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班并校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影响

合集下载

教育均衡发展之我见

教育均衡发展之我见

教育均衡发展之我见我在王因镇任教已有十几年。

目前,王因镇辖区面积72平方公里,59个行政村,7.1万人,是济宁市城市规划的东城区所在地;是大汶口文化前期北辛文化的发祥地。

设4个管区,每个管区约1.5万人。

2007年合班并校后全镇共有小学3处,中学由原来的2所合为1所。

4 个管区中,唯有沙河管区没有一所学校。

合班并校后带来的弊端如下:一、远距离上学变成了一件苦差事。

沙河管区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要乘坐9年的车:长庆屯管区和娄庄管区的学生至少乘坐4年的车。

而王因管区的学生因学校离家较近,绝大多数学生9年义务教育阶段内不用乘车。

现如今,学生乘车上下学并不是一件乐事,车辆少,学生拥挤,年龄差距大,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没有座位、常受欺负。

人群密度超大的环境下易滋生许多不良文化,影响了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

二、增加了百姓负担。

国家的大形势是减轻农民负担,而现在,虽然免去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和书本费。

如今的合班并校却增加了非王因管区的其他百姓的负担。

仅沙河管区的百姓为了让孩子上学,每年要比王因的家长多掏400元,9年下来,每个学生的家长需要多掏3600元。

在农村一个家庭2个孩子的现象较为普遍,那又该多承担多少呢?同是生活在王因镇的天空下,上学的代价咋就这么大?这充分表明了教育的不平衡发展。

三、师资没有得到真正的优化。

合班并校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在合班并校的过程中,一些“能人”趁机蹿入中心中学、中心小学。

沙河管区和娄庄管区仅有的一所小学也成了无人青睐的角落。

现在的娄庄小学,老教师所占的比率较大。

年事已高、知识僵化、进取心不足,是这些曾经为教育默默做出过贡献的老教育工作者的特点,他们已远远跟不上现代化教育的步伐。

学校间的师资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些差距的产生原因是什么?是谁制造了这些差距?同样是生活在王因的天空下,为什么接受的教育如此不一样?四、埋下了永久的重大安全隐患。

学生远距离乘车上学,而且超载,以及所雇用车辆司机、车主、使用单位、雇用单位等在车辆管理上的职责不明,管理权与实际使用单位在一些意见上的不一致,人为地埋下了安全隐患。

一所不放弃,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路径

一所不放弃,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路径
示范教学方法。团队成员通过开设公开课、研讨课 或专题讲座,服务与指导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课堂教 学,与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通过跟 岗实习等方式,传递优秀教学经验,带动乡村小规模学 校教师改进教学行为。
助力分析思考。通过推门听课研课、智囊陪同磨课、 专题互动展课等活动,助力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 课堂分析能力与反思能力,激发其专业发展的原生动力。
进家体验。一名学生进入另一名学生的家庭,两人 结成同伴,一起学习、生活。这种形式为学生建立“ 知 心同伴”,为学生提供一种“ 心灵寄托”空间提供了可能。 但这种形式对入住家庭的要求比较高,包括家庭环境和 陪伴时间,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够负担。
EDUCATOR
联片抱团,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联片抱团,就是将乡村小规模学校纳入条块发展的 模式,减少乡村小规模学校的“ 孤立感”与“ 被抛弃感”, 实现与本区域其他学校的“ 同频共振”。
双向交流,拓展学生活动场景
双向交流,城镇学校与乡村小规模学校之间互派学 生,联合开展学生集体交流活动。双向交流,丰富了乡 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校园生活,开拓了乡村孩子的视野, 激发了学生对美好学习的向往;同时也让城镇学生体验了 乡村生活与文化,为城镇学生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主要形式有三种:
进班学习。以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走进城镇学校 的课堂为主,跟班学习一周或者两周,使乡村小规模学 校学生体验不同的课堂。进班学习,最为关键的是为乡 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指定一位或几位同伴,由同伴引领他 们逐渐适应新环境。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乡村小规模学 校学生能体验更为丰富的学习与生活。
进校活动。与进班学习不同的是,进校活动是乡村 小规模学校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加城镇学校的各种集体 活动,如劳动实践、文体活动、研学实践等。这种方式 突出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深度参与,如元旦庆祝活动 中有文艺表演是由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承担,与当地学 生共同联欢。

