色:溃疡部位(明显缺损部位,边缘整齐)。
急性重型肝炎
肝体积缩小,表面不光滑,包膜有皱纹,有弥漫散在的灰黄色细小斑点 ,边缘有出血灶。
亚急性重型肝炎
红色:早期坏死,大小不等的结节,绿色或灰黄色。
门脉性肝硬化
肝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高低不平呈结节状。 红色:弥漫分布的结节,大小较均匀。绿色:纤维间隔。
红色:癌细胞。易找到核分裂象。绿色:血窦。
胃消化性溃疡(病)
溃疡底部由内向外(表面至深部)分四层。红色:渗出层。黄色:坏四 层。绿色:肉芽组织层。4.瘢痕组织层(本切片无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
红色:扩张的腺体。蓝色:上皮化生形成的杯状细胞。绿色:增生的纤 维组织。
急性重型肝炎
绿色:大片肝组织坏死。坏死肝细胞区域血斗扩张或出血。
Hale Waihona Puke 亚急性重型肝炎坏死后性肝硬化
肝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高低不平呈结节状。切面见弥漫分布的结节,大 小不均匀。 红色:较大的结节。绿色:较小的结节。
食管下段静脉曲张
红色:曲张的静脉。明显扩张弯曲,形如蚯蚓。
胃癌
红色:癌组织向肌层浸润性生长。蓝色:灰白色的癌组织。绿色:大的溃疡。
原发性肝癌
肝体积增大,表面略呈结节状。红色:灰白色癌组织。
消化系统病理学
消化系统病理学消化系统病理学是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科学。
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以及相关的腺体和器官组成,是人体获取营养和消化食物的主要部位。
消化系统病理学通过研究和诊断消化系统的异常变化,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
一、消化系统病理的分类消化系统疾病可以根据病理特点进行分类,常见的疾病包括以下几种:1. 消化道良性肿瘤:如胃肠道息肉、胆囊结石等。
2. 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胃癌、结肠癌等。
3. 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4. 消化道功能紊乱:如胃炎、食管反流病等。
5.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综合征:如功能性胃肠病、胆囊功能紊乱等。
二、消化系统病理的病理学改变消化系统病理学的病理学改变多种多样,下面以常见的几种疾病为例进行介绍:1. 消化道良性肿瘤:消化道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组织的增生或增生,形成肿块或息肉。
这些肿瘤大部分为良性,常见于胃肠道黏膜及其腺体组织中。
2. 消化道恶性肿瘤:消化道恶性肿瘤指的是消化道内恶性肿瘤,如胃癌、结肠癌等。
这些肿瘤生长迅速,有浸润和转移的倾向,严重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3. 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这些疾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黏膜上皮层和黏膜下层的损伤和溃疡形成。
4. 消化道功能紊乱:消化道功能紊乱主要包括胃炎、食管反流病等。
这些疾病的病理改变一般是黏膜上皮发生炎症,导致消化功能异常。
5.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综合征: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综合征是指在没有明显溃疡形成的情况下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如功能性胃肠病、胆囊功能紊乱等。
这些疾病主要是消化道的功能紊乱,没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
三、消化系统病理的诊断与治疗消化系统病理的诊断和治疗是通过医学检查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内镜检查、超声检查、CT扫描、病理组织学检查等。
对于消化道良性肿瘤,如果肿瘤较小且没有症状,一般可以选择观察或者内镜下切除。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消化系统疾病(是非1)
一、是非题
1.肝硬化时患者血浆中的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均减少。
答案:对
2.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易发生癌变。
答案:错
3.胃溃疡比十二指肠溃疡易发生穿孔。
答案:错
4.胃溃疡肉眼形态通常是直径2cm以内,圆形或椭圆形,边缘似刀割状。
答案:对
5.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病灶小而浅、易愈合。
答案:对
6.门脉性肝硬变晚期肝表面和切面呈大小不等的颗粒状或小结节状。
答案:对
7.门脉高压所致的腹水形成与血浆血蛋白降低有关。
答案:对
8.门脉性肝硬化后期可导致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不全的后果。
