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护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以免发生意外。 5.如病人不慎咬碎体温计,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
收。病情允许者可服用纤维丰富的食物促使汞排泄。
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 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15
稽留热
间歇热
弛张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16
发热的分期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 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苍 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热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卧床休息、缺乏能量、呼
吸功能改变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9
护理措施
1. 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呼吸情况并做好记录。
2. 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做好发热护理,监测患者 体温,遵医嘱及时留取相关标本并给予物理或药 物降温,热退时避免当风受凉。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 衡,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 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为皮肤潮 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3.退热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常水平,体温趋 于正常。此期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皮肤温度增
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病人大量出汗。
3.遵医嘱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和优质蛋白为宜, 进食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煎炸、刺激性或硬 固食物,少量多餐。保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
4.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 予保护性措施。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10
住院治疗简要过程
予以抗炎退热及对症处理,患者 症状好转,于2016年9月9日10:15 出院。
收。病情允许者可服用纤维丰富的食物促使汞排泄。
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 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15
稽留热
间歇热
弛张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16
发热的分期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 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苍 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热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卧床休息、缺乏能量、呼
吸功能改变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9
护理措施
1. 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呼吸情况并做好记录。
2. 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做好发热护理,监测患者 体温,遵医嘱及时留取相关标本并给予物理或药 物降温,热退时避免当风受凉。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 衡,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 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为皮肤潮 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3.退热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常水平,体温趋 于正常。此期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皮肤温度增
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病人大量出汗。
3.遵医嘱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和优质蛋白为宜, 进食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煎炸、刺激性或硬 固食物,少量多餐。保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
4.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 予保护性措施。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10
住院治疗简要过程
予以抗炎退热及对症处理,患者 症状好转,于2016年9月9日10:15 出院。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检查体征
检查发热病人的体征,如体温、 脉搏、呼吸等,进一步确定发热 原因。
辅助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辅助 检查,明确发热的具体原因,为 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判断病情严 重程度
01
观察症状
通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 搏、呼吸、血压等指标, 可以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 程度。
02
检查体征
通过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 皮肤颜色、尿量等体征, 可以进一步评估病情的严 重程度。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体温变化
