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自我:康德的自由概念及其批判

合集下载

论康德的自由观

论康德的自由观

097[摘 要] 自由是贯穿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概念,自由越来越成为人们探讨的热点话题,对于自由思想的研究也愈发重要。

18世纪的康德通过“哥白尼式”的革命为实践理性领域开辟了新天地,提出了著名的道德三原则,建立了意志自由学说,但同时他的自由观也存在诸多的缺陷。

后人在对其思想进行继承的基础上,也做出了伟大的创新。

[关 键 词] 自由;康德;超越;当代价值论康德的自由观罗高佳一、康德自由观的理论渊源康德“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将理性的认识能力加以限制,从而为理性的实践能力留下了余地,也就是为自由的领域开辟了道路。

康德的哲学革命是对西方哲学认识论上的一次颠覆,这次颠覆是在解决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的背景下产生的。

唯理论和经验论相互激烈地批判着对方却又无法解决自身所陷入的困境,直到康德带来了“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

他借用当年哥白尼将太阳与地球颠倒过来的思路将对象与知识的关系颠倒,与按照传统形而上学理论所要求的知识必须符合客观对象不同,康德提出用对象来符合我们头脑中的先天认识形式,知识经由一张先天大网的过滤来到我们头脑之中,所以知识也是先天的。

经验为知识提供了材料,而主体为知识提供了将这些材料加工整理的形式,那么知识的材料是经验的,知识的形式却又是先天的,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便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被证明了,同时也满足经验论对于经验的追求。

康德区分了“物自体”和“表象”的概念,那些被主体先天认识形式的大网过滤后被我们所接受的事物就是“表象”,而大网之外的所有事物就是“物自体”。

因此,康德“哥白尼式”革命的消极意义也逐步显现出来:未经过滤的“物自体”是人们无法认识的。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第二章中说:“实践理性的对象之概念,是指通过自由所产生的可能结果的一个客体表象。

”实践理性也就是自由领域,康德认为如果无限地扩展理性的认识能力会导致一切都变成了必然,在这种情况下自由便丧失了,所以他强调要通过限制理性的认识能力,而为自由留下地盘。

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

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

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康德哲学中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揭示其深层含义和哲学价值。

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由概念作为康德哲学的核心,体现了其对人的理性、道德和自由的追求。

通过对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康德的哲学思想,并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在康德看来,自由不是简单的无拘无束,而是与理性、道德紧密相关的概念。

他认为,自由是人类理性的产物,是人类超越自然、追求更高境界的动力。

因此,康德将自由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认识自由,即人类通过理性认识世界、把握规律的自由;其次是道德自由,即人类在道德实践中遵循自己内心的法则、实现自我完善的自由;最后是实践自由,即人类在实践中运用自由意志、实现自我决定的自由。

本文将从这三个层次出发,详细阐述康德自由概念的内涵和特征,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对康德自由概念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自由的本质和价值,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二、康德自由概念的第一层次:先验自由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自由概念的第一层次被称为先验自由(transcendental freedom)。

先验自由是康德整个道德和形而上学体系的基础,它首先被理解为纯粹理性的自由,是一种不受任何经验条件限制的自由。

先验自由的核心在于其绝对性,即它不依赖于任何经验世界的现象,也不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

这种自由超越了因果关系的束缚,意味着理性主体能够不受外在强制和内在必然性的限制,独立地做出选择。

在康德看来,先验自由是纯粹理性的一种本质属性,它保证了人类思维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先验自由的提出,旨在解决传统形而上学中关于自由与决定论之间的困境。

康德认为,如果我们完全受自然法则的支配,那么我们的行为就无法真正称得上是自由的。

相反,如果我们拥有先验自由,那么我们就能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保持对世界的超越性,从而真正实现自由。

康德的自由思想

康德的自由思想

康德的自由思想中涉及的五对关系政治学理论082200271 郭礼峰在康德庞大的哲学体系中,自由是康德批判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

康德所考虑的自由,不仅仅是意识层面的自由,而且是要从哲学本质上来考察人类实践生活中自由所赖以成立的理性的先决条件,考察自由的哲学基础以及人类的天职、希望和未来。

康德的自由思想既不是宗教主义奴役人的“神性自由”,也不是经验主义浅薄无聊的“任性自由”,而是“理性自由”,实践的理性自由,是站在人类理性的高度对自由的一种审视。

康德对自由的阐述与论证,改变了人们对自由问题的思考方式,把人们从对自由的错误认识中拉出来,使人们认清自由的本质,明确自由的价值,使人们对自由问题的思考达到一种理性的、辩证的高度。

自由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每个时期人们对自由的理解有很大不同,其内涵也发生着变化。

自由问题是西方哲学中最核心的问题。

自由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最早出现在古希腊。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是西方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一束理性思维的闪光,也是整个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朵理性之花。

在古希腊自由起初是指一种国家生活原则,直到赫拉克立特,自由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自由由一种政治概念发展出独立性和能动性的涵义来。

但随着政局的动荡,古希腊哲学家的一切美好而崇高的理想都被罗马统治的冷酷和残暴扫荡殆尽,这使得人们对于自由的追求逐步转向内心。

人们认为人的自由仅在于超出一切,对一切现实漠不关心,以达到内心安宁。

中世纪哲学是唯灵论的哲学,它由新柏拉图主义特别是柏罗丁的“太一学说”发展而来。

这一时期的自由学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认为人没有意志自由,主要代表是早期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一类则认为人是具有意志自由的,其主要代表为托马斯.阿奎那和经院哲学时期的约翰·邓·司各脱派。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自由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在中世纪唯名论和经验论的争论以及希腊哲学的影响下,人们开始要求对宗教进行改革。

一种回到古典文化范本,复兴人性,摆脱教会控制的文化和宗教改革运动应运而生。

康德的四个悖论

康德的四个悖论

康德的四个悖论康德是18世纪哲学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观点和思想。

其中,他的“四个悖论”是值得深思的。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阐述康德的这四个悖论。

第一悖论:自由意志的存在是不可证明的康德认为,我们的人类能力使我们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我们有自由意志。

然而,这种自由意志的存在是无法证明的。

我们不能证明人的行动是没有自由的。

这是因为我们无法证明一个事件的因果关系是自由的还是确定的。

因此,康德认为自由意志的存在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一个可证明的事实。

第二悖论: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是无法完全理解的康德认为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是无法完全理解的。

我们只能通过直觉来理解这些存在,但我们无法形成一个描述时间和空间的完全有效的概念。

因为时间和空间是我们意识到世界的方式,而不是世界本身的属性。

因此,我们仅仅能够通过我们自己的感知体验来理解这些事情。

第三悖论:我们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只是表象康德认为,我们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只是表象。

