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教案

合集下载

腹外疝教案

腹外疝教案

教案首页第一次课授课时间 2017.7.7 教案完成时间_2017.7.5__ 体内某个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处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为疝。

疝最多发生在腹部,腹部疝尤以腹外疝多见。

腹外疝是腹内器官或组织连同壁腹膜并经腹壁的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包块(疝块)。

病因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腹外疝根据其发生部位可以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

其中以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

(二)腹股沟直疝病人站立时,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不伴有疼痛或其他症状;因疝囊颈宽大,平卧后肿块多能自行消失;直疝不进入阴囊,故极少发生嵌顿。

常见于年老体弱者。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的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

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以小肠最为多见,大网膜次1.腹壁强度降低发生腹外疝的局部腹壁均为强度减弱的区域。

造成腹壁强度减弱的原因有先天性结构缺陷和发育异常及后天性腹壁肌功能丧失和缺损。

前者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以及腹白线发育不全等,后者包括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腹壁神经损伤、年老、久病或肥胖所致肌萎缩等。

2.腹内压力增高腹内压力增高既可引起腹壁解剖结构的病理性变化,利于疝的形成,又可直接或促进腹腔内脏器官经腹壁薄弱区或缺损处突出形成疝。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如前列腺增生症)、腹水、妊娠、举重、婴儿经常啼哭等是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常见因素。

腹外疝根据其发生部位可以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

其中以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的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

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以小肠最为多见,大网膜次一、疝的分类及临床表现分类根据疝的可复程度和血供情况等,腹外疝可分以下4种类型:1.易复性疝凡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称为易复性疝。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教案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教案

20XX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专业“创新杯”说课比赛作品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教案
授课教师:阜新市卫生学校曹力
阜新市卫生学校教案专业:普通护理课程:外科护理学
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自行总结归纳出疝及腹外疝的定义。

教师再次展示轮胎图片,探究鼓胎原因。

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进而知识迁移,由学生们总结出疝的病因。

环节一:抽丝剥茧,三现板绘。

学习斜疝与直疝的鉴别。

环节二:编制歌谣,熟记于心。

介绍斜疝与直疝鉴别的自编
板书设计。

腹外疝教案

腹外疝教案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睾丸鞘膜积液
交通性鞘膜积液
精索鞘膜积液
隐睾
急性肠梗阻
六.治疗
手术治疗
(二)传统的疝修补术
1.疝囊高位结扎术:显露疝囊颈,予以高位结扎,切去疝囊。
2.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前壁的方法(Ferguson法):在精索前方
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手术治疗
(三)无张力疝修补术
1.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手术)
2.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手术)
3.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Stoppa手术)
手术治疗
(四)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1.经腹膜前法(TAPP)
2.完全经腹膜外法(TEA)
3.经腹腔内法(IPOM)
4.单纯疝环缝合法
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1.手法复位:
(1)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局部压痛不明显,也无腹部压痛
二.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
①某些组织穿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壁的部位,
如腹股沟管、股管、脐环等处;
②腹白线发育不全;
③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
感染、老年、久病等。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
搬运重物、举重、腹水、妊娠、
婴儿经常啼哭等。
三.病理解剖
腹外疝组成:
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
腹外疝类型:
易复性、难复性、嵌顿性、绞窄性。
该处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横筋膜比周围薄,故易发生疝。
由该处发生的疝称为腹股沟直疝。
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呕吐、腹胀,无大便和无肛门排气。这些症状的出现和梗阻发生的急缓、部位的高低、肠腔堵塞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腹外疝教案

腹外疝教案

教案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腹外疝的概念;掌握腹股沟区的解剖层次及腹股沟管解剖;了解腹外疝特别是腹股沟疝的特点;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了解无张力疝修补的概念、方法和手术要点;掌握特殊临床类型疝:滑动疝、嵌顿性疝掌握腹股沟疝的检查方法、诊断与鉴别诊断;腹股沟疝的治疗原则和手术方法授课内容(要点)及时间分配:时间分配一.腹外疝的概论:定义、病因、临床类型。

