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吉林师范大学)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群体与群体行为
高 高
低
低
生产率水平 中等 生产率水平 低到中等
22
高生产率
低生产率
群体士气
• 群体士气是指群体中存在一种齐心协力、高效率 地进行活动的精神状态。 • 士气高昂的群体具备的特征(D.Krech): (1)群体的团结来自于内部的凝聚力,而不是来自于 外部的压力; (2)群体成员没有分裂为敌对的小团体的倾向; (3)群体本身具有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和处理内部冲 突的能力; (4)各成员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5)每一成员都有明确掌握群体的共同目标; (6)各成员对群体的目标及领导者持肯定的态度; (7)各成员承认群体的存在价值,并具有维护此群体 继续存在的倾向。 12.03.2019 23
12.03.2019 17
群体结构 – 构成
群体构成 群体成员在年龄、性 别、教育水平、社会经验、 能力、个性、价值观等方 面具有共同性的程度。 同质性群体 异质性群体
12.03.2019
18
2
群体行为特征
Part 2
1
2 3 4
群体动力论
群体凝聚力与群体士气
从众行为与去个性化
社会助长与社会懈怠
生产效率与群体士气的关系
A
高 B
士 气
C
低
低
12.03.2019
生产效率
高
24
从众行为
从众 个体在群体的引导或压 力之下,观念或行为朝向与 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 从众的表现 表面顺从,内心接纳 表面顺众,内心拒绝 表面不服,内心接纳
12.03.2019 25
从众行为
产生从众的原因
• 克服偏离焦虑 • 行为参照
14
群体结构 – 地位
组织行为学课件三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最全版)PTT文档
一、角色 (一)群体角色的种类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自我中心角色 阻碍者
寻求认可者 支配者 逃避者
任务角色 建议者
信息加工者 总结者 评价者
消极作用
群体绩效
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
任务角色 建议者
信息加工者 总结者 评价者
群体角色种类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二)群体角色构成的群体类型模型
效 (二)激发群体创新的办法
(一)群体决策中创造性激发的两重性
最佳冲突水平
由停滞导致低绩效
由混乱导致低绩效
低
冲突水平
高
第源 (一)沟通因素
坚 持
满 足
竞争型
合作型
(二)结构因素
型对
(三)个人行为因素 (四)消极性群体冲突的常见后果
方 利 益
妥协型
三、减少冲突的策略 (一)设置超级目标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呈现条件
凝聚力高
隔离外界
从
缺乏评价程序
众
直接领导
倾
赞成掌权者的压力大
向
环境复杂多变
群体思维过程
主要特征
无懈可击错觉 集体合理化
毋庸质疑信息 刻板观点 直接压力 自我审查
全体一致错觉 自我任命心理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四节 群体间的行为
五、群体决策与群体思维
(二)激发群一体、创新冲的办突法的性质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五、规模 (二)激发群体创新的办法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二、群体决策的(概念一与)决策群群体体的规组成模的上限和下限
(二)凝聚力的作用
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三章-群体心理与行为
群体冲突与合作
1
群体冲突
不同群体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以及群体内部的分歧和冲突。
2
合作和协作
群体如何实现合作和协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3
调解和冲突解决
解决群体冲突和分歧的方法和技巧。
3 Key Concepts in
Definition
Group Psychology
Group Psychology
群体心理研究了和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群体心理对于了解群体决 策、集体行动和领导等方 面非常重要。它对组织内 部的合作和协作起着关键 作用。
集体行动的动机和效果
集体行动的动机
了解影响集体行动的动机因素,如共同目标、互相 支持和奖励机制。
集体行动的效果
探讨集体行动对组织绩效和成员满意度的影响。
小组的特征和性质
特征 成员互动 协作和合作 领导和管理
性质 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 小组成员之间的协同努力和共同目标 小组中的领导角色和管理机制
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三章群体心理与行为
本章介绍组织行为学中的群体心理与行为。涵盖了群体心理的定义与概述、 群体行为的特征和类型、社会认知和群体决策、群体动力学和领导、集体行 动的动机和效果、小组的特征和性质以及群体冲突与合作。
群体心理的定义与概述
1 Group Psychology 2 Importance of
1
群体决策
2
群体如何作出决策,以及决策中的集体
智慧和偏见。
3
社会认知
群体中的成员如何感知、理解和解释他 人的思想、感受和行为。
社会影响力
群体对个体决策的影响,以及社会规范 对群体决策的影响。
群体动力学和领导
组织行为学__第三章_群体心理与行为
6)按群体存在的客观性划分:
(1)假设群体。又称统计群体,指为研究和分析某一特 定人群的需要而人为划分的群体。
(2)实际群体。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各种群体。
7)按群体存在的性质划分:
(1)参照群体。又称标准群体、榜样群体,它的存在对 人们有学习、借鉴和参照意义。设立参照群体在现实 生活中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2)一般群体。
步骤: 1)成员集合成一个群体,但在进行任何讨论之前,每个成员独立
地写下他对问题的看法; 2)经过一段沉默后,每个成员将自己的想法提交给群体。然后一
个接一个地向大家说明自己的想法,直到每个人的想法都表达完 并记录下来为止(通常记在一张活动挂图或黑板上)。所有的想 法都记录下来之前不进行讨论; 3)群体现在开始讨论,以便把每个想法搞清楚,并做出评价; 4)每一个群体成员独立地把各种想法排出次序,最后的决策是综 合排序最高的想法。 优点在于,使群体成员正式开会但不限制每个人的独立思考,但 是又不像互动群体那样限制个体的思维,而传统的会议方式往往 做不到这一点。
