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八--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导学案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课堂教学设计
作业
设置
必做:
选做:
板书
设计
反思及
作业反馈
三、盘点收获,对比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学生寻找图片中的信息,
交流共享,小组内讨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学生画图,动脑动手。
开
放
式
延
伸
用家庭厨房中的物品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提示:纯碱是碳酸钠,器具可以考虑用输液器的塑料软管;
食醋中含有醋酸。)
2.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3.类比氧气的制法,探究二氧化源自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
放
式
导
入
上节课学习过化石燃料的燃烧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持续的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还能保持平衡吗?
从实际出发,引到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的信息转化能力,从化学角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投影氧气的制取装置,制取氧气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药品的选取,
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正确的操作顺序、
如何验证、验満?
首先,药品的选取,含碳酸根离子的物质和酸。
观察现象:气泡的多少、速率的快慢等。
确定反应原理
从制取二氧化碳来看,选择药品时应考虑的因素。
设计实验装置
装置大比拼:各种变式装置,评价优劣
确定二氧化碳的验证验満方法。
调用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提供思路参考。
由特殊推演到一般,提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成为具有可迁移、可延伸的方法武器。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第6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2)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3)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4)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5)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图片信息,引导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2)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2)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环境的影响(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规律的原因探讨(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课前准备】多媒体、验证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的仪器及药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化石燃料作为一种优质能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可以说,没有化石燃料,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
然而,近一百多年来,人类对化石燃料持续进行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使其储量急剧减少,同时导致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持续升高。
如此一来,二氧化碳在大自然中的循环还能够保持平衡吗?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升高会对自然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二、新课学习一、二氧化碳的循环视频:碳循环科学家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设置了高精度的气体分析仪器,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了连续测量。
下图描述的是1958—2011年间的测量结果。
活动天地:1. 认真观察上页图中曲线的形状和走势,想一想:(1)图中红色曲线反映出的同一年度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如何变化的?是不是每一年都在重复同样的变化规律?原因是什么?(2)在不同年度,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呈现了怎样的趋势?观察下图,分析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找出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的可能原因(图中数字表示通过不同途径产生或消耗碳量的相对值)。
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烧的燃烧、森林砍伐等。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2.结合课堂所学,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等。要求: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所需材料,并将实验结果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进行展示。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4.认识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掌握,特别是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学生对二氧化碳制备、收集和检验实验的操作技能,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3.将二氧化碳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主动发现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与之相关的化学反应。
2.学会使用实验室设备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备、收集和检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一、课标陈述:1.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3.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4.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认识和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二、课标分析:二氧化碳是一种学生熟悉的重要化学物质。
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学生通过认识二氧化碳形成认识物质、应用物质的一般思路,并能通过从化学的视角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找到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平衡被破坏的原因和维持平衡的方法,并养成低碳生活的理念。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要求学生能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是依靠化学反应完成的,人类可以通过控制和利用化学反应来维持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形成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意识,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经验,已经知道了二氧化碳的很多性质,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和氧循环,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低碳生活。
本节的学习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系统的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认识物质和合理利用物质和资源的意识。
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能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并能结合实例说明与性质有关的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通过分析图片和交流,能找出二氧化碳的循环途径和大气中含量的变化,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环规律和重要作用,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形成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意识。
意识到维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通过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的实验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分析交流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和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图片,提高分析图表和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活动方案设计:。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高效课堂 学案导学——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高效课堂学案导学——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一)江苏胡义情景设疑问题导入美国龙卷风肆虐、中国面临数十年未遇的旱灾——全球灾难性天气频发,人们在问,地球究竟怎么啦?复旦大学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所成立大会上,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院士,英国环境、食品与农业事务部首席科学家罗伯特教授,分别就气候变化发表主旨演讲,他们均认为,最近发生的极端天气,是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效应的产物,温室效应也许正是近期龙卷风、强干旱的“元凶”.那么造成温室效应的元凶是什么呢?高效导学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循环想一想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这会对原来平衡的循环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议一议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影响?你认为这些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弊?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讨论一下.填一填①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其体积分数大约是___,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___________,放出氧气,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最重要的化学反应.