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实证分析——以陕西为例

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实证分析——以陕西为例

中心及 中国科 学院农 业政策研究 中心 的资助与帮 助。

4 一 2

南方 经济
20 0 8年 第 9期
费改革的 自然选择 、农村城镇化 的必然结果 和农村生 源减少 的客观要求 ,其调整 的动力在 于追求效 益、 重视教育 的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 的提 高 , 这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 然而 , 有关合并对学生学 习成 绩影响的研究 、 尤其是定 量研究相对还非常少 。 与国内大规模 的、 政府主导 的学校合并不 同的是 , 国外 的学校合并或调整多是在人 口结构变化或 经济利益 的驱动下 自发形成的 , 因此 , 国外对于学校布局调整 的研究 内容主要集 中在学校为什么要调 整及调整 的标准等方面。 一般 而言 , 学校布局及 调整的标 准通常有两个 : 一是学生上学 的距离 . 二是学 校覆盖 的服务人群数量 ( 石人柄 ,0 4 。然而 , 20 ) 实践 中 , 这两个标准似乎存在着矛盾 , 因为学校覆盖的 人群越大 , 学生上学 的距离将会加大 , 而导致 学生辍学率上升 ( og s20 ;i e,0 ) 从 D ul ,03 F m r20 。由于 国 a l 4 外学校 的合并多为 自发形成 , 因此直接研究 合并 对学生学 习成绩影响 的研究非常之少 。尽管如此 。 我 们仍然认 为 , 学校布局调整将直接 导致学校规模变大或缩小 了( 或者班级规模变大或缩小 )这有可能 , 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 的影响 , 这也 与我 国合并学校之后 的结果非常相似 。 因此 国外关于这方 面的研 究将会对评价我 国小学合并对学生学习成绩 的影 响有一定 的借鉴意义。 国外关 于学 校 ( 或班 级 ) 规模 对学生 学 习成 绩 的影 响 的研究 是从 15 9 0年代开始 的 , 但其研 究结 果并不一致 : oat15 ,97 、 a e e .19 ) C nn( 99 16 ) H l r t (9 0 发现学 校规模 和学生学 习成绩之 间有正 相关关 l 系, 即学 校 规模 越 大 , 生 的学 习成 绩 越 好 ; 而 ,pa i ( 97 却 没 有 发 现这 样 的关 系 ; 学 然 Sert 18 ) rt 以后 , Ly n 19 ) a d (95 又发现 了关 于学校规模 和学习成绩之 间更 为复杂 的关 系 。在充 分考虑 ut (94 、Lm i 19 ) e n 了学生背景 、 习动机 和学校文 化等 因素后 , o n l n 19 ) I se(97 指 出 , 学 M kadFy (96 、 m hr 19 ) n r 学校规模 和 学生学 习成绩之 间有着显 著 的正相关关 系 ,原 因是较大规模 的学校将有助 于招募 到更好 的教师 、 提 供更 多样化 的课 程及更好 的学 习辅助设 施如计 算机室等 。然而 , 他们 同时也指 出 , 如果 在学生 的学 习成绩 的方程 中再增 加_些 变量 , 习成绩 和学 校规模之 间的这种正 向关系就有 可能 改变 , 因是 学 原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的利弊之探析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的利弊之探析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的利弊之探析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是指在农村地区,由于学生数量较少,学校规模小,班级教学组织较为松散,教学环境相对便捷,所形成的一种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的确有其利弊之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优点1.促进师生之间的密切互动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使得班级规模小,师生之间关系紧密。

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和生活情况,对学生进行更细致的关心和帮助,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顺畅,培养了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感情,建立了良好的亲师关系。

2.提高教学效率班级规模小、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安排灵活,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情况和水平,有助于教师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3.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在小规模学校,教师能够更多地与每个学生互动,展开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同时,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对于学生产生的疑惑和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使学生不会产生困惑和疑惑,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质量。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所具有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多元化学习,并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兴趣和优点,培养优秀、完整的人格,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缺点1.教学资源缺乏农村小规模学校由于学生数量受限,教学资源较为有限,生师比较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广泛学科选择受到限制。

如果学校无法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和条件,会限制学生的发展。

2.师生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数目较少,招聘标准相对较低,导致师生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的水平和教育程度有所不同,导致了教学质量的差异。

一些教师可能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这将影响到教学效果,限制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3.师生交流渠道有限由于农村小规模学校人数较少,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的机会,限制了他们的教学经验和知识的共享,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各阶段教学的有效衔接。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的问题与对策探析【摘要】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学生适应和交流困难以及家庭教育参与度下降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督、完善资源配置机制、提高师资培训和支持、以及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家庭教育的对策。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解决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撤点并校、资源分配、师资力量、学生适应、家庭教育、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师资培训、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农村教育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小学“撤点并校”是指将原有的多个小规模农村小学合并成一个大规模学校,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质量。

