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中“觉醒”的愁

合集下载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坛卓越的女词人,她的婉约词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清照词全集》中49首词,几乎都写到了“愁”。

本人通过收集资料法,再通过归纳总结法,分析法等方法,对李清照不同时期愁情的表现进行探究,再现李词的悲剧审美意识。

一、爱痛边缘的离愁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二人婚姻可谓是两情相悦,志趣相投。

然而,婚后不久,李清照因父亲李格非被诬“元祐奸党”,公公赵挺之却升迁为尚书左右丞相,崇宁二、三年下诏书,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及有服亲为婚姻,使李清照受到牵连,她在京城已无立足之地,不得已与赵明诚离别,回到原籍山东投奔父母,从此时开始,词人的婚姻中就开始记下了一份“愁情”,不仅是情愁,思愁,更多的是一份浓浓的离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传这首词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不久便遭逢离别时所作。

《一剪梅》中,在这种季节,孤寂和冷清的环境中,词人“独上兰舟”,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一看到天上的大雁飞过,便马上想到鸿雁传书的故事,急切盼望丈夫也能捎来一封家书。

可待“雁字回时”,这日月对词人来说是多么漫长,多么难熬啊!作者由眼前的落花流水联想到人的愁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夫的,而想到两人思念,感情之深,思念之切,尽在言语中。

这种相思之情,离别之恨是无法排遣的,因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份思念不言而喻,而那份离愁也自然无以言表。

二、金石丧失的哀愁浓厚的学术空气,美满的爱情婚姻,惬意的诗词唱和,霎时间便被战争敲得粉碎。

她先是从池阳到建康,后又从湖州奔洪州,洪州失陷,又奔台州,走黄岩,奔行在,并随南宋小朝廷由海道之温州,越州,又之衢州,赴杭州。

李清照词中“愁”之意象的隐喻解读

李清照词中“愁”之意象的隐喻解读
象 上 隐 喻解 I,通 过 实现 意象 与隐 喻含 义 的火 联来 理解 这 』 上 丈 意象 的 深 层总 义 。
的形 成 、思 维 的过 程 、认 知 的发 展 、仃 为 的依据 等 人炎 心 智 的木 质性 特 。然 而典 l的认 隐喻 观 的形 成去 是 以 2 世纪 I ¨ 0 8 年代 初 L k f 干J h s n 著 的 《 f赖 以 ,存 的隐喻 》 O a of¨on o合 我『 j 上

意 象与 隐 喻
意象 是我 占代 荚 巾的 个 币要概 念 ,它 是上 情 意 = 与客 观物 象 存创 造 过程 十 互融 合 的有 机 统 ‘ ,是 “ 我 十 ¨ 体 物 ¨ 融 ”而创 造 出柬 的可感 可 触 的n 体 形象 。词 人选 取 儿个 很 精
妙 的意象 ,就 可 唤起 成者 多 面 的暇 想 。
( ‘ 别扪 农现对丈夫 的离别十 思是李清照前 词的币要内容。如 ¨
《 凰台 } : 忆吹 箫 》 : 香 冷金 猊 ,被 翻 红浪 ,起 来慵 自梳 头 。任 宝
( 《e ah s W ie B 》 )的 …版 为 标忐 。 巾 次 提 M tp m’ e L v y
存疑 的 ,直 接 以 “ ”字 入词 的 就有 t U 之 多 ,更彳 虽 整 愁 丁 篇不 见 愁 ”字 去 字 仃 f都 润 着 愁 的词 。 个 “ ” 一“ ¨ u J 愁 字 是李 词 的上 旋伴 ,观其 愁而 可 其人 生 。根 据愁 情 的不 可将 其词 分 为二 类 : 离刖 十思 之 愁 、伤乔 悲 秋之 愁 和 故同 家 ¨
…之 愁 。
象 与 人 的上 情 感 的混 合 体 ,提升 了诗词 作 出 中的美 和 感染
力 。尽 管它 J: 必然 地 与隐 喻 彳 火,但 通过 意 象彼 此 之 间的 f 不 『 联 系 以及 隐喻 等 办 的 处理 , 能 意 象具 有更 加 丰富 的美 学

试谈李清照词中“愁”的表现艺术

试谈李清照词中“愁”的表现艺术

试谈李清照词中“愁”的表现艺术
李清照以其深刻的感受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表现了许多关于“愁”的词语,反映出了她内心的感受和对世界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从她的作品中提取出来的“愁”的表现艺术。

1.以物喻情。

在《如梦令》中,李清照用“秋夜思”来喻代思念,而这种“秋”夜的感觉,是凄凉、孤独、寂寞的。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她以“江南春,楼台烟雨浓”来代表幸福的场景,而接下来的句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暗示了失落和愁绪。

2. 纪念逝去的美好。

在《如梦令》中,“美人如玉,剪水双双西”这样的句子描述了芳华盛开的人们和美好的时光,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思念美好逝去的人和事,这种对可望不可及的美好的追忆和思念,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很常见。

3. 以典型表现普遍。

《声声慢》中的“试问闲愁都几许,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日常愁事的感受,这种情感得到了广泛的共鸣。

4. 用空间、光影等元素表现。

《钗头凤·世情薄》中,李清照用城门倚旧,独行蹁跹的画面,表现出人生的疲惫和孤独。

《瑞鹤仙·晚眺》中,她又用豁然开朗的感觉来表现“愁”是一种空间感觉,而改变环境和心态是解除“愁”的重要途径。

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愁情和爱情往往相互缠绕,交织在一起。

愁像一张网,无处不在,困扰着人们的生活,但愁中也蕴含着深厚的感情,反映出那些待续的希望。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内容提要: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要分析了李清照在其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愁绪。

