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构建中的政务公开问题探究——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为视角

合集下载

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战略思考

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战略思考

化中期结束时农业劳动力比重低于 3 %。 05年, 0 20 除
是支撑科学发展的社会 。 国家批准武汉城市罔 “ 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意
图 : 卅 是

山西外 , 中部其他五省第一产业 的比重为 1. %, 7 8 不 9
仅 高 于全 国平 均水平 53 个 百分 点 , .8 而且 高 于西部 地 区的平均 水平 。而 同期第 一产 业 就业 比重 为 5 . % , 07 4 比全 国平 均水 平高约 6个 百分 点 。 05年 湖北第 一 产 20 业 占 G P的 1. D 66 %,就业 比重为 4 .%。 24
总第 9 4期
城 市居 民人均 可支配 收入 180元 ,农村 农 民人均 纯 10
展 ,节约 资源保 护 环境 “ 型社 会 ”是 相对 于 “ 。 两 资
收入 4 l 元 , 09 表明武汉城市圈城 乡居 民生活整体上达
源浪费型”和 “ 环境破坏型”社会发展模式而言的一 种新的社会系统运行模式和社会发展模式。其基本特 点是 经济 社会 发展 建立 在 资源节 约 和环境 友好 的基础 之上 。在这两个特征基础上 ,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 可持续存续 ,环境得到保护 ,生态 日益进步,人和 自
《 长江论坛 》2 0 . 期 0 91
总第 9 4期
武汉、中部 与长江流域发展研 究
推进武汉城市 圈 “ 两型 "社会建设战 略思考
章茂龙
( 中共 武汉 市委 党校 ,教 务 处 ,湖北 武汉 4 o2 303)
[ 作者简介】 章茂龙,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教务处处长。
【 摘
要】 抓住 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 “ 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机遇,至关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 “ 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刻内涵,把握国家的战略意图,实现武汉城 市圈经济社会又好

两型社会建设与投资、消费模式的转变——基于武汉城市圈的思考

两型社会建设与投资、消费模式的转变——基于武汉城市圈的思考

革命 以来 , 人类社会 的生产力水平迅速 提高 , 大地丰富 了 极
物质产品 , 并且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同时也使 石油 、 但 煤 炭、 矿石等 自然资源 的消耗量不断扩大 , 环境污染 日趋严重 , 生态压力越来越大。 进入上世纪 6 O年代后期 , 国际有识之士
“ 两型社会” 是生产水平低下 、 不 生活方式 简单 、 刀耕火 种、 田园牧歌式的社会 , 而是生产力发 达、 物质 富有 、 生活 多 姿多彩的社会 , 而这些必 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建设“ 两型社 会” 不是 为了限制经济发展 , 决 而是 为了又好 又快地实现经 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离开了经 济发展 , 片面强调资源 节约和保护环境就成 了消极 的节 约和保护 , 人民生活水平 的 提高和生活质量 的改善就失去了物质基础 。 从 国际经验看 , 经济发展 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工业化和城 镇 化的过程 ,而工业化 和城镇 化反过来又会促进 经济 的发 展 。在这两者的交互 过程中, 投资和消费是 两个重要的推动 因素 。如果考虑 国际因素 , 可以说经济发展 、 工业化 和城镇 化 , 三驾马车 ” 即投资 、 由“ , 消费和出 口增长驱 动; 如果不考 虑 国际因素 , 经济发展、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动力 只有 “ 两驾马
我 国是 一 个 发 展 中 国家 , 目前 正 处 在 工 业 化 和 城 市 化加
速发展过程 中, 必须保持经济 的快速发展。 同时 , 我国是一个 人 口大国 ,人均土地 和人 均资源拥有量远 低于世界平均水 平。 我国的耕地 、 淡水 、 森林和石油的人均量分别只有世界平 均水平的 25 1 、/ /、/ 1 4 8和 11 。 而 , /0 然 我国资源的利用率却远 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据统计 , 中国新建筑的平均使用年 限仅为 3 O年 ; 国建筑平均 寿命 12年 ; 国 12年 ; 英 3 法 0 欧洲 大部 分 国家 为 8 O年 ;美 国为 6 O年 。国 际上 有人 因此 将 C ia hn 讽刺为 “ 了” 拆 。如果建 了拆 , 了建 , 资增长和经 拆 投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联动机制初探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联动机制初探

二 、 统体 制机制 制约武 汉城 市圈跨 越式 发展 传
1 . 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 、 环境保护一体化 的体制障碍
武 汉 城 市 圈 具 有 良好 的 重 工 业 基 础 , 汉 市 是 全 国六 大 武 综 合 工 业 基 地 之 一 , 业 体 系 完 备 , 石 市 是 湖 北 省 老 工 业 工 黄 基地 , 桃 和 天 门 的 纺 织 1业 、 江 的 石 油 工 业 、 感 的汽 车 仙 : 潜 孝 加 工业 、 州 的 冶 金 工 业 , 国 内市 场 上 具 有 较 强 的 竞 争 力 。 鄂 在 20 0 2年 以 来 , 武汉 城 市 圈 环 境 保 护 虽 然 取 得 较 大 成绩 , 环 但

