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健康相关行为概述.ppt
最新.课件
13
促进健康行为
特征
有利性 规律性 和谐性 一致性 适宜性
最新.课件
14
分类
1.基本健康行为 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 基本行为
平衡膳食
积极锻炼
最新.课件
适量睡眠
15
分类
2.戒除不良嗜好
不良嗜好指对健康不利的个人偏好, 如吸烟、酗酒、吸毒等
最新.课件
16
分类
3.预警行为 指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的事件预先给 予警示,从而预防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 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
最新.课件
28
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特点
1、潜伏期长 2、特异性差 3、协同作用强 4、变异性大 5、广泛存在
最新.课件
29
第三节 行为模式与行为改变理论
最新.课件
30
“知信行”模式(KABP )
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practice
知识
信念
行为
行: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消除危害健康行为等 行为改变的过程,是目标
最新.课件
32
例如:吸烟作为个体的一种危害健康的行为已存在 多年,并形成了一定的行为定式。要改变吸烟行为, 使吸烟者戒烟,首先需要使吸烟者了解吸烟对健康 的危害、戒烟的益处,以及如何戒烟的知识,这是 使吸烟者戒烟的基础。
具备了知识,吸烟者才会进一步形成吸烟有害 健康的信念,对戒烟持积极态度,并相信自己有能 力戒烟,这标志着吸烟者已有动力去采取行动。
这一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 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 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最新.课件
31
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
行为反复
无法坚持
行
实用文档
IEC
模 式
实用文档
知-信-行模式(KAB或HAP)
健康信念形成的因素:
对疾病威胁的认识:包括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
对采取健康行为后益处的认识和克服改变行为中困难的决心
诱
发
行
为
改
变
的
因
素
提示因素:包括传媒宣传、医生建议、亲朋患病等。此类因素越多,个体采纳健康
2.致病行为模式。致病行为模式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国内外研 究较多的是A型行为模式和C型行为模式。
A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表现为不耐烦和敌意 。有关研究表明,具有A型行为者冠心病的发生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地高于非A 型行为者。C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肿瘤发生有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行为表现是情绪 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研究表明:C型行为者宫颈癌、胃癌、结肠癌、肝 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高出其他人3倍左右。
上述两种行为模式都可以通过咨询的方式进行矫治,将其改变为B型行为模式。
实用文档
(二)测量(心理学课讲)
实用文档
第三节 个体行为改变理论
实用文档
一、知信行理论
• 知 信 行 模 式 ( 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 KABP
or.KAP模式)
• (一)基本内涵
实用文档
4.避开环境危害。这里的环境危害是广义的,包括了人们生活和工作 的自然环境与心理社会环境中对健康有害的各种因素。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 避开这些环境危害即属于这类行为,如离开污染的环境、采取措施减轻环境 污染、积极应对那些引起人们心理应激的紧张生活事件等。
健康相关行为PPT课件
实用文档
三、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二)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形成的因素 1、感知疾病的威胁(行为健康后果信念)
知觉到易感性; 知觉到严重性 2、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行为效果 信念) 知觉到益处; 知觉到障碍
3、自我效能(效能期望) 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判断,即是 否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内外因素而采纳 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tefficacy scale, GSES)
4、社会人口学因素 5、提示因素: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
实用文档
(三)团体健康相关行为 1、团体的概念 2、促进健康团体行为
危害健康团体行为 危害所有人群的行为 3、干预策略和方法
实用文档
信息
知:知识和学习 基础
知
信:信念和态度 动力
信
行:行为改变
目标
行
增进健康
实用文档
三、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二)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f model,HBM)
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 的模式。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强调 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即期望、思维、 推理、信念等对行为的主导作用
健康相关行为
实用文档
第一节 行为
指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反 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S
O
R
刺激
机体
行为反应
(stimulus) (organization) (reaction)
实用文档
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四个阶段 被动发展阶段:0~3岁 主动发展阶段:3~12岁 自主发展阶段:12~成人 巩固发展阶段:成人以后
实用文档
健康相关行为
三、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二)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形成的因素 1、感知疾病的威胁(行为健康后果信念)