这一举措通常是由于农村人口减少、学生规模小、学校资源匮乏等原因所致。

撤点并校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08年国家出台的《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分类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学校资源整合,优化师资结构,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教育领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举措,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

撤点并校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如资源分配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学生适应和交流困难、家庭教育参与度下降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撤点并校的影响,解决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和支持,促进学生适应和交流,提高家庭教育的参与度。

只有全面掌握问题的发生原因和解决方法,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小学的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至此结束。

1.2 问题提出农村小学“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虽然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教育质量,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由于学校撤并导致学生数量增加,学生适应和交流困难,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习惯产生影响。

资源分配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学校设施陈旧,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与思考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与思考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与思考作者:黄蓉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7期摘要:在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发展中面临许多困境,如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留守儿童安全地接受教育难以保证。

面对这些困境,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性的思考:增加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经费投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提高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撤点并校;现状;思考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63-02一、背景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1]自此,正式开始了大规模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布局调整的主要方式是“撤点并校”。

所谓“撤点并校”指将农村中几个学校或教学点(学区)合并为一所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校,以达到整合农村有限的教育资源的目的。

[2]针对“撤点并校”后农村学校一系列后续问题的出现,2012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叫停了实施10年之久的农村义务学校布局调整政策。

随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正式进入“后农村学校撤点并校时期”。

“撤点并校” 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农村教育资源,但一些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却陷入了困境。

本文以塔市中学并校后的现状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塔市中学是一所小规模的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坐落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塔市驿镇。

该镇四面皆山,是较为偏远落后的地区。

2007年塔市驿镇在华容县教育局的组织下开始实施“撤点并校”,在保留几个偏远地区教学点(塔市中学、桑联、邓家、井码四个教学点)的前提下,教育局将贵州小学与马鞍中学并入到塔市中学。

“撤点并校”实施后,塔市中学的教学年级变为9个(涵盖1-9年级),学生人数由不足100人上升到225人。

探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探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探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容摘要: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本研究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采用实证分析与文献法探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研究发现,农村撤点并校之后存在资源浪费、教育成本过大和规模不经济等问题,我们对此进行充分论证,并进行原因分析和提出针对性建议与对策。

我们认为在未来,农村教学点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农村办学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撤点并校,资源配置效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适龄儿童减少、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转移以及基层行政区划调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并提出更高要求。

国务院2001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第十三条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各地开始进行撤点并校,普遍通过适度集中办学方式,满足群众需求,提高办学效率。

但是,近几年来,撤点并校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与反思。

随着撤点并校的发展,农村出现中小学大规模消失,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农村小学数量10年减少了52.1%;此外,农村还出现学生辍学数量激增、家庭教育支出攀升、亲情教育缺失、校车安全事故频发、学生午餐安全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于陪读父母离婚率上升、乡村文化衰落等问题。

对此,2012年9月初国办专门下发了《关于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正是有针对性地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要重新科学制定农村校布局。

教育部根据国办文件的精神,也正在对后续的工作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对于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方案要进行重新的审视,各省一定要停止撤并学校和教学点。

本研究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分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所带来的问题,有利于各地政府因地制宜的置办校点,科学规划中小学撤并布局结构;有利于教育投入合理化,避免资源浪费;有利于政府意识到对教育投入的欠缺,加大财政支出,减轻家庭负担;有利于从整体出发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规模效益,达到更良好的资源配置状态。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的利弊之探析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的利弊之探析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的利弊之探析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农村小规模学校在中国大地上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作为农村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村小规模学校所面临的班级教学形式也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

对于这种教学形式的利弊,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在我看来,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班级教学方式既有其利处也有其弊端,下面我就详细探析一下这一问题。

我们来看看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的利处。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班级人数通常相对较少,这就意味着教师可以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更好地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不足,并且更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由于班级规模较小,教师能够更容易地管理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班级人数小也有利于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更容易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来谈谈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的弊端。

小班级规模可能导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切磋机会变少,学生之间的想法和观点得不到充分的交流和碰撞。

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考能力的提高。

由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资源条件普遍较为匮乏,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可能相对较低,这就意味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可能相对较差。

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教师们可能面临来自多个年级的学生,这对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压力都会有所增加。

在此基础上,我们不妨探讨一下,应该如何进一步优化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班级教学方式。

对于政府来说,应该加大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完善基础设施条件。

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和切磋,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他们也应该多加支持学校的教学工作,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的学习交流中来,增强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后撤点并校时代”,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

