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琶洲_员村地区城市设计竞赛公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次城市设计竞赛于今年1月份开始, 2月至4月先后组织了设计单位广州工作营、技术文件发布及答疑、设计成果中期汇报等等一系列工作,正式参与竞赛的六家国内外设计单位(联合体)于5月21日提交了最终设计成果,通过有关技术审查后,该项工作开始进入专家评审阶段。

设计范围:

琶洲-员村地区总体规划范围共计23.6平方公里,分两个层次,1、整体城市设计范围:西至广州大道(珠江新城),东至东环高速公路(员村、琶洲岛东端),南至新港西路、黄埔涌,北至黄埔大道;2、城市设计范围:约13.5平方公里,包括华南快速干线以东员村地区、广州珠江啤酒厂地区、琶洲岛东、西两翼(琶洲岛科韵路与华快干线之间地块除外,该区域大部分为现状建成区或已审批用地,因此未纳入本次城市设计范围)。

规划设计要求:

(一)设计原则:

1、设计成果应指导该地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水准的新城市中心区,琶洲地区是广州的国际会展、研发商务区;员村是城市中央商务区的拓展区,以商贸功能为主。

2、规划设计应充分突出标志景观区域,创造国际品味和地方特色相融合的滨水地区新形象。

3、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现状建设条件,增强规划的可实施性。

4、充分考虑方案的经济性和文化品味,考虑地区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5、注意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等。

(二)整体城市设计研究

1、通过对现状问题及发展潜力等一系列研究,提出本地区整体城市设计的目标和总思路,提出改善地区景观形象和空间环境质量的总体目标,形成新城市中心区有特色的空间形态和人文活动场所。

2、发掘城市风貌和地域特色,制定延续该风貌的策略和措施,完善景观系统、用地布局、交通组织、地下空间利用,提出建筑容量控制要求。

3、重点研究内容为地区功能定位、功能结构、功能布局,开发建设时序建议、建筑容量研究。制定交通组织策略、景观控制要求,提出珠江两岸一、二线建筑物的规模、体量、空间视线、景观控制要求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

(三)地区城市设计

1、结合国内外相关城市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本地区的功能和建设规模进行整体策划,结合实际对城中村提出改造策略。

2、研究设计区域与周边地区的关系,确定设计区域主要轴线与重要节点,对现状拟改造区(原有工厂和城中村)进行详细设计。

3、道路交通系统设计。分析规划区发展带来的人流和车流量的变化以及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建设功能明确、结构清晰、交通便捷的道路网络,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城市设计应合理考虑区内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并考虑与其他公共交通的衔接。合理配置社会停车场及各公共建筑的自用停车场,并制定步行系统的设计指引。

4、绿地与景观系统设计。要求设计方案中绿

地系统与自然水网须有机结合,充分协调规划区及周边地区的空间关系,合理配置各类公共广场、公园和集中绿地,建立该地区多层次多类型的公共活动空间,以丰富城市景观,提高环境品质,强调滨水沿岸、交通网络及多层次开放式的绿化建设。协调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构建富有地方特色、体系完整的绿地系统。5、空间设计,应合理组织地区空间景观系统,对城市空间意向进行总体设计,包括城市生态廊道、城市节点、城市地标、空间区域界面、滨水环境等。城市设计应提出沿江城市界面总体设计要求,并充分考虑琶洲、员村两地区的相互关系,以形成鲜明的城市形象。6、进行地块划分并制定地块控制导则,制定主要道路街景设计、开敞空间设计导引,并对建筑设计、街道设施、标识系统、灯光照明系统等提出综合设计指引。

技术评审和专家评审阶段参加媒体见面会的专家:曾惠芳:新加坡CPG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规划设计总监;赵万良: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副总工;俞军:联邦德国慕尼黑亚尔派国际建筑设计公司总建筑师。