②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对自然界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值时,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大气中_________含量是相对稳定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引起________.③防止________________: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多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归纳总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三种观点: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全球变暖,从而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海水上涨,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危险;二是目前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证明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与气候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三是有科学家认为地球演化进程中的另一个“冰期”即将到来,如果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全球变暖,那么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不仅无害,而且对延缓“冰期”的到来具有积极作用.这些问题我们只做了解,但全球变暖是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1.温室效应从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可知:随着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物质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而主要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因火灾和乱砍滥伐不断减少,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升高,增强了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造成“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与控制的对策①“温室效应”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地带;土地沙漠化,农作物减产.②控制“温室效应”的对策: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核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例题精选例1 我国科考队在重测珠穆朗玛峰高度时,发现由于全球气温升高,珠峰冰川消融面积不断扩大.大自然又一次发出了警告: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研究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1)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拒绝纸质贺卡,使用电子贺卡.拒绝纸质贺卡和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3)请你再举一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以“温室效应”给自然界造成的危害为背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剧的有效措施,唤起学生关爱自然、关注社会的意识,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答案(1)大量含碳燃料的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使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大量消失(2)节约纸张就可以节约造纸所消耗的能源,从而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或节约纸张就可以减少造纸消耗的木材,从而保护森林,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3)植树造林、不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用纸等知识点二二氧化碳的性质想一想在烧杯中放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溶液会变成红色.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议一议上述现象说明二氧化碳有着怎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做一做在铁架台上系一根细木棍,在木棍的两端各挂一个小纸袋,使其保持平衡,向其中一个小纸袋中倒入二氧化碳,观察木棍的平衡情况.填一填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易发生_________现象.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_________________: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H2O+CO2↑.(2)_____________:CO2+Ca(OH)2=CaCO3↓+H2O,常用于检验CO2.③二氧化碳的用途:(1)_________(不可燃和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2)气体肥料;(3)干冰作______,用于________;(4)作化工产品的原料.归纳总结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在加压和降温冷却的情况下,有: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相关用途例题精选例2下列有关CO2实验中,没有证明CO2化学性质的是【】解析CO2不可燃也不助燃以及CO2能与Ca(OH)2、H2O反应皆属于化学性质,而CO2密度大于空气是物理性质.答案 D例3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解析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利用的是其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和密度大于空气的物理性质;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达到人工降雨的目的;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制造碳酸饮料,二氧化碳参加光合作用都是明显的化学变化.故选B.答案 B。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化学第6单元第3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材分析:二氧化碳是这部分知识,是除了空气、氧气和水之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又一种化学物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选取生活中一些学生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及其变化,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
本课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本课的难点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最后通过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发现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了解化学学习方法的科学性。
(3)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通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对气候的不良影响,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二氧化碳对人类社会既有贡献又有危害的两面性,树立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原理的探究(2)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2、教学手段:实验活动与探究、问题与讨论、多媒体投影交流教具准备:1、多媒体辅助教学;2、制取二氧化碳简易装置,烧杯、紫色石蕊试液、酒精灯、空矿泉水瓶、纸杯、蜡烛、阶梯、平衡木等教学过程:。
8-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导学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共2课时)第1课时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了解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重点)2.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问题导学:1.莫纳罗亚山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你能获得哪些信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何冬季比夏季二氧化碳含量高?(3)二氧化碳连年上升的原因是什么?2.温室效应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是绿色植物的原料,同时,也是“效应”的起因,它的产生除有自然因素外,更多的是人为因素。
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途径:三、学情诊断:【诊断1】右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1)自然界C02的来源途径有______ (任写一点);(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0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_______ (写一点);(3)人类降低空气中C0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02排放,二是增加C0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02的方式或途径。
第1课时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寻找图像中的信息(活动天地6-6)五、问题记录:六、论证演练:第1课时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1.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A. 使用太阳能淋浴器B. 燃烧煤C. 超音速飞机尾气排放D. 使用氟利昂作致冷剂2.吸烟的危害之一是烟气中含有能破坏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能力的有害气体,这种气体是()A.氮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氧气3.一定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工厂的废气B.人们的呼吸作用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4.有效地减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的生态学措施是()A.使用天然气等燃料B.控制全球人口增长C.植树造林,保护森林D.立即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5.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停止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上。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其在自然界中的循。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如二氧化碳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2.人类活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有哪些?
