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杜 甫《羌村三首》

合集下载

杜甫《羌村三首》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羌村三首》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羌村三首》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羌村》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三首五言诗。

这组诗是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杜甫在左拾遗任上因上书援救房琯而触怒唐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时所作。

三首诗内容各异,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杜甫回家省亲时的生活片断,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中黎民苍生饥寒交迫、妻离子散、朝不保夕的悲苦境况。

这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了诗人的“还乡三部曲”,也构成了一幅“唐代乱离图”。

【其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⑴。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⑵。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⑶。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⑷!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⑸。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⑹。

【其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⑺。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⑼。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⑽。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⑾。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⑿。

【其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⒀。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⒁。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⒂。

莫辞酒味薄⒃,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⒄,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⒅:艰难愧深情⒆!歌罢仰天叹⒇,四座泪纵横。

注释:⑴峥嵘,山高峻貌;这里形容云峰。

赤云西,即赤云之西,因为太阳在云的西边。

古人不知地转,以为太阳在走,故有“日脚”的说法。

这两句是未到时的远望。

⑵因有人来,故宿鸟惊喧。

杜甫是走回来的,所谓“白头拾遗徒步归”,他曾向一个官员借马,没借到。

“千里至”三字,辛酸中包含着喜悦。

⑶妻孥(nú):妻子和儿女。

杜甫的妻子这时以前虽已接到杜甫的信,明知未死,但对于他的突然出现,仍不免惊疑,只是发愣,所以说“怪我在”。

下句说,惊魂既定,心情复常,方信是真,一时悲喜交集,不觉流下泪来。

这两句写得极深刻、生动,是一个绝妙的镜头。

⑷遂,是如愿以偿。

这两句是上两句的说明,下四句的引子。

“偶然”二字含有极丰富的内容,和无限的感慨。

【诗歌鉴赏】杜甫《羌村三首》原文赏析及翻译

【诗歌鉴赏】杜甫《羌村三首》原文赏析及翻译

【诗歌鉴赏】杜甫《羌村三首》原文赏析及翻译【诗歌鉴赏】杜甫《羌村三首》原文、赏析及翻译杜甫《羌村三首诗》的原文、欣赏与翻译《羌村三首》原文羌村三首歌之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我妻子责备我在这里。

她必须擦干眼泪。

世界在混乱中徘徊,偶尔也幸存下来。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羌族三歌2》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回忆往事,我喜欢追逐凉爽,所以我绕着池边的树走。

北风很强,吹拂着万物。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羌村三歌》第三部分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四五个人问我长途旅行的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手,瘦吗?浑浊清澈。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你父亲唱一首老歌。

这是艰难的,羞耻的和深情的。

唱完歌,我仰望天空叹了口气,四个座位上满是泪水。

《羌村三首》翻译笔记:、峥嵘,山高峻貌;这里形容云峰。

赤云西,即赤云之西,因为太阳在云的西边。

古人不知地转,以为太阳在走,故有“日脚”的说法。

这两句是未到时的远望。

2.因为有人来了,睡觉的鸟儿都很害怕,很吵。

杜甫走了回来。

他曾向一位官员借过一匹马,但他没有借。

“千里迢迢”这个词包含着痛苦中的喜悦。

3、妻孥(nú):妻子和儿女。

杜甫的妻子这时以前虽已接到杜甫的信,明知未死,但对于他的突然出现,仍不免惊疑,只是发愣,所以说“怪我在”。

下句说,惊魂既定,心情复常,方信是真,一时悲喜交集,不觉流下泪来。

这两句写得极深刻、生动,是一个绝妙的镜头。

4.因此,愿望实现了。

这两句话是对前两句的解释和对后四句的介绍。

“偶然”一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无限”。

如果杜甫被叛军困数月,他可能会死;如果你离开叛军去死,你可以死;救援室?,如果你冒犯了苏宗,你可能会死;就是这一次??,一路上,风霜病、小偷、老虎和豹子都可能死亡。

他现在还活着不是太意外了吗?为什么做妻子很奇怪。

杜甫羌村三首全赏析

杜甫羌村三首全赏析
杜甫羌村三首全赏析
羌村三首
杜甫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黍秫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最源自二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这四句诗,就是描绘这样的一幅“荒村日暮诗人归家图”,很逼真、很动人。
接着后边八句:归客与妻孥、邻人相聚——
请看前四句: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妻孥,孥者,子也。此乃偏义复词,偏在“妻”,即杜甫夫人杨氏。怪,奇也,惊异,不是“责怪”。这是说,妻子看到一直杳无音讯的丈夫,突然在眼前出现,不禁愣住了。为什么?前边说过,杜妻不知多少次倚门望夫,次次以失望告终,现在不期而遇,在这兵荒马乱年代,自己的丈夫居然还活着,而且就站在眼前,还不“可怪”——惊异吗?这个“怪”字,用得好极了:它不仅表达了一般久别重逢的感情,而且将“疑人疑鬼”的复杂心态,也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出来;并且又为下边的“惊定还拭泪”的诗句
其一
(主要写初见——喜)
这首古风,十二句,前四后八,各咏农村景象和归客与妻孥、邻人相聚情状。
先看前四句:农村傍晚景象——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杜甫回家,是在闰八月,正值初秋。太阳已经落到地平线上。峥嵘,原义是山岳高峻的样子,此借以形容“赤云”。傍晚的太阳特别红火,把云峰染成了赤色。日脚,是指太阳从云缝中射出的光柱,正像太阳自东而西行走的“脚”一样。因古人不知道,在转动的是地球,而不是太阳这颗恒星,故有此语。这是写“秋日西下”的晚景。

