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六则》——译文
《医案》四则
《医案》四则《医案》四则[教学⽬的]1.掌握⽂中⽣僻字的读⾳;掌握⽂中出现的通假字、古字、异体字;掌握⽂中重点词语;掌握⽂中重点语句的今译;掌握⽂中出现的实词活⽤及语序变化等古汉语语法现象。
2.通过所选医案的学习,让学⽣认识医案是我国医学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代医案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应很好地学习继承。
3.了解古代医案的体例及内容。
[教授⽅法]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为辅。
[教授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僻字衽癸浃亘愠桴簧苕闾隧⼆、繁体字儀憊覺務參劇豈斂遲攝慮複濕滅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1、乃以袵()席以荐阙其中。
2、朋游譁()然议之。
3、芍药等补剂⼗余贴()。
4、遂不复致辨()。
5、受误之害甚钜()。
四、重点词语1、(天)甫(明)2、凡(⼀再⾏)3、滞下4、袵席5、(及)荐6、阙(其中)7、浃(旬)8、亘(昼夜)9、泠然 10、顾(投) 11、(补)完 12、霍然 13、敛袵 14、噬脐 15、咎(以轻⽤) 16、初(不⾔) 17、责(效) 18、(⾃)讼(⽈)19、如⿎应桴 20、(为)厉 21、系铃解铃 22、速(之) 23、簧⿎ 24、(甚)钜 25、帏薄 26、⼩⽔ 27、解维 28、⼟物 29、⽐⽐ 30、以邻为壑 31、令(侄⼥) 32、汛愆 33、(不)宣 34、豁(痰) 35、(奚)⽩五、指出语法现象1、乃以袵席以荐阙其中。
2、时朱彦修⽒客城中。
3、但⽇服⽽病⽇增。
六、今译:1、时朱彦修⽒客城中,以友⽣之好,⽇过视予,饮予药,但⽇服⽽病⽇增。
2、⼦南晨诣,愠形于⾊,咎以轻⽤河车,⽽盛称此友先识,初不⾔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师,必愈乃已。
3、医者不知发汗⾏⽔之法,惟以疏利之药利之,肿或减,⽽⽆尾闾之泄,犹以邻为壑⽿。
如久服疏利之药,则正⽓⽇消;⽔留⽇久,则⽕⼟渐灭。
然后以此法⾏之,⽆济于事矣。
4、此痰⽓凝滞,经隧不宣,病由安坐不劳,法以豁痰流⽓,勿投⾎药,经⾃流通。
七、阅读張⼦⼼弱冠病瘵其證咳嗽下午熱從兩⾜⼼起漸⾄頭⾯夜半乃退⾯⾊青形羸氣促交睫即梦遺奄奄⼀息孫診其脈左⼨短弱右關略弦餘皆洪⼤因許可治病者⽈醫皆謂⽕起九泉者死⼤⾁盡削者死咳嗽加汗者死脈不为汗衰者死況當夏令肺⾦將絕先⽣獨⾔可治何也孫⽈證雖危⾊聲脈三者皆有⽣意兩顴不⾚⼼⽕未焚也聲⾳不啞肺⾦未痿也⽿輪不焦腎⽔未涸也據⾯青者憂疑不決左⼨短者⼼神不⾜關略弦者謀爲不遂必因志願⾼⽽不稱其⼼謀爲⽽不遂其欲殆⼼病⾮腎病也經⽈⾊脈相得者⽣故許可治病者恍然⽈是矣予因星⼠決上科必售予仍落第⽽同窗者中故怏怏⾄此今亦忘其病源矣乃爲定⽅以⼈參棗仁龙⾻为君丹參⽯斛⾙母⿆冬五味⼦爲⾂⼭梔⾹附爲佐⼆⼗貼⽽病起丸⽅則⼈參⿆冬五味熟地枸杞⿔板茯苓蜜丸服三⽉⽽精神健肌⾁充矣(姚若琴、徐衡之《宋元明清名医类案·孙东宿医案·痨瘵》)要求:1、给上⽂标点2、注释⽂中加横线的词语3、简答孙⼀奎医师何以诊断张⼦⼼属⼼病⽽⾮肾病。
医古文
《扁鹊传》词(谨)遇:招待间(舆):私下(血脉)治:正常诞(之):欺骗重(难治):很由(扁鹊):遵循句子1)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齐桓侯和圣人一样洞察隐微的病变,让良医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生命就可以存活,人们所担心的是担心疾病太多,而医生所担心的是担心治疗方法太少。
《华佗传》词(黄琬)辟:征招(七八)狀:量词,一灸为一狀应(除):立即属(使):同“嘱”,嘱咐寻(差):随即含宥:宽恕故(当死):必定(使)木亟:疲惫句子1)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译文: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
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汉书艺文志》词(仲尼)没:死闵(焉):忧虑删(其要):选取及(失):至于(之)际:会合序(方技):依次排列句子1)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译文:医生是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来阐发百病的根源,生死的界限,而用以来揣度针石灸法,调配出各种适宜的药物。
2)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译文:经方,依据草石的寒温性,丈量疾病的深浅,借助药物的作用,依据四气感应的适宜情况,辩五脏六腑所使用各种性味的药物,制出寒凉与温热的药剂,来疏通郁闭解除蕴结,使身体恢复正常。
《伤寒论》词:(才)秀:出众赍(百年):持徇物:追求身外之物冰谷:薄冰和深谷,喻险境。
句子1)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译文: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是自己外表华丽而内在憔悴。
医话四则医古文原文及注释
医话四则医古文原文及注释1.书方宜人共识说•原文:国家徵赋,单曰易知;良将用兵,法云贵速。
我侪之治病亦然。
尝见一医方开小草,市人不知为远志之苗,而用甘草之细小者。
又有一医方开蜀漆,市人不知为常山之苗,而另加乾漆者。
凡此之类:如写玉竹为萎蕤,乳香为薰陆,天麻为独摇草,人乳为蟠桃酒,鸽粪为左蟠龙,灶心土为伏龙肝者,不胜枚举。
但方书原有古名,而取用宜乎通俗。
