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水分子化学说课稿范文

合集下载

《水分子的运动》说课稿(定)

《水分子的运动》说课稿(定)

2011年四川省初中化学新课程说课暨优质课展评活动说课稿教材版本: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说课内容:《水分子的运动》(第一课时)参赛教师:蒋和平指导教师:唐兵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第一课时说课稿说课人:蒋和平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第一课时。

本节课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学设计力求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以培养学生用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看待物质,形成物质世界的微粒观,最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以水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三态变化,归纳出分子的基本特征。

这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具有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我的学生学习热情高,实验探究欲望强。

他们已知道了物质能发生三态变化及其变化的条件,但缺乏从微观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变化的能力。

为此,我找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和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2)、通过对分子基本特征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四个探究活动,让学生逐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学习运用生活经验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解释生产生活现象。

(2)、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学会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看待物质,形成物质世界的微粒观。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分子的基本特征”。

难点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法与学法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

《运动的水分子》说课稿.docx

《运动的水分子》说课稿.docx

《运动的水分子》说课稿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教学理念倡导从学生自身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学科探究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

基于此,本课围绕“突出科学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和“激发学生兴趣”的基本理念展开。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我的说课《运动的水分子》。

一、说教材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木节课鲁教版八年级全一册中的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的第2课时,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宏观现象帮助理解微观的原理。

这是学生从宏观思维到微观思维的转变,同时本节课也由理论到实际,在解决生活问题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所设计的实验探究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彖直观,不仅使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和强化,还有利于学生以高昂的热情进行后续的化学学习。

二、说学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掌握他们的情况有利于课堂的教学。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应对学生的情况有着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

本课所面对的是初中的学生,他们的抽彖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以形成,并且也有了对生活现象产生疑问的能力,比如:“物质到底是由什么构成?”所以在课堂上我将创设便于他们口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口己见解和表现才华的机会,并且能够正确的解决他们的疑问。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整堂课都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还能让他们在探索中学到知识, 从知识中解决自己的疑问。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学会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锻炼团结合作、独立思考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自主阅读,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验演示,初步练习实验观察、问题分析的方法和能力。

3.通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宏观现彖与微观世界的联系,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化学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作用,提升化学价值观。

《水分子的运动》说课稿

《水分子的运动》说课稿

《水分子的运动》说课稿《水分子的运动》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和反思等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以学生身边很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想象、探究、思维、讨论、归纳出分子的共同特征。

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物质世界的微粒观,为后面学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做好铺垫。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探究能力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和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理解状态变化这类物理变化的本质,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索水沸腾后体积变大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学会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看待物质,形成物质世界的微粒观。

教学重点:理解分子的特征。

教学难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法分析1、学情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经常传递出物质构成及其变化的微观本质信息,九年级学生对微观认识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浅薄和迟钝,已了解了物质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但不能自发的从微观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本质的探究冲动还有待激发。

教学的起点应当定位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

要从学生生活和已有知识基础上,设置情境,激起思维,交流碰撞,形成共识。

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全一册《运动的水分子》说课稿

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全一册《运动的水分子》说课稿

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全一册《运动的水分子》说课稿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全一册的《运动的水分子》单元的第一课,主要介绍水分子的结构和运动特性。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水分子的构成和运动方式,从而为后续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水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分子式;–掌握水分子的基本性质和运动方式。

2.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水的特性和现象;–能够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和描述水的运动规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水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分子式;2.水分子的基本性质和运动方式。

四、教学难点1.如何形象地描述水分子的结构;2.如何利用实验观察和揭示水的运动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分享关于水的一些现象和特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2. 探究水分子的结构(20分钟)a. 水分子的组成结构通过讲解和图示介绍水分子的组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分子式为H2O。

解释氢键的作用,使学生理解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b. 水分子的形象描述使用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描述水分子的结构。

例如,将水分子比作一个小家庭,氧原子是一个大圆圈带着两个小圆圈的“头”,这两个小圆圈就是氢原子。

3. 探究水的运动规律(30分钟)a. 液体分子的运动方式让学生观察并感知水的流动。

通过实验,让他们发现水分子具有自由流动的特性。

解释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和扩散,以及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b. 运用实验方法探究水的蒸发和凝结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

提问学生水的蒸发是否受温度的影响,引导他们理解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变化。

4. 总结归纳(10分钟)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对水分子的结构和运动进行回顾。

强调水分子的运动特性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实际问题的关系。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水分子的变化》说课稿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水分子的变化》说课稿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水分子的变化》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分析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化学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解释身边的自然现象。

本节课的内容是鲁教版九年级上册《水分子的变化》,主要围绕水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展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水分子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成分。

–掌握水分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理解水的凝固、融化、汽化、液化等变化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图示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守则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水分子的结构和化学成分。

–水的凝固、融化、汽化、液化等变化过程。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和准确描述水分子的结构特点。

–掌握水分子变化过程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和现象。

四、教学内容与学法安排1.教学内容–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水的凝固、融化、汽化、液化等变化过程的实质。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和应用。

2.学法安排–导入新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提问激发学生对水分子的兴趣。

–知识讲解与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认识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介绍水分子的变化过程,并进行相关实验演示。