答案:对
9.十二指肠溃疡病很少癌变或不癌变。
答案:对。
病理学复习题之消化系统疾病
10.中晚期食管癌最常见的 肉眼形态是
A. 形成明显的环形狭 窄
B. 形成较深的溃疡缺 损
C. 如蘑菇状突入管腔 D. 灰白色、质地较软 E. 灰红色、质地较软 ;
13.左侧大肠癌的常见肉眼类型是 A.隆起型 B.溃疡型 C.浸润型 D.胶样型 E.早期癌 ;
5.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主要传 播途径是
A.经血传播 B.经消化道传播
4
C.经呼吸道传播 D.性传播 E.母婴传播 ;
6.毛玻璃样肝细胞出现于 A.急性普通型肝炎 B.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持续性肝炎 D.慢性活动性肝炎 E.HBsAg 携带者 ;
7.肝细胞亚大片坏死,伴肝细胞结 节状再生常见于
E.溃疡呈椭圆形 ;
4.慢性阑尾炎的病变特点是 A. 阑尾全层弥漫性中性粒细胞
浸润 B. 阑尾壁局部坏疽
2
C. 阑尾粘膜坏死伴中性粒细胞 浸润
D. 阑尾壁纤维组织增生伴慢性 炎细胞浸润
E. 阑尾腔闭塞,远端粘液潴 留;
不均 B.结节大小相仿 C.肝脏呈深绿色 D. 纤 维 组 织 沿 门 静 脉 分
3.不符合慢性胃溃疡合并症的是 A.穿孔 B.幽门狭窄 C.癌变 D.出血 E.粘膜萎缩 ;
4.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的病变特 点是
A. 阑尾全层弥漫性中性粒细胞 浸润
B. 阑尾壁局部坏疽 C. 阑尾粘膜坏死伴中性粒细胞 浸润 D. 阑尾壁纤维组织增生伴慢性 炎细胞浸润 E. 阑尾腔闭塞,远端粘液潴 留;
隔包绕 E.肝细胞索排列紊乱 ;
5.易转变为大肠癌的息肉有 A. 腺瘤性息肉 B. 炎症性息肉 C.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D. 增生性息肉 E. 幼年性息肉 ;
疾病的消化系统病理学
疾病的消化系统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食道、胃、肠道、胰腺等消化器官结构和功能的疾病。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不良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消化系统疾病的困扰。
本文旨在介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学变化及其临床表现,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性。
一、食管疾病1. 胃食管反流病(GERD)GERD是一种由下食道括约肌失去作用所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烧心、反胃和胸痛等。
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下食道黏膜上皮化生、肌层稀疏和粘膜下腺体缺失等。
2. 食管炎食管炎指食管黏膜炎症,常见症状为胸骨后灼热感、疼痛和咽喉痛等。
病理学变化包括黏膜充血、糜烂和溃疡形成。
二、胃疾病1. 胃溃疡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饱腹感和食欲减退等。
病理学变化包括胃黏膜深部溃疡和炎性细胞浸润。
2. 胃癌胃癌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恶性肿瘤,常出现消化不良、腹痛和黑便等症状。
病理学变化包括癌组织浸润和胃壁浸润。
三、肠疾病1. 炎症性肠病(IBD)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常见症状为腹泻、腹痛和贫血等。
病理学变化包括肠道黏膜屏障受损和肠管浅表固有层的炎症细胞浸润。
2. 肠息肉肠息肉是结直肠癌的前兆,常见症状为肠道出血和腹痛等。
病理学变化包括病灶上皮细胞增生和肠道腺瘤形成。
四、胰腺疾病1. 胰腺炎胰腺炎是由于胰腺的炎症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腹部剧痛、恶心和呕吐等。
病理学变化包括胰腺间质细胞增生和胰腺组织纤维化。
2. 胰腺癌胰腺癌是一种高度致死率的恶性肿瘤,常见症状为腹痛、黄疸和消瘦等。
病理学变化包括癌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反应。
总之,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危害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吸烟和酗酒等不良习惯,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以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严重后果的发生。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1)
>70%
+ +
HDV 1977 RNA 患者 带病毒者 肠外 密切接触 4~7(重叠) 6~12(同时) 3~4%(同时)
<5%(同时) 80%(重叠) + +
HEV 1980 RNA 患者
粪口
2~8
0.3~3% 20%(孕妇) -
-
HGV 1995 RNA 同 HBV 肠外
?