3.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小组内达成共识。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将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判断题: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循环过程,设计一系列判断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在本章节的教学起始阶段,我将采用生活情境导入法,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关注。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组关于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现象的图片,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接着,我会简要介绍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他们认识到二氧化碳问题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二氧化碳相关知识。
2.重视基础知识巩固,通过实例讲解、实验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以致用,增强实践能力。
5.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设计
课题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备课人:单位:银川市兴庆区回民中学一、课标分析本课题在课标中要求如下教学基本要求: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通过二氧化碳用途和性质的学习,感悟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鲁教五●四学制2011课标版八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的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
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材内容顺序安排为,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以及不能燃烧和不支持燃烧。
其中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材内容主要呈现了引导学生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获得知识。
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初中学生要求全面、系统认识掌握的两种重要气体,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氧气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一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等物质及其衍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同时,氧气和二氧化碳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学习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学生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三、学情分析二氧化碳是中学化学继氧气之后的又一种重要气体。
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科学课、生物课和前几单元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从一开始学习化学就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等,但对于二氧化碳的性质认识不够。
由于在氧气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科学探究意识较为缺乏,看问题多停留于表面,缺乏深思的习惯。
例如,当看到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红,他们就会得出二氧化碳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错误结论。
初三化学教案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
年级学科初三化学课题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备课人张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进一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的认识世界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重点、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课时 1 时间45分钟12 【教学过程】:复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实验室制氧气反应原理: ,收集方法 ,原因是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料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 法收集,原因是 ;3、将二氧化碳通入 中,若 ,证明气体为CO2。
4、将 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若木条 ,证明CO2已经收集满。
【新课教学】: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CO 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溶于水。
2、固态的CO 2又叫 ,它易升华,这个过程是 变化。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向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入2-3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为___ 色,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_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热后,又会由_____色变为___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化学方程式是 2、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可用于鉴别____________。
3、将小白鼠放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过一会儿小白鼠死了,由此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人们在进入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枯的深井时都要做_____________试验。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制汽水 2、灭火 3、制冷剂:如人工降雨,舞台烟雾 4、温室肥料 【课堂练习】 1、1、下列气体中,通常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是( ) A 、CO 2 B 、O 2 C 、H 2 D 、CO 2、已基本干燥的抹灰(氢氧化钙)白墙,住人后往往又会变的潮湿,这主要是由于( ) A 、墙壁中有水渗出 B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有水生成 C 、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面上 D 、氢氧化钙变成了生石灰和水 3、要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无色气体,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①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 ②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③分别闻气味 ④ 将燃着的木条伸进瓶中 ⑤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中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教案 (2)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课标要求: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内容与学情分析:O2、CO2是初中学生要求全面、系统认识掌握的两种重要气体,学生在学习了O2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CO2的性质,对氧气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CO、H2CO3、CaCO3等物质及其衍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通过科学课、生物课和前面的学习,学生对CO2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从一开始学习化学就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等,可是对于CO2的其它知识还不太了解。
学习建议:1.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探究的方式方法。
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
其中,采取了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练习法等。
2.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掌握获得知识的途径。
本节课引导学生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探究。
学习目标: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相关方程式。
3、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并学会研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世界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学会研究气体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前准备:PPT演示文稿、导学案、自制简易天平、试管、导气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木条、饮料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学习过程:面入手?2、研究物理性质从几方面入手?3、研究化学性质的重点在哪里?首先研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让同学观察CO2状态、颜色,并请一名同学闻气味(指导动作)。
〖演示1〗(1)向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加入适量的水,迅速盖上玻璃片,震荡,玻璃片被吸住。
鲁教版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鲁教版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课题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课型新授课授课人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寻找图象中的信息系统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含量增多的原因和危害,培养学生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课堂实验探究,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及方法。
教(3)使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化学实验。
学二、过程与方法: 目从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出发引出二氧化碳,通过寻找图象中的信息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标循环及含量增多的原因和危害。
再通过二氧化碳的用途过渡到二氧化碳的制法,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制取药品的探究选择、制取一瓶二氧化碳的分组实验,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社会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认识保护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在实验探究中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及方法教学难点多媒体课件问题引导、实验设计、总结归纳等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问题展示今年流行语“今天你低碳了思考回答由当今最时尚、最前卫的引入吗,”,提出问题:什么是低碳,引一句话入手,能激发学生学出课题。