定时测量并记录病人的体温, 了解体温波动情况,为诊断提
供依据。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病人有无其他伴随症状, 如咳嗽、咳痰、皮疹等,以及
病情变化趋势。
观察治疗效果
观察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如体 温下降、症状缓解等,以评估
治疗效果。
评估发热原因
观察症状
观察发热病人的症状,如头痛、 咳嗽、乏力等,以初步判断发热 原因。
03
询问病史
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发热 的原因和持续时间,有助 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03
发热病人的护理 要点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调整室温
保持病房温度在22~24℃,湿度在50%~ 60%。
增减衣被
根据病人情况增减衣被,出汗多时及时更换 内衣和床单。
物理降温
使用冰袋
将冰袋置于病人的额头、 颈部或腋窝处,帮助降 低体温。
酒精擦浴
用酒精稀释液擦拭病人 的身体,通过蒸发散热 来降低体温。
调节室温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 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室温 影响病人的散热。 体温过高时,可采用物 理降温法。
保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01 补充水分
发热病人易出汗,应鼓励其多喝水,保持足够的水分摄 入。
发热护理课件ppt
04
特殊人群的发热护理
儿童发热护理
观察体温变化
家长应定时测量并记录孩子的 体温,了解发热程度和持续时 间。
多喝水
鼓励孩子多喝水,有助于补充 体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帮 助降温。
总结词
儿童发热护理需特别关注,因 为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 育,抵抗力较弱。
保持舒适
提供舒适的环境,如保持室内 温度适宜、减少衣物束缚等, 有助于降低孩子的体温。
观察症状与体征
总结词
观察发热伴随症状
01
总结词
观察精神状态
03
总结词
观察呼吸状态
05
02
详细描述
注意观察发热时是否有咳嗽、流涕、呕吐、 腹泻等伴随症状,这些症状有助于判断病因 。
04
详细描述
关注发热患儿的精神状态,如是否有 烦躁不安、嗜睡、惊厥等现象,这些 可能与高热有关。
06
详细描述
注意观察发热患儿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等, 如有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总结词
进行血常规检查
01
详细描述
02 通过血常规检查了解白细胞计
数及分类,有助于判断感染类 型。
总结词
进行尿常规检查
03
详细描述
04 尿常规检查有助于发现泌尿系
统感染等病因。
总结词
其他实验室检查
05
详细描述
06 根据病情需要,可能需要进行
其他实验室检查,如血培养、 胸片等,以明确诊断。
02 03
饮食调理
发热期间,患儿的消化功能可能会减弱,因此需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 食物,如稀饭、面条等。同时,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如蛋白质、 维生素等。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ppt课件
详细描述
发热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 散热过程处于动态平衡。当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 体温升高。
发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发热的病因多种多样,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感染性发热主要由细 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非感染性发热则由机体内部因素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症状。
观察方法
定时记录
设定固定的时间间隔,如每2小 时记录一次体温和其他症状。
持续监测
使用电子体温计等设备持续监 测体温,并记录在表格或电子 设备上。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异 常情况及时处理。
询问病史和家族史
了解病人是否有发热相关疾病 史或家族史,有助于判断病因
。
观察频率与记录
观察频率
高热量高蛋白
对于高热病人,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的食 物,如牛奶、鸡蛋等。
心理护理
01
02
03
安慰与鼓励
给予病人安慰和鼓励,增 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解释病情
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病情 和治疗方法,消除其紧张 和焦虑情绪。
倾听与关注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求和感 受,关注其心理变化,及 时给予心理疏导。
发热病人的病情评估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政策,及时接种相关疫苗,预防感染。
家庭护理要点
01
监测体温
定时监测体温,了解发热程度和变 化情况。
合理饮食
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 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03
02
多喝水
发热时身体容易脱水,应保证充足 的水分摄入。
发热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 散热过程处于动态平衡。当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 体温升高。
发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发热的病因多种多样,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感染性发热主要由细 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非感染性发热则由机体内部因素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症状。
观察方法
定时记录
设定固定的时间间隔,如每2小 时记录一次体温和其他症状。
持续监测
使用电子体温计等设备持续监 测体温,并记录在表格或电子 设备上。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异 常情况及时处理。
询问病史和家族史