-
-
+ -
一、基本病变
⒈胞浆疏松化 (cytoplasmic swelling) ,溶解坏死
lytic necrosis)
灶性坏死(focal necrosis)
大/亚大块状坏死(massive /submassive necrosis)
碎片状坏死(picemeal necrosis)
⒈急性重型肝炎
临床表现
⒉亚急性重型肝炎
⒊慢性重型肝炎
四、肝炎的病原学诊断 临床:查血液中的抗原或抗体 病理:毛玻璃样肝细胞、特殊染
色、免疫组化、免疫荧光
五、发病机制
病毒直接损伤:丙型、丁型(急性) 病毒导致的免疫损伤:甲、乙、戊型肝 炎及慢性丙、丁型肝炎。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⑴机理
肝窦减少,毛细血管化 肝A血 门静脉 肝A血 肝静脉
肝V分支受压
门静脉血流阻力增 加 门体分流
门V.肝A化
肝有效血量
肝灭能作用降低
舒血管活 内脏(胃肠) 性物增多 小A.扩张
60% 门静脉压力增高
40%
门静脉血流增加
⑵表现:淤血性脾肿大 (splenomegaly)
胃肠淤血、腹水 (ascites)
一、病因 二、病变:肉眼
消化系统病理学的疾病特点和诊断要点
消化系统病理学的疾病特点和诊断要点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肠、肝、胆管和胰腺等,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
对于消化系统病理学的理解和掌握,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疾病的特点和诊断要点两方面探讨消化系统病理学。
一、疾病特点1.胃病特点胃病是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
胃病的特点是多发性、复发性、易慢性化。
常见的胃病有胃炎、胃溃疡、胃癌等。
胃炎主要是胃壁黏膜的炎症,病因多样,包括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
胃溃疡表现为溃疡形成于胃黏膜层,也有多种原因导致,包括感染、遗传因素等。
主要临床症状是上腹部疼痛、饥饿感减轻等。
胃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起源于胃黏膜细胞,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
2.肠病特点肠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肠病的特点是临床表现多样、易错诊、病程波动性大等。
常见的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肠道肿瘤等。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影响结肠和直肠,常见临床表现包括腹泻、便秘、腹痛等。
克罗恩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
肠道肿瘤也是一种常见肠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腹部肿块、便血、便秘等。
3.肝病特点肝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特点是病程较长,严重时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常见的肝病包括乙型肝炎、脂肪肝等。
乙型肝炎是一种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性行为等途径传播。
常见临床症状包括乏力、肝区不适等。
脂肪肝是指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出现脂肪变性的情况。
常见临床症状包括乏力、肝区不适等。
4.胆道和胰腺病特点胆道和胰腺疾病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
其主要特点是急性发作、复发性高、疼痛明显。
常见的胆道和胰腺疾病包括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等。
胆囊炎和胆管炎常常发生于胆结石的基础上,主要症状包括右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
胆石症是指胆囊或胆管内存在结石,常见症状为右上腹部疼痛。
二、诊断要点1.胃病诊断要点(1)病史与体征:抽取病史,了解患者的病程时间、症状的出现、诱因等;拍摄胃部B超或X光等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疾病
9
2012年3月全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 病 名 发病数 367767 3879 157711 2421 合 计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死亡数 1334 961 67 1 54 6 3 3 174 1 13 92
甲肝
124899 乙肝 22072 丙肝 3826 戊肝 肝炎(未分型) 4493 138683 肺结核 7233 淋 病 38801 梅 毒 106 狂犬病 2013-6-10
2013-6-10 肝脏疾病 28
肝炎基本病理变化
以变质性炎为主