我们不能知道真正物质的实质。

这是因为我们只能认识到现象世界,而不是真正的事物。

我们的感官和理性是不能得知真正的存在的。

因此,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的认识是有限的。

第四悖论:我们无法不用我们的感官来认知事物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过程必须依赖于感官来进行。

但我们的感官并不是完美的,它们会产生误解或错误。

因此,我们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需要改进我们的感官来更准确地理解世界。

综上所述,康德的四个悖论深度反映了人对世界的认识的有限性。

通过这些悖论,我们可以了解人的认识的局限性以及我们所认知的世界仅仅是表面的事物,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我们所认识的世界。

论黑格尔对康德自由观的批判

论黑格尔对康德自由观的批判

论黑格尔对康德自由观的批判陈㊀莉摘要:康德无法彻底化现象界与物自体自由世界之间的巨大鸿沟,黑格尔则取消了现象和物自体的相互区分,阐释了康德的自由世界理念指的是同一个自由世界概念存在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从而一举解决了现象界与物自体自由世界相互区分的重要问题㊂在黑格尔这里,自由的一种内在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于能够激发一个人的一种自然冲动和人的激情㊂黑格尔对康德将自由主义看作必然是任性的这一错误观点也进行了深入批判㊂关键词:绝对命令;尊重;自由中图分类号:B516.35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2-0143-03㊀㊀自由主义问题自古以来就为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所广泛关注㊂黑格尔在坚持批判性和总结前人历史思想实践成果的理论基础上对这个历史问题所不断作出的有益理论探索,尽管没有完全突破历史唯心主义理论框架,但也仍然给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巨大的理论影响,为我国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断产生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和理论上的前提㊂本文试图对此作些初步探讨㊂一㊁康德式自由观康德式自由观,按其整个哲学体系来看,可以分为 先验自由 实践自由 和 至善自由(自由感和自由权) 三种形式㊂这三种形式分别主要体现在康德的 三大批判 中,下面我们将对各个具体部分进行论述㊂(一)先验自由先验自由通常认为是在四组二律背反的第三个二律背反当中被明确地指出来㊂这个二律背反的正题是:仅仅用自然因果律是无法说明自然的,有必要假定自然有个自然因;反题是:没有自由,世界上的一切都服从于自然因果律㊂在此正题向我们的说明仅仅因为我们依靠自然因果律无法说明整个人类宇宙都是自然,我们根本无法准确地通过推断说出自然的第一因㊂但是一切所有其他任何事物必然也很有可能不是只有一个存在反题中的原因,即一个自由因,它虽然很有可能作为是一切所有任何事物的第一因,但不以一切所有其他任何事物都不会有可能作为服从这个作为唯一因的反题原因;这个新的存在反题称为归因推理原则就是为了说明如果按照了这个存在自然界的一个基本因果律,一切所有其他任何事物必然也很有可能不是只有一个存在反题中的原因,那么不再假定是只有一个原因可能必然也只是仅存在一个自由因不完全不能作为服从这个存在自然界的唯一一个因果律㊂但不以一切所有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服从作为唯一因的原因:这个新的反题归因原则就是说明如果按照了这个自然界的一个因果律,一切所有任何事物必然也可能只有一个反题原因,那么不再是只有一个可能必然也只存在一个自由因不完全不能服从这个自然界的唯一因果律㊂这个二律背反的观点需要特别突出指明的一点也就是:我们无法从现有科学上的经验基础上来明确证明自由因的这个定律是否存在,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用自由因的的定律形式来对它进行理论说明的,那么它本身就是 人类理性 ㊂(二)实践自由实践自由可以将其划分成作为 一般实践理性 的自由,即 自由的任意 和 纯粹实践理性 ,即 自由的意志 ,也就是将其归于作为一般实践理性本体的自由的理想现实主义化,这种符合现实人性化的创作过程当然可以表达出来㊂其中最早的初级自由的基本形式之一的也就是 自由的任意 ㊂ 自由的任意 包含了感性自由和理性自由两个组成部分,通过明确一些感性的具体经验心理因素从而能够得到纯粹的感性实践论和理性经验法则㊂这一基本法则即为自由人的意志㊂如果理性能够彻底摆脱外界包括经验与情感,那么这样的理性就是纯粹的,而纯粹的理性就是自由 从本体论的意义上说,自由就是不受任何外在东西决定的存在㊂因此,康德用这样的 意志 代表心灵三种活动中自由的一面,称之为 自由意志 ㊂如果一个人遵从这种自由意志,则他无论在怎样的必然性偶然性面前就仍然是完全自由的㊂所以,他完全可以不按其他任何外界的道德律令行事,因为他的内心里很清楚他本来 应当 怎么做;而且当且仅当他那样做了,他才是个真正自由的人㊂而这种一个人自己为自己定下的规律守则,就是自341律㊂康德坚信,人是理性存在者,不受经验因素所决定,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是自由的㊂(三)至善自由在古希腊,最高的哲学理念被明确地定义为 善 ㊂但是我们在慈悲和美中却具备了一种感性的因素,这个情感性的因素便是 幸福 ㊂德性是人行为良好的最高层次,是一种没有情感和心理因素的良好㊂那么这样道德本身也就不能够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即至善㊂在实践理性辩证论中,康德指出, 至善 有两种含义:其一是 圆满 ,即目的的完全实现;其二是 严格 ,即对普遍规则的严格恪守㊂康德认为只有在 至善 中,才能真正使人达到幸福与德性的完美统一㊂因为在至善中,德性必然是一个重要原因,幸福感本身就是基于德性这一原则的必然进化产物㊂这样,至善便不再仅仅需要一种真正的根本物质悬设保障,这本身也同时就是纯粹的保证人类精神生命伦理实践与人类真理性两个根本的物质悬设:至善即便是保证了这个灵魂的不朽与存在同时也就是保证了上帝真正的真实存在㊂灵魂不朽迫切地最终要求我们最终保证 在感官世界中的有理性的存在者 ,能够 在一个朝着那种完全的适合而进向无限的进程中 最终才有机会真正找到至善㊂真正的自由既充分地得到满足了它的普遍性也同时还有可能充分地得到满足其他的现实性和它的具体化,而神圣的自由存在与神圣灵魂才能永生不朽也就是对于真正的自由也是可以随时得到充分实现的基本自由保证㊂二㊁黑格尔式自由观黑格尔将自由主义思想分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绝对自由㊁任性自由㊁具体自由㊂其中,在黑格尓看来,最常见的自由形式是任性自由,下面我们将对各个具体部分进行论述㊂(一)绝对自由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特别强调自由意志包含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不包含任何规定性的自由意志,它就是绝对自由㊂通过彻底解放我们拥有那些一直处在人类理性自由意志观念指导下的各种人类理性意志人并使这些人得到能够彻底得到完全接受的自由性和欲望,就已经彻底达成了一种人类理性自由或绝对自由,而这种人类理性意志的真正彻底解放的,其目的也就不仅在于彻底消除扬弃各类人的这种主观性和彻底消除人与客观性的矛盾,同时在这种人的客观性中始终仍然保持着各类人的这种主观性,自由性的解放不仅是一种人类理性意志的真正解放目的,超越这种人的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互相对立,实现人类国家精神统一与各类人的精神和解㊂绝对自由以其抽象的一般性和普遍属性作为基本原则,它不可能包含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得到的规定性内容,它没有任何固定的境界,因此它只能是一种被否定的自由㊂(二)任性自由任性自由主体作为一个人的意志自由的第二个环节就是对第一个规定环节即绝对自由的放弃,这也许就是最普通最常见的关于自由主体的看法,当第一个独立地规定了一个主体的规定环节,不是把它作为一个独立地规定了一个主体本身所可能存在的一个规定环节的时候,它只是一种新的规定具有片面性,严格地说本质上来,它并不是一切都没有规则,它的所谓规定性都是无法遵循规则,就是抽象㊂作为任性自由的意志,不仅 