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叙事性文学言语(一)
叙事性文学作品教学课件
倒叙:先讲结尾,后讲故事的来龙去脉。这样的作品比如《 祝福》、《呼啸山庄》。
插叙:在顺叙中,插入此前若干事件的片断。这样的作品在 长篇小说中比较常见。比如《巴黎圣母院》《芙蓉镇》。好 处:逐步丰富、立体。
(2)时长。指一段连续时间的长度。
故事时间的时长是确定的。比如《悲惨世界》的 故事时长主要是从 1795-1832 年。《芙蓉镇》的 故事时长是从 1963-1979 年。《百年孤独》的时 长是百年。
二、结构 (1)表层结构。 (2)深层结构。 三、行动(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叙述内容实现 的根本途径) 要遵循逻辑(要让人能懂、每一类故事的特有的逻辑 ) 一般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是这样一个序列 (1)行动的可能性 (2)变为现实 (3)取得结果
行动组合的典型 1、首尾续接式:后弈射日的故事 2、中间包含式:(具体的)比如《干将莫邪》 3 、左右并连式:(不同视角)比如《卧虎藏龙》 (玉蛟龙一方、李慕白一方) 根据行动发展同人的计划和目的的关系,可以分为 两大类 1 、改善:改善的可能性 —— 改善过程 —— 得到改 善《窈窕淑女》 2 、恶化:恶化的可能性 —— 恶化过程(或没有) ——产生恶化结果(或没有)如《一个小公务员之 死》
第三节 叙述话语 一、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1、本文时间:阅读作品本文所需要的实际时间 2、故事时间:故事中虚构的时间关系。 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的矛盾关系形成了叙事结构的 节奏性:体现为时序、时长与频率。
(1)时序。叙事作品中的时序是本文时间序列与故事时间序 列相互对照形成的关系。 A:顺叙。本文时序与故事时序一致。(逻辑、前因后果)人 们把按照虚构的时间或逻辑顺序进行的叙述称作“顺叙”。 B:逆时序(倒叙、插叙)
第二节 叙述内容
一、故事 (一)事件。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后果构成, 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事件由若干层次构成。任何事件或叙述单位在作品中 都处于一定的关系中,承担一定的作用。 ( 1 )第一类叙述单位的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 (2)第二类叙述单位的作用是塑造生动的人物。 第一类的叙述单位还可以分为 A:核心事件。 B :辅助单位。它并不能改变事件的进程,而是使之 延续并催化这个过程的完成。
叙事性作品下ppt课件
.
13
二、叙述视角
• 叙述视角是叙述话语中对故事内容进行 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视角。
• 叙述的魅力不仅在于讲述了什么事件, 还在于是什么人、从什么视角观察和讲 述这些事件。
• 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由叙述人称决定。 (4种)
.
14
二、叙述视角
• 1、第三人称叙述。旁观者立场。无视角限制。 无所不知的上帝。剥夺读者探索解释作品的权 利。《三国》
.
5
(一)、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总之,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是不同的时间 概念。前者是虚构的,只存在于作品世 界的时间关系。后者是与叙述行为直接 相关的、存在于现实世界、现实的文本 写作与阅读活动中的时间关系。
在叙述话语中,这两个时间形成了互相对 照的关系,这种互相对照的时间关系构 成了叙述时间。
.
6
(二)、叙述时间中的时距、 次序和频率
• A、明确省略,说明省略的时间。“过了 几日”,”转眼又是一年”。
• B、暗含省略,“他一夜没睡好,次日 醒得很迟。”
.
8
(二)、叙述时间中的时距
• 2、概略。文本时间小于故事时间长度。 叙述步速是加速状态。常用于交待不重 要的事件过程。鲁侍萍叙说30年的经 历。
• 3、场景。即匀速状态。文本时间几乎 等于故事时间。此为场景叙述。
• 叙述动作是指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 • 真实故事的叙述在于事件本身的清晰叙
述。但虚构故事,叙述动作会以各种方 式影响读者的态度和评价。 • 叙述动作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故事的叙 述者和接受者。
.