了解病人是否有发热相关疾病 史或家族史,有助于判断病因
。
观察频率与记录
观察频率
高热量高蛋白
对于高热病人,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的食 物,如牛奶、鸡蛋等。
心理护理
01
02
03
安慰与鼓励
给予病人安慰和鼓励,增 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解释病情
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病情 和治疗方法,消除其紧张 和焦虑情绪。
倾听与关注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求和感 受,关注其心理变化,及 时给予心理疏导。
发热病人的病情评估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政策,及时接种相关疫苗,预防感染。
家庭护理要点
01
监测体温
定时监测体温,了解发热程度和变 化情况。
合理饮食
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 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03
02
多喝水
发热时身体容易脱水,应保证充足 的水分摄入。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的原因
感染性发热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 引起的发热,如感冒、肺炎、
尿路感染等。
非感染性发热
由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发热,如 风湿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甲 亢等。
中枢性发热
由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发 热,如脑炎、脑外伤等。
变态反应性发热
由过敏原引起的发热,如过敏 性鼻炎、荨麻疹等。
02
发热病人的护理原则
详细描述
03
04
05
1. 全面评估病情:了解 病人的病史、家族史、 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 ,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
2. 寻找发热原因:根据 评估结果,确定发热的 原因,如感染、自身免 疫性疾病、肿瘤等。
3.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 划:根据发热原因,制 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免疫调节治疗等。 同时注意心理护理和支 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 件
汇报人: 2023-12-02
目录 CONTENT
• 发热概述 • 发热病人的护理原则 • 不同发热症状的护理方法 • 发热病人的预防保健 • 发热病人的护理案例分享
01
发热概述
发热的定义
发热
是指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 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 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总结词:低热病人需要找出病因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和护理,同 时注意增强免疫力。
1. 找出病因:观察病人的临床表 现和病史,确定发热的原因。
3. 注意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等,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长期发热病人的成功护理案例
01
02
总结词:长期发热病人 需要全面评估病情,寻 找发热原因,制定个性 化的护理计划。
发热的护理ppt课件
预防交叉感染
做好家庭卫生,勤洗 手、戴口罩,避免交 叉感染。
对未来护理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发热的认识和护 理知识。
完善护理服务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更加 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
开展科学研究
深入研究发热的病因、治疗和护理方法,提 高护理水平。
关注患者心理
发热可能导致患者情绪焦虑、烦躁等,需要 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
预防并发症
观察发热是否伴随其他症状, 如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
物理退热方法
01
02
03
使用退热贴
使用退热贴敷在额头或太 阳穴处,利用物理降温的 方法降低体温。
温水擦浴
用温水擦拭身体,特别是 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 的地方,通过蒸发散热来 降低体温。
冰敷
使用冰袋或冰毛巾敷在额 头、颈部等部位,通过局 部降温来降低体温。
发热的分类
01
低热
体温37.4-38.0℃
02
中等发热
体温38.1-39.0℃
03
高热
体温39.1-41.0℃
04
超高热
体温41.0℃以上
发热的原因及机制
感染性发热
细菌、病毒、支原体等 感染引起的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肿瘤、风湿性疾病、内 分泌失调等非感染因素
引起的发热。
中枢性发热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引起的发热。
感染
病毒感染
如流感、手足口病等,可引起高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细菌感染
如肺炎、扁桃体炎等,可引起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2024/1/6
2 讨论病例的护理措施
8、切口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伤口的观察: 伤口处敷料的干燥、清洁程度 伤口处敷料有无渗液,有无渗血 伤口周围皮肤情况,有无红、肿、 热、痛及分泌物,并注意分泌物的 颜色,气味。
2024/1/6
思考题
伤口的护理要点 如何区分术后吸收热及感染性发热
2024/1/6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热型 弛张热:见于败血症,重症肺结核。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热型 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热型 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肺炎 以及癌症病人。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分期 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
