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夜雨寄北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夜雨寄北李商隐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夜雨寄北李商隐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11/11
第六单元 诵读观赏
1/11
夜 雨 寄 北李
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隐
2/11
作者: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 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 (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 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是晚唐最出众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 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段成式、温 庭筠格调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 称为“三十六体”。
6/11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 环境抒写,阐发了孤寂情怀和对妻子深深思念。后 两句即构想来日重逢谈心欢悦,反衬今夜孤寂。语 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7/11
译文: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李白和杜甫诗篇经成千上万人传诵,现在读起来已经 感觉没有新意了。
3/11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11
注释: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5/11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10/11
哲理: 历史发展向来是新陈代谢,推陈出新,后浪超出前 浪。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新 人才涌现,但他们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诗歌应伴随 时代不停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是刻意 模仿,唯古人是从。这就是赵翼要传达给我们思想。 长江后浪推起浪,历史就是这么在一代一代人才 辈出,推陈出新中不停发展,前进。年轻人应该有自己 理想,理想。创造美好未来。

夜雨寄北古诗词赏析及思乡之情

夜雨寄北古诗词赏析及思乡之情

夜雨寄北古诗词赏析及思乡之情夜雨寄北,是一首咏史抒怀的古诗,其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思乡之情而广受赞誉。

本文将对夜雨寄北进行赏析,探讨其中蕴含的思乡之情。

诗歌赏析夜雨寄北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全文共4首句,以古体诗的形式表达诗人内心深沉的思乡之情。

诗歌的第一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通过描绘夜雨涨秋池的景象,诗人将自己思乡之情隐晦地表达出来。

第二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脉连绵",诗人把巴山脉的高峻和连绵不绝形容为自己思乡的心情,希望与诗中的君共同剪烛点亮心中的思乡之情。

第三句是"若有人知郎骨肉,应怜屐齿寄微躯",诗人以郎字指代自己,苦苦思乡的辛酸与痛楚一览无余。

最后一句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诗人回忆起自己当初壮志未酬,远赴边疆戍守的曾经。

思乡之情夜雨寄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追忆着巴山脉的高峻壮丽、川蜀的雨水和自己曾经的豪情壮志。

诗中充满诗人对家乡温暖的怀念之情,与世长辞后的思乡之痛苦,通过对夜雨和巴山等意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心灵的悲凉和彷徨。

此外,诗人还对自己壮志未酬的经历进行了回顾。

当年的他不仅有千里觅封侯的豪情,也有马蹄声震梁州的战斗激情。

但无论如何,他都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只能将寄托思乡之情的屐齿寄于微躯。

思乡之情是人们在离家漂泊时常常会经历的一种情感。

离别之时,我们往往会怀念起家乡的美好和亲人的温情。

正如王之涣在夜雨寄北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充满了对故土、对亲人、对过往一切的思念与怀念,这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深沉情感。

总结夜雨寄北是一首展现了诗人思乡之情的优美古诗。

通过描绘巴山夜雨和思乡壮志未酬的经历,诗人王之涣感人地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彷徨和痛苦。

这首诗流畅优美的表达方式和真挚的情感,使其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了离别之苦和思乡之情的力量。

《夜雨寄北》赏析

《夜雨寄北》赏析

《夜雨寄北》赏析夜雨轻轻地落在北方的大地上,伴随着那阵阵细细的淅淅沥沥的声音,在黑暗的夜晚里回响。

这首《夜雨寄北》的诗歌,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因为它给人一种深沉静谧的感觉,仿佛能瞥见诗人心灵深处的思绪。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一些赏析和感悟。

第一段:敞开心扉,接纳世界诗的开篇四个字“千里共婵娟”,一种宽广和宁静的美好感从诗人的笔下展现出来。

在这个寄托着遥远思念的夜晚里,月光如水,洒落在大地之上,照亮了无垠的道路和迷茫的心灵。

诗人选择在北地,这个寒冷孤独的地方,来借由夜雨的霏霏细雨,把自己的心声送到远方。

第二段:思念如雨,寄托深情“千里共婵娟”,这四个字中蕴含着诗人对思念的情感渴望。

诗人用“夜雨”作为情感的载体,通过“寄托”来表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经历了千山万水,即使身在北方,心也时刻牵挂着远方的亲人。

