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

合集下载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35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35张ppt)

内部:①统治集团内部奢侈腐化 ②地方宗王权重(争权)
诸侯实力坐大,威胁中央
问题探究:是什么原因造成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呢?
西晋——低质量的“大一统”
五胡内迁示意图
材料3: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 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 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 志态,不与华同……士庶玩习,侮其 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於骨髓。
意义
三国鼎立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推 动了全国统一。
魏国国力较强,在三 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 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
理。263年,曹魏权臣 司马昭发兵灭蜀。 266年,司马昭之子 司马炎代魏称帝,国
号晋,史称西晋。司马
炎即晋武帝。280年,
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江南开发
(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自然环境优越,适合发展农业。 ②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较安定。 ③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2)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 ①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②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有明显进步。
南朝
高门士族衰败 ➢ 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
东晋
(317-420 年)
宋齐梁陈 南朝(420—589年)
六朝 南 古都 京
+ 吴国
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 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 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 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 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晋书》)
一、政治:短暂统一
2、西晋( 265-316 年)的短暂统一
西晋的灭亡:永嘉之乱 (307年—313年,历时7年)
五胡内迁:
(1)汉王朝的军事征服和招诱 (2)三国至西晋中原内乱,人口锐减
主要内迁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
二、政治:偏安一隅
1、东晋的建立(317-420年)
衣冠南渡
人,亦无千金之家。 ( ——《史记·货殖列传》)
手工业:纺织、 矿冶、陶瓷、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 船、造纸等有了
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明显进步。
……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扬
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
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 商业:长江沿岸
,覆衣天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最为活跃,外贸
——《宋书·列传第十四》)
重点3:民族融合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 ,合称“十六国”。大多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割据政权 采取中原模式的国号、典章制度等打乱原有族群布局,缩 小民族差异前秦一度统一,经淝水之战迅速崩溃。
重点3:民族融合
淝水之战 ( 383年)
草木 风声 投鞭 东山
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 皆兵 鹤唳 断流 再起
重点1:士族制度
1、东晋的士族门阀政治
把持选官的权力 九品中正制
中正官: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 品评的负责人。 品评内容:家世(家庭出身和 背景)、行状(个人品行才能 )、定品(确定品级)。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庶族名士:陶渊明

不与庶族通婚

其时士庶之见,深入人

心,若天经地义然。今所见
士 王
于史传者,事实甚显。大抵 其时士庶,不得通婚。 (吕思勉《大中国史》)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42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42张ppt)

B.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 代担任重要官职。
皇帝依赖士族支持。
B.经济: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
C.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为士族提供政治 保障。
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 庄园经济。
D.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提供经 C.文化:崇尚清谈和玄学,担任清官。
济保障。
九品中正制度 特权选官制度
三足鼎立
蜀汉
公元221年 刘备称帝, 定都成都,国号蜀,史称蜀汉 起止时间:221-263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公元220年, 曹操之子曹丕称帝, 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 起止时间:220-265

公元222年, 孙权称王,229年称帝 定都建业,国号吴 起止时间:222-280
2.西晋短暂统一
① 根 源 :西晋建立之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分封宗室子弟为王 者27人,以郡为国,王国各自成立国军。
晋 惠 帝
不问民生
腐败奢靡




②性质:宗室诸王为争夺中央政权的内部暴乱
③影响:西晋国力严重损耗,北方地区破坏 惨重,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北方人口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
自此,中国进入长期政权分立 的时期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八王之乱,加剧社会 矛盾。 少数民族内迁,民 族矛盾激化。
东晋与南朝
1.东晋建立
衣冠南渡
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匈奴刘汉军
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 亡的历史事件。
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 史称“衣冠南渡”。


帝 司
公 元 317 年 , 皇
马 睿
族司马睿重建
晋朝,定都建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八王之乱形势图
一、三国与西晋
(一)三国鼎立 (二)西晋短暂的统一 (三)五族内迁 1、五族内迁原因: 2、主要内迁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
3、影响: ①民族矛盾激化,国家长期分裂割据 ②北方汉人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 ③有利于民族融合
《晋书》: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二、东晋与南朝
1、政治:士族专权(门阀政治) 2、经济:江南的开发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简要说明
依据材料,概括秦汉与魏晋南 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面貌有何不同?
二、东晋与南朝
4、(2020·北京昌平)古墓中的画像砖承载着重要的历史 信息,下面的两块画像砖出土于甘肃魏晋古墓,体现了“汉 人胡食”的习俗。这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 ( )
A.江南开发 C.政权并立
B.民族交融 D.南北统一
5、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
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
东晋
(317-420)
南朝(420-589)

