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
合集下载
《腹外疝护理》ppt课件
在腹横肌+腹内斜肌— 弓状缘下缘—腹股沟 韧带上—腹直肌外缘 外侧,无强有力的肌 肉覆盖,为疝易发区。
直疝三角(Hesselbach's Triangle)
海氏三角:
外侧边:腹壁下动脉 内侧边:腹直肌外缘 底边: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斜疝(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圆形
很明显 可增大 不能阻止突出 上 在动脉内侧
圆或梨形,尖朝下
不经内环、不进入阴囊、极少嵌顿 平卧消失,有咳嗽冲击感
压迫内环不能阻止包块突出
直疝治疗:
非手术:小而无症状的直疝
手 术:疝囊还纳,加强海氏三角腹壁,手术复发率高
斜疝直疝鉴别
斜 疝 直 疝
发病年龄
突出途径 进阴囊
多见儿童及青壮年
经腹股沟管 可进
多见于老年
由直疝三角 不进
疝块外形
内环压迫 精索与疝囊 与腹壁下A 嵌顿机会
人工补片
聚酯补片(polyester mesh) 聚丙烯补片(polypropylene mesh) 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e-PTFE) Bard公司生产的疝补片Plug
腹股沟直疝Direct Inguinal Hernia
定义 : 腹内脏器从腹股沟三角直接突出形成的半球形包块。 后天形成,多发生于老年男性。 临床特点:
难复性斜疝 LN肿大,脂肪瘤,股疝等。 睾丸鞘膜积液 其它:髂窝脓肿,腹股沟 肿块边界 上界摸不到,有蒂 完全在阴囊内,无蒂 透光试验 (-) 肿块触诊 实质感 睾丸触诊 清楚 (+) 囊性感 不清楚
斜疝治疗(Treatment)
非手术治疗
1岁以内婴儿。
年老体弱及严重心肺疾病不宜手术。 方 法:期待治疗,棉纱束带,疝带。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模板
饮食指导
01
02
03
增加膳食纤维
建议腹外疝病人增加膳食纤维的 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等,以
保持肠道通畅。
避免刺激性食物
腹外疝病人应避免食用辛辣、油 腻、生硬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
重腹部不适。
适量饮水
腹外疝病人应适量饮水,保持充 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预防便秘
和肠道梗阻。
随访复查
随访时间
出院后1个月、3个月、 6个月进行随访。
护理措施改 进
01
改进护理流程
优化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流 程,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02
加强护理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提高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质 量。
03
引入新技术
引入先进的医疗技术,如 智能监测设备,提高腹外 疝病人的护理效果。
谢谢
汇报人姓名
随访内容
了解患者疝修补术区的 愈合情况,有无复发。
随访方式
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相 结合,确保患者得到及 时有效的指导。
06
腹外疝病人的护 理评估与改进
护理效果评估
疼痛缓解程度
评估病人疼痛是否得到缓解, 记录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变
化。
生活质量改善
观察病人日常活动能力、食欲、 睡眠等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腹外疝病人的 护理ppt模板
汇报人姓名
01
腹外疝概述
02
腹外疝病人的评估
03
腹外疝病人的术前护理
04
腹外疝病人的术后护理
05
腹外疝病人的健康教育
06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评估与改进
目 录
01 腹外疝概述
腹外疝的定义
• 腹外疝的病理基础
• 腹外疝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外科护理》第十五章第一节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腹外疝病人的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教育
总结词
传授疾病知识
详细描述
向病人介绍腹外疝的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帮助病 人全面了解疾病。
总结词
消除恐惧心理
详细描述
通过讲解和交流,消除病人对疾病的 恐惧和焦虑,增强治疗信心。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腹外疝的病因主要包括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两大因素。腹壁强度降低常见 于先天性发育不全、手术切口感染、外伤、炎症等;腹内压增高常见于慢性咳嗽 、习惯性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等。
发病机制
当腹内压增高时,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在压力作用下向压力较低的区域移动,若 腹膜壁层存在薄弱或缺损,则脏器或组织可突破壁层突出到腹腔以外,形成腹外 疝。
提高护理效果
通过对患者的持续评估,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 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
安全。
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 不断优化护理方案,提 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
康复。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Biblioteka SUMMAR Y03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01
02
03
评估病人情况
对腹外疝病人进行全面的 评估,了解病情、病史、 手术史等,为制定护理计 划提供依据。
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在术前合理饮食, 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活动与休息
术后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 心率、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 理异常情况。
根据手术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指导病 人进行适当的活动和休息,促进康复。
腹外疝护理.ppt2
第十五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Abdominal outer hernia)
外科教研室
【概 念】
l 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 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 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hernia ) 。
l 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 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局部形成 包块称为腹外疝。
阻、肠绞窄)
3、心理状况(是否影响工作而焦虑,腹压增高预
防知识)
l (二)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麻醉、手术方式) 2、康复情况(伤口感染、阴囊血肿)
【护理诊断/问题】 【护理目标】
l 1、知识缺乏 关知识
预防腹内压增高的有
l 2、疼痛 或控制
病人自诉疼痛缓解
l 3、体液不足 紊乱
病人未发生水、电酸碱
【护理措施】
5、防止阴囊血肿:“丁”字带托起、伤 口部压沙袋。 6、预防切口感染:密切观察伤口, 保持干燥、防污染和感染。 7、尿潴留的处理:注氨甲酰胆碱、 针炙、导尿。
【评价】
l (一)病人能否正确描述腹内压增高的 有关知识。
l (二)病人腹痛是否得以改善。 l (三)病人体液是否平衡,代谢紊乱是
何严重性? 5、腹外疝手术前后如何护理?