10二.腹股沟疝201.腹股沟区解剖概要,重点是腹股沟区解剖层次、腹股沟管解剖、直疝三角。

2.临床表现和诊断3.鉴别诊断:直疝和斜疝的鉴别4.治疗原则5.腹股沟疝治疗新进展:无张力疝修补术6.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三.病例讨论:图解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解剖概要、手术要点10讲课重点和难点:1.特殊临床类型疝:滑疝、嵌顿疝2.腹股沟管解剖、直疝三角3.直疝和斜疝的鉴别4.传统四种修补方法5.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如何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活力6.无张力疝修补授课中加强以下内容的举措:1.如何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腹外疝病因腹壁强度降低腹股沟疝病人胶原代谢紊乱→羟脯氨酸减少→成纤维细胞增生异常→影响腹壁强度。

吸烟直疝病人促弹性组织离解活性显著增高。

2.采用专业英语词汇:疝 hernia嵌顿性疝 incarerated hernia腹股沟斜疝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腹股沟直疝 direct inguinal hernia直疝三角 HesselbachFergusonBassiniMcVayShouldice无张力疝修补术 tension free hernioplasty3.启示学生思维方面:腹股沟疝是多发病和常见病。

临床上遇到肠梗阻的病人要检查有无腹股沟疝嵌顿的情况4.指导学生自学方面:股疝、切口疝、脐疝、白线疝的诊断和治疗5.介绍学科进展内容:经腹腔镜疝修补术最新腹股沟疝的分型教具准备:CAI课件,电子文档附件:电子教案.DOC (41472字节) 电子课件.PPT (15984640字节) 备课主要参考书目、文献:外科学(第七版)手术学(普通外科卷)思考题、复习提纲或测试题:测试题:1.滑疝的概念?2.腹股沟管之解剖要点?3.直疝和斜疝的鉴别诊断内容?4.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术中如何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活力?。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教案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教案

《第十七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教案授课教师:授课课程:授课内容:授课时间:授课主要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3分钟):对中文“疝”字的结构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说出疝具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讲过的与疝相关的内容,联系旧知识来引入新知识。

讲授新课(15分钟):一、概念疝:体内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腹外疝: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经腹壁或盆腔的薄弱点或缺损向体表突出。

二、腹外疝的病因1.腹壁强度降低→是疝发生的基础(1)先天性: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腹股沟管、脐环; 腹白线发育不全;腹股沟三角薄弱(2)后天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感染、外伤、瘢痕、老年久病2.腹内压增高→是疝发生的诱发因素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妊娠、腹水、举重等三、腹外疝的结构★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四部分组成。

1.疝环:也称疝门,是腹壁薄弱点或缺损所在2.疝囊:由壁腹膜所构成。

3.疝内容物:小肠最多见4.疝外被盖: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四、临床分型及特点★▲腹外疝有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四种临床类型。

1.易复性斜疝:a. 可回纳肿块(常在腹内压增高时出现),疝块柔韧、无痛b. 检查:(1)手按浅环→病人咳嗽→膨胀冲击感(2)手指紧压深环→让病人起立、咳嗽→疝块并不出现→一旦移去手指→疝块由外上向内下突出2.难复性斜疝:难回纳肿块,局部坠胀、隐痛3.嵌顿性疝:腹内压骤增时:a. 肿块突然增大, 疼痛剧烈,不能回纳,疝块紧张发硬,明显的触痛如为肠管→机械性肠梗阻b. 检查:肿块紧张发硬,明显触痛4.绞窄性疝:有红肿热痛,严重时发生腹膜炎或感染性休克讨论:四种类型的疝之间的关系课堂练习课堂小结(2分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课后作业:叙述腹外疝的临床分型及特点。

注:“★”表示重点;“▲”表示难点。

腹外疝教案

腹外疝教案

教案首页第一次课授课时间 2017.7.7 教案完成时间_2017.7.5__ 体内某个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处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为疝。

疝最多发生在腹部,腹部疝尤以腹外疝多见。

腹外疝是腹内器官或组织连同壁腹膜并经腹壁的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包块(疝块)。

病因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腹外疝根据其发生部位可以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

