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第七章色素(一).
《食品化学》教案
《食品化学》教案第22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七章食品色素和着色剂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天然色素的种类、结构、性质掌握天然色素在食品加工贮藏中的变化、作用和控制了解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食品着色剂的种类、结构、性质以及应用规范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⑴掌握天然色素的种类、结构、性质⑵掌握天然色素在食品加工贮藏中的变化和控制难点:掌握天然色素的种类、结构、性质四、主要参考资料《食品化学》,王璋、许时婴、汤坚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4;《食品化学》,刘邻渭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3;《食品化学》,谢笔钧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6;五、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辅导手段:PPT板书:板书+多媒体主要内容⑴食品中固有色素的种类、结构和性质⑵天然色素在食品加工贮藏中的变化和控制⑶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种类,及应用范围食品中的天然色素按来源分为动物色素、植物色素和微生物色素三大类。
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卟啉类衍生物(如叶绿素、血红素和胆色素)、异戊二烯衍生物(如类胡萝卜素)、多酚衍生物(花青素、类黄酮、儿茶素和单宁等)、酮类衍生物(如红曲色素、姜黄色素)、和醌类衍生物(虫胶色素和胭脂虫红等);若按色素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
第一节食品中固有的色素一、叶绿素1、结构2、植物中的叶绿素叶绿素有多种。
如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和叶绿素d。
以及细菌叶绿素和绿菌属叶绿素等。
与食品有关的主要是高等植物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3:1)。
在叶绿体内,叶绿素可看成是嵌在蛋白质层和带有一个位于叶绿素植醇链旁边的类胡萝卜素脂类之间。
当细胞死亡后,叶绿素即从叶绿体内游离出。
游离叶绿素很不稳定,对光和热都很敏感。
3、理化性质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a均可溶于乙醇、乙醚、苯和丙酮等溶剂,不溶于水,而纯品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a仅微溶于石油醚。
叶绿素b和脱镁叶绿素b也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苯,纯品几乎不溶于石油醚,也不溶于水。
食品化学思考题—第七章色素
第七章色素与着色剂1. 下列色素为合成色素的是( )。
A.苋菜红 B.花青素 C.血红素 D.红曲色素2. 下列色素为合成色素的是( )。
A.胭脂红 B.类胡萝卜素 C.叶绿素 D.叶黄素3. 下列色素属多烯色素的是( )。
A.β-胡萝卜素 B.血红素 C.花青素 D.红曲素4. 下列色素属多烯色素的是( )。
A.α-胡萝卜素 B.叶绿素 C.柠檬黄 D.胭脂红5. 下列色素属多烯色素的是( )。
A.γ-胡萝卜素 B.花青素 C.血红素 D.柠檬黄6. 下列天然色素中属于多酚类衍生物的是( ) A、花青素B、血红素C、红曲色素D、虫胶色素7. 既是水溶性,又是多酚类色素的是()A、花青素、黄酮素B、花青素、血红素C、血红素、黄酮素D、类胡萝卜素、黄酮素8. 下列色素中属于水溶性色素的是( ) A 叶绿素 B 红曲色素 C 花青素D类胡萝卜素9. 下列基团有助色功能的是()A、—NO2 B、—CHO C、—NH2 D、—C=O10. 分子中含有一个生色基的物质,吸收波长为200~400nm是()A有色B无色C紫色D黄绿色11.叶绿a、叶绿b的主要区别是在3位碳上所接的基因不同,即( )。
A、叶绿a 接的是-CHO,叶绿b 接提-CH3B、叶绿a接的是-CH3,叶绿b 接的是-CHOC、叶绿a接的是-CH3,叶绿b 接的是-COOHD、叶绿a 接的是-COOH,叶绿b 接的是-CH312.为了提高绿色蔬菜的色泽稳定性,采用下列的()处理可以改善加工蔬菜的色泽品质。
A 加入一些有机酸B 加入一些锌离子C 增加水分活度D 乳酸菌发酵13.在腌制肉的过程中,为了使肉颜色好看,应加入( ) A、NaNO3 B、NaNO2 C、Nacl D、NaHCO314.在有亚硝酸盐存在时,腌肉制品生成的亚硝基肌红蛋白为( )A. 绿色B. 鲜红色C. 黄色D. 褐色15.马铃薯、稻米、小麦面粉、芦笋、荸荠等在碱性条件下烹煮而呈黄色,这是由于其类黄酮生成黄色的()型结构。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品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第⼀章⽔分⼀、名词解释1.结合⽔:⼜称束缚⽔或固定⽔,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之间通过化学键的⼒结合的那部分⽔。
2.⾃由⽔:⼜称束缚⽔或固定⽔,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之间通过化学键的⼒结合的那部分⽔。