30
一、作者、隐含的作者与叙述者
有研究者认为叙述动作的完成共有6个参 与者:
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接受者→ 隐含的读者→真实的读者
文学性叙事
文学性叙事文学性叙事,又称“文学式叙事”,是一种将一个叙述性故事写入文字的独特方式,得到观众的情感反应,产生某种特定的叙事效果。
它将抽象的文字表达为具体的叙事,以便读者能够在文字里感受出该叙事的主题、哲学思想、想象空间和精神力量。
文学性叙事的特点在于,它用文字的力量突出表达深度、密度和丰富的内容,令人信服、扣人心弦。
文学性叙事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描述性叙事,即通过明确的细节和逻辑的组织来表达;另一种是抒情性叙事,即通过感情的表达,以达到引起共鸣的效果。
抒情叙事通常利用符号性地表达角色动机,使角色的行为有更强烈的情感表现,这样能够更深层次地传达情感,而描述性叙事则注重细节的准确描述,从而实现引发共鸣的效果。
文学性叙事能够引发观众的深刻思考,而且通过叙事的形式,充分发挥想象空间,使得叙事更加生动、有吸引力。
也能够带给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脱胎换骨般地改变他们对主题的看法。
文学性叙事能够激发读者的思想,使他们能够建立自己的观点,从而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
文学性叙事是一门艺术,需要作家熟练地使用文字、修辞、比喻和象征等,以丰富叙事的内容。
文学性叙事不仅需要关注叙述的敏感度,还要注重情感的发展过程,使叙事能够更有趣、更有深度。
文学性叙事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因为它除了加强叙事效果外,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能够通过带有文学风格的叙述方式传达观念。
作者可以将叙事的底层结构展现出来,并将叙事的场景有效地展现出来,以便触发读者的想象,带领他们走进叙事的世界。
总之,文学性叙事是一种用文字把内容表达出来的有艺术风格的独特叙述方式,它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从而让叙事深入人心。
只有非凡的才华和技巧,才能完美地实现文学性叙事。
13.4-叙事话语
叙事话语托多罗夫的叙事语法研究是与他对叙事的看法联系在一起的。
他认为,叙事不同于故事。
故事是或真或假的事件,叙事则是讲述故事的陈述语句,那就是叙事话语。
对叙事作品的研究实际上也就是对叙事话语的研究,他的叙事语法研究正是从叙事话语研究开始的。
托多罗夫将叙事话语分成三个方面:叙事时间、叙事体态和叙述语式。
托多罗夫指出,叙事作为话语不同于故事,叙事话语中的时间与故事发生的时间也不相同。
叙事话语的时间是一种线性时间,而故事发生的时间则是立体的。
在故事中,几个事件可以同时发生,但是话语的线条性则使得必须把它们一件一件地叙述出来。
这样,一个复杂的形象就被投射到一条直线上了。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也是为了达到某种美学目的,作家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打断故事时间的自然接续,在话语中对这些事件进行重新排列组织。
叙事时间表达的正是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之间的这种关系。
托多罗夫划分出三大类不同的叙事时间形式。
“时间的歪曲”是指那种打乱正常的故事时间顺序的时间排列方式。
这类形式主要是针对故事中只发生了一件事的小说来说的。
“连贯,插入和交替”。
托多罗夫指出,当小说包含多个故事时,会经常使用这类时间排列方式。
所谓“连贯”,是指“并列”各个不同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刚结束,就开始第二个故事;所谓“插入”,是把一个故事插到另一个故事里去;所谓“交替”,是同时叙述两个故事,它一会儿叙述这一个故事,一会儿叙述另一个故事。
“写作时间和阅读时间”。
它们分别指“写作的陈述时间和阅读的感知时间”。
([法]兹维坦·托多罗夫:《叙事作为话语》,《叙述学研究》,张寅德编选,朱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97页。
)托多罗夫指出,写作时间从被人们引入故事时起就成为一种文学要素;而把阅读时间带入叙述结构,触及的是一部作品的三维空间的美学含义。
叙事体态是“叙述者观察故事的方式”,它也是叙事视角的问题,涉及“人物和叙述者的关系”。
([法]兹维坦·托多罗夫:《叙事作为话语》,《叙述学研究》,张寅德编选,朱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98页。
第二板块 小说阅读 第八讲 鉴赏文体特征(解析版)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讲练学案之小说阅读专题第八讲鉴赏小说的文体特征【知识精讲】文字语言是小说的主要载体,根据小说的主题、体裁、作家的语言习惯而呈现不同特征。
高考对小说文体特征的考查,是近年的热点。
如2018年全国卷Ⅲ对刘慈欣科幻小说“科学”与“幻想”的分析,2019年全国卷Ⅰ对鲁迅《故事新编》的“故事”与“新编”的理解分析,都属于对小说文体特征的深度分析。
常见小说“文本特征”如下:1.故事与新编(历史与虚构)关系:“故事(历史)”是“新编(虚构)”的基础,“新编(虚构)”是在“故事(历史)”之上的创新效果:①“故事”本身于史有据,富有历史韵味(故事);②采用新意的讲述方式,充满现代性与想象力(新编);③对历史及现实均做出关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主题)。
2.历史(往事、回忆)与现实关系:一主一辅(依据两者内容决定);两个时空形成对接或穿插(注意对接方式及关联点)效果:①营造历史氛围,补足背景,易于理解内容与情节,增加作品的厚重感;②历史与现实相呼应,结构紧凑,情节完整;③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进行衬托(描述),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人物,使人物形象更立体可感;④时空变换,既体现……的(形象)历史价值,又使……具有当下意义。
使作品主题内涵更深刻(时空变换,多层次地表现主题)⑤丰富文章内容。
3.梦境(想象、幻觉)与现实关系:“梦境(或想象、幻觉)”为虚,“现实”为实;两者形成对接或穿插(注意对接方式及关联点) 效果:①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②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物,使人物更加具体;③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
4.科学与幻想关系:“科学”是“幻想”的基础(富有真实性);“幻想”是“科学”的突破(富有想象力)效果:(两结合)富有科学的真实性、科技的预见性和科幻的神奇性;体现作者的人文关怀与思考。
5.科学幻想与现实情怀关系:“科学幻想”是“现实情怀”的载体(呈现方式),“现实情怀”是“科学幻想”的基础(科学幻想的目的是解决现实希望解决却无法解决的问题) 效果:“科学幻想”体现作者的人文关怀与思考,“现实情怀”体现作者的美好愿景,突出主题。
文学史叙事语法
文学史叙事语法
文学史叙事语法是探讨文学作品如何构建和传达故事、情感和意义的理论框架。
它借鉴了语言学中的语法概念,将文学作品视为一种特殊的语言,通过一系列规则和惯例来构建和解读叙事文本。
在文学史叙事语法中,以下几个核心要素至关重要:
1.叙事结构:叙事结构是文学作品中的基本框架,包括时间、空间和情节的组织。
叙事结构通过不同的叙述手法(如顺叙、倒叙、插叙等)和情节安排来引导读者的阅读体验,并传达作者的意图。
2.叙事声音:叙事声音指的是叙述者在叙事过程中所采用的语调和态度。
通过叙事声音,作者可以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影响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是叙述者观察故事的角度。
不同的叙事视角(如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可以影响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参与程度,营造出不同的阅读体验。
4.叙事节奏:叙事节奏是指故事中情节发展的速度和强度。
通过控制叙事节奏,作者可以引导读者的情绪,营造紧张、悬疑、悲伤或欢乐等不同的氛围。
5.叙事符号:叙事符号是文学作品中的象征、隐喻和意象等元素。
它们通过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传达出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文学史叙事语法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部结构和表达技巧,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各种文学体裁和风
格。
通过分析和解读叙事语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挖掘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主题、情感和意义。
第八讲文学叙事
——————————————————————————————————
问:传统叙事理论着重关注什么问题?
