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衣记

合集下载

张爱玲散文《更衣记》解读

张爱玲散文《更衣记》解读

张爱玲散文《更衣记》解读周茜几乎少有女人不爱服装,也几乎少有女人能象张爱玲那样举重若轻地描绘服装。

一篇五千余字的《更衣记》,有一个女人对服装难以言喻的迷恋之情,更有一般女人难有的对服装千变万化的智慧之思。

“如果当初世代相传的衣服没有大批卖给收旧货的,一年一度六月里晒衣裳,该是一件辉煌热闹的事罢”,作者以此起笔,是颇具匠心的,实际上没有比一年一度晒衣裳的场景更能展示一个普通女人与服装的关系了。

那本是一件烦琐的家务,却又偏偏让女人们乐此不疲:“你在竹竿与竹竿之间走过,两边拦着绫罗绸缎的墙”,“你把额角贴在织金的花绣上。

太阳在这边的时候,将金线晒得滚烫,然而现在已经冷了。

”置身于缤纷衣袂中的女人对于服装的莫名之心,被作者微妙地道出,非女人不能体味。

衣裳在太阳的暴晒后,时光的推移中,“然而现在已经冷了”――那个悠闲、平静、绣金的世界随着落日永远地逝去了。

接着第二段承首句的“如果当初”而来,生发出张氏特有的妙语:“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

”把“回忆”联系起来的是残存在衣裳中的樟脑香。

衣裳的回忆、服装的历史将在这香甜而怅惘的气味中徐徐展开。

于是,一部“更衣记”――服装的更新换代的历史,在作者津津乐道于衣领的忽高忽低、衣袖的时长时短中悄然演进。

一、“在满清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张爱玲开宗明义,概括了第三至十一自然段的内容和主旨。

作者从满清开国写起,那时,因为“男降女不降”,女子的服装还保留着明代遗风。

17世纪中叶直至19世纪末,女子的服装是宽大的衫裤,加“大袄”、“中袄”、“小袄”,再加“云肩背心”的层层压迫。

“削肩、细腰、平胸,薄而小的标准美女在这一层层衣衫的重压下失踪了。

”这哪里是人在穿衣,而是衣在装人,只见衣衫不见人,人的主体性全然丧失。

人虽然无足轻重,但穿什么却至关重要,因为它是一种社会身份的象征。

不同时节、不同场合、不同地位的女人,穿红着绿都是有严格的限制的。

《更衣记》ppt课件

《更衣记》ppt课件



1、原名张瑛.家族曾显赫一时,1920年张爱 玲出生时已没落. 2、祖父张佩纶,祖母为李鸿章之女李菊耦 3、母亲黄逸梵,清末南京长江水师提督黄 军门之女,清秀有才华,崇尚西洋文化。 4、父亲为张廷重,姑姑为张茂渊;弟张子静 5、父母不合,父亲有鸦片瘾,为旧遗老式的 人物,母亲婚后留学英国 ,学成归国,后来 与父亲离婚,张爱玲十岁.
我们的时装不是一种有计划有组
织的实业……我们的裁缝却是没 主张的。公众的幻想往往不谋而 合,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洪流。 裁缝只有追随的份儿。因为这缘 故,中国的时装更可以作民意的 代表。
结构梳理
第1、2段,由晒衣服而引起对服 装的回忆。
第3至第12段写清代服饰变化。 第13至第23段,写民国时期的服装 特点。
(4)衣袖废除。袍身短了,装饰性质的 镶滚也免了,改用盘花钮扣来代替,不 久连钮扣也被捐弃了,改用嵌钮。剩下 的只有一件紧身背心,露出颈项、两臂 与小腿。
心态:现在要紧的是人(突出个体的 人),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月忠 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
(5)一双袖子翩翩归来,预兆形式 主义的复兴。
心态:向传统的一方面走(回归传 统),细节虽不能恢复,轮廓却可尽 量引用,用得活泛,一样能够适应现 代环境的需要。
概述从清朝到民国女装的变化
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衫裤宽大,注意细节 光绪三十二三年,衣裤缩小,头重脚轻 民国初年,天真、轻快、愉悦,学习西方,千变 万化。 1921年,旗袍严冷方正 1930年,旗袍袖长领高;大衣长袍和长裤的奇 异搭配。 近年,旗袍废除衣袖,领矮,袍短,去除点缀, 后袖子重归,部分的回复传统。
人生经历
七岁开始创作,中学毕业时,因与后母冲突,遭父亲毒 打监禁空屋,连患痢疾也不肯替她请医生,不准让人替 她送药,这段监禁的日子对张爱玲的写作有重大的影 响,搬去与母亲同住,并在母亲的指导下,考取了伦敦 大学,但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爆发,所以改入香 港大学。1942年因战事回到上海后开始文学创作。 1952年赴香港,1955年移居美国,除继续写作小说和 散文之外,主要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翻译。自1973 年起定居洛杉矶,1995年在孤独中辞世。主要作品有 《传奇》、《流言》、《金锁记》、《秧歌》、《十 八春》和《红楼梦魇》等。此外,尚有《倾城之恋》、 《太太万岁》、《不了情》、《小儿女》等 戏剧、电影剧本。有《张爱玲全集》16卷行世。