引论部分着重分析了李清照词中的愁与其他词人词中所表现出的愁的差别与原因;正文部分从李清照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对人生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关注等不同层面去透视李请照作为一个文化女性对个人生活、国事变迁所表现的感情与沉痛从而揭示其词中所表现出的“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点。

结尾,补充说明透过李清照词中的愁,我们看到了什么和应该欣赏的方向。

关键词:闺愁、离愁、闲愁、家愁、国愁引论:李清照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

她能书会画,文学方面诗、词、散文兼长,但以词尤工。

李清照的词主要内容是抒写她个人的生活与情怀,可以说是她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的诗的记录。

由于生活遭遇、思想感情的变化,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限,可以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词主要是表现其作为一个少女少妇的生活,表现其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词的基调是开朗、欢乐的,但闺愁闲怨也时有流露。

在许多词家把“诗言志,词言情”的文学理念十分推崇的当时,抒写闺愁闲怨的词并不少(尤见“花间”、“婉约”),但都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出之。

李清照的词却是女性思想感情的自我表现,因此对女性的感受抒发得更加细腻、深切,也更动人。

词是最富女性美的一种文体,李清照作为一位词坛奇女子、闺中伟丈夫,是把词的美发挥到极致的高手之一。

她在词中所表现的强烈的抒情主体意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李清照后期的词作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但她的词与同时代其他爱国词人所表现出的悲愤、愁苦或慷慨激昂又有所不同。

她不是一个人站出来历数时代的不幸、社会的痛苦,民生的愁怨,而是以自己做为抒写的主体,在自己凄凉的身世中,包含了国破家亡的深愁与悲歌,因此,李清照的词更具有超时空的感人魅力。

当然,李清照词的内容绝非“一个‘愁’字了得”,而她的词中的“愁”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达手法都与其他词家有所不同。

试论李清照的愁情词

试论李清照的愁情词

试论李清照的愁情词柔肠一寸愁千缕——试论李清照的愁情词●李庆枝摘要:李清照历来被誉为“言愁高手”,她本人也常在其词作中以“愁人”自居。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她的愁情词作了较为具体的论述。

首先,从内容上看,李清照将亲身体验入词,词作中的“愁情”经历了春愁到离愁到乡愁的演变;其次,从愁情的内涵来看,一方面是封建时代女性独立意识的展现,另一方面是作为女性自然人对家国之难的生命体验;最后,从艺术表现上看,她使用了多样化的言愁手法。

关键词:李清照愁情词女性独立意识生命体验言愁手法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雨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李清照这首“愁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的愁情词,令历代文人骚客大动笔墨。

李清照也因此被誉为“言愁高手”。

李清照究竟写了哪些愁情,又哪儿来的如此多愁令“双溪舴艋舟”也“载不动”呢?她是怎样做到言愁多而不使人厌倦呢?下面将结合李清照的经历和具体词作对这些问题略作探讨。

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论词中的愁情宋词善言愁,李清照则是“言愁高手”。

说她是“言愁高手”,原因有三:一、词作中“愁”字出现的频率之高;二、词作中愁情之浓之重;三、言愁手法之巧之妙。

后两条暂时不论,就拿第一条来说吧。

笔者曾作过统计,剔除存疑之作不记,在确信无疑的51首词(《全宋词》)中,无视“伤心”、“寂寞”、“幽怨”、“凄凉”、“凋零”、“憔悴”、“瘦损”、“泪痕”诸如此类的“愁”的替代词,也不管整体境界言愁者,单是直接标出“愁”字的就有17首。

古人也因此往往在读过李清照的作品后掩卷感叹:“此媛手不愁无香韵。

[i]”李清照的愁情词的创作按照她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孀妇时期,与之相对应所展现出的愁情大致为春愁、离愁、离愁加乡愁。

(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春愁李清照是一位多愁善感的才女,在其少女时代即有大量词作问世。

自-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和抒情艺术

自-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和抒情艺术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和抒情艺术关键词:李清照词愁情抒情艺术摘要: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可谓集宋词“愁”之大成。

她以其无边的愁绪和高超的抒情艺术,率真自然地表达了深沉自然的内心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

就艺术成就来说,李词继承并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的抒情传统,善于把个性化的情感与完美的已经相结合,具有感情真挚,描写生动,意境浑然,情景交融,比喻贴切,语言浅显流畅,含蓄委婉等艺术特色。

李清照,宋代杰出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1084年生于济南。

她的父亲李格非,做过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学有专长的学者,不仅对历史很有研究,而且对文学、书法也有较高的造诣。

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学气氛和学术气氛很浓的家庭环境里,其幼年便很有才华,诗词歌赋,无所不能。

建中靖国元年与大学生赵明诚结婚,二人志趣相谐,诗词唱和,生活非常美满。

大观元年(1107)赵明诚的父亲落职病故,他们夫妻二人回青城居住。

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和赵明诚相继避兵江南。

1129年,赵明诚病死,经受家国变乱后,李清照辗转漂流于杭州、越州一带,于孤苦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