假设图立异矜奇,使人眼生不解,危急之际,保无误事? 又有医人工於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於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 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
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注释:•徵赋:征收赋税。
•易知:即易知由单,旧时征收田赋的通知单,单上写明田地等级、人口多少、应征款项和起交存留等,发给纳户。
•侪:辈,类。
•市人:药店之人。
•常山:其嫩叶称“蜀漆”,用于疟疾病治疗。
•远志:《本草纲目》释名:“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
”•立异:标异于众。
•矜奇:夸耀奇特。
•羁延:延误。
•期:必定。
•译文:国家征收赋税,单据叫易知由单,是说它容易让人明白;良将用兵,兵法说以神速为贵。
我们治病也是这样。
曾经见到一个医生开的药方中有“小草”,药店的人不知道这是远志的苗,却用了细小的甘草。
又有一个医生开的药方中有“蜀漆”,药店的人不知道这是常山的苗,却另外加了干漆。
像这样的例子:如把玉竹写成萎蕤,乳香写成薰陆,天麻写成独摇草,人乳写成蟠桃酒,鸽粪写成左蟠龙,灶心土写成伏龙肝等等,多得举不胜举。
但是方书上本来就有古名,而取用药物时应该适合通俗的称呼。
如果企图标新立异,炫耀奇特,使人看了不理解,在危急的时候,怎能保证不出差错呢?又有擅长写草书的医生,医案有的人可能不认识,关系还不大,至于药名,药铺里的人难道都能认识草书吗?粗心的人约略抓药就会造成贻误,谨慎的人来回询问就会延误时间。
能不能和同行们互相约定,凡是书写处方医案,字迹一定要清楚,药名一定要大家都认识。
医案六则
曰:‚可便得愈乎?‛文伯曰: 政:通‚正‛,只。 ‚便差甚易。政恐二年後不復起 矣。‛雲曰:‚朝聞道,夕死猶可, 況二年乎!‛文伯以火燒地,布桃 葉,設席,置雲於上。頃刻汗解, 撲以溫粉。翌日果愈。雲甚喜。文 伯曰:‚不足喜也。‛後二年果卒。 夫取汗先期,尚促壽限,況不顧表 裏,不待時日,便欲速效乎?每見 病家不耐,病未三四日,晝夜促汗, 醫者隨情順意,鮮不敗事。故予書 此爲醫者之戒。
今译:接着就困乏疲惫,不能起床,就把床席和垫子中间开个缺口, 听任大便自己流下来。
返回主页
泠然:清凉貌。
顾:反而。
彥修聞之,曰:‚吁!此必傳者之 妄也。‛翌日天甫明,來視予脈, 煮小承氣湯飲予。藥下咽,覺所苦 者自上下,凡一再行,意泠然,越 日遂進粥,漸愈。 朋游因問彥修治法。答曰: ‚前診氣口脈虛,形雖實而面黃稍 白。此由平素與人接言多,多言者 中氣虛,又其人務竟已事,恒失之 饑而傷於飽,傷於飽,其流爲積, 積之久爲此證。夫滯下之病,謂宜 去其舊而新是圖,而我顧投以參.
返回主页
随文注释
中热:内热。 溲:二便。
(一) 齊王侍醫遂病,自練五石服之。 臣意往過之。遂謂意曰:‚不肖有 病,幸診遂也。‛臣意即診之,告 曰:‚公病中熱。論曰:‘中熱不 溲者,不可服五石。’石之爲藥精 悍,公服之不得數溲,亟勿服,色 將發臃。‛遂曰:‚扁鵲曰:‘陰 石以治陰病,陽石以治陽病。’夫 藥石者,有陰陽水火之齊。故中熱, 即 返回主页
返回主页
敢自居識者,然舍症從脈,得之先 哲格言;血脫益氣,亦非妄逞臆見。 今人胸中每持一勝算,見前人用涼, 輒曰:‚此寒症也,宜用熱。‛見 前人用熱,則曰:‚此火症也,應 用涼。‛因攻之不靈,從而投補; 因補之不效,隨復用攻。立意翻新, 初無定見。安得主人、病人一一精 簧鼓:动听的言语。 醫察理,而不爲簧鼓動搖哉?在前 人,蒙謗之害甚微;在病者,受誤 之害甚鉅。此張景岳‚不失人情‛ 之論所由作也。
医古文翻译
大医精诚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译: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2、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译: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3、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译: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
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4、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译:还有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华丽的铺设,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有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有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5、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译:我志在救护帮助世人,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
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扁鹊传1、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
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
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译:在这期间,有位叫长桑君的旅客,常来此投宿,扁鹊经常单独的多给于细心的照料。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服务生。