杜甫《羌村》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羌村》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羌村三首》全诗翻译赏析《羌村》是唐代伟大诗人创作的三首五言诗。

这组诗是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杜甫在左遗任上因上书援救房而触怒唐肃宗,被放还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时所作。

三首诗内容各异,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杜甫回家省亲时的生活片断,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中黎民苍生饥寒交迫、妻离子散、朝不保夕的悲苦境况。

这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了诗人的“还乡三部曲”,也构成了一幅“唐代乱离图”。

【其一】峥赤云西,日脚下平地⑴。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⑵。

妻怪我在,惊定还拭泪⑶。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⑷!邻人满墙头,感叹亦⑸。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⑹。

【其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⑺。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⑼。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⑽。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⑾。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⑿。

【其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⒀。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⒁。

手中各有携,倾浊复清⒂。

莫辞酒味薄⒃,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⒄,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⒅:艰难愧深情⒆!歌罢仰天叹⒇,四座泪纵横。

注释:⑴峥,山高峻貌;这里形容云峰。

赤云西,即赤云之西,因为太阳在云的西边。

古人不知地转,以为太阳在走,故有“日脚”的说法。

这两句是未到时的远望。

⑵因有人来,故宿鸟惊喧。

杜甫是走回来的,所谓“白头遗徒步归”,他曾向一个官员借马,没借到。

“千里至”三字,辛酸中包含着喜悦。

⑶妻(nú):妻子和儿女。

杜甫的妻子这时以前虽已接到杜甫的信,明知未死,但对于他的突然出现,仍不免惊疑,只是发愣,所以说“怪我在”。

下句说,惊魂既定,心情复常,方信是真,一时悲喜交集,不觉流下泪来。

这两句写得极深刻、生动,是一个绝妙的镜头。

⑷遂,是如愿以偿。

这两句是上两句的说明,下四句的引子。

“偶然”二字含有极丰富的内容,和无限的感慨。

杜甫陷叛军数月,可以死;脱离叛军亡归,可以死;疏救房,触怒肃宗,可以死;即如此次回,一路之上,风霜疾病、盗贼虎豹,也无不可以死。

杜甫《羌村三首》原文及赏析

杜甫《羌村三首》原文及赏析

羌村三首[唐] 杜甫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分类标签: 初中作品赏析至德二载(757)杜甫为左拾遗时,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

《羌村三首》就是这次还家所作。

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一组还家“三部曲”。

第一首写刚到家时合家悲喜交集的情景。

前四句叙写在夕阳西下时分抵达羌村的情况。

迎接落日的是满天峥嵘万状、重崖叠嶂似的赤云,这?烂的景色,自会唤起“归客”亲切的记忆而为之激动。

“日脚”是指透过云缝照射下来的光柱,象是太阳的脚。

“日脚下平地”一句,既融入口语又颇有拟人化色彩,似乎太阳经过一天奔劳,也急于跨入地底休息。

而此时诗人恰巧也结束漫长行程,到家了。

“白头拾遗徒步归”,长途奔劳,早巴望着到家休息。

开篇的写景中融进了到家的兴奋感觉。

“柴门鸟雀噪”是具有特征性的乡村黄昏景色,同时,这鸟儿喧宾夺主的声浪,又反衬出那年月村落的萧索荒芜。

写景中隐隐流露出一种悲凉之感。

“归客千里至”一句,措语平实,却极不寻常。

其中寓有几分如释重负之感,又暗暗掺杂着“近乡情更怯”的忐忑不安。

后八句写初见家人、邻里时悲喜交集之状。

这里没有任何繁缛沉闷的叙述,而简洁地用了三个画面来再现。

首先是与妻孥见面。

乍见时似该喜悦而不当惊怪。

然而,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人命危浅,朝不保夕,亲人忽然出现,真叫妻孥不敢信,不敢认,乃至发楞(“怪我在”),直到“惊定”,才“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达行在所》)。

羌村三首 杜甫-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羌村三首 杜甫-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羌村三首杜甫-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羌村三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三首诗歌,分别描写了羌村在初夏、秋天和冬天的不同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三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羌村的风土人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通过这些诗作,读者可以感受到杜甫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命运的关注,同时也可以体会到他对人生苦难和坎坷的思考。

这些诗篇不仅具有超凡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情怀和社会关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剖析杜甫的这三首诗歌,探讨其艺术表达和内在含义,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才情和情怀。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结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羌村三首》这三首诗的内容和主题,以及杜甫在这些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在《羌村初夏》这首诗中,杜甫描绘了羌村在初夏时节的景色和氛围,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

通过描写清晨的山村、绿树成荫的小径和农民们劳作的场景,杜甫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生机,同时也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羌村秋思》这首诗中,杜甫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