组织行为学研究侧重于小群体,一般认为5—7人的群 体效率可能最高。
2)按发展水平分:
(1)松散群体──群体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只是在空间和 时间的结合,此种群体目标、结构和领导都不十分明确。
(2)联合群体──群体发展的中级阶段。群体成员有共同的 目的,约束与抵制共存,但这种活动只具有个人意义。
(3)集体群体──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成员之间表现出 很强的凝聚力,起存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价值。
任何一个簇的人。 9)桥梁(bridges) 是指属于两个或者更多个簇,从而起到联结点作用的个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二、群体的类型
(一)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 (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 (三)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根据群体的开放程度的原则
三、加入群体的动机
1.安全需要。 2.地位需要。 3.自尊需要。 4.情感需要。 5.权力需要。 6.实现目标的需要。
第二节
四、地位
(一)定义 地位(status)是指别人对群体或群体成员的位置或层次的一种 社会性的界定。 在由地位和等级秩序构成的生活中,没有什么是无关紧要的。 (二)分类 1.正式地位 地位可以是群体正式给予的,也就是说,组织通过给予个体某种 头衔或某种令人愉快的东西,而使个体获得某种正式地位。 2.非正式地位 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是在非正式的意义上对待地位问题。地位 可以通过教育、年龄、性别、技能、经验等特征而非正式地获得。 任何东西只要被其他群体成员看作是与地位有关的,它就具有地 位价值。
正式沟通的五种形式 链式 轮式 Y式 圆式 全方位式
五种不同的正式沟通网络,代表了组织和群体的多种沟通方式。 而每一种沟通又表明了群体或组织的权力特征和管理方式。
(2)非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不受组织监督而自行选择的通道 途径,员工之间私下交换意见、交流思想感情、 议论某人某事或传播小道消息。 非正式沟通的四种形式 集束式 偶然式 流言式 单线式 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集束式传播。
因为这个群体的地位标准,或者群体成员具有不同的背景。
五、群体规模
(一)群体规模的上限和下限 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小群体的人数为2-7人,这是小群体模型的 最佳人数。 (二)社会惰化效应 所谓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 人工作时更努力。 群体规模的增大,与个人绩效是负相关的。 原因是群体成员认为其他人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另一种解释是 群体责任的扩散。 意义:如果管理人员想借助群体的力量,来强化士气和工作团队, 他们就必须提供衡量个人努力程度的手段。否则,管理人员就应 该权衡一下群体可能带来的生产率的下降程度,是否可以接受。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三、群体的结构 (一)群体结构的概念 群体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群体成员 的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方面,如年龄结构、能力 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以及观 点、信念结构等。群体结构就是指这些结构的有 机结合。 (二)群体结构的同质性和异质性 各国学者长期以来研究群体结构的同质和异质问 题,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一般来说,基层多为同质结构,领导层多为异质 结构
2018年8月13日星 期一 6
二、 群体规模
群体规模与下面要讲的群体结构是影响群体 行为和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 (一)群体规模的研究结果 1、小群体(一般在7人以下)比大群体,往 往凝聚力更强,更倾向于寻求一致性。 2、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成员的工作满意感 会降低。 3、大群体比小群体决策速度慢。 4、群体规模的增大与个人绩效呈负相关。 (称为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
2018年8月13日星 期一 11
1、群体规范的形成 (1)规章制度(2)领导者或某个有影响力 的人物所做的明确规定(3)群体历史上的关 键事件(4)私人友谊(5)过去历史中的保 留行为。 2、影响群体规范建立和发展的因素。 (三)群体规范的程度 1、规范形成的程度各不相同 2、规范所规定的人们行为变化的范围各不相 同 3、对于违反规范给与制裁的严格程度也各不 相同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
一、概念:
1、定义: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
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 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 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2、内涵:〈1〉行为规范〈2〉思想上相互影 响〈3〉分工协助、有共同的目标。 3、、群体的组成要素:〈1〉活动〈2〉相互 作用〈3〉感情(情绪)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三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引言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群体心理与行为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群体是组织中的基本单位,了解群体的心理和行为对于理解组织中的各种现象至关重要。
本章将介绍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群体的定义群体是由多个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目标和共同意识的社会单位。
群体可以是小到一个团队,大到一个组织内的所有成员。