来往十多年, 长桑君暗下找来扁鹊进行交谈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 昔秦穆公嘗如此, 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 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译: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 不出三天,病就能好。
医古文作业
医古文作业一.词语解释1.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
(扁鹊传)厉:同“砺”,磨三阳五会:三阳五会之穴2.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
(扁鹊传)圣人:身居高位的人蚤:通“早”,尽早3.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
(华佗传)沾濡:浸湿(衣衫)因:接着4.以恤我赤子,诚副予望也。
(医话四则三)赤子:百姓(或人民)副:相称(或符合)5.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的得而罪也。
(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实:使动用法,使、、、、、、实罪:谴责,怪罪6.所以该治病之法也,庶几来者有所凭藉耳。
(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该:包括庶几:希望7.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
(养生论)记籍:古代书籍较:明白,明显8.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
(养生论)畎浍:田间水沟尾闾:古代传说中泄海水之处9.戚固寒士,余以不便明言,特赠二金,惟令安养,时已秋半。
(医话四则二、对山医话)寒士:贫穷人家二金:白银二两10.吴子以为然,遂相与评骘而授之梓。
(《温病条辨》叙)然:正确相与:11.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
(《温病条辨》叙)抗志:树立高尚的志向师:名词作动词,意指效法12.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
(《伤寒论》序)重器:宝贵的器物,比喻身体恣:听凭,任凭13.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伤寒论》序)素:时间副词,本来向:过去,先前14.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患:忧虑愚:使动用法,使、、、、、、愚昧15.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
(大医精诚)差:病愈戴面:仰着面。
面部朝天如戴头上,形容骄傲的样子二.今译题1.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译文:君主效仿天地之道,治理国家,促成国泰民安的局面并长久保持,以佑护百姓。
2.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属。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译文:使医生们不出差错,学医者全都明白,最高明的医理流传不断,美好的消息连连相传。
医古文
词(谨)遇:招待间(舆):私下(血脉)治:正常诞(之):欺骗重(难治):很由(扁鹊):遵循句子1)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齐桓侯和圣人一样洞察隐微的病变,让良医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生命就可以存活,人们所担心的是担心疾病太多,而医生所担心的是担心治疗方法太少。
《华佗传》词(黄琬)辟:征招(七八)狀:量词,一灸为一狀应(除):立即属(使):同“嘱”,嘱咐寻(差):随即含宥:宽恕故(当死):必定(使)木亟:疲惫句子1)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译文: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
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汉书艺文志》词(仲尼)没:死闵(焉):忧虑删(其要):选取及(失):至于(之)际:会合序(方技):依次排列句子1)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译文:医生是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来阐发百病的根源,生死的界限,而用以来揣度针石灸法,调配出各种适宜的药物。
2)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译文:经方,依据草石的寒温性,丈量疾病的深浅,借助药物的作用,依据四气感应的适宜情况,辩五脏六腑所使用各种性味的药物,制出寒凉与温热的药剂,来疏通郁闭解除蕴结,使身体恢复正常。
词:(才)秀:出众赍(百年):持徇物:追求身外之物冰谷:薄冰和深谷,喻险境。
句子1)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译文: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是自己外表华丽而内在憔悴。
医古文讲读课文重点句子
《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译文〕旅舍的客人长桑先生到来,唯独扁鹊认为他奇特不凡,常常恭敬地招待他。