通过描绘秋天的羌村和落叶飘飘的景象,杜甫表达了深深的思乡情感和对逝去时光的珍惜。

他用诗歌抒发了自己的离愁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不难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共鸣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最后,在《羌村冬饮》这首诗中,杜甫描绘了羌村冬天的景象和农民们欢聚共饮的场景。

通过描写村民们围坐一堂、共享美酒的情景,杜甫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农民们的欢乐情感。

这首诗传达了对冬天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读者在阅读中会感受到温暖和欢乐。

这三首诗共同构成了杜甫对羌村生活和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这些诗歌,读者可以深入感受到杜甫所表现出的人文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年级羌村三首知识点

八年级羌村三首知识点

八年级羌村三首知识点《羌村三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五言诗,这组诗展现了诗人在战乱中回到家乡后的所见所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下面我们来详细学习一下这组诗的知识点。

一、诗歌背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曾陷入叛军之手,后来得以逃脱,前往凤翔投奔唐肃宗。

然而,他因疏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 年)夏天,杜甫辞官西行,前往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来到同谷(今甘肃成县),生活陷入困境。

年底,杜甫携家眷来到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写下了这组诗。

二、诗歌内容《羌村三首》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诗人在羌村的生活和感受。

其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刚到家时的情景。

开头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色,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诗人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家中,妻子儿女都十分惊讶,以为他已不在人世。

邻居们也围在墙头,为诗人的归来而感叹唏嘘。

夜晚,夫妻二人秉烛相对,犹如在梦中一般。

其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此诗写诗人回家后的心情。

由于战乱,诗人晚年被迫苟且偷生,回家后也没有多少欢乐。

孩子依偎在身边,害怕他再次离开。

回忆起过去美好的时光,如今却在这北风呼啸中,诸事烦心。

好在庄稼丰收,还有酒可喝,姑且以此慰藉自己的晚年。

其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这首诗描写了乡邻来访的情景。

群鸡乱叫,客人到来,诗人把鸡赶上树。

几位父老前来问候,手中都带着礼物。

他们诉说着生活的艰难,田地无人耕种,孩子都被征兵。

《羌村》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羌村》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羌村》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羌村》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羌村》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三首五言诗。

这组诗是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杜甫在左拾遗任上因上书援救房琯而触怒唐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时所作。

三首诗内容各异,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杜甫回家省亲时的生活片断,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中黎民苍生饥寒交迫、妻离子散、朝不保夕的悲苦境况。

这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了诗人的“还乡三部曲”,也构成了一幅“唐代乱离图”。

作品原文羌村其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⑴。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⑵。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⑶。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⑷。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⑸。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⑹。

其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⑺。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⑼。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⑽。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⑾。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⑿。

其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⒀。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⒁。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⒂。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⒃。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⒄。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⒅。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⒆。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⒇。

词句注释⑴峥嵘,山高峻貌;这里形容云峰。

赤云西,即赤云之西,因为太阳在云的西边。

古人不知地转,以为太阳在走,故有“日脚”的说法。

这两句是未到时的远望。

⑵因有人来,故宿鸟惊喧。

杜甫是走回来的,所谓“白头拾遗徒步归”,他曾向一个官员借马,没借到。

“千里至”三字,辛酸中包含着喜悦。

⑶妻孥(nú):妻子和儿女。

杜甫的妻子这时以前虽已接到杜甫的信,明知未死,但对于他的突然出现,仍不免惊疑,只是发愣,所以说“怪我在”。

下句说,惊魂既定,心情复常,方信是真,一时悲喜交集,不觉流下泪来。

这两句写得极深刻、生动,是一个绝妙的镜头。

⑷遂,是如愿以偿。

这两句是上两句的说明,下四句的引子。

“偶然”二字含有极丰富的内容,和无限的感慨。

杜甫陷叛军数月,可以死;脱离叛军亡归,可以死;疏救房琯,触怒肃宗,可以死;即如此次回鄜,一路之上,风霜疾病、盗贼虎豹,也无不可以死。

《羌村三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羌村三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羌村三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其一西天布满重峦叠嶂似的红云,阳光透过云脚斜射在地面上。

经过千里跋涉到了家门,目睹萧瑟的柴门和鸟雀的聒噪,好生萧条啊!妻子和孩子们没想到我还活着,愣了好一会儿才喜极而泣。

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能够活着回来,确实有些偶然。

邻居闻讯而来,围观的人在矮墙后挤得满满的,无不感慨叹息。

夜很深了,夫妻相对而坐,仿佛在梦中,不敢相信这都是真的。

其二人到晚年了,还感觉是在苟且偷生,但又迫于无奈,终日郁郁寡欢。

儿子整日缠在我膝旁,寸步不离,害怕我回家没几天又要离开。

闲来绕数漫步,往昔追随皇帝的情景出现在眼前,可事过境迁,只留下遗憾和叹息。

一阵凉风吹来,更觉自己报国无门,百感交集,备受煎熬。

幸好知道已经秋收了,新酿的家酒虽未出糟,但已感到醇香美酒正从糟床汩汩渗出。

现在这些酒已足够喝的了,姑且用它来麻醉一下自己吧。

其三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时,鸡又争又斗。

把鸡赶上了树端,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手里都带着礼物,从榼里往外倒酒,酒有的清,有的浊。