【高中语文】更衣记ppt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更衣记ppt精品课件

(4)衣袖废除。袍身短了,装饰性质的 镶滚也免了,改用盘花钮扣来代替,不 久连钮扣也被捐弃了,改用嵌钮。剩下 的只有一件紧身背心,露出颈项、两臂 与小腿。
心态:现在要紧的是人(突出个体的 人),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月忠 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
(5)一双袖子翩翩归来,预兆形式 主义的复兴。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完整word版)张爱玲散文《更衣记》解读

(完整word版)张爱玲散文《更衣记》解读

张爱玲散文《更衣记》解读周茜几乎少有女人不爱服装,也几乎少有女人能象张爱玲那样举重若轻地描绘服装。

一篇五千余字的《更衣记》,有一个女人对服装难以言喻的迷恋之情,更有一般女人难有的对服装千变万化的智慧之思。

“如果当初世代相传的衣服没有大批卖给收旧货的,一年一度六月里晒衣裳,该是一件辉煌热闹的事罢”,作者以此起笔,是颇具匠心的,实际上没有比一年一度晒衣裳的场景更能展示一个普通女人与服装的关系了.那本是一件烦琐的家务,却又偏偏让女人们乐此不疲:“你在竹竿与竹竿之间走过,两边拦着绫罗绸缎的墙”,“你把额角贴在织金的花绣上。

太阳在这边的时候,将金线晒得滚烫,然而现在已经冷了。

”置身于缤纷衣袂中的女人对于服装的莫名之心,被作者微妙地道出,非女人不能体味。

衣裳在太阳的暴晒后,时光的推移中,“然而现在已经冷了”――那个悠闲、平静、绣金的世界随着落日永远地逝去了。

接着第二段承首句的“如果当初”而来,生发出张氏特有的妙语:“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

"把“回忆”联系起来的是残存在衣裳中的樟脑香.衣裳的回忆、服装的历史将在这香甜而怅惘的气味中徐徐展开。

于是,一部“更衣记”――服装的更新换代的历史,在作者津津乐道于衣领的忽高忽低、衣袖的时长时短中悄然演进.一、“在满清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张爱玲开宗明义,概括了第三至十一自然段的内容和主旨。

作者从满清开国写起,那时,因为“男降女不降”,女子的服装还保留着明代遗风.17世纪中叶直至19世纪末,女子的服装是宽大的衫裤,加“大袄”、“中袄"、“小袄”,再加“云肩背心”的层层压迫。

“削肩、细腰、平胸,薄而小的标准美女在这一层层衣衫的重压下失踪了。

”这哪里是人在穿衣,而是衣在装人,只见衣衫不见人,人的主体性全然丧失.人虽然无足轻重,但穿什么却至关重要,因为它是一种社会身份的象征。

更衣记读后感

更衣记读后感

更衣记读后感《更衣记》是一部以古代宫廷为背景的小说,作者是清代的著名女作家蒲松龄。

小说以宫廷为背景,以宫女更衣为主线,描绘了宫廷内部的权谋斗争和人性的复杂。

这部小说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宫女们更衣的描写,展现了她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宫女们在宫廷中过着奴隶般的生活,她们没有自由,没有尊严,甚至连自己的身体也不再属于自己。

她们被迫为皇帝和皇后服务,成为了他们的玩物,被迫忍受着各种屈辱和痛苦。

在这样的环境下,宫女们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痛苦和无助。

同时,小说也展现了宫廷内部的权谋斗争和人性的复杂。

在宫廷中,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

皇帝、皇后、太监、宫女,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斗,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充满了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性的丑陋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他人。