长桑先生也知道扁鹊不是寻常的人。
来往十多年,才招呼扁鹊私下而坐。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居二日半,简子寤。
〔译文〕扁鹊说:“血脉正常,你们惊怪什么呢?从前秦穆公曾经如此,七天后醒了过来。
现在您主君的疾病跟秦穆公相同,不出三天必然痊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就苏醒了。
3.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明智的人能预先洞察隐微的病情,能让高明的医生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身体可以存活。
人们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方法少。
《华佗传》1.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尙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译文〕病人就按照华佗说的去做,立刻吐出一条蛇状的寄生虫,把它悬挂在车边,想去拜访华佗。
华佗还没回家,他的小孩在门前玩耍,迎面看到来客,便自言自语道:“好象遇到过我父亲,车边挂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2.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名所悬,宜含宥之。
”〔译文〕于是把华佗押送交付到许昌监狱,审讯验实,供认服罪。
荀彧请求说:“华佗医术确实高明,是人们生命所维系的人,应当宽恕他。
”3.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译文〕人的身体要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使身体疲惫罢了。
活动后水谷精气得以消化,血脉能够畅通,疾病就不会产生,比如门轴不会腐烂就是这个道理。
《丹溪翁传》1.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
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译文〕拿古方来治疗当今的疾病,它们的情况不能够完全符合。
医案六则P
孟秋痢大作,初三晝夜 • 孟秋:农历七月。孟,农 历每季第一个月。 下百許次,紅白相雜, • 感应丸:方名。《和剂局 絕無渣滓,腹脹悶, 方》方。功用温补脾胃, 消积导滞。 絞痛不可言。或謂宜 下以大黃。先生弗顧 也,竟用參、术、薑、 桂漸愈。猶白積不止, 服感應丸而痊。
後少嘗蟹螯,復瀉下 委頓,仍服八味湯及 補劑中重加薑、桂而 愈。夫一身歷一歲間 耳,黃連苦茗,曩不 輟口,而今病以純熱 瘥。向非先生,或投 大黃涼藥下之,不知 竟作何狀。又病室孕 時,喘逆不眠,用逍 遙散立安,又患便血 不止,服補中黑薑立 斷,不再劑。
葉先生名儀,嘗與 丹溪俱從白雲許先生 學。其記病云: 歲癸酉秋八月, 予病滯下,痛作,絕 不食欲。旣而困備, 不能起床,乃以衽席 及薦闕其中,而聽其 自下焉,時朱彥修氏 客城中,以友生之好, 日過視予,飮予藥, 但日服而病日增。朋 游譁然議之,彥修弗 顧也。
• 叶先生名仪:叶仪,字景翰, 元末明初学者。金华(今属浙 江)人。著有《南阳杂稿》。 • 白云许先生:许谦,安益之, 晚号白云山人,谥号文懿。著 有《白云集》等。 • 癸酉:元顺帝元统元年(公元 1333年)。 • 滞下:中医病名。即痢疾。因 有积滞下痢故名。 • 乃以衽席及荐阙其中:就把床 席和垫子的中间开个缺口。衽: 床席。荐:床垫子。阙:通 “缺”,使动用法。其:代词, 指衽席及荐 。 • 氏:表尊敬,有“先生”之 义。 客:客居。用作动词。 • 友生:朋友。此指同门、同学。 • 朋游:老朋友。哗然:大声的 样子。譁,“哗”的异体字。
赵献可辨证施治
赵献可 中国明末医学家。生卒年不详, 约活动于16~17世纪。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赵献可好学博览,除医 之外,儒、道、释均有涉猎,曾游历于山西、陕 西等地。在哲学思想上受《易经》影响较大,在 医学上又遵从李东垣、薛己,属于温补学派。赵 献可提出命门为人一身之主,而不是心,命门的 水火即人的阴阳。代表著作有《医贯》6卷,对后 世影响很大。此外他还著有《邯郸遗稿》,又名 《胎产遗论》,为妇科专著,另有《内经钞》、 《素问注》、《经络考》、《正脉论》、《二本 一例》等书皆失传,其子赵贞观亦精医学,辑有 《痘疹论》一书。
医话五则原文及翻译
医话五则原文及翻译1、治疗不寐,有数张小妙方,寓交通阴阳,交通心肾之意,如交泰丸(黄连、肉桂),出自《韩氏医通》,半夏、夏枯草出自《冷庐医话》。
我随徐晓东老师门诊,他还用另一张小妙方羌活、鳖甲交通心肾,云出自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乃羌活鳖甲汤。
已故浙江名医蔡鑫培常用之,徐从蔡处学得,我又从徐处学得。
介绍这张方子是因为沈金鳌的老师与叶天士师出同门,哈哈。
2、有一次和徐老师聊天,聊到裘沛然先生,裘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得丁济万,章次公诸名医垂教,又勤于学医,看病看的很好,到裘60岁以后一般的病基本不看,看的都是疑难杂病,他基本上不再用方,经方、时方都不效,就是自己在凑方,杂凑成方,升降浮沉,出表入里,补泻兼施的药都有,以求通过“相反相激”,取得奇效。
所以孙思邈的方那么大,初学也觉得很古怪,但是仔细研究还是很有讲究的,孙兼通儒道佛,活了100多岁,不是一般的博学,魏征修《隋史》都要去请教孙一些事。
有兴趣者可读《岳美中医学文集》中,岳老用“耆婆万病丸治小腹膨胀证”一文,耆婆万病丸出自孙思邈《千金方》,这种方有其不可思议处。
3、读尤在泾《读医书随笔》讲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时觉得尤在泾还是蛮有想法的同志。