知觉到易感性; 知觉到严重性 2、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行为效果 信念) 知觉到益处; 知觉到障碍
3、自我效能(效能期望) 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判断,即是 否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内外因素而采纳 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tefficacy scale, GSES)
4、社会人口学因素 5、提示因素: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
实用文档
(三)团体健康相关行为 1、团体的概念 2、促进健康团体行为
危害健康团体行为 危害所有人群的行为 3、干预策略和方法
实用文档
信息
知:知识和学习 基础
知
信:信念和态度 动力
信
行:行为改变
目标
行
增进健康
实用文档
三、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二)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f model,HBM)
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 的模式。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强调 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即期望、思维、 推理、信念等对行为的主导作用
健康相关行为
实用文档
第一节 行为
指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反 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S
O
R
刺激
机体
行为反应
(stimulus) (organization) (reaction)
实用文档
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四个阶段 被动发展阶段:0~3岁 主动发展阶段:3~12岁 自主发展阶段:12~成人 巩固发展阶段:成人以后
实用文档
健康相关行为
3健康教育学第三章行为改变理论(20120915)
健康教育学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潘建平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1
第 三 章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2
第三章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
本章要点
●
人们为什么会采取不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 改善健康相关行为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健康教育的干预策略和措施? 1.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 (1)知信行模式 (2)健康信念模式 (3)行为变化阶段模式 (4)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例如,许多人明知吸烟有害,且
明确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吸烟, 但自己仍坚持吸烟。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10
知信行模式直观明了,应用广泛。它隐含
这样的假定:传播健康信息给对象,可以改变 其信念和态度,并进而改变其行为。但在这个 假定中缺少对对象需求/需要、行为条件和行
为场景的考虑。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22
5.社区参与
《阿拉木图宣言》赋予社区组织和社区参与以公
共卫生含义:人们有权力和义务以个人和
团体的形式参加制定、执行与他们有关 的卫生服务。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23
6.授权(empowerment) 授权是社区组织的核心概念,指通过有 意识的社会行动,使个人、组织和社区在
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更多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念和态度就能支配人的行动。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6
信念的转变在知、信、行中是关键。信念 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中应遵循的原则的信仰,通 常与感情、意志一起支配人的行动。
行动,就是将已经掌握并且相信的知识付
之行动,促成有利健康的行为形成。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潘建平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1
第 三 章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2
第三章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
本章要点
●
人们为什么会采取不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 改善健康相关行为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健康教育的干预策略和措施? 1.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 (1)知信行模式 (2)健康信念模式 (3)行为变化阶段模式 (4)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例如,许多人明知吸烟有害,且
明确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吸烟, 但自己仍坚持吸烟。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10
知信行模式直观明了,应用广泛。它隐含
这样的假定:传播健康信息给对象,可以改变 其信念和态度,并进而改变其行为。但在这个 假定中缺少对对象需求/需要、行为条件和行
为场景的考虑。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22
5.社区参与
《阿拉木图宣言》赋予社区组织和社区参与以公
共卫生含义:人们有权力和义务以个人和
团体的形式参加制定、执行与他们有关 的卫生服务。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23
6.授权(empowerment) 授权是社区组织的核心概念,指通过有 意识的社会行动,使个人、组织和社区在
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更多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念和态度就能支配人的行动。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6