否纠正。 l (四)病人有无发生阴囊血肿、切口感
染,能否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健康教育】
(一)出院后应注意休息,3月内禁重体 力劳动。 (二)避免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各种因素 (三)若疝复发应及早回院诊治。
【小结】
l 腹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 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包块称为腹外疝。是外科 常见疾病之一。
l 疝分为易复性疝 (时隐时现)、 难复性疝 (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嵌顿性疝和绞窄 性疝(前者为疝内容物卡住而不能还纳,后者 为嵌顿时间过久,导致内容物血运障碍)。
(Abdominal outer hernia)
外科教研室
【概 念】
l 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 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 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hernia ) 。
l 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 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局部形成 包块称为腹外疝。
阻、肠绞窄)
3、心理状况(是否影响工作而焦虑,腹压增高预
防知识)
l (二)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麻醉、手术方式) 2、康复情况(伤口感染、阴囊血肿)
【护理诊断/问题】 【护理目标】
l 1、知识缺乏 关知识
预防腹内压增高的有
l 2、疼痛 或控制
病人自诉疼痛缓解
l 3、体液不足 紊乱
病人未发生水、电酸碱
【护理措施】
5、防止阴囊血肿:“丁”字带托起、伤 口部压沙袋。 6、预防切口感染:密切观察伤口, 保持干燥、防污染和感染。 7、尿潴留的处理:注氨甲酰胆碱、 针炙、导尿。
【评价】
l (一)病人能否正确描述腹内压增高的 有关知识。
l (二)病人腹痛是否得以改善。 l (三)病人体液是否平衡,代谢紊乱是
何严重性? 5、腹外疝手术前后如何护理?
否纠正。 l (四)病人有无发生阴囊血肿、切口感
染,能否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健康教育】
(一)出院后应注意休息,3月内禁重体 力劳动。 (二)避免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各种因素 (三)若疝复发应及早回院诊治。
【小结】
l 腹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 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包块称为腹外疝。是外科 常见疾病之一。
l 疝分为易复性疝 (时隐时现)、 难复性疝 (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嵌顿性疝和绞窄 性疝(前者为疝内容物卡住而不能还纳,后者 为嵌顿时间过久,导致内容物血运障碍)。
腹股沟疝气的护理常规ppt课件【16页】
疾病而禁忌手术者 (3)嵌顿性疝的处理 手法复位
9
处理原则
手术治疗 1 传统的疝修补术 (1)疝囊高位结扎术 (2)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2无张力修补术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4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手术处理 嵌顿性疝除上
述可先行尝试手法复位的情况外,原则上需紧急 手术治疗,以防疝内容物坏死并解除伴发的肠梗 阻。发生绞窄性疝应紧急手术。
是最常见的腹股沟疝。 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75%-90%,占腹股沟
的85%-95%,多见于儿童及成年人。
3
腹股沟直疝
是指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 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 入阴囊。
多见于老年人。
4
病因 腹n 股腹沟股疝沟发疝生发有生先有天先性天和性后和天后性天的性因的素因素
n 1 先天解剖异常 n 2 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
5
临床表现
腹股沟斜疝 疝内容物 大网膜 1 易复性斜疝 腹股沟区偶有胀痛 站立行走咳嗽劳
动时出现,平躺可回纳后消失 2难复性斜疝胀痛加重 不能回纳 3嵌顿性斜疝发生在强体力劳动或用力排便或腹内
压骤增时,疝块增大,疼痛明显,不能回纳。 4绞窄性斜疝,临床症状多较严重 容易发生感染,
腹股沟疝气的护理常规
1
腹股沟疝的定义
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 疝,以男性多见,男女发生病率约为15:1, 右侧较左侧多见。
分类:直疝和斜疝两种。
2
腹股沟斜疝
是指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 深环(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 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 (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
15
健康教育
1.活动指导 病人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 举重物等;
9
处理原则