群体的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共同的心理和行为。
群体形成的机制群体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心理和社会机制。
其中,以下几个机制是群体形成不可或缺的部分: #### 1. 社会认同成员对于自己所属群体的认同感是群体形成的基础。
通过认同一个群体,成员可以获得自尊、自我认可和归属感。
2. 协作与合作群体的成员之间需要协作和合作来实现共同的目标。
通过共同努力,群体可以达到比个体更大的成就。
3. 形成共同价值观群体的成员通常会形成一套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可以帮助成员进行决策和行动,同时也能够加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协作性。
4. 互补关系群体中的成员通常具有不同的能力和角色,彼此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
这种互补关系使得群体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群体行为的特点群体行为具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是由群体中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 1. 群体决策群体决策通常比个体决策更能够综合各种意见和信息,同时也更容易被激发出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然而,群体决策也可能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决策过程复杂等问题。
2. 群体效应群体效应指的是群体中的成员相互之间的影响。
有时候,群体效应可以促进成员更好地完成任务,但有时候它也可能会导致一种盲从和从众的行为模式。
3. 集体认知群体的成员通常会形成一种集体认知。
集体认知是指群体中成员共同具有的知识、信念和观念。
这种集体认知可以影响群体的行为和决策。
4. 群体压力和紧张群体中的成员通常会面临一定的群体压力和紧张。
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三章群体心理与行为
contents
目录
• 群体心理概述 • 群体行为基础 • 群体互动与沟通 • 群体决策与问题解决 • 群体冲突与解决 • 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应用
01
群体心理概述
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 成的集合体,成员之间存在共同 目标,并通过一定的互动和相互 影响产生群体心理和行为。
群体行为的规律与模式
群体行为的规律是指群体行为发 生和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和
原则。
群体行为的模式是指不同类型群 体行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规律
。
了解和掌握群体行为的规律与模 式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和控制群体 行为,提高组织管理的效果和效
率。
03
群体互动与沟通
群体互动的类型与方式
类型
合作、竞争、冲突、联盟
组织文化建设需要从员工入职培训、工作氛围营造、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培养员 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组织凝聚力和竞争力。
组织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创新和适应性,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 组织发展的需要。
团队建设与管理
团队是组织中基本的协作单位,团队 建设与管理是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内 容。
群体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
策略
群体问题解决策略包括头脑风暴法、六顶思考帽法、逆向思考法等。
方法
常用的群体问题解决方法包括SWOT分析、PEST分析、5W1H分析等。
05
群体冲突与解决
群体冲突的定义与类型
总结词
了解群体冲突的定义与类型是解决冲突的基础。
详细描述
群体冲突是指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或群体之间的目标、认识、情感等方面的对立和分歧,导致行为上的 不协调。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群体冲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目标性冲突、认识性冲突、感情性冲 突等。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群体心理和群体行为是研究社会行为科学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
群体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内在机制和过程,而群体行为是指群体成员在群体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和互动方式。
群体心理和群体行为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群体心理研究的是人们在群体中与其他成员互动时经历的思考过程和情感反应。
群体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集体认同感,即个体对于自己所属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人们常常倾向于在群体中寻找认同,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符合群体的期望和规范。
这种群体认同感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团队合作和社会凝聚力的增强。
然而,群体认同感也可能导致负面影响,如排斥和歧视。
群体行为是指群体成员在群体中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和互动方式。
群体行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群体思维,即在群体中,个体常常受到群体观点和意见的影响,而且往往会更倾向于采取与其他成员相似的行动。
这种趋同行为可能会导致信息偏见和集体错误判断的产生,例如群体极化和群体思维惰性。
此外,群体行为还包括集体行动和社会规范的形成。
群体心理和群体行为相互作用,互相影响。