4.⽔分活度:⼜称束缚⽔或固定⽔,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之间通过化学键的⼒结合的那部分⽔。
5.滞后现象:向⼲燥⾷品中添加⽔(回吸作⽤)的⽅法绘制的⽔分吸附等温线和按解吸过程绘制的等温线并不相互重叠,这种不重叠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6.吸湿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以⾷品的⽔分含量(⽤单位⼲物质质量中⽔的质量表⽰,g ⽔/g⼲物质)对它的⽔分活度绘图形成的曲线。
第⼆章碳⽔化合物⼀、名词解释1、⼿性碳原⼦:⼿性碳原⼦连接四个不同的基团,四个基团在空间的两种不同排列(构型)呈镜⾯对称。
7、转化糖:⽤稀酸或酶对蔗糖作⽤后所得含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
8、焦糖化反应:糖类物质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加热到熔点以上(蔗糖200℃)时,糖发⽣脱⽔与降解并⽣成⿊褐⾊物质的反应。
9、美拉德反应:⾷品中的还原糖与氨基化合物发⽣缩合、聚合⽣成类⿊⾊素物质的反应,⼜称羰氨反应。
10、淀粉糊化:淀粉粒在适当温度下,破坏结晶区弱的氢键,在⽔中溶胀,分裂,胶束则全部崩溃,形成均匀的糊状溶液的过程被称为糊化。
11、α-淀粉:胶束彻底崩溃,形成被⽔包围的淀粉分⼦,成胶体溶液状态。
12、β-淀粉:淀粉的天然状态,分⼦间靠氢键紧密排列,间隙很⼩,具有胶束结构。
13、糊化温度:指双折射消失的温度。
14、淀粉⽼化:α-淀粉溶液经缓慢冷却或淀粉凝胶经长期放置,会变为不透明甚⾄产⽣沉淀的现象。
六、简答题17、什么是糊化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有那些淀粉的糊化:淀粉悬浮液加热到⼀定温度,颗粒开始吸⽔膨胀,溶液粘度增加,成为粘稠的胶体溶液的过程。
第7章色素和着色剂
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类胡萝卜素 降解和异构化的可能机制
2.食品中原有的色素
2.3 多酚类色素
• 该类色素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带有多 个羟基,故而得名;
• 绝大多数多酚为黄酮类化合物,即以C-6—C-3—C-6结 构为母核,C-3部分可以是酯链,也可以是与C-6部分形 成的五元或六元氧杂环;
• (2)食品加工中添加的色素成分(食品着色剂):天 然食品着色剂,安全性高,赋予食品色泽的同时,有的 还有营养性和某些功能性,如核黄素、胡萝卜素;人工 合成的食品着色剂,广泛适用。
• (3)食品加工中产生的色素成分:焦糖化反应、美拉 德反应、酶促氧化、水解及异构化等作用产生色素,如 茶鲜叶加工,采用不同工艺的可获得绿茶、红茶。
2.食品中原有的色素
2.2 类胡萝卜素(多烯色素)
③ 在加工、贮藏中的变化:
• 热降解反应:高温下发生降解反应形成芳香族化合物; • 氧化反应:共轭不饱和双键形成游离基而发生自动氧化 反应;在光和氧存在下,发生光氧化反应,双键过氧化后 发生断裂,终产物是紫罗酮;在油脂存在时,发生耦合氧 化,失去颜色;
1.基本概述
1.2 食品中色素的分类
• (1)根据来源进行分类:植物色素(天然色素中来源最 为丰富、应用最多),如叶绿素、红花色素、葡萄皮色素、 辣椒红色素等;动物色素,如血红素、虫胶色素、胭脂虫 色素等;微生物色素,如红曲色素、核黄素等。
• (2)根据色泽进行分类:红紫色素,如甜菜红色素、红 曲色素等;黄橙色素,如胡萝卜素、姜黄素等;蓝绿色素, 如叶绿素、藻蓝素等。
• 金属离子影响:叶绿素脱镁后,四吡咯核的氢离子容易被 锌或铜离子置换形成绿色、稳定性强的金属配合物。叶绿素 铜盐色泽最鲜亮,对光、热较稳定,是理想的食品着色剂。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食品化学与分析(05753)-第七章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七章 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测定分析
5
本章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四. 总黄酮的测定
识记:总黄酮测定的常用方法 领会:1. 总黄酮测定的提取方法 2. 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总黄酮的原理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总黄酮的原理
五. 原花青素的测定
识记:原花青素测定的常用方法 领会:香草醛-盐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原青花素含量的原 理和步骤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七章 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测定分析
6
粗多糖及其保健功能
粗多糖:是从大豆籽粒中提取出的可溶性寡糖 的总称,大豆中的寡糖属于а-半乳糖苷类,包 括棉籽糖、水苏糖和Vabascose. (1)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人体虽然不能直接 利用粗多糖,但是粗多糖可被肠内细菌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并且能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双歧杆菌是一种 厌氧革兰氏阳性细菌,是维护和保持肠道菌群 平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也是判断肠内外 环境是否正常的一个可靠依据。