–学生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讨论总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学习成果。

–课堂练习:以问题形式展开课堂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通过生活化的例子引发学生对水分子结构的思考和讨论。

–示范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展示水分子变化过程,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导引式探究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思考,加深学生对水分子变化的理解。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运动的水分子》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运动的水分子》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运动的水分子》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运动的水分子》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重要的一个章节,主要介绍了水分子的微观结构和特性,以及这些特性与水的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水分子的运动理论,为后续学习化学反应的基础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水分子的运动特性,能解释水的蒸发、凝结、溶解等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水分子的运动特性及其与水的物理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将微观的分子运动理论与宏观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进行科学解释。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但对水分子的运动特性可能还比较陌生。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推理能力,但可能在抽象思维和科学解释方面存在困难。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动画、模型等方式展示水分子的运动状态。

2. 实验探究法,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水分子的运动。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现象出发,逐步深入到分子层面的理解。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展示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让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然后提问:“为什么热水会比冷水更早冷却?”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水分子运动的话题。

2. 回顾旧知:回顾分子的基本概念,如分子的定义、性质等,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二)、新知讲解1. 引入概念:介绍“分子运动论”,解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说明热水的分子运动比冷水更剧烈。

2. 实例分析:通过动画或模型展示,形象地描绘水分子的运动状态,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 探究活动:设计实验,如蒸发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水分子的运动。

初中化学《运动的水分子》教案

初中化学《运动的水分子》教案

初中化学《运动的水分子》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初中化学《运动的水分子》教案教案撰写是教师招聘面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运动的水分子-说课稿

运动的水分子-说课稿

运动的水分子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初中化学组第5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运动的水分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为以后学习水分子的组成起到了铺垫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①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认识分子的特征。

②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③培养主动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3.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确定分子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而难点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将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讲授法,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教学过程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打造高效课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导入课题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洁白无瑕的云朵,淅淅沥沥的雨滴,漫天飞舞的雪花等美丽的自然景观,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走进化学学习。

接着让学生思考:小小的水分子是怎样使水变成云、雨、雪的呢?进而引出课题: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我采用课本上的例子: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给针管中的水加热,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把封闭在针管中的水煮沸,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大。

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学生猜想:水分子本身变大了?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还是水分子受热都运动到针管的另一端去了?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仅仅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第二单元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说课-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

第二单元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说课-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

杀菌消毒
大气压强
04实验教学目标
化学观念
实验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了解过滤原理, 掌握过滤吸附 的方法
构建物质 分离模型
动手实践进行 水的净化实验, 通过探究和对 比实验学习净 水方法
使学生初步养 成保护环境的 意识和建设社 会责任担当, 培养学生跨学 科素养
05教学过程
激发学习兴趣
引出教学课题
05教学过程(环节二)
环节二: 思考水厂净水流程,形成净水思路?
思考:比较视频中自来水厂流程与教材中的不同点?
结合视频分析教材中流程较为简单,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融合,将流程进行改进后,如下: 进水口→沉淀池→过滤池→吸附池→杀菌消毒→饮用水
05教学过程(环节三)
环节三: 结合水厂净水思路,设计模拟实验?
情景线 情景: 模拟自来水厂净化水
问题线
环节一:
环节二:
清澈的水能直接饮用吗? 思考水厂净水流程,形
成净水思路?
环节三: 根据方案和提供材料设 计并进行模拟实验?
环节四: 如何爱护日益紧张的水 资源?
活动线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观看教材和视频小组设 计净水流程
教师引导,小组研讨, 交流并演示
小组成员结合自身经历, 分享发言
任务一:小组探究并选择净水材料 实验仪器:TDS传感器、注射器、胶头滴管、TDS计、橡胶管、微型抽水机、微型 抽气泵、玻璃管、塑料瓶,野外求生净化器、干燥管、纱布、气球、橡胶塞、玻璃 导管、滤瓶、铁架台、升降台、长颈漏斗、玻璃棒等 实验试剂:活性炭、明矾、红墨水、次氯酸钠
资料卡片
在学案上观看资 料:沉降、过滤、 吸附、杀菌消毒 和TDS参考值的 意义和原理。

运动的水分子教案

运动的水分子教案

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解释和原因分析。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3、理解状态变化这一类物理变化的本质二、教学起点分析:学生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相当一部分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发地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想象不易产生探究冲动。

教学的起点应当定位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

用问题启发思考:如我们为什么觉察不到水的蒸发的?水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蒸发?在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三、教学过程:(一)前置测试:1、构成水的微粒是什么?2、构成水分子的微粒是什么?3、水的三态变化是什么?水为什么有三态变化?(二)新知学习【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些图片,看看图片中展示了什么景色?【图片1】:蓝天白云——【师】: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这让我想起了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图片2】:下雨景色【师】: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个不停,“潇潇春雨贵如油”。

我又自然想到了深知民众疾苦的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请大家看这幅图片,你会想到什么诗?【图片3】:雪景【师】:徜徉在优美的诗句中,你们可知这三幅图片中的美景都由什么组成的?【生】:水【师】:它们中的水有什么不同?【生】:存在状态不同。