李清照词的情调,可以用一个“愁”字概括。

她的词浸泡在愁液之中,就像一条春蚕,不停地吐着愁绪,最后把自己抽空了,活活地窒息在愁绪的茧壳里。

她的词,可谓集宋词愁之大成,无边无涯,浓得化不开,拿她自己的话来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愁情词从内容上看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抒写离愁别绪的闺怨词。

在现存词中,这类词占的比重最大。

李清照出嫁以后,虽然与丈夫举案齐眉,相敬相爱,生活十分美满。

但她毕竟是告别了无拘无束的少女时代,庭院深深,重门常闭,高居相位的公公又是一个“炙手可热心可寒”的人。

李清照在这显赫却又森严的相府之内,只有丈夫赵明诚一个知心人。

论李清照词的愁字倾向

论李清照词的愁字倾向

比较李清照与其 他文学作品中愁 字的异同点
分析李清照词中 愁字对后世文学 作品的影响
探讨李清照词中 愁字的文学价值 与意义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THEME TEMPLATE
直接描述愁绪
李清照词中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直接描绘愁绪的形态和感受。 李清照善于运用景物描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衬托内心的愁苦和孤独。 李清照的词中常出现“黄昏”、“月夜”等时间节点,表达她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愁绪。 李清照的词中常出现“独坐”、“孤灯”等场景,描绘她内心的孤寂和愁绪。
李清照的思夫之情不仅仅是对个人的思念,也寓含了对国家、民族的忧思,展现了她的家国情怀。
家国之忧
李清照词中愁字 所表达的家国之 忧主题内涵,是 对当时社会动荡、 国破家亡的忧虑 和感慨。
李清照的词中, 愁字常与孤独、 寂寞等情感交织 在一起,反映了 作者对家国命运 的关注国之忧主题内涵, 还体现在对故国、 故土的眷恋和思 念上。
意象运用
自然意象:通过描绘自然景物, 表达愁绪和情感
抽象意象:运用抽象的概念或比 喻,表达愁绪的深刻内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物意象:借助人物形象,抒发 内心的愁苦和孤独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不同的意象, 突出愁绪的复杂和矛盾
节奏与音韵
李清照词中愁字运用平仄和韵律,形成独特的节奏感。 愁字的音韵独特,通过押韵和声调变化,营造出婉转悠扬的音韵效果。 李清照善于运用叠词和重复,强化愁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愁字在词中常常与景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增强词的艺术感染力。
借鉴李清照词中 愁字的创作技巧 与表达方式
结合个人生活经 历与情感体验, 感受李清照词中 愁字的现实意义 与人生启示

李清照诗词中愁的意象

李清照诗词中愁的意象

李清照诗词中愁的意象愁本身是抽象的,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抽象的感情。

要把它很好地表现出来必借有形之物予以名状。

李清照的词,最使她扬名千秋的就是她的《漱玉词》,《漱玉词》现存四十九首,其中绝大部分为抒情词,而书写愁苦情怀的占百分之八十,在作品中直接用到“愁”字的就有十五处之多,其他诸如“泪”、“怨”等字在她的词中更是屡见不鲜。

所以,易安词始终流露出一种浓郁的感伤情调。

而这一哀愁的情绪由作者李清照借有形有色之物表现了出来,使词中的愁变得可感可触。

李词中常用的意象有花、酒、泪、雁等。

虽然意象不同,表现手法各异,但都表现出词人内心深处的万般愁情。

一、用花表现愁李清照性情纯净,热爱大自然,尤其喜好花类。

对花的欣赏、关注,曾是她少女生话的重要内容;花,也曾牵动着她的少妇情肠,寄托着她的.深情相思;咏花,更是她晚年孤苦无助,满是创伤生活的心灵外化。

花之所以被采集词人笔下而寓象征意义,是因为她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结果,她将“花”作为抒情的凭藉,一种意象的物象,赋予其人的情感来表情达意。

因为它们必然随着时间的消磨,季节的更替,大自然的风吹雨打而枯萎、而凋谢。

唯其如此,美好纯洁的价值才显得更加美好,由此引起敏感的词人无限感慨,随即产生了一番惋惜,万般呵护之情感。

清照笔下的“花”意象,大都表达的是惜春惜时的伤感情绪。

早年闺阁词《如梦令》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意浓睡之中,词人的潜意识却处在关注着风雨中的海棠花,想到经过一夜的急风疏雨的吹打,海棠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凋谢了。

“绿肥红瘦”蕴集了她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开的无限惋惜之情,从中亦不难体味到一个花季少女为这些美好事物的消逝而感伤不已的心情。

无论是她作于中年的《醉花阴》词中所云:“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还是晚年的《声声慢》所云:“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都让我们在凄怆的哀伤之声中品位出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

李清照——十首愁词,独抱浓愁无好梦

李清照——十首愁词,独抱浓愁无好梦

一个“愁”字,是打开李清照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

这个“愁”字,也是解读李清照诗词内涵的关键字眼。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

这个“愁”字,就是李清照作品中的“词眼”。

易安居士爱将“酒”字入词,更爱用“愁”字入词。

她爱写愁绪,与其人生经历息息相关。

年轻时,不识愁滋味,是淡淡的轻愁。

结婚后,尝到离别滋味,是寂寞的思愁。

寡居后,形单影只,是国仇家难的浓愁。

李清照写愁的作品非常多,表现手法也极其丰富。

这里所选的十首李清照“愁词”,都是直接用“愁”字入词的作品,也是她“愁词”中的精华之作。

另外一些不带“愁”字但同样表达愁绪的作品,也很多。

由于篇幅限制,不作列举。

(一)《念奴娇·春情》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简评:这首词写雨后春景,抒深闺寂寞之情。