夜雨轻拂诗人的内心,使思绪时而沉郁,时而激荡,如同大自然的呼吸般起伏不定。

第三段:心灵的共鸣,自然的意味诗中的“夜雨”和“月”都是经典的自然元素,表达出一种平和而持久的情感。

在黑暗的夜色中,诗人想到远方的亲人,思念之情如同夜雨一般婉转而细腻。

夜雨洗净了尘埃,也使诗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回归纯粹和真实的状态。

而“共婵娟”则彰显出诗人与月亮的共鸣,共同抒发内心的激荡和情感。

第四段:亲情的力量,超越时空的限制通过《夜雨寄北》,诗人将遥远的亲情融入其中,使诗的表达超越了时空的限制。

夜雨洒遍大地,诗人的思念之情也通过这宛如细雨一样点滴而均匀地传达给远方的亲人。

即使身在千里之外,诗人内心却和亲人紧紧相依,这是深厚的亲情所赋予的力量。

第五段:审视自我,寻求自在“明月”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承载着诗人自我审视的意味。

夜雨弥漫了大地,使得月光和诗人的内心得以照亮。

诗人在思念中逐渐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开始审视内心的渴望和追求。

这样的审视让诗人逐渐认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使他的内心得到一种自在和宁静。

第六段: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启示通过《夜雨寄北》,诗人思考着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剪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翻译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赏析这是一首抒情。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

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反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归期是何日,那么,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25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25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8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 徘徊不已,由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让人觉得有点累赘。 19《夜雨寄北》的作者是李商隐,宋代著名诗人,字义山。 20刘禹锡的《夜雨寄北》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 长,具有含蓄的力量,令人百读不厌。 21《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我们还学过他的古诗《夜雨寄北》 《秋词》等。 22李商隐《夜雨寄北》的结尾两句,通过写眼前想见的实景,表现了作者 思归的急切。
02 写作背景
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牛僧孺、李德裕)的 朋党之争中。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
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 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 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
1“何当”一词在诗中是什么意思?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何当是何时将要。
体现了诗人渴望回家与妻子团聚的急切心情,突出了今夜心境的郁 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2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①实写,两个“期”写出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惆怅和无奈, ②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 归之苦, ③用巴山夜雨的景象表达愁思之深重,情景交融。
3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
4写出了诗人所处之地水满秋池的景象
5感受到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
6回答亲人归期未卜,并用雨景衬托浓郁相思
7表达了苦涩与无奈的心境
8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
9点明时节
10一问一答的典型环境描写,写客居异地的孤寂情怀和对妻子的深切思念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一、关键信息1、诗歌题目:《夜雨寄北》2、作者:李商隐3、诗歌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翻译要点5、赏析角度二、原文翻译11 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翻译为: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

111 此句开篇即直抒胸臆,通过夫妻之间的问答,展现了归期的不确定性,流露出诗人的无奈和羁旅之愁。

12 “巴山夜雨涨秋池”翻译为: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121 这一句描绘了眼前的实景,秋雨连绵,池水上涨,烘托出孤寂凄凉的氛围。

13 “何当共剪西窗烛”翻译为: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

131 诗人由眼前的景联想到未来相聚的温馨场景,表达了对重逢的期待。

14 “却话巴山夜雨时”翻译为:那时再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141 这一句回扣前文的“巴山夜雨”,使得思念之情更加深沉绵邈。

三、诗歌赏析21 情感表达211 这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既有羁旅他乡的孤寂和对妻子的思念,又有对未来团聚的期待,多种情感交织,令人动容。

212 诗人以朴素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细腻入微,展现了其高超的抒情技巧。

22 意境营造221 诗中通过“巴山夜雨”这一特定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

222 同时,“西窗烛”的想象又为诗歌增添了温馨的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3 结构巧妙231 诗歌采用了回环往复的结构,从眼前的实景到未来的想象,再回到眼前的景,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曲折动人。

232 首尾呼应,“巴山夜雨”的重复出现,强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4 语言特色241 语言简洁明快,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242 用词精准,如“涨”字,生动地描绘出秋雨之盛,池水之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绪。