第七章 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测定分析
4
本章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二. 食品中低聚糖的测定
识记:1. 食品中低聚糖测定的常用方法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低聚糖的原理 领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低聚糖的步骤
三. 大豆异黄酮的测定
识记: 大豆异黄酮测定的常用方法 领会: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异黄酮的原理和步骤 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的原理和步骤
蒽酮比色法测定保健品中 粗多糖的原理和步骤
原理:多糖经乙醇沉淀分离后,去处其他可溶 性糖及杂质的干扰,糖与硫酸在沸水浴中加热 脱水生成羟甲基糖醛,再与蒽醌缩合成蓝绿色 化合物,其呈色强度与溶液中糖的浓度成正比, 在620nm有最大吸收峰,测定吸光度即可计算 待测样品中粗多糖的含量。 步骤:样品处理、绘制标准曲线、样品测定。
《食品化学》必考重点题型第七章维生素和矿物质第八章色素和着色剂
第七-八章主要考点题型解析一、解答题1、何谓维生素?有哪些共同特点?答:维生素是活细胞为了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但需要极微量的天然有机物质的总称。
而大部分维生素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必须从外界食物中摄取。
维生素中有一部分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人工合成,还有部分人工合成比较困难,此外一些有机化合物在人体内可以通过一定途径转活方式转化为某种维生素。
2、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分为几类?答:维生素的分类:脂溶性: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 E 等水溶性:维生素 B 族和维生素 C3、维生素 C 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
答:维生素的功能: (1)辅酶或辅酶前体:如烟酸,叶酸等 (2)抗氧化剂: VE, VC (3)遗传调节因子: VA, VD (4)某些特殊功能: VA-视觉功能 VC-血管弹性4、维生素 E 的稳定性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
答:VE 对氧敏感,VE 极易受分子氧和自由基氧化,生成无活性的醌类物质。
对热、酸、碱、紫外光则比较稳定,在食品熟制和贮藏过程损失较少。
VE 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为营养强化剂、抗氧化剂及自由基清除剂。
5.为何牛奶不宜放在透明的容器中?答:牛奶中含有核黄素,在日光下存放 2 小时后核黄素损失 50%以上,放在透明玻璃皿中也会产生“日光臭味” ,导致营养价值降低。
牛奶中的 VA 对光敏感,导致 VA 的损失。
6.影响维生素损失的因素,食品加工中应如何降低维生素的损失?答:由于维生素多含不饱和双键和还原性基团,因此,维生素是所有营养素中受加工和贮藏条件影响最大的一类营养素,容易受光、氧、温度、pH 值、射线、氧化剂、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
水分含量、酶等因素的影响而损失。
预加工水果和蔬菜的去皮和修整会造成集于皮中的维生素损失。
去皮前的碱处理也增加了不稳定维生素的损失。
流水槽输送,清洗和在盐水中烧煮时,水溶性维生素易损失。
加工用水中氧浓度、痕量金属离子浓度会影响维生素的分解。
热处理时,用热水浸烫会造成水溶性维生素的大量损失。
食品化学色素章节总结(一)2024
食品化学色素章节总结(一)引言:食品化学色素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添加剂,用于增强食品的色彩和吸引力。
本文将对食品化学色素进行综述,分为五个大点,包括色素的定义和分类、色素的应用、色素的制备方法、食品安全与色素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色素的定义和分类1. 色素的定义及作用2. 色素的分类: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3. 天然色素的来源和特点4. 合成色素的来源和特点5. 色素的稳定性和储存条件二、色素的应用1. 食品中常见的色素2. 不同色素对食品的色彩和外观的影响3. 色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技术4. 色素的使用限制和法规5. 食品自然色素的发展趋势三、色素的制备方法1. 天然色素的提取和制备2. 合成色素的合成原理及方法3. 其他色素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4. 高效制备色素的技术创新5. 色素制备中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四、食品安全与色素的关系1. 色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2. 色素的毒性评估和安全标准3. 色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4. 常见色素的安全性评估结果5. 监管机构对色素使用的监管与控制五、未来的发展方向1. 纳米技术在色素领域的应用2. 生物技术在色素制备中的应用3. 新型材料的开发与色素行业的结合4. 基于环境友好的色素制备与利用5. 色素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前景展望总结:食品化学色素是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食品的色彩和吸引力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引言、五个大点以及各个大点下的小点,对色素的定义和分类、应用、制备方法、食品安全与色素的关系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