581--618
宋齐梁陈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政权更替频繁
一、三国与西晋
西北军阀董卓火烧洛阳,废立皇帝,此后各 路诸侯佣兵自立,后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 献帝建立魏国标志东汉灭亡, 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官渡之战基本上奠定了 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 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12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12张ppt)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一、三国与西晋
(一)三国鼎立
国号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魏 220年 曹丕 蜀 221年 刘备 吴 229年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官渡之战 时间:公元200年 双方:曹操军——袁绍 地点: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 特点: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 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结果: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4)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5)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6)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2、影响
(1)经济格局: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江南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2)文化重心:教育文化重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
(3)交通贸易: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沿海城市海上交通和运输的发展。
拓展内容:
三长制:地方基层行政组织,它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 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管理农民,征发租调力役。 均田制: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女子20亩。初受田者,男 子每人另授桑田20亩,限3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枣、榆等树。 俸禄制:就是古代官员的薪资制度,在这之前,官员的薪资不是唯一的,在宗主督护制 下,官员是可以自己决定该不该收税的。俸禄制规范了官员的薪资,以达到反腐和绩效 考察的作用。 租调制: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 受田农民将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4)人口分布: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6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6张ppt)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东晋形势图(382年)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乱世下的政权更迭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 (三) 东晋建立——风享雨受飘政摇治的经朝济廷等方面的特门权阀,政形治成,一质个言特之殊,的是社指会士阶族层,与称皇
士族专权:王与马共天下为士族。
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 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刘元海载记》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乱世下的政权更迭
(三) 东晋建立——风雨飘摇的朝廷 建立时间:317年 建立者:西晋宗室司马睿 地点:建康
会陈并没有陈停霸滞先不前,55还7表年现—出5发89展年的趋势。
——《新编中国史》
◎南北朝形势并立图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乱世下的政权更迭
(五)北方十六国的发展 1.十六国:东晋统治南方的同时,北 方先后出现一批割据政权,加上西南 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2.政权特点: (1)大部分由少数民族建立 (2)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 (3)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④局部发展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
⑤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③有利于思想文化的交流;
⑥造成局部冲突等不安定现象。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区域开发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区域发展
1、东晋以来南方初步开发
材料7: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鄠县、杜县,在今陕西)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记录南朝刘宋历史的史书)
任务5:据上述材料及所学,概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表现及原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区域开发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区域发展
1、东晋以来南方初步开发
表现:
社会安定;百姓富足;农业、渔业、手工业都有较大发展。
原因:
①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③政治重心南移,统治者重视,轻徭薄赋;④南方自然资源丰富,蕴涵农耕经济潜力;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⑥民族交融,共同开发;……
材料6: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
北齐仰覆莲六系青瓷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3、民族交融的影响
①有利于民族交流、文化认同;
②推动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

曹魏
蜀汉
东吴
西晋
东晋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18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18张ppt)

(317-589)
1.东晋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 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一个特殊 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曹魏政权开始采取的九品中正制,西晋时主要看重 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从而 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魏帝曹髦
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 国号晋,史称西晋
263年曹魏权臣 司马昭发兵灭蜀
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 完成统一
2.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材料1:曹操斩杀三郡乌桓蹋顿单于,并把其部众万多落迁至关内,并编入军队。 ——陈寿《三国志》
程不断修③筑北,富民源南也迁不断,开带发,来始先终进江南生的产经—济技—力摘术量编和趋自于邹丰壮纪富胜万。的《魏劳晋动南北力朝。史》
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年)
1.从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
建国 魏 220曹丕称帝 蜀 221刘备称帝 吴 229孙权称帝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国家分裂 社会动荡 政权更迭频繁
三国
北朝(439-581)
(220-280)
十六国 北 东魏 北齐
东 汉
221 220
蜀魏
(前秦统一北方) 魏 西
西魏
北周