“阳虚者,气多陷而不举,故补中益气多用参、芪、术、草,甘温益气,而以升、柴辛平助以上升;阴虚者,气每上而不下,故六味地黄丸多用熟地、萸肉、山药,味浓体重者,补阴益精,而以茯苓、泽泻之甘淡助之下降。
气陷者多滞,陈皮之辛所以和滞气;气浮者多热,牡丹之寒所以清浮热。
然六味之有苓、泽,犹补中之有升、柴也;补中之有陈皮,犹六味之有丹皮也。
其参、芪、归、术、甘草,犹地黄、茱萸、山药也。
法虽不同而理可通也。
”忆及读大学时,从好友崔启东处借的《名老中医之路》拜读年余,收获颇丰。
其中读到金寿山先生一篇时:金先生提及其请益程门雪先生时,程指点金读叶案,举一例如下:5、再介绍一张小妙方全瓜蒌、红花、甘草药仅三味,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灼热不可忍,有奇效。
医案六则培训
儿科病案一则
要点一
总结词
该儿科病案涉及小儿腹泻的治疗,通过中药和针灸的综 合治疗,成功地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并恢复了健康。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该病案详细描述了一个1岁半的患儿因消化不良导致的 小儿腹泻症状。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认为该 患者的病症属于“脾胃虚弱”,需要采用“健脾止泻” 的治疗方法。医生开具了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方案,并 强调了饮食调理和护理的重要性。经过一周的治疗,患 儿完全康复。
外科病案一则
总结词
该外科病案涉及肠梗阻的手术治疗,通过精细的手术 操作和周密的术后护理,成功地缓解了患者的症状。
详细描述
该病案详细描述了一个45岁男性患者因肠梗阻导致的 腹痛、呕吐和排气排便停止等症状。医生通过诊断, 认为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采用了 微创手术技术,尽可能减少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术后 ,医生制定了周密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调理、运动 指导和心理疏导等,帮助患者快速康复。经过一个月 的治疗,患者完全康复。
病理学理论
阴阳失调
阴阳失衡是疾病发生的关键,阳盛阴衰则热,阴 盛阳衰则寒。
气血不和
气滞血瘀、气血不足等气血不和现象会导致疾病 发生。
脏腑功能失调
脏腑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一旦功能失调, 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疾病的发生与演变
发病机理
疾病的发生与演变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如气候、环境、遗
传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情发展
方药应用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使用中药或西药进行治疗,注重药物的配伍和剂量。
04
医案六则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为主,未病先防
01
02
03
预防疾病发生
中医古文课件-医案六则
3、明代,医案著作成熟期。
➢ 个人医案专著有30多部;
➢ 出现了历史上第一部医案类书《名医类案》(江瓘编,收集 历代医家医案及经史百家中所载医案3000例,以病症分为 205门)
4、清代,医案著作繁荣期。
➢ 医案专著达200多种,包括个人医案、医案类书、医案丛书、 专科医案、专题医案、医案评注等。
第四则:选自赵献可《医贯·痢疾论》
明·赵献可所著《医贯》是明代温 补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全书6卷。 强调 “肾间命门说”,认为养生 与治病,如能充分理解此说,对 于有关医学问题也就豁然贯通了。 故书名为《医贯》。
本案作者:徐阳泰
豆是一种盛 食器
豐:肥胖 [辨] 豐:物品丰多。 丰:草木茂盛。
齊,同“ 臍 ”。此谓自噬腹脐,喻不可及。后因 以“臍噬”(噬臍)喻后悔难追。
重点句子
句: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 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 效于师,必愈乃已。
孙子南清晨到沈医师处,怒形于色,责 怪沈医师轻率地使用河车,而大赞这位医生 先知,根本不提起曾经服用凉药,并且要向 沈医师求取疗效,必定痊愈才肯罢休。
丰满 丰盛 丰收
丰姿 丰采 丰神
为(之)言:对(我)说
感應丸:百草霜、杏仁、木香、丁香、干姜、 肉豆蔻、巴豆组成。功效:温补脾胃,消积导 滞。炮炙、组方复杂,详见《局方》。
八味湯:吴茱萸、炮姜、木香、橘红、 肉桂、 丁香、人参、当归。功效:温补脾胃,顺气固涩。 主治:脾胃虚寒,气不升降,心腹刺痛,脏腑滑 泻。《杨氏家藏方》
后因孙子南清晨到沈医师处怒形于色责孙子南清晨到沈医师处怒形于色责怪沈医师轻率地使用河车而大赞这位医生怪沈医师轻率地使用河车而大赞这位医生先知根本不提起曾经服用凉药并且要向先知根本不提起曾经服用凉药并且要向沈医师求取疗效必定痊愈才肯罢休沈医师求取疗效必定痊愈才肯罢休
《医案六则》课外阅读参考答案
《醫案六則》課外閱讀參攷答案