总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巧妙的结构和精炼的语言,成为了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和喜爱。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共20张PPT)
16
• 诗歌的前两句对李杜的诗歌 的态度:肯定、赞美。
• 前两句为提出下面的见解作 铺垫。
17
[注释]:
江山:大地,引申为社会。 才人:有才能的人,这里指杰出的诗 人。
领:占领,这里是有影响的意思。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 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 的事叫“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 成就的“才北
李商隐
1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 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 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 为 “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传世。
2
题解
夜雨寄北 李商隐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
北”。
3
品读 夜雨寄北 (七言绝句)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
• 前两句借景抒情,主要写出 了作者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 情。
8
品读欣赏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 烛长谈。 翻译:什么时候能与你同坐西窗下面 一起剪烛长谈。
9
却话巴山夜雨时。
翻译:那时候我还要告诉 你巴山夜雨时我思念你的心情。
最后两句写作者畅想未来 两人欢聚的场景。(虚写)
10
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 所描绘的两幅图景。
1、巴山夜雨图 2、剪烛夜谈图
11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 “今夜”的心情。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 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 相见共语的期盼。
12
小结: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 发诗人羁旅他乡时的孤寂和对妻子的无 限思念之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 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 曲折的意思。

《夜雨寄北》 ppt课件完美版

《夜雨寄北》 ppt课件完美版
漪无数心口无语奢望灿烂的孤独明月黄昏遍遍不再少年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 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 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 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好 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 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
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
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
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回首页
夜雨寄北(七言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回首页
回首页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夜雨寄北》 李商隐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题分析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 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 “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 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 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 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作者介绍
8、《秋词》中哪一句诗体现了诗人的豪迈 乐观,抒发了诗人的远大志向?
便引诗情到碧霄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悟一悟
通过对全诗的学习,想一想,当我们在 人生道路上遭遇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能 从诗人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
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不能悲观失望,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 态勇敢面对。要有顽强不屈,奋斗不息的精 神。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夜雨寄北 品析诗歌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 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 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全诗小结
这首七言绝句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写,当 时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并不悲观消沉。他 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热情赞美秋天的 美好,并借一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诗人 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情 怀。为我们唱出了一曲奋发向上的励志之歌。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对比
4、诗人对秋的这种独特感受,表现 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表现了诗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 的心态。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夜雨寄北》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夜雨寄北》

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常用来表达怀念亲友,盼望有时在相聚的诗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全诗内容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夜雨寄北》从时间、空间的相关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3、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答: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4、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答: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5、“问“、“话”二字好在何处?答:“问”写出了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话”照应了“问”,写出了宦游人的乡愁和歉意。

6、赏析两处“巴山夜雨”妙在何处?答:(1)次句中的“巴山夜雨”是现实中的,描绘了秋雨连绵,阻隔了回家的路,增添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作者借凄凉的秋景抒写了孤寂凄凉的心情。

(2)尾句中的“巴山夜雨”则是虚写未来欢聚时回忆的话题,衬托了眼下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两处“巴山夜雨”相对照,更深刻的表达了现家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之情。

(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写实,渲染凄清寂寥的情调;第二个“巴山夜雨”是写虚,是想象与妻子团圆,突出重逢的温馨和愉悦)7、“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分)答:渲染气氛,融情于景。

(各1分,意思对即可)8、《夜雨寄北》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2分)答: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5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诵读欣赏《夜雨寄北》《论诗》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诵读欣赏《夜雨寄北》《论诗》 苏教版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 1.作者简介:
• 李商隐(参见P208注释1)
• 赵翼:
• 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清代诗人、 史学家,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二十六年 (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 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 主讲扬州安定书院。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 合称“乾隆三大家”。 著有《瓯北诗钞》等。

学习诗歌的方法 • 读——读出节奏 • 品——品出诗意 • 悟——悟出诗情 • 诵——诵出诗韵学:夜雨寄北Fra bibliotek出节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出节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C.“何当共剪西窗烛”中“何当”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在引发而来, “共剪”是对未来欢乐的憧憬。
D.“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 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的乐的谈话材料。
归期未知的无法抑制的 愁苦之情。
⑵A.前赵两诗句分是析以不李当白的、一杜项甫是的:诗为例来说理C,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口传诵,
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 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 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
出诗韵 进入意境,领悟诗理
论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⑴ 李诗鉴赏不正确的是:
A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
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
B.“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涨满秋池之景,作者 没说什么愁,而愁苦之情自然显现。