其中以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

(二)腹股沟直疝病人站立时,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不伴有疼痛或其他症状;因疝囊颈宽大,平卧后肿块多能自行消失;直疝不进入阴囊,故极少发生嵌顿。

常见于年老体弱者。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的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

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以小肠最为多见,大网膜次1.腹壁强度降低发生腹外疝的局部腹壁均为强度减弱的区域。

造成腹壁强度减弱的原因有先天性结构缺陷和发育异常及后天性腹壁肌功能丧失和缺损。

前者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以及腹白线发育不全等,后者包括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腹壁神经损伤、年老、久病或肥胖所致肌萎缩等。

2.腹内压力增高腹内压力增高既可引起腹壁解剖结构的病理性变化,利于疝的形成,又可直接或促进腹腔内脏器官经腹壁薄弱区或缺损处突出形成疝。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如前列腺增生症)、腹水、妊娠、举重、婴儿经常啼哭等是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常见因素。

腹外疝根据其发生部位可以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

其中以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的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

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以小肠最为多见,大网膜次一、疝的分类及临床表现分类根据疝的可复程度和血供情况等,腹外疝可分以下4种类型:1.易复性疝凡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称为易复性疝。

第十八章 腹外疝 教学大纲

第十八章  腹外疝  教学大纲

第十八章腹外疝教学大纲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了解腹外疝的病因病理、临床思路、预后与转归、预后与调护。

2.熟悉腹外疝的临床表现和手术适应症。

3.掌握腹股沟的解剖和疝的鉴别要点。

【教学内容】一、概述:腹外疝是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经过腹壁或盆壁的薄弱点或缺损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疾病。

属中医“疝气”的范畴。

二、病因病理(1)西医病因病理: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两大因素。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

(2)中医病因病机:房劳、愤怒、劳倦、寒邪而致阴盛内寒、水湿内停、痰热淤滞、气虚下陷等。

三、临床表现: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及其他。

四、实验室与其他检查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①西医诊断:腹股沟肿块、同时有咳嗽冲击感。

依据病史、临床特点诊断并不难。

②中医辨病与辨证要点(2)鉴别诊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腹股沟部肿瘤、睾丸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

六、治疗(1)中医治疗①辨证论治肝郁气滞证:舒肝理气,舒筋止痛。

寒气凝结证:温化寒湿,舒肝理气。

中气下陷证:补中益气,升提举陷。

②其他治法:针刺、灸法。

(2)西医治疗:手术、贴胶布法、疝带法。

七、临床思路:通过理解腹外疝的解剖结构,了解诊治腹外疝的指导思想。

八、预后与转归:手术治疗多预后良好。

九、预防与调护【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第二节腹股沟斜疝【目的要求】1.了解腹股沟斜疝病因病理、预后转归、预防和调护。

2.熟悉腹股沟斜疝概念。

3.掌握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教学内容】一、概述:腹腔脏器或组织经腹股沟管突出的疝,中医称之为“狐疝”。

二、病因病理(1)西医病因病理:同前一节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三、临床表现易复性斜疝:轻按疝囊,咳嗽时膨胀性冲击感。

病人平卧或手法将包块向腹环处推挤,包块可回纳消失,此时以指尖经阴囊皮肤伸入外环并嘱患者咳嗽,指尖有冲击感,按压内环口,包块不再出现。

难复性斜疝:出坠胀感、牵引痛稍重外,其主要表现为包块不能完全回纳,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的症状。

腹外疝的护理教案

腹外疝的护理教案

腹外疝的护理教案【护理教案】一、课程目标:了解腹外疝的定义、分类、病因及护理要点,了解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二、教学重点:1. 腹外疝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2. 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识别和处理腹外疝的护理问题;2. 如何在护理工作中维护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腹外疝的相关知识和护理要点,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五、教学内容:1. 腹外疝的定义和分类:腹外疝是指腹腔内脏器官通过腹壁缺损或衰弱处的缺口脱出体表形成包块。