晋 淝水之战(383年)



222
(266 -316)
东晋
南朝(420-589)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1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1张ppt)
新课导入
中国历史家认为,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 朝兴起,当中是一段长期混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中 国北部不少地方人口为之减少……既然缺乏有效的中 央政府,每遇灾荒,人民呼吁无门,其痛苦的情形不 言而喻。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纲要上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 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 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画像砖
魏晋穿汉族服装的少 数民族贵族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1、民族交融及其表现 据教材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基本史实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核心概念:三国、两晋、南北朝、士族与士族专权、江南开发、民族交融 关键问题: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呈现怎样的历史脉络?导致这一时期 国家分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为什么能得到初步开发?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推动民族交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有 何意义?
材料: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
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
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
据以下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时期国家分裂的主要因素
时间背后的信息
空间背后的信息
故事背后的信息
西晋历时共50年 八王之乱历时16年
少数民族内迁 北方流民南迁
统治阶级 放纵腐化
石崇王恺斗富
何不食肉糜?
影响分裂因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斗争;少数民族内迁;豪强地主和士族势力的发展。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A. 取代皇权政治
B. 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C. 确保政权稳固
D.
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皇权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西晋的社会生产,五胡纷纷 起兵,最终推翻了西晋王朝(永嘉之乱)。
3、东晋与南朝 (1)东晋建立: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衣冠南渡) (2)士族政治(门阀政治)
“王与马共天下” “谢与马共天下” “桓与马共天下”
……
实质:皇权与士族共同掌握政权
(3)南朝:由于东晋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腐朽不堪和寒门与武人崛起,420年,东晋武 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南朝均 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状态,它意味着不同民族之间各方面交往、 交流的增多,更多的是包容文化多元的心态和心境,一种对他文化的认可,即对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发展形态的认同。
----摘编自赵剑峰:《为何用“民族交融”替代“民族融合”?》
中国古代时期的民族交融更多指的是周边少数民族不断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所 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1
(3)北魏: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 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在位时, 进行一系列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在 冯太后主持,重点在于制度创新。
原因 措施
内容
吏治 腐败
均田制
国家把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 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三长制
废除宗主督护制,设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 理户口、田亩和征役。
(2)局限性: 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
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

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示意图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8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8张ppt)

朝代


南 朝


建立者 刘裕 萧道成 萧衍 陈霸先
时间 420年—479年 479年—502年 502年—557年 557年—589年
都城 建康
3.江南开发
南方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先秦与秦汉时期,江南农业虽有所发展,但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重心黄
河流域。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战乱频仍,大量北方人口南迁,西晋末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严重消耗 了西晋的国力,西晋统治分崩离析。五胡趁虚 而入。
西晋统一短暂与迅速灭亡的原因:
①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②八王之乱,宗室诸王争权夺势,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③少数民族内迁,民族矛盾激化。(五胡乱华) ④内迁匈奴贵族灭晋。
一、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220年,曹丕称帝建魏,都洛阳。东汉灭亡。 (220-280) 刘备称帝建立蜀汉,都成都。 孙权称帝建吴,都建业。
统治者对内迁的少数民族进行了残酷的民 族压迫,反抗时有发生。
各族内迁以后,与汉人杂处,晋统治者强 迫各族人民纳租税,服劳役,还掠卖少数民 族人为奴婢。因而各少数民族对西晋统治者 “怨恨之气,毒于骨髓”。少数民族首领趁 机起兵反抗。
少数民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 羌五胡内迁)既促进了民族融合,也 激化了民族矛盾。
开发的原因: ①南方统治者重视;南方相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战乱,人民大批南下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 ③人民辛勤劳动
开发的表现:
开发的影响: ①改变了南方落后的经济面貌,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 ②大大影响了南方政治,促成了南北抗衡的政治局面。 ③促进民族交融,带动南方文化的进步。
二、东晋与南朝
结果: 皇权衰弱。
“旧时王谢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课件+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课件+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①孝文帝的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__交__往__交_流__交__融__的历史趋势,大 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②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 _隋__唐_盛__世__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1.【图示解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2.【学术情境】 西晋速亡原因 《资治通鉴》记载:“(晋武)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 以职任。” 思考:上述措施的实施与西晋速亡有何关系?
3.江南开发
原因
北方战乱,人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___技__术___, 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①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表现 ②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
进步。
影响 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
4.南北对峙 (1)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__河__南_岸___附近。 (2)到陈朝,只能保有__长__江____以南,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 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
三国两晋南北朝 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知识点1 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建立
曹魏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 魏,东汉灭亡。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 蜀汉 仍为汉,史称蜀汉,简称
蜀。
都城 洛阳
成都
势力 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 立中略占上风,势力范围 主要在北方。
蜀、吴两国注重加强对南 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影响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动 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 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唯物史观]——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中孕育着统一(1)长期的分裂割 据使百姓渴望统一,统一成为民心所向。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必修一2.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城的新成就。