(板书课题) 习兴趣板书:第四节大低碳虽是新概念,但所涉及的二氧引入新课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问题在五十多年前就引化碳起了科学家的关注。
板书:一( 指导学生分析图表:首先观察横、分析课本第106、培养学生处理图片信息的二氧化碳的循纵坐标的含义,再分析图像的起点、107页中的图象,能力环走向和转折点。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新)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1.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书写规范,保持作业整洁。
2.家长督促并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
3.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进步。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循环过程、实验方法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强调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倡低碳生活,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4.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新)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的学习中,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
2.掌握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产生、消耗和平衡。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二氧化碳的收集、检验和测定。
3.实践探究,培养能力: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二氧化碳的收集、检验和测定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合作交流,共同提高: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实验心得,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5.案例分析,联系实际:通过分析生活中与二氧化碳相关的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短文,内容包括:低碳生活的重要性、自己可以采取的措施以及倡导身边的人一起参与低碳生活。
4.设计一份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自主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收集、检验和测定二氧化碳,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5.家长参与作业:请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中可以实施的低碳措施,如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并制定一个家庭低碳计划,共同为环保贡献力量。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导学案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规律,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以及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2、通过学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和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学生从化学角度开始关注社会,关注自然。
通过二氧化碳对环境影响的不同观点的争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认识物质世界的科学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对获得C02的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捕捉化学知识和信息。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及含量变化研究,认识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二、重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及含量变化的分析。
三、难点: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
四、学习过程:【预习准备区】带着明确的任务进行自学,提高自学能力1、【阅读课本】认真阅读课本P136的图片,回答有关问题:(1 )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特别是冬季和夏季,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如何变化的?冬季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夏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低?)是不是每年都呈现这种变化规律呢? _______________ 。
(是/否)(2 )从1958年到2011年之间,不同的年度之间二氧化碳的含量呈现 __________________ 的变化趋势?2、仔细观察课本P137页活动天地6-6的图片:生成二氧化碳的途径有三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三种途径产生二氧化碳的总量是 ___________ 。
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两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条途径产生二氧化碳的总量是 _____________ 。
(新)鲁教版化学《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导学案word精品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CO2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及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2.通过CO2气体的制取实验,知道其收集方法、检验和验满方法;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CO2气体的制取实验,知道其收集方法、检验和验满方法;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学习难点】通过CO2气体的制取实验,知道其收集方法、检验和验满方法;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学习过程】导学自习: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或和药品。
其化学反响原理是 . 。
收集氧气可用,因为;还可以用,因为。
2.空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其中含CO2的体积分数约是______。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________,放出______,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响。
研习展评:活动1:探究CO2的循环学生分析课本P131-133图表和图像提供的信息,并阅读课本想一想:〔1〕在同一年里,二氧化碳含量是怎样变化的?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在不同的年度里二氧化碳呈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3〕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消耗和生成方式是什么?〔4〕二氧化碳过多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吗?课堂练习1:1.国际冰川专家最近指出,喜马拉雅山正在逐渐消融。
造成冰山消融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跟“温室效应〞可能有关的气体是〔〕A.N2B.O2C.COD.CO2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兴旺国家限制CO2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为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______。
①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活动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1.想一想,前面所学的化学反响中哪些能产生二氧化碳,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并说明原因。
〔点拨:从反响条件难易、反响原料是否易得、反响速度快慢、产生的气体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进行比拟〕2.根据老师提供的药品完成实验药品能否生成CO2反响的快慢石灰石和盐酸反响石灰石和硫酸反响碳酸钠和盐酸反响结论:实验室最适宜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八--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导学案【预习准备区】1、认真阅读课本,回答有关问题:(1)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特别是冬季和夏季,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如何变化的?冬季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夏季。
(高/低?)是不是每年都呈现这种变化规律呢?。
(是/否)(2)从1958年到2011年之间,不同的年度之间二氧化碳的含量呈现的变化趋势?2、仔细观察课本P137页活动天地6-6的图片:生成二氧化碳的途径有三条:(1)(2)(3)。
这三种途径产生二氧化碳的总量是。
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两条:(1)(2);这两条途径产生二氧化碳的总量是。
对比:产生二氧化碳的总量(大于/小于)消耗二氧化碳的总量。
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逐年。
3、而其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导致全球气候,可使两极冰川,海平面,许多沿海城市等被的危险。
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4、实验室可以用或(主要成分都是)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往盛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迅速塞紧瓶塞,振荡。
观察到的现象是,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溶/不溶)于水。
6、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7、二氧化碳,也不,不供给。
8、向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入2-3滴色石蕊试液,振荡,所发生的现象是写出这个反应的方程式。
加热上述反应后的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关反应的方程式是。
9、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关反应的方程式是。
继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关反应的方程式是。
把上述液体再加热一下,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关反应的方程式是。
10、二氧化碳的用途广泛,如。
【互动探究区】一、同学们通过预习已经发现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二氧化碳含量在同一年度内,冬季最高,夏季最低。
提问:1、在同一年度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友情提示:冬天、夏天哪个季节烧煤多?化石燃料使用多?冬天和夏天哪个季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强?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2、是不是每一年度都在重复这样的变化规律呢?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3、1958~2011年,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呈现了什么样的趋势?4、对于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对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检测,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分组交流,提出各自观点各个学习小组发言,交流各组观点。