根据疝筐位置和疝囊内容不同,腹外疝可分为腹股沟疝、脐疝、膈疝、腹壁疝等。

2. 腹外疝的病因及护理要点:(1)疝的防治:注意影响腹压的因素,如避免重物提拿,防止便秘、咳嗽,避免剧烈运动等;(2)腹腔内压、腹壁肌肉张力的维持:维持患者四肢屈曲,保持膀胱内导管通畅、腹腔内管路通畅;(3)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每日测量包块大小,记录包块外形、大小、质地、皮肤变化等;(4)饮食调理:控制蛋白质、脂肪摄入,多食用高纤维、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5)疼痛缓解:及时给予止痛、镇痛药物等缓解患者疼痛。

3. 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1)保障患者安全: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如正确使用医疗设备,遵循操作规范等;(2)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的隐私,不泄露患者隐私信息;(3)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及时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并给予必要的精神支持等。

六、思政内容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思政内容,要求学生充分认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倍加珍惜医护工作岗位,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七、教学反馈对于学生的学习,我们需要及时进行反馈,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

腹外疝教案[精品文档]

腹外疝教案[精品文档]

腹外疝教案[精品文档]标题:腹外疝教案[精品文档]一、教学目标1、理解腹外疝的基本概念、成因和影响。

2、掌握腹外疝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增强学生对腹外疝的认知,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二、教学内容1、腹外疝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腹外疝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腹外疝的病理生理变化4、腹外疝的诊断方法5、腹外疝的治疗原则和手术方法6、腹外疝的护理与预防三、教学重点难点1、腹外疝的诊断方法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2、腹外疝的手术方法和护理与预防是教学难点,需要教师详细讲解。

四、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导入法,引入腹外疝的典型病例,激发学生兴趣。

2、采用讲授法,使学生了解腹外疝的基本概念和病因。

3、采用演示法,通过模型和手术视频,让学生了解手术方法。

4、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入了解腹外疝的诊断方法和护理预防。

五、教学步骤1、教师导入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2、教师讲解腹外疝的基本概念和病因,让学生了解基本知识。

3、教师演示模型和手术视频,让学生对手术方法有初步了解。

4、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自主探究腹外疝的诊断方法和护理预防。

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及时给出反馈和指导。

6、教师对教学重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记忆。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学PPT上的相关练习题。

2、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加深对腹外疝治疗和护理的了解。

七、教学反思1、通过学生的反馈,评估学生对腹外疝的理解程度。

2、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3、反思教学步骤的设计,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八、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腹外疝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2、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3、通过学生的临床实践,评估学生对腹外疝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九、教学计划调整1、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2、根据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根据临床实践情况,不断优化手术方法和护理方案。

腹外疝教案

腹外疝教案

大理学院课程教案(理论教学)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类型:( 1 )1、必修;2、选修;3、其它授课对象:专业(本、专科)级班授课时间: 2007 至 2008 学年下学期计划学时: 2 学时(其中:理论 2 ,实验:)任课教师:李绍波所属学院:临床医学院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外科学教研室大理学院教务处制课程名称:外科学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出版社),吴在德、吴肇汉编著,2003年第6版讲授人:李绍波专业技术职务:讲师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讲授题目:腹外疝所属章节:第三十五章计划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鉴别要点。

2.熟悉腹股沟区的解剖(包括腹股沟管、直疝三角和股管)。

3.熟悉腹股沟疝手术修补的基本原则。

4.了解腹外疝的概念、病因、病理和类型。

5.了解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手术处理原则。

6.了解股疝的概念、鉴别诊断及手术修补原则。

教学重点:1.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鉴别要点。

2.腹股沟区的解剖(包括腹股沟管、直疝三角和股管)。

3.腹股沟疝手术修补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1.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鉴别要点。

2.腹股沟区的解剖(包括腹股沟管、直疝三角和股管)。

3.腹股沟疝手术修补的基本原则。

4.腹外疝的概念、病因、病理和类型。

5.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手术处理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思考题:1.如何腹股沟斜疝和直疝,手术方式如何选择参考资料:1、《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裘法祖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腹外疝(abdominal hernia)第一节概论一、基本概念疝(hernia):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腹外疝(abdominal hernia):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腹内疝:腹腔脏器或组织进入腹腔内的间隙而形成,如小网膜孔疝。