信念的转变在知、信、行中是关键。信念 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中应遵循的原则的信仰,通 常与感情、意志一起支配人的行动。
行动,就是将已经掌握并且相信的知识付
之行动,促成有利健康的行为形成。
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
知识
信念 态度
行为
此理论认为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改变,必须有知
(知识和学习)作为基础,有信(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
度)作为动力。知识(信息)是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但
知识与信息不一定能直接导致行为的改变。信念(态度)
反映行为倾向性,要转变行为需先转变态度。
精选课件
22
(二)主要过程
1、信息暴露
(一)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任何与疾病预防、增进健康、维护健康及恢复 健康相关的行动。这类行为可以是自愿的,也可能是不自愿的; 可以是直接以健康为目的的主动行为,也可以是遵守法律或规定 的被动行为。例如,一个孩子在体育课上跑800m是在进行有益 健康的行为,但他(她)这样做只是因为老师的规定、升级的要求。 相反,一个成年人为了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而进行同样的行为则 有其特定的目的:恢复、维护或促进他(她)的健康。后一种行为 又可被称为“直接健康行为”。
2.戒除不良嗜好。在这里不良嗜好指的是对健康有危害的个人偏好,如吸 烟、酗酒与滥用药品等。戒烟、戒毒、不酗酒与不滥用药品等属于戒除不良 嗜好行为。
3.预警行为。指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的事件预先给予警示,从而预防事 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驾车使用安全带,溺水、车祸、 火灾等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和他救行为。
24
知-信-行模式(KAB或HAP)
健康信念形成的因素:
对疾病威胁的认识:包括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
对采取健康行为后益处的认识和克服改变行为中困难的决心
诱
发
行
为
改
变
的
因
素
提示因素:包括传媒宣传、医生建议、亲朋患病等。此类因素越多,个体采纳健康
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
精选课件
30
(4)对知觉到障碍的认识
特定健康行动的潜在的负面作用,或是认识到的障碍,可能会阻碍个人采用该健 康行动。 个人会进行一个成本——利益分析,权衡健康行动的正面、负面因素。 负面因素可能包括价格昂贵、潜在危险(治疗的副作用,医源性病变)、不愉快 的经历(疼痛、困难、难过),不舒适感、时间成本等等。这样,易感性和严重 性的综合给个人提供了力量和动力来采取行动,而对利益(较少的障碍)的认识 则提供了采取行动的优先路径。
精选课件
4
(二)人类行为的影响要素
在人类行为形成和发展中,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学习因素发挥着重 要作用。
1.遗传因素:基因除了影响行为,还能决定人的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
同卵双胞胎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的相似正是遗传物质影响的结果。
2.环境因素:性别、年龄、知识、技术等主要影响行为者个体,且能
决定个体接受环境作用的程度,行为者对这些因素的控制能力也较大;
健康信念模式(HBM, health belief model)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 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提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 同影响。是目前用以解释和干预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该模式 综合需要动机理论、认知理论和价值期望理论,认为可导致健康相关行 为改变的心理活动涉及以下几个因素:
• 知觉到危害性 Severity • 知觉到易感性 Susceptibility • 知觉到效益(行为效果期望)Benefits • 知觉到障碍 Barriers • 知觉到自我效能
精选课件
28
1.知觉感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并进一 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1)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
个人对感染某一疾病或不治疗该疾病的严重性的认识,既包括对医学临床 后果(如死亡、残疾和疼痛)的考虑,又包括对那些可能的社会后果(诸如 对工作、家庭生活、社会关系等的影响)的权衡。将易感性和严重性合称为 “认识到的威胁”。
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PPT讲稿
2020/6/11
19
2020/6/11
20
3、不安全性行为 --STDs、AIDS
4、不合理膳食
5、缺乏运动
2020/6/11
21
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健康
卫生服务因素
2020/6/11
22
– 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 WHO1992年的一份报告指出,
全球大约有60%的死亡与不良 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 – 与行为/生活方式有关的死亡所 占比例逐年增加。
2002年自杀死亡率(1/10万)
男性 女性 合计
城市
13.16 12.40 12.79
大城市 6.90 5.51 6.22
小城市 18.18 17.12 17.66
农村
15.24 15.40 15.32
2020/6/11
8
二)、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遗传生物因素
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健康
环境因素
2020/6/11
- 后天习得 - 环境影响
2020/6/11
31
三、人类行为概述
3、人类行为的特点 (1)适应性
- 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 自我控制:追求奖励性行为后果。 - 调适:与其他个体、群体的相互配合与适应。 - 顺应:改变自己以适应客观环境。 - 应对:决定是否做、如何做以实现自身需要。 - 应激:肌体非特异性反应,激发潜能。
卫生服务因素
9
1、行为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作 用
• 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 发现疾病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2020/6/11
1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包括哪些病症?