化工业 项 目如 中芯 国际集 成电路 、 富士康 电子 制造 、 南玻多
晶 硅等 大 型 项 目已 经启 动 。 汉城 市 圈将 成 为 一 个很 好 的 综 武 合 平 台 , 成 为 带 动 湖 北 乃 至 中 部 崛 起 的增 长 极 , 全 国 的 并 为 改 革 和发 展 发 挥 借 鉴 城市 圈“ 两型社 会” 建设 初现雏 形
武汉城市圈作 为“ 两型社会 ” 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区 , 体现 了国家推 动区域协调发展 的战略意图和加快推 进新型
I 化 、 型 城 市 化 进 程 的 重 大 战 略 举 措 . 有 利 于 探 索 走 业 新 这 出一 条 有 别 于传 统 发 展模 式 的道 路 。 武汉 城 市 圈 占全 省 3% 3 的 国土 面 积 和 5 .%的人 口, 0 6年 国 民生 产 总值 约 46 0 1 6 20 0 亿 元 ,总 人 口约 290万 ,分 别 占到 整 个 湖北 省 的 6 %和 0 1 4%f 是湖 北 省 名 副其 实 的经 济 发展 核 心 区域 。 9 , 近 几 年 来 , 过 全 省 上 下 特 别 是 城 市 圈 内 九市 的共 同努 通 力 ,武 汉 城 市 圈建 设 的各项 作 稳 步 开 展 , 关 部 门 已经 开 有 始 在 武汉 城 市 圈 采 取 一 系 列 重 要举 措 , 些 重要 的部 门性 综 一 合 改 革试 点 已经 落 户 武 汉 城 市圈 . 已初 步 建立 起 有效 的组 织 协 调 机制 、 划引 导 机 制 和 合 作 联 动 机制 , 基 础 设 施 建设 、 规 在

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潜 质 通 过 建 设 “ 型 社 会 ” 验 与 资源 环境 承 载力 相 适 应 . 两 试 以保 障
主义 新 文 明 的 角度 认 识 资 源 节 约 型 、 境 友 好 型 社 会 的 建 设 , 养 环 培 公 众 的 环 境 危 机 意 识 和环 保 参 与 意 识 , 资 源 节 约 、 境 友 好 理 念 使 环 成 为 全 社 会 奉 行 的价 值 观 和 主 流
社会 舆 论 . 而形 成浓 厚 的生 态 文 进
化 氛 围
区 , 展 节约 型 、 发 环保 型产 业 . 现 实 产 业 结 构 的优 化 升级 和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的转 变 . 业 经 济将 迅 速转 向 产
人 地 关 系 的协 调 可持 续 发 展 的 社
会发 展形 态和理 念 “ 型社会 ” 两 的 核 心 内涵 是 实 现 人 类 社 会 经 济 活 动 与 自然 生 态 系 统 和谐 发 展 的 社
保 护 和 良性 发 展 . 以最 少 的资源 消
耗 获 得 最 大 的 经 济 、 会 和 环 境 效 社
发 展 . 现 中 部 崛 起 提 供 了思 路 高 效利 用 与合 理配 置 . 境 的有 效 实 环
境 友 好 型 社 会 的 体 制 安 排
“ 型 社 会 ” 验 区 建 设 具 有 两 试
三 大重要意义 : 局示 范性 、 全 区域
带 动 性 和体 制 创新 性 . 这也 是 国家 选 择改 革试 验 区的 总体要 求 1 局示 范性 。作 为 中部人 口 . 全 和 经 济规 模较 大 、 经济 增 长 较 快 的
产 业 比重 为 1 . :64 4 . 距 离 234 .:13.
1 实转 变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 . 切 建

“两型社会”建设与武汉城市圈青年工作的创新——以武汉市为例

“两型社会”建设与武汉城市圈青年工作的创新——以武汉市为例
况不能满足青年这种 自主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 ; 另一方面是
逻辑 的必然 。 同时 , 社会发展对青年的必然要求是 , 执政党及 其政府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教育引导青年 。 必须在服务青年 中加强教育引导 , 在教育 引导中加强 服务 。青年工作是不断
出现新情况 、 问题 , 新 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的工作 , 青年对象
文 章编号 :0 3 8 7 ( 0 9 1 - 0 9 0 10 - 4 7 2 0 ) 1 0 5 — 3
在 武汉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 , 建设资源节约
大转变 , 的历史起点 , 在新 中国共产党确立 了以人为本 , 科学 执政 、 民主执政 和依法执政的理念。 执政党及其政府 、 共青团 的青年工作是做人的工作 , 做年轻人 的工作。 因此 , 必须确立 以人 为本 的理 念 , 须确立 以青年为本 的理念 ; 必 必须按照青
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 实现武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历 史进程 中 , 武汉青年政策和青年工作所指 向的具体问题纷繁 复杂 , 但具有总体性或全局性的青年政策问题和青年工作问 题是武汉青年与社会发展之 间的基本矛盾 , 即武汉社会对青 年的吸纳、 整合能力与青年 自主发展需求和青年对社会的疏
武汉社会发展和人 的发展对青 年发展提 出的必然要求 与青
年发展 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 。 因此 , 如何创 新青年工作 , 提高 武汉社 会对青年 的吸纳和整合能力 , 足武汉青年 自主发展 满
是不 断追求创新的。 因此 , 青年工作必须树立创新的理念。 武 汉 建设 “ 创新武汉 ” “ 、和谐武汉 ” 的任务 , 也要求武汉的青年
湖北 社 会科 学 2 0 0 9年 第 1 期 1
“ 两型社会" 建设与武汉城市圈青年工作的创新

两型社会背景下武汉城市圈品牌建设探究

两型社会背景下武汉城市圈品牌建设探究
N O. 21, 201 1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 o enB s es rd n uty d r ui s T a
两 型 社 会 背景 下 武汉 城 市 圈 品牌 建 设 探 究
王盼 盼
( 汉工程 大学流芳校 区 , 北 武汉 407 ) 武 湖 3 0 4
立 , 城 市 圈 经 济 的 长 期 稳 定 协 调 发 展 , 键 在 于 城 市 圈 的 而 关 产 业 结 构 。 当 前 , 三 角 、 三 角 、 渤 海 经 济 圈 正 面 临 产 长 珠 环 随 着 经 济 的 发 展 , 域 间 或 企 业 间 的 竞 争 已 经 不 是 单 区 以 保 纯 的 产 品 或 服 务 的 竞 争 , 是 逐 渐 上 升 到 了 品 牌 层 次 的 竞 业 结 构 的 传 型 , 此 节 约 资 源 、 护 环 境 和 增 强 城 市 圈 的 而 竞 争 力 。 难 看 出 , 不 远 的 将 来 , 汉 城 市 圈也 将 会 逐 步 在 武 争 。 当 然 品 牌 与 区 域 或 企 业 的 竞 争 力 仍 是 相 互 依 赖 、 互 相 实 现 产 业 结 构 的 梯 次 转 移 , 果 在 初 步 的 城 市 圈 发 展 过 程 如 制约 的 , 们 的提升过程基 本重合 。 它 中便对产业结 构 进行 调 整 、 化 , 么在 城 市 圈发 展 的 中、 优 那 表 1 后 期 , 会 节 约 大 量 的 资 源 , 且 对 环 境 不 会 造 成 大 的 影 将 并 响 , 以 后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留足 后 劲 。 为
1 影 响 城 市 圈 品 牌 效 应 的 可 能 因素
表 2 武 汉 城 市 圈三 次 产 业 比重 ( 0 7年 统计 资 料 ) 20