一再解释说:“酒味之所以淡薄,是由于田地没人去耕耘。

战争尚未停息,年轻人全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日子里,感谢父老携酒慰问的深情。

吟唱完毕,我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至。

这三首诗结构严谨,语言质朴,运用今昔对比,高度概括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三章诗不仅在形式上连绵一体,而且很好地引导读者进行联想和想象,使得这组诗的意蕴超越了其文字本身而显得丰富深厚。

杜甫的《羌村》三首与“三吏”、“三别”等代表作一样,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

虽然作品讲述的只是诗人乱后回乡的个人经历,但诗中所写的“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等亲人相逢的情景,以及“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唏嘘”的场面,绝不只是诗人一家特有的生活经历,它具有普遍意义。

《羌村三首》杜甫

《羌村三首》杜甫
侧重,独立成章,又前后呼应, 互为联结。
时间上,归来、闲居、慰问 三事构成先后顺序;
感情上,无论写家人团聚之欣 喜,还是写乡邻的悲惨,都展现 了战乱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
语言平淡但情感浓郁,描写粗 放但深细,可谓“惊心动魄,一 字千金”
四、艺术特色
1、以小见大
在宏阔的背景下抒写 “忧国忧 民”。 每个片段的字里行间都让人联 想到“安史之乱”的大局势, 每个片段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 了共同的重大主题,起到了以 小见大的作用,堪称典范。
• 最后四句写诗人以歌作答,表示自己的感 激之情
• “愧”字含义丰富 • 结局两句将诗情推向极至
描写回家省亲时的三个生活场 面,展现出当时动荡不宁的社 会现实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A、归家团聚——战乱余生, 惊喜交集。
B、闲居生活——无聊郁闷, 不甘苟生。
C、乡邻慰问——时世维艰, 感慨深重。
三首短诗联合成为组诗,各有
• 导入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 导入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 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 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 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成都,杜甫到过成都南郊的武侯祠,拜谒 了武侯祠后,他写有七律《蜀相》一首,表 现了对诸葛亮的敬仰: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羌村三首》的翻译和赏析

杜甫《羌村三首》的翻译和赏析

杜甫《羌村三首》的翻译和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羌村三首》的翻译和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甫《羌村三首》的翻译和赏析其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①。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②。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③。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④。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欷⑤。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⑥。

其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⑦。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⑧。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⑨。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⑩。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11)。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13)。

其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13)。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14)。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15)。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16)。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17)。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注释】①峥嵘:山高峻的样子,这里形容云峰。

赤云:即火烧云。

日脚:古人不知地球在转,以为太阳在走,故谓日有“脚”。

②归客:诗人自谓。

千里:极言其远,其实羌村距凤翔不足千里。

③妻孥:即妻子。

怪:惊讶。

在:活着。

④飘荡:颠沛流离。

遂:如愿。

⑤嘘欷(xu xi虚希):哽咽,抽泣。

⑥夜阑:夜深。

更:再。

秉烛:持烛,指掌灯。

梦寐:睡梦之中。

⑦晚岁:晚年,时杜甫四十六岁。

少欢趣:杜甫此次奉诏回家,实系肃宗对他有意疏远,故情怀不佳。

⑧却去:离去。

⑨忆昔:回忆往昔。

好(hao 浩):喜欢。

追凉:乘凉。

⑩萧萧:风声,草木摇落声。

抚事:思忖家国之事。

煎百虑:为许多忧虑所煎熬。

(11)赖知:幸知。

槽床:造酒的器具。

注:(有酒)流出。

(12)斟酌:筛酒。

迟暮:晚年生活。

(13)上树木:古时鸡栖于树上。

柴荆:柴门。

(14)问:慰劳。

(15)榼(ke科):古代盛酒或水的器具。

《羌村三首》

《羌村三首》

羌村三首杜甫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至德二载(757)杜甫为左拾遗时,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

《羌村三首》就是这次还家所作。

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一组还家“三部曲”。

第一首写刚到家时合家悲喜交集的情景。

前四句叙写在夕阳西下时分抵达羌村的情况。

迎接落日的是满天峥嵘万状、重崖叠嶂似的赤云,这烂的景色,自会唤起“归客”亲切的记忆而为之激动。

“日脚”是指透过云缝照射下来的光柱,象是太阳的脚。

“日脚下平地”一句,既融入口语又颇有拟人化色彩,似乎太阳经过一天奔劳,也急于跨入地底休息。

而此时诗人恰巧也结束漫长行程,到家了。

“白头拾遗徒步归”,长途奔劳,早巴望着到家休息。

开篇的写景中融进了到家的兴奋感觉。

“柴门鸟雀噪”是具有特征性的乡村黄昏景色,同时,这鸟儿喧宾夺主的声浪,又反衬出那年月村落的萧索荒芜。

写景中隐隐流露出一种悲凉之感。

“归客千里至”一句,措语平实,却极不寻常。

其中寓有几分如释重负之感,又暗暗掺杂着“近乡情更怯”的忐忑不安。

后八句写初见家人、邻里时悲喜交集之状。

这里没有任何繁缛沉闷的叙述,而简洁地用了三个画面来再现。

首先是与妻孥见面。

乍见时似该喜悦而不当惊怪。

然而,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人命危浅,朝不保夕,亲人忽然出现,真叫妻孥不敢信,不敢认,乃至发楞(“怪我在”),直到“惊定”,才“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达行在所》)。