上片写“心事难寄”,从阴雨寒食,天气恼人,引出以诗酒遣愁。

下片说“新梦初觉”,从梦后晓晴引起游春之意。

全词以细腻曲折的笔触。

通过春景的描写,真切地展示诗人独居深闺的心理情态。

语浅情深,清丽婉妙。

“不许愁人不起”,多少无可奈何的情绪,都包含在这六字之中,词人为离情所折磨而痛苦不堪,又因明诚外出而实有此情,并非虚构。

全词从上片的天阴写到下片的天晴,从前的愁绪萦回到后面的轩朗,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词中感情的起伏和天气的变化相谐而生,全篇融情入景,浑然天成。

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闺怨词。

(二)《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简评:这首词作于南渡以后,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

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心情和意绪。

浅析李清照早期词之“愁”

浅析李清照早期词之“愁”

浅析李清照早期词之“愁”李清照,生于宦族嫁于相府,其前期生活优裕闲适。

由于她所处的那个历史年代,她所出生的士大夫阶级,以及她对生活的特有的敏感,造就了李清照这样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词人。

不过,这个时期的愁,更多的是贵族仕女的富贵的闲愁,是精神空虚与寂寞在笔端的流露;这个时期的愁,如袅袅炊烟,淡而无伤,忧而不痛,柔弱低回,婉约细腻。

自然界的花开花落,时代更迭,都会引起生命的律动。

时光变迁,美好景物流逝,都会给她带来无尽的哀愁,例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的开头两句描写昨夜风急、雨却疏疏落落的场景,词人刚刚从梦中醒来,残存的酒意尚未消去,然而风雨中的海棠却依然牵动着词人敏感而焦急的心,她急于想知道:经过昨夜风雨的洗礼,外面的海棠花是否美丽依旧?是否遭遇了风雨的摧残?这里透示出作者的一种淡淡的闲愁。

当她问正在卷帘的侍女时,侍女却只是漫不经心地淡淡回了一句:海棠依旧。

最后两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人通过对春去落花的感伤,抒发了年华易逝的忧愁,反映了对春光流逝、花事已去的无可奈何的叹息。

这里的“瘦”字不仅仅代表鲜花的日渐稀少,实质是表现了作者对即将逝去的春天流露出的惋惜之情。

在这首词中,词人的“愁”只字未提,而我们领略到的却是一种淡淡的青春易逝的愁绪。

还有一首写若有若无的闲愁的词作《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春天生机盎然,所有的生命在苏醒,而女词人却在玉炉沉水香的袅袅残烟中沉沉睡去。

醒来却发现女孩子们在这越冬的燕子尚未飞回的暮春时节,早已迫不及待地跨出闺门去做斗百草的游戏了。

然而,暮春天气阴晴难料,刚才的“淡荡春光”转眼却变成了“黄昏疏雨”,庭院寂然无声,只有沙沙的春雨和被雨打湿的秋千在微微摇荡,令人感到寂寞惆怅。

浅谈李清照词中“愁”的内涵

浅谈李清照词中“愁”的内涵

浅谈李清照词中“愁”的内涵作者:嵇庆法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0年第09期李清照是中国诗词史上的一朵奇葩,被当作了愁的化身。

李清照词中的“愁”是她心灵的展示,真情的喷涌,她用几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温婉、多情的一面,表现出一种对生命价值的内省和感悟。

她的词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情感世界,她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

一、超越时空的孤独之愁女性在封建时代是基本被排斥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之外的,甚至其日常的社交圈子都被限制得很小,所以她们的“事业”就只能局限在相夫教子、操持家政中。

李清照只能以“李格非之女”或“赵明诚之妻”的身份出现于有限的社交场合,而不可能具有独立的人身地位。

因此,她的生活圈子必然是狭窄的,而其才华和情志也必然受到压抑。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多丽》);“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浣溪沙》)。

这样一位很有思想和很具才华的女子,却被整日禁锢在此种深院小楼、重帘密幕的小天地中,她怎能不感到愁闷和孤寂?然而,国破山河碎,世事常纷扰,李清照在经历了夫亡的切肤之痛,饱尝了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之难后,仍能写出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之作,能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所以,她又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忆秦娥》后人评李清照常常观止于她的一怀愁绪,殊不知她的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

她是因为看不到出路而愁啊!二、执著爱情的压抑之愁在各种“愁”中,最吸引读者也最动人的要算李清照因爱情而生的情愁。

李清照自从婚后就处在一种无可排遣的愁绪当中,新婚不久,赵明诚负笈远游时李清照特意在锦帕上写了首词赠送给他,写尽了她因离别相思而生的孤凄情怀:“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浅析李清照词中愁的意蕴

浅析李清照词中愁的意蕴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析李清照词中愁的意蕴杜奕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院汉语言一班摘 要:李清照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也是南渡词人的代表人物,本文将从李清照一生的经历中浅析易安词中“愁”字意蕴。

并将分为南渡前和南渡后两大部分结合时代背景以及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和情感经历进行探讨研究,最后阐释易安与以往写“愁”诗人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李清照;愁;南渡前后;李清照生活、情感经历[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72-0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因为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她工诗善文,更擅长词,她所作的《易安集》、《漱玉集》等也被世人流传至今。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南渡前的词因为她幼时深处闺中,家教良好,嫁与赵明诚后也是琴瑟和鸣,所以她前期的作品中自然风光多妩媚娇娆,离别相思多一些闺中情思。