手术治疗 1 传统的疝修补术 (1)疝囊高位结扎术 (2)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2无张力修补术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4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手术处理 嵌顿性疝除上
述可先行尝试手法复位的情况外,原则上需紧急 手术治疗,以防疝内容物坏死并解除伴发的肠梗 阻。发生绞窄性疝应紧急手术。
是最常见的腹股沟疝。 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75%-90%,占腹股沟
的85%-95%,多见于儿童及成年人。
3
腹股沟直疝
是指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 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 入阴囊。
多见于老年人。
4
病因 腹n 股腹沟股疝沟发疝生发有生先有天先性天和性后和天后性天的性因的素因素
n 1 先天解剖异常 n 2 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
5
临床表现
腹股沟斜疝 疝内容物 大网膜 1 易复性斜疝 腹股沟区偶有胀痛 站立行走咳嗽劳
动时出现,平躺可回纳后消失 2难复性斜疝胀痛加重 不能回纳 3嵌顿性斜疝发生在强体力劳动或用力排便或腹内
压骤增时,疝块增大,疼痛明显,不能回纳。 4绞窄性斜疝,临床症状多较严重 容易发生感染,
腹股沟疝气的护理常规
1
腹股沟疝的定义
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 疝,以男性多见,男女发生病率约为15:1, 右侧较左侧多见。
分类:直疝和斜疝两种。
2
腹股沟斜疝
是指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 深环(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 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 (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
15
健康教育
1.活动指导 病人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 举重物等;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课件
03
加强与医生、护士和其 他医疗团队的沟通和协 作,提高护理效果。
04
定期对护理效果进行评 价和总结,不断完善和 提高护理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腹外疝概述 • 腹外疝的护理评估 •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措施 • 健康教育 • 护理效果评价
01
腹外疝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 通过腹膜壁的薄弱点向体表突出 形成的肿块。
分类
腹外疝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 切口疝、脐疝等类型,其中腹股 沟疝最为常见。
疼痛管理与缓解
提供疼痛缓解的方法和建议,帮助患 者减轻术后疼痛。
定期复查与随访
复查时间安排
详细说明术后复查的时间安排和频率,确保患者按时进行复查。
随访的重要性
强调随访对于监测术后恢复状况和及时发现并发症的重要性。
复查项目与注意事项
说明每次复查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做好复查 准备。
05
。
疼痛护理
评估病人疼痛情况,采取有效 措施缓解疼痛,如使用镇痛药
物、分散注意力等。
活动与休息
指导病人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
饮食护理
根据病人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 计划,保证营养摄入。
04
健康教育
疾病预防知识
腹外疝的发病机制
阐述腹外疝的发病原因和过程, 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起因。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腹外疝的病因主要包括腹膜壁的先天 性薄弱、腹腔内压力增高等因素。
发病机制
腹膜壁的薄弱点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 下,使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向体表突 出形成肿块。
腹外疝的护理PPT课件
a
17
处理原则
非手术治疗 1岁以下婴幼儿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 腹股沟管深环,防止疝块突出。
手术治疗 治疗腹股沟疝的最有效方法是手术修补。
a
18
棉线束带使用法
a
19
1、传统的疝修补术 基本原则是高位结扎疝囊、加强或修 补腹股沟管管壁。
(1)疝囊高位结扎术:单纯疝囊切除。
(2)疝修补术: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是最常用的治 疗方法。
腹股沟管主要有两口和四壁组成。内口: 腹环,外口:皮 下环。上壁: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腹股 沟韧带,前壁:腹外斜肌筋膜,后壁:腹横筋膜。
女性腹股沟管内有子宫圆韧带通过,男性则有精索通过。
a
8
腹股沟区解剖概要
a
9
腹股沟疝
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疝(inguinal hernia)。以男性多见,右侧比左侧多见。
a
25
a
26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a
27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 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 做到让客户满意!