例如,群体心理的变化可能引发群体行为的改变,而群体行为的变化则可能影响群体成员的心理状态。
群体心理和群体行为的研究对于理解和改善集体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群体心理和群体行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群体动力学、集体决策和集体行动等现象,为建立更和谐的社会关系和有效的群体合作提供指导。
群体心理和群体行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理解群体心理和群体行为有助于揭示人类行为和思维模式的复杂性,并为社会科学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首先,群体心理和群体行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群体动力学。
群体动力学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和互动的过程。
在群体中,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常常会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产生集体行为。
通过研究群体心理和群体行为,我们可以了解个体在群体中是如何影响和被影响的,以及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
组织行为学之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1 冲突的定义 冲突(conflict)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存在意见的 对立或不一致 ,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 2 冲突观念的变迁
传统观点 人际关系观点 相互作用观点 3 冲突的类型 任务冲突(task conflict) 关系冲突(relationship conflict) 过程冲突(process conflict)
2 间断-平衡模型
适用于有明确截止日期的临时群体。 在生命周期的中间阶段,群体出现重大转变。
第一节 群体行为的基础
三、群体行为的解释
施加于群 体的外界 条件
群体成 员资源
群体 结构
群体 任务
群体 过程
绩效和 满意度
1 群体的外部环境
组织的整体战略,职权结构,规章制度,资源,员工录用 过程,绩效评估和奖励体系,组织文化,工作的物理环境。
第一节 群体行为的基础
4 群体互动过程
包括群体决策,群体成员的沟通模式,群体冲突,权力结构, 领导行为等。 群体的实际绩效= 群体的潜在绩效+群体互动过程的收获-群体互动过程的损失 (1)协同效应(synergy)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个物 质产生的作用之和。 (2)社会促进效应(social facilitation effect) 在别人面前,个体绩效水平的提高或降低的倾向。
第一节 群体行为的基础
二、群体发展的阶段
1 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five-stage group-development model)
(1)形成阶段(forming):大量不确定性。 (2)震荡阶段(storming):突显内部冲突。 (3)规范阶段(norming):凝聚力形成。 (4)执行阶段(performing):完成当前任务。 (5)解体阶段(adjourning):临时群体准备解体。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大纲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大纲第二篇群体行为及其管理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第一节群体概述一、群体的含义群体介于组织和个体之间,是指两个以上相互交往、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达到特别的目的而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即由若干个体组成的为实现组织目标和利益而相互信赖、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以一定的行为规范约束其成员的人群结合体。
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能更全面把握群体的含义:(1)群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
群体成员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整体,具有群体意识和归属感,意识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
(2)群体具有稳定的结构。
群体拥有一定的行为规范,群体成员要遵守这些行为规范,他们在行为上相互制约。
(3)群体成员有着相同的目标。
这个目标为全体成员所接受,只有靠群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4)群体成员有着共同的利益,个体利益存在于群体之中,没有群体利益,个体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
群体成员间有共同的利益,或是为了共同的爱好,或是为了共同的利益,或是为了共同的情感等而聚集在一起,互相分享信息、建立友谊、取长补短。
群体的这一特性,是群体建立和维系的基本条件。
二、群体的类型群体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群体做出不同的分类。
1.按照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1)正式群体是指有明文规定的、由一定社会组织认可、有明确的组织结构、职务分配清晰的群体。
正式群体还可以细分为命令型群体和任务型群体。
①命令型群体是指直接对某主管负责、向某主管报告工作的下属同其主管之间构成的群体。
②任务型群体是指为完成某项指定任务或项目而在一起工作的群体。
(2)非正式群体是指没有明文规定,没有正式结构,不是由组织确定,而是在成员某种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群体。
从个性需求方面来看,非正式群体有如下特征:有达到—致认同的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获得满足,而且在群体行为关系中相对较少的约束和指令使得成员更能按个体的个性特征自由发挥;成员间多以自愿交往而非强制性交往的方式,形成较小心理压力的沟通关系;群体中因淡化等级差别及制度化的行为模式而形成更多默认的、相对于正式群体更灵活的关系结构和群体规范。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 你参加过异质性强的群体吗?有什么值得一说的体会?