高热持续期:产热和散热在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体温下降期:散热大于产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
2024/1/6
发热的相关概念 引起发热的病因以及机制 重点:对发热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重点: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病例分析
2024/1/6
发热的相关概念 一、体温升高
是指由任何原因引起的产热增多、散热 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源作用于体 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 升高,并且超过正常的范围。
二、发热
体温升高超过0.5C即为发热。
2024/1/6
发热的相关概念 引起发热的病因以及机制
重点:对发热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重点: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病例分析
2024/1/6
原因分析
体温升高
生理性
月经前期 剧烈运动 应激
感染性
病理性 非感染性
2024/1/6
发热的病理原因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2 讨论病例的护理措施
8、切口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伤口的观察: 伤口处敷料的干燥、清洁程度 伤口处敷料有无渗液,有无渗血 伤口周围皮肤情况,有无红、肿、 热、痛及分泌物,并注意分泌物的 颜色,气味。
2024/1/6
思考题
伤口的护理要点 如何区分术后吸收热及感染性发热
2024/1/6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热型 弛张热:见于败血症,重症肺结核。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热型 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热型 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肺炎 以及癌症病人。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分期 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
高热持续期:产热和散热在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体温下降期:散热大于产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
2024/1/6
发热的相关概念 引起发热的病因以及机制 重点:对发热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重点: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病例分析
2024/1/6
发热的相关概念 一、体温升高
是指由任何原因引起的产热增多、散热 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源作用于体 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 升高,并且超过正常的范围。
二、发热
体温升高超过0.5C即为发热。
2024/1/6
发热的相关概念 引起发热的病因以及机制
重点:对发热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重点: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病例分析
2024/1/6
原因分析
体温升高
生理性
月经前期 剧烈运动 应激
感染性
病理性 非感染性
2024/1/6
发热的病理原因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发热患者护理 PPT课件
冷疗部位
常规护理
• (一)酌情减少活动。高热绝对卧床,因高热时,新 陈代谢率增快,消耗过多,进食少,体弱,要保证休 息环境安静、温度适宜、空气流通。 • (二)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 (三)入院后尽早留取大、小便标本及血培养送检。 • (四)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可消化流质或 半流质饮食;发热时鼓励病人每日饮水3000ml以上; 对不能进食可按医嘱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昏迷病人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 (五)测量体温:一般为3-4次/日,≥38.5每4小时测量 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可改可为每日测量1-2次。
热型
热型
热型
热型
发热的分期
•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 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 人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 伴畏寒、颤续在较高转状态,因 皮肤血管开始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 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 3、退热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 常水平,体温趋于正常。此期皮肤血管进一步 扩张,皮肤温度增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病 人大量出汗。
发热的治疗
• 物理降温:冰枕(冰槽、冰帽) 、酒精擦 浴、温水擦浴、冰冷敷 、灌肠 、降温毯
• 退热药 :肌肉、静脉、口服、外贴退烧 贴、肛塞退热药
冷疗部位
• 有大血管处和额头,如腋下,腹股沟等 • 禁忌:枕后、耳廓、阴囊、心前区、腹部、足 底 • 注意:用冷时间适当,不得超过30分钟,休息 60分钟后再使用。用冷过程中随时观察局部皮 肤颜色,确保无发紫麻木及冻伤。冰袋及时更 换,不得直接接触皮肤。
发热的分类
• 发热的程度 • 低热:37.5℃ ~ 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 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期 低热 • 中等热:38.1℃ ~39℃,多见于急性感染 • 高热:39.1℃ ~41℃,见急性感染;高热持续 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 过高热:>41℃,如中暑。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10
(2)面容