《夜雨寄北》诗词赏析

《夜雨寄北》诗词赏析

《夜雨寄北》诗词赏析《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意象运用、语言特点和结构安排,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一、情感表达《夜雨寄北》的情感表达深沉而真挚,充满了思念与期盼。

诗人通过写给远方的亲人的回信,表达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的无奈与“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孤寂相互呼应,使得思念之情更加浓郁。

同时,诗人又借雨中涨满秋池的景象,暗示出内心的期盼与等待。

这种情感表达既深沉又细腻,使得整首诗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二、意象运用《夜雨寄北》中的意象运用独具特色。

诗人巧妙地运用“夜雨”、“秋池”、“巴山”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个充满秋意的意境。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出诗人在异乡漂泊的孤独与凄凉,同时也暗示出诗人对未来的期盼与等待。

此外,“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虚幻意象,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使诗歌意蕴深远。

三、语言特点李商隐的诗歌语言优美、精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夜雨寄北》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为:用词简练、质朴自然、节奏明快。

整首诗语言质朴无华,没有过多的华丽修饰,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受。

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押韵和对仗等手法,使得整首诗节奏鲜明,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韵律美。

四、结构安排《夜雨寄北》的结构安排非常严谨。

整首诗由四句组成,前三句写景叙事,后一句直抒胸臆,既体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又表达了期盼重逢的美好愿望。

诗中时空交错,现实与想象相互交织,使得诗歌结构错落有致,层次分明。

同时,“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为整首诗的主题句,贯穿始终,使得整首诗结构紧凑,逻辑严密。

综上所述,《夜雨寄北》作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意象运用、语言特点和结构安排,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严谨的结构,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商隐的诗歌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夜雨寄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夜雨寄北》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了诗人羁 旅他乡对家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 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 思。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拓展提升
1、思乡怀人诗缘由: 战乱频繁、久戍不归 宦游失意、仕途坎坷
2、思乡怀人诗歌根据主题的分类: ①羁旅思乡 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②思亲念友 如: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征人思乡 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闺中怀人 如:温庭筠《望江南》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随堂练习
2.请说说“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有何作用。 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发了在巴
蜀羁旅中的孤独凄凉之感。 3.成语“剪烛西窗”源于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 的含义。
“剪烛西窗”在本诗中指思念远方的妻子,渴望相聚,在家中 西窗之下秉烛长叙离别之情。后来泛指亲友灯下相聚畅谈。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诗歌品读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诗意:何时将要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长谈。追述我独居巴山时 面对夜雨的情景。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诗歌品读
赏析:第三、四句笔锋一转,写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剪 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虚景)。时空交错,虚实相 生,把眼前的凄苦转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 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表达了诗人 强烈的思归之情。
例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 春风满洛城。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拓展提升
杨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汉代就 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

夜雨寄北(李商隐)原文及赏析

夜雨寄北(李商隐)原文及赏析

夜雨寄北(李商隐)原文及赏析夜雨寄北(李商隐)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

下面先是原文及其注释,然后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君:诗人对朋友的称呼,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指读者。

巴山:指四川的蜀山。

秋池:四川盆地有水田,秋季雨水多时会涨满池塘。

共剪:共同剪烛,指共度夜宵。

西窗:指家中的窗户,这里也可理解为指赏月之地。

赏析:在这首诗中,李商隐写道:朋友问他什么时候回来,他回答说还没有确定的时间。

接着他用“巴山夜雨涨秋池”来形容四川的夜雨,让人感受到一种凄凉的氛围。

巴山与夜雨的结合,让人联想到诗人的离别之行。

接下来,他表达了与朋友共度夜宵的心愿,希望有一天能够一同欣赏月亮。

最后,他借巴山夜雨的意象,表达出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运用了典型的“现场写景”手法,形容了四川地区秋天的夜雨情景,也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巴山夜雨的凄凉,诗人将自己心情的阴郁和离愁与外在的环境揉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无奈和抑郁的感受。

这种结合了内心情感与外在景物的描绘,增加了诗歌的艺术张力和审美效果。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意境清秀。

以总分法为结构,前两句刻画了诗人对回归时间的不确定,以及四川夜雨的情景;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共度夜宵的期待和真挚的思念之情。