答:无论西方还是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叙事理论内容。相对于现代叙事学关注“故事是如何讲出来的”即话语而言,这些传统叙事理论的普遍特点是侧重于谈论叙事文学“已被讲出的故事”即内容,从而形成以故事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为中心的叙事理论。
问:叙事理论在中国产生于何时?谁是突出代表?
答:叙事理论在中国是从明代开始逐渐产生的。它随着小说和戏曲的发展而产生,其中明清之际金圣叹是突出代表,他在其小说和剧本评点中建立了以人物性格理论为特色的叙事理论。
——————————————————————————————————
二、叙事的涵义与特征
叙事性作品是文学作品中与抒情性作品相区别的一种基本话语类型。叙事性作品尽管多种多样,但共同点都是讲故事,即叙事。因此,叙事或讲故事,是一切叙事性作品的共同特征。故事,按汉语中“故事”的本义来解释就是“过去的事”。鲁迅有一组历史小说就叫《故事新编》。英语中的“故事” (story)一词有“历史”或“史话”之义,当然也是“过去的事”了。
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逐渐兴起了叙事学。这主要是俄国形式主义与后来的法国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对叙事文学作新的研究的产物。叙事学与传统叙事理论都致力于探讨叙事性作品的叙事奥秘,但在具体作法上又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它不像传统叙事理论那样关注具体作品中叙事内容的特点,而是关注不同作品所共有的性质;其二,它不再把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内容要素,而是选择故事的叙述方式、叙述者声音、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之间关系等作为新的研究重点。叙事学对于叙事性作品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它往往忽略传统叙事理论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忽视了具体叙事性作品的特殊性,因而存在一定偏颇。
文学概论之叙事性作品
❖ 变慢:
❖ 奶奶最后一次嗅着高粱酒的味道,嗅着腥甜 的热血味道,奶奶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从 未见过的场面:在几万发子弹的钻击下,几 百个衣衫褴褛的乡亲,手舞足蹈躺在高粱地 里……
❖ 最后一丝与人世间的联系即将挣断,所有 的忧虑、痛苦、紧张、沮丧都落在了高粱地 里,都冰雹般打在高粱梢头,在黑土上扎根 开花,结出酸涩的果实,让下一代又一代承 受。奶奶完成了自己的解放,她跟着鸽子飞 着,她的缩得只如一只拳头那么大的思维空 间里,盛着满溢的快乐、宁静、温暖、舒适、 和谐。奶奶心满意足,她虔诚地说:
文学概论之叙事性作 品
第一节 叙事界定
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 中外传统叙事理论 ❖ 叙事学的起源 ❖ 叙事学的发展
中外传统叙事理论
❖ 亚里士多德《诗学》 贺拉斯《诗艺》
❖ 金圣叹的小说、剧本评点 ❖ 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为中心
叙事学(narratologie /narratology)
❖普洛普概括出俄国民间故事的31个恒定“功能” ❖列维-斯特劳斯开启法国叙事学研究
❖ 列维-斯特劳斯以管弦乐的总谱为喻来支持他的分析 方法:要发现和声,我们必须既“历时地”也“共 时地”阅读管弦乐队的总谱,因此,阅读俄狄浦斯 神话也可以如图如示地分析和阅读。如果某人想要 讲故事,他就会从左向右、从上到下地读,但如果 想要理解神话,就可以像他这样一栏一栏地在“关 系”和“差异”中阅读。另:在列维-斯特劳斯看来, Ⅲ纵列讲怪物由土地所生,人要杀死怪物才能生存, 所以其“共同特征是对人类由大地起源的否定”, 相反,Ⅳ纵列暗示人类从大地深处出现时要么不会 走,要么行走极不灵便,所以其共同特点是“坚持 人类由大地起源”。
❖ 变慢:叙述时间长于故事时间,叙述者缓缓地描述事
《汉语史》第八讲讲义
03 汉语词汇发展变化分析
基本词汇积累与扩展方式
继承古汉语词汇
汉语在发展过程中,从古代汉语 中继承了大量基本词汇,这些词 汇成为现代汉语的基石。
吸收外来语
随着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汉语吸 收了大量外来语,如佛教词汇、 西方科技词汇等,丰富了汉语词 汇库。
创制新词
为满足社会发展和语言交际的需 要,人们创制了大量新词,如网 络流行语、科技新术语等。
法刻画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不同人物在小说戏曲中具有独特的语 言风格,体现其性格特点和身份地位。
潜台词与言外之意
小说戏曲中的语言常含有潜台词和言 外之意,需要读者仔细品味和理解。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6 古代文学作品语言鉴赏
古代文学作品语言风格概述
简洁明快
01
古代汉语表达追求言简意赅,常用精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
典雅庄重
02
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文采和修辞,语言风格典雅庄重,充满韵味。
地域特色
03
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在语言风格上存在差异,如楚辞的瑰丽奇
特、汉赋的铺陈华丽等。
经典诗词曲赋语言特点分析
05 方言差异与普通话推广问 题
方言形成原因及地域分布特点
方言形成原因
包括地理隔绝、人口迁徙、民族融合等多种因素,导致不同地区形成独特的语言习惯。
地域分布特点