《羌村三首》古诗原文及鉴赏

《羌村三首》古诗原文及鉴赏

《羌村三首》古诗原文及鉴赏杜甫《羌村三首》其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其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黍秫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其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至德二年(757)四月杜甫从长安逃到凤翔,官拜左拾遗。

就任不久,房琯事发。

宰相房琯曾建议玄宗分封诸王,后致永王璘叛乱,至德元年又因自请帅师,并用车战,兵败于陈涛斜;这两事为肃宗不满而于六月被职。

杜甫因上疏救房琯的原故使肃宗发怒,赖宰相张镐救助得免。

八月,肃宗便命他还家省亲。

杜甫回到鄜州羌村后,写了《北征》及《羌村》三首,自此以后,他就难以实践自己的政治抱负了。

营救房琯不成,杜甫又遭了一次沉重的政治打击,所受刺激甚深,于是连同他以往的坎坷经历和忧时伤乱之感一并融化在《羌村三首》之中。

第一首写经乱世而“偶然”“生还”的杜甫到家的情景。

全诗次序井然。

先交代到家的时间,再写到家门时的农村景象,接着描述与妻子相见的情态,继而写围来的邻里,最后以深夜与妻子对烛而坐的情景作结,把“归客千里”到家的景况写得真切自然,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其中的“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两句描绘真切,惊喜交集的情态跃然纸上,也是从侧面概括了杜甫被拘长安后的非常际遇,意蕴丰富而又深刻。

“夜阑”两句更有隽永之感。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仇注引陆游语云:“夜深宜睡而复秉烛,见久客喜归之意。

”“相对如梦”,又是极写意外的欢欣,甚至担心又成空幻。

这一语既是“妻孥”两句的深化,也是杜甫因房琯事得罪肃宗犹能生还,惊定犹惊的心态的表现,诸多内容全藏在四字之中。

羌村三首唐诗鉴赏

羌村三首唐诗鉴赏

羌村三首唐诗鉴赏羌村三首唐诗鉴赏羌村三首杜甫其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其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其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扣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杜甫诗鉴赏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初夏,杜甫几经艰辛,逃出被安禄山叛军占领的长安,辗转投奔到临时政府中央所在地凤翔。

五月十六日,肃宗授他左拾遗官职。

拾遗官是皇帝的`近臣,官阶虽不高,却可以直接对朝政提出意见和建议。

杜甫素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国难当头,他接受了左拾遗职。

不久,肃宗借事处罚宰相房琯,杜甫不顾个人得失,据理谏阻,触怒了肃宗,幸得大臣张镐等人求情,才免於治罪。

不久肃宗借口让他回家探亲,将他支使开去。

这对于忧国忧民,救亡心切的杜甫,是一个沉重打击。

著名的长诗《北征》,和《羌村三首》这一杰出的组诗,就是此次从凤翔回到羌村家中之后所作。

《羌村三首》杜甫唐诗鉴赏

《羌村三首》杜甫唐诗鉴赏

《羌村》杜甫唐诗鉴赏羌村三首杜甫其一峥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其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其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扣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杜甫诗鉴赏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初夏,杜甫几经艰辛,逃出被安禄山叛军占领的长安,辗转投奔到临时政府中央所在地凤翔。

五月十六日,肃宗授他左遗官职。

遗官是皇帝的近臣,官阶虽不高,却可以直接对朝政提出意见和建议。

杜甫素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国难当头,他接受了左遗职。

不久,肃宗借事处罚宰相房,杜甫不顾个人得失,据理谏阻,触怒了肃宗,幸得大臣张镐等人求情,才免於治罪。

不久肃宗借口让他回家探亲,将他支使开去。

这对于忧国忧民,救亡心切的杜甫,是一个沉重打击。

著名的长诗《北征》,和《羌村三首》这一杰出的组诗,就是此次从凤翔回到羌村家中之后所作。

组诗的第一章,描写的是刚到家时悲喜交加的动人场面。

前四句从写景入手,写到达羌村时沿路由远及近所见的景物。

先是西边天上的晚,从厚厚的云层中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束,走近家门又看到家门前的篱笆,傍晚归来的鸟群,这些景物,都是些极寻常的农村景物,使人倍感真实、亲切。

作者写这些景物,目的在于制造家的氛围。

第四句由写景转入写情,“归客千里至”这句诗,语浅而意深,含意丰富。

作者回想自去年七月离家之后,自己历尽艰险,家人寄居在州,这一带正是官军与叛军进行拉锯战的地区,与家人两地隔绝,双方音信全无,经受了多少揪心的牵挂啊!如今,家人老小幸存,自己也总算活着回来了。