健康教育学第三章行为改变理论ppt课件
15
(一)行为变化阶段 • 以戒烟为例,行为改变的阶段模式认为人的行为
变化通常需要经过以下5个阶段:
1.无转变打算阶段(precontemplation) 2.打算转变阶段(contemplation) 3.转变准备阶段(preparation) 4.转变行为阶段(action) 5.行为维持阶段(maintenance)
12
健康信念模式的基本内容
• 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人们要接受医生的建议而采取某种有益健 康的行为或放弃某种危害健康的行为,需要具有以下几方面 的认识:
1.知觉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并进一步认识到问题 的严重性;
2.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的结果的估计,包括认识到该行为 可能带来的好处,同时也认识到采取行动可能遇到的困难;
8
“认知不协调”
人们从接受知识到改变行为是一个非常 复杂的过程,知、信、行三者间的联系并不 一定导致必然的行为反应。
人们掌握了某种知识,有可能不按照它 去行动:知识与行为有不一致的情况,即 “认知不协调”。
9
“认知不协调”
例如,许多人明知吸烟有害,且 明确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吸烟, 但自己仍坚持吸烟。
22
5.社区参与
《阿拉木图宣言》赋予社区组织和社区参与以公
共卫生含义:人们有权力和义务以个人和 团体的形式参加制定、执行与他们有关 的卫生服务。
23
6.授权(empowerment) 授权是社区组织的核心概念,指通过有 意识的社会行动,使个人、组织和社区在 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更多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改变不公正和不公平,在更大程度上控制 行为与环境,改善生活质量。
通常指社区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以满 足一定需要的各种团体和机构。
(一)行为变化阶段 • 以戒烟为例,行为改变的阶段模式认为人的行为
变化通常需要经过以下5个阶段:
1.无转变打算阶段(precontemplation) 2.打算转变阶段(contemplation) 3.转变准备阶段(preparation) 4.转变行为阶段(action) 5.行为维持阶段(maintenance)
12
健康信念模式的基本内容
• 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人们要接受医生的建议而采取某种有益健 康的行为或放弃某种危害健康的行为,需要具有以下几方面 的认识:
1.知觉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并进一步认识到问题 的严重性;
2.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的结果的估计,包括认识到该行为 可能带来的好处,同时也认识到采取行动可能遇到的困难;
8
“认知不协调”
人们从接受知识到改变行为是一个非常 复杂的过程,知、信、行三者间的联系并不 一定导致必然的行为反应。
人们掌握了某种知识,有可能不按照它 去行动:知识与行为有不一致的情况,即 “认知不协调”。
9
“认知不协调”
例如,许多人明知吸烟有害,且 明确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吸烟, 但自己仍坚持吸烟。
22
5.社区参与
《阿拉木图宣言》赋予社区组织和社区参与以公
共卫生含义:人们有权力和义务以个人和 团体的形式参加制定、执行与他们有关 的卫生服务。
23
6.授权(empowerment) 授权是社区组织的核心概念,指通过有 意识的社会行动,使个人、组织和社区在 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更多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改变不公正和不公平,在更大程度上控制 行为与环境,改善生活质量。
通常指社区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以满 足一定需要的各种团体和机构。
3_健康相关行为理论.ppt(1)
精品课件
“知”——是指受传者接受知识的过程。
掌握的知识越深,实行的倾向性越强。 对受传者 来说,学习是一种外在行为,也是包 括其思维活动的内在心理行为。 对改变已有落后观念的学习,包括两个步骤, 分别是:去除过去旧观念的影响、重新学习。
精品课件
“信”——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
信念的转变在“知信行”中是个关键。 深刻稳定,可以将感情和意志融合在一起支配 我们的行动。
精品课件
知觉到危害性 (perceived severity) 指行为者对罹患某种疾病、暴露于某种健康危
险因素或对已患疾病不进行治疗的严重性的看法 (生物学后果、社会性后果)。
精品课件
知觉到易感性 (perceived susceptibility)
指行为者对自己罹患某种疾病或陷入某种疾病状态的可 能性的判断。
精品课件
HBM在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摒弃危害健康行为的实 践中遵循以下步骤:
① 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不良行为方式感到害怕(知觉 到威胁和严重性)
② 让人坚信一旦他们改变不良行为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 (知觉到效益),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 现的困难(知觉到障碍)
③ 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改变不良行为 (自我效能)
精品课件
“行”—— 基于“知”和“信”的行为、行动。 就是我们将已经知道、并且相信的东西 付之实践。
精品课件
知信行过程分解
信息传播→觉察信息→引起兴趣→感到需要→认真思考→相 信信息→产生动机→尝试行为→态度坚决→动力定型→
。 行为确立
KAP 模式认为行为的改变有两个关键步骤: ➢ 确定信念 ➢ 改变态度
,即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 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成功地采取一个导致期望 结果的行动。
“知”——是指受传者接受知识的过程。
掌握的知识越深,实行的倾向性越强。 对受传者 来说,学习是一种外在行为,也是包 括其思维活动的内在心理行为。 对改变已有落后观念的学习,包括两个步骤, 分别是:去除过去旧观念的影响、重新学习。
精品课件
“信”——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
信念的转变在“知信行”中是个关键。 深刻稳定,可以将感情和意志融合在一起支配 我们的行动。
精品课件
知觉到危害性 (perceived severity) 指行为者对罹患某种疾病、暴露于某种健康危
险因素或对已患疾病不进行治疗的严重性的看法 (生物学后果、社会性后果)。
精品课件
知觉到易感性 (perceived susceptibility)
指行为者对自己罹患某种疾病或陷入某种疾病状态的可 能性的判断。
精品课件
HBM在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摒弃危害健康行为的实 践中遵循以下步骤:
① 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不良行为方式感到害怕(知觉 到威胁和严重性)