经济法视野下“两型社会”与武汉城市圈的构建

经济法视野下“两型社会”与武汉城市圈的构建

社会 的重要 内容 ,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内在要求, 同时也是党 的十七大提 出的基本 国策 。 ( )构建 “ 二 两型 社会 ”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l 、对和谐社会 的理解 。20 04年 ,在党的十六 届四 中全会 关于 《 加强党 的执政能力建 设决定 》中, 建 设社 “ 会主义和谐社会 ” 的概念首次被完整地提 出, 与此同时,
益相统 一、 经济发展 与人 口资源环 境相 协调 。两 型社会 ” “ 的这 一要求恰好与和 谐社会平 衡协调 理念相 一致的 ,而 2 0年代 ,孙 中 山先生就 在其 《 国方略》中指出,“ 建 要
把武汉建成如纽约、 伦敦之大。 可见, ” 这座有 “ 九省通
衢 ”之誉 的华 中要塞 城市不仅在 社会 发展进 程之 中具有
[ 摘 生;张忠美,贵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要]“ 两型社会”和武汉城市圈的构建是以和谐理念为主导,促进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使人们 能够和平相处、安居乐业的为目的的发展策略。构建 “ 两型社会”和武汉城市 圈需要有秩序、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离开 了 这些有力的保障,尤其是法律的保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两型社会”和武汉城市圈的构建就成为 了一句空口号。经济法这一在市场经济发展 中对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的有效的法制手段,因其 自身的理念及作用,必然成为顺利 实现构建 “ 两型社会”和武汉城市圈的重要途径。经济法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在 当前显 得更为必要和紧迫 因此,我们需要努力谋求经济法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从而使其 在构建 “ 两型社会”和武汉城市圈中 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2 、构建 “ 两型社会 ”是构建和谐社会 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 告提 出建 设 “ 型社会 ” 两 ,是构建和 谐社会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策略研究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策略研究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策略研究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城市圈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

作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武汉城市圈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将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武汉城市圈发展背景武汉城市圈位于中国中部地区,包括武汉市及周边的十几个县市。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武汉城市圈在过去几十年里迅速发展,并成为省级中心城市。

然而,由于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忽视环境保护,武汉城市圈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资源消耗过快和环境污染。

二、“两型社会”建设的意义“两型社会”建设是中国在经济转型和环境保护方面提出的重要概念。

其基本原则是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对于武汉城市圈来说,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可以帮助解决环境问题,提升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资源节约型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促进循环经济等方面。

环境友好型的建设则强调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

3.1 资源节约型建设为了实现资源节约型建设,武汉城市圈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

首先,需要加强能源管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其次,可以加大对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工艺来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还可以推广循环经济,充分回收和再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

3.2 环境友好型建设环境友好型建设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武汉城市圈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加以改善。

首先,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严格的环境监管和法律法规的执行。

其次,可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此外,还可以推动绿色发展,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减弱 , 基本不具有专业 化发展优势 。而第三产业表现出 了较
高的专业化优势特征 , 区位熵接 近 11 因此应大力发展武汉 ., 城市圈的第 三产业 , 并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 但图 中显示 , 第三
产业 在 2 1 0 0年的区位熵下降幅度较大 ,其专业化优势特征 受到了严 峻的考验 . 这可能受政府对鄂西生态圈的关注和大 力投 资的影 响. 进一步表明了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投资和 计划拉动效应 。
溢出效应。实现 “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 依托 武 ,
汉城市圈产业集 群的健康发展 。


武 汉 城 市 圈 总体 经 济 情 况

铷 托 哲
武 汉城市圈是湖北 省人 口、 产业 最密集 的区域 , 是全 省 经济增 长的引擎 。各城市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 , 积极 进行 优

武 汉 域 市藤
势互补和资源对接 ,极大地推进了城市 圈内资源最优配置 ,
实现了经济 的平稳快速增长。 图 1 图 3以 G P为样本 , 一 D 将 2 0 — 0 0年武 汉城市 圈的经济发 展状 况与湖北 省进行 对 02 2 1
比:
/\ ^
/ ~ 霎 一
从 图 1 图 3可以看 出 , 0 2年 以来 . 一 自2 0 武汉 城市 圈经
表 2 0 2 1 0年武汉城市圈九城市区位熵

为 44 .2万平方米 , 63 5 邮电业务 总收入 128 元 , 9. 6亿 社会 消
基金 项 目: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 学青年项 目 促进 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 的金 融支持 与协 作研 究——基 于‘ “ 两型
社会 ’ 的视 角 ” 。项 目编 号 :0 l t0 4 2 1j q 2 y