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写,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在宫廷中,人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和无助,他们失去了自由和尊严,成为了权力的牺牲品。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性的丑陋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他人。

小说通过对这样的社会现象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总的来说,《更衣记》是一部深刻反映古代宫廷生活的小说,通过对宫女更衣的描写,展现了宫女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同时,通过对宫廷内部的权谋斗争和人性的复杂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社会现象的真实写照,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深圳更衣记服饰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深圳更衣记服饰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深圳更衣记服饰科技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深圳更衣记服饰科技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深圳更衣记服饰科技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纺织服装、服饰业-服饰制造资质空产品服务是:服装服饰批发;服装服饰零售;鞋帽批发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张爱玲更衣记欣赏

张爱玲更衣记欣赏

2、“衣”——文化的符号(服装所体现 出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心理):
清代之“衣”: 严密、严格、繁复—古板的时代
民国初之“衣” : 天真、轻快、西化—混乱的时 代 二十年代之“衣” : 严冷、方正—反叛的时代
三十年代之“衣” : 收缩、紧张—绝望的时 代
四十年代之“衣” : 简洁、放松—无望的时代
我们的时装不是一种有计划有组 织的实业……我们的裁缝却是没 主张的。公众的幻想往往不谋而 合,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洪流。 裁缝只有追随的份儿。因为这缘 故,中国的时装更可以作民意的 代表。
3、“衣”步,就很不容易。
?你在竹竿与竹竿之间走过两边拦着绫罗绸缎的墙你在竹竿与竹竿之间走过两边拦着绫罗绸缎的墙那是埋在地底下的古代宫室里发掘出来的甬道
更衣相对亦怅惘
——张爱玲《更衣记》欣赏
罗华
一、张爱玲的人生矛盾:
身份:贵族后裔与都市市民 情感:眷恋旧生活与憎恨旧家庭 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 文学:古典与先锋
二、张爱玲《更衣记》:
1、“衣”——历史的幽灵:
你在竹竿与竹竿之间走过,两边拦着绫罗绸缎的墙—— 那是埋在地底下的古代宫室里发掘出来的甬道。……太 阳在这边的时候,将金线晒得滚烫,然而现在已经冷了。
……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 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 愁。

更衣记读后感

更衣记读后感

更衣记读后感《更衣记》这本书真的很有意思呀!它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关于衣服的奇妙世界。

书里写了不同时代的服装变化,那些描写真的特别生动,让我感觉自己好像穿越了时空,看到了过去的人们穿着各种各样的衣服走来走去。

想想看,以前的人穿的衣服和我们现在差别好大呀!从长袍马褂到现在的时尚服装,这中间的变化可真是让人惊叹。

每一种服装都有它独特的魅力,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比如说古代的那些华丽的服饰,什么绫罗绸缎呀,那做工,那质地,真的是精美极了。

穿上那样的衣服,感觉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呢。

再看看现在,各种潮流款式层出不穷,什么简约风、复古风、嘻哈风,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

而且呀,衣服可不只是用来保暖和遮羞的,它还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心情呢。

有时候心情不好,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心情立马就变好了。

或者想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的某一面,也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衣服来做到。

书里还提到了很多关于服装制作和穿着的细节,让我对衣服有了更深的了解。

原来做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讲究,从面料的选择到裁剪、缝制,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还有不同的场合要穿不同的衣服,要是穿错了,那可就闹笑话啦。

我就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比较正式的活动,结果穿得太随便了,到了那里才发现大家都穿得很正式,哎呀,当时那个尴尬呀,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不同的场合要穿合适的衣服。

读完《更衣记》,我觉得衣服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

它可以记录历史,可以展现文化,可以表达自我。

它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伙伴,一直陪伴着我们。

我觉得这本书让我更加懂得欣赏衣服的美,也更加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丰富多样的服装选择。

它让我知道了,每一件衣服都有它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所以呀,大家都去读一读《更衣记》吧,相信你们也会和我一样,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对衣服有更深的感悟和体会呢!。