而后期因为金兵南下,汉人士族在靖康之耻后纷纷南渡。

然而她和丈夫仓皇南渡避患,丈夫也早早离她而去了。

在她经历过家国灭亡、政治诡谲,以及个人再嫁受骗,家财被盗之后,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词中更多充满了凄苦悲凉,伤时感怀,怀念过往,怀乡悼国的情感。

因此,建炎南渡不仅给李清照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我们可以由此将她的词作品评分别成了两大部分进行探讨研究。

一、从南渡前分析李清照的“愁”字意蕴南宋前的李清照是涉世未深的闺阁少女,家教良好学识丰厚,年少成名。

而后又遇到了与她琴瑟和鸣,志趣相投的丈夫,嫁人前后,她的词作也可以分为两小部分。

1、未婚少女的“愁绪”体现李清照未嫁之前便可看出她的家世底蕴对她文学素养熏陶已久,也是基于她幼时不曾体味过饥寒交迫的生活经历才有了她前期娇俏活泼,清丽婉约的《如梦令》二首。

李清照词中的愁

李清照词中的愁

李清照词中的情与愁内容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纵览李清照的词,“愁”是主旨,将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写相思离别的闺中闲愁。

后期,词人经历了国破夫亡,名族的灾难和个人的不幸遭遇。

纵观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无论是诗还是词,愁情词总有一片广阔的空间。

无视“寂寞”“伤心”“幽怨”“凄凉”“泪痕”“肠断”诸如此类的“愁”的替代词,也不管整体境界言愁者,单是直接标出“愁”字的就数不胜数。

唐代有人“举杯消愁”,宋词亦善言愁“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而李清照“怎一个愁字了得”,愁到了极点,她的“愁”情有着深重的文化背景和深邃的文化内蕴。

关键词:情愁李清照宋词一、少女之情李清照出身于一个名门望族的书香仕宦之家,从小就广读诗书,使得小小年纪的她就受到了文学艺术的熏陶。

还攀坐在父亲膝头上时,上百首古诗已能琅琅上口,至少女时期执笔属文,展卷吟诗,更是锦心绣口,吐属风流。

她一天天长大,在婷婷玉立的风姿之外,更多了一层至诚纯朴的书卷气。

其书画琴瑟,使她父亲时常叹息“我的清儿若是个须眉男儿,采芹入泮,怕不象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同时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又使得她眼界开阔,而不象一般的深闺怨女那样感伤,只能望月叹花。

相反她用美丽的文字把她的闺中生活写的那么的富有情趣。

如她的“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活脱脱地把一个天真娇憨、活泼妩媚的少女的初开情窦,表现的含情脉脉,真实细腻,达出神入化之境地。

李清照十六岁以前,在故乡明水度过。

家乡的秀美风光,是她创作的源泉。

二、少妇思远在李清照十八岁的时候,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大学士赵明诚结为伉俪。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个人情投意合,百般恩爱,这使得李清照在词中写了大量的美妙的爱情故事。