宫詹前于乾隆丁未冬o自毗陵抱疾归o证类噎隔o已濒于危o予为治之而愈o嘉庆乙丑o宫詹视学中州o病发召诊o又为治愈o案载初集及辑录中o道光乙酉秋o宫詹在都o前疾又作o初时尚轻o来书语状o予辄忧之o虑其年愈花甲o 血气既衰o非前此少壮可比o末又云o幸得请假南归o便图就诊o深为之喜o 及至腊底o伊宅报中详述病情o较前再发更剧o体惫不支o势甚危笃o令侄子硕兄亟欲邀予入都诊治o予虽老迈o谊不容辞o适迫岁暮o冰雪严凝o水陆舟车都难进发o道阻且长o恐其病不及待o子硕兄踌躇无策o再四相商o祇得酌拟一方o专足送去o冀幸得以扶持o即可回籍调治o另函致意o劝令速归o回书云o手翰再颁o感沦肌髓妙剂服之o不似昔年之应手o盖衰惫日久之故o欲归不得进o 退维谷o负我良友o何以为人o弟之心绪不可名状o永别之戚惨剧难言o然奄忽而徂o胜于痴狂而活也o专泐敬谢o不能多写o亦不知结草何时o南望故乡o 惟有怅结o未几遂卒o悲夫o宫詹自订年谱未竟o令弟时任干州o续成之o谱末有云o兄病中尝语人曰o吾生平患此疾o及今而三矣o丁未乙丑皆濒于危o皆赖程杏轩治之而愈o今无杏轩o吾病殆不可为矣o予阅及此o不禁泫然o(清·程文囿《杏轩医案·续录·噎膈》)。
医案五则
病案五则1、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喘咳吴某某,男,15个月。
因发热、咳嗽7天于2007年5月11日初诊。
曾在我市六医院住院,诊为“哮喘性支气管炎”。
采用多种抗生素、退热药治疗未效。
遂请中医治疗。
刻诊:发热,体温37.5℃,咳嗽微喘,夜间咳嗽较重,痰色黄,不易咯出,食欲不振,大便数日一行。
查体见:急性热病容,咽充血,双扁桃体Ⅰ°肿大,无渗出物。
心率102次/分,两肺满布细小水泡音。
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住院期间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9.6×109/L(N 0.69,L 0.31)。
胸部X线提示:两下肺可见点片状阴影。
诊断:肺炎喘嗽(痰热闭肺型)。
治宜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炙麻黄1 g,杏仁4 g,生石膏10 g,射干3 g,桑白皮3 g,地骨皮4 g,僵蚕3 g,薄荷3 g,川贝5 g,葶苈子3 g,云苓5 g,甘草2 g,银花5 g。
服药3剂后,患儿体温正常,咳嗽明显好转,喉间痰鸣减轻,食欲有所增加,大便日1行。
继服上方3剂后诸症消失,再用中药进行后期调理而痊愈。
——罗小花. 傅淑清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肺炎喘嗽43例[J]. 江西中医药,2007,(12).按语: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小儿肺炎,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
方中麻黄有较强的宣肺平喘作用,石膏清热除烦,二者配伍,具有宣肺气、清肺热之功,是治疗肺热咳喘的主要药物;配伍杏仁更加强降逆平喘,止咳化痰作用;甘草除调和诸药外,亦起着解毒清热作用。
由于感邪的轻重,形体的强弱有所不同,所以,小儿所患肺热咳喘的病因相同,但在证候表现上则有差别,因此,麻杏石甘汤要灵活加减运用。
如高热舌质红苔薄白者,加银花、连翘、牡丹皮;若舌红、少苔者,加芦根;舌红苔黄、壮热咳喘、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脉滑数、痰热壅盛者,加浙贝、葶苈子;咳甚者加款冬花;喘甚者,加桑白皮、苏子;痰多者,加半夏鱼腥草、射干、紫菀、僵蚕;纳差者,加神曲;睡眠不安者,加云苓。
古代名医治经水不调医案
古代名医治经水不调医案原文1 范氏女,年及笄矣。
忽病,夜卧小便自遗,晨起昏昏如醉,神气与人了不相当,晡后渐清爽,皮肤瘾疹,胸膈迷闷,食亦少,初起觉咽痛头晕,已十余日矣。
诊之,脉弦小而数,此属血虚火盛。
询其天癸云何,则自前月大行,去血甚多,至七日乃已。
谓为肝木过盛,克脾侮胃乘肺而然。
克脾则脾不摄血,故经水去多;侮胃则胃之络溢,故胀闷食减;乘肺则肺热,故瘾疹咽痛。
又肝藏魂,肺藏魄,二脏不和,是以小便自遗而神气昏昧也。
与生地、杞子、羚羊角、黑山栀、麦冬、蒌仁、黄连、丹皮、沙参、牛蒡之属,出入加减,六帖而安。
后经水数月不行,则以前者去血过多也。
仍用生地、杞子、当归、白芍、丹皮、麦冬,少加红花,八剂而月事下。
译文:范家有个女儿,快十五岁了,突然出现了晚上不知不觉就会小便,早上起来精神萎靡如同宿醉一般,和身体健康的人完全不一样,傍晚的时候精神才渐渐的清爽起来,皮肤生一些瘾疹,胸膈满闷,吃的东西也比较少,她最开始觉得咽喉疼痛、头晕,这些症状持续了十多天。
医生给她诊脉,发现脉象弦小数,这是血虚引动了虚火旺盛的脉象,于是就问这女孩子月经的情况如何。
结果才知道女孩子上一次的月经量非常多,而且持续七天才结束。
这是因为肝木过剩,肝木克脾土同时反乘肺金才会出现上面的症状。
肝木克脾土自然脾不能摄血,所以月经的量就多,克胃土导致胃络经气溢出,所以导致出现胀闷饮食减少的症状。
肝木反乘肺金结果导致肺热,所以出现了发疹咽喉痛的症状。
又因为肝藏魂,肺藏魄,肝肺二脏不和,所以才会出现小便失禁,精神不振的症状。
于是医生给病人服用了生地、枸杞、羚羊角、黑山栀、麦冬、瓜蒌仁、黄连、丹皮、沙参、牛蒡子这类的药物,随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而略微调整,服用了六剂就痊愈了。
之后月经连续几个月都没来,都是因为之前那次月经来的太多了的缘故。
就给病人继续服用生地、枸杞当归、白芍、丹皮、麦冬,少加一些红花,服用八剂,月经就来了。
原文2 魏玉横曰∶徐德滋女,年近二十,素有胁痛肝病,常时月事先期而至,近忽逾数日。
医鉴文言文翻译
医者,生民之望也。
医道深奥,非一日之功。
医鉴者,医之鉴也。
鉴,照也,以医鉴医,察其得失,辨其是非,俾医者明理,治病如神。
是以,医者必读医鉴,以正己身,以医救人。
夫医鉴之道,首在明理。
理者,医之根本也。
不明理,则医术虽高,亦不能济世救人。
故医者当先明理,然后习医术。
理明术精,然后可以言医鉴。
医鉴之理,首在辨证。
辨证者,医之门户也。
辨证不明,则医道废。
故医者必先明辨证,然后能行医术。
辨证之要,在于察色脉舌,观病状,审病机,察病势,辨病证。
此五者,医鉴之要也。
医鉴之法,首在审脉。
脉者,病之征也。
脉之阴阳、浮沉、迟数、强弱、滑涩,皆病之象也。
医者审脉,必察其真伪,辨其寒热,审其虚实,以定其病之所在。
脉诊不明,则医道荒。
医鉴之术,次在观舌。
舌者,脏腑之候也。
舌之色泽、润燥、厚薄、长短、动静,皆脏腑之象也。
医者观舌,必察其变化,辨其阴阳,审其虚实,以知其病之所在。