张爱玲《更衣记》简介

张爱玲《更衣记》简介

张爱玲《更衣记》简介《更衣记》是张爱玲的一篇美文。

美就美在从身边的小事中写出了历史的厚重之感,行文流丽华美,在语言的从容、俏丽中显尽机智和情趣。

这是一篇描写服装的散文。

服装是每个女性都津津乐道的话题,每一位女性对服装都自有一套说法,一番实践。

然而要细数服装花样的变化,各种搭配的套路,却非张爱玲莫属。

张爱玲从衣着服饰的变迁中寻出了它流变的渊源。

比如说:衣服由宽大变为紧身,往往源于“政治动乱与社会不靖”,因为紧匝的衣服显得“轻捷利落,容许剧烈的运动。

”又如:民国初年,服装崇尚轻便、纯真,是由于“大家都认真相信卢梭的理想化的人权主义。

”其实,紧身衣也好,轻便装也好,经张爱玲这一番史笔的解释,便让人觉得衣服不再简单了。

一件衣服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日用品或装饰品,它更是一个时代的氛围,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人们的心态和审美习惯的缩影。

人们向来以为时装和美只与女人有关,因为它们和女人一样无足轻重,可张爱玲又从中看到了不仅仅属于女人的世界:“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

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

”服装的变化常常是社会、朝政安定与否的先兆或标志,服装是一种文化。

服装又岂是小女子的独门心思呢?一种历史的厚重之感跃然纸上.读张爱玲的作品,你会发现只要一触及服装,文字就神采飞扬。

更衣记》顾名思义是专门描写服装的更新换代,自然是张爱玲的拿手好戏了。

于是,行文中有掩饰不住的欢悦之情,充溢着行家里手的品品点点,时而古今对照,时而中西相比,让人目不暇接,倘佯在服装的大观园里,留恋忘返。

我们不妨领略一下张爱玲对服装难言喜好的心情,对服装独到的鉴赏眼光:“你把额角贴在织金的花绣上。

太阳在这边的时候,将金线晒得滚烫,然而现在已经冷了。

……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惆怅,像忘却了的忧愁。

”在张爱玲的笔下,衣服是色、香、味、情面面俱到,鲜活鲜活的;说起服装的细节,张爱玲显然对中国衣杉上繁缛的点缀品不满,她写到:“惟有世界上最清闲的国家里最闲的人,方才能够领略到这些细节的妙处。

更衣记张爱玲

更衣记张爱玲
个人信息:安徽省黟县中学江秋莎 版 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更衣记》
落叶的爱
张爱玲
大的黄叶子朝下掉, 慢慢的,它经过风, 经过淡青的天, 经过天的刀光。 黄灰楼房的尘梦。 下来到半路上, 看得出它是要 去吻它的影子。 地上它的影子, 迎上来迎上来, 又像是往斜里飘。
叶子尽量慢着, 装出中年的漠然, 但是,一到地, 金焦的手掌 小心覆盖着个小黑影, 如同捉蟋蟀—— “唔,在这儿了!” 秋阳里的 水门汀地上, 静静睡在一起, 它和它的爱。
更衣记
张爱玲
教学目标:
1. 由衣的变更感知时代的侧影。
2. 以衣窥人,探知张爱玲这一类型女 性的心理。
检查预习,梳理结构
时间 清朝
民国初 20年代 30年代
近来
服饰特点
社会现状
民众心理
时间
服饰特点
社会现状
民众心理
清朝 民国初 20年代 30年代
近来
沉着、保守、 规律化
迂缓、安静、齐整, 封建思想被禁锢 等级制度森严
延伸拓展,感知形象
用你的语言点评张爱玲这一类型的女性。
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高三毕业之际,会精心选择班服来纪念 曾经的美好,如果让你选择班服,你会选择 什么款式、材质和颜色?说说你的原因。
谢谢观看!
衣服,历史的幽灵 衣服,文化的符号 衣服,心灵的镜子
研读文本,领悟内涵
谈谈你对 “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便在那 一撒手罢? ”的理解。
“成名给张爱玲带来莫大的喜悦,若说人生安稳 的时候多,飞扬的时候少,若说飞扬就是一种随心所 欲的感觉,那现在正是张爱玲飞扬的时候,服装会向 你透露她飞扬的喜悦。”
——余彬《张爱玲传》
天真、轻松、愉悦