a
28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 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 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外 方
疝囊颈与腹壁 在腹壁
疝囊颈在腹壁
a
疝囊颈 15
临床表现和诊断
易复性斜疝 他症状。
难复性斜疝 痛。
除腹股沟区有肿块和偶有胀痛外,并无其 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同时伴有胀
a
16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模板
腹外疝患者可进行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增强腹壁肌肉力量。研究显示,适度锻炼能提高腹肌力量,减少疝气复发率至30%以下。
腹外疝患者应避免抬举重物等高强度劳动,减少腹压骤增,降低疝气发作风险。统计显示,避免重体力活动可使疝气发作率降低40%。
保持健康饮食
适量运动
避免重体力劳动
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与监测
疝气的手术治疗
Surgical treatment of hernia
05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1.腹外疝病人日常护理关键腹外疝病人应注意饮食,多吃高纤维食物预防便秘,避免重体力劳动减少腹部压力。
2.疝气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据统计,疝气手术成功率超过90%,且随着技术进步,微创手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避免高脂食物,预防便秘
均衡饮食促进恢复
均衡饮食
分减少水肿
水分管理
代谢
水肿
水分
少量多餐助消化
健康饮食
饮食计划
餐量
助消化
避免高脂食物,预防便秘
生活习惯的改善
Improvement of lifestyle habits
03
保持规律的作息
减轻体重,减少腹外疝发生可能
目录
Content
疝气的认识与预防
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on of hernia
01
成因和类型
成因与预防
腹外疝多因腹部强度减弱或腹内压增高导致。预防需避免重物搬运,保持健康体重,及时治疗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疾病。
病人的日常护理
腹外疝病人应减少活动,避免咳嗽、用力排便。保持伤口清洁,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
腹外疝患者应避免抬举重物等高强度劳动,减少腹压骤增,降低疝气发作风险。统计显示,避免重体力活动可使疝气发作率降低40%。
保持健康饮食
适量运动
避免重体力劳动
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与监测
疝气的手术治疗
Surgical treatment of hernia
05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1.腹外疝病人日常护理关键腹外疝病人应注意饮食,多吃高纤维食物预防便秘,避免重体力劳动减少腹部压力。
2.疝气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据统计,疝气手术成功率超过90%,且随着技术进步,微创手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避免高脂食物,预防便秘
均衡饮食促进恢复
均衡饮食
分减少水肿
水分管理
代谢
水肿
水分
少量多餐助消化
健康饮食
饮食计划
餐量
助消化
避免高脂食物,预防便秘
生活习惯的改善
Improvement of lifestyle habits
03
保持规律的作息
减轻体重,减少腹外疝发生可能
目录
Content
疝气的认识与预防
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on of hernia
01
成因和类型
成因与预防
腹外疝多因腹部强度减弱或腹内压增高导致。预防需避免重物搬运,保持健康体重,及时治疗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疾病。
病人的日常护理
腹外疝病人应减少活动,避免咳嗽、用力排便。保持伤口清洁,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疝囊高位结扎术
传统疝修补术
手 术 治 疗 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加强 腹股 沟前 壁
加强 腹股 沟后 壁
高 位 结 扎 疝 囊 , 加 强 或 修 补 腹 股 沟 管 管 壁
(1)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婴幼儿或小儿,以 及绞窄性斜疝因肠坏死而局部有严重感染、暂不 宜行疝修补术者。
二、病因
1. 腹壁强度降低 → 是疝发生的基础
(1)先天性: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股管、脐环
、腹股沟管; 腹白线发育不全; (2)后天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 瘢痕、感 染、神经损伤、老年久病、肥胖 2. 腹内压增高 → 是疝发生的诱发因素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妊娠、腹水、举重等 注意:腹壁强度正常时,腹内压增高,则不致发生疝
(2)预防切口感染:
(3)预防复发:防止腹内压升高
(八)健康教育
1.出院后应适当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一般 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2.平时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 3.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 排便等。 4.若有疝复发,应及早回院诊治。
外科护理学
三、病理解剖
典型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 物和疝外被盖四部分组成。 疝环: 疝突向体表的门户 疝囊: 壁层腹膜经疝环向外突出的囊 状结构 疝内容物 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 小肠、大网膜 疝外被盖 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四、临床分类(可复程度、血供情况)
易复性疝 容易回纳(最常见)