深入了解食品化学色素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色素应用,促进食品安全与色素的和谐发展。
食品化学 第七章 色素
氧合肌红蛋白(亮红色)脱氧转变成肌红蛋白 (浅红色) 注入氧气:有足够的氧气键合成为氧合肌红蛋白, 从而使肉保持亮红色。
3.化学和颜色——变色反应
过氧化氢可与血红素中的Fe2+和Fe3+反应 生成绿色的胆绿蛋白 细菌繁殖产生的硫化氢在有氧气存在时 能形成绿色的硫代肌红蛋白
4.腌制肉的色素
能和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 常使食品带有颜色
罐头芦笋带上绿黑色
抗氧化性和形成风味
六、焦糖色素
多种糖加热时脱水缩合形成的复杂的 红褐色或黑褐色混合物 加胺盐生产的焦糖色素色泽好,但安 全性较差,已不允许使用 非氨法焦糖比较安全,可用于罐头、 糖果和饮料
第三节
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食品着色剂
三、类胡萝卜素化合物
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天然色素 黄色常常被叶绿体的绿色所覆盖 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光保护作用
淬灭由光照和暴露于空气中产生的活泼氧
最常见的是β-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
天然或合成的β-胡萝卜素都可作着色剂 β-胡萝卜素有2个β-紫罗酮(视黄醇)环 状结构 是最有效的维生素A原 维生素A活性取决于是否有视黄醇结构
(二)花色苷的颜色与稳定性 1.pH
水解越快越不稳定 配基较多的食品
一般颜色不稳定
• 天竺葵色素、矢车菊色素或飞燕草色素
活泼羟基被封闭后,变稳定
• 牵牛花色素或锦葵色素
糖基化能增加花色苷的稳定性
2.氧气与抗坏血酸的影响
花色素的不饱和性使得对氧比较敏感 防止果汁变色
要尽量装满 采用充氮贮存
食品化学色素试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色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食品中常用的合成色素是以下哪种?A. 胡萝卜素B. 叶绿素C. 胭脂红D. 姜黄素答案:C2.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食品添加剂?A. 防腐剂B. 乳化剂C. 抗氧化剂D. 维生素C答案:D3. 食品色素的安全性评价主要依据什么?A. 色泽鲜艳度B. 价格C. 使用历史D. 毒理学数据答案:D4. 以下哪种色素属于天然色素?A. 柠檬黄B. 苋菜红C. 焦糖色D. 辣椒红答案:D5. 食品中添加色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营养价值B. 增加食品重量C. 改善食品外观D. 增加食品口感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食品色素根据来源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答案:合成色素;天然色素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________,不得对人体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答案:食品安全标准3. 食品中添加的色素应具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基本条件。
答案:良好的着色力;良好的耐光、耐热、耐酸碱性;良好的稳定性4. 食品色素的添加量通常以________或________表示。
答案:质量分数;体积分数5. 食品色素的安全性评价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食品中添加合成色素的利弊。
答案:合成色素的优点在于色泽鲜艳、成本低廉、着色力强、稳定性好,能够满足食品加工和保存过程中对色泽的需求。
然而,合成色素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如部分合成色素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物质,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 描述食品中添加天然色素的优势。
答案:天然色素来源于天然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
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着色效果,且在食品加工和保存过程中相对稳定。
食品化学课件7-色素
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
血红蛋白的四级结构
(黄绿色)
(褐色)
(深红)
(鲜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紫红)
(鲜桃红)