第四节 群体行为特征
一、去个性化 • 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发生
自我调节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从而表现出一些个 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 为什么会出现去个性化?首先,个体感到“溶化”于群体 中,导致了约束力的降低,认为即使做了不好的事情,别 人也不知道是谁做的。另外,责任的模糊性和分散性。即 使出了问题,个体也不必为群体承担受谴责的压力。 •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强调修身、慎独,重视道德内化的自我 调节功能。
四、群体冲突解决与管理
• 首先,需要判断群体间矛盾是否属于制度性的矛盾,如果 是,那么需要建立和完善群体间的谈判和协商机制。
• 对于其他的群体间矛盾,有四种常见的策略: (1)引入共同目标。共同目标是指两个群体都追求,但 是仅凭一个群体的努力却不能实现的目标。 (2)鼓励群体间的相互接触。 (3)交叉群体资格。让人们属于不同的群体,而这些群 体类别之间存在交叉也是一种减少群体间偏见的途径。 (4)改变群体认同的显著性。这种策略认为群体之间的 不一致和冲突是始终存在的,因此管理的焦点应该是根 据需要突出不同群体认同的显著性,而不是试图消除这 种不一致。
四、群体规范
• 群体规范是群体对其中的成员应该(或不应该) 表现出的行为的界定。规范约束其中成员的行为 准则,也是群体成员相互期待的基础。
• 群体规范对不同成员的影响程度可能是不一样的 。高地位的成员可能比低地位的成员更大程度地 偏离规范,表现出和约束相对抗的一种独特性。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与群体行为第三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一节群体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群体内行为第三节群体间行为第四节团队管理第一节群体的基本概念一、群体的概念二、群体的分类三、群体发展的阶段四、群体的特征一、群体的概念组织中的群体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教材中:1、他们拥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互相制约;2、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彼此感到他们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整体;3、为完成共同的目标他们分工协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组织的三个基本条件:1、组织是由人组成的集体;2、组织成员是通过实现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凝聚的;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协调来实现目标。
个人为何加入群体?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如下需要和满足。
1、安全需要;2、情感需要;3、尊重和认同需要;4、完成任务的需要。
二、群体的类型1、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2、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3、实际群体与假设群体4、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群体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命令型群体任务型群体利益型群体友谊型群体图:群体的基本类型三、群体发展阶段一、五阶段论二、间断—平衡模型三、四阶段论一、五阶段论Stage IFormingStage IIStormingStage IIINormingStage IVPerformingStage VAdjourning群体的发展阶段——平衡间断模型图:平衡—间断模型四阶段论另一种发展比较完善的是塔克曼在1965年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群体发展要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形成阶段;第二阶段是风暴阶段;第三阶段是正常化阶段;最后阶段是发挥作为阶段。
四、群体的特征(一)角色(二)群体规范(三)地位(四)群体凝聚力(五)群体规模(六)群体构成自我中心角色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配者逃避者任务角色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评价者维护角色鼓励者协调者折中者监督者群体绩效消极作用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群体成员角色种类(一)角色任务角色维护角色多多少人际群体团队群体任务群体无序群体以任务和维护角色两维度构成的群体类型(二)群体规范1、群体规范的发现2、群体规范的功能3、群体规范的建立方式经典发现:梅奥的霍桑实验与群体规范20世纪30年代,梅奥等人在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实验,其中有一个“电线安装工作组”的实验,发现工作条件的改变对工作效率不起任何作用。
07 组织行为学-1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理智讨论、怀柔政策、铁腕政策和开 除政策。
这就是说,先想办法使个人顺从,如果讲不通,就用开玩 笑或“和稀泥”的方式表示他与群体并无原则分歧,再不能 ,就公开施加压力,直至把这个人从群体中开除,或者对他 的意见根本不予理睬。在企业管理中应重视群体压力和顺从 现象。 一般来说,应避免采取群体压力的方式压制群体成员的独 创精神,但也不能认为群体压力只有消极作用,对于群体成 员的不良行为给予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
38
(1)群体思维(小集团思想)