② 让人坚信一旦他们改变不良行为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 (知觉到效益),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 现的困难(知觉到障碍)
③ 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改变不良行为 (自我效能)
精品课件
“行”—— 基于“知”和“信”的行为、行动。 就是我们将已经知道、并且相信的东西 付之实践。
精品课件
知信行过程分解
信息传播→觉察信息→引起兴趣→感到需要→认真思考→相 信信息→产生动机→尝试行为→态度坚决→动力定型→
。 行为确立
KAP 模式认为行为的改变有两个关键步骤: ➢ 确定信念 ➢ 改变态度
,即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 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成功地采取一个导致期望 结果的行动。
【可直接使用】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ppt
2.致病行为模式。致病行为模式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国内外研 究较多的是A型行为模式和C型行为模式。
A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表现为不耐烦和敌意。 有关研究表明,具有A型行为者冠心病的发生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地高于非A型 行为者。C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肿瘤发生有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行为表现是情绪过 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研究表明:C型行为者宫颈癌、胃癌、结肠癌、肝癌、 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高出其他人3倍左右。
法 行为结果 —— 行为主体预想的行为与实际完成的行为之间的相符程
度。 (一)个体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条件反射与学习理论
精选
(二)人类行为的影响要素
在人类行为形成和发展中,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学习因素发挥着重 要作用。
1.遗传因素:基因除了影响行为,还能决定人的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 同卵双胞胎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的相似正是遗传物质影响的结果。
行为
此理论认为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改变,必须有知
(知识和学习)作为基础,有信(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
度)作为动力。知识(信息)是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但
知识与信息不一定能直接导致行为的改变。信念(态度) 反映行为倾向性,要转变行为需先转变态度。
精选
(二)主要过程
1、信息暴露 2、觉察信息 3、引起注意 4、感兴趣 5、理解信息 6、记忆信息 7、思考信息 8、相信信息 9、决心行动 10、尝试行动 11、开始行动 12、坚持行动 13、确认行动
美国学者布莱斯勒(Breslow)等 每日正常而规律的三餐,避免零食;每天吃早餐;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
适当的睡眠(每晚7~8小时);不吸烟;保持适当的体重;不饮酒或少饮酒。
A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表现为不耐烦和敌意。 有关研究表明,具有A型行为者冠心病的发生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地高于非A型 行为者。C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肿瘤发生有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行为表现是情绪过 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研究表明:C型行为者宫颈癌、胃癌、结肠癌、肝癌、 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高出其他人3倍左右。
法 行为结果 —— 行为主体预想的行为与实际完成的行为之间的相符程
度。 (一)个体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条件反射与学习理论
精选
(二)人类行为的影响要素
在人类行为形成和发展中,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学习因素发挥着重 要作用。
1.遗传因素:基因除了影响行为,还能决定人的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 同卵双胞胎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的相似正是遗传物质影响的结果。
行为
此理论认为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改变,必须有知
(知识和学习)作为基础,有信(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
度)作为动力。知识(信息)是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但
知识与信息不一定能直接导致行为的改变。信念(态度) 反映行为倾向性,要转变行为需先转变态度。
精选
(二)主要过程
1、信息暴露 2、觉察信息 3、引起注意 4、感兴趣 5、理解信息 6、记忆信息 7、思考信息 8、相信信息 9、决心行动 10、尝试行动 11、开始行动 12、坚持行动 13、确认行动
美国学者布莱斯勒(Breslow)等 每日正常而规律的三餐,避免零食;每天吃早餐;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
适当的睡眠(每晚7~8小时);不吸烟;保持适当的体重;不饮酒或少饮酒。
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共61页PPT
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持
15
二、社区与组织改变理论
1. 意识到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2.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决定采纳一系列行动 5. 在系统内发起行动 6. 创新的实施 7. 创新的制度化
16
12
六、人际水平的行为改变理论:社会认 知/学习理论
1. 环境 2. 情境 3. 行为能力 4. 期望 5. 效能预期 6. 自我控制
7. 观察学习 8. 强化 9. 自我效能 10. 情感应对反映 11. 交互决定机制
13
七、综合模式
行 为
14
第四节 群体行为改变理论
一、创新扩散理论 1.知晓 2.说服 3.实施 4.确认 5.