中国“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武汉市为例进行构建与实证

中国“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武汉市为例进行构建与实证

武汉 大学经济与管理 学院 武汉 大学数学与统计 学院
武汉大 学经济与管理 学院
4 0 2 3 0 4 0 7 3 0 2
4 0 7 3 0 2
【 文章 摘要】 本文针 对武 汉城市 圈政 府相 关部
门和 科 研 机 构 构 建 的 “ 型 ” 社 会 指 两 标 体 系存 在 的 不足 , 用 文 献 查 阅 、 运 问 卷 调 查 、 实 地 调 研 、 群 众 访 谈 、 专 家 座 谈 等 多 种 方 法 , 获取 更 为 可 靠 的 数
合 状况 、资源 充分 利用和节 约 的综 合状
和 创新 性 。 指 标 和 “ 会 进 步 ” 指 标 。 前 者 可 以反 社 其 中 , 应 用 r武 汉 市 的 指 标 体 系 的 两型 社 会 ; 价 指 标 体 系;构 建 与推 广 评 映地 区经 济 发展 现状 和 经济 增 长 能力 , 特 色 指 标 有 “ 业 结 构 改 革 完 成 度 ” 产 、 并 体 现 “ 型 ” 社 会 建 设 中 经 济 改 革 的 两 “ 市 辐 射 度 改 革 完 成 度 ” “ 业 废 水 重 城 、_ T 引 言 动 态 ;后 者可 以体现地 区社 会综合 发展 复 使用率 ” “ 大产 业建设状 况” “ 、 九 、 湖 20 0 7年 l l门国务 院批准 武汉 城市 程 度 ,并 体 现 “ 型 ” 社 会 建 设 中 社 会 两 泊 截污改造 完成度 ” 、… 黑 烟 公 交 车 ’ 改 圈 和 长 株 潭 城 市 群 为 拿 国 资 源 节 约 型 和 改 革 的 动 态 。 造 率 ” “ 污 权 交 易 效 率 指 数 ” 、 排 。 环 境 友 好 型 社 会 建 设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试 验 “ 源 节 约 指 数 ”下 设 “ 源 消 耗 发 资 资 ( )指标权 重设 计 四 区 ,“ 型 ”什 会 建 设 正 式 从 理 论 走 向 实 展 ”指 标 ”和 “ 源 节 约 潜 力 ”指 标 。分 两 资 笔 者采取层 次分析法 ( AHP)设 计 践 。“ 型 ” 会 建设 目前 还 处 在 探 索 阶 别 可 以 反 映 地 区 资 源 节 约 利 用 的 情 况 和 两 指 标体 系各级指标 的权 重。 段 ,其 相 关 的 评 价 和 考 核 没 有 统 一的 标 地 区 资 源 节 约 的 发 展 潜 力 。 1 一 级 指 标 权 重 确 定 、 准 。因 此 , 两 型 会 建 设 的 实 践 中 , 在 现 “ 境 友 好 指 数 ”下 设 “ 境 友 好 总 环 环 专 家 调 查 问 卷 结 果 旺 示 : 资源 节 约 在 迫 切 需 要 构 建 ・ 利 于 科 学 合理 地 评 量 指 标 ” “ 境 影 响 发 展 指 标 ” 和 “ 套 、 环 环 指 数和 环 境友 好 指数 具 有 同等重 要 性 , 价 各 地 “ 型 ” 社 会 建 设 的 成 绩 与 不 足 境 保 护 潜 力 ” 指 标 ,分 别 可 以 反 映 地 区 两 而 ” 两 型 ” 社 会 基 数 指 标对 两 者 而 言 稍 的 具 有 普 适 性 的 “ 型 ” 社 会 建 设 综 合 环 境综 合状况 、经 济社 会发展对环 境 影 两 微 次重 要 。进 而 得 出 “ 型 ”社 会 基 数 、 两 评 估 体 系 ,从 而 更 好 地 促 进 “ 型 ” 社 响 的 水 平 、社 会 在 保 护 环 境 方 面 的 技 术 两 资 源 节 约 指 数 和 环 境 友 好 指 数 ■ 者 的 比 会的建设 。 进 步 和 发展 潜 力 。 较矩 阵 : ( )三级 指标 的选取 三

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法制保障——以《武汉城市囤改革试验促进条例(草案)》的制定为视角

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法制保障——以《武汉城市囤改革试验促进条例(草案)》的制定为视角

制 定 尤 为 关 键 ,该 条 例科 学 合 理 的定 位 和起 草 是 城 市 圈 “ 型 社 会 ” 建设 的法 制 保 障 。 两
关 键 词 :武 汉 城 市 圈 ;两 型 社会 ;法 制保 障 ;《 汉 城 市 圈 改革 试 验 促 进 条 例 ( 案 ) 武 草 》
中 图分 类 号 :D 2 . 3 9 7 6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1 9 2 0 ) 40 4 — 5 6 10 6 ( 0 9 0 —0 0 0
第 9 第 4期 卷
中 国地 质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Vo. O 1 9 N .4
20 年 7 09 月
Junl f h a n e | o G oc ne (oi c ne E io) orao C i i r t f es ecs Sc— i c d i n U v y — i aS e s tn l
觉 地参 与和 服务到 “ 型社会 ”建 设 中来 。二是武 两
汉城 市固 “ 两型社 会”建设 ,必然 导致 圈域 内利益 格 局 的变革 。因此 ,需要采 用利益 救济 、利 益重整
等 方式 平衡彼 此 间 的利 益 冲 突 ,实现 利 益 的优化 , 使 其 契合 “ 型社会 ” 的特 质 。总之 ,法律必 须在 两
法律 的 激 励 保 障 作 用 ;二 是 法 律 的 利Fra bibliotek益 调 控 作
用 ③。前 者 主 要 是 在 一 定 的法 律 模 式 下 , 通 过 积 极
收 稿 日期
作 者简 介
男 ,江西 东 乡县 人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研 究 方 向 :知识 产 权 法 。 男 ,河南 信 阳市 人 ,经 济 学 博 士 ,研 究 方 向 :产 业经 济 学 。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节约集约用地发展模式思考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节约集约用地发展模式思考
资 源 的集 约 利 用 进 行 具 体 表 述 ,但 却 十
潜 江 承诺 2~3万元 / 包 干土 地 等费 亩 用 。四是城市 圈国有土地 出让 以新增建
红线 ,切实 提高土地节约集 约利用的水 平 ,实现经 济 、社会和环境 的可持续发 展 , “ 汉城市 圈 ” 展 的当务 之急 。 是 武 发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的 涵义
地。 因此 , 于 城 市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 济 关 经
最直接研究 土地合理 集约度的经典
理 论是 土 地 报 酬 递 减 理 论 。 理 论 认 为 . 该
学家 主要是从如何 经济地使 用土地角度
所 做 的努 力 ,反 映 的是 土地 成本 与 产 出 的关 系 。 以 1 纪 杜 能 农 业 区位 论 、0 9世 2
后 果是 ,使 人 们不得不高度集约■■l O E N E T・
并强调城市 的有机组 织以及生 活环境与 自然环境相和谐 ,因此反映 了城 市土地 集约利用在生产 、 生活方 面的具体 内涵 。 可持 续发展理论 的提 出 ,对土 地集 约利用的定义与定位 提供 了完善 的理论 平台 ,即可持续发展是 既满足 当代 人的 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 满足其需要 的能力 构成危害的发展 。 因此 , 虽然这里没 有对
游 憩 和 交 通 4种 主 要 活 动 的 正 常 进 行 ,
环境友好型 , 要求城市圈 的建设 “ 以人为
稀 缺性 以及 地价等因素对城市土地集约
本”、 减量不减质”,建设布局合理 、 “ 和
谐 人 唇 的现 代 城 乡 系统 :
4 经济论坛 2 0 1 2 0 8・9
利用的影 响。 他指 出, 地价 昂贵 的第一个