通过四句简洁的文字,把复杂的感情和景物形象浓缩在其中,给人带来了沉郁和凄婉之感。

总的来说,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情感深沉的抒情诗。

通过描绘四川夜雨的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离别的心情以及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在形象描绘、情感表达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李商隐的独特才华和艺术风格,被视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①,巴山②夜雨涨秋池③。

何当④共剪西窗烛⑤,却⑥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①期:期限。

②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③池:水池。

④何当:何时能够。

⑤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⑥却:还,再。

【写作背景】: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翻译】: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秉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翻译二】: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简析】: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赏析】: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

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之争中。

(牛,牛僧孺;李,李德裕。

朋***,官僚集团。

)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

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

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满志。

“且吟王粲从***乐,不赋渊明归去来。

”(《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

“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

”(《初起》)他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甚至与同府的幕僚也没有什么交谊。

《夜雨寄北》,写得一往情深,而且诗寄的“君”,关切地问着他的归期,他也盼着与“君”“共剪西窗烛”。

这个“君”,至少具备三个条件。

一,以往过从较密;二,此刻仍有诗书交往;三,彼此心心相印。

夜雨寄北古诗赏析

夜雨寄北古诗赏析

夜雨寄北古诗赏析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夜雨寄北》这首古诗哈。

哎呀,这首诗可有意思啦!你想想看,在一个晚上,下着雨,诗人李商隐就在那写信呢。

这场景,是不是感觉挺有意境的呀?就好像咱晚上在家,外面下雨滴答滴答的,咱可能就会想很多事儿。

“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话我觉得吧,就是有人问他啥时候回来,他说哎呀,我也不知道呀!可能他自己也挺纠结的,说不定心里还在想:我也想知道啥时候能回去呀!这多像咱们有时候被人问问题,自己也答不上来的样子呀。

“巴山夜雨涨秋池”,哇塞,这画面感太强了吧!那雨下得,把池塘的水都给涨起来啦。

我就想呀,这雨得下多大呀!就好像有时候咱下雨天出去玩,那水都淹到脚脖子啦。

“何当共剪西窗烛”,嘿,他还想着以后能和那个人一起在窗边剪蜡烛呢。

这多浪漫呀,我觉得这诗人还挺有情调的呢。

可能他心里特别期待能有那么一天,和那个人一起说说笑笑的。

“却话巴山夜雨时”,等以后再聊起今天这个下雨的晚上。

哎呀,这感觉好奇妙呀!就像咱有时候和朋友聊天,会说起以前发生的一些好玩的事儿一样。

我记得我有一次下雨的时候,就一个人在家,看着窗外的雨,心里也不知道在想啥。

那时候我就好像有点懂了李商隐写这首诗的心情。

也许他当时也是一个人,看着雨,心里有好多话想说呢。

你们说,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心情是咋样的呀?是有点难过呢,还是有点期待呢?我觉得可能都有吧。

这诗里有他的思念,有他的期待,还有他的无奈。

反正我觉得《夜雨寄北》这首诗真的挺棒的!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深深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你们觉得这首诗还有啥好玩的地方呀?大家一起说说呗!。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李商隐 (813~858),字 义山,号玉溪生、 樊南生,怀州河 内(现河南省沁 阳县)人,唐代 诗人。与杜牧合 称为 “小李杜”。 有《李义山诗集》 传世。
作品与作者
题解
夜雨寄北 李商隐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 北”。
作者简介及题解
《夜雨寄北》,诗 题也作“夜雨寄内”, “内”即其夫人。现 传各本多作“夜雨寄 北”,“北”即北方 的人,或为妻子,或 为友人。有人认为该 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 但以诗之内容,按 “寄内”来解读,似 乎更确切。
品读欣赏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他借“何当共剪西窗烛”把现在的时间推移到未来, 把眼前的实景推移到想象境界:何时能与你共剪烛花 于秋窗之下,共话如今这种巴山夜雨之中两地的深深 思念?那时,把如今这万般愁苦都化作了回首往事的 欢乐。
却话巴山夜雨时。
对伤感辛酸的往事,人们总是带着一种不堪回首的心 情。但在这,诗人却偏偏要回首,要重提巴山旧事, 不是咀嚼痛苦,而是在将来的重逢欢乐中来回顾今日 的寂寞凄凉。这种欢乐式的回顾,一方面使愉快的重 逢变得珍贵,更充溢着幸福感,就像忆苦思甜一样; 另一方面那设想中将来愉快的重逢本身又照亮了今夕 “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情景。