中国方言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各地方言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如北方方言、吴方言、湘 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等。
普通话定义、标准及推广历程
普通话定义
方言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关系
方言保护的意义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方言有利于维护地 方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
文学叙事
二、叙事的含义与特征
• 1、文学叙事(narration)的含义:叙事就 是讲故事,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 件的过程。 • 事件(请判断): • “河海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 •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 “一个男人打开门”。 • “玻璃杯落到地板上”。
• 2、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 • ①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 叙事性作品不同于抒情性作品、表意性作 品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着重表现的不是主观 的思想感情,而是客观的事件。 • ②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 历史话语的外指性。 • 文学叙事话语的内指性。
第一节 叙事界定
• 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 二、叙事的含义与特征 • 三、叙事的构成
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 古代对叙事的研究。西方如古希腊亚里 士多德的《诗学》,古罗马贺拉斯的 《诗艺》,中国如明清时期的小说评点 等等。以人物、情节、环境为中心的传 统叙事理论。
• 现代对叙事的研究。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和60年 代兴起的法国结构主义。新的叙事理论。 • 俄国学者普罗普1928年发表的《民间故事形态学》。 • 法国:格雷马斯(A.J.Greimas,1917-1992 )的神话 分析; • 布雷蒙德(C.Bremond,1929- )的民间故事分析; • 罗兰· 巴特(R. Barthes,1915-1980) 、托多洛夫 (T.Todorov,1939- ) 、热奈特(G.Genette, 1930- )等人 为代表的小说研究。 • 在此基础上,形成一门学科:叙事学(Narratology)。
• b、嵌入式。指在某一序列完成之前,叙述者需要在其 中插入另外一个序列,用布雷蒙的话来说,这是“由 于一个变化过程要得到完成,必须包含作为其手段的 另外一个变化过程,这另一个变化过程又还可以包含 另外一个过程,依次类推。” • 如图所示:
第八讲报告文学.ppt
5年后,记者在六毋村发现,这里的六十余家瓦窑 厂仍有童工,仅记者视野所及便不下20个。但在警方 清理前,他们被连夜转移。
(二)文学性
报告文学是一种独树一帜的文学体裁,具 有文学艺术的特征。对社会人生现象进行真实、 准确的描写,是报告文学与小说、诗歌等பைடு நூலகம்学 形式的本质区别。
明XX,粗纱间,十六岁,泰州,(已做)八个月, (父亲)种田,(包身钱)十元,(作主)父母,——此人流 火(脚气)很厉害。
蔡XX子,筒子间,十七岁,镇江,(已做)两年, (父亲)不知,从小做童养媳,(包身钱)不知,(作主)公 公。
这还是一份年纪比较大的敢讲话的包身工的情况, 那些年纪小的根本就不敢给别人讲自己的事情。
1936年11月16日,夏衍又写了《包身工 “余话”》,把包身工身世境遇的原始材料 向世人公布,使得作品更具有可信度。作品 进一步指出了当时社会的畸形,殖民主义者 在中国的掠夺的残酷性。
一个叫杏弟的包身工给夏衍收集了一份资料:
陈X!X,粗纱间,十七岁,泰州,(已做)一年三个 月,(父亲)当兵,(包身钱)不知:(作主)叔叔。
报告文学是以文学的手法,及时地报 告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的一种 文体。既具有新闻性(主导方面),又具 有文学性(次要方面),是处于新闻与文 学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是新闻与文学
相结合的产物。
二、报告文学的特点
(一)新闻性 (二)文学性 (三)政论性
(一)新闻性
“报告”指的是新闻性,它所反映的人 物、事件,应是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 有新闻报道价值的真人真事。报告文学的新 闻性,首先表现在它的真实性原则上。真实 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它和 新闻报道一样,文中涉及的一切材料,包括 细节都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无误。
文学叙事
第八讲文学叙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叙事得涵义与特征:叙事理论与叙事学;叙事得涵义与特征;叙事得意识形态本质;叙事得构成2、了解叙述内容:故事;结构;行动3.了解叙述话语: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视角4.了解叙述动作:叙述者与作者;叙述者与声音;叙述者与接受者知识谱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义:第一节叙事界定本节论述叙事性作品得基本概念——叙事。