Basic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hepatitis
1.变质:肝细胞变性 坏死 气球样变Ballooning change 溶解坏死 lytic necrosis 嗜酸性变acidophilic change 嗜酸性坏死acidophilic necrosis 脂肪变性fatty change 2.渗出:汇管区、坏死区有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3.增生: 1.肝细胞再生 2.Kupffer细胞、贮脂细胞(Ito cell)增生 3.小胆管增生、纤维组织增生
2013-6-10
肝脏疾病
23
各型肝炎病毒的特点
肝炎病毒型 病毒性质
HAV HBV HCV HDV HEV HGV TTV RNA DNA RNA RNA RNA RNA DNA
传染途径
肠道(易暴发流行) 输血、注射、体液接触 同上、母婴 同上 肠道(易暴发流行) 输血、体液、母婴 输血
常见类型
急性肝炎 急、慢 急、慢 急、慢 急 急 急、慢
2013-6-10
肝脏疾病
41
1、炎细胞浸润
High power of CPH, notice inflammatory cells almost entirely within portal area
2013-6-10 肝脏疾病 42
1、炎细胞浸润
2013-6-10
肝脏疾病
43
2、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发生肝癌
无 有 有 有 无 不详 不详
2013-6-10
肝脏疾病
24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甲肝是细胞免疫损伤。丙、丁型肝炎是病毒直接损害肝细胞 HBV 肝细胞 复制繁殖 病毒 肝细胞表面留下病毒抗原 入血循环 逸出 与表面的病毒抗原相结合 杀灭病毒
Immuno- Reaction
刺激免疫系统
产生致敏LC-CD8
2、肝细胞再生 沿未破坏的网状支架进行, 可恢复原有结构。
网状支架塌陷,肝细胞 再生形成不规则的结节 状。
2013-6-10 肝脏疾病 44
• 2、肝星状(贮脂细胞)细胞增生: • • • • • • • • • 肝星状(贮脂)细胞 ↓ 肌纤维母细胞 ↓ 合成胶原 ↓ 纤维组织增生 ↓ 肝硬化及肝纤维化
2013-6-10 肝脏疾病 11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中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 年发病率为950/10万,美国23.1/10万 我国约有7亿~8亿人感染过甲型肝炎。 6亿~7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
2013-6-10
肝脏疾病
12
甲型肝炎
HAV
•1988年1月至3月,上海市发生甲型肝炎爆发流行。 •每天发病人数均超过10000例。
乙型肝炎病毒 HBV
• • • • • 我国资料: 在急性肝炎病例中,乙肝占25%; 在慢性肝炎病例中,乙肝占80%~90%。 乙肝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 是一个十分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2013-6-10
肝脏疾病
21
慢性乙性肝炎世界分布情况
2013-6-10
肝脏疾病
22
2.传染途径:
Transmission of HBV Infection
肝脏疾病
1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肝炎病毒目前主要以下
A.B.C.D.E.F. G.TTV型 (甲.乙.丙.丁.戊.己.庚.TTV型)
中国B型肝炎最为严重
乙、丙、丁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并
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病毒、酒精、药物、化学物质、细菌等 都可以引起肝炎。
肝脏疾病
• 肝炎 • 肝硬化 • 肝癌
2013-6-10
肝脏疾病
1
肝脏解剖学和组织学
2013-6-10
肝脏疾病
2
组织学几个概念
1.肝小叶 hepatic lobule
2.中央静脉 central vein
20脉 central vein
3.门管区 portal spaces
2013-6-10
肝脏疾病
30
Spotty Necrosis ( Cytolysis ) 点状坏死
细胞水肿 胞浆疏松化
气球样变
2013-6-10 肝脏疾病
EM:内质网,线粒体扩张
31
溶解坏死
lytic necrosis
最多见 高度气球样变发展,属液化性坏死
2013-6-10
肝脏疾病
32
嗜酸性坏死
2013-6-10
目前,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都已经有很成熟的疫苗, 肝脏疾病 而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
27
二.基本病理变化
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肝脏疾病的诊断、 分类及预后判定上占有重要地位: 1.明确诊断
2.衡量炎症活动度
3.纤维化程度
4.判定药物疗效的金标准。 Needle biopsy of the liver 肝针穿活检