腹外疝教案

腹外疝教案
使用教具
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相关学科知识
诊断学生理学
教学法
讲授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复习上次课内容,自然导入本次课
腹外疝
一、概念: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hernia)。
教案
姓名:主治医师学年第学期时间节次
课程名称
《外科学》
授课专业及层次
授课内容
腹外疝
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的
1.掌握腹外疝的病因、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2.熟悉腹外疝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3.了解腹外疝预防及预后
重点
腹外疝的病因、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难点
腹外疝的发病机制、检查
自学内容
腹外疝的预防及预后
四.临床表现
腹股沟疝:腹股沟区是前外下腹壁一个三角形区域,其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一条水平线。发生在这个区域的腹外疝称为腹股沟疝。
腹股沟管解剖
直疝三角
直疝三角(Hesselbach三角,海氏三角)是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三者之间形成的一个三角区。
二.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
①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
如腹股沟管、股管、脐环等处;
②腹白线发育不全;
③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
感染、老年、久病等。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
搬运重物、举重、腹水、妊娠、
婴儿经常啼哭等。
三.病理解剖
腹外疝组成:
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

腹外疝教案

腹外疝教案

腹外疝教案引言:腹外疝是一种常见的腹壁疾病,它发生在腹腔内脏穿过腹壁缺损或薄弱处进入腹壁的情况。

腹外疝的临床表现可能是隐匿的,也可以是明显的突出物。

腹外疝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本教案将介绍腹外疝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以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腹外疝的相关知识。

一、腹外疝的定义腹外疝指的是腹腔内脏器官通过腹壁缺陷或薄弱处脱出形成的疝囊,并在腹壁下形成可触及和可见的突出物。

二、腹外疝的病因1. 先天性:包括腹壁发育不良、腹直肌无力等。

2. 后天性:包括腹壁外伤、手术切口未愈合等因素。

三、腹外疝的临床表现1. 可能无症状:有时腹外疝可以无症状地存在很长时间。

2. 腹壁突出物:可以是梨形、饼形或球形,可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

3. 不适感或疼痛:当腹外疝受到压力或咳嗽等因素刺激时,病人可能感到不适或疼痛。

4. 呕吐和消化不良:较大的腹外疝可能压迫胃和肠道,导致呕吐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四、腹外疝的诊断1. 体格检查:包括触诊、听诊等方法,检查腹壁突出物的大小、形状、可触性等。

2.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等可以帮助确定腹外疝的位置、大小、内容物等。

五、腹外疝的治疗1. 保守治疗:适用于小型、无症状和老年病人,包括腹带、支托器等辅助措施。

2. 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明显、引起并发症或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改善的病人,包括修复腹壁缺陷、强化腹壁等措施。

六、预防和护理1. 加强锻炼:保持适当的体重,强化腹直肌的力量,防止腹壁肌肉松弛。

2. 避免过度劳累:减少腹壁受压和应力,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

结论:腹外疝是一种常见的腹壁疾病,它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对于小型、无症状的腹外疝,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症状;而对于症状明显、引起并发症的病人,手术治疗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预防和护理同样重要,加强腹肌的锻炼,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预防腹外疝的发生。

总之,深入了解腹外疝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可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进行腹外疝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外疝教案-薛会朝