《更衣记》原文及鉴赏

《更衣记》原文及鉴赏

《更衣记》原文及鉴赏《更衣记》原文如果当初世代相传的衣服没有大批卖给收旧货的,一年一度六月里晒衣裳,该是一件辉煌热闹的事罢。

你在竹竿与竹竿之间走过,两边拦着续罗绸缎的墙——那是埋在地底下的古代富室里发掘出来的甭道。

你把额角贴在织金的花绣上。

太阳在这边的时候,将金线晒得滚烫,然而现在已经冷从前的人吃力地过了一辈子,所作所为,渐渐蒙上了灰尘;子孙晾衣裳的时候又把灰尘绘抖了下来,在黄色的太阳里飞舞着。

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帐悯,像忘却了的忧愁。

我们不大能够想象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宁静,齐整——在满清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一代又一代的人穿着同样的衣服而不觉得厌烦。

开国的时候,因为“男降亥不降”,女子的服装还保留着显著的明代遗风。

从十七世纪中叶直到十九世纪末,流行着极度宽大的杉裤,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沉着气象。

领圈很低,有等于无。

穿在外面的是“大袄”。

在非正式的场合,宽了衣,便露出“中袄”。

“中袄”里面有紧窄合身的“小袄”,上床也不脱去,多半是娇媚的桃红或水红。

三件袄子之上又加着“云肩背心”,黑缎宽镶,盘着大云头。

削肩、细腰、平胸,薄而小的标准美女在这一层层衣衫的重压下失踪了。

她的本身是不存在的,不过是一个衣架子罢了。

中国人不赞成太触目的女人。

历史上记载的耸人听闻的美德——譬如说,一只胳膊被陌生男子拉了一把,便将它砍掉——虽然博得普通的赞叹,知识阶级对之总隐隐地觉得有点遗憾,因为一个女人不该吸引过度的注意;任是铁挣锋的名字,挂在千万人的嘴唇上,也在呼吸的水蒸气里生了锈。

女人更想出众一点,连这样堂而皇之的途径都有人反对,何况奇装异服,自然那更是伤风败俗了。

出门时裤子上罩的裙子,其规律化更为彻底。

通常都是黑色,逢着喜庆年节,太大穿红的,姨太太穿粉红。

寡妇系黑裙,可是丈夫过世多年之后,如有公婆在堂,她可以穿湖色或雪青。

裙上的细榴是女人的仪态最严格的试验。

更衣记读后感

更衣记读后感

更衣记读后感《更衣记》是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的一部散文集,其中记录了他的一些生活琐事和感悟。

这部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读后让人感慨良多。

在《更衣记》中,纳兰性德以平实的语言描述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比如更衣、修饰、行走等等。

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细节,却在他的笔下变得意味深长。

他通过这些小事,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说,“不求闻达,不求富贵,只求平安。

”这句话道出了他对人生最深刻的理解,平凡的生活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在读完《更衣记》之后,我深深地被纳兰性德的情感所打动。

他的文字平实而真挚,没有华丽的修饰,却能触动人心。

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理解,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为了名利地位而忙碌奔波,却忽略了生活中最真实的美好。

纳兰性德的文字提醒了我,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物质的丰富和外在的成就,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热爱。

另外,纳兰性德在《更衣记》中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说,“人生在世,不过如梦幻泡影。

”这句话道出了他对人生无常的认识。

他深知人生短暂,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

因此,他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个瞬间,不让生活中的美好流失。

这种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功利和欲望所左右,忽略了对人生真正的思考。

纳兰性德的文字提醒了我,要珍惜眼前的每一个瞬间,不让生活中的美好流失。

总的来说,《更衣记》给我的感触非常深刻。

纳兰性德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理解,让我深受启发。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个瞬间,不让生活中的美好流失。

同时,也会更加平和地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不让功利和欲望左右自己的内心。

感谢纳兰性德的文字,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更衣记读后感

更衣记读后感

更衣记读后感《更衣记》是一部以清朝末年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李汉祥。

小说以描写清末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为主线,通过女主人公林徽因的一生经历,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坎坷命运,以及她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追求自由的决心。

小说以林徽因的成长和命运为主线,通过她的经历,展现了清末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同时也表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

林徽因是一个聪明、独立、有追求的女性,她对自己的命运有着清晰的认识和追求,不愿意被束缚在封建礼教下。

她在小说中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磨难,但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小说中的林徽因形象深刻,她是一个坚强、独立、有追求的女性形象。

她在封建社会中遭受了很多不公和压迫,但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她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坚韧不拔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对当代女性都有着很强的启发意义。

小说中还描写了清末封建社会的风貌和人物性格。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言行举止和交往方式都具有鲜明的封建社会特色。

作者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展现了清末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以及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读者可以了解到清末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以及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小说以林徽因的一生经历为主线,通过她的成长和命运,展现了清末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以及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