一般急性感染多呈急热面容;感染性休克常 表现为面色苍白。此外,急性白血病、再 生障碍性贫血和恶性组织细胞病常因贫血 亦可呈面色苍白;—活动性红斑狼疮可有 面部蝶形红斑;口角疱疹常见于肺炎,疟 疾;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可呈醉汉样 面容。
11
(3)皮肤
• 注意有无皮疹或出血点,出血性皮疹常提示重症 感染或血液病,前者包括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 炎、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肝炎等;后者包括白血 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 皮肤或软组织有化脓性病灶,常提示为发热原因 或败血病的来源。 • 发热伴皮肤黄染(黄疽)要注意肝胆道感染、重 症肝炎和急性溶血等。
数的感染热在吸收热期过后呈持续热,或体温降至正常后又出 现发热 。其感染的部位多在切口,但也有在呼吸道及泌尿系 等。一般是术后3~5天体温恢复正常后,再度发热,或者体温 升高后持续不退,伴切口皮肤红、肿、压痛,疼痛加重。
护理:休息、多饮水、解热镇痛及抗感染等支持与对症治疗
。要多做一些心理疏导,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一般先 用一些效果可靠的抗生素7~10天左右,争取用非手术方法吸 收,少数不能吸收者,可采取切开引流等措施。在药物应用方 面,一般是在充足有效的抗生素应用下,适当加少量激素。少 量激素(地塞米松5~1Omg/d)一是不影响疗效,二是可帮助 炎症吸收,三是可适当降温,四是可抵消药物热及无明热。
• 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 • 此时白细胞生成增多,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 度加快,有利于人体战胜疾病。这些变化有利于消灭致病 因素,使人体恢复健康。因此,在很多急性病中,体温升 高往往表示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
7
• 但发热过高或过久会使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以及代 谢发生严重障碍。 • 小儿体温超过41℃时,脑细胞就可能遭受损伤,甚至出现 抽搐,并逐步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 • 发热时人体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加,加上食物的消化吸收困 难,长期下去可引起人体消瘦,蛋白质及维生素缺乏,以 及一系列的继发性病变。因此遇到高热病人应及时采用退 热措施,并立即请医生诊断、治疗。 • 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直肠温度持续升高 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以上 2~4小时常导致休克以严重并发症。体温高达43℃则很少 存活。
发热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急性发热的护理措施
• 必要时予以诊断性治疗 如患者经过各种检查未能找到发热原因,或由于条 件限制无法进行相关检查,必要时可根据高度怀疑的 疾病进行相应治疗。 • 加强营养支持 发热患者机体消耗增加,注意给予富含维生素、高 蛋白饮食。注意水的摄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 脱水。
急性发热的护理措施
• 生命体征监测与记录 • 液体管理 监测患者出入量,观察黏膜湿度,观察尿量和颜色, 遵医嘱充足补液,预防脱水。 • 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清洁、通风,降低室温,有利于降低患者 体温。
发热患者的护理
概念
• 当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 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称为发热。 • 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 此时白细胞生成增多,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 谢速度加快,有利于人体战胜疾病,但发热过高或过 久会使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以及代谢发生严重 障碍。
温水擦浴:用吸水毛巾,于温水中浸泡, 拧至不滴水,擦拭患者皮肤。 乙醇擦浴:使用25%-35%乙醇,方法同温 水擦浴。
3岁以下婴幼儿一般不宜进行乙醇擦浴
物理降温
• 冰敷降温法:用毛巾将冰袋或冰水袋置于前额、腋窝、 腹股沟等部位降温。注意避开枕后、耳廓、阴囊、心 前区、腹部、足底等禁忌用冷的部位。 • 冰帽降温 • 冰毯降温 • 低温灌肠
谢谢大家
•选物理降温 需要退热时,首选物理降温。降温效果显著的乙醇、 温水擦浴最为常见。也可冰袋或冰水袋置于前额、腋 窝、腹股沟等部位降温。必要时可考虑采用冰盐水灌 肠、冰毯、冰帽。 • 慎用解热药 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妇女、婴幼儿高热等必须采取 紧急降温措施,而物理降温效果不好时,可以考虑药 物退热。常用的有水杨酸盐类和非甾体抗炎药,但应 警惕患者因大汗而虚脱。
发热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小儿正常体温稍有波动,因此腋下体温 37.0℃~37.5℃之间是否属于低热,应根 据情况进行分析
2021/3/12
11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的影响: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功能、白细胞内酶 活力和肝脏解毒功 能增强。
不利的影响:
①使代谢率增快、耗氧量亦增多。
②心搏加快,表皮血管扩张,故心 血管负担加大;
9
发热基本知识概述
影响因素: • 进食、运动、哭闹、衣被过厚、 • 环境温度过高----体温略升高;
饥饿、少动、保暖条件不佳----体温过低。 • 新生儿、婴幼儿和体弱儿易受环境影响而
变化 • 测体温 宜在休息后,饭后1小时、安静时
进行
2021/3/12
10
发热基本知识概述
• 发热基本慨念: 凡体温超过正常称发热。
2021/3/12
26
高蛋白 乳类、蛋、鱼、瘦肉和豆类
发热的饮食
清淡、易消化(流质、半流质) 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021/3/12
高维生素
27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021/3/12
28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注意观察热型、发热时表现及伴随症状。定 时测量和准确记录体温,每4h测体温、脉搏、 呼吸一次。 高热或超高热、有高热惊厥危险 的患儿,每1~2h测量一次。退热处置后半 小时复测体温一次,观察体温有无骤降、大 量出汗、软弱无力等现象,的那个有虚脱表 现时应给予保暖、饮温开水,严重者需静脉 补充液体
儿科常见症状发热的护理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张志芳
2021/3/12
1
提问及讨论
1.病和症状是同一个概念吗?