腹外疝教案-薛会朝
合计80分钟
课时目标
1、了解腹外疝病理解剖构成。
2、掌握腹股沟管的解剖。
3、掌握腹股沟疝的治疗及手术方式。
4、熟悉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及体征
5、熟悉其他腹外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授课重点
腹股沟疝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以及手术方式。
授课难点
腹股沟管的解剖
授课形式
大班授课
授课方法
讲授法
参考文献
1、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注解(进展、辅助手段)
增厚,颜色由正常的淡红逐渐转为深红,囊内可有淡黄色渗液积聚。于是肠管受压情况加重而更难回纳。此时肠系膜内动脉的搏动尚能扪到,嵌顿如能及时解除,病变肠管可恢复正常。
绞窄性疝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此时肠系膜动脉搏动消失,肠壁逐渐失去其光泽,弹性和蠕动能力,终于变黑坏死。疝囊内渗液变为淡红色或暗红色血水,如继发感染,疝囊内的渗液则为脓性。感染严重时,可引起疝外被盖组织的蜂窝织炎。积脓的疝囊可自行穿破或误被切开引流而发生粪瘘(肠瘘)。
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人阴囊,为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区解剖概要
腹股沟区的解剖层次由浅而深,有以下各层:
1)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
2)腹外斜肌:其在髂前上棘与脐之间连线以下移行为腱膜,即腹外斜肌腱膜。该腱膜下缘在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之间向后、向上反折并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韧带内侧端一小部分纤维又向后、向下转折而形成腔隙韧带(陷窝韧带),为股环的内侧缘。腔隙韧带向外侧延续的部分附着于耻骨梳,为耻骨梳韧带,
难复性疝:疝内容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称难复性疝。疝内容物反复突出,致疝囊颈受摩擦而损伤,并产生粘连是导致内容物不能回纳的常见原因。

腹外疝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腹外疝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腹外疝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临床病例的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腹外疝疾病的研究兴趣,树立关爱患者、关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腹外疝的定义、分类、病因。

2. 腹外疝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教学难点:1. 腹外疝的病因分析。

2. 腹外疝的治疗原则。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腹外疝相关图片及视频。

2. 腹外疝临床病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腹外疝。

2. 提问:什么是腹外疝?引起腹外疝的原因有哪些?二、新课讲授1. 腹外疝的定义、分类、病因- 定义:腹外疝是指腹壁肌肉、筋膜等组织结构因发育缺陷或损伤等原因,使腹腔内脏器通过腹壁缺损凸出于体表的一种疾病。

- 分类: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等。

- 病因: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腹壁结构异常等。

2. 腹外疝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肿块、坠胀感、疼痛等。

- 诊断: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如B超、CT等)。

- 治疗原则:手术治疗为主,保守治疗为辅。

三、案例分析1. 展示腹外疝临床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案。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腹外疝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 提出思考问题:如何预防腹外疝的发生?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腹外疝的最新研究进展。

2. 收集腹外疝临床病例,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腹外疝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结合临床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外科及皮肤病学教案:第18章 腹外疝教案

外科及皮肤病学教案:第18章 腹外疝教案
二、腹股沟疝
㈠腹股沟区解剖:①腹股沟区指腹直肌外侧缘、髂前上棘水平线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三角形区域。解剖层次为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深筋膜)→腹膜外脂肪→壁层腹膜。②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1/2上方,成人管长4~6cm,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可分为上、下、前、后四个壁和内、外两个口,上壁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内1/2,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外1/3有腹内斜肌起始部,后壁外2/3为腹横筋膜,内1/3为联合腱(腹股沟镰)。内口又称内环、深环或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为腹横筋膜形成的卵圆形裂孔,其内侧有腹壁下动脉,外口又称外环、浅环或皮下环,为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三角形裂隙。③直疝三角(Hesselbach triangle,海塞尔巴赫三角):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内1/3构成,此处缺乏腹肌覆盖,腹横筋膜较薄,腹股沟直疝由此突出。(腹壁下动脉由髂外动脉分出,经腹股沟管深环内侧斜向内上方行走于壁层腹膜与腹横筋膜之间,体表投影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处与脐的连线,腹腔穿刺时宜在此线的外上方进行,避免损伤腹壁浅动脉及腹壁下动脉)
㈡病因
⒈腹股沟斜疝:先天性解剖异常,睾丸下降后,腹膜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完全,形成先天性斜疝的疝囊,小儿经常啼哭时腹内压增高,腹内脏器进入疝囊形成斜疝。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突闭锁较迟,右侧先天性斜疝多见。腹横筋膜薄弱,腹横肌及腹内斜肌的弓状下缘发育不全或位置过高,腹内斜肌收缩时弓状下缘不能加强腹股沟管前壁。
3.腹外疝的临床类型
4.腹股沟直疝及斜疝概念、解剖
5、腹股沟直疝及斜疝病因及发病机制
能力目标:
1.掌握腹外疝的病因及组成
2.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重点
1.腹外疝的病因及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措施 ★
5.其他护理
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向病人讲解手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送病人入手术前,指导其排空小便,以防术中误伤膀胱。
饮食:一般病人术后6-12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
健康教育
1.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提举重物。
2.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3.若疝复发,应及早治疗。
--疝环狭窄,易崁顿、绞窄
--手术治疗:切除疝囊,缝合疝环
思考题
1、疝的分类及其特点?
2、疝修补术病人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3、腹外疝病人术后健康教育有哪些?
图片导入,回顾解
剖知识,讲解2分