外科护理学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门诊部
李萍萍
一、基本概念
体内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解剖部 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
疝
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经腹壁 腹外疝 的薄弱点或缺损向体表突出,在局部 形成一包块。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 一。
腹股沟疝(斜疝、直疝)、 股疝、腹壁切口疝、脐疝
腹股沟疝:斜疝、直疝 股疝 略 切口疝 略 脐疝 略
(一)、腹股沟疝
概念
腹股沟疝包括腹股沟斜疝(最多见)和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斜疝 指腹腔容物从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 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过腹股沟管浅 环(外环),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 占 腹外疝之90%。 腹股沟直疝 指腹腔内容物由腹壁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 突出腹腔外,不经过内也不进入阴囊。以老年男性 多见。
腹股沟斜疝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1 .病因: (1)先天因性素 :睾丸位于腹膜后L 2-3旁 下降 鞘突下段成为睾丸固有鞘膜 鞘突未闭即成疝囊 (2)后天性因素:腹股沟区解剖缺损、腹壁肌或筋膜发 育不全
2 .临床表现:
(1)手按浅环→病人咳嗽→膨胀冲击感 (2)手指紧压深环→让病人起立、咳嗽 →疝块并不出现→一旦移去手指→疝块由 外上向内下突出
吸烟者应在术前2w戒烟 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 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术前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或腹水等引起腹腔内压增 高的因素存在,应先期处理
3.休息与活动:减少活动,多卧床;离床活动使用 疝带
4.饮食:术前一日流食 5.观察腹部情况:
警惕嵌顿性疝的发生 一旦发生,急诊术前准备:禁食、胃肠减压、备血、 抗感染
6.术前常规准备 1)备皮 2)灌肠、排尿
八、护理措施
(二)术后护理 1.体位:
平卧3日,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 不宜过早活动,术后3-5日可考虑离床活动; 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病人可适当 延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十日下床。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可以早期离床活动;
2.活动:
即深环,是腹横筋膜(深)的卵圆形裂隙(在腹股 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 即浅环,是腹外斜肌(浅)的三角形裂隙(耻骨旁) 腹外斜肌腱膜 腹横肌筋膜 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内容物:精索或子宫圆韧带。
解剖概要 ——直疝三角
直疝三角 内边:腹直肌外缘 外边:腹壁下动脉 底边:腹股沟韧带
七、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2)无张力疝修补术: 材料:合成纤维网 最大优点:创伤小、术后无须制动、复发率低
七、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3)经腹腔镜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
嵌顿性疝具备下列情况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 指征:
嵌顿时间在3-4h,局部压痛不明显,无腹膜刺激征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重疾病(未发生肠袢坏死) 头低足高位;药物;持续缓慢 注意:动作轻柔;观察(手法复位后24小时内,必须严 密观察腹部体征,一旦出现腹膜炎或肠梗阻的表现,应 尽早手术探查)
回纳疝块后压住深 疝块不再突出 环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的后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 脉的关系 外侧 侧 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
(二)、股疝
股疝是腹腔内容物通过 股环、股管、卵圆窝而 突出的 半球形 嵌顿和绞窄的机会最多
六、辅助检查
1.透光试验 腹股沟斜疝透光试验阴性,与鞘膜 积液鉴别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3.X线检查 疝嵌顿或绞窄疝可见肠梗阻征象
解剖概要
1、腹股沟区:
位于下腹部前外侧壁、左右各一的三角形区域
内界:腹直肌外缘
上界: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水平线
下界:腹股沟韧带
解剖概要 2、 腹 股 沟 区 的 解 剖 层 次
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和壁层腹膜
解剖概要
3、腹股沟管
内口 外口 前壁 后壁 上壁 下壁
方法:
八、护理问题
疼痛---与嵌顿、绞窄有关 体液不足---与嵌顿性疝或绞窄性疝引起的机械性 肠梗阻有关 潜在并发症---肠绞窄性坏死、阴囊血肿、术后感 染 知识缺乏---缺乏有关疝形成原因及避免疝术后复 发的保健知识
九、护理措拖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消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七、处理原则
腹外疝若不及时治疗,不仅影响劳动生活,还可 发生嵌顿或绞窄,因此凡无特殊情况,均应早期 手术治疗
七、处理原则——非手术治疗▲
1. 非手术疗法: (1)1周岁以内的小婴儿可暂不 手术。 (2)年老体弱或有严重疾病不能 适应手术者。 处理:可用棉线束带、绷带、医 用疝带压迫。