驾于内容即各种不同的冲动之上 , 而且也驾于这些冲动借以实现和满足的其他个别方式之上㊂ 也就是说它在形式上是无限的自我,只要满足形式,它可以追求任何内容,它虽然不受哪一个具体的特殊性的内容的束缚,但受内容本身的束缚,内容和形式是相互分离的㊂(三)具体自由在黑格尔那里,具体自由有时也被指称为理性自由,以区分于作为理智自由的任性自由㊂具体的自由主义本质是要泛指绝对先验和具体经验的完美统一,一方面它既完全扬弃了绝对自由的那种无限和规则性,另一方面又充分吸纳了绝对自由的(又称先验)主义本质,即每一个自由个体都原本应该认为是由占有性产生而自由的,自由主义个体所接受要求的具体经验和先验内容就是能够为了实现自己的幸福而乐在其中㊂具体自由是对特殊性的反思,使其具有普遍性和实现的可能,特殊性要以普遍性为目的,普遍性要优于特殊性,个人只有在普遍性中才能获得尊严,人被规定着要过一种普遍的生活㊂也就是说, 自由人的意志在不断规定自己的权利同时仍然会坚守在自己身边,而且它并不刻意停止使它坚持其为普遍物㊂ 对于从较抽象的自由形式向其具体形式的转移,黑格尔提供了若干理由,表明较为抽象的形式是如何缺乏自足性㊂他表示,实现自由人格的更抽象形式的效用,往往是自我拆台而不是自我保存㊂三㊁黑格尔对康德自由观的批判在分别阐释了康德与黑格尔的自由观后,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黑格尔对康德自由观的批判㊂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黑格尔持有一种更进步的自由观㊂在黑格尔之前,面对康德无法彻底化现象界与物441自体自由世界之间的巨大鸿沟时,黑格尔取消了康德现象和物自体的相互区分,将康德式三种自由融为一体,进一步充分阐释了康德的自由世界理念指的是同一个自由世界概念存在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从而一举解决了康德现象界与物自体自由世界相互区分的重要问题㊂其次,康德把这种先验自由主义看作不只是一种具有可能性的自由,只有这种实践自由也才具有不可任意性㊂只有实践自由具有任意性㊂不纯粹理性实践中的理性可以表现为自由的不可任意性,它除了可能包含许多理性上的因素以外,还可能包含许多其他感性上的因素㊂所以,在康德那里,自由人的意志和自由的任意分别都是属于两个完全不可分割互通的知识领域㊂相反,黑格尔则是把这两个领域合二为一,在他这里,自由的一种内在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于能够激发一个人的一种自然冲动和人的激情㊂在提到意志自由时,它常常被单纯地理解为任意,任意中的内容是从外界汲取的,被看作为一种以外在世界为根基的意志㊂因此,就任意中的内容来说,自由仅仅表现在于选择的形式不同,成为观念上的自由㊂因为它的内容和形式常常是对立的㊂最后,黑格尔对康德将自由主义看作必然是任性的这一错误观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批判㊂在他本人看来,自由的真正意义存在及其意义不仅仅只是在于将自由性的理性完全看作它只是一种任意妄为的任性,因为任性完全就是违背了自由性的理性,任性不仅仅它本身是一种非自由,而且它也是一种被非自由性的理性所完全任意支配的一种不自由㊂黑格尔认为,自由主义社会论的本质自由主义理论是一种指要彻底摆脱政治社会发展偶然性,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必然性㊂同时,自由不光只是为了要将它表现在主观的任何某一方面,或者仅仅只是为了自己想要能够达到一种新的主观而以形式上的自由为主观目的,像康德那样将自由仅仅只是停留在一种主观形式和一个目的的为主观上,将自己理论上的实践和其他主观上的认识之间有所区别地分离了开来,实则显然是对自由的一种深刻曲解㊂实践理论活动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既根本包含了人的理性又根本没有活动认识的理论客观实践活动,而康德把人对理性的客观认识与理论实践中的活动认识进行了有机割裂,是与其所主张提出的现代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和人的理性相有机统一的现代社会主义实践理论自相矛盾㊂黑格尔认为康德所讲的自由在他对人类历史认识的任何层面上都可能是不完全而且可知的,它其实是一种关于政治理性而非权威政治力量的一种约束性自由理论㊂除此之外,黑格尔还特别地明确指出,自由和必然不能完全互相区别,它们之间不一定可能完全存在相互切割,它们彼此相辅相成㊁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也是完全可以进行相互作用转化的㊂因为不能转变成自由因而可以被转变当做也只是一种外部的自由必然性,而不能被转变当做也只是一种内部的自由必然性㊂内在的真理必然性和自由感之间是相互关系的,不被任何一种外力所直接支配,因此,自由感也是一种内在的真理必然性㊂自由理论是泛指人们对于必然事件有一种相对理性的基本认识㊂这种自由其实应该是一种积极的㊁具体的自由,而不是像康德那样的消极自由㊂参考文献:[1]李秋零.康德著作全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康德.道德形而上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魏月.理性自由:论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解释原则[D].长春:吉林大学,2017.[4]康德.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朱长兵.康德和黑格尔自由观基本理路比较[J].学术交流,2017(2).[6]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7]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 论康德㊁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周雪峰.法㊁人格㊁自由的内在逻辑结构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10]祝黄河.论自由观的历史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1989(1).[11]陈飞.论康德的实践自由观[J].哲学基础理论研究,2016(2).[12]王天成,程宇驰.黑格尔自由观的基本路径[J].社会科学战线,2012(9).[13]邓晓芒.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观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2005(3).[14]朱晓倩.黑格尔自由观对康德自由观的发展和改造[J].商,2015(31).[15]詹世友.黑格尔自由观的思辨方法和伦理价值关切 基于与康德自由观相比较的视角[J].道德与文明,2020(5).作者简介:陈莉(1996 ),女,汉族,贵州安顺人,单位为西藏大学,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㊂(责任编辑:董惠安)541。