然而,爱的愈深,离别就愈加痛苦。

赵明诚外出做官后,新婚夫妇像牛郎织女一样两地分居,不得团圆,其相思之情油然而生,这种聚少散多的生活让李清照的词独添了几分落寞与孤单。

浅谈李清照词中“愁”的内涵

浅谈李清照词中“愁”的内涵




织, 形成 了李 清照“ 剪不断 , 理还乱” 的复杂的情 感世界 , 由此 唱出了许多爱情的绝 唱 : “ 小院闲窗春 色深 , 帘未卷影沉沉 。 重 倚楼无语理瑶 琴 。远 岫 出云催薄暮 , 细风 吹雨弄轻 阴。梨花欲 谢恐难 禁。” ——《 浣溪沙》 这首词 以极其 含蓄 的笔法写 出了对丈夫 绵绵 的深 情, “ 在 春色深 ” 的晚春 , 人“ 词 倚楼无语 ” 理 瑶琴” 以“ 来 排遣 心 中的相 思 , 山的云 , 远 在氤 蕴 的春天 , 风雨 吹 被 弄, 词人想到 : 娇艳 的梨花恐怕禁不住要凋谢 了 ! 点点愁 绪在字 里行间弥漫 开来 , 这首 词将李 清照 的细腻 、 温婉 动人地刻画了出来 。 三、 国家民族 的忧虑之愁 对李清照伟 大人格和她在文学史上 的地位认识 , 除 了要对她的情愁作论述外 , 还要讨论到她对社稷 、 国家的 忧虑之愁。 李清照南渡后 的词和前期相 比迥然不同。国破家亡 后政 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 种悲惨遭 遇 , 使她的精 神很痛苦 , 因而她 的词作 一变早 年的清丽 、 明快 , 而充 满 了凄 凉 、 低沉 之音 , 主要 是抒发伤 时念 旧和怀乡悼亡 的 情感 。在流离 生活 中她 常常思念 中原故 乡 ,空 梦长安 , “ 认取长安道” 流露出她对失陷 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 , 对 国家 民族 的忧心贯穿 了李清照的后半生 的词作 。 她收集 的文物汗牛充栋 , 她学 富五车 , 词动京华 , 由于国 破, 一代 才女报 国无 门, 情无 所托 , 无所专 , 人看她 学 别 如 同怪 异 , 这个世界 上没有一 个人能读 懂她 的心 , 她茫 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 中, 出了浓缩她一生 吟 和全身心痛 楚 的,也 确立 了她 在 中国文学史上地 位 的 《 声声慢 》 : “ 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 戚。乍暖还寒 时 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 怎敌他 、 晚来风急 。雁过 也, 正伤心 , 却是 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 , 如今 有谁 堪摘 ?守着窗儿 , 自怎生得黑?梧桐 更兼 细雨 , 独 到 黄昏, 点点 滴滴。这次第 , 怎一 个愁字 了得 ! ” 李清照 以极 寻常浅 白的语言 , 描写 了丈夫去世后 的 生活状况 和精神 面貌 , 自然地流露 出时光难挨 的无奈 极 之感 , 点点滴滴 的秋雨 , 其凄凉 的境况 , 引起 了作者复杂 的感伤情 绪 。词人 的悼亡之悲 、 旧之 哀 , 寓沦落之 怀 寄 苦 、 国之痛 、 家 故土之 思 , 哪里 一个 “ ” 能概括 得 了 愁 字 呢?词意隽永有 味, 真切感人。她将 自己一生的痛 和愁 , 浓缩进了《 声声慢》 确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无人企 中, 及 的地位 。 由天真少女 到幸福女人再到愁绪交集的老 她 妪, 其问太多的时世变换 , 太多的人生离合 , 太多的追求 和太多 的失落 , 最终都 在这个 “ 字 中结束。 愁” 从前期 的“ 自飘零水 自流 。 花 一种相思 , 两处 闲愁” , 到后 期的 “ 今憔悴 , 如 怕见 夜问 出去” 李清 照词始终 以 , 其凄清孤寂的女性情 怀散发着摇人心旌的艺术魅力 。 易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1000字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词作品多以艳丽、愁苦的爱情为主题,描绘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遭受的各种磨难、困顿和悲伤。

在她的词作中,愁情是一种非常突出的主题,其深刻地表现出了李清照对于爱情、生活和美好事物的无尽眷恋和追求。

李清照的愁情体现了她对生命的无尽憧憬。

她的词常常反映出她对于传统封建社会的不满和疑惑,特别是对于女性地位和自由的思考和探讨。

同时,在她的词中,爱情被赋予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意义,表达了她对于真挚、纯粹的情感的不断追求和渴望。

正因为如此,她的词中充满了愁情,而这种愁情的表现也让她的词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感人至深。

其次,李清照的愁情体现了她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在她的词作品中,爱情被渲染成一种非常美好、无尽的情感,因此愁情也被赋予了一种非常美好的色彩。

她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把爱情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艺术氛围。

这种追求美好的情感体现了她对生活的优美和完美的不懈追求,也让她的词作品更加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最后,李清照的愁情体现了她对于自己价值的认同和肯定。

她的词作品充满了对于爱情的感悟和思考,因此也可以理解成她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肯定。

在她的词作品中,愁情被赋予了一种非常真挚、纯粹的情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她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于生命的热爱。

这种情感渗透到每一行词中,表现出了她对于生命和自身价值的重视和认同,也让她的词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打动人心。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词作品中愁情的体现是非常突出的,他所表现的情感深刻、真挚,表现出了她对于美好、生命和自己价值的追求和认同。

她的词作品令人感动、真挚,对人们的情感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怎一个愁字了得——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

怎一个愁字了得——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

是高票房,显见在边缘文化背景下,“张爱玲现象”必然推动 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由此“张爱玲现象”在传统文学、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 网络文学对搏的特殊时期就合理地提出了文学的消费属 性.在一定意义上既凸显了文学与文化的。本”体,同时也构 筑了文化与文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注释:
①温儒敏:<“张爱玲热”的兴发与变异——对一种接受
57
万方数据
愁的词很多,如<点绛唇.寂寞深闺》“惜春春去,几点催花 雨”:《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唯有门前流水,应念我 终日凝眸”;<念奴娇・萧条庭院》。宠柳娇花寒食近”;《醉花 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佳节又重阳”。时令季节的不同,“寒 食近”,“又重阳”,天气的变化,檐下几点雨,窗前的过雁,门 前的流水,东篱的落花。都能引起作者对远方情人的思念, 勾起作者的相思之愁。 第二。伤春悲秋之愁。 伤春悲秋在唐宋词中是常见的内容.由春日的花开花 谢很容易联想到青春年华的转眼即去.由秋雨梧桐.草枯叶 落也很易惹人愁绪。李清照以女性的细腻敏感来感受时令 的变化。写伤春悲秋的词自然很多。早期的《如梦令・昨夜雨 疏风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连用两个问句,活现其 急切之情,其痛惜春将去的感情溢于言表。另一首《浣溪纱・ 髻于伤春懒更梳》因伤春而什么都不想做,头也懒得梳,瑞 脑也闲起来了.以懒衬托愁表现了一种百无聊赖的愁绪。 “梨花欲射恐难禁”(《浣溪纱・小院闲窗春色深》)是无计留 春的无奈。清照南渡前的惜春之词是含蓄蕴藉、淡愁微露, 其愁是闺阁少妇的闲情,也是可以排遣的。引用自居易的诗 “听取乐天一句云。花开处具须行乐”(《二色宫桃》)劝人惜 取花开时节,要“著意过今春”(《小重山》)。而南渡之后的伤 春之词。伤春中又掺杂着孀居之悲、沦落之苦、亡国之痛,其 词凄婉劲直.其愁深沉难消。“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其愁却不是几盏酒所能浇逝.不是双溪的小舟所能载 起的。这道词把无形的愁苦设想成为重量的实体,也把愁恩 形象化、具体化了。和李煜“闫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故园家国之愁。 李清照生于历下,长于汴京,后因战乱而飘泊江南,饱 尝了流离故乡、国破家亡的痛苦。因此她的词也写对故国 家乡的思念之愁。《蝶恋花・永夜厌厌欢意少》写词人因为怀 念故国“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而永夜欢意少的情景。这首 词写于建炎年问赵明诚任建康守.三月上已召集亲族团聚 之时。词人怀念故都殷切期望光复的心情。其爱国的情思 可以说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游览或聚会.故国旧 家之念时时不忘.爱国思想之深在古代上层妇女中是不多 见的。南渡以后李清照词中思乡念国之情更为深切.“故乡 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使用了一个条件句,说明除 非醉了才能暂时忘却故乡.把作者无时无刻的思乡之愁表 达出来,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在读《永遇乐・落日金》时被词 中所表达出的故国之思和流亡之感深深的打动.曾模仿这 首词也作了一酋《永遇乐》来寄托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刘 辰翁的《永遇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余自己亥上元.诵李易 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年三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 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不及。而悲苦过之。”可见李清 照抒写故国家园之愁的词对后世的影响。列宁说:“爱国主 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 情”f《列宁全集・28卷》)。李清照词中所表达的正是这种具 有普遍意义的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所以感人至深。 同样是写“愁”,李煜亦有故国怀家之愁,欧阳修亦有