4、诗中写归家无期,雨夜愁思的句子是:
5、表达作者对妻子深切怀念之情的句子
是:




6、把现在的时间推到未来,把眼前的实景推移到想象中的境界,让亲
人在不确定的氛围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诗句
是:


7、(2006)品读《夜雨寄北》,回答问题。 (1)有人评价本诗“秋”字用得妙,请你说说它妙在何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诗
评论、议论。
赵翼
赵翼,字云崧(sōng),号瓯(ōu)北, 晚号三半老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本 诗选自《瓯北集》。他与袁枚、张问陶并 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清代由于大兴文字狱, 读书人不敢褒贬时政, 就大量研究起古文化来。 因此,读书人作诗复古 成风。针对此现状,著 名史学家、诗论理论家 赵翼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品读
夜雨寄北
李商隐
(七言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品读欣赏
指妻子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 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 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 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一问一答,夫妻间的关怀、惦念,宦游人
的乡愁、歉意,在看似平淡的语句中表现出 来,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篇,万人 传诵,经久不衰,可现在读来,已觉得 不新鲜了。
石破天惊之论,是不是在故意贬损李杜? 不是,这里所谓的“不新鲜”,是从读者的 审美感受的角度说的,尽管李杜的诗篇万口 传诵,人们仍然需要欣赏新的作品。为提出 下面的见解做铺垫。
前两句写实景,含有离 愁别绪;后两句虚写未来相 会的景况,含有欢聚的情绪。 离愁是实,欢聚是虚。虚写 未来欢聚,正是为了衬托眼 下的孤寂和思念之情,更深 刻地表达了现实的离愁和深 切的思念。
小结: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 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 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诗中“期”字和“巴山夜 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 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这二首古诗; 2、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 、理解诗歌,并从中受到感悟。
夜雨寄北
李商隐
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 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 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作者当时身处 巴蜀,妻子居长安。从内容上看,“寄内” 解释很合适,解为寄给居住在北方的友人也 可。
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品读欣赏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 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 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
想象之景,自己返回故乡,与妻子在西窗下窃 窃私语,彻夜不眠,倾诉离情和重逢的喜悦。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江山:天地之间。 才人:有才华的诗人。 代:时代 出:产生。 领:占领,这里是有影响的意思。
风骚 :《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这里指在
诗歌或文学创作上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天地间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有才华 的诗人,在几百年间,他们各自 领导着诗坛,开一代诗风。
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是想象之景, 虚写未来欢聚时回忆的话题, 两相对照,更深刻地表现了 现实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 (两处夜雨) 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 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本诗表达的感情? 漂泊异乡的孤寂, 思乡思念的期盼
试分析本诗虚实相生的特点:
作品与作者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 樊南生,怀州河内 (现河南省沁阳县) 人,唐代诗人。与 杜牧合称为 “小李 杜”。有《李义山 诗集》传世。
作者简介及题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
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在晚唐 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 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 杜”,也是唐代诗人中的“三李”之 一(李白、李贺)。他擅长律诗,绝 句。所作诗歌典雅华丽,形象鲜明, 工于比兴,深于寄托,具有独特的艺 术风格。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最为人 传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的影响很 大。主要名篇有:《登乐游原》、 《无题》、《夜雨寄北》等。
赏析“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两句议论深刻,作者 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 断发展,在创作上应求 变创新,不要刻意模仿。
为什么说“各领风骚数百年。”? 就是如李杜的伟大的诗篇,至今也不觉 新鲜,国家代代都有有才华的人出现, 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
小结: 作者通过评论李白、杜甫诗篇 深刻地指出:推陈出新是社会发 展的规律,在各个历史阶段都会 涌现出自己时代的杰出诗人,创 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这首诗是否贬低了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 不是。此诗目的是在说明文 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 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惟有 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再见!
你问我何时能回家,我很难确定一个准确的日期。

品读欣赏
巴山夜雨涨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 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 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秋”字,点明季节,同时也 烘托了诗人孤寂、思念之情。 这是眼前真实的景,借眼前凄凉的秋夜 雨景抒写客愁旅况。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描绘了秋雨连绵阻隔了回家的路,更增添了 诗人对妻子的怀念。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