2.什么是发热?发热的时候你或你的家长会做 哪些自我护理?
2021/3/12
11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的影响: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功能、白细胞内酶 活力和肝脏解毒功 能增强。
不利的影响:
①使代谢率增快、耗氧量亦增多。
②心搏加快,表皮血管扩张,故心 血管负担加大;
9
发热基本知识概述
影响因素: • 进食、运动、哭闹、衣被过厚、 • 环境温度过高----体温略升高;
饥饿、少动、保暖条件不佳----体温过低。 • 新生儿、婴幼儿和体弱儿易受环境影响而
变化 • 测体温 宜在休息后,饭后1小时、安静时
进行
2021/3/12
10
发热基本知识概述
• 发热基本慨念: 凡体温超过正常称发热。
2021/3/12
26
高蛋白 乳类、蛋、鱼、瘦肉和豆类
发热的饮食
清淡、易消化(流质、半流质) 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021/3/12
高维生素
27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021/3/12
28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注意观察热型、发热时表现及伴随症状。定 时测量和准确记录体温,每4h测体温、脉搏、 呼吸一次。 高热或超高热、有高热惊厥危险 的患儿,每1~2h测量一次。退热处置后半 小时复测体温一次,观察体温有无骤降、大 量出汗、软弱无力等现象,的那个有虚脱表 现时应给予保暖、饮温开水,严重者需静脉 补充液体
儿科常见症状发热的护理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张志芳
2021/3/12
1
提问及讨论
1.病和症状是同一个概念吗?
2.什么是发热?发热的时候你或你的家长会做 哪些自我护理?
发热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学龄前儿童发热的护理特点
体温监测
学龄前儿童能够表达自己的不适感, 家长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并定期 询问孩子是否有不适症状。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药物,控制体温。
休息和充足水分
让孩子多休息,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 入。
饮食调整
学龄前儿童的消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 ,可以尝试给孩子提供清淡、易消化 的食物。
。
THANKS
感谢观看
发热患儿的护理课件
目 录
• 发热概述 • 发热患儿的护理原则 • 不同年龄段发热患儿的护理特点 • 发热患儿的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 • 发热患儿的家庭护理及预防措施
01
发热概述
发热的定义
01
发热是指体温高于正常值的情况 ,通常以腋下温度37.5℃以上为 标准。
02
发热是由于体内炎症反应或其他 疾病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异常, 导致体温升高。
注意过敏反应 如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症 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退热药物与其他解热镇痛药、抗 感冒药物、止咳化痰药物等可能 会发生相互作用,使用时应遵医 嘱。
05
发热患儿的家庭护理及 预防措施
家庭护理要点
01
02
03
04
保持患儿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摄 入,以增强其免疫力。
婴儿发热的护理特点
01
02
03
04
体温监测
与新生儿类似,婴儿也需要密 切监测体温变化,一般每4-6
小时测量一次。
降低室温
适当降低室内温度,以减少发 热时的不适感。
保持水分平衡
婴儿发热时容易出汗,需要保 持水分平衡,及时补充水分。
饮食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加强观察:〈1〉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
温,4次/日,高热者每4h测一次,待体温恢复正 常3天后,改为每日1次或2次。注意发热类型、程 度及经过,及时注意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2〉观察是否出现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肝、 脾肿大,结膜充血,单纯疱疹,关节肿痛及意识 障碍等伴随症状。
〈3〉观察发热的原因及诱因有无解除 〈4〉观察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全身症状及实
〈2〉高热持续期:应注意尽量解除高热带给患者 的身心不适,合理处理患者的要求。
〈3〉退热期:满足患者舒适的心理,注意清洁卫 生,及时补充营养。
6、输液反应引起的发热: 〈1〉发热反应较
轻者,应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 通知医生。 〈2〉发热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 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可 做细菌培养,以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3〉对 高热患者应给与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 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和激素治疗。
2、弛张热:体温在39 ℃以上,24h内温差达1 ℃以上,
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热、风湿热、化脓 性疾病。
3、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 ℃以上,持续数小时或