“两型社会”内涵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两型社会”内涵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油危机的爆发 , 使得人类不得不对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反思。 o ln 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经济行为都应 B ud g i

7 ・ 2
符合资 源有效利用 的封 闭经 济模型 , 产能力应 该被维 持在保证 人们基本 生活需要 的最低水平 上 , 生 而非 当时
主流经济 学家鼓 吹的实现 生产最大 化 。 D l a y建立 了稳态经 济模型 , 他认 为人类要取 得繁荣 , 就必须建 立一 个基 于不会增长 的财富存量 (tc 基础 上 的稳 定状态 的经济体 系。在稳 态经济 中 , s k) o 生产 与消费过程 中的物 质流量 ( o 应该被最 小化 , l f w) 生产 能力应保 持在最低 可能 的水 平 以避 免环境破 坏和资 源枯竭 。” 波托克 “
— —
以武汉 城 市 圈为例
王 鹏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 学院 , 湖北 武汉 4 0 6 ) 30 0
[ 】资 源节 约 型和 环 境 友好 型社 会 是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的 重要 基 础 , 可持 续 发展 的具 体表 现 形 式 . 究 “ 摘要 是 研 两型 社
会” 内涵与区域 经济可持 续发展 具有重 大现实意义。 本文在回顾 已有相 关研究文献 的基础上 , 深入探讨 “ 两型社会’ ’ 内 涵, 并从政府推动和 市场机制两方面研究武汉城 市圈“ 两型社会” 建设 , 考察其对武汉城 市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
第2 4卷第 5期 20 0 8年 9月
吉 林 工 商 学 院 学 报
J URNA L J LI O OF I N BUSI NESSA ND TECH N0LOG Y CO LLEG E
Vo . 4. 12 No. 5

“两型社会”视域下低碳经济发展激励政策模型分析——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两型社会”视域下低碳经济发展激励政策模型分析——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济发展模式 。应该说 , 型社会 的建 设与发展低 两 碳经济是息息相关的。“ 两型社会 ” 作为一种新 的
社会形态 , 有着相应的规范 , 并依赖与之匹配 的载
的经济活动方式 与标 准 , 正是建设两 型社会所 需
的输 出是政治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互动 的结果。当
求就会出现 ; 当公众接受政策安排、 守法律规定 遵 和政府命令时 , 支持就会形成 , 这种状况下 , 在 政 治系统为 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然会对环境的压 力做出反应。在 这种模型下 , 学者提 出无论是 有
相比, 激励 型政策 具有更大 的吸引力 。对城市而
经济政策还是直接管制政策 , 都是对公众需求 的
回应 J 。还有的学者提出由于经济政策效果不 明
显, 在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时, 经济政策往往不被
考 虑 。
言, 正确的激励政策 可以以较低 的成本实现碳减 排目 , 标 实现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 , 提高城 市发展 的竞争力 。对企业而言 , 正确的激励政策 ,
境政策的研究 比较成熟 , 他们往往 通过建立研究 模型进行实证 分析 , 以探讨环境 政策制定 中的影
响因素。相 对而 言, 国在这一 方面 还很 欠缺 。 我 本文的 目的即是从建立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 ” 的
环 境视 域 , j 析 低 碳 发展 的 内 在 客 观 动 因 的 基 生剖
bsd 1 noa o n iui oe, en hl t eacu t f uhe m n s oi bet pl yoj t n ae nvt naddf s nm dl m aw i a co n o sc l et a l ys j , oc be d i i f o e k e s p c u c i ca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政策俘获危害性及对策——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为例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政策俘获危害性及对策——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为例