杜甫“土得掉渣”的好诗:《羌村三首》品读

杜甫“土得掉渣”的好诗:《羌村三首》品读

杜甫“土得掉渣”的好诗:《羌村三首》品读至德二载(757年),唐代宗罢免了宰相房琯。

刚担任左拾遗不久的杜甫上疏援救,触怒了唐代宗,从此代宗开始讨厌杜甫,责令杜甫放假回鄜州羌村探家,羌村位于陕西省富县茶坊镇,现名大申号村,村子依山傍水,地势幽僻。

在羌村期间,杜甫作了《羌村三首》。

这三首诗用词朴实,甚至可以用“土得掉渣”来形容,但感情真挚,描绘了战乱期间唐代农村的真实画卷,是名副其实的“唐代乱离图”,更是杜甫的“还乡三部曲”。

诗歌重在情真意切,不在于辞藻的华丽与格律的工整。

只要感情真挚、情愫自然热烈,诗歌就有活灵魂,相反,没有真感情,辞藻再华丽,格律再工整,只不过是装扮整洁的稻草人。

杜甫的《羌村三首》即是明证。

第一首全诗如下: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描绘了未到家乡时远望的景象。

“峥嵘”本意形容山势高俊,这里形容云峰高俊的样子。

“赤云”就是泛红的云彩,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的云彩泛着红色。

“西”是指太阳在云彩的西边。

“日脚”就是太阳透过云峰照射下来的光柱,好像太阳的脚一样。

古人认为,地面是不懂的,日月星辰绕着地面转,因此有“日脚”之说。

“下平地”是指光柱照射在平地上,也是一种拟人的说法,好像太阳照耀了一天也累了一般,就要下去休息了。

这联诗是说,西边空中的云峰高俊泛红,太阳透过云峰照射下来的光柱照耀着地面。

夕阳西下,晚霞照人,鸟雀归巢,炊烟袅袅,自然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这与正在回家的杜甫心情极其一致。

这种景色的描写就是为了衬托归乡之情。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描绘了将要走进家门时的情景。

“柴门”是指用树枝编扎而成的门。

“噪”是鸟儿乱叫的意思。

柴门旁的鸟雀为什么会乱叫呢?是因为“归客千里至”。

“归客”是指杜甫自己,“归”是说回到自己的家,“客”是说自己当上左拾遗以后也是第一次到羌村的家,由于第一次来,就像个客人似的。

羌村三首杜甫其一

羌村三首杜甫其一

羌村三首杜甫其一
原诗如下: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翻译:
西天布满重峦叠嶂似的红云,阳光透过云脚斜射在地面上。

经过千里跋涉到了家门,目睹萧瑟的柴门和鸟雀的聒噪,好生萧条啊!
妻子和孩子们没想到我还活着,愣了好一会儿才喜极而泣。

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能够活着回来,确实有些偶然。

邻居闻讯而来,围观的人在矮墙后挤得满满的,无不感慨叹息。

夜很深了,夫妻相对而坐,仿佛在梦中,不敢相信这都是真的。

《羌村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第一首诗着重写诗人初到家惊喜的情况;展现了杜甫回家省亲时的生活片断,客观真实地再现了黎民苍生饥寒交迫、妻离子散、朝不保夕的悲苦境况。

全诗熔叙事、抒情、写景于一炉,结构严谨,语言质朴,集中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羌村三首

羌村三首

《羌村》《羌村》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三首五言诗。

这组诗是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杜甫在左拾遗任上因上书援救房琯而触怒唐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时所作。

三首诗内容各异,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杜甫回家省亲时的生活片断,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中黎民苍生饥寒交迫、妻离子散、朝不保夕的悲苦境况。

这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了诗人的“还乡三部曲”,也构成了一幅“唐代乱离图”。

作品译文【其一】西天布满重峦叠嶂似的红云,阳光透过云脚斜射在地面上。

经过千里跋涉到了家门,目睹萧瑟的柴门和鸟雀的聒噪,好生萧条啊!妻子和孩子们没想到我还活着,愣了好一会儿才喜极而泣。

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能够活着回来,确实有些偶然。

邻居闻讯而来,围观的人在矮墙后挤得满满的,无不感慨叹息。

夜很深了,夫妻相对而坐,仿佛在梦中,不敢相信这都是真的。

【其二】人到晚年了,还感觉是在苟且偷生,但又迫于无奈,终日郁郁寡欢。

儿子整日缠在我膝旁,寸步不离,害怕我回家没几天又要离开。

闲来绕数漫步,往昔追随皇帝的情景出现在眼前,可事过境迁,只留下遗憾和叹息。

一阵凉风吹来,更觉自己报国无门,百感交集,备受煎熬。

幸好知道已经秋收了,新酿的家酒虽未出糟,但已感到醇香美酒正从糟床汩汩渗出。

现在这些酒已足够喝的了,姑且用它来麻醉一下自己吧。

【其三】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时,鸡又争又斗。

把鸡赶上了树端,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手里都带着礼物,倒上一杯杯的浊酒和清酒。

一再解释说:“酒味为什么淡薄,是由于田地没人去耕耘。

战争尚未停息,孩儿全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日子里,感谢父老携酒慰问的深情。

吟唱完毕,我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至。

创作背景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爆发的“安史之乱”,不仅使一度空前繁荣的大唐王朝元气大伤,更给天下百姓带来难以言喻的深重苦难。