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 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 疟疾等。
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见
4、促进患者舒适: 〈1〉休息可减少能量的消
耗,有利于机体康复。高热者需卧床休息,低热 者可酌情减少活动,适当休息。为患者提供室温 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流通等合适的休息环境。
〈2〉口腔护理:发热时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 黏膜干燥,且抵抗力下降,有利于病原体生长、 繁殖,已出现口腔感染。应在晨起、餐后、睡前 协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验室检查结果。
〈5〉观察饮水量,饮食摄入量,尿量及体重变 化。
3、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
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食物。注意食 物的色、香、味,鼓励少量多餐,以补充高热的 消耗,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鼓励患者多饮水,以 每日3000ml为宜,一补充高热消耗的大量水分, 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于流行性感冒、癌前发热等。
六、护理措施
1、降低体温:可选用物理或药物降温方法。
〈1〉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局部 冷疗采用冷毛巾、冰袋、化学制冷袋,通过传导 方式散热;全身用冷可采用温水拭浴、酒精拭浴 的方式,达到降温目的。
药物降温是通过机体的蒸发散热而达到降温目的, 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尤其对年老体弱及心 血管疾病者应防止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实施降 温措施30分钟后应测量体温,做好记录和交班。
体温调节中枢
三、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总体分类
发热性质
病因
疾病
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 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
感染性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发热 立克次体和寄生虫等)
血液病
淋巴瘤、恶组、噬血细胞综合征、 白血病等
非
感
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病
染
性
实体肿瘤
发
理化损伤
热
神经源性发热
风湿热、药物热、SLE、皮肌炎、 多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 脂膜炎、成人Still病等 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等
发 热的护理
尚娜
一、发热的定义
● 人体正常体温范围
19世纪,Carl Reinhoid August Wunderlich对25000人 进行了近100万次的腋温测量:
平均体温37.0 ℃,波动范围36.2~37.5℃ 早晨6点最低,午后4~6点最高。 ● 发热的定义
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护理:退热期,往往大量出汗,应随时 去除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受凉,保持皮 肤清洁干燥。对长期持续高热者,应协助其改变 体位,防止压疮、肺炎等并发症发生。
5、心理护理: 〈1〉体温上升期:患者突然发冷、
发抖、面色苍白,此时患者会产生紧张、不安、害 怕等心理反应。护理中应经常探视患者,耐心解答 各种问题,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给予精神安慰。
THE END
二、发热的机理
安静时:骨骼肌、肝脏 产热器官
运动或有疾病伴发热时:骨骼肌为主
甲亢、剧烈运动、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等
直接导致 发 热
广泛的皮肤病变、心力衰竭等
散热器官 主要是皮肤(对流、辐射、传导、蒸发)
发热的机理
密集的温觉感受器
散热反应
前部 下 丘 脑
刺激
少数冷觉感受器
产热反应
后部
神经“情报”整合处理的部 位
热射病、大的手术、创伤及烧伤等
脑出血、脑干伤、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等
其他
甲亢、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痛风
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最常见
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寒战与输液反应相鉴别:
•输液后不久即开始
•输液前无反复发作的病史
输 液
•颤抖更剧烈,而无明显的乏力、纳差、萎
反
靡等全身毒血症表现
应
•停止补液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处理后,
10~
15分钟内寒战即可终止。
四、发热的三个时期
1、体温上升期:此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 热。
2、高热持续期: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 于平衡。
3、退热期: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 常水平。
五、常见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h
波动范围不超过1 ℃。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