李清照出神入化的一首词,最后一句,写出了“愁”的最高境界

李清照出神入化的一首词,最后一句,写出了“愁”的最高境界

李清照出神入化的一首词,最后一句,写出了“愁”的最高境界关于“愁”,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说“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陆游说“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李清照也有一首写“愁”的词,无一“愁”字,却写出了“愁”的最高境界,当真是出神入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是宋代词人,她生于北宋,却卒于南宋,一场靖康之难,将她的人生劈成了两半。

她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门生,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

李清照从小便才名远播,连苏轼的另一学生晁补之都对她赞不绝口。

她在18岁那年嫁给了门当户对、志趣相投的太学生赵明诚。

婚后两人琴瑟和鸣,赌书泼茶,过了一段蜜里调油的日子。

可惜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后来赵明诚到外地求学,两人开始了异地相思。

在此期间,李清照写写下了很多相思之作,这首《醉花阴》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词的开头便营造了一种极其愁闷的氛围。

天空中布满了乌云,这样阴沉沉的天气,本就令人烦闷到了极点,在这样的佳节里,李清照又想起远方的丈夫,心中又添了几分愁苦。

这里的“永昼”耐人寻味,原本夏日才会给人“永昼”的感觉,秋天应该是白昼越来越短才是,可作者却反其道而行。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因为丈夫不在身边,她才会度日如年。

接着的“瑞脑”一句便又从室外转回了室内。

“瑞脑”是一种熏香名,她在室内静坐,呆呆地望着香炉中冉冉上升的青烟。

而她的愁苦就像这缕缕青烟,绵绵不尽。

李清照不是第一个以香烟来衬托愁苦的,温庭筠在《更漏子》中就曾言“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烟霭袅袅,情思难解,短短几字便将闺中少妇的轻愁写到了极致。

接下来的“佳节”一句点明了节令——重阳,就像王维所言“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本是团聚的节日,可是她偏偏和丈夫两地分隔,一个“又”字,境界全出,写尽她的孤独落寞。

李清照《点绛唇》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点绛唇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词,请具体赏析。

(4分)(2)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尽个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

请从“情、词(炼字、字词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

(4分)【参考答案】:(1)(4分)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到写伤别之愁,最后到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浓愁。

(4个要点,全对得4分。

)(2)(4分)情的角度: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思念之情),故情胜。

(2分)词的角度:示例1——上片写春去花落,下片言人去不归,中间以一“雨”字联结,“愁”字贯穿其中,结构严谨;示例2——“一寸愁千缕”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遍”“断”两个字极尽炼字的巧妙,表现了重压在深闺中孤独寂寞的女子的浓重愁绪,故词胜。