• 由一些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专家组成的群体, 会作出一般人凭常识也不会作出的荒谬决策。 • 美国心理学家贾尼斯(I.Janis)详细地研究了这个 问题。他分析了各种政治和军事决策,发现了一种称 为“群体思维”(group think)的现象,或者称“小集 团思想”。 • 所谓“小集团思想”,用贾尼斯的话来说,是 “参与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想作风,在这 个群体中,认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各种
•
地位对群体规范和从众压力会产生一些有趣的影响。
比如,与其他成员相比,地位较高的群体成员具有更大 的自由度偏离群体规范的行为。他们比地位低的同伴更能抵 制群体规范的从众压力。 • 如果一名成员很受群体器重,而他又不需要或不在乎群 体给他提供的社会性奖励,那么他尤其可能漠视从众规范。 这种发现能够解释,为什么许多运动明星、著名演员、一流 的推销员和杰出的学者,会对那些可以约束他们同事的社会 规范不屑一顾。对于地位较高的人,他们的自主行为范围会 更大。 在维持公平感上,与正式地位相对应的外在标志也是很 重要的因素。当人们觉得一个人的地位与组织赋予他的地位 象征不等价时,就会感到地位系统的不统一。
12
任务角色 常见: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评价者 作用:积极 维护角色 常见:鼓励者、协调者、折中者、监督者 作用:积极
组织行为学群体心理
• 人们在群体中可以满足的需要:1 安全需要 ; 2 情感需要; 3 尊重和认同需要如地位权力等; 4 完成任务的需要
4
二 群体类型
• 1 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 • 2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 3 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 即使有群体成员有新的想法提出;大多也不 会被付诸行动
• 这个阶段群体的运行是处于一个平衡的阶 段
14
第二阶段
• 群体发展到寿命周期中间阶段时;成员感到 时间的压力和完成任务目标的紧迫;认为必 须迅速行动;对原有运行方式做出改变
• 放弃旧思维方式;采纳新见解 群体运行进入 新的平衡;效率更高的阶段
• 命令型群体mand group由组织结构规定 它由直 接向某个主管人员报告工作的下属组成
• 任务型群体task group也是由组织结构决定 它 是指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在一起工作的人
8
2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
• 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 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 中自然形成的
顾对群体有什么影响; • 4逃避者;漠不关心;似乎与己无关;不做贡
献;等
19
任务角色
• 1建议者;给群体提建议 出谋划策的人; • 2信息加工者;搜集有用信息的人; • 3总结者;整理 综合有关信息;为群体目标
服务的人; • 4评价者;帮助检验有关方案 筛选最佳决策
的人
20
维护角色
• 1鼓励者;热心赞赏他人对群体的贡献; • 2协调者;解决群体内冲突; • 3折衷者;协调不同意见;帮助群体成员制定
32
第三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ppt课件
2019
-
12
(二)角色的特性
2019
-
15
三、规范(norms)
(一)定义
所谓规范,就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准 则。是同一成员行为和观念的一系列标准体系, 为群体的所有成员所公认的。 群体规范让群体成员知道自己在一定的环境条件 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不同的群体、社区,群体规范也不同,但不管怎 样,所有的群体都有自己的规范。
2019 14
津巴多(Zimbardo)的模拟监狱实验 一个相当 具有说服力的角色实验是由斯坦福大学 (Stanford)的心理学家菲力普· 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他的同事所完成的。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格正常、没 有经过新角色要求训练的人,也会非常极端地 表现出与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一致的行为方式。
2019 18
3.群体规范的形成 谢里夫实验 小群体成员倾向于通过确定对现实的 共同观点来减少情境的模糊性。 群体成员通过暗示、模仿、顺从等因 素的相互作用,发生一种彼此接近、趋 同的类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群体规 范。
2019 19
首先,非正式规范和目标与用以约束雇员的标准 或管理目标有差距。 其次,同事在使雇员接受某种规范或目标上,与 管理者具有同样影响力。 第三,雇员同样关心工作取向行为和关系取向行 为。 在他们努力改变工作取向行为时,管理者必 须考虑到它对关系取向行为的可能的冲击。若不 能这样,就有可能导致群体的对抗。
《组织行为学》标准完整可编辑版-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马工程《组织行为学》教案《组织行为学》编写组2020年2月第三章群体心理与行为一、教学目的群体心理与行为有着和个体心理与行为不同的特征和规律。
通过本章的学习,将帮助学生掌握群体心理与行为中的特征和规律,包括群体的定义和类型,群体的发展期,群体的结构,常见的群体行为,以及如何管理群体间的冲突。
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2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群体结构中抽象的概念,包括社会类别、角色、地位等。