分为四个问题来谈:叙事理论与叙事学、叙事得涵义与特征、叙事得意识形态本质与叙事得构成、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人们都喜欢听故事,因为以讲故事为主得叙事性作品(如小说)往往就是丰富多样、魅力无穷得。
人们对叙事性作品得研究,经历了从传统叙事理论到现代叙事学得发展演变过程。
西方从古希腊时代起就对叙事性作品进行研究,在故事情节得安排、人物形象得塑造及环境描写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并在长期得发展中形成了系统得叙事理论。
中国得古典小说理论则大致从明代开始获得了迅速发展、随着白话小说与戏曲得发展,关于叙事性作品得理论逐渐兴起,其中影响最大得就是以明清之际金圣叹得小说评点与剧本评点为代表得人物性格理论。
总之,无论西方还就是中国,传统得文学理论中都包含有丰富得叙事理论内容。
这些传统叙事理论得普遍特点,就是侧重于谈论叙事文学所表现得生活内容,从而形成以人物、情节与环境三要素为中心得叙事理论。
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逐渐兴起了叙事学。
这主要就是俄国形式主义与后来得法国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对叙事文学作新得研究得产物。
叙事学与传统叙事理论都致力于探讨叙事性作品得叙事奥秘,但在具体作法上又存在明显得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它不像传统叙事理论那样关注具体作品中叙事内容得特点,而就是关注不同作品所共有得性质;其二,它不再把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内容要素,而就是选择故事得叙述方式、叙述者声音、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之间关系等作为新得研究重点。
高中语文教案:掌握叙事文学的写作技巧
高中语文教案:掌握叙事文学的写作技巧一引言叙事文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阅读和写作叙事文学,使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提升其整体语文素养。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困惑:如何才能掌握叙事文学的写作技巧?本教案就将详细介绍如何掌握叙事文学的写作技巧。
二了解叙事文学在开始具体阐述写作技巧前,首先需要对叙事文学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
叙事文学是以时间顺序为主线,通过人物形象、情节等来讲述故事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可以分为小说、小品、新闻报道等多种类别。
明确这一基本概念是后续掌握写作技巧的基础。
三独特视角和立意1. 独特视角:在写作叙事文时,我们应该有选择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呈现故事情节。
不同于客观描述或第三人称关心地呈现事件发展,我们可以尝试使用第一人称或其他独特的视角,使得故事更具个性化和立体感。
2. 立意的选择:每个叙事文学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立意。
在写作时,我们需要思考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观点或情感,并围绕这一立意去构建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四情节设计和结构安排1. 情节设计:一个好的叙事文学必须拥有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情节。
我们可以通过设定冲突、悬念和转折来吸引读者,并引发他们对故事发展的兴趣。
同时,在保证逻辑连贯性的基础上,可适度增加反讽或意外等元素,增强作品吸引力。
2. 结构安排:良好的结构安排可以让整个叙事文学更加紧凑、流畅。
通常可以采取线性与非线性结构相结合的方式,使整个叙事过程更具吸引力与张力。
同时,在开头部分衔接好起承转合关系,在结尾处增加总结回顾,并给读者以启示。
五设置人物形象1. 主要角色:主要角色是叙事文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好的主要角色需要具备鲜明的个性特点、丰富的内心世界来引发读者对其产生共鸣。
同时,通过引入主人公们的各种欲望、冲突和变化等,在情节推进中展现出各自独特的成长轨迹。
2. 配角设置:配角在叙事文学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浅析文学叙事性语言的中介作用
浅析文学叙事性语言的中介作用文学语言是合乎语言规范的书面语,具有很强的规范性。
文学语言的读解过程,即作者使用某种语言,通过具体的言语活动,创造出文学作品,然后经过读者的解读而被接受。
小说最常用的话语言说方式是叙述。
叙述性语言集中体现着文学语言联结、贯通、整合的中介作用。
以余华小说《活着》为例,具体谈谈文学语言的中介作用在小说叙事性语言中的体现。
标签:文学语言中介作用叙事语言联结整合贯通一、文学语言与叙事性语言(一)文学语言的界定王汶成(2002)在《文学语言中介论》中定义文学语言为:“语言学中所讲的文学语言是指一切标准化的书面语,强调的是语言的规范性。
”语言学只承认经过周密斟酌的、合乎语言规范的书面语言为文学语言。
脱口而出的、不讲求标准化的口头语则不在此之列。
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形象性、凝练性、情感性、音乐性”,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本色化”。
正如韦勒克与沃伦的观点,文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了历史的、文化的以及审美的多重意义的符号体系或符号结构。
文学语言是为构建一个特殊审美目的服务的语言符号系统。