“后撤点并校时代”,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
“ 后撤点并校时代”优化政府职能相关建议
建立学龄人口和学生流动的动态监测机制,加强省 级统筹,对现有小规模学校撤并分类指导,科学施策。应 对学龄人口下降和城市化进程中学生城乡流动的不确定 性,县级层面要建立学位需求预测和动态监测机制,基 于城乡居民分布和人口结构,每年滚动监测各级教育学 龄人口的变化趋势,要扎扎实实,定期监测到每个村落, 建立学龄人口台账,对于变动情况及时更新,在此基础上, 按照以县为主、以乡镇为单位、学段统筹,建立按实际 服务人口规模动态调整乡村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因地制 宜,逐步完善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首先,确定适宜的财政投入最小单位,分类确定公 用经费定额。从学校、班级、教师、学生等多 层面科学核算中小学公用经费。其次,引 导公用经费向提高质量倾斜。随着学 校公用经费的增加,应该逐渐提高 教师培训费在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 算总额的比例,设定教研费在学 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中的比 例并逐渐提高。再次,要完善经 费管理办法,确保足额用于小规 模学校。合理统筹公用经费,实行 账目单列、规范管理,给予小规模学 校一定的支配自由,保障其发展。并加 强监督、监管力度,定期抽检。最后,建议
EDUCATOR
近入学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教育投资效益的问题。同时, 各地方政府应站在县域一盘棋的高度,挖掘资源,创 新发展模式,坚持以质量提升为导向办好每一所小规 模学校。
明确各级政府对布局调整经费投入责任,优化拨款 方式,合理配置教育经费。教育财政经费的投入是学校 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先决性条件,将教育经费配置到最 需要的地方,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政府应充分考虑乡村 小规模学校的特殊性,构建以生均公用方式为主、专项 计划为辅的精准拨款机制。
乡村小规模学校产权问题复杂,涉及土地使用权、 建筑物所有权等多个方面,目前闲置校舍资产处置尚存 在争议。2017年3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社 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强调,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 利用方案,优先用于教育、养老、医疗、文化、体育等 社会领域。教育部牵头会同民政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 原文化部、体育总局等部门负责,但缺乏落地文件,多 部门操作存在困难。东北某省的调研资料显示,该省大 部分乡村小规模学校土地、校舍权属具有多样性,土地 多为村集体所有,地上建筑为教育部门所有,或村集体 建设、后期教育部门维修,在资产处置上存在争议,部 门协作合力有待提升。

十年“中国式撤点并校”,农村教育出路何在

十年“中国式撤点并校”,农村教育出路何在

十年“中国式撤点并校”,农村教育出路何在“十年撤点并校后,我国的小学生辍学率倒退回十年前?”2012年11月,这个数字引起全国关注。

它来自于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

教育部随即澄清,近年来城镇化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学者使用原有的辍学率计算方法,得出数据并不准确。

但过度“撤点并校”的后遗症,已引起教育界忧思。

十年“中国式撤点并校”后,是否会走上恢复村小之路?我国农村的教育格局又该走向何方?辍学之痛:“新的历史高峰期”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荔堡镇,张博老师发现,农村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荔堡镇共有18所小学,2000多名学生,“大约每年都会少50个孩子”。

越来越多的孩子从村小流向中心小学,大都是因为农村父母的要求。

这几年来,小规模的农村学校陆续消亡。

今年秋天,荔堡镇一所村小的报名效果不理想,开学后家长看到学生太少,于是带自己的孩子转学,“顿时人走了个精光”。

随后,这所学校就被撤掉了。

2l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统计,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l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学者发现,这一速度,已经远超过了农村学生减少的速度。

据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刘善槐研究,2000年至2005年学生数量的减少比例均小于4%,从2006年至今,这一比例已经小于3%。

“但学校的减少幅度却没有随之缓和。

”刘善槐说,从2000年开始,我国每年小学学校数量的减少比例均超过6%。

刘善槐的话,一针见血。

“在学龄人口的地理分布基本没变的前提下,只要学校减少的速度一直大于学生减少的速度,上学的距离持续增加,寄宿制学校建设未能及时跟上,辍学率剧增的临界点必然会出现。

”据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河北省教育厅原巡视员韩清林调研,这个临界点出现在2008年。

“从那一年开始,全国小学辍学率出现大幅度回升。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11月23日答记者问时表示,10多年来,小学生辍学率都没有高于1%的国家控制线,特别是近年来,小学五年巩固率一直比较稳定,“说明我国小学控辍保学的措施是成功的”。