结合图片,生动形象的引导学生理解,3分钟
有趣的图片及临床影像,提高学生理解力,加深理解与记忆,详讲5分钟
结合理论及临床实际略讲3分钟
备注
第二十三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40分钟)
第一节 概述
病因
病理生理
分类
什么是疝气?
体内任何脏器和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成为疝。
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薄弱或缺损有腹股沟管;
直疝三角;股管;手术切口等
腹内压增高: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
病理生理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囊、疝内容物、疝外被盖组成
护理评价
1.病人能否描述预防腹内压升高的有关知识
2.病人自诉疼痛是否得到缓解或控制
3.病人是否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4.并发症是否能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
第三节 其他腹外疝
1.股疝
腹内脏器通过股环、经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出形成的疝。
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
股管的解剖
上口(股环):有股环隔膜覆盖,其前缘为腹股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内缘为腔隙韧带,外缘为股静脉
腹股沟斜疝的处理原则
非手术:1岁以内婴幼儿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1.棉线束带法或绷带压深环法
2.嵌顿性疝处理:时间在3-4小时内,局部疼痛不明显;年老体弱,基础病重,肠管未坏死者。
复位方法:头低足高位(适用于哪些疾病?),注射吗啡或杜冷丁,手法复位,动作轻柔忌粗暴。
医用疝带:利用一套松紧舒适、固定稳定又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疝气治疗带,将带有中药的药包或软垫准确固定在疝环口,使疝内容不再脱出。
4种常见腹外疝的临床特点
斜疝与直疝的临床特点
运用腹外疝手术病人的手术前后护理
预防腹外疝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护理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腹外疝手术病人的手术前后护理
难点:预防腹外疝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护理
教学
方法
1.多媒体课件讲授法(声音、动画效果)和板书相结合的形式,生动活泼、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将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融为一体,结合临床进行讲解。
外口(腹股沟管浅环):腹外斜肌筋膜下方的三角形裂隙
前壁: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外侧1/3有腹内斜肌覆盖
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膜内1/3有腹股沟镰
上壁: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男性有精索通过
腹股沟斜疝的病因
先天:婴儿出生后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全则与外界相通
护理措施 ★
3.维持体液平衡
若发生崁顿或绞窄,应予禁食,胃肠减压,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抗感染。
同时做好急诊手术的各项准备(备皮、备血及各种常规检查)
护理措施 ★
4.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预防阴囊水肿:抬高阴囊 ,观察阴囊情况
--预防切口感染:术前皮肤准备、应用抗菌素、切口护理、注意观察T、P、R及切口情况
3.体液不足:与崁顿疝或绞窄性疝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有关
4.潜在并发症:术后阴囊水肿、切口感染
护理目标
1.病人能描述预防腹内压升高的有关知识
2.病人自诉疼痛得到缓解或控制
3.病人未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4.并发症能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 ★
1.提供病人预防腹内压增高的相关知识
术前:指导患者预防咳嗽、便秘,积极治 疗支气管炎、前列腺炎,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术前晚给予灌肠。
对教
师的
要求
1、教师必需严肃认真地备课,精通本学科的内容,同时必需熟悉相关课程,教学中做到能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2、教师必需深入研究教学法,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目标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分层次分专业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下口(卵圆窝):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的下方,是股部深筋膜上的薄弱部分,覆有筛状板,大隐静脉在此处穿过筛板进入股静脉
股管长约1-1.5cm,内含脂肪、结缔组织、淋巴结
★腹股沟直疝 股疝
发病年龄:老年人 中年妇女
突出途径:直疝三角 股管(大网膜)
(小肠)
崁顿机会:少 容易发生