各参赛方案简介

方案一

总体定位研究:聚焦CBR首善之区

珠江新城-琶洲-员村地区,承接着城市“东进南拓”战略轴线交汇点的良好区位,面临城市“中调”战略起点的良好契机,有条件发展成为一个空间集聚、形象鲜明、功能复合的大CBD地区。广州珠江新城的建设已有十多年,CBD轮廓基本形成,但在功能和规模上远远不能满足广州未来的发展需求。从国际CBD的发展经验来看,广州迫切需要建立次一级的副CBD区,与珠江新城共同代表广州参与国际竞争和交流。而琶洲-员村地区,将利用其邻近的区位优势和良好基础,与珠江新城共同形成CBR——中央商务带,成为提升广州城市竞争力的引擎。

总体定位:构建CBR中央商务带

该区域由三个核心组成:珠江新城:整合提升区域高端服务业,继续打造区域金融中心与跨国公司总部的集聚地。员村服务城:强化都市功能,创造与现有CBD相连的活力中心,构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基地。琶洲会展城:完善会展业在城市中的标签形象,发挥海洋文化与商贸文化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国际会展和商务旅游的目的地。

整体城市设计:寻求CBR人本特质

规划结构:规划区整体呈现“一带、两轴、三核心”结构。

一带:沿珠江城市发展带;各功能区沿该发展带紧凑布局,拥江发展。两轴:新城市中轴线发展主轴、员村-琶洲发展主轴;两轴贯穿珠江两岸,统领空间景观。三核心:珠江新城商务核、员村总部岛、琶洲会展核,承担三大片区的核心功能。其中总部岛是员村地区的启动

区,启动城市东进进程;会展核是琶洲岛的启动区,带动两翼发展,最终辐射东部研发园。三大核心与七个软核由主干道系统联系,使大CBR地区成为有机的整体。

珠江新城及赤岗地区(范围约8平方公里)承担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商业等主导功能;员村服务城(范围约6平方公里)承担企业总部、创意产业、时尚休闲等主导功能;琶洲会展城(范围约10平方公里)承担现代会展、商务服务、科技研发等主导功能。

综合交通规划

方案提出四大举措,提升交通承载力:1、强化区域交通衔接,加强内部道路与广州市域“四环十八射”高快速路网的联系,特别是设置沿黄埔涌南岸的“会展大道”,连接琶洲岛四大功能区,大大提升内部交通的快速疏导能力。2、规划“六横十一纵”的主干道系统,完善支路网,保障该地区会展、商务与居住容量提高后有充足的道路交通保障;3、将地铁六号线支线终点站从赤岗塔站向东延伸至万胜围站;途径员村D区和琶洲B1区增设“U”型地下公交集运系统,与珠江新城的地下公交集运线连成环状,增加高强度和大人流地区的公共交通集散能力;4、沿江及“文化足迹”设置高架观光单轨列车,填补该地区观光型交通的空缺。

景观风貌控制

以广州大道为界,将珠江前航道中心城区段划分为新、老城区江段,在规划范围内控制三组标志性景观区,分别是“新电视塔-双塔景观区,会展中心-长青藤大厦景观区,国际游艇会-水晶酒店景观区”,超高层地标建筑分别控制为600米的新电视塔、350米的长青藤大厦、250米的水晶酒店,与其余滨水建筑共同构成起伏有致、层次分明的天际轮廓线。规划还通过200米乘200米的用地模数,构建便捷高效的棋盘状跳跃式组团,表达城市肌理的内在秩序。

文化足迹设计

黄埔古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见证了广州的贸易文化历史;会展中心是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主会场,传承着古今贸易城市的灿烂成就;珠江新城是正在崛起的金融中心,成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员村曾一度辉煌的产业文化将在CBR新定位下迎来新契机。

方案梳理归纳出涵盖广州不同发展时期的4类共16处文化节点,用文化场所和线路将广州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深深地镌刻并串联在城市的土地上。沿文化足迹线路设置高架单轨观光线路,为员村地区的“退二进三”改造提供动力。

核心区城市设计:演绎CBR活力内涵

总体构思:珠江新城拥有龙头地位的商务金融核心,为高雅的城市会客厅。琶洲会展城将会展产业做大做强,诚邀天下客商,是城市的会谈室;会展港、会展核、会展村、研发园功能区沿新港东路带状布局,之间等距设置三处隔离绿轴。员村服务城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