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影响及对策

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影响及对策

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影响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学龄人口逐年减少,学校布局的调整成为区域教育发展中经常性的工作。

但是,近几年我国农村广泛进行的以“撤点并校”为导向的学校布局调整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也造成的大量的校舍闲置,引发出诸多新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撤点并校现状问题解决方案因地制宜前言一、农村学校撤点并校背景2001年起,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

但由于部分地区在操作中的不当,也有地区出现学生生活条件下降,甚至辍学的现象。

因此,该政策的实施和操作方法的正确性,受到舆论的争议。

孤儿背井离乡独自求学,父母含辛茹苦将儿女送到城中读书,城镇学校校长惊惧农村学生如潮涌来等等,随着一系列“尴尬”的暴露,推行了10年的“撤点并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走进公众视野。

概念界定:撤点并校,特指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二、农村学校撤点并校的原因首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学龄人口逐年减少,因此产生了撤并乡村学校的需要。

其次、农村小学传统的“村村办学”的办学格局,村小布点分散,乡村学校大量小规模地分散零星分布在各个村落中,数量大,规模小,随着生源的减少,一些学校生源不足,办学难以持续。

第三、城乡办学条件差距大,很多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相对较差,致使很多农村家长将孩子送往城镇小学读书,加剧了农村学校生源的减少最后、移民潮,随着人口大量转移,农村学龄儿童大量减少,一些偏僻山区的学生数量减少更快。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的利弊之探析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的利弊之探析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的利弊之探析1. 引言1.1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的背景随着城乡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小规模学校数量逐渐增多。

这些小规模学校一般指的是学生数量较少、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学校,往往只有一到两个班级,甚至只有几名学生。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家庭没有能力送孩子到城市读书,因此这些小规模学校成为了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存在着一些独特的问题和挑战。

由于学生数量少、年级混合,教师往往需要同时教授多个年级的课程,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小规模学校教学资源有限,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材,教学条件相对较为艰苦。

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小规模学校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1.2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资源的特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资源的特点有二方面:一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农村地区人口稀少,小规模学校往往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教师,导致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这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二是教学设施条件较为简陋。

相比于城市的大型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往往比较简陋。

有些学校甚至缺乏基本的教学设备和教室条件。

这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也会影响到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农村小规模学校需要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投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的优势一是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在小班级教学中,教师更容易和学生建立亲近的关系,更容易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是个性化教育更加容易实施。

由于班级规模小,教师可以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能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辅导,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身潜力的最大发挥。

三是师生互动更加频繁。

在小班级教学中,学生更容易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教师也更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

合班并校的利与弊的调查

合班并校的利与弊的调查

圭山镇合班并校利与弊的调查指导教师:石林县圭山镇蝴蝶小学马云华背景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家庭独生子女的逐渐增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和需求也越来越高。

对于圭山山区农村的农民来说,他们不只满足于自己的孩子将来只能识文断字,他们还要求自己的子女跳出农门,逃离祖祖辈辈生活的苦海。

他们还希望教育能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将来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

他们更希望教育能让他们增长知识,学习技能,发展特长,将来在能社会中跻身某个方面的“成功人士”之列。

因为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要以及适龄儿童的大量减少,昆明市教育主管部门对石林县教育做了巨大的改革,在农村实行集、靠、收战略,在农村学校施行合班并校,集中教育资源,集中师资力量,主力打造一些农村优质教育学校。

随着改革一步步深入落实,合班并校的良好的的社会效益以及存在社会弊端也逐步显现。

活动目的:1、我们通过这个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离开父母、赶老远的路来学校读书重要性和必要性。

2、通过这个活动让社会知道撤点并校对教育的利与弊,让政府领导关注学生校园生活,构筑和谐社会。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活动时间:2012年4月至6月活动对象:六年级120名同学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调查访问学生、家长、教育专家、教育主管部门等,站在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人发展的高度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最后撰写调查报告。

难点:社会管理决策是一个影响面很大,我们能调查的人数不多、社会层面不多,让我们的分析和结论有一些局限性。

活动方案:一、活动过程:1、第一阶段(2~6日)激发学生调研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第二阶段(9~20日)了解圭山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有关知识,学习有关人的发展和教育发展的知识。

3、第三阶段(23~30日)制订学生、家长、教育专家、教育领导的调查表,研究并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调查实施方案。

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困境和出路

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困境和出路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湖北省某县的个案分析2016-06-20 11:01:21 《当代教育科学》吴亚林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小规模学校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发展农村教育必须解决好小规模学校问题。