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二、在预习中通过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图还发现在不同年度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年升高。
提问:分析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图,讨论以下问题。
1、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共有多少份?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共有多少份?3、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二氧化碳相等吗?4、从图中可以看出,二氧化碳主要以哪种途径被消耗?学生分组交流,提出各自观点各个学习小组发言,交流各组观点。
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三、教师介绍,学生思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呢?科学家普遍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从而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圈受到影响。
但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与气候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还有科学家认为地球演化进程中的另一个“冰期”即将到来,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导致的气候变暖对延缓“冰期”的到来具有积极的作用。
提问:交流共享:询问你的长辈,他们小时候冬天的平均气温比现在高还是低?这种气候变化在他们看来是好事还是坏事?你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逐年升高是好事还是坏事?学生分组交流,提出各自观点各个学习小组发言,交流各组观点。
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逐年升高既有利也有弊,总体来说,弊大于利。
四、多识一点:低碳生活:学生自学多识一点,了解低碳生活的含义,在生活中养成节能减排的良好行为习惯,为节能减排,保护自然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实践展示:现在全世界提倡“低碳生活”,针对CO2增加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你的合理建议五、活动任务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一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分组交流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案。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2、合作探究:往盛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提出问题:我们能否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呢?为什么?继续思考:实验室中制得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呢?3活动任务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小组合作探究:1、将准备好的两支蜡烛放入500ml烧杯中,分别点燃。
然后慢慢倒入塑料矿泉水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这个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2、向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然后加热上述反应后的试液,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这个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3、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继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把上述液体再加热一下,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结合课本140页多识一点中的相关知识)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这个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小结:利用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经常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4、总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活动任务三: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组讨论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友情提示:1、固态..的二氧化碳称为“干冰”。
2、二氧化碳气体虽然没有毒性,但在局部环境中含量过高时,会导致缺氧窒息!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活动任务四:交流共享二氧化碳不仅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还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光合作用6CO2 + 6H2O C6H12O6 + 6O2,同样是二氧化碳跟水反应,产物却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活动任务五:多识一点学生自学后,完成下列方程式:碳酸钙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发生的反应是:溶有碳酸氢钙的水溶液受热发生的反应是:【课堂练习】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A 、植物的光合作用B 、植物的呼吸作用C 、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D 、人工净化除去二氧化碳2、下列不是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的是()A 、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B 、化石燃料的燃烧C 、汽车尾气D 、植物的光合作用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近几十年来呈递增趋势B、在同一年度内冬季比夏季含量高C、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只有光合作用D、森林砍伐量增大也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4、为了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①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A ①②③B ①③C ②③D ①②5、在同一年度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主要是原因是;不同年度里二氧化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产生的原因是。
6、生成二氧化碳的途径有三条:(1)(2)(3)。
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两条:(1)(2)。
产生二氧化碳的总量(大于/小于)消耗二氧化碳的总量。
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逐年。
7、而其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可使两极冰川,海平面,许多沿海城市等被的危险。
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8、“南极的冰化了”,这是中央电视台2002年5月22日“东方时空”中的一个节目的标题,说的是南极一块叫“拉伸B”的冰架发生坍塌,其断裂的面积比上海市还大。
这是大自然又一次发出的警告: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2)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双面使用纸张。
双面使用纸张和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
(3)请再举出一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
9、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 碳酸 , (2) 干冰 , (3) 石灰水中的溶质 , (4) 碳酸钙。
10、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的内壁往往形一层白色不溶于水的物质,该物质是,有关化学方程式是。
11、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是利用了其性质,因此进入菜窖前要先做实验。
12、右图是一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气体,你能获得那些信息?13、汽水又称碳酸饮料,用三种方法证明其中含有二氧化碳,将设计方案写下来。
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4、【达标检测区】1、为了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不可行的是()A、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等新能源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石燃料C、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D、节约用电2、“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
从而减少CO2的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是()A、用篮子代替塑料袋B、用节能灯泡C、节约每一滴水D、每天开车上班3、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的观念的是()A、焚烧作物秸秆B、节约纸张C、减少使用塑料袋D、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4、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
请在括号里填写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 + 6H2 ==== ( ) + 4H2O5、绿色植物能通过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1、CO2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溶于水中B、溶于石灰水中C、进行光合作用D、制成干冰2、鉴别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A、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B、测定三种气体的密度C、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内D、做三种气体的溶解性实验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B、二氧化碳溶于水是物理变化C、二氧化碳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无色D、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O2能溶于水,可用于制汽水B、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CO2C、CO2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碳酸很稳定,不易分解。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和致冷剂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5、鉴定二氧化碳气体常用()A 倒入紫色石蕊试液并振荡B 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C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 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6、二氧化碳不仅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还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光合作用6CO2 + 6H2O C6H12O6 + 6O2,同样是二氧化碳跟水反应,产物却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