次年,长安陷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北征》、《羌村三首》。此后写《三吏》、《三 北征》 羌村三首》 此后写《三吏》 别》。
49岁—59岁(760—770):漂泊西南。《茅屋为 ( ):漂泊西南。 ):漂泊西南
秋风所破歌》 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工部来历
759年 杜甫弃官, 759年,杜甫弃官,入蜀后在成都西郊盖 了一所草堂。764年 了一所草堂。764年,西川节度使严武举荐他 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检校是加官, 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检校是加官, 员外郎,正员以外的官,次于郎中), ),后人因 员外郎,正员以外的官,次于郎中),后人因 杜工部” 称“杜工部”。 770年冬天 年冬天, 770年冬天,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 船上。 船上。
第2首 注释 首
⑴晚岁:晚年,时杜甫46岁。偷生:苟且地活 晚岁:晚年,时杜甫 岁 偷生: 得过且过,勉强活着。这两句说, 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这两句说,晚年在 战乱的逼迫下苟且偷生,虽久别还乡, 战乱的逼迫下苟且偷生,虽久别还乡,欢趣仍 少。 这两句有两解: 、 复却去” 又退回去), ⑵这两句有两解:1、“复却去”(又退回去), 主语是“ 即杜甫。 、 娇儿。前说, 主语是“我”,即杜甫。2、是 娇儿。前说, 较妥。) 较妥。) 追凉:犹纳凉。 常常。 ⑶追凉:犹纳凉。故:常常。
杜甫思想: 杜甫思想: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尽心上》 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孟子 尽心上 兼善天下。 兼善天下。” 中心思想: 穷年忧黎元。 中心思想: “穷年忧黎元。”( 《自京 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 最高理想: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最高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
第2首 写还家后的事 首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①娇儿不离膝, 畏我复却去。 畏我复却去。②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③萧萧北风劲,抚 事煎百虑。 事煎百虑。④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⑤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⑥
⑤飘荡:颠沛流离。遂:实现,如愿。 飘荡:颠沛流离。 实现,如愿。 满墙头:在农村,屋舍四周的围墙很矮, ⑥满墙头:在农村,屋舍四周的围墙很矮,故邻 人可隔墙观望。嘘欷( ):哽咽,抽泣。 ):哽咽 人可隔墙观望。嘘欷(xī):哽咽,抽泣。 夜阑:夜深。 拿着。秉烛, ⑦夜阑:夜深。更:又。秉:拿着。秉烛,即掌 灯之意。 灯之意。
第3首 注释 首
⑴柴荆:指用树枝。 ⑵问:存问、慰问。 ):古代盛酒的容器 ⑶醘(kē):古代盛酒的容器。“浊复清”: ):古代盛酒的容器。 浊复清” 指浊酒和清酒。 指浊酒和清酒。
⑷苦辞:指父老们再三地说,含有抱歉的意味。 苦辞:指父老们再三地说,含有抱歉的意味。 兵革:指战争。 儿童: ⑸兵革:指战争。 儿童:是长辈们对年轻人的 称呼。以上四句,代述父老们的话。 称呼。以上四句,代述父老们的话。 这句说,在这艰难的日子里, ⑹这句说,在这艰难的日子里,见出父老一片深 使我受之有愧。歌中致意如此。 情,使我受之有愧。歌中致意如此。
第1首注释 首注释
峥嵘,山高峻貌, ② 峥嵘,山高峻貌,此处形容天空中赤云的重 赤云:被夕阳映得鲜红的暮云。 叠。赤云:被夕阳映得鲜红的暮云。西:向西 移动。日脚:穿过云缝射下来的光线。 移动。日脚:穿过云缝射下来的光线。 柴门:指用柴木做的简陋门户。 ③柴门:指用柴木做的简陋门户。贫苦人家简陋 之门,指诗人在羌村的家门。归客,诗人自指。 之门,指诗人在羌村的家门。归客,诗人自指。 妻孥( ):妻子和儿女。 ):妻子和儿女 子女。 ④妻孥(nú):妻子和儿女。孥,子女。这里 是复词偏义,单指妻子。 与下句的惊同义。 是复词偏义,单指妻子。怪,与下句的惊同义。 接着。 还,又,接着。
中间八句,写邻人的来访。 中间八句,写邻人的来访。 乡亲们各自携酒为赠, 乡亲们各自携酒为赠,前来庆贺杜甫的生 尽管这些酒清浊不一, 还,尽管这些酒清浊不一,但体现了父老乡亲 的深情厚意。 的深情厚意。 由于拿不出好酒,乡亲们再三地表示歉意。 由于拿不出好酒,乡亲们再三地表示歉意。 时世之艰难,点明而不说尽,耐人寻思。 时世之艰难,点明而不说尽,耐人寻思。 酒味薄”一事折射出“安史之乱” 由“酒味薄”一事折射出“安史之乱”的 全貌,这首诗也由此表现了高度的概括力。 全貌,这首诗也由此表现了高度的概括力。
⑷抚事:看看(眼前的)事情。(抚:拍,摸, 抚事:看看(眼前的)事情。(抚 。( 引伸为注意,注视。)百虑:各种忧虑。 。)百虑 引伸为注意,注视。)百虑:各种忧虑。以上 四句,从季节景物的今昔对比,引起追昔抚今, 四句,从季节景物的今昔对比,引起追昔抚今, 感念国事、家事的忧虑。 感念国事、家事的忧虑。 赖知:幸知。禾黍:禾与黍。 ⑸赖知:幸知。禾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 粮食作物。糟床:制酒用的榨( 粮食作物。糟床:制酒用的榨(zha)床。注: ) 流注,指酒已酿成。 酒糟。这里指酒。 流注,指酒已酿成。 酒糟。这里指酒。 足夠。斟酌:指喝酒。迟暮:即晚岁。 ⑹足:足夠。斟酌:指喝酒。迟暮:即晚岁。慰: 安慰,抚慰。这四句,说以酒纾忧,强自宽慰。 安慰,抚慰。这四句,说以酒纾忧,强自宽慰。
第3首 讲析 首