农村小规模学校在今后若干年内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建设发展小规模学校是优先发展教育、促进城乡一体化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课题。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困境2001年以来,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一直在持续进行,经过了几轮布局调整以后,全国各地区改变了“乡办高中、村办初中、自然村办小学”的学校布局格局。

学校布局调整以后,在广大农村地区,初中和完全小学规模大幅度缩小,所谓的“必要存在”的教学点运行艰难,农村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几乎都成为小规模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由于人口减少、城镇化流动及打工外出等原因,学校规模普遍偏小,其生存与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存在着难以调和的新矛盾。

小规模学校是指与常模相比,学校人数少、师资结构不合理的学校,主要分布在农村,大部分是人数少的中小学校和教学点,其基本特征是学校学生总数偏少,学校班级偏少,班级人数偏少,教师人数少且师资结构不合理,班师比不合理。

也正是从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把农村教育放到了“重中之重”的地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义务教育投资新机制的实施,使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

但是,现阶段的农村教育仍然存在难以解决的矛盾,主要体现为农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农村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

当前农村的学校大多为小规模学校,小规模学校的生存状况如何呢?我在河南、湖南、贵州等省调查农村教育问题的基础上,采取田野调查方法调查了湖北省崇阳县的小规模学校。

崇阳县是鄂南山区县,版图面积196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总人口47万余人,是湖北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验县及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样本监测县之一。

我实地调查走访了60余所小规模学校,察看学校校园校舍、周边环境及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访谈了多名校长和教师,观察了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

浅析当前农村小学集中办学之利弊

浅析当前农村小学集中办学之利弊

浅析当前农村小学集中办学之利弊——西畴县鸡街乡中心学校马孝斌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一步深入,撤点并校,集中办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学校教学点逐渐被取消,初级、村级小学由于各种原因逐渐解体,尚存者大多摇摇欲坠,学生所剩无几,大多数学生都已转入村中心学校或城里的一些学校就读,即所谓的集中式办学。

集中式办学即将一些学生人数较少、教学软硬件设施不到位的小学进行合并,将学生集中在几所学校内进行教学。

从积极的意义上说,撤点并校,集中办学,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教师不愿意去的学校撤掉,集中到城镇办学,提高所有学校的办学质量。

通过撤点并校,集中办学,解决农村地区学生的义务教育问题,相对于就近办好每个学校,整体提高农村各地学校教育水平来说,更容易管理和操作。

笔者认为,集中办学利弊参半。

一、集中办学之利1、利于教育教学的管理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由于校点多且分散,教师配置难以达标,课程开设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很多方面是有其名无其实,很难达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等目标。

集中办学后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2、能使教师配置进一步优化实行集中办学后,师资数量充裕,利于择优上岗,人尽其才,便于管理,便于对教师德勤能绩的考核与评比,便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3、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村级小学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小解体后,大量有效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并入中心校,使中心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集中办学之弊1、加重了学生及家长的负担集中办学后,绝大多数学生都成了住宿生,而多数学校又无法为学生提供满意的住宿条件和住宿服务,如宿舍、就餐、饮水、洗漱、卫生、保安等等。

即使具备这种条件,也不能使所有学生都寄宿。

因为在这批寄宿学生中,有很多尚无自理能力的小孩,为了监管孩子,许多家长不得不在城镇租房照看孩子。

又由于寄宿费用太高,一部分学生选择走读上学。

因而出现了一餐走读制和家长陪读制。

最新 偏远边境地区农村学校学生自然减员现象的应对-精

最新 偏远边境地区农村学校学生自然减员现象的应对-精

偏远边境地区农村学校学生自然减员现象的应对一、偏远边境地区农村学校学生自然减员现象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合村并校快速推进,农村水平整体下滑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情况在边境地区农村学校尤为严重。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边境地区人口稀少,如我们所在县级市总人口只有十几万,黑龙江省所有边境市县的人口大都如此,而且常驻人口大都集中在小城市内,农村地广人稀,乡镇村屯布局分散,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农村学校的生源快速萎缩,村屯教学点基本消亡,乡镇学校也是举步维艰,我们调查了2009年至2013年五年间同江市、抚远县、饶河县三个边境市县农村小学在校生人数,学生人数逐年递减的状况如下图所示。

从目前农村教育现状来看,生源流失已成为农村学校发展的一大瓶颈,使农村学校陷入了难以发展的尴尬局面之中。

二、偏远边境地区农村学校学生自然减员现象成因分析1.农民进城打工,带走一部分学生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土地集中经营等原因,二代三代农民离开农村到城市经商、打工,带走一部分学生。