七、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3. 饮食: 一般病人术后6~12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 质,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 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应禁食,待肠道功能恢 复后,方可进流质饮食,再逐渐过渡为半流质 、普食。
4. 病情观察: (1)预防阴囊水肿:
切口部位常规压沙袋(0.5kg),24h,以减轻渗血, 使用丁字裤或阴囊托将阴囊托起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和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及时更换 体温和脉搏的变化及切口有无红、肿、疼痛, 合理使用抗菌药
睾丸下降与鞘膜的形成
腹股沟直疝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1.病因 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 且腹横筋膜又比周围部分为薄 2.临床表现 不伴疼痛或其他症状 半球形肿块 极少发生嵌顿
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的鉴别
鉴别点 发病年龄 突出途径 疝块外形 斜疝 直疝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人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 进阴囊 阴囊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 半球形,基底宽 蒂柄状 疝块仍可突出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若腹内脏器成为疝囊 壁的一部分时,称滑 动性疝
难复性疝 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纳,不引起严重症状 (大网膜) 嵌顿性疝 绞窄性疝
疝内容物被卡住,不能还纳(静脉血流淤阻)
不能回纳,出现动脉血运障碍
绞窄性斜疝:术中见疝内容物为小 肠,肠管色泽变黑、变暗,蠕动减 弱,系膜血管博动消失,肠管已发 生血供障碍。
五、常见的腹外疝
传统疝修补术
手 术 治 疗 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加强 腹股 沟前 壁
加强 腹股 沟后 壁
高 位 结 扎 疝 囊 , 加 强 或 修 补 腹 股 沟 管 管 壁
(1)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婴幼儿或小儿,以 及绞窄性斜疝因肠坏死而局部有严重感染、暂不 宜行疝修补术者。
二、病因
1. 腹壁强度降低 → 是疝发生的基础
(1)先天性: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股管、脐环
、腹股沟管; 腹白线发育不全; (2)后天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 瘢痕、感 染、神经损伤、老年久病、肥胖 2. 腹内压增高 → 是疝发生的诱发因素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妊娠、腹水、举重等 注意:腹壁强度正常时,腹内压增高,则不致发生疝
(2)预防切口感染:
(3)预防复发:防止腹内压升高
(八)健康教育
1.出院后应适当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一般 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2.平时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 3.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 排便等。 4.若有疝复发,应及早回院诊治。
外科护理学
三、病理解剖
典型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 物和疝外被盖四部分组成。 疝环: 疝突向体表的门户 疝囊: 壁层腹膜经疝环向外突出的囊 状结构 疝内容物 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 小肠、大网膜 疝外被盖 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四、临床分类(可复程度、血供情况)
易复性疝 容易回纳(最常见)
外科护理学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门诊部
李萍萍
一、基本概念
体内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解剖部 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
疝
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经腹壁 腹外疝 的薄弱点或缺损向体表突出,在局部 形成一包块。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 一。
腹股沟疝(斜疝、直疝)、 股疝、腹壁切口疝、脐疝
腹股沟疝:斜疝、直疝 股疝 略 切口疝 略 脐疝 略
(一)、腹股沟疝
概念
腹股沟疝包括腹股沟斜疝(最多见)和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斜疝 指腹腔容物从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 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过腹股沟管浅 环(外环),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 占 腹外疝之90%。 腹股沟直疝 指腹腔内容物由腹壁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 突出腹腔外,不经过内也不进入阴囊。以老年男性 多见。
腹股沟斜疝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1 .病因: (1)先天因性素 :睾丸位于腹膜后L 2-3旁 下降 鞘突下段成为睾丸固有鞘膜 鞘突未闭即成疝囊 (2)后天性因素:腹股沟区解剖缺损、腹壁肌或筋膜发 育不全
2 .临床表现:
(1)手按浅环→病人咳嗽→膨胀冲击感 (2)手指紧压深环→让病人起立、咳嗽 →疝块并不出现→一旦移去手指→疝块由 外上向内下突出
吸烟者应在术前2w戒烟 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 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术前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或腹水等引起腹腔内压增 高的因素存在,应先期处理