也就是说,即使是同一段文字,承载了具体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意境,它就有了特别的审美目的,实现了语言的审美变异,也就具有了文学语言的性质;当它处在非文学语境中时,它就不具有文学语言的性质。
(二)叙事性语言叙事,从字面上解释,可以理解为“讲故事”。
小说必定要讲故事,因此小说的语言就是一种叙事语言。
当代法国著名的叙事学家热奈特在细致地分析了小说叙事的三层含义后指出:“我建议用故事表示所指或叙述内容(即使有的时候叙述内容并不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或跌宕起伏的情节性);沿用叙事一词来表示能指、文字、话语或叙述文本本身;而以叙述表示创造性的叙述动作,广而言之,也包括叙述动作在如实叙述与虚构叙述中的作用。
”热奈特所说的“叙事”指的就是叙事话语或叙事文本。
他认为,在叙事概念的三重含义中,叙事话语最重要,因为叙事话语既是叙事行为的结果,又是故事内容的能指,无论是批评家还是读者,都是首先通过叙事话语而探知到叙事行为和故事内容的。
小说的叙事性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小说的叙事性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其定义表明叙事性是小说艺术的历时性文体特征,也是小说艺术审美活动的特殊媒介。
小说的叙事性特点,即叙事三要素:人物、环境和情节决定了小说艺术的审美活动必须凭借“叙事”去“还原”生活本来面貌、塑造人物、体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
小说的叙事性是小说的主要性质,小说的叙事性使其成为正宗的叙事文学或说是叙事文学的主体。
戏剧有无小说性的问题实际上是戏剧有无叙事性的问题。
戏剧客观上有许多叙事性。
小说的叙事性与戏剧的叙事性在时间、空间、叙述、效果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
二者的契合,就产生了戏剧的小说性。
中国戏剧的小说性,是在它长期发展过程中溶化、综合叙事艺术而生成的。
如将一些经典戏剧改编成小说是一定不乏读者的。
戏剧的小说性这种现象.不是戏剧对本体的背叛与变质,而是对周边艺术的浸润与互动。
文学理论:指对文学作整体和系统的研究,即关于对文学原理、文学范畴与判断标准进行研究的一门人文学科,它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依据,但又高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具体而言,它的研究对象为完整的文学活动,包括作品、艺术家、作者和欣赏者四个基本要素。
其基础内容为文学创作论、文学文本——作品论、文学接受论、文学观念论和文学发生发展论。
小说的叙事语言
小说的叙事语言尽管我们说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但这种虚构是由语言来呈现的,所以小说的第一要素不是结构或故事,而是语言。
小说的存在就是语言的存在,是由语言呈现的现实。
无论是虚构的现实、还是想象的现实,我们记忆里的一切都是由语言构成的。
所以语言就是形式,小说的任何文本形式,都是由语言开始和呈现的。
语言是人类生活和精神的容器,但并不是人类所有的语言都具有文学性。
从小说一出现,叙事语言就踏上了探索的路途,而且从未中止过。
所以小说的叙事语言不是日常生活的模仿,而是提炼和创造。
说它是探索和创造,就是在我们的小说里出现的语言在现实里还不曾出现过,把没有的变成现实,是我们叙事语言探索和创造的最终目的。
我们视这种创造和探索为一个小说家的语言风格,这样的小说家十分稀少。
因为稀少而成为先锋,所以先锋是孤独的,是与世俗为敌的,是一种艰苦的精神劳动。
小说家的精神立场在他的语言里呈现得淋漓尽致,他用独特的语言形式来表现人生和社会经验,并站在人性的高度对历史和生命进行拷问,为读者提供一种极具个性的叙事文本。
当然,好的小说叙事语言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个人的语言经验与社会大众的普遍的语言经验所达到的高度契合。
所以说,叙事语言是衡量一个小说家的重要标尺。
即使我们从小说的一个章节里抽出来一段文字,也能看到一个小说家对语言的感觉。
小说的结构技巧、对事物的感觉、小说的意味、对生命的思考和追问、对精神的探索等等,都能从他的叙事语言里体现出来。
从2000年开始,我断断续续用去了十年时间把收在这套文集里的中篇小说又重新看了一遍。
当然,这种看不是那种粗粗地阅览,而是在语言上认真地做功课。
在这漫长的提炼过程中,我对小说的叙事语言有了切肤的感受和明晰的体会。
叙事性文本
叙事性文本第一篇:叙事性文本叙事性作品一、“叙事”和叙事学1、叙事:“叙事”简单地说就是按照一定的次序讲述事件,即把那些看起来头绪很多的零碎时间在话语之中组织成一个前后连贯的事件系列。
一部小说、叙述一件事或一部叙事作品中的某个组成部分,都可以称作叙事话语。
2、“叙事学”:20世纪的叙事学诞生于法国。
法文“叙事学”由拉丁文词根narrato(叙述、叙事)加上希腊文词尾logie(科学)构成。
顾名思义,叙事学应当是研究叙事作品的理论和批评方法。
1969年法国学者托多罗夫在《〈十日谈〉句法》中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
3、小说观念变化和叙事学兴起之间的关系:a、叙事的内容反映社会生活。
b、叙事话语是一种虚构。
c、研究范围不再局限于经典叙事作品。
二、叙事学的基本概念1、故事和情节a、何谓故事(story):故事是文本所叙述的事情,是作家叙事的原材料。
b、何谓情节(plot)或话语:这是讲故事的方法,或者是故事的布局方式,这样,情节不再纠缠于故事是不是真实,客观不客观。
c、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c1、故事时间: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c2、叙事时间:故事时间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