教学目标:1.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政权更迭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

2.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江南区域经济的发展成就。

3.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道出了三国多少人和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三国演义》电视剧更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三国与西晋(一)三国鼎立的形成小组合作探究:三国鼎立的形成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如何?农民起义,军阀割据这些对当时社会造成什么影响?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铠甲生虮(ji)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

小组合作探究:在三国鼎立的对峙中,曹操为什么实力最为强大?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

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忧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1.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招揽人才,2.重用人才3.实行屯田,重视农业三国鼎立的形成:时间国号建立者都城魏曹丕洛阳蜀刘备成都吴孙权建业(南京)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三国鼎立形势图
建立者:曹丕都 城:洛阳时 间:220-265

建立者:孙权都 城:建业时 间:229-280

建立者:刘备 都 城:成都 时 间:221-263

战争
双方
结果
官渡之战
曹操VS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二、东晋与南朝
(三) 江南开发
1.江南开发的原因
材料一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司马迁《史记》
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覆衣天下。——《宋书》
材料二
①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
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 前秦统一北方与淝水之战
1.统一北方时间:4世纪下半叶
时间:
383年
2.淝水之战
双方:
前秦与东晋
结果:
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
失败原因:
前秦政权内部各族未充分融合,统治基础脆弱,战略战术失当。
影响:
前秦迅速崩溃,原先归附前秦的其他民族,纷纷乘机独立,黄河以北又再陷入分裂的状态。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3.南朝(宋齐梁陈)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刘裕
420年—479年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0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0张ppt)
到长江流域定居。南迁农民具有强烈的农业开发愿望,不仅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也带来了先进生
产对安工定具,和一技5些术、统;南治他者们方实与统行南治有方利一者于些重农少业视数发民展族的共政同策开,发为南江方南,开加发速提了供当了地较经好济的的环发境展。;当时,南方相
——《中国古代史》
二、经济南移:人口南迁与江南开发
政治上:政权更迭频繁,各种矛盾交织;选官制为九品中正制; 士族制度的兴衰是这一时期突出的社会政治现象。
经济上:战乱带来的北民南迁促进南方的迅速开发,南北经济发展逐渐平衡
拥有大量土地、女婢,
科举制;
经济特权进一步加强;
东汉曹魏时
兴起
以经学取仕大儒; 东汉豪强大族垄断察举选举; 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看重家世;
一、政局变化:从三国鼎立到南北分治
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
孝文帝改革
东 汉
魏吴 蜀
前秦·淝水之战
西
十六国

东晋
衣冠南渡
士族
北 魏
宋齐梁 陈
南朝(420-589)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这一广 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 的文化问题。
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
一、政局变化:从三国鼎立到南北分治
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
孝文帝改革
北朝(439-581)
前秦·淝水之战
北 东魏
北齐
东 汉
魏吴 蜀
西
十六国

东晋

西魏

北周



宋齐梁 陈 灭

门阀士族
一 南朝(420-589)

经济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材料一:中国的中央政府再一次陷入分裂,进入军阀混战时期。

一个从降生之日起即深陷分裂的共和国出现在一个危险的国际环境中,它甚至没有机会将民主价值观付诸实现。

---[美]亨利·基辛格《论中国》材料二:(本报记者,北京,2 月 25 日)中华民国总统于今天接见了受邀造访的外国记者,并就中国的事件进行了坦率的谈话。

总统说,他会格外关注中国工业发展。

在中国工业发展上,他欢迎外国的参与。

总统最后又补充说,他对中国代表们在巴黎和会上作为感到很满意。

-----摘编自方激《龙蛇北洋》“ 《泰晤士报》民初政局观察记”材料三:如何评估 1928 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 年至1928 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若妖魔化这段历史,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摘编自马勇《重寻近代中国》概括以上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论证: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