鲜肉和腌肉制品中血色素的反应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81)对发色剂的 使用标准规定为:肉类罐头与肉类制品最大使用量,硝酸钠 为0.5克/公斤,亚硝酸钠为0.15克/公斤;残留量以亚硝酸钠 计,肉类罐头的最大残留量为0.05克/公斤,肉类制品最大残 留量为0.03克/公斤。
④盐
盐的加入可以部分抑制叶绿素的降解,有试验表明, 在烟叶中添加盐(如NaCl、 MgCl2 和CaCl2)后加热至90℃, 脱镁叶绿素的生成分别降低47%、70%和77%,这是由于盐 的静电屏蔽效果所致。
⑤水分活度
低水分活度有利于叶绿素的保存。
⑥ 气体环境
O2 不利于叶绿素的保存;N2有利于叶绿素的保存
4. 肉及肉制品的护色
釒
食品中常见的花青素物质的光学吸收性质及其稳定性
芍药色素
牵牛花色素
羟基取代基增多,蓝色加强,稳定性减弱;
甲氧基增加,红色加强,稳定性加强。
蓝色
红色
无色
淡黄色
花青素对光和温度敏感,富含花青素 的食品在光照或较高的温度下很快会 变褐色。
③叶绿素在酸、热条件下的变化
pH影响蔬菜组织中叶绿素的热降解,在碱性介质中 (pH9.0),叶绿素对热非常稳定,然而在酸性介质中 (pH3.0)易降解。植物组织受热后,细胞膜被破坏,增 加了氢离子的通透性和扩散速率,于是由于组织中有机酸 的释放导致pH降低一个单位,从而加速了叶绿素的降解。 叶绿素分子受热首先是发生异构化,形成叶绿素a′ 和叶绿素b′,当叶片在100℃加热10min,大约5%~10%的 叶绿素a 和叶绿b 异构化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 素中镁原子易被氢取代,形成脱镁叶绿素,极性小于母体 化合物,反应在水溶液中是可逆的。在加热时叶绿素b 显 示较强的热稳定性。 叶绿素在受热时的转化过程是按下述动力学顺序进行: 叶绿素→脱镁叶绿素→焦脱镁叶绿素
色素资料全面讲解课件
色素的来源
天然色素
植物是天然色素的主要来源,如叶绿 素、胡萝卜素等;动物也有一些天然 色素,如虾青素。
合成色素
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色素,如柠 檬黄、日落黄等。
色素的作用
赋予食品色泽
色素是食品着色的主要物质,可 以让食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 ,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
提高食品营养价值
某些天然色素具有营养保健功能 ,如β-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和预 防癌症的作用。
溶剂提取法
利用有机溶剂从天然物中提取 色素,如叶绿素。
真空结晶法
通过控制结晶过程从溶液中析 出晶体,如胡萝卜素。
Part
04
色素的安全性评价
天然色素的安全性评价
天然色素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其安全性相对较高,因为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 在,人体对其耐受性好。
天然色素的提取过程中,可能会引入一些杂质和污染物,因此需要确保提取过程的 卫生和质量。
黄酮类化合物
黄色色素,具有多种生物 活性,如抗炎、抗氧化和 抗癌作用。
动物色素
黑色素
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的色素,具有保护和遮蔽的作用。
血红素
红色色素,主要存在于动物血液和肌肉中,负责氧气的运输。
微生物色素
红色素
由细菌和真菌产生的红色色素,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
蓝藻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由蓝藻产生的色素,具有吸收阳光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天然色素的优点
天然色素安全、健康、营养丰富,且具有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 。
天然色素的应用领域
天然色素在食品、饮料、化妆品、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合成色素的创新与改进
合成色素的种类
01
合成色素主要有偶氮类、酞菁类、喹啉类等,如柠檬黄、日落
食品化学色素(一)2024
食品化学色素(一)引言概述:食品化学色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物质,它们能够赋予食品丰富多彩的颜色,提升食品的吸引力和美感。
然而,尽管食品化学色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对其安全性和影响却存在不少担忧。
本文将从色素的分类、应用范围、工艺过程中的考虑、安全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对食品化学色素有更深入的了解。
正文:一、色素的分类1. 天然色素:从天然资源中提取,如胡萝卜素等。
2. 合成色素:通过化学合成获得,如亚硝酸盐等。
3. 植物提取色素:从植物中提取出的色素,如叶绿素等。
4. 功能性色素:具有一定功能的色素,如叶黄素等。
5. 仿制色素:人工合成的与天然色素相似的色素,如染料宝蓝等。
二、色素的应用范围1. 食品及饮料:用于赋予食品和饮料丰富的颜色,提升产品的吸引力。
2. 烹饪及调味品:用于烹饪过程中的调色和味觉感知。
3. 糖果及糕点:用于提升糖果和糕点的视觉效果,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 饲料及宠物食品:用于提高饲料的可食性和营养价值,增加宠物对食物的喜爱度。
5. 化妆品及个人护理产品:用于赋予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丰富多彩的颜色,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三、工艺过程中的考虑1. 色素的选择:根据食品的特性和使用目的选择适合的色素。