舌诊不明,则医道虚。
医鉴之妙,在于合参。
合参者,医之权衡也。
合参之术,必以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四者相合,然后可以定病之所在。
四诊合参,医道全矣。
医鉴之德,在于仁爱。
仁者,医之本也。
医者无仁,则医道灭。
故医者必怀仁爱之心,以医救人,以医正己。
仁爱之心,医之宝也。
医鉴之要,在于谨守。
谨守者,医之规矩也。
医者无规矩,则医道乱。
故医者必谨守规矩,以正己身,以医救人。
《医鉴》文言文翻译:医者,是民众所依赖的希望。
医学之道,深奥莫测,非一日之功所能达到。
所谓医鉴,即是医学的鉴照。
鉴,有照察之意,用医鉴来照察医学,观察其得失,辨别其是非,使医者明理,治病如神。
因此,医者必须阅读医鉴,以端正自身,以医术救人性命。
医学之道的首要,在于明白医理。
理,是医学的根本。
不明医理,即使医术高超,也无法救治世人。
因此,医者应当首先明白医理,然后才能学习医术。
理明术精,然后才能谈论医鉴。
医鉴的道理,首先在于辨证。
辨证,是医学的门户。
辨证不明确,医学之道就会废弃。
因此,医者必须首先明白辨证,然后才能施行医术。
《医案摘奇》翻译:痰厥
《医案摘奇》翻译:痰厥同治六年的秋天,我二十二岁,正在学习中医,刚好赶上本城的一位表叔,名叫钱厚甫,迎娶九曲村沈怀翁的女儿。
婚礼过后第二天,沈家少爷来钱家会亲。
当天晚上,钱家在宗祠内大摆宴席,高朋满座,莺歌燕舞,热闹非凡,值此盛况,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我当时也在现场。
谁料还没开席,沈家就来人急匆匆地禀报:“老太太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少爷赶紧回家去吧。
”消息传来,宴席上的人无不吃惊,宗祠内顿时鸦雀无声。
沈家少爷含泪欲行,表叔厚甫却说:“不妨,我这里刚好有位名医,现在就安排他去诊病,管保老母亲无性命之忧。
”我正在四处寻找他说的那位名医是谁,谁知,表叔竟带着沈家少爷来到我的身旁,力邀我前去医治,我推辞不得,只能勉强应允。
他们立马找来一乘四人抬的轿子,抬着我飞驰而往。
不大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沈家。
沈老太爷忙出门迎接,把我带入房中内室。
我观病人面赤目闭、噤口握拳,喉中有痰声,切脉发现脉象弦急而迟滑。
待我切脉已毕,沈家人便问:“还能救吗?”我答:“快的话还有救。
”我让他们赶紧用黄连、枳实、天竺黄、石菖蒲、胆南星、半夏、郁金、厚朴、连翘仁,煎煮一剂,加竹沥,下牛黄清心丸,慢慢地灌进病人口中。
如果这些药二更时可以服完,那么到四更时病人大约就可以张口了,口开后就无事了。
诊治完毕,我仍然坐轿返回钱家。
到后,宾朋都来询问沈老太太的病情。
我说,老太太的病是怒火载痰,蒙蔽清窍所致,症势虽重,但是我用了一些清降的药物祛痰,四更过后老太太大约就可以开口了。
大家无不拍手称好。
席散之后,我就在钱家住下,与钱左斋、钱元甫、黄伯厚三位表兄弟同室而卧。
闲聊期间,三人都说我诊断沈老太太的病情时把话说得太满,没有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万一老太太的病没有好,未免会损坏我的名声。
听了他们的话,我不觉怦然心跳,疑虑不安,辗转难眠。
黎明时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听到来人说:“沈老太太果然在四更的时候就清醒了过来,请先生吃过早饭后再去复诊一下。
”我这才知道之前的药方是对的,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于是安然入睡,一觉醒来已是日落西山,待去复诊,老太太的病已经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
素来对于亏损元精的病证,不只病人自己烦心厌恶,就是从事医师职业的人,也有左右为难的时候。时逢风木正旺的仲春二月,病人患眼疾,面色发黄,紧接着遗精淋浊,不久就又膝盖、小腿肿胀,疼痛不能走路。等到来诊病时,脉象左手弦数,右手搏而长,面色变得深紫,而且时时呕吐。静心思考其中的原因,前面众多的疾病,都是同一种病邪所致,分别造成三种疾病,依次缠绵在身,病久不愈,从上到下,从下到极下,由于元精久亏的身体,又蒸腾向上发为胃病,这是肾胃相关联的缘故。如果不稍微进行消除止息一两种病证,只是采取回阳返本的治法,我恐怕固守元气,病邪难除,就想采取直接治标的法则。因此我谨慎地拟定一法,略微仿效丹溪滋阴之术,不知怎么样。
(一)
齐王的保健医王遂患病,自己炼制五石汤服食治病。我淳于意前去探访他。王遂对我说:“我有病,希望您能给我诊治。”我就给他诊治,告诉他说:“您患的是内热病。《医论》的书里说:‘内热小便短少,大便秘结的病人,不能服饮五石汤。’矿石炼制的药物精锐燥烈,你服用这种药不能正常地大小便,赶紧不要服用,从面色来看,您将要发生肿痈病。”王遂说:“扁鹊说:‘用寒性矿物药来治疗阴虚内热的病,用热性矿物药来治疗阳虚外寒的病。’矿物药有柔与刚或寒与热不同性味的药剂。所以,内热就用寒性矿物药中平和的药剂治疗它;内寒,就用热性矿物药中刚燥的药剂治疗它。”我就对他说:“您的论说差错得太远了。扁鹊说的虽然就像这样,但是必须详细周密的诊断,依据医学的法度,确立治疗的规范,符合医疗的原则,综合望色和脉诊、表里、虚实、病情顺利和险恶的规律,参合病人动和静跟脉息变化相应的情况,才可以论治。医论著作里说:真热假寒的病,不用慓悍的药和针石治疗。如果慓悍的药入内,那么邪气闭阻了,而郁结之气愈加深入内伏。诊断书上说:假寒真热的病,不能用刚燥之药。刚燥药侵入体内会扰动阳气,阴病就更加衰弱,阳病更加显著,邪气到处流行,因此困剧经俞中,暴发为疮疽。”我告诉他后,过了一百多天,果然在乳房长了疽疮,向上很快蔓延到缺盆部位,后来就死了。这就指出论治的大法,一定有规律法则。平庸笨拙的医生对这些有一点不熟悉,就在医理的领会和临床上阴阳寒热的运用上发生差错了。