②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④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

⑤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综合上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并不能简单用反动统治来慨括【解析】【详解】根据四则材料中“中央政府再一次陷入分裂,中央政府再一次陷入分裂”,“没有机会将民主价值观付诸实现”,“中国代表们在巴黎和会上作为”,“1912 年至 1928 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妖魔化这段历史,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用现代史观而不是革命史观,定位北洋政府统治的统治,可知得出材料的主要观点是,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掌权。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门
阀政治取代了皇权政治
B.出现权
力制约与平衡机制C.门阀政治确保政权
稳固

D.士族专权威胁君主专制
小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时代特征: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政权更替频繁,民族交融
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文化认同日趋强烈。
分裂中孕着 统一的因素
二、统一的契机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 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②促进了北魏的经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小试牛刀
东晋初期,琅琊王氏家族位高权重,时称
“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颖川庾氏、谯
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
①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 ②促进了各民族的逐步交融。
二、统一的契机
(二)民族融合 1.北魏孝文帝改革,推 动民族融合
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措施及影响
二、统一的契机
自主学习课文P32
(1)找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措施
① 迁都洛阳 ; ② 改籍贯;易服饰;讲汉话;改汉姓;
定门第;通婚姻。(移风易俗)
二、统一的契机 (一)江南开发 南方社会
至于元嘉(轻统南徭治朝薄者宋赋重文,视帝年号)末……兵车勿安用定,民 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自,然条至件余粮栖亩户不夜扃 (jiōng,门闩)……地广野丰,优越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rěn,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1)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江南开发的原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宏观印象: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北魏
8. 南北朝的结束,大一统的重建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
北朝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朝
隋的统一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四、分裂战乱及胡汉杂糅:十六国与北朝


西 十六国 北魏 西魏+东魏
汉 蜀 吴 晋 东晋 刘宋 萧齐 萧梁
北齐+北周 南陈
【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司文马化睿等开方启面东的特晋权,,微形弱成的士皇族权阶只层能。 社会生活:内部通婚,以保证血统高贵。
依靠门阀的0支2.代持表,家进族入:门阀政治时 文化层面:a.崇尚清谈。b.学在家族。
代琅郡—玡谢—王氏门氏、、太阀颍原与川王皇虞氏权氏的、共谯国治桓。氏、陈
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 空谈哲理,后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5.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3)改革影响:
①减少民族隔阂,缓解民族矛盾,顺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 ②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四、分裂战乱及胡汉杂糅:十六国与北朝


西 十六国 北魏
汉 蜀 吴 晋 东晋 刘宋
“八王之乱”形势图
二、脆弱的“大一统”:西晋的短暂统一


西
汉 蜀吴 晋
3. 西晋的统治危机: (2) 民族矛盾:五胡内迁/五胡乱华
①背景: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内迁
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卑五族,
史称“五胡”内迁。
辽宁
②民族矛盾激化:西晋失败的民族政策
五族内迁后,西晋向其收重税,征兵派役, 掠卖人口。由于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迫,民族 矛盾由此激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必修一2.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城的新成就。

教学目标:1.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政权更迭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

2.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江南区域经济的发展成就。

3.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道出了三国多少人和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三国演义》电视剧更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三国与西晋(一)三国鼎立的形成小组合作探究:三国鼎立的形成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如何?农民起义,军阀割据这些对当时社会造成什么影响?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铠甲生虮(ji)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

小组合作探究:在三国鼎立的对峙中,曹操为什么实力最为强大?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

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忧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1.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招揽人才,2.重用人才3.实行屯田,重视农业三国鼎立的形成:时间国号建立者都城魏曹丕洛阳蜀刘备成都吴孙权建业(南京)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小组练习:(1)建立:266年,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2)统一: 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3)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贵族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比较长的分裂时期。

二、东晋与南朝(一)东晋(1)东晋建立:317年,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2)士族崛起:三国西晋以来,一些逃到南方的士大夫家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士大夫”阶层(二)南朝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国号宋。