通过林徽因的形象,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坎坷命运,以及她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追求自由的决心。

通过小说,读者可以了解到清末封建社会的风貌和人物性格,以及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同时,小说还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坎坷命运,以及她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追求自由的决心。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徽因的形象也给当代女性带来了很强的启发意义。

《更衣记》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内涵的小说,通过林徽因的一生经历,展现了清末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以及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

更衣记读后感

更衣记读后感

更衣记读后感《更衣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描写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

阅读完《更衣记》后,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情感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在《更衣记》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更衣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复杂和矛盾。

主人公在更衣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地换上了一套新的衣服,更是在内心深处进行了一场对自我的审视和挣扎。

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在当今社会同样普遍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都有自己的矛盾和困惑。

通过阅读《更衣记》,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自己和他人。

另外,《更衣记》中的一些观点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比如,作者在作品中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提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观点。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告诉我们要珍惜每一刻,保持真诚和坚定的内心。

这种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更衣记》中对人性的描写也让我深受触动。

主人公在更衣的过程中,展现了对自己内心的深刻思考和挣扎,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描写让我深受触动。

在当今社会,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同样普遍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矛盾。

通过阅读《更衣记》,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己和他人。

总的来说,阅读《更衣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通过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细致描写,作者深刻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自己和他人。

同时,《更衣记》中的一些观点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通过不断地阅读和思考,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更衣记》中的思想和情感,也能够更好地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更衣记》的删节对原文文化内涵的影响

《更衣记》的删节对原文文化内涵的影响

《更衣记》的删节对原文文化内涵的影响《更衣记》是张爱玲描写服装的一篇美文,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将其选入,把它当作一篇状物散文,放在“人与物的对话”单元中。

选文与原文相较,有几段删节的地方。

本文就删节后的选本和原文作比,来讲述删节本对原文文化内涵的影响。

选文的第一处删节的文字在课文第三段和第四段之间,内容如下:削肩,细腰,平胸,薄而小的标准美女在这一层层衣衫的重压下失踪了。

她的本身是不存在的,不过是一个衣架子罢了。

中国人不赞成太触目的女人。

历史上记载的耸人听闻的美德——譬如说,一只胳膊被陌生男子拉了一把,便将它砍掉——虽然博得普遍的赞叹,知识阶级对之总隐隐地觉得有点遗憾,因为一个女人不该吸引过度的注意;任是铁铮铮的名字,挂在千万人的嘴唇上,也在呼吸的水蒸气里生了锈。

女人要想出众一点,连这样堂而皇之的途径都有人反对,何况奇装异服,自然那更是伤风败俗了。

原文在第一、二自然段的引言式的晾晒衣服的描写之后,从第三自然段开始,作者先写“从十七世纪中叶直到十九世纪末”中国女子服装的特色,同时指出这种服装的文化内涵:它“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气象”。

第四段(即删节部分)先写这种“四平八稳的气象”使“标准美女在这一层层衣衫的重压下失踪了”,紧接着,作者引用《烈女传》里的故事,暗示了中国长久的封建文化对女性天然人体美的扼杀,对人的本性的禁锢和压抑。

随后,作者又从女人名字的问题回到衣着上来,进一步抨击扼杀人性的封建伦理道德:“女人要想出众一点,连这样堂而皇之的途径都有人反对,何况奇装异服,自然那更是伤风败俗了。

”这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上指出了“在满清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的根本原因。

就文化内涵而言,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尤其是儒家思想中的”礼”的观念已渗透到穿衣戴帽的许多细节中,尤其是上层社会,无论是“君子”还是贵妇的服饰,无一不受这种观念的支配,而忠孝思想对服饰的影响更为显著。