3
二、健康相关行为 1.促进健康行为 2.危害健康行为 3.致病性行为模式
4
第二节 行为危险因素与致病性行为模式发性) 成就渴求、紧迫激惹 B型行为模式(肿瘤发生相关) 竞争性进取主动性弱、情绪好压抑,喜欢自
我克制,强压怒火爱生闷气
6
第三节 个体行为改变理论
第三章 健康相关行为和行为改变理论
1
第一节 人类行为的定义、特点、发生与发展
一、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
2
(一)个体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 条件反射和理论学习
(二)人类行为的影响因素 人类自身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学习因素互相作用。 PRECEDE-PROCEED模式 ① 倾向因素 ② 促成因素 ③ 强化因素 (三)行为的可改变性 1. 高可改变行为 2. 低可改变行为
7
8
二、健康信念模式
9
三、行为的阶段改变模式
10
四、理性与计划行为理论
• 理性行为理论 • 计划行为理论 • 理性与计划行为理论的要素
①行为 ②意向 ③态度 ④行为信念 ⑤规范 ⑥遵守信念模式
11
五、社会规范理论
1、强制性规范 2、期望规范 3、公开性规范 4、暗示性规范 5、主观规范 6、个人规范
15
二、社区与组织改变理论
1. 意识到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2.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决定采纳一系列行动 5. 在系统内发起行动 6. 创新的实施 7. 创新的制度化
16
12
六、人际水平的行为改变理论:社会认 知/学习理论
1. 环境 2. 情境 3. 行为能力 4. 期望 5. 效能预期 6. 自我控制
7. 观察学习 8. 强化 9. 自我效能 10. 情感应对反映 11. 交互决定机制
13
七、综合模式
行 为
14
第四节 群体行为改变理论
一、创新扩散理论 1.知晓 2.说服 3.实施 4.确认 5.
3
二、健康相关行为 1.促进健康行为 2.危害健康行为 3.致病性行为模式
4
第二节 行为危险因素与致病性行为模式发性) 成就渴求、紧迫激惹 B型行为模式(肿瘤发生相关) 竞争性进取主动性弱、情绪好压抑,喜欢自
我克制,强压怒火爱生闷气
6
第三节 个体行为改变理论
第三章 健康相关行为和行为改变理论
1
第一节 人类行为的定义、特点、发生与发展
一、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
2
(一)个体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 条件反射和理论学习
(二)人类行为的影响因素 人类自身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学习因素互相作用。 PRECEDE-PROCEED模式 ① 倾向因素 ② 促成因素 ③ 强化因素 (三)行为的可改变性 1. 高可改变行为 2. 低可改变行为
7
8
二、健康信念模式
9
三、行为的阶段改变模式
10
四、理性与计划行为理论
• 理性行为理论 • 计划行为理论 • 理性与计划行为理论的要素
①行为 ②意向 ③态度 ④行为信念 ⑤规范 ⑥遵守信念模式
11
五、社会规范理论
1、强制性规范 2、期望规范 3、公开性规范 4、暗示性规范 5、主观规范 6、个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