此后,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4个王朝,合称“”(三)江南开发(1)原因: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2)表现(3)影响:促进了山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交融。

小组合作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2)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

江南经济发展的启示(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2)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3)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4)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经济重心南移是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应注意经济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的辩证统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小组合作练习:1.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③国家统—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B.社会动荡不安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丝绸之路开辟(四)南北对峙(1)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南岸附近。

(2)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

三、十六国与北朝(一)十六国(1)十六国出现: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

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合称“十六国”。

(2)民族融合: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的;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族群布局被打乱,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

(3)民族隔阂:4世纪下半叶,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后来大举进攻东晋,前锋被击败于淝水。

强大的前秦政权迅速崩溃。

(二)北朝(1)统一北方: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年统一北方。

(2)孝文帝改革①时间:5世纪后期②内容:将都城从平城迁到;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改说;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③影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3)政权更替小组合作探究:多元视角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

原因:(1)根本原因:在共同生活的地域内,民族之间密切交往,互相影响。

(2)具体原因:先进文化的吸引力,战争因素的影响,统治政策的强力推进。

表现:(1)北方农民为逃避战乱,迁居南方。

(2)东汉魏晋时,“五胡”不断内迁,内迁的民族和汉族长期定居,互相影响。

(3)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1)进步性: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接受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局限性: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小组合作练习:1.下列各项中,概括表述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含义最佳的一项是()A.扬长补短,共同发展B.共同反抗阶级和民族压迫C.物质、文化交流不断D.迁移、杂居、共处、通婚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盛行面食且品种丰富,馒头、炸油饼、胡饼深受内地人的喜爱。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稻北粟格局的形成B.民族融合加深的产物C.政府政策引导的结果D.社会生活的逼迫课堂总结:三分天下,司马一统,八王之乱,五胡内迁,北方战乱,司马重建。

东晋士族,国家支柱,朝代更替,建康依然,江南开发,进步明显。

北方十五,还有成汉,汉族制度,影响深远,淝水之战,重现混乱。

孝文改革,全面学汉,缓解矛盾,社会发展,再次分裂,隋文一统。

教学反思: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吕思勉对中国古代史的分期:其一,周秦之变。

先秦为封建时代,秦汉以后是郡县时代,“其情形显然是不同的”。

其二,新莽败亡。

自东周进入乱世,周秦诸子皆谋挽教世运,直至新室王莽推行社会全面改革失败,此后不再产生根本改革社会的思想和行动。

其三,盛唐结束。

唐宋之际中国文化发生转变,唐中期之前未脱离胡化性质,安史之乱后则在政治与学术上恢复汉化,宋学虽大成于庆历之世,实则导源于隋唐之间,继盛于元和之世,到庆历间,已是其成熟之时了。

其四,西学东渐。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优势遭到严重冲击,这可以说是旷古未有的大变局。

摘编自李波《吕思勉的中国史观》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动奠定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基础。

评述:首先在经济方面: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促进了我国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

其次在政治方面: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

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

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最后在思想上: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士阶层应运而生,著书立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结论: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不仅仅只是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而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由此奠定了后世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

示例二:观点:唐宋之际的变革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成熟。

评述:首先在政治方面:唐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到强化,中枢权力机构由一省制向三省发展;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汉、唐、宋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科举制度创立并不断完善,文官制度发展。

其次在经济上:封建经济持续发展,唐朝实行宽松的经济政策;唐中期均田制崩溃;宋代“不抑兼并”,租佃制发达;经济重心南移。

紧张的政府财政:巨额的军费开支;文官政府的形成。

活跃的商业经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宋代“商业革命”出现;唐宋城市功能转变。

成长的市民阶层:市民阶层壮大。

最后在思想文化方面:宋代儒学的晢学化和思辨化,程朱理学地位确立;科技创新的高峰: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发明与外传。

走向大众的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世俗性增强,多元发展,出现了文人的世界。

结论:唐宋之际的中国社会的变革,不仅仅局限于文化方面,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成熟。

(“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解析】【详解】示例一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动奠定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基础。

评述:评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动奠定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基础,可结合所学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评述。

如经济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促进了我国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政治方面: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分封制瓦解,奴隶制的旧秩序被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