2、开端与结尾1、开头2、结尾 a、封闭式结尾; b、开放式结尾;3、次序:叙事或者情节的时间顺序。
a、顺叙:顺叙也称正叙.叙述的手法之一.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b、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c、倒叙: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d、补叙: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概述时间跨度大,直接是叙述者的声音,因此产生某种距离 感和抽象感。 概述不仅用以进行客观叙事,也用于进行主观议论和说明, 以加强作品的思想深度,辅助对作品的理解. 概述使场景间互相联系,使故事具有连贯性和详略得当、情 节疏密有致、突出主要场景。 概述还可以调节读者情绪和绕过一些不必要的描写。 概述使文学作品区别于剧本。剧本没有概述,只有场景描写。 概述是小说叙事特有的言语手段,但不宜作为主要的叙事手 段,否则文学作品就变得枯燥无味,文学就会失去形象性。 它仅作为辅助手段与场景描写相配合。
叙述主体(叙述者)
现实主体 审美主体
作者本人
拟作者(隐含作者)(隐藏在书中的那 个痛苦的灵魂)
直接的叙述者(叙述角色)
情节中的人物(故事的参与者/第 一人称;故事的见证者/第三人称)
不是情节中的人物,不 参与故事。
说直 话接 ,叙 他事 只者 是: 一拟 种作 无者 形并 的不 存直 在接 。出 面
对读者而言,这种叙事方式制造悬念、引起猜测。
于是,他们谈起乡下的庸俗,人生活在这里都要给憋死,幻想都 要破灭。 “所以,”罗道尔夫说道,“我感到非常郁闷。” “你?”爱玛吃惊地说,“我还以为你很快活呢!” …… 罗道尔夫说到最后一句时,像是唏嘘起来。 这时,一个人扛着高高的一摞椅子从后面走来,他们俩不得不分 开一下。 …… 包法利夫人又挽起罗道尔夫的胳膊。罗道尔夫像是自言自语,继 续说道:“是的!我错过的机会太多了,至今还是孤单单一个人! 唉!如果我的生活有一个目标,如果我获得了感情,如果我遇到 了一个人……啊!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克服一切困难,冲破一切 障碍!” 爱玛赌咒她不是取笑。这是,突然一声炮响,人们立刻乱哄哄往 镇子里拥去。 ……
——包法利先生眼中的爱玛
火光照亮她的整个身子,是那样暖和,透过 袍料的经纬,渗进她那白皙皮肤上匀净的汗 毛孔,甚至渗透了不时眨动的眼皮。每当风 从半开的门里吹进来,她就被笼罩在一大片 红光之中。
在壁炉的另一边,一个金黄头发的小伙子, 默默地打量着她。
——莱昂眼中的爱玛
包法利夫人解开他的领带。衬衫系带挽了一个死结;她 的灵活的手指在年轻人的颈项上忙碌了几分钟。然后她 拿醋倒在她的麻纱手绢上,轻轻拍湿他的太阳穴,还小 心在意,嘘气过去。赶大车的乡下人醒过来了……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德· 雷纳尔夫人呆若木鸡,他俩离得非常近,互
相望着。于连从没有见过一个穿得这么好的人, 特别是一个容颜这么娇艳的女人,和颜悦色地和 他说话。
在德· 雷纳尔夫人的一生中,还从来不曾有过一 种单纯的愉快感觉像这样深深地激动她的心;也 从来不曾有过在更其令人不安的担心之后,突然 出现如此令人喜悦的现实。这一下可好了,受到 她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的这些漂亮孩子,不会落 到一个肮脏的、脾气不好的教士手里。
……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事叙 见述 证者 者 ,情 第节 三中 人的 称人 “物 他, ”即 故 =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只有孔 已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已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 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 没有洗。……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 取下粉板,忽然说,“孔已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 钱呢!” ——鲁迅:《孔已己》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期间耳闻目睹 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
事叙 参述 与者 者 , 第情 一节 人中 称的 人 物 , 故
什么痕迹,……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 我忘记不得。 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 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
场景描写 一个场景就是一个具体行动,是发生在某 一时间地点的具体事件,包括:人物、人 物行动、人物话语、人物心理、环境等。 场景描写能消除时间距离,创造一种身临 其境的效果,赋予故事以直接性和现实性。 概述产生的效果是已经发生的事,而场景 描写产生的效果是当下发生的事。 文学形象创造主要靠场景描写,它更是戏 剧描写的基本手段(人物行动、对话等)。
包法利夫人拿起脸盆,放到桌子底下。她一弯腰,袍子 (一件夏天袍子,滚了四道花边,黄颜色,腰身长,裙 幅宽大)就在周围的方石板上摊开;同时,爱玛弯腰, 伸开胳膊,有一点摇晃,衣服原来鼓鼓囊囊的,有些地 方随着腰身的曲线,陷下去了。
——罗道尔夫眼中的爱玛
外视角:叙述者从外部观察事件,知道的比角色少。叙 述者可以在情节之外,也可以是见证者。叙述者小于角 色。 叙述者只记录,不发表意见,是一种“客观的”或“行 为主义”的叙事,又称为客观化叙事视角