2. 色素的稳定性:色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对产品的质量和色泽有重要影响。
3. 色素的添加浓度:适当的色素添加浓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过高的浓度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4. 反应过程的控制:控制加热、酸碱度和氧气含量等因素,保证色素达到最佳表现。
四、安全性问题1. 某些合成色素可能存在毒性和致癌性风险,需要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
2. 部分食物过敏者对某些色素可能有过敏反应,需避免使用。
3. 过量摄入某些色素可能对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应注意合理控制摄入量。
五、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食品化学色素的合法、安全使用需要政府、监管部门以及企业共同努力。
《食品添加剂色素》课件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食品添加剂色素监管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色素的使用量、标签要求以及适用的食品类别, 旨在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权益。
应用范围和例子
糖果
色素常用于制作各种缤纷多彩的糖果,如果冻、软 糖和棒棒糖。
冰淇淋
色素可以增添冰淇淋的色彩,使其更加吸引人,例 如彩虹冰淇淋。
替代和发展趋势
1功能,
例如抗氧化、抗菌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
需求。
3
天然替代品
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天然食品,天然色 素替代合成色素的趋势日益增长。
可持续发展
发展绿色和环保的色素生产技术,减少对 环境的影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论和总结
食品添加剂色素在食品工业中起到重要作用,为食品增色、提亮和改善口感。我们应该合理使用色素,并关注 替代和发展趋势,追求更健康和可持续的食品生产。
天然色素
从自然食材中提取的色素,如胡萝卜素、叶绿素等。
合成色素
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色素,如日落黄、染料红等。
催色剂
能增强或改变食品颜色的物质,如氮气、二氧化硫等。
安全性评估
食品添加剂色素的安全性评估是确保其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的重要步骤。 评估过程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以确定其毒性和耐受性。
国家监管标准
《食品添加剂色素》PPT 课件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食品添加剂色素的定义、作用和分类,包括其安全性评估 和国家监管标准。我们将探讨色素的应用范围和例子,并展望替代和发展趋 势。
定义和作用
食品添加剂色素是指用于调节食品颜色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增加食品的吸 引力和美感,同时还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的食品类别。
分类和种类
食品化学色素章节总结(二)
引言概述:本文将讨论食品化学色素的相关知识,并对食品化学色素进行分类和详细阐述。
食品化学色素是指用于食品加工的具有着色作用的化学物质。
它们能够改变食品的颜色,使其更加吸引人。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食品化学色素是确保食品外观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正文内容:1.天然色素1.1植物色素1.1.1蓝莓素1.1.2胡萝卜素1.1.3叶绿素1.1.4花青素1.1.5黄酮类1.2动物色素1.2.1胭脂红1.2.2胡萝卜素1.2.3鲜红素1.2.4骨碱蓝1.2.5胆红素2.合成色素2.1基本合成原理2.1.1化学合成途径2.1.2结构优化和调整2.1.3合成方法的改进与创新2.2合成色素的分类2.2.1酸性色素2.2.2基性色素2.2.3中性色素2.2.4长波长吸收色素2.2.5短波长吸收色素3.使用食品化学色素的考虑因素3.1安全性3.1.1安全评估与监管3.1.2食品中最大允许使用量3.1.3安全性评估方法3.2稳定性3.2.1光稳定性3.2.2热稳定性3.2.3酸碱稳定性3.2.4氧化稳定性3.2.5颜色变化的影响因素3.3色彩和色调3.3.1颜色选择的目的3.3.2颜色对于食品的感知影响3.3.3色调与食品类型的关系4.食品化学色素的应用领域4.1饮料4.1.1酒类饮料4.1.2碳酸饮料4.1.3果汁类饮料4.1.4茶饮料4.1.5咖啡饮料4.2糖果和巧克力制品4.2.1糖果4.2.2巧克力4.2.3口香糖4.3调味品4.3.1酱油4.3.2醋4.3.3酱料4.3.4食盐4.3.5香辛料5.食品化学色素的最新研究和发展趋势5.1天然色素的研究与开发5.1.1新的天然色素来源5.1.2天然色素提取技术的改进5.1.3天然色素的应用前景5.2合成色素的改良和创新5.2.1毒性评估方法的改进5.2.2高效合成方法的开发5.2.3合成色素在特殊食品中的应用总结:食品化学色素是食品加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食品化学第七章色素(一).