写邻人来访,及诗人致谢的情景。 写邻人来访,及诗人致谢的情景。 前四句,先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序曲: 前四句,先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序曲: “客至”的当儿,庭院里发生着一场鸡斗,群 客至”的当儿,庭院里发生着一场鸡斗, 鸡乱叫。 鸡乱叫。待到主人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 古代黄河流域一带养鸡之法如此), ),院内安 (古代黄河流域一带养鸡之法如此),院内安 静下来时,这才听见客人叩柴门的声音。 静下来时,这才听见客人叩柴门的声音。
第一首
情景
写回家初见家人、 写回家初见家人、邻居时悲喜交集的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②柴门鸟雀噪,归 客千里至。 客千里至。③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④世乱遭飘荡,生 还偶然遂。 还偶然遂。⑤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欷。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欷。⑥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⑦
第1首着重写诗人刚到家时合家欢聚的情景 首 前四句, 前四句,叙写在夕阳西下时分抵达 情况。 羌村的 情况。 这四句为下文的叙事抒情渲染了气氛。 这四句为下文的叙事抒情渲染了气氛。
后八句,写初见家人、 后八句,写初见家人、邻里时悲喜交集之 状。 首先,是与妻孥见面。 首先,是与妻孥见面。刻画患难余生之人 的心理。 的心理。 其次,是邻里的围观。 其次,是邻里的围观。 其三, 其三,是一家子夜阑秉烛对坐情景 。
《羌村三首》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 羌村三首》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 高度的典型意义 作品讲述的只是诗人乱后回乡的个人经历, 作品讲述的只是诗人乱后回乡的个人经历, 但诗中所写的“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但诗中所写的“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等亲人相逢的情 以及“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唏嘘”的场面, 景,以及“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唏嘘”的场面, 不只是诗人一家特有的生活经历, 绝不只是诗人一家特有的生活经历,它具有普 遍意义。 遍意义。
羌村三首⑴ 羌村三首⑴
⑴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五月, 唐肃宗至德二年( )五月,
作者刚任左拾遗, 作者刚任左拾遗,因上书援救被罢相的 房琯而触怒肃宗,险些丧命。 房琯而触怒肃宗,险些丧命。 八月,被放还鄜州羌村( 八月,被放还鄜州羌村(今陕西省 富县西)探望家小, 羌村三首》 富县西)探望家小,《羌村三首》即作 于此时。 同时作《北征》 于此时。 (同时作《北征》)
第3首 写与邻居的交往 首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扣 柴荆。 柴荆。 ①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② 手中各有携,倾 醘浊复清。 醘浊复清。 ③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④兵革既未息,儿 童尽东征。 童尽东征。⑤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⑥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一生59岁 分四个时期: 一生 岁,分四个时期:
35岁前(712—746):读书、壮游。《望岳》 岁前( ):读书 岁前 ):读书、壮游。 望岳》 35岁—44岁(746—755):困守长安。《兵车 ):困守长安 岁 ):困守长安。
行》、《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45岁—48岁(756—759):陷贼与为官。757年 岁 ):陷贼与为官 ):陷贼与为官。
第二首,写还家后矛盾苦闷的心情。 第二首,写还家后矛盾苦闷的心情。
前八句,写无聊寡欢的情状。 前八句,写无聊寡欢的情状。无异于苟且偷生 ; 抚今百感交集。 孩子担心父亲再度离家而去 ;抚今百感交集。 末四句,写到秋收已毕,可用酒安慰晚年 可用酒安慰晚年。 末四句,写到秋收已毕 可用酒安慰晚年 身处乱世,有心报国,而不甘心苟且偷生的心态。 身处乱世,有心报国,而不甘心苟且偷生的心态。
757年作《北征》 年作《北征》 年作
此年8月 从凤翔到鄜州省亲。 此年 月,从凤翔到鄜州省亲。 北征》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北征》:“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平 平 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爷背面啼,垢腻脚 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爷背面啼, 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第六课
杜甫《羌村三首》 杜甫《羌村三首》
杜甫画像
杜甫生平简介:
712—770),字子美 原籍襄阳( 770),字子美。 (712 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 湖北襄樊),生于河南巩县,出生于“ ),生于河南巩县 湖北襄樊),生于河南巩县,出生于“奉儒守 的官僚家庭。 官”的官僚家庭。 享有不纳税,不服兵役等特权。 享有不纳税,不服兵役等特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