手术修补:主要方法 McVay法
后天:腹股沟区解剖缺损、腹壁肌肉或筋膜发育不全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
腹股沟直疝的临床表现
站立时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外上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平卧时肿块多能回纳而消失,极少发生崁顿。
主要是手术修补。
斜疝与直疝的区别
斜疝直疝
1.发病年龄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多发于老年人
2.突出途径经腹股沟管突出由直疝三角突出,不经阴囊
感染:1-2%发生机率
慢性疼痛:术后90天-1年,要求术者手术要规范
腹外疝的护理
护理评估
1. 术前评估:
健康史及相关因素:一般情况;慢性咳嗽、便秘、腹水、啼哭;腹外疝发生情况;即往史。
身体状况
--局部:有无隆起肿块,疝块的部位大小、形状质地,有无疼痛,能否回纳
--全身:皮肤弹性差,乏力,水电解质紊乱,有无感染中毒症状。
通过回顾总结,提出问题,结束课程,1分钟
腹股沟斜疝的处理原则
手术治疗:尽早实施手术(基本原则是关闭疝门,加强或修补补腹股沟管管壁)
1.传统的疝修补术
1)疝囊高位结扎术;
2)疝修补术
2.无张力疝修补术:小儿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4.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手术处理:判断肠管活力
术后并发症
手术区域的浆液肿:手术操作不当;止血不彻底;补片与组织接触过多
术后:体位与活动,平卧3日,3-5日考虑下床。防止剧烈咳嗽,指导有效咳嗽。保持排便通畅。出现尿潴留者可给予药物或留置导尿。
护理措施 ★
2.减轻或有效缓解疼痛
术前:疝块较大者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必要时使用疝带。注意观察腹部情况。
术后:平卧3日利于切口愈合,减轻伤口疼
痛。切口用盐袋加压24-72小时防止产生皮下血肿。
3.疝块外形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半球形、基底较宽
4.回纳疝块后压往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疝块仍可突出
5.精索与疝囊的关系精索在疝囊后方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6.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疝囊在腹壁下动脉的外侧疝囊在腹壁下动脉的内侧
7.崁顿机会较多极少
辅助检查
1.透光实验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粪便检查
3.X线检查:有崁顿可有肠梗阻征象
疝环(疝门):是腹壁薄弱点或缺损所在
疝囊:壁层腹膜由疝环
突出所行成囊袋,囊颈、囊体、囊底
疝内容物:以小肠为多见
疝外被盖: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分类
易复性疝 容易回纳
难复性疝 难以回纳
崁顿性疝 不能回纳
绞窄性疝 动脉缺血
根据疝环位置分类
1.腹股沟斜疝
2.腹股沟直疝
3.股疝
4.脐疝
5.切口疝
第二节 腹股沟疝
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男性多见,分斜疝和直疝,斜疝占腹外疝90%,以婴幼儿和成年人多见,直疝多见于老年人。
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以进入阴囊者,称为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区及管的解剖
内口(腹股沟管深环):腹横筋膜中的卵圆形裂隙 ,长4-5cm,可容纳一指尖。
湖 北 医 药 学 院
教 案
单位

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护理三系
教研室

外科教研室
姓 名

刘 俊
课程名称

第四版外科护理学
学期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
名称
中文名称
外科护理学
英文名称
Surgical nusing
课程
简介
《外科护理学》注重结合我国护理教育和实践的现状,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整体护理为方向、护理程序为框架,按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健康教育六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临床护理专业的课程。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为学习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各种临床护理课程,及日后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促进病人健康,夯实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让学生能以全面、系统、整体的观点认识病人的需要和护理技术能力,适应现代护理的发展需求。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共140个学时。
3.《外科护理学自学辅导》顾沛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一版
常用网址:丁香园—医学药学科学生命专业网站护理专业
授课章节
第二十三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授课对象
2011级药护学院护专1班
学时
1
时间
2011.9.20
授课地点
5511教室
教材
《外科护理学》
教学
目的
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