2.群体行为特征及其理论解释。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介绍群体的两种定义,以及两种不同的划分方式,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最后介绍中国群体本位的文化。
第二节首先介绍群体形成的两个基础,即完成任务和共同命运,然后介绍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形成期、震荡期、规范化期、执行任务期、中止期。
第三节群体具有结构上的特征,本节介绍一些重要的概念,包括类别和关系、群体中的角色、群体中的地位、群体规范、群体规模和构成。
第四节介绍了一些典型的群体行为,它们包括:去个性化的行为、社会助长作用、社会惰化作用、从众行为、群体决策中的极化现象。
第五节的群体冲突是指群体和群体之间发生的冲突。
本节首先介绍了社会范畴化和社会身份认同概念,然后介绍了建立在社会范畴化基础上的刻板印象,其次介绍了群体间的冲突以及原因,最后介绍了如何解决群体冲突。
2.基本概念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群体凝聚力、类别、关系、角色、地位、去个性化、社会助长作用、社会惰化作用、从众行为、群体决策中的极化现象、群体冲突。
3.基本理论(1)社会分类理论。
英国心理学家特纳等人认为社会类别才是认识群体的关键因素。
他们认为群体的心理基础是认同,即人们会把自己划分到某个特定群体中,并把自己看作是和群体的某种或某些共同属性和规范相联系。
(2)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区别了人不同的社会关系,以及这两个群体对人的不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课件Liqi— JLNU
31
(二)群体规范的影响因素
• 首先,个体的特征。 • 其次,群体的构成。 • 第三,群体的任务。 • 第四,地理环境。 • 第五,组织规范。 • 第六,群体的绩效。
大学课件Liqi— JLNU 32
(三)群体规范的功能
• 1.群体支柱的功能。 • 2.评价准则的功能。 • 3.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 • 4.行为矫正功能。
•
大学课件Liqi— JLNU 37
教92
大学课件Liqi— JLNU
38
三、地位
• 地位是指个人在群体中所占有的 社会位置。地位取决于许多因素, 如工资、头衔、资历、实权等等。 其中一个因素的改变就可以引起 地位的改变。
大学课件Liqi— JLNU 39
四、凝聚力
• 凝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 留在群体内的程度。顾名思义, 凝聚力指的是群体成员彼此之间 的“粘合力”。没有凝聚力,一 群人不能被称作是一个群体。
大学课件Liqi— JLNU
18
2.平衡一间断模型
• 有人认为,群体发展程并不一定像 五阶段模型中所描述的那样需要经 过统一的一系列阶段, 而是在群体 如何形成和变化的方式上有一些明 显一致的地方。这种模型认为, 群 体发展的过程中基本上以接近中间 的某个时间作为分水岭划分成两个 阶段,第一个阶段中群体的允许方 式与第二个有着明显的不同。
24
大学课件Liqi— JLNU
1
大学课件Liqi— JLNU
25
1.自我中心角色。
• 自我中心角色是指成员处处为自己着想,只 关心自己,这类人包括:(1)阻碍者,指那 些总是在群体通往目标的道路上设置障碍的 人; • (2)寻求认可者,指那些努力表现个人的成 绩,以引起群体注意的人; • (3)支配者,这类人试图驾驭别人,操纵所 有事务,也不顾对群体有什么影响; • (4)逃避者,这类人对群体漠不关心,似乎 自己与群体毫无关系,不做贡献;等等。
型—积极引导;破坏型—分化、瓦解
• 改造非正式群体应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 注意目标导向;注意感情联络;做好“头
头”的工作
大学课件Liqi— JLNU 12
(三)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 根据群体的开放程度的原则,可以 把群体划分为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开放群体经常更换成员,成员来去 自由,封闭群体成员比较稳定。另 外,封闭群体成员等级关系严明, 而开放群体中成员的地位和权力不 稳定。
• 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 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 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 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大学课件Liqi— JLNU
4
一、什么是群体
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个体因为某些心理的、社会的原因,以 一定的结构组合在一起进行活动,并且相互 作用、相互依赖的人群整体。
大学课件Liqi— JLNU 10
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
存在有客观必然性,应做到“心中有
数”: •正视并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 体了解其产生的原因、背景、思想倾向、
成员构成、领导核心、行为目标及活动方
式等。
大学课件Liqi— JLNU 11
• 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 积极型—支持与保护;中间型与消极
大学课件Liqi— JLNU
33
(四)规范的诱导与控制
• 如果要强化群体的规范,可以遵循如下原则: • 1 .向群体成员解释群体的规范和他们的愿望基 本一致,不需要牺牲多少东西; • 2.奖励那些遵循群体规范的成员; • 3 .帮助成员了解他们是怎样为完成群体目标做 贡献的; • 4 .在建立规范时,给所有成员发言的机会,因 为只有自己建立的规范,自己才更愿意遵守; • 5 .让成员知道,不遵守群体的规范将受到驱逐 (但也原谅悔过的成员)。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大学课件Liqi— JLNU
1
• 在所有组织系统中设有一个人能 够对任何后果完全承担责任,绝 对必然的是一切努力都是集体的 努力,所有的成就都是集体的成 就。 ——詹姆斯· L· 海因斯