夏尔惊讶地注意到,爱玛的指甲那样晶莹发亮, 指尖纤细,修剪成杏仁状,比迪普的牙雕还光 洁。…… 她雪白的翻领里,露出颈脖。头的正中,一条细 细的头路,顺着颅盖的弧线,微微倾斜,把头发 分成两半;头发油光发亮看去宛若两整片,呈波 浪形推向鬓角,几乎盖住了耳朵尖,然后汇拢来, 在脑后结成一个大发髻。这样的发型,乡村医生 有生以来,还是头一回看到。她的面颊红扑扑的。 上衣的两颗纽扣之间,像男人一样,挂着一副玳 瑁单片眼镜。
——司汤达:《红与黑》
内视角:叙述者就是人物。叙述者从内部分析事件和心理 活动。只限于说出角色所知道的。叙述者等于角色。 叙述者的视角受到限止,不再无所不知,不再直接对作品 中的人物、主题展开评述,提供意义;不再拥有将自己的 思想和倾向强加给读者的特权。 借用情节人物的视角展开故事,故事展开的时间与读者阅 读的时间是同步的,叙述更具现场感。
短篇小说如《一件小事》等由统一的 叙述者从头至尾讲述一件故事,但在 篇幅更长、故事情节更为曲折复杂的 中长篇叙事作品中,叙述者是不断变 化。
叙述视角:叙述的故事是随哪个人物的视点变化的, 也就是由谁的眼睛看到的。
全知视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叙述者﹥角色
内视角
叙述者=角色
外视角
(客观化叙事视角)
叙述者﹤角色
全知视角:叙述者不参与故事情节,但采用自由的角度描述事 件和人物心理。叙述者无所不知(全知全能),叙述者大于角 色。 景一 信、 息外 的在 提事 供物 等: 事 件 的 发 展 脉 络 , 背
——玛格丽特· 杜拉斯《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三种叙述角度在具体的作品中不一定一以贯 之,一部作品可以采用多种视角并有所变化。
叙述语言
概述(narrate): 是对事件的简要交 代,对叙事作品起 着穿针引线、连缀 贯穿的作用,它使 作品的诸要素连接 成一个有机整体。 区别于具体细致的 场景描写。
场景描写(describe): 对发生在某一时间地点 的具体事件 的描述,包 括:人物、人物行动、 人物话语、人物心理、 行动、环境等
他的拉丁文是村里的本堂神父开的蒙,他父母图省钱,迟迟不送 他上中学。 他的父亲夏尔—德尼—巴托洛梅· 包法利先生,原本是助理军医, 一八一二年左右,在征兵事件中受到牵连,被迫退役,靠天生的 长处,即长相漂亮,赢得了一位帽商女儿的爱,毫不费力捞到六 万法郎的陪嫁。此人是个美男子,爱夸夸奇谈,故意让马刺碰得 铿锵作响,颊须生得连着八字胡,手指上常带着戒指,所穿衣服 颜色鲜艳,外表颇像一位勇士,见人就打招呼的那股热情却像一 个旅行推销员。…… 他妻子过去爱他爱得神魂颠倒,百依百顺,结果反而使他变得不 冷不热。…… 她生了一个男孩,不得不送到奶妈家喂养。……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人物心理描写 从外部描述、分析他人的或自我的心理活动 (全知视角) 即时话语(内心独白) 从心理描写中分离出来的新的叙述手段。直接倾诉意识 之流。一种无声的言语。 使用不见叙述者的第一人称; 不是对读者说话,而是好像无意识的表白和自言自语; 即刻捕获内心活动,未经作家用修辞手段加工整理,是 自然粗糙的语言。 最大的优点是赋予故事直接性,可以暗示潜意识活动。 可能的缺陷:传统阅读习惯的打破。语言原有的逻辑性、 语法、连贯性、标点符号都被打乱了。
故叙 事述 ,者 用 第情 三节 人中 称的 “人 他物 ”, 不 参 与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出,只剩下 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 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 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漫了青白的光。 ——鲁迅:《药》
≠
叙述者在一部具体的作品中可以变化。
四年之前,他曾经在山脚下遇见一只恶狼,永是不近不远 的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那时吓得几乎要死,幸而手里 有一柄砍柴刀,才得仗这壮了胆,支持到未庄;可是永远 记得那狼的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象两颗鬼火,似乎远 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回他又看见了从来没有见过 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 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之外的东西,永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 这些眼睛们似乎练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 至于当时的影响,最大的倒反在举人老爷,因为终于没有 追赃,他全家都嚎啕了。其次是赵府,非特秀才因为上城 去报官,被不好的革命党剪了辫子,而且又破费了二十千 的赏钱,所以全家也嚎啕了。从这一天起,他们便渐渐的 都发生了遗老的气味。 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 他的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 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 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 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 ——鲁迅:《阿Q正传》
第八讲:叙事性文学言语(一)
叙述者言语 一、叙事性 文学言语 人物言语 二、抒情性文学 言语 三、影剧文学言 语
“叙述”是一种行为,是叙述主体运用语言这种特定的媒介 将信息传达给受叙者这样一个交流行动。
叙事者以及叙事者的言语
和叙事视角
叙事的时间与语式 故事中的人物言语以及人
物言语的表达形式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