康德以及他的批判性思维

康德以及他的批判性思维

康德以及他的批判性思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这句名言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同时也被永远的刻在了康德的墓碑上。

这是康德十分著名的一句话,充分的反应了他“仰望星空与反省自己”的思想。

虽然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是一名唯心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但是,他的这个思想依旧给我以很大的启迪。

仰望星空说明要目光远大怀揣梦想,而反省自己似乎又是不断自我提升,脚踏实地的含义。

即使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一名唯物主义者,我依旧认为这样的思想十分必要,只是不要过于偏激。

魏老师曾举了一个十分生动的例子:刚刚出生的婴儿如果不认识外界世界,而只记得自我反省,那么他将是脱离实际的,也是不可取的。

但是我们如果将自我反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那么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康德的博学使得我们很难用一个称号来评定他,他是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他也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他在校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等很多风马牛不相及的课程。

但是他最伟大之处,还是在他的哲学成就上。

《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本著作用去了他将近十年的岁月,但是却奠定了永远的哲学高度。

德国诗人海涅说: “康德引起这次巨大的精神运动,与其说是通过他的著作的内容,倒不如说是通过在他著作中的那种批判精神,那种在当前已经渗入于一切科学之中的批判精神。

”换句话说,“批判”是康德哲学的灵魂,“批判”精神是康德哲学的根本精神。

康德的批判不是针对具体对象的批评,而是对一般形而上学的可能性进行审查。

这种审查,康德将其分解为对三个问题的追问,即我能知道什么? 我应该做什么? 我希望什么? 针对这三个问题,他一步步展示了他的分析批判,并形成了其新的哲学体系。

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

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

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伊曼努尔·康德是德国启蒙时期的著名哲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围绕康德美学的核心观念——自然与自由,展开详细探讨,以期揭示康德美学中的这一重要主题。

一、康德美学中的自然观念在康德的美学理论中,自然被视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

康德认为,自然美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它是人类审美判断的基石。

自然美的特点在于其形式的合目的性,即自然事物的形式与人的审美观念相契合。

1.自然美的普遍性康德认为,自然美是普遍存在的,因为它是上帝赋予人类的礼物。

自然美的普遍性体现在人们对自然美的共同感受上。

不论地域、文化、年龄的差异,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具有一致性。

2.自然美的必然性自然美的必然性源于其形式的合目的性。

康德认为,自然事物的形式符合人类审美观念中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性是先验的,即人类在审美过程中先天具有的。

因此,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具有必然性。

3.自然美的合目的性自然美的合目的性体现在自然事物的形式与人的审美观念的契合。

康德认为,自然美的形式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结合,这种形式能够满足人类审美心理的需求。

二、康德美学中的自由观念在康德的美学理论中,自由是审美判断的核心要素。

康德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自由的活动,它不受任何外在目的和规律的限制。

1.自由的审美判断康德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自由的活动,因为它是基于主体的情感而非概念。

在审美过程中,主体可以自由地感受和评价审美对象,不受任何外在目的和规律的约束。

2.自由的审美理念康德提出了“自由美”的概念,以区别于“自然美”。

自由美是指那些不具有客观目的性,仅以形式引发主体审美愉悦的事物。

自由美体现了主体在审美过程中的自由创造和想象。

3.自由与道德的关系康德认为,审美自由与道德自由具有内在联系。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通过自由地感受和评价审美对象,培养了自己的道德情感。

审美自由是道德自由的先导,有助于人们形成道德自律。

三、自然与自由的统一在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自由与自由的实现

自由与自由的实现

自由与自由的实现摘要:自由问题讨论已久,康德的自由观影响深远,也是众多思想家争论的话题,本文主要通过对自由的分析揭露自由实现的实质。

关键词:自由;理性;知识;道德;限制;自由意志自由问题是康德哲学的核心问题,它贯穿着康德哲学的整个体系,它通过对理想的新的界定展开了一个崭新的自由论模式,要了解他的自由观,首先我们要弄清它的自由的含义。

一、对康德自由概念的分析:自由贯穿于康德哲学的始终,从其体系而言他在三大批判中从逻辑和实践理性领域中分别证明了自由的实在性,他通过对理性的限制,把自由从传统科学理性思维方式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并把内在自由界定为实践理性领域的道德自律。

他首先对理性进行界定,认为传统形而上学中所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理性地僭越,人类为了获得无限的知识而借用知性的范畴去规定无限的知识,结果却使理性陷入困境。

康德把“理性”分为知性和理性,两者界限分明。

知性是人认识世界、规定世界的能力,知性对应科学研究;理性是人反省自身的能力,对应的是哲学。

其次是知识的有限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知识的必然性问题,知识总是表现为判断的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判断都是知识,因为判断总是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所以虽然康德承认普遍必然性的知识是存在的,不可怀疑,但是对于普遍必然的知识的条件的追问是不得不进行的;二就内容而言,知识的内容来自于人们的经验活动,来自认识对象,其必然受制于经验,所以康德指出,人不仅存在于现象界还存在于本体界,在现象界人因受制于经验而不能实现自由,只有在本体界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那么要如何论证自由就只能存在于本体界呢?他先设定了作为“自由的先验理念”的先验的自由的概念,它是先验的理念,与人的存在俱在的东西,这也就相当于设定了一个先验的道德主体,目的是承担道德演绎和推理的功能。

因为根据机械因果律,证明过程是一个倒退的追寻更早原因的序列,由此我们必须得设定一个纯粹的以自身为原因的自发者,它除了本身之外再无其他原因,它是这个因果链条的最根本原因,所以这个概念只是作为逻辑前提而存在,其本身是空的,虽然也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但其实也只是作为实践自由在内容上所预留的空间。

关于康德批判哲学

关于康德批判哲学

关于康德批判哲学康德批判哲学何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思想整体或系统?这是关乎康德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康德批判哲学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康德批判哲学篇一论康德批判哲学的根基与归宿康德批判哲学何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思想整体或系统?这是关乎康德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三大批判中的每一部都极其重要、不可或缺,但能使三大批判最终成为一个连续、有机、统一的思想并达到空前深度的,乃是《判断力批判》。