结构特征:
具有共轭双键,构成其 发色基团,这类化合物由8个 异戊二烯单位组成,异戊二 烯单位的连接方式是在分子 中心的左右两边对称。
(1)烃类胡萝卜素(Carotenes)
-胡萝卜素
番茄红素(Lycopene)和β-胡萝卜素(β-Carotene ) 的结构关系〔表示15-15′碳和C5(异戊二烯)对称〕
玉米黄素(C40H56O2)
HOOC
胭脂树素(C25H30O4)
COO3CH
α- 胡萝卜素
(3) 其 它Others
• 类胡萝卜素也可与糖或蛋白质结合,或与脂肪 酸以酯类的形式存在。
• 类胡萝卜素与蛋白质结合不仅可以保持色素稳 定,而且可以改变颜色。
• 类胡萝卜素还可通过糖苷键与还原糖结合。
O
OH
(2)性质
①氧合作用:血红素中的亚铁与一分子氧以配位键 结合,而亚铁原子不被氧化,这种作用被称为氧合 作用。
②氧化作用:血红素中的亚铁与氧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生成高铁血红素的作用被称为氧化作用。
O2
N
N
Fe++
N
N
珠蛋白
H2O
N
N
Fe++
N
N
珠蛋白
OH
N
N
Fe+++
N
N
珠蛋白
氧合肌红蛋白
(oxymyoglobin)
②酸度 酸度的改变,花色素的结构改变,颜色随之改
变。
受 pH 变 化 的 影响,在 pH0.71 时 为 深 红 色 , pH 升高色素转 变成蓝色醌 式碱。
花青素-3-鼠李葡糖苷在pH0.71~4.02缓冲液 中的吸收光谱,色素浓度为1.6×10-2g/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gure 1: The picture is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hemoglobin, with only the protein backbone and without the side chains
Figure 2: The pictureare the right is of the heme group in hemoglobin and shows the Fe(II) iron atom.
7.4 Phenol pigments
7.5 Enzymic Browning
7.6 Colorants in Foods
7.1. 概述 introduction
人肉眼观察到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吸收了 可见光区(400~800nm)的某些波长的光后, 透过光所呈现出的颜色。即人们看到的颜色 是被吸收光的互补色。
O HO O HO OCOCH3
岩藻黄质
OH
HO
叶黄素 (C40H5602)
堇菜黄质 (C40H56O4)
1.结构 Structure
类胡萝卜素包括:
①纯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共轭多烯(烃类胡萝卜素)
②上述化合物的含氧衍生物(氧 合叶黄素)
2. 血红素 Haemachrome
(1) 结构
血红素是亚铁卟 啉化合物
血红素基团的结构
血红蛋白(Hemoglobin) 和肌红蛋白(Myoglobin)是 动物肌肉的主要色素蛋白 质。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是 球蛋白,其结构为血红素 中的铁在卟啉环平面的上 下方再与配位体进行配位, 达到配位数为六的化合物。 肌红蛋白结构简图
MMb (褐色)
NO
NOMMb(氧化氮高铁肌红蛋白) (深红)
NOMb, NOMMb, 氧化氮肌色原统称为腌肉色素,
其颜色更加鲜艳,性质更加稳定(对热、氧)。
MNO2的作用: (1)发色 (2)抑菌
(3)产生腌肉制品特有的风味。
但过量使用安全性不好,在食品中导致亚 硝胺生成;肉色变绿。
4. 肉及肉制品的护色
Chapter 7 Pigments and Colorants
色素和着色剂
本章提要
重点:
常见食品天然色素的化学结构以及基本的物理
化学性质;常见食品天然色素可能在食品贮藏加工
中发生的重要变化及其条件;食品贮藏和加工中的
酶促褐变及其抑制。
难点:
天然色素的护色。
Contents