(答出任一点,得2分。

也可选取其他字词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

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

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赏析】:《点绛唇·寂寞深闺》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地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一个家喻户晓的宋代女词人,她 的名 垂千古、流芳百世在于她是一位特殊的女词人 ,一 个有独立的品格 ,坚强的个性,开阔与细腻眼光的 才女,更重要的是她有着 同时代的女词人如朱淑真 等所没有的骨气,也即 “ 丈夫气”。但作为一个女 性,她又有着同时代女性的共性。 以男权为 中心的 社 会在 很 大程度 上 限制 了女 性 的发 展 ,仅 限于 闺阁 中的古代女子完全被剥夺 了承担责任参与社会的权 利 ,从 而多生忧愁。前人描述这种女子忧愁的多是 男子, “ 男子而作 闺音”,在他们看来, “ 他们永 远是 女性心 目中的白马王子。仕途失意,江湖落魄 时,他们更需要在幻觉中维系 自己 ‘ 白马王子’ 的 形象,以女性的奉献来证明 自身存 在的价值, 以摆 脱人生价值 幻灭的失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这是 种典 型 的 ‘ 自恋 ’情 结 。” … 李 清 照在很 大程度 上打 破 了这 种传 统 ,女性 与 生俱来 的阴柔美与 “ 要眇宜修” 的词的本质刚好相 符 ,词 的表达 方 式更 有 利 于情 感 的抒发 。她 以 “ 我”的姿态出现在词的创作 中,以直抒胸臆的方 式来抒发她的愁苦,但这种愁与李煜、柳永 的愁有 所不同,在抒发愁 的过程中渗透着一种女性意识的 觉醒。前代对女性 的认识是 “ 唯 女子 与小人难 养 也”,并制定 女戒 、 ( ( 女论语 来禁锢、限制 女性,从而使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属 品。在 ( ( 大戴礼 本命 ) ) 就确定 了女性服从性别 的关系: “ 妇者 , 服也 ,服于家事,事人者也。” 宋代是 一个较特 殊的时代 ,唐代开放 自由,较为尊重女性的风气对 其有影响 ,且宋朝商 品经济发达,文学样式多样, 比如说词 ,笔记小说等,这样宽松 自由的环境为女 性 意 识 的觉 醒准 备 了肥 沃 的 土壤 。 而 所 谓 的 “ 觉 醒” 即是 “ 指女性逐渐从礼教 ‘ 玉液琼浆’的沉醉 中清醒 ,其主体 意识从男 权 中心社会 意识逐 渐疏 离,用 女性 自我的意识来感知 ,发现,认识 自我、 社会及世界万物,而不是在男性意识强加下的认识 活 动 。也就 是 说 , ‘ 觉 醒’是 女性 对 自身作 为 ‘ 人’的所有活动 ( 生理的、心理 的和精神的 ) 体 验 的初 步醒悟,而不是在礼教信条束缚下的合于男 权社 会 规 范 的女性 生命 体验 。” 女性 意 识的 觉 醒 就 是 意 识到 自身存 在 , 明 白 “ 人”与 “ 女人 ” 的 区 别 所在 。
摘 要 :李清照可 以说是 中国文学 史上唯一 一个称 得上 大 家的女 性作 家 。她 凭着独 特 的女 性意识 来抒发 自己 “ 青 年”、 “ 中年 ”、 “ 晚年”词 中情愁 、国愁、家愁 ,打破 了男子一统文坛 的局面 ,以其独 具魅力 的女 性创 作向我们展 示
了女性被 历史压迫、蒙蔽的 内心世界 ,是宋代词 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李清照;愁;女性意识的觉醒 中图 分 类 号 : I 2 0 7 . 2 3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4 6 5 8 ( 2 0 1 5 ) 0 2 — 0 1 0 4 . 0 3

李清照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李格非是 “ 苏 门后四学士”之一,父亲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她影响 深远。 “ 母亲王 氏也是 一位文学修养很高的女性, 宋史李格 非传 说她 ‘ 亦善 文’ , 祖 国名 媛 录》说她 ‘ 工词翰’。” 这样 良好 的家庭教育为 她的早期教育提供 了一个学术气息浓郁 的氛围,对 她自 信 、自由不羁的性格的形成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 用 。如 如梦令 “ 常记溪 亭 日暮 ,沉醉不知 归 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 起 一滩鸥鹭。”“ 小词笔调轻快 自然 ,除 了与李清 照的个性有关外, “ 壮阔的齐鲁 山州,珍珠般翻滚 的故 乡明水数不清的活水甘泉 ,为词人提供 了驰骋 豪兴遐想 的前提 ,涵育 了她 的胸襟怀抱” 。 又 点绛唇 ) ) “ 蹴 罢秋 千 ,起 来 慵整 纤 纤 手。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刻金钗 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词的上片 写 自己在荡秋千的场面,下片写有客人到,性格大 大咧咧的她 “ 袜刻金钗溜”,这个细节描写可以看 出她 的紧 张 。 “ 和 羞 走 ,倚 门回首 ,却 把 青梅 嗅” ,可见客人与 自己有密切 的关系,整首词将李 清照活泼自由的少女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上两 首词是婚前的代表作 ,词中对 自我形象的塑造栩栩 如生,少女心中那种浅浅的情思中若隐若现地 闪出 了女性 意识 觉醒 的亮 光 。
( 二 )婚 后初 期
婚姻,对女子来说,是人生中的一大转折, “ 合 两姓之好” 的宗 旨成全 了李清照,她与赵 明诚 的结合在 当时看来是 门当户对。在中国古代, “ 三 纲五常” 、 “ 三从四德”、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等对女性 的要求 比想象中要高好多,对女性的影响 也是深远 的,而大部分婚姻是不幸的。但李清照与 赵明诚的婚姻则是一段奇缘。他们有着共 同的兴趣
第3 0卷 第 2期 2 0 1 5年 6月
邢 台 学 院 学 报
J 0URNAL 0F XI NGTAI UNⅣ E RS I T Y
Vo 1 . 3 0 . NO . 2
J un. 2 01 5
李 清照词 中 “ 觉醒" 的愁
牛 苗 苗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 7 1 0 1 1 9 )

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李清照词中所表现 出来的 渗透着女性意识觉醒的 “ 愁”。


“ 秋千 架 ”上 的青 年词
“ 红烛息。她的词的少年 时代大 约到 2 4 岁左右 。在此期间,以 1 8 岁为界分为前后
两期 。 ( 一 )懵懂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