由于公 共政 策就 是社 会各 利 益 团体 之 间博弈 的规
则 , 能 对 社 会 的价 值 和 资 源 进 行 一定 的 分 配 。 它 因此各 利益 团体 为 了在博 弈 中维护 和扩 大 自身 的 利益 , 要求 形成 有利 于 自身 的博 弈规制 。 会 为 达到 此 目的 , 些 利 益 复 杂 的 团体 会 围绕 这 着公 共 政策 的制 定 过 程 , 行 博 弈 。各 利 益 团体 进
20 0 7年 1 2月 , 国务 院批 准 武 汉 城 市 圈为 全 国资 源节 约型 和环境 友好 型社会 建设综 合 配套改
革试 验 区 , 这充 分 体 现 了党 和 国家对 武 汉 城 市 圈 建设 的肯定 。两型社 会建设 的 目标是 创建 资源节 约 型和环 境友 好型社 会 , 本质 是解 决资 源 、 其 环境
定带 有偏 向性 的博弈 规则 的暗取 。其 有选 择地对
收 稿 日期 : 0 2 0 — 5 2 1 — 2 1
作 者 简 介 : 剑 平 (9 4 ) 男 , 吴 1 8 一 , 安徽 省 池 州 市 人 , 中 科 技 大 学公 共 管 理 学 院 博 士 生 , 华 主要 从 事 政 治 学 及 公 共 管 理研 究 。
第 2 卷 第 2 5 期
21 0 2年 4月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W u a i e st fTe h o o y ( o i l ce c iin h n Un v r iy o c n l g S ca in e Ed t ) S o
VoI 2 No. .5 2 Aprl2O1 i 2
社 会财 富进 行分 配 , 将 社会 的公 共 利 益置 之 不 会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经验及其借鉴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经验及其借鉴
既破 坏 了湖 泊 又 耗 费 了宝 贵 的 土 地 资 源 。如
今 ,武汉全面关 闭黏土砖厂 ,被用作新型墙 砖 的粉煤灰成为抢手货 ,不但 “ 吃完” 了新
灰 ,连 陈灰 也 被 挖 出来 卖 掉 。在 农 业 发 展 方 面 注 重 循 环 经 济 。 以 小 龙 虾循 环 利 用 为 例 ,

出了 “ 加强湖泊保护与污染治理”的承诺 。根据承 诺 ,全武汉市1 6 6 个湖泊全部被纳入保护范 围,设 置湖泊保护公示 、宣传牌和分界指示牌 ,对8 9 个重 点湖泊 每两 个月 现场 检查 一次 ,每 季度对 涉湖 排污
企业抽 检 一次 ,并 完成对 7 7 个 非重 点湖泊 纳 污状况
前 都废弃 ,不仅 浪费 资源 ,而且 污染环境 ,致 使 一到 龙虾 上 市季 节 ,潜 江 市 到处 虾壳 成 堆 ,
恶 臭难 闻。潜 江市华 山水产食 品公 司利 用这些
废弃 虾壳生 产 甲壳素 ,并在 2 0 1 2 年 开工建 设 甲 壳 素深加 工项 目,将废 弃 的虾壳加 工成 广泛应 用 于 医药 、食 品 、化 妆 品等 行业 的氨基 葡萄糖
量 【 城 市 发 展 战 略 】


武汉 两型社 会建设 的主 要经 验
目前全 国龙 虾 出 口总 量 的6 5 %来 自湖北 ,湖北
( 一 )循环 经济发展
出 口量 的6 5 %来 自潜 江市 ,而事 实上 每 只小龙
虾 能 吃 的 部分 只有 2 0 %~ 3 0 %,虾 头 、虾 壳 以
汉 自2 0 0 7 年就开始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 、人工煤气
等 清 洁 能 源 ,并 对 市 内燃 煤 锅 炉 逐 步 实 施 改 燃 : 【 程 。 目前 ,武汉 二环 内 的燃 煤锅 炉 已经绝 迹 。2 0 1 3 年 ,要 继续 关停 三 环 内燃 煤 锅 炉 3 5 0 台 ,并 力 争 在 “ 十二 五 ”期 间全部 关停 三环 内的7 5 5 台燃煤 锅炉 。

“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和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的实证研究(一)

“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和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的实证研究(一)
407) 3 0 2
4 0 6 30 0
3武 汉 大学 经济与 管理 学 院 湖北 武 汉
摘 要 在 全 面理 解 “ 型 社 会 ” 学 内涵 的 基 础 上 . 5个一 级 指 标 、9个二 级 指 标 开 创 性 地 构 建 了“ 两 科 用 2 两型 社会” 综合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对各 指 标 权 数 以及 所 要 达 到 的期 望 值 做 出 了合 理 界 定 . “ 型 社 会 ” 设 具 有 很 强的 对 两 建 指 导 意 义 。 助 这 一 指 标 体 系 , 察 了武 汉 市 2 0 ~ 0 6年 的“ 型社 会 ” 设 情 况 . 出武 汉 市 经 济社 会 发 展 离 借 观 0 l20 两 建 指 “ 型社 会 ” 有很 长 距 离 , 须 进 一 步 发 挥 政 府 部 门的作 用 , 力提 高科 技 创 新 能 力 . 续 深化 产业 结构 调 整 。 两 还 必 大 继
批 复武 汉 城 市 圈 为 “ 型社 会 ” 设 综 合 配 两 建 ( )两 型 社 会 ” 建 设 为 武 汉 市 在 中部 1“
圈一 体 化 进 程
( )两 型 社 会 ”建 设 会 提 高 武 汉 市 软 3‘ ‘
提 “ 套改革试验 区 . 式拉开 了“ 型社会 ” 正 两 建 率 先 崛 起 提 供 了 战 略 机 遇 中央 实 施 “ 中部 硬环 境 . 升 城 市 声誉 与魅 力 。 两 型 社会 ” 设 的 序 幕 . 汉城 市 圈被 赋 予 了 重 要 使 命 . 崛 起 ” 战 略 后 .中 部 六 省 市 纷 纷 以此 为 契 建设 会 推 动 武 汉 市 政 府 行 政 体 制 改 革 和 制 武
会 ) 把 建 立 “ 型社 会 ” 为 基 本 国策 来 贯 配 套 改 革试 验 区 . 继 “ 部 崛 起 ” 略后 . 体 、 通 联 网 、 才 互 动 。9城 市 步 伐 一致 、 . 两 定 是 中 战 交 人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