这一理解,基于对批判哲学中自由和自然概念及其关系的内在考察。

自由和自然的关系,是走进三大批判的理想路径,是贯通康德批判哲学的一条极其核心的逻辑和思想线索,据此可以把三大批判的主旨分别概括为:人为自然立法,人为自我立法,自然为人立法。

一、人为自然立法从怀疑论中拯救科学和知识,为知识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是批判哲学最先的考量。

康德据此为知识找到了必然可靠的根基,同时明确了知识所以可能的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知性能力的界限,即知性范畴的应用仅在感性经验的领域之内有效,对于生命中感性之外许多重要的领域和话题,知性范畴没有染指的权力。

《纯粹理性批判》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强调这种界限的重大意义,并在第二版前言中用“因此,我不得不扬弃(aufheben)知识,以便为信仰(Glaube)腾出地盘”(B XXX;康德,2004年,第23页,以下康德文献仅标年份和页码)这句著名的话再次特别予以强调。

这可以看成1781年之后康德思想发展的一个明确趣向,预示着其后批判哲学的走向:在奠立知识的坚实基础之后,在知识得以保障之后,哲学将关注什么。

“人(知性)为自然(显象)立法”,首先是一种知识论证,但同时,康德把这种最基本的知识视野,引入了我们的存在论关切中:知识的维度必须成为存在论和世界观的起点和基础之一,认知的方式某种意义上规定着人的存在的方式。

尽管知性的应用必须被限定,但在其界限之内的有效的经验知识本身不能被否定,不能被终止,知识必须在经验之外发挥非建构性的作用。

简述康德的自由与自律概念

简述康德的自由与自律概念

简述康德的自由与自律概念康德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他对于自由和自律的概念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康德认为,自由和自律是人类作为自主的理性存在所具备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首先,康德对自由的理解是建立在人的理性上的。

他认为人的理性是一切行动的根源,是人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具有自由意志的基础。

康德将自由定义为“自己决定自己的能力”。

这意味着人在行动时要根据自己的理性来决定,并且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康德认为,自由并不是任性放纵的无约束状态,而是建立在道德责任和理性判断上的自主选择。

只有在按照理性和道义做出决策的过程中,人才能够真正实现自由。

其次,对于自律的概念,康德将其理解为自由的必然要求。

他认为,自律是在自由中实现自由的必要条件。

自律是指人根据道德法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此来履行自己的责任。

康德主张的道德法则是基于人的理性,它是普遍适用的,超越了个人欲望和利益的局限。

只有通过自律,人才能够建立起与他人平等和谐的关系,实现道义上的自由。

康德认为,自由和自律在道德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提出了“天堂墙”和“钢笔墙”的概念来解释这种关系。

天堂墙指的是人类内心深处的理性和道德法则,它是人类最高的目标和使命,是人类自由的根源。

而钢笔墙则是外在的法律和规则,通过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来确保社会秩序。

康德认为,钢笔墙的存在是必要的,但它不是实现自由的最终目标,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内在的自律来遵守和履行道德法则。

康德的自由与自律概念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一个自由度高但规范缺失的社会中,人们常常会追求个人的短期利益,忽视了理性与道德的制约。

康德的观点提醒我们,只有通过自律与道义的约束,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与社会的自由。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个人的自律能力,从而在个体行动中体现出对道德法则的尊重和遵循,并用理性的判断来平衡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实现真正的自由。

康德的自由概念

康德的自由概念

康德的自由概念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他对自由的概念有着深刻的思考,并提出了自由的理论。

康德的自由概念主要包括自由的自律、自由的法律以及自由的公共精神。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对康德的自由概念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康德强调自由的自律。

他认为自由不是无法无天的放任,而是在道德法则的约束下自主决定行动的能力。

康德将自由定义为“能够在道德法则的框架下追求真正幸福的能力”。

他认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自律的理性,这个理性能够指导人们的行为,让人们遵循道德法则。

自律的理性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处,是人独有的特质。

康德认为自由并不是任性地追求自己的欲望,而是遵循自己内心的道德规范,并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

其次,康德认为自由不仅仅是个体的自律,也需要社会的法律保障。

他提出了法律自由的概念。

法律自由是指人们在法律的保护下可以自由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康德认为法律是人们社会相处的规范,是一种公开、普遍、能够普及给所有人的规则。

法律的目的是保护人们的自由,使其不受他人的侵犯和压迫。

他强调法律的普遍性和公正性,认为法律必须适用于所有人,不论其地位、财产或社会地位。

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个体才能实现自己的自由,享受自由的权利。

最后,康德关注的是自由的公共精神。

他认为自由并非仅限于个体的自由,还包括公众空间的自由。

他强调人们在公共领域中可以自由地交流、讨论和发表意见,而不受到约束或恐吓。

康德强调公共领域的民主性和开放性,认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建立一个公平、平等和自由的社会。

他强调公民在公共领域的活动要遵循理性和道德的规范,追求真理和公共利益。

总结起来,康德的自由概念包括自由的自律、自由的法律和自由的公共精神。

自由不仅仅是个体的自我决定和行动的能力,还需要社会的法律保障和公共领域的开放环境。

自由需要个体自律的理性、法律的保护和公共领域的民主开放,才能真正实现。

康德的自由概念对人们在追求自由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康德艺术哲学的自由观

康德艺术哲学的自由观

康德艺术哲学的自由观自由的问题历来是西方哲学家关注的焦点,自由概念更是其思想学术界讨论的核心话题,在理论上得到最为深刻的研究,在古典哲学中代表人物便是康德-后又黑格尔。

