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的史实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之法还有什么用呢?”
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感受维新思想的作用。 材料一 (进化论的介绍与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 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 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胡适 材料二 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脑子之后转化为具 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 面,远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
代表
康有为
2. 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主张及其代表作品 影响
开办学堂、聚徒讲学、研究 维新理论、撰写书籍《》《》
宣传民权思想和君主立宪制, 改科举,著有《变法通议》
中西结合,为维新变法 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 的理论依据
资 产 梁启超 阶 级 谭嗣同 维 新 严复 派
维新派的宣传家
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批判专制 批判纲常礼教最为 君权、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 激烈 倡导男女平等。著有《仁学》 翻译《天演论》,借用进化论 原理阐明中国实行维新变法的 必要性。 系统介绍西方文 化的第一人
链接高考
3. (2016· 江苏高考)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 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
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
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 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
【课标及解读】
第20课 西学东渐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派别 人物
核心主张 主要背景
评价
特点
整体感知
第一阶段:在坚船利炮中惊醒——开眼看世界
第二阶段:在内忧外患中渐醒 ——中体西用
第三阶段:在民族危机中觉醒 ——维新变法
勇于探索精神
自强不息精神
……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课后探究: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条学习西方的路该如何继续?
链接高考
1.(2015· 江苏高考)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 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 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 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 说明(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2.(2015· 新课标全国卷)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 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 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洋务派: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 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 政治文化格局
(三)评价“中体西用”的思想 (积极性、局限性)
1.积极性:①冲击保守观念,促进西学的传播;
②将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开启近代化的第一步。
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
京师同文馆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4.维新思想的作用:维新思想的传播,形成了一 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 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鸦片战争—19世纪末,中国人 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派别 人物 核心主张 地主阶级 林、魏 师夷长技以制夷 抵抗派 地主阶级 奕、李 中体西用 洋务派 曾、张 主要背景
鸦片战争失 败;资侵入
(二)19世纪末的维新思想: 1.背景 2.代表人物及主张
假如1898年爱国人士 举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评选活动,康有为、梁启 超、谭嗣同、严复入选。 假如你们是组委会成员, 请结合课本依据他们的思 想和贡献为他们们写一份 颁奖词。(请用第三人称, 100字以内)
走进维新人士
活动步骤: 1、选择研究对象 2、探究思想主张 3、汇报研究成果 4、各组相互交流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科技、文化、思想、宗教等)
向中国逐渐传播的历史过程。通常可分为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国
初期两个时期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史实和影响?
影响: ★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生机 ★促进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 产生。 利玛窦 徐光启《农政全书》
北洋舰队
材料 著名史学家皮明庥在《一位总督· 一座城市· 一场革命》中 ,深刻揭示了张之洞在武汉担任总督期间,推导一座城市的近代 化,一座城市的近代化引爆一场革命(武昌起义),而一场革命 又再塑这座城市的环环相承、自发演进的历史逻辑。
2.局限性: 嫁接
局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没能触及封建制度。
随着洋务运动的 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一部分人认 识到洋务派的不足, 于是他们和洋务派分 道扬镳,形成早期维 新思想。
西方先进技术
封 建 制 度
小农经济
第三阶段:在民族危机中觉醒 ——维新变法 (一)早期维新思想:人物、主张、评价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 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改良政治 …… 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郑观应《盛世危言》
王 韬
请依据材料归纳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思想: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
内忧外患
第二阶段:在内忧外患中渐醒 ——中体西用
(二)体用之争:体:主体 。用:手段
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文 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 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 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 其人。”
材料二: 大学士倭仁说: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 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 不在技艺。”主张“以忠 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抵抗外侮。
第一阶段:在坚船利炮中惊醒——开眼看世界
为什么看?谁在看?怎么看?看到了什么?如何评价?
(一)(为什么看?)背景: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场景
图为五口通商后的广州
鸦片战争
中华民族危机、清朝统治出现危机 向西方学习
第一阶段:在坚船利炮中惊醒——开眼看世界 (二) (谁在看?怎么看?看到了什么?) 代表人物及活动
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思想论战:
时间:1898年1月24日下午3点 地点:总理衙门西花厅 人物: 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顽固势力、洋务派——李鸿章、 荣禄
内容: 要不要维新变法; 荣禄教训康有为:“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是不能变的!” 要不要废除“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 度 康有为回答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疆 实质: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论战 土的,现在祖宗留下的疆土都快要保不住了,祖
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经史相融合
材料二: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材料三:“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 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2)康有为等人为何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 对此,你如何评价? 原因: ① (策略的考虑) 儒家思想影响深刻,运用 它有利于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② (阶级的局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 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评价:① (积极)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 的理论依据,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 ②(局限)反映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特点
学习西 方先进 技术
内忧外患 洋务弊端; 民资产生; 西学传播
“器物”
学习西 方政治 制度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派
早 期
王、郑
改良政治 君主立宪制 维新变法、 兴民权、 君主立宪制
晚 康、梁 期 谭、严
甲午战败; “制 民资初步发展; 度” 西学思想传播
收获与感悟:
请你来谈谈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或感悟: 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自古以来,
郑观应
对于思想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 评价: 启蒙作用,但没形成理论体系,也没付诸实践。
(二)19世纪末的维新思想:
思考:哪些因素推动维新思想在19世纪末走向成熟?
图一
签订《马关条约》
图二Fra Baidu bibliotek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图三 早期维新派
郑观应
1.背景:政治、经济、思想
第三阶段:在民族危机中觉醒 ——维新变法
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第一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人” 翻译、介绍西方的地理、法律等知识。
第一阶段:在坚船利炮中惊醒——开眼看世界 (三)如何评价“开眼看世界”?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海国图志· 序》 材料二: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材料三: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 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 命伤。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应如何正确评价“开眼看世界”?
进步性:开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局限性:①仅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未涉及政治制度。 ②仅限于理论宣传,没有大规模实践。
第二阶段:在内忧外患中渐醒 ——中体西用
(一)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出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 面临怎样的形势——体用之争的背景?
共同点: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 提倡西学,改革教育
课堂探究:康有为的思想 材料一: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 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 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马克思 (1)指出康有为思想的特点,举出与康有为这一做 法有着异曲同工之效的历史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