7.1 Indrodution 7.2 Porphyrin 7.3 Carotenoids
(1)采用低透气性材料、抽真空和加除氧剂。
(2)高氧压护色
(3)采用100%CO2条件,若配合使用除氧剂,效果 更好。
腌肉制品的护色一般采用避光、除氧。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肉色变绿
血红素在强烈氧化后会变成绿色,反应发 生在-亚甲基上,绿色的形成有三种情况:
(1)由于一些细菌活动产生的H2O2可直接氧化-亚甲 基。
(2)由于细菌活动产生的H2S等硫化物,在氧或H2O2 存在下,可直接加在-亚甲基上。 (3)由于MNO2过量引起。
7.3. 类胡萝卜素 Carotenoids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是一类使动 植物食品显现黄色和红色的脂溶性色素。
绿叶中的三种主要类胡萝卜素是叶黄素 (lutein)、堇菜黄质(violaxanthin)和新 黄质(neoxanthin)。
(2)性质
①氧合作用:血红素中的亚铁与一分子氧以配位键
结合,而亚铁原子不被氧化,这种作用被称为氧合
作用。
②氧化作用:血红素中的亚铁与氧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生成高铁血红素的作用被称为氧化作用。
O2 N Fe ++ N N N N N
H2 O
OH N N N N Fe ++ + N
Fe ++ N
珠蛋白
2.助色团 Auxochrome
有些基团的吸收波段在紫外区,不可能发色,但 当它们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整个分子对光的吸收向 长波方向移动,这类基团被称为助色团。 如:-OH, -OR, -NH2, -NHR, -NR2, -SR, -Cl, -Br 等。
助色团
-X ( Cl, Br, I ) -OR -SR -NR2
波长红移
2~30 17~50 23~85 40~95
(nm)
7.2. 卟啉类色素 Porphyrin
由四个吡咯联成的环称为卟吩, 当卟吩环带 有取代基时,称为卟啉类化合物。
1.叶绿素 Chlorphylls
(1)结构
植醇
叶绿素a
(2)叶绿素的稳定性
(绿色,水溶性)脱植叶绿素
-Mg2+ 酸 /热 -植醇 叶绿素酶 -Mg2+ 酸 /热
不同波长光的颜色及其互补色 物质吸收的光 波长(nm) 400 425 450 490 510 530 550 590 640 730 相应的颜色 紫 蓝青 青 青绿 绿 黄绿 黄 橙黄 红 紫 黄绿 黄 橙黄 红 紫 紫 蓝青 青 青绿 绿 透过光(互补色)
1.发色团 Chromophore
在紫外或可见光区(200~800nm)具有吸收峰的基 团被称为发色团,发色团均具有双键。 如:-N=N-, -N=O, C=S, C=C , C=O等.
叶绿素(绿色,脂溶性)
脱镁脱植叶绿素(橄榄绿,水溶性) 脱镁叶绿素(橄榄绿 ,脂溶性)
-COCH3
热
-COCH3
热
焦脱镁脱植叶绿素(褐色,水溶性)
焦脱镁叶绿素(褐色,脂溶性)
(3)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①光、氧
②酶
③酸、热
④水份活度
⑤气体环境
⑥盐
(4) 护绿方法
①加碱护绿 ②高温瞬时灭菌 ③加入铜盐和锌盐
珠蛋白
珠蛋白
氧合肌红蛋白
(oxymyoglobin)
肌红蛋白
(myoglobin)
高铁肌红蛋白
(metmyoglobin)
鲜红色
红紫色
褐色
低氧压时 (1~20mm汞柱), 主要为氧化作用; 高氧压时 主要为氧合作用。
氧分压对三种肌红蛋白的影响
(引自W.H.Freeman,San Francisco.)
3. 腌肉色素
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发色原理如下:
NO3- 细菌还原作用 NO2- pH 5.4~6, H+ 2HNO2 肉内固有还原剂 2NO + 2H2O或 3 HNO2 歧化 HNO3 + 2NO + H2O
Mb (紫红色)
NO
NOMb(氧化氮肌红蛋白) 加热 (鲜桃红) 还原剂
氧化氮肌色原 (鲜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