是一种复制缺陷型病毒,依赖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的基础上才能复制。主要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与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相似。HDV与HBV重叠感染后,
可促使肝损害加重,并易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肝硬化和重型肝炎。
根据对全国17个地区1764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病人肝组织开展的检查发现, 丁型肝炎抗原(HDAg)阳性者有167例,检出率为9· 47%。
2013-6-10
肝脏疾病
16
戊型肝炎病毒 HEV
戊肝与甲肝相似。传播方式都是粪—口途径,起病
急。临床表现都有消化道症状,病程都为自限性,
无慢性化。 戊型肝炎的特异性诊断方法尚未普及,在国内流行 情况尚不清楚。1986—1988年我国新疆南部曾发生 一起水源型戊肝流行,波及3个地州23个城镇,持续
致敏LC释放各种体液因子 坏死和炎症反应
肝细胞受损害
Mechanism of Hepatocytes Necrosis :
2013-6-10
HBsAg
肝脏疾病 HBsAb
Lysis of hepatocytes
26
临床病理类型 与病毒数量、毒力和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①免疫功能正常,病毒数量少毒力低 —急性普通型肝炎; ②免疫功能过强,病毒数量多毒力强 —重型肝炎; ③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不足 —慢性肝炎; ④免疫功能耐受或缺陷 —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2013-6-10 肝脏疾病 29
三.坏死类型及程度与范围
• 一.嗜酸性坏死 Acidophilic necrosis • 二.溶解性坏死 Lytic necrosis • 1.点状坏死: Spotty necrosis • 2.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 • 3.桥接坏死: Bridging necrosis • 4.大片坏死: Massive necrosis
2013-6-10
肝脏疾病
4
4.界板 limiting plate 5.肝板 hepatic plate肝索
2013-6-10
肝脏疾病
5
肝脏的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一个巨大的“化工厂” 1.代谢功能: ①糖代谢 2.胆汁生成和排泄 3.解毒作用 4.免疫功能 5.凝血功能
②蛋白质代谢
③脂肪代谢
acidophilic necrosis
Apoptosis
散在单个或几个肝细胞坏死 嗜酸性变发展而来
嗜酸性小体 其实为凋亡 Councilman body ( or acidophilic body)
2013-6-10 肝脏疾病
33
脂肪变性
2013-6-10 肝脏疾病
Fatty changes major seen in HCV
流行20个月,发病人数达119280例,死亡707例,是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流行。
2013-6-10
肝脏疾病
17
庚型肝炎病毒 HGV
• 庚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相似,即主要经血或肠道外途径传播。 • ①血液(血制品) ②母婴垂直传播: • ③静脉注射毒品 ④医源性感染:血透 • ⑤性接触 ⑥其他:纹身
2013-6-10 肝脏疾病 19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据国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散发性 急性病毒性肝炎中, 甲肝占36%~47% 乙肝占36%~41% 丙肝占10%~25% 丁肝占1.8%~12% 戊肝占10%~20% 庚肝占1%~ 2% TTV肝 ?
2013-6-10 肝脏疾病 20
十二指肠乳头
8
P176 概述: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凋亡为 主要病变的传染病 特点: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复杂 流行面广 发病率高 重点: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性炎 各型病变特点
第六节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 肝脏肿大,全身皮肤、 巩膜黄染,尿黄
2013-6-10
2013-6-10
肝脏疾病
14
丙型肝炎病毒 HCV
• 丙型肝炎,主要通过注射和输血传播,HCV病
毒可以直接破坏肝细胞。可发展为肝硬化、 肝癌。 • 在我国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输血 后的肝炎中,丙型肝炎的发生率国外统计占 90%以上,国内约为6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