方性法规外 , 武汉城市圈的规范性文件均体现为政策。文章从政策视 角出发 , 分析 了武汉城 市圈政策体 系
的现 状及 存在 的 问题 , 提 出了完善政 策 体 系的若 干建议 。 [ 关键 词 ] 武 汉城 市 圈 ; 法律 ; 政策; 政 策体 系 [ 中图分 类号 ]F 1 2 7 [ 文献 标识码 ]A
实施框 架 和 政 策 体 系 。 目前 , 武 汉 城 市 圈 的 制 度 规 纪 8 0年 代初 , 提 出共产 党 的政 策 和 国家 的法 律有 着 范 以政 策 为主 , 因此 , 对 政策 的研 究至 关重 要 。
1 . 政 策之概 念
统 一 的指导 思想 、 政治 方 向和 利益 基 础 , 两 者在 本 质 上 是一 致 的。 【 4 事 实上 , 政策 与法 律 是 既相 互 区别 又 ( 1 )政 策与 法律 之 区别 在法 律 与政 策 关 系 上 , 传 统 的 观念 认 为 二 者 有 主从 之 分 , 是 政 策 决 定 法律 , 法 律从 属 述
2 . 政 策 与法律 之 关 系
谈 到政策 , 就 不能不 涉及 法 律 , 关 于 法律 与 政 策
2 0 0 8 年 9月 , 《 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 的关 系 , 我 国 学 界 发 生 过 两 次 大 讨 论 。 第 一 次 是 好 型社会 建设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试 验 总 体 方 案 》 获 国务 1 9 5 7年 的“ 反右 ” 斗 争 时期 , 结 果 形 成 了“ 政 策 至 上 院正 式批 复 , 在该 总体 方案 的指 导下 , 湖 北 省 武汉 城 论 ” 的学说 。主张政 策就 是法 律政 策 , 认 为政 策 可 以 市 圈综 改 办 和省直 有关 部 门相 继 出 台 了五 个 专项 规 代 替法 律 , 并将 持 “ 法 律至 上 ” 观点者 批判 为是 “ 不 要 甚至 定 为 “ 右派” 。 _ 3 第 二 次 发 生在 2 0世 划、 六 个配 套 支持 政 策 , 从 而形 成 了 “ 5 6 5 3 1 ” 的总 体 党 的领 导 ”

扎实推进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城市建设

扎实推进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城市建设

生 态系统 、自然资 源 、 自然 环境承载 力 的基 础上 ,科 学确定
城市 的人 口发展规模 和用地 发展规模 。在确定 城市用地 规模
成渝 统筹城 乡综 合配套 改革试验 区之后 ,国家从改革 发展全
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 。 建 设资 源 节 约型 社会 ,就是 要 在社 会 生产 、建设 、流
府 统筹安 排城市发 展建设空 间布局 ,保护生 态和 自然环 境 , 合 理利用 自然资源 ,维护社 会公正 和公平 的重 要依据 ,具 有
重 要公共政策 的属性 。武汉 城市圈城 市规划 的制定和实施 ,
要以 “ 两型 ”理念为 指导 ,遵 循城乡统 筹 、合 理布局 、节 约
土地 、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 的基本原则 。
( 1)统筹 规划 武汉 城市 圈城 镇体 系 。在做 好城 市 圈大
中小城 市与小城 镇协调 发展规划 的同时 ,结 合武汉 城市 圈武 ( )鄂 ( )黄 ( 、冈 )城镇 密集地 区 的发展趋 势 ,认 汉 州 石 真研究 编制武鄂黄一体化规划 ,促进 区域城 市共 同发展 ; 2 0 年 l 月 ,武 汉城市 圈经 国务 院正式批准 ,成为全 国 07 1 资源 节约型 和环境友好 型 ( 以下 简称 “ 型” )社会 建设综 两 合 配套改革试验 区 。这是 继上海浦 东新 区 、天津滨海新 区和 ( 合 理确 定城市的规模和 总体布 局。在充分研究考虑 2)
达  ̄4 % 以上 ; J 10
( 3)推进城 市 圈生态 园林 城市 建 设 。在武汉 城 市 圈各
城 市 争 创 园林 城 市 的基 础 上 ,着 眼 于 城 市 圈 大 园林 绿 化 , 规
( 3)加大城市现有 资源的保护和维 护管理。每年安排足 够 的人力 、财 力和物力 ,对 城市 的历史 遗存 、现有设 施 、 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型社会”构建中的政务公开l闭题探究木——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为视角李牧,关帅锋⑦双厘D≮学文叠学院,涮匕武汉430070)摘要:政务公开是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完善服务型政府职能方面很重要的一个制度,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两型社会”建设的进程。

系统认识“两型社会”中的政务公开及其价值,并结合实际遇到的问题,从创建环境与资源政务公开网、建立监督激励机制、增强行政主体法律义务性等方面入手,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可以有效推动“两型社会”的进程。

关键词:两型社会;政务公开;武汉城市圈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09】06_0145_03武汉城市圈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两型社会”下同),武汉将被推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最前端。

根据2008年5月30日武汉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大力推进武汉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的决议>相关内容,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体制。

实现重大决策的规范化、程序化.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这些工作无不跟政务公开制度息息相关。

而在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我们的政务公开工作指明了方向的同时.在“两型社会”的构建中,也有很多特有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两型社会”中的政务公开之界定1.“两型社会”概况2005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首次发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并首次把建设“两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提出必须把建设“两型社会”放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重要位置。

可以说,建设“两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

而武汉城市圈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之下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共有包括武汉在内的九座城市。

同时获批的还有长沙城市圈。

此次国家批准的武汉城市圈综合改革试验区.与浦东和滨海新区相比,国家没有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

而是给予了创新权,即改革可以“先斩后奏”。

2.“两型社会”中政务公开的内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第三十六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公开政府信息的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十七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本条例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机构制定”相关之规定,政府是采广义概念,即政务公开。

就是指除属于国家规定保街以外的党务、行政事务、社会公共事务等都要向社会和群众公开。

Ⅱ牲“两型社会”建设探索过程中.就政务公开的范围来讲,所有关涉到公共事务、公共服务的事项都应该依法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同时根据“两型社会”的特点,政务公开应更全面,更强调行政主体义务性.更具人性化,有创新性。

二、政务公开在“两型社会”中的价值深入推行政务公开.能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够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能够推动政府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做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这是事关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制度。

对公平正义的追求,绝不能无视追求’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课题(项目编号:捌2005158)“我国政务公开制度研究”阶段性成果。