香薷汤,自恃来作为清暑良药。到七月,痢疾大为发作,初三日一天一夜泻痢一百多次,红血白脓相杂在一起,一点儿渣滓都没有,腹部胀闷,绞痛得无法说。有人认为应该用大黄来下泻。但赵先生不予理采,竟然用人参、白术、生姜、桂枝给我服用,渐渐痊愈。但还是白脓的积滞不止,服用感应丸才痊愈。后来稍微品尝了一下螃蟹,又大泻大下,身体十分疲乏困顿,就又服用八味汤以及补剂中多加生姜、桂枝才痊愈。一身经历的这一年之间,黄连苦茶,以前从不停口,而现在用纯热之药治愈了这个病。如果不是先生,或者投用大黄凉药下泻,不知道最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另外,妻子怀孕时生病,喘息气逆不能入睡,先生让服逍遥散立刻平安。又患了便血不止的病,先生让服用补中炮姜立刻就止住了,没有用第二剂药。以上种种奇妙的验例,很难详尽叙述完。唉!先生有隔着墙壁能看到人的天赋才能,何必要像扁鹊那样服饮上池之水才能做到呢?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善于赠给人礼物的人是用语言,那种永远发誓不能忘记的事情也是用语言。我很不才,不值得被先生厚爱,私下里用这篇文字来记录先生完美德性罢了。
(三)
一位姓叶的先生名叫仪,曾和朱丹溪一起跟白云许谦先生学习理学。他记述一次疾病说:
癸酉年秋季八月,我患了痢疾,腹痛发作,一点也不能吃喝。接着就困乏疲惫,不能起床,就把床席和垫子中间开个缺口,听任大便自己流下来。当时朱彦修先生客居城里,因为同学的友情,每天来探访看望我,给我服药,只是每天服药而病情却日益加重。老朋友们大声地议论这件事,而朱彦修不加理采。满十天,病情更加严重,痰液阻塞在咽喉中就像棉絮一样,痛苦的呻吟声日夜持续不断。我私自忧虑,就和两个儿子诀别,两个儿子放声痛哭,路上的行人互相传讯说我已经死了。朱彦修听到这个传闻,说:“唉!这一定是传话的人胡说。”第二天天刚亮,他来诊视我的脉象,煎小承气汤给我喝。药往下咽,感觉着使我痛苦的东西从上面往下泻,共排了几次大便,就觉得很轻妙。第二天,就能进粥食,病渐渐痊愈了。
(二)——与课本不同oTL
世人所说的气中病,虽然不曾在医方书上看到,然而突然大喜损伤阳气,突然大怒损伤阴气,心怀忧愁,常不称意,心气逆乱,四肢厥冷,往往多会患这种病,就觉得涎水潮涌且昏迷,牙关紧闭。如果一概当做中风的证候,用药不但不适当,而且常常会治死人。元祐庚午年母亲遭受了这种灾祸,至今受屈抱恨于心,而无由申诉。母亲平时总是吃素,气血贫瘦衰弱,因为父亲去世后她很忧愁苦恼,牙关紧闭,涎水塞口。有一同村医生就当作中风治疗,用三粒大通丸让她泄下,大泄了数次,一个晚上就去世了。此事经常使我悲伤怒恨。我每次看到这种症状的病人,就赶紧化开四五粒苏合香丸,灌入病人口中,立即就苏醒了,然后随着病人气血的虚实寒热来调理治疗,没有不被治愈的。《内经》说:“病人无故而哑,不能说话,脉息不至,不用治疗,本来就会痊愈。”指的是气血突然逆乱,气血平复就好了。确实如此,即使不服药也行。
老朋友们于是就请问朱彦修的治疗方法。他回答说:“先前诊断患者的寸口脉虚,身体虽似结实,可是面色黄而微白。这是由于平时与人交谈多,说话多的人就中气虚弱;又因为他这个人平时总是一定办完已经在做的事情,常常是错过餐时而饥饿,或者吃得过饱而被食伤胃,那就流变为积滞,积滞得久了就变成这种病证。痢疾这种病证,一般认为应该先排去原来的积滞,然后才能想吃新鲜的食物,而我却投用人参、白术、陈皮、芍药等补剂十多帖,怎么能不一天天加重病情呢?然而如果没有这满十天的补剂,怎么能承受住这两帖承气汤的猛烈的攻下之剂呢?所以先补益好胃气受到的损伤,然后排除他的积滞,那么病就忽然而痊愈了。”众人于是都提起衣襟,表示敬服。
(四)
我身体一向肥胖,多火多渴,即使是大寒天气,床头上一定要放茶碗,有时候一晚上会喝尽几碗茶,另外,又时常为喘咳急迫所苦。我就把这些症状去询问赵献可先生,他给我说这属于郁火的病证,让我常常服用茱连丸,就没病了。丁巳年(公元1617年)夏天,我在檀州避暑,天气非常酷热,早晚都坐在冷水浴盆里,或者饮用冷
我于是感叹说:“医学的道理确实很难认识呵。我固然不敢以有见识的人自居,然而舍弃症状,依照脉象来治病的方法,是得之于古代贤人的格言;血脱了就要补气,也不是胡乱地卖弄自己主观的见解。现今的医生心中往往持有一个能够制胜别人计谋,那就是见到前面的人用凉药,就说:‘这是寒证,应该用热药。’见到前面的人用热药,却说:‘这是热证,应该用凉药。’因为用峻剂攻治它不灵验,跟着就用缓剂补它;因为补它不见效,随接又用攻下药。总想翻个新花样,从来就没有一定的见解,怎么能够让主人、病人一个一个地都精通医道,洞察医理,而不被那些动听的语言动摇呢?在前面的医生,蒙受这种诽谤的害处是很小的;在病人,受到误治的害处就很大了。这就是张景岳‘不失人情’这篇论文写作的原因。”
四明弟子徐阳泰顿首书写记述。
(五)
沈明生治疗孙子南媳妇的病,她天生的体质瘦弱单薄,脉息是迟微的脉象,春末时节患了吐血的病症。沈明生认为是脾脏虚弱不能调养血脉,就投用归脾汤,服了几帖,吐血就止住了。考虑到以后会复发,就取用丸剂方药调理,仍然用归脾料配合大造丸几味药给她服用。病人症状平复四五天以后,孙子南偶然遇到一个懂医的人谈到这件事,那个人就惊讶地说:“各种见血的症状都是热性病,怎么可以用人参、黄耆、河车这些性味温热的药来补呢?眼下血虽然止住了,不几天又会来了。”孙子南就请他去给媳妇看病,于是他就赶紧让停止服用那些温补药,而用花粉、知母这些凉性药让病人进下。病人服用了五六剂后,血忽大来,形势十分危险严重。这位自以为懂医的朋友于是就缩手不敢治疗了,认为是先前所服热药的毒性已经很深,后悔也来不及了。孙子南一大早就去到沈明生那里,怨恨之情表现在脸色上,一方面用轻用河车的罪名责怪他,另一方面却大为称赞这位朋友的先见之明,从来没有说起曾经服用花粉、知母等凉药的事,而且要向医师求得疗效,一定要治愈才肯完事。沈明生自己辩解说:“既然是热证,为什么先前用归脾汤温补如同鼓声应着鼓槌那样灵验,现在只增加了河车一味药,哪里就会出现如此的祸害呢?而且一斤左右的药物中,干河车仅用了五钱,其中地黄、龟板这些滋阴的药反而占有大半,总共才服用了四五天,每次服三钱,累积起来计算它,河车不过一两左右罢了。”于是就不再详尽辩论,就去诊察病人的脉息,跟先前比较起来,脉象转微了,就笑着说:“无妨,仍然应当进行大补呵。”他们一家都觉得奇怪,然而认为解铃仍需系铃人,谁做事出了问题仍须由谁去解决,姑且听任他去用补药吧。沈明生于是就用归脾汤的药料,加倍用人参、黄耆,一帖药病人就熟睡了,第二帖药就血止了。从此才领悟到血的复来,是由于用寒凉药把它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