康德对于自由的探讨被列入《实践理性批判》部分,和时空观一起组成批判哲学的三大主线。

康德所讲的广义自由与必然性相对立,而狭义的自由是指人的自由意志。

一、自由的概念康德对自由的定义。

所谓广义的自由,是指虽然决定列表以某种方式移动,但这种决定性的力量来自于列表内部,可以说是内因。

这说明单子不受外力的约束和趋势,所以他是自由的。

或者说自由意味着某样东西变成了它注定要变得畅通无阻的样子。

狭义的自由被认为是指人在道德实践中摆脱自然规律的约束,摆脱肉体本能,按照自己一贯的自由意志的普遍规律行事。

广义自由的理论是先验自由,这是狭义自由实践的基础。

具体来说,从先验自由(认知层面)、实践自由(实践层面)和自由感觉(心理层面)三个层面来界定自由的概念。

(一)、先验自由-认识层面,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

先验自由是从自由的二律背反(世界是只有自然因果性-必然性,还是只有自由因果性?)中倒推出来的。

既如果自由不是先验的,而是受机械的因果律左右的,那么如果无限向上追溯,总会有关第一因存在,而对它我们无法解释。

因此我们必须假设存在一种纯粹自发的因,而不再有其他别的原因,以此来解释世界。

这个因的产生就是(一种不受自然必然性约束的)自由,由它自发地开启了一个时间序列事件,一个因果过程的起点。

具象到个人,就是人的自由意志。

根据康德的先验感性理论,“世界”这个词具有两层意思,既可以是物自体的本体,也可以是现象(经验)世界。

康德通过互换概念,以此为解决问题的钥匙,说世界有自由因,指的是物自体世界,说世界没有自由因,指的是经验世界。

自由和自然因果可以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可以不对立存在。

现象界的自由可能是物自体世界的必然,反之也有可能。

对于一件事情的发生,可能有两个原因,一种是自由原因,一种是自然原因。

康德批判哲学体系中自然与自由的统一

康德批判哲学体系中自然与自由的统一

康德批判哲学体系中自然与自由的统一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是德国哲学家,他被公认为是启蒙时期哲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在他的哲学体系中,自然和自由是两个核心概念,他试图通过他的批判哲学体系将二者统一起来。

本文将探讨康德批判哲学体系中自然与自由的统一。

我们需要了解康德对自然和自由的理解。

在康德看来,自然是指一切存在于感性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它受到因果定律的支配,遵循着客观的规律。

自由则是指人类理性的能动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做出选择和决定的能力。

自然和自由被认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前者是被动的、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积极的。

康德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统一起来。

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他提出了“合成判断”这一概念,认为认知活动是通过主观的概念和客观的经验之间的合成来实现的。

康德指出,我们的感官经验只是零散的感性素材,而要将这些素材整合成为有意义的认知,还需要理性的活动。

自然界的现象是通过人的认知活动才得以成为有意义的经验。

康德通过“合成判断”这一理论揭示了自然和自由之间的联系——人的自由活动不仅是在客观的自然界中进行,更是在主观的认知活动中实现的。

在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中,他进一步探讨了自由的概念。

他认为,自由不仅是人类的理性能动性,更是道德法则的来源。

康德认为道德法则是纯粹理性的产物,它超越了客观的自然现象,是人类理性的自我立法。

康德通过道德的概念将自由和自然统一了起来,认为人类的道德选择不是受客观因果定律支配的,而是源自于理性自我立法的结果。

自然界和道德法则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得到了统一,自由不再是与自然相对立的概念,而是自然和道德的统一体。

康德的“自然目的论”也是他统一自然和自由的重要思想。

康德认为,自然界的存在是有目的的,虽然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这种目的性,但我们的认知活动要求我们将自然界看作有目的的存在。

康德进一步指出,人类的道德活动也是有目的的,人类的意志通过行动来实现目的,这种目的性的结构与自然界的目的性结构相类似。

试分析黑格尔对于康德哲学的批判

试分析黑格尔对于康德哲学的批判

试分析黑格尔对于康德哲学的批判【摘要】黑格尔对康德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康德哲学的现象学、先验性知识和自由意志等方面。

黑格尔指出康德的现象学过于关注主体,忽视了客观实在的存在,缺乏对实践和社会的关注。

他批判康德的先验性知识纯粹以及对于自主性的强调,认为这些理论忽略了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过程。

黑格尔对康德的自由意志理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康德的自由意志过于抽象,缺乏现实应用。

黑格尔认为康德哲学过于理性主义,缺乏对实践和历史的关注,对康德哲学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展望未来,康德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可能会在理论研究和哲学思考中继续发挥作用。

【关键词】黑格尔,康德哲学,批判,现象学,先验性知识,自由意志,影响。

1. 引言1.1 介绍康德哲学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被誉为“现代哲学之父”,他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康德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其所谓的“批判哲学”,强调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和主观的感知能力。

康德区分了“现象”和“物自体”,强调我们只能认识到现象,并无法直接认识到事物本身。

康德提出了“先验性知识”的概念,认为人类思维具有固有的结构,这些结构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康德的哲学体系为后世哲学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并成为对后续哲学思想的重要挑战和批判对象。

1.2 介绍黑格尔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是德国哲学家,被认为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

他是19世纪思想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对当时欧洲哲学、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出生于斯图加特,曾接受康德的启发,但他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被称为“黑格尔哲学”。

黑格尔的主要著作包括《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原理》和《历史哲学》等。

他的哲学体系包括对现实世界的综合性阐述,在他看来,精神是现实的最高形式,通过历史的发展,精神逐渐实现自己的自由和理性。

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

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

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
文章把康德的自由观划分为"先验的自由"、"实践的自由"和"自由感"三个层次.(1)"先验的自由"在理论理*中为实践的自由预留了一个可能的自由的"理念";(2)"实践的自由",分为"一般实践理*"的自由即"自由的任意"(derfreieWillkur)和"纯粹实践理*"的自由即"自由意志"(derfreieWille),两者都具有自由本体的意义(不纯粹的或纯粹的);(3)"自由感",分为审美鉴赏的自由感和社会历史中的"自由权"(言论自由、立法自由、财产权等),这两者都被划归"反思的判断力"的范围,并非人的自由本体,但却都是人的自由本体的"象征"或"类比".。

康德批判哲学体系中自然与自由的统一

康德批判哲学体系中自然与自由的统一

康德批判哲学体系中自然与自由的统一1. 引言1.1 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简介康德批判哲学体系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在18世纪后期所建立的一种哲学体系,被认为是近代哲学的关键篇章之一。

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中系统阐述了他的哲学理论,强调理性在认识和道德领域中的作用与限制。

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旨在解决自然科学和道德哲学之间的矛盾,探讨自然现象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如何在自然规律和道德规范之间取得平衡。

康德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但同时也具有自由意志的特质。

在他看来,自然和自由并不矛盾,而是可以统一于一个普遍的道德法则下。

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道德规范则是主观内在的。

人类需要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性和道德行为来实现自由的目标。

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探讨了自然与自由的关系,强调了人类自主性和道德行为在面对自然现象时的重要性。

通过这种思想体系,康德试图建立一个既能够尊重自然规律又能够维护人类自由意志的哲学框架。

康德对于自然与自由的统一的探索,为后世的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自然与自由的关系康德认为自然和自由不同但又相互依存,二者是构成我们认识世界的两个基本条件。

自然是指所有客观存在的事物和规律,而自由则是指人类的自主意志和道德选择能力。

康德认为自然界是按照固定的规律运行的,而人类则具有自由的意志和选择能力。

他认为自由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而是我们内在的属性,是我们作为理性生命体的本质。