一145—它的价值。

嘲1.政务公开是“两型社会”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础“两型社会”的建设是一个探索,需要一系列的创新与改革,特别是一些制度的制定,更加需要的是集思广益,政务公开在体现宪法赋予的公民知情权的同时。

也为这种需要提供了一个平台。

使得全民参与到“两型社会”的建设中,而这个过程,也推动了政务公开制度的完善,两者相辅相成。

在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政府就在政务公开方面做得比较好.召开新闻发布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外界公开实际情况,而不再去掩盖事情的真相,赢得了世界的好评,同时,也为救援与重建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

但近期出现的“奶粉事件”。

政府在政务公开方面做得就不好,没有及时向公众及上级通报.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2政务公开提高“两型社会”政府制定政策的质量现代法学的焦点正在从规范重心转移到行为重心。

并通过观察,解释法律行为来解释法律现实。

啦宪法权利中,肓论行为是最珍贵的权利之一。

即使在极端的情况下。

它也值得保护,因为言论行为使对其他权利的侵犯更有可能得到报道。

与它的许多心理、道德、艺术、宗教以及经济职能相比,表达自由是民主自治的实质前提。

它有助于确保政治责任,肃清政府腐败.曝光权力滥用,并且通过向官员以及公众以外的专家充分征求意见和批评,从而提高制定政策的质量。

【4Ⅻ吱务公开正是为公民言论行为的实施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对于政府制定的政策。

公民通过政务公开平台,发表有助于提高政府政策质量的言论,可以有效促进“两型社会”政策的质盘。

3.政务公开是“两型社会”中创新权运用的法治保障创新权是“两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政策,政务公开是让这个过程法治化的保障。

政府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在“阳光下”行使。

过去凡涉及“钱”和“人”等敏感事项的政务信息大多不够透明和公开,由此产生诸多“暗箱操作”.甚至滋生腐败,群众对此颇有意见。

湖北在全国首开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被称为“敏感政务”阳光下行使,网站开通以来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

这些是创新,这些也必须要为公众所知。

4.政务公开有利于提高“两型社会”政府的服务水平服务型政府是十七大报告的要求。

同时也是“两型社会”政府工作的必然趋势,所谓“服务型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

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嘲《武汉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14年生效实施,2007年年报显示。

市人民政府的行政规章及非涉密文件已全部公开。

全市各政府信息公开责任部门和单位依法向社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共1600项计58万余条。

同意公开的政府信息共11830条,部分公开的政府信息共60条,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共45条。

嘲在这些具体的分工之下。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才能够依照程序逐步提高服务水平。

三、“两型社会”中的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1.环境与资源工作公开力度不够根据”两型社会”“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要求,实时对环境及资源情况对社会公众公开是重中之重,现在的情况是,各行政机关自行公开,体系不健全,公众很难得到直观的判断.且增加了公开成本,不利于对二者的监督。

在武汉大学与武汉市政府关于武汉市珞狮路上高架桥的博弈案件中,就充分暴露了这一点。

武汉市政府二环改造缓解交通压力要修高架桥,而这所高架桥经过武汉大学侧门。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工程。

武汉大学又是被涉及的最大的单位,事先没有征求该校意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和《环境评价法》规定,一个大型市政项目需要经过环评才可上马。

而环境评估要求所涉及单位的法人代表发表意见。

涉及的单位范围为,生态评估需要纳入项目周边300米内单位的意见,而噪音和大气污染应纳入周边200米内单位的意见。

这座高架桥其中的一段.与武汉大学杨家湾校区几乎擦身而过。

武汉大学曾多次向武汉市规划局申请查看环境评估报告,但“对方一直默然处之”。

2007年3月2日,湖北媒体《长江商报)刊发了武汉二环路建设规划方案详情。

武汉大学方面称。

这是他们首次得知高架桥的具体情况,和大多数市民一样。

“一旦高架桥建成。

百年老校风貌不再。

”在这所著名高校反对下。

2008年6月4日,工程被叫停。

∞同样的。

在武汉市地铁2号线与4号线规划过程中,在是否拆除2000年才建好的洪山广场问题上,引发了一系列争议,政府如果在制定方案的时候进行信息公开,增加公众参与度,就不会出现后来公布确定方案后的争议了,而且町能还会制定出更好的方案,毕竟,损失的都是纳税人即公民的钱。

2.申请公开收费不合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武汉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及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布《关于提供政府公开信息收取费用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08]44号)之相关规定,行政机关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书面申请。

向其提供本机关主动公开信息范围以外的政府公开信息时。

可以收取检索费、复制费和邮寄费。

而公民本来参与政务的程度就不是很高,设置了这个规定,虽然收费只是成本费,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公民参政议政的进程,况且这项费用并不高,行政机关完全有能力负担。

从上文武汉市2007年年报显示,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实施并未导致公众大规模地申请“运动”,特别是没有导致针对政府公务行为的申请“运动”。

多数申请是为了寻求个人或集体的切身利益所作的申请。

事实上,几个地区的申请数量都在政府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这显示出中国的公众与西方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法的地区一样.多数是比较理性及自我的,以公益为目标申请公共信息的情况属于少数。

3.“两型社会”的服务型政府理念有待提高以国家安全以及保护政府拥有的敏感资料为由,可以对信息自由进行限制.或者以一种限制性的方式界定信息自由。

嘲以违反《保密法>等为由对应该公开的信息不予公开,成了政府的一块“挡箭牌”。

政府的服务理念并不是只做在表面,而是要在公民需要的时候,积极作为,只有理念提升了,服务型政府才能得到完善起来。

4_“两型社会”中的政务公开形式化分析一146—一析霹蝴二2嘲输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条例>所规定的法定公开场所包括各级国家档案馆和公共图书馆(简称“两馆”)。

笔者前往湖北省图书馆调查发现,各级政府对“两馆”的开辟和建设尽管有所投入.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受制于种种困难。

其最为典型的做法,是仅仅在图书馆设置若干台可以连接政府网站的电脑.以此证明已将其辟为政府信息公开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