3.休息与活动:减少活动,多卧床;离床活动使用 疝带
4.饮食:术前一日流食 5.观察腹部情况:
警惕嵌顿性疝的发生 一旦发生,急诊术前准备:禁食、胃肠减压、备血、 抗感染
6.术前常规准备 1)备皮 2)灌肠、排尿
八、护理措施
(二)术后护理 1.体位:
平卧3日,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 不宜过早活动,术后3-5日可考虑离床活动; 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病人可适当 延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十日下床。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可以早期离床活动;
2.活动:
即深环,是腹横筋膜(深)的卵圆形裂隙(在腹股 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 即浅环,是腹外斜肌(浅)的三角形裂隙(耻骨旁) 腹外斜肌腱膜 腹横肌筋膜 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内容物:精索或子宫圆韧带。
解剖概要 ——直疝三角
直疝三角 内边:腹直肌外缘 外边:腹壁下动脉 底边:腹股沟韧带
七、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2)无张力疝修补术: 材料:合成纤维网 最大优点:创伤小、术后无须制动、复发率低
七、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3)经腹腔镜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
嵌顿性疝具备下列情况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 指征:
嵌顿时间在3-4h,局部压痛不明显,无腹膜刺激征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重疾病(未发生肠袢坏死) 头低足高位;药物;持续缓慢 注意:动作轻柔;观察(手法复位后24小时内,必须严 密观察腹部体征,一旦出现腹膜炎或肠梗阻的表现,应 尽早手术探查)
回纳疝块后压住深 疝块不再突出 环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的后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 脉的关系 外侧 侧 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
(二)、股疝
股疝是腹腔内容物通过 股环、股管、卵圆窝而 突出的 半球形 嵌顿和绞窄的机会最多
六、辅助检查
1.透光试验 腹股沟斜疝透光试验阴性,与鞘膜 积液鉴别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3.X线检查 疝嵌顿或绞窄疝可见肠梗阻征象
解剖概要
1、腹股沟区:
位于下腹部前外侧壁、左右各一的三角形区域
内界:腹直肌外缘
上界: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水平线
下界:腹股沟韧带
解剖概要 2、 腹 股 沟 区 的 解 剖 层 次
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和壁层腹膜
解剖概要
3、腹股沟管
内口 外口 前壁 后壁 上壁 下壁
方法:
八、护理问题
疼痛---与嵌顿、绞窄有关 体液不足---与嵌顿性疝或绞窄性疝引起的机械性 肠梗阻有关 潜在并发症---肠绞窄性坏死、阴囊血肿、术后感 染 知识缺乏---缺乏有关疝形成原因及避免疝术后复 发的保健知识
九、护理措拖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消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七、处理原则
腹外疝若不及时治疗,不仅影响劳动生活,还可 发生嵌顿或绞窄,因此凡无特殊情况,均应早期 手术治疗
七、处理原则——非手术治疗▲
1. 非手术疗法: (1)1周岁以内的小婴儿可暂不 手术。 (2)年老体弱或有严重疾病不能 适应手术者。 处理:可用棉线束带、绷带、医 用疝带压迫。
七、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3. 饮食: 一般病人术后6~12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 质,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 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应禁食,待肠道功能恢 复后,方可进流质饮食,再逐渐过渡为半流质 、普食。
4. 病情观察: (1)预防阴囊水肿:
切口部位常规压沙袋(0.5kg),24h,以减轻渗血, 使用丁字裤或阴囊托将阴囊托起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和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及时更换 体温和脉搏的变化及切口有无红、肿、疼痛, 合理使用抗菌药
睾丸下降与鞘膜的形成
腹股沟直疝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1.病因 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 且腹横筋膜又比周围部分为薄 2.临床表现 不伴疼痛或其他症状 半球形肿块 极少发生嵌顿
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的鉴别
鉴别点 发病年龄 突出途径 疝块外形 斜疝 直疝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人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 进阴囊 阴囊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 半球形,基底宽 蒂柄状 疝块仍可突出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若腹内脏器成为疝囊 壁的一部分时,称滑 动性疝
难复性疝 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纳,不引起严重症状 (大网膜) 嵌顿性疝 绞窄性疝
疝内容物被卡住,不能还纳(静脉血流淤阻)
不能回纳,出现动脉血运障碍
绞窄性斜疝:术中见疝内容物为小 肠,肠管色泽变黑、变暗,蠕动减 弱,系膜血管博动消失,肠管已发 生血供障碍。
五、常见的腹外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