【师】:水变成云、雨、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自然界中的水创造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它们都是由一滴滴的水组成的,这一滴水在自然界中似乎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就是这平凡的一滴水中,却聚集了约1021个水分子。

我若把这滴水平均分成1021份,每一份就是一个水分子,设想一下,你还能看见它吗?你知道一个水分子的大小吗?【出示】:一个惊人的数字!一滴水中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若由10亿人来数这些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地数,要3万年才能数完呀!一个水分子质量约3×10-23g一个水分子体积约3×10-23 mL【生】:体会水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水分子化学说课稿范文
运动的水分子化学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运动的水分子化学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三年制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学生身边很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想象、思维、讨论交流归纳概括出分子的共同特征。

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物质世界的微粒观,为后面的学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做好铺垫。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探究能力为出发点,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特点及分子特征的探究,初步认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分子的特征
2、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究水沸腾后体积变大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
2 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以及从“雨后初晴的路面”和“水烧开后的锅盖”等问题的探究,学会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让学生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理解分子的特征。

教学难点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已了解了物质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但不能自发的从微观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本质的探究冲动还有待激发。

所以,要从学生生活和已有知识基础上,设置情境,激起思维,交流碰撞,释放潜能,形成共识。

2、教法的选择
我在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了学科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猜想分析、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表达概括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培养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

三、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一般途径,所以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制定计划、画出模型及微观过程,然后课件展示及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相互交流。

体现“我自主,我快乐,我学习”的教育方式。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收获。

四、说教学过程
综观本节教学内容,我采用4个环节来进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设计这样情境:首先展示4幅壮观美丽的哈尔滨冰雕艺术节上的作品(学生观看,谈感想),但遗憾的是这座冰城在人间存在不久便消失了,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看过之后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谈谈
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交流后师生共同提取有关水的三态变化的信息。

最终归结为水为什么有三态变化。

提出了问题,思维有了起点和依据,迈出了探究的第一步。

这时教师适当引导告诉学生要想弄清水为什么有三态变化,就要进入微观世界,利用分子观点探讨,出示本节课题。

(二)实验探究:水加热后的宏观现象及其微观本质。

内容一:“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很小但水分子是客观存在的”
首先出示一段资料:让学生明白水分子很小
再出示一幅扫描隧道显微镜拍下图片:让学生明白水分子虽然很小但它是客观存在的
再让同学们画出水分子的模型,增加对水分子结构的认识。

内容二:实验探究:给注射器里的水加热,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从微观上进行分析
(1)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很轻松的答出实验的现象:水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

(2)再让学生猜想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水分子是如何变化的?画出变化的微观图。

学生的思维容量较大,此过程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每个成员画出导致水体积膨胀的.微观图,结束后,教师投影出不同小组画出不同的微观图,总结出有哪些原因可导致水的体积膨胀?
(3)通过课件展示:冰、水、水蒸气三者转化时水分子的变化过程
学生通过课件,不难得出:冰中水分子有序排列,固定位置振动;水中水分子无序排列,一定体积自由运动;水蒸气中水分子完全自由运动。

生思考水的三态变化得出:
不变的是:分子的大小及分子的数目
变化的是:分子间隔及分子的排列方式
继续引导得出: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没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
这样学生便理解了水加热后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的关系。

(4)课本活动天地2-1:描述水分子的运动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结冰及冰融化的现象。

(5)学以致用:解释两个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①雨后初晴的夏日,地上的斑斑水渍一会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补充:受热不是给分子提供能量的唯一途径,如湿衣服晾在通风地方更容易干)
②烧开水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原因是什么?
(三):反思归纳分子的性质
学生根据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变化规律总结得出水分子的性质:
①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小
②水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③水分子之间有间隔
④水分子间存在作用力且自身有能量
其实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有很多,如:氢气、氧气、蔗糖、酒精等,这些分子同水分子一样,也都具有上述特征,你能事实或实验加以验证吗?
验证1:分子间有间隔?
(探究实验1)取两支25毫升的量筒,一支加入10毫升水,另一支加入10毫升酒精,然后将这两种液体在其中一支量筒中混合,静置后观察现象。

(设疑1)分子间的间隔能变化吗(从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间隔的变化来引导)
得出: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热胀冷缩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
(设疑2)气体易被压缩,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为什么?
小实验:注射器分别盛满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口,然后推动活塞,体验用力情况,得出:气体分子间隔大,液体和固体分子间隔小。

验证2:分子不断运动
(探究实验2)取两支相同容量的小烧杯,一只中加入半杯热水,另一只中加入半杯冷水,然后加入少量品红,观察现象
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视频):布朗运动
通过实验让学生更直观看到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验证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师引导:正是由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导致水呈水滴滴下。

(总结)正是由于分子具有这些本质属性,自然界里的水才会通过分子能量的变化实现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四)谈收获。

随着各个探究活动的结束,让学生闭上眼睛,从知识、思维方法、情感方面,对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对知识形成过程中使用的思维方法进行新的理解和感悟,畅谈收获!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设想,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