在康德看来,自然界的规律性不排除人类的自由意志,人类可以通过道德选择来超越自然规律,实现道德行为。

自然和自由的关系并非对立,而是相互统一的,自由是自然的延续和升华。

康德强调,在道德行为中体现的自主性才是真正的自由,这种自主性使我们超越自然的需要和欲望,按照理性的原则行动。

康德认为自然与自由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了我们认识和实践世界的基础。

2.2 自然的规律和人的意志康德认为,自然界存在一定的规律和秩序,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的意志无关。

简述康德的自由与自律概念

简述康德的自由与自律概念

康德(Immanuel Kant)的哲学思想中涉及到自由与自律的概念。

他认为,自由和自律是人类道德行为和行动的基础。

首先,康德将自由理解为一种自主性和自决性。

他认为人类具有理性和道德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理性和道德原则自主地决定行动。

自由并不是无拘无束的任意行动,而是在理性的指导下,根据道德律规的自主选择。

其次,康德强调自律的重要性。

自律是指个体自觉地遵循道德律规,并在行为中自我约束。

康德认为自律是真正的自由表现,通过遵循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和义务,个体能够摆脱欲望的束缚和外部的压力,实现自己真正的道德目标。

康德将道德律规归纳为一个普世化的原则,即“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的行动可以成为普遍法则,那么这个行动就是道德的。

”这意味着我们的行为应该建立在普遍适用的原则之上,而不是基于个体的欲望或特殊的情境。

康德的自由与自律概念强调了人类的理性和道德责任,以及个体在行为中根据普遍适用的原则自主选择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它对个体的道德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自由与自我:康德的自由概念及其批判

自由与自我:康德的自由概念及其批判

自由与自我:康德的自由概念及其批判摘要:自由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关键概念,康德主要通过道德法则来论证自由,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存在根据,道德法则是自由的认识根据。

自由意味着按照我自己设定的律令行动,自由即自律。

共同体主义者的叙事式的自我观把自我视为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历史、传统、共同体的自我,在这个意义上说,个体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因而成为其对康德自由概念的某种批判。

关键词:康德;自由;道德法则;共同体主义;自我前言伊曼努尔?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也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名著名哲学家,他的许多著作和思想都对当今的哲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许多重要概念都是互相联系互相相关的,如意志、道德律和自由等,有机地结合在康德哲学中的,并共同成为康德道德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讨论康德哲学中的自由概念,并且阐述了后人(尤其是共同体主义者)对康德的自由概念的一些反思和批判。

一、道德法则和自由的概念康德的道德推理如下:如动物一般去追求享受或满足于感官的欲望,又或者是单纯地出于本能地回避痛苦,我们并不处于自由的状态。

因为如果这样,我们就是听从于欲望以及冲动的奴隶。

我们不可以单单选择免于特殊的忍饥挨饿,或者为了美食而放弃自己的尊严。

在我们因为欲望而采取行动的时候,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听从本能需求。

于是康德认为,自由是本能需求的矛盾体,或者说其对立面。

一个人自由地行动,就代表着他自主地行动。

自主地行动又代表着要服从自己为自己而制定的道德规则而采取行动,而不是服从自然法则的缘故,也不是出于本能的生理需要。

与自主相对的是他律。

如果在行动时服从于“他律”,那么我的行动不是自己选择的结果,甚至不是自己的偏好或本能欲望的结果。

所以,康德对自由的严格定义就是作为自主的自由。

服从他律和出于本能的行为的对立面为什么是自主?在康德看来,自然被规律统治,比如说在地球中存在因果关系定律,当一个物品被抛弃时会因为万有引力定律而掉落下来,这时该物品的行动并不是自由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 由 与 自我 :康 德 的 自 由概 念 及 其 批 判
周 天 翼
摘 要 : 自由 是 康德 道 德 哲 学 中 的 关 键概 念 ,康德 主要 通 过道 德 法 则 来 论证 自由 , 自由 是 道 德 法 则 的 存 在 根 据 , 道 德 法 则是 自 由 的认 识根 据。 自由意味着按照我 自己设定的律令行动 ,自由即 自律。共 同体主义者的叙 事式的 自我观把 自我视为在 某种程度上 受制于历 史、传 统 、共 同体的 自我 ,在这 个意 义上说 ,个体并不是 完全 自由的 ,因而成为其对康德 自由概念的某种批判。 关 键 词 :康 德 ; 自 由 ;道 德 法 则 ;共 同体 主 义 ; 自我
前 言

伊曼努尔 ・ 康德是德 国古典哲学 的创始人 ,也是启蒙 运动时期最后 名著 名哲学 家 ,他 的许 多著作和思想都对 当今 的哲学领 域产生 了重 要 的影响 。在康德 的道 德哲 学 中,许 多重 要概 念都 是互 相联 系互 相相关 的, 如 意志、道德律 和 自由等 , 有机 地结合在康德哲学 中 的,并共 同成 为康德道德哲 学的重要 组成 部分 。本 文 主要 讨 论康德 哲学 中 的 自由概 念 ,并 且阐述了后人 ( 尤其 是共 同体 主义者 ) 对康 德 的 自由概念 的一