2.富裕农民家庭追求优质教育资源,送走一部分学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年轻的农民想方设法要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他们深知要改变子女的命运必须上好的学校,考好的大学。

他们已把下一代接受良好的教育视为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所以孩子从幼儿园一毕业就找关系求人把孩子送进城里小学。

3.部分孩子家长盲目跟风,跟走一部分学生攀比心理渐变为跟风效应。

目前在农村,学生家长在对子女入学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总认为城里的老师水平高,办学条件好,孩子在城里读书见世面多,总是想方设法为孩子找一所好的学校,其他家长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城里上学了,自己也不能落后,因此不顾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入城市的学校。

而不少学生也因为看到同伴去城里上学而羡慕不已,觉得在城里上学体面,于是就缠着父母要去城里上学。

这种跟风效应使得城市学校人满为患,不少城市学校的班额达到了六七十人,而导致农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

关于国内农村小规模学校“撤点并校”的研究综述

关于国内农村小规模学校“撤点并校”的研究综述

关于国内农村小规模学校“撤点并校”的研究综述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迅速发展,人口流动导致农村学龄儿童大量减少,同时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着城乡发展差距大的巨大挑战,国务院决定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各级地方政府迅速推广“农村学校撤点并校”政策,国务院停止这一政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深入探讨和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小规模学校价值、“撤点并校”的困境及发展前景方面。

关键词:国内;农村教育;小规模学校;撤点并校;研究综述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应运而生,又在“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均衡”、教育愈加追求经济性和效益性的背景下受到各方的质疑,前后经历了“撤点并校”、叫停“撤点并校”。

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我国农村教育中影响深远,其发展历程引起了我国学者对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探索和研究。

一、我国农村小学规模学校的价值(一)文化价值董文军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农村学校是农村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村落凝聚力的保护所。

这些小学农民经历几代人的建设和发展而保存下来,是村民集会、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村民信赖的世世代代接受、学习知识的场所,村小的撤并消除了村落文化,是社会和教育对村落文化的放逐。

(二)经济价值徐冰鸥就研究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经济效益而言,更多倾向于学生的家庭及教育经费投入。

农村小学能够减少家庭在学生教育上的食宿、交通、甚至租房的费用支出;在教育经费上则减少学校宿舍、食堂等基础设施的修建。

(三)教育价值农村小规模学校体现学生就近上学的原则,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与家庭的正常相处,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杨东平进一步指出,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学生与学校、家庭、社会上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小班小校”更有利于教育公平和因材施教。

二、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困境(一)学生方面“撤点并校”后引发了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食宿问题,身心健康发展问题,辍学问题。

娄立志通过调查得出,家校距离变远,农村交通工具不安全,学生或缩短睡眠时间走读,或在学校寄宿,简单、缺乏营养的食堂饭菜,与家庭的相处、沟通减少等问题给学生的身体成长、心理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农村乡镇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乡镇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乡镇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将来人才的素质水平。

近年来,我镇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稳步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但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看到,我们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结合我在农村乡镇工作多年的实践,要想让乡镇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科学地分析和正确处理好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对策,这对促进乡镇基础教育发展、实现小学教育质量的大跨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透视乡镇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1.学校的教学管理存在差距,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个乡镇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与低,是由中心校和各教学分部的平均成绩决定的。

但由于教学分部与中心校之间的差异,导致各学校的教学管理松紧不一,学校的工作重心飘忽不定,致使教学分部的成绩偏低,扯了后腿。

虽然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校园文化建设、师资建设、德育、课堂教学、后勤等工作都很重要,但有些学校没有抓住重心,“眉毛胡子一把抓”。

无论如何,作为学校工作的灵魂与核心的教学工作决不能时常飘忽。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2.师资的配备、质量和数量分布不均衡。

首先是教学分部的教师老龄化特别严重,有的教学分部教师的平均年龄达50周岁以上。

教学分部大都地处偏远农村,条件差,相对落后,一些年轻有能力的教师不愿意去工作。

老教师学历低,教学方法落后,无创新精神,先进的教学设备也不会使用,还是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原始教学模式和手段上课,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成绩自然好不到哪里。

其次是教学资源配备严重不足。

中心校资源配备相对充足,教学设施完善,但教学分部有的连微机也没有,有的虽然配备了微机,也有图书室等,但学校怕浪费电费不去使用,成了聋子的耳朵,只是个摆设;有的学校为了节约经费,甚至不让教师参加培训或教研活动。