大学课件Liqi— JLNU
2
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
大学课件Liqi— JLNU
3
一、群体的定义
21
大学课件Liqi— JLNU
张187
大学课件Liqi— JLNU
22
第二节 群体的特征
大学课件Liqi— JLNU
23
一、角色
• (一)群体角色的种类 • 每一成员在群体中都表现出自己特定的 行为模式,我们称之为角色。几乎在任 一群体中,都可以看到成员有三种典型 的角色表现,这就是自我中心角色、任 务角色和维护角色,如图所示。这些不 同的角色对群体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大学课件Liqi— JLNU 40
(一)影响群体的凝聚力的因素
• • • • • • • • 1.态度和目标的一致性。 2.外部的威胁。 3.群体规模。 4.奖酬体制。 5.班组的组合。 6.与外界的关系。 7.群体的绩效。 8.领导作风。
大学课件Liqi— JLNU 41
(二)凝聚力的作用
1.满意感。 • 2.沟通。 • 3.生产率。 • 4.群体意识。
大学课件Liqi— JLNU 27
3.维护角色。
• 维护角色的表现有: • ( 1 )鼓励者,热心赞赏他人对群体的 贡献; • (2)协调者,解决群体内冲突; • ( 3 )折衷者,协调不同意见,帮助群 体成员制定大家都能接受的中庸决策; • (4)监督者,保证每人都有发表意见 的机会,鼓动寡言的人,而压制支配者。
大学课件Liqi— JLNU
34
• 如果要削弱群体的规范,可以采用如下手段: • 1.找出志同道合的成员,与他们联合起来; • 2.与志同道合的成员讨论你的观点和计划, 与他们建立联合阵线; • 3.防止内部分歧; • 4.坦言你的所作所为,不怕压力; • 5.宣传与你合作的好处与报偿。
大学课件Liqi— JLNU
共同活动
相互作用
大学课件Liqi— JLNU
思想感情
5
1 .他们拥有一定的规范,在 行为上互相制约。 • 2 .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依赖, 彼此感到他们联系在一起,是一 个整体。 • 3 .为完成共同的目标他们分 工协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
大学课件Liqi— JLNU 6
二、群体的类型
• (一)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 • 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把群体 划分为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大学课件Liqi— JLNU 8
• 正式群体大致还可分为命令型群 体(command group)和任务型 群体(task group)。命令型群体 是指直接对某主管负责、向某主 管报告工作的下属同其主管之间 构成的群体。
大学课件Liqi— JLNU
9
• 非正式群体又大致可分为利益型 群体、友谊型群体。利益型群体 (interest group)是指为了某个 共同关心的特定目标而走到一起 来的人们。 • 友谊型群体(friendship group) 是指那些因为兴趣、观点等相同 或相近而走到一起的人们。
大学课件Liqi— JLNU 26
2.任务角色。
• 任务角色的表现有: • (1)建议者,是指那些给群体提建议、出谋 划策的人; • (2)信息加工者,指为群体搜集有用信息的 人; • (3)总结者,指为群体整理、综合有关信息, 为群体目标服务的人; • (4)评价者,是帮助群体检验有关方案、筛 选最佳决策的人。
大学课件Liqi— JLNU
7
(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 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 可以把群 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 是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的成员 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 确的职责分工。 • 非正式群体是组织中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他们可能是因为住得近、有共同的兴趣、能 互相满足需要而结成伙伴。
•
大学课件Liqi— JLNU
42
• 最具典型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
(Schackter)的实验: • 沙赫特等人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检 验了群体凝聚力和对群体成员的诱导 (宣传)对于生产率的影响。实验的自 变量是凝聚力和诱导,因变量是生产率。 除了设立对照组进行对比以外,沙赫特 等人把实验组分成四种条件,即高低凝 聚力和积极与消极诱导,实验条件如图 所示:
35
(五)群体规范分析法
• 60 年 代 后 期 , 美 国 学 者 皮 尔 尼 克 ( S . Pilnick )认为群体的规范与企业 的利益有直接关系。他提出了“规范分 析法”作为改进群体工作效率的工具。 这种方法包括三项内容:
大学课件Liqi— JLNU
36
1.明确规范内容。要了解群体已形成的规 范,特别要了解起消极作用的规范,并听 取对这些规范进行改革的意见。 • 2.制订规范剖面图。将规范进行分类, 例如分为“组织荣誉”、“业务成绩”等 十类,列入图 3 - 3 ,每一类定出理想的给 分点,这种理想的给分点与实际评分的差 距,称为规范差距。 • 3.进行改革。改革从最上层的群体开始, 逐级向下。确定优先改革的规范项目,主 要考虑该规范对企业效率影响的大小,不 一定要把规范差距大的项目列为优先改革
大学课件Liqi— JLNU 43
群体内聚力 高 低
积极诱导
诱 积极 高内聚力 低内聚力
积极诱导
消极诱导
消极 导 高内聚力 低内聚力
消极诱导
大学课件Liqi— JLNU
44
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绩效的关系
强凝聚力+积极诱导 弱凝聚力+积极诱导
生Hale Waihona Puke 产 率对照组 弱凝聚力+消极诱导 强凝聚力+消极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