所以,原文紧接着写了第五段:“出门时裤子上罩的裙子,其规律化更为彻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作者对于时装的日新月异有见解? 时装的日新月异并不一定表现活泼的精 神与新颖的思想。恰巧相反,它可以代 表呆滞;由于其他活动范围内的失败, 所有的创造力都流人衣服的区域里去。 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 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 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
3、从1921年起,女子服装又产生 了哪些变化,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 心态?
(2)元宝领产生(高得与鼻尖 平行的硬领,像缅甸的一层层叠 至尺来高的金属顶圈一般, 逼迫 女人们伸长了脖子。与下面的一 捻柳腰完全不相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代特点:各趋极端,社会固 有规律被打破,动荡激烈,处于 无均衡状态。
1、民国初年的服饰有哪些变化,各说明了什 么样的社会现状? 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 社会现实:民国初建立,有一时期似乎各方面 都有浮面的清明气象。 大部分的灵感是得自西方的。舶来品不分皂白 地被接受,可见一斑。 社会现实:西方思想与文化涌入中国,人们全 盘接受,崇洋媚外。 短袄的下摆忽而圆,忽而尖,忽而六角形。 社会现实:军阀来来去去,马蹄后飞抄走石, 跟着他们自己的官员、政府、法律,跌跌绊绊 赶上去的时候,也同样地千变万化。
女子服装的改变始终与时政变化相连,反映女性 从衣饰到身体,从身体到生存和自由,始终处于 男权目光的审视下,处于被鉴赏与被监管地位。 因为时政变化始终是在男性作用下的结果,男性 话语在其中占主导地位。
主题概括 张爱玲力图从不同时期服饰的特 点写出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心 理。服装是小,但体现出的是时 代的大转变。
(3)欧美流行着的双排钮扣的军人式 的外套正和中国人凄厉的心情一拍即 合 。恪守中庸之道的中国女人在那雄 赳赳的大衣底下穿着拂地的丝绒长袍, 袍叉开到大腿上,露出同样质料的长 裤子,裤脚上闪着银色花边。
心态:表面上无不激烈地唱高调,骨 子里还是唯物主义者。 表面上似乎与国际接轨,骨子里恪守 中国的传统。
李鸿章的夫 人和女儿
(2)课文第7节中说“对于细节的过 分的注意,为这一时期的服装的要 点”,这反映了时人什么样的心态? 答:反映了中国有闲阶级一贯的态度: 不停地另生枝节,放恣,不讲理,在 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了精力。
(3)清代末年,服装产生了什么样的 变化,各反映了时代什么特点?请结合 课文具体阐述。 答:(1)服装变小、变紧,(以女装 而言,袄子套在身上像刀鞘,紧身背心 使女人看上去像一缕诗魂,铅笔一般瘦 的裤管给人“一种伶仃无告的感觉”;) 时代特点:政治动乱,社会不靖,社会 处于一种“过渡时代”,百姓生活“颠 连困苦”。
更衣记
张爱玲
见学案
结构梳理
第1、2段,由晒衣服而引起对服 装的回忆。
第3至第13段写清代服饰变化。 第14至第24段,写民国时期的服装 特点。
1、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3—6节中,介绍了清代服饰 哪些特点,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答:特点:没有什么时装可言,流行着 极度宽大的衫裤,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沉 着气象;对于穿着有着严格的规律,仅 有姑娘的“昭君套”,为阴森的冬月添 上点色彩。 社会现实:世界迂缓、安静、齐整,等 级制度森严,思想禁锢,社会少有活力。
(1)一致采用了旗袍,旗袍严冷方正、 具有清教徒的风格。
心态:女人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 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恨不得将女 人的根性斩尽杀绝。
(2)时装开始紧缩 。喇叭管袖子 收小了。一九三○年,袖长及肘, 衣领又高了起来,高领是圆筒式的。
心态:对内对外陆续发生的不幸 事件使民众灰了心。青年人的理 想破灭,时装体现讽刺和绝望后 的狂笑。
(4)衣袖废除。袍身短了,装饰性质的 镶滚也免了,改用盘花钮扣来代替,不 久连钮扣也被捐弃了,改用嵌钮。剩下 的只有一件紧身背心,露出颈项、两臂 与小腿。
心态:现在要紧的是人(突出个体的 人),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月忠 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
(5)一双袖子翩翩归来,预兆形式 主义的复兴。
心态:向传统的一方面走(回归传 统),细节虽不能恢复,轮廓却可尽 量引用,用得活泛,一样能够适应现 代环境的需要。
4、在张爱玲笔下,女子的时装始终与政治时事相连, 请分析下面几句话所体现的女子的地位,并分析其中的 原因。 (1)高得与鼻尖平行的硬领,像缅甸的一层层叠至尺来 高的金属顶圈一般,逼迫女人们伸长了脖子。 (2)这一次的高领却是圆筒式的,紧抵着下颇,肌肉尚 未松弛的姑娘们也生了双下巴。 (3)直挺挺的衣领远远隔开了女神似的头与下面的丰柔 的肉身。这儿有讽刺,有绝望后的狂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