再次是专业教师配备不足。

3.合班并校“后遗症”,影响了教师队伍和学生学习思想的稳定。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的利弊之探析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的利弊之探析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的利弊之探析农村地区的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模式在农村教育体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种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利弊,本文将从教学质量、资源利用、师生关系和个性发展等方面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的利弊进行分析和探讨。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模式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

由于班级人数相对较少,教师能够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帮助。

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水平,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班级人数少也有利于师生互动,学生更容易和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不利之处。

由于班级人数较少,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相对有限,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

由于学生人数少,学校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对于一些实践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开展会受到限制。

班级人数少也会带来教师编班和教学安排上的困难,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人员配置不合理。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相对较低,对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可能会存在影响。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不利之处。

由于班级人数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相对过密,师生关系可能过于依赖,学生的独立性发展可能会受到限制。

由于班级人数少,班级组织形式相对固定,学生的人际关系圈可能较窄,缺乏了解和融入更多社会关系的机会。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个性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班级人数少,教师更容易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更容易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这种个性化的关注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充分展现和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班并校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影响-校长管理论文
合班并校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影响
程慧霞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一部分农村儿童离乡求学,农村学校生源减少。

为了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农村学校进行资源合并。

合班并校政策的实施对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就学的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下面,我就对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合班并校让一部分农村孩子上学变难了
本着优质资源合并的原则,部分农村学校由于学生人数太少不得不被关闭,以前在本村就读的孩子只好去外村求学。

为了能够按时上学,这些在外村上学的孩子至少要比在本村上学时早起半个小时。

由于路上花费的时间增加了,相应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就减少了。

二、合班并校使小规模学校的学生无法受到全面教育
合班并校后,大部分农村学校都不再设高年级了,再加上一部分学生随父母进城求学,农村学校的学生数量减少了许多,上级教育单位调配的教师也变少了。

小规模村校为了发展加强了学前教育,这样,原本薄弱的师资力量就捉襟见肘,同一位教师既是语文老师,又是数学老师,甚至还是英语老师、美术老师、音乐老师、科学老师等。

我曾经任教过的一所小学就是这样,这个小学学生人数少,却总共有6个班级,小学班是4个,幼儿班是2个,任课教师6人,平均每人一个班。

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还要担任食堂管理员、后勤服务员、仪器管理员
等。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同一名教师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必然会导致语数英突出、音体美可有可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三、合班并校使小规模村校在校学生劳动强度有所增加
小规模村校的学生升到五年级就会合并到寄宿制小学就读,本校学生人数减少了,但学校内需要净化、美化的面积没有减少。

没有了年龄大的学生,学校美化、绿化甚至环境卫生、扫雪方面的力气活多数成了教师的任务。

可是,教师除了教学还要承担教学之余的各项工作,当教师无法分身完成学校的美化、绿化、环境卫生、扫雪方面的劳动时,年龄小的中年级学生就不得不承担这些工作。

中年级学生力气小,无法使用扫帚,打扫卫生时只好使用笤帚,打扫同一单位面积使用的时间就多了,劳动强度也增加了许多。

四、小规模村校学生对将来的寄宿生活既期待又担心
合并后的寄宿学校无论外观还是设施都比现在的小规模村校强了数倍。

小规模村校学生一方面对即将进入一所比自己就读的学校强数倍的学校而欣喜,另一方面又担心未来的寄宿生活。

这种担心既来自家人,又来自已经在寄宿制学校生活的哥哥姐姐的描述。

这些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从未出过远门。

一下子离开父母,生活都无法自理,因此觉得寄宿生活很可怕。

五、合班并校后使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无法得到延续
孩子在小学时对父母的依赖特别强烈,他们在成长中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如果他们天天能见到父母,那么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就可以及时和父母沟通,至少能在情感上得到及时的慰藉。

不要指望孩子能把一个问题放一个星期,周末给你带回来,对一些具体的事他们往往过后就忘了。

事情虽然忘了,但
问题依然存在,积攒多了,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好的寄宿学校也不能代替母亲。

”孩子和父母感情的建立,仅有血缘还不够,孩子越小,对与父母的相处时间和频次要求也就越多,这是儿童获取安全感的必需。

长期寄宿的孩子,潜意识中既害怕被父母抛弃,又对父母有怨恨,所以经常会表现出委屈、拒绝和过度缠绵的倾向。

当一个孩子在生活中缺少了亲人的关爱时,他只会更多地索取爱,而不是学会施爱于人。

当他在学校统一的管理下只知道服从时,他只能学会自我压抑,而不能学会合作和体谅。

总之,合班并校对小规模村校学生的发展有很多的不良影响。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民乐县洪水学区刘山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