王 国 的 桥梁 。
康德的道德推理如下 :如动 物一 般去 追求 享受 或满 足于感 官 的欲 望 ,又或者是单纯地出于本能 地 回避 痛苦 ,我们 并不处 于 自由的状 态 。 因为如果这样 ,我们就是听从于欲望 以及冲动 的奴隶 。我们不 可以单单 选择免于特殊的忍饥挨饿 ,或者为 了美食而放弃 自己的尊严 。在 我们 因 为欲望而采取行动 的时候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听从本能需求 。于是康德 认 为 , 自 由是 本 能 需 求 的 矛 盾 体 ,或 者 说 其 对 立 面 。一 个 人 自 由 地 行 动 ,就代表着他 自主地行动 。 自主地行动又代表着要服从 自己为 自己而 制定 的道德规则而采取行 动,而不是服从 自 然法则 的缘 故 ,也不是 出于 本 能 的生 理 需 要 。 与 自 主 相 对 的 是 他 律 。 如 果 在 行 动 时 服 从 于 “ 他 律”,那么我 的行动不是 自己选择 的结果 ,甚 至不是 自己 的偏好 或本 能
欲望 的结果 。所 以,康德对 自由的严格定义就是作为 自主的 自由。服从 他律 和出于本 能的行 为的对立 面为什 么是 自主?在康德 看来 ,自然被 规 律统治 ,比如说在 地球中存 在因果 关系定律 ,当一个物 品被抛弃 时会因 为万有 引力定 律而掉落下来 ,这 时该物 品的行动并不 是 自由的。康 德对 自由进行了严格的定义 ,也同样 对道德进行严格 的定 义。与受 到地 球万 有引力定律影响的物品不同 ,人类具有行动 自由 ,这并不意味着 。当 然 ,如果我们 出于个人偏好或本能需要而采取行动 ,那么我们 的行为就 意味着另一种途径 ,这种行为所要达成的 目的却超出我 们的控制 。我们 知识作为他律 的一种工具 ,我们 的意志本身就置于他律 的主导下面 。从 另一个 角度看 ,当我们是 出于 自己给 自己订立 的规则而 自主地采取行 动 时 ,我们 的抉择就成 就了行 动 目的本身 。 自主行动 的能 力就是我们 是出 于 特 定 的 目的 或 者 可 以 基 于 自己 的 意 志来 实行 自己行 动 的 目 的 , 而 这 种 自主 行 动 的 能 力 就 赋 予 人类 独有 的 个人 尊严 。 尊 重个 人 的 尊 严 , 就 需 要 做到把人看 成实现某种 目的的工具 ,还要 把人本 身也 看成是一种终 极 目 的。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以牺牲一些人的利益去成就另一些人 的幸福 是不正义的 。这也是康德主义者对功利主义一种批判。在康德 主义者看 来 ,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尊严 ,维护他人的平等的 自由权利对 于一个正义 社会是非常重要 的。 二 、康德与亚里士 多德关于 自由概念的辩论 在一个宪法框架 内,人们拥有追随 自己认为的美好生 活观念 的公平 自由权利 ,但康德 主义者反对把法律等正义 的社会规则放 在所有特定美 好生 活观念 的基础上 。亚里士多德认 为,出于探寻理想 宪法 的 目的,我 们必 须讨论 何种 生活才是最优 良的生活方式 。康德反对 亚里士多德 这一 观点 ,因为宪法 和法律不应 去推崇某 一种特 定的价 值观念 和生活方 式 , 那是 和 自由相矛盾 的。亚 里士 多德认 为 ,政 治共 同体 ( 城邦 ) 的 目的 就是塑造公 民美 德 , 引导公 民 自由发 展而展 现出他 的德性 。因为 人一旦 趋于完善就是最优 良的动物 ,而~旦脱离了法律和公 正就会 堕落 成最恶 劣的动物 。但是 ,康德则不是这样认为 的,因为法律 的 目的以及宪法 的意义在于建立一种确保公民公平参与的制度框架 ,而不是 引导 或者推 崇某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亚里士多德与康德的共同之处 在于在一个 宪法法律框架 内,每个公 民都有权利 自由地追求个人偏好 的关于美好生 活 的观念 。亚里士多德与康德 的差别是他们对宪法法律和 政治的意义 有 着不 同的认识 ,以及它们所扮演 的角色不 同。亚里士 多德 认为 ,当我 们 具备 实现我们潜能 的能力 的时候 ,我们就是 自由的。每个人 的社会角 色 都与自 身 的德性想 匹配 ,这时候 的 自由的生活就是让我们 的潜能得 到实 现 。显然 ,康德在 此不 同意亚里 士多德 的观点 ,因为在 康德看来 自由的 概 念就是 自主行 动的能力 ( 上 面已经论述过 ) 。 自由是 自律 ,不 自由是 他律。这是康德和罗尔斯等思想家的基本主张 ,这种主张 的道德 魅力在 于使人拥有平等 的 自由权利 。由此 ,每个 人都 是平 等 的 自由的道 德 主 体 ,
些反思和批判 。
道 德 法 则 和 自 由的 概 念 我们常常认为 ,自由就是 自己做 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受 任何 干涉 ,但 是康德 的想法确实 如此不 同。康德 制定 了严 格的定 义来 阐述 自由是什 么 。 自由作为康德哲学 中的重要概念 ,是论证道德法则 怎样成为可能 的 关键之处 。正 如他所说 的 ,“自由的概念 ,就其实在性 通过实 践理性 的 条无 可 置 疑 的 法则 得 到证 明 而 言 ,如今 构 成 了 纯粹 理 性 的 、甚 至 思 辨 理性 的一个体 系的整个 大厦 的拱 顶石 。 ” … 自由需 要道德 法则来 彰显 它 的意义 ,也就是 自律 一定要 预设 自由的概 念,而上帝 和灵魂不死这两 个 支撑道德法则的概念接着 自由理念也就得到了它们存在 的证 明。康 德在 《 奠基》 中明确表示 自由是说 明意 志 自律 的关键 。 “ 自由是在能够 不依 赖于外在的规定它的原因而其作用时的那种属性 。 ” _ 2 这是 自由的消极 阐述 ,即不受外在东西的干涉而独立规定 自身的原因 ,也就是 说 ,自由 就是理性免于 自然必然性干涉而单独使意志发挥因果性作用 的时候所表 现 出来 的一种属性 ,即作 为理性 存在 者 的意志 的本 身规 定的 内容 。因 此 ,理性先前 的为意志所规定 的道德法则就是 自由的法 则 ,自由意志 与 服从道德法则 的意志就成为 了同一码事 了。正是 由于 自由被 看成是所 有 理性存在者 的意志 的内在本质 ,所 以 “ 人 的意志凭借 自由可以 由道德法 则直接规定 。 ” 因此 ,我们就能看到 自由与道德 法则 的内在关 系:由 于 自由是被道德法则 预设 的 ,自由是道德法则 的存在 根据 ,道德法则 是 自由的认识 根据。二者的关系成 为一种循 环 ,即逻辑前 提和认识根 据的 互相规定。在这种循环中 ,自由只能通过道德 法则来 实现实在 性 ,而道 德 法 则 只 能 通 过 自由 获得 可 能 性 ,二者 必 然 陷人 循 环 。 因 此 对 于道 德 法 则是否应当成为可能的问题就变成了 自由的可理解性问题 。于是 ,康德 通过认识论来应付这个问题 ,在 《 纯粹 理性 批判 》 提到 的第 三个 二律 背反 中,自由因果性与 自然 因果性是相互 冲突的 ,而解决 冲突的关键指 出在于感性世界和知性世界 的二元划分 。自然 因果性作为感性 世界 的法 则 , 自由因果性则作 为知性世界 的法则 。对两重世界 的划分 解决 了自由 的可理解性 问题 ,“ 如果我们设想我 们 自己是 自由的 ,我们就 把 自己作 为成员置人知性世界 ,并认 识到 意志 的 自律 连 同其 结果 ,亦 即道德性 ; 但如果 我们设想 自己负有义务 ,我们就把 自己视 为属 于感官世界 ,但 同 时也属 于知性 世界 。 ” ’ 康德 在认 识论 中把 本体 界和 现象 界进 行 了区 分 ,使 得 自由的预设 可以被理解 ,也就 是说 ,从康德 的认识论转变 到了 实践哲 学的重 点在 于第三个 二律背 反问题 的解决 ,故 自由成为通往 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