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飞行校验组织与实施工作细则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飞行校验组织与实施工作细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民用航空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4.05.12•【文号】•【施行日期】2014.05.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通信业,民航正文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飞行校验组织与实施工作细则(编号:AP-86-TM-2014-001 2014年5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飞行校验的组织与实施,确保飞行安全,提高飞行校验效率,明确相关部门在飞行校验工作中的职责,根据《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飞行校验管理规则》(CCAR-86),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飞行校验的组织、协调与实施管理工作。
第三条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飞行校验组织与实施的统一监督管理。
民航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负责本辖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飞行校验组织与实施的监督管理。
飞行校验组织与实施由民航局飞行校验机构(以下简称校验机构)和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以下简称运行管理单位)共同完成。
第四条飞行校验组织与实施包括飞行校验的申请和安排、飞行校验准备、飞行校验实施、飞行校验结果管理、飞行校验结果评估。
第五条飞行校验按种类分为投产校验、监视性校验、定期校验、特殊校验四类。
第二章飞行校验的申请和安排第一节投产校验的申请和安排第六条新建、迁建、更新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投产飞行校验申请,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设备安装调试符合国家和民航有关规定;(二)建设项目工程验收合格;(三)需报批台址的,设备台址已经批复;(四)需指配频率和呼号的,设备频率和呼号已经批复;(五)设备场地环境已按国家和民航有关规范进行处理与保护,涉台飞行程序已经批准;(六)新建、迁建、改扩建机场的,飞行区已经验收合格,机场飞行程序和使用细则已经批准,气象设备已按国家和民航有关规定开放使用。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通信的组织与实施第一节地面业务通信第二节场内移动通信第三节有线电话通信第四节地空通信第五节航务管理通信第六节对空广播第七节机要通信第八节正常飞行的通信保障第三章导航和雷达保障的组织与实施第一节机场导航、航路导航、监视雷达第二节导航雷达设备的设置和使用第三节正常飞行的导航雷达保障第四章专机和特殊情况下飞行的通信导航雷达保障第一节专机飞行的通信导航雷达保障第二节特殊情况下飞行的通信导航雷达保障第五章技术管理第六章业务管理制度第七章业务技术培训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是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的基本依据。
民用航空各级领导、通信导航雷达部门的全体人员和使用通信导航雷达设施的人员都应当遵照执行。
第二条通信导航雷达工作是保障民用航空飞行安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必须贯彻“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的方针,主动配合,密切协作,迅速、准确、可靠地为民用航空提供通信导航和雷达服务。
第三条通信导航雷达工作的基本任务:(一)规划并组织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的建设。
(二)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地面之间、地空之间的通信保障。
(三)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无线电导航和雷达保障。
(四)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设备的管理、运行和维修。
(五)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人员的在职业务训练。
①根据民航局令第5号,1982年12月21日颁发的《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工作条例》自施行之日起废止。
——编者注第四条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一)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划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建设,制定统一的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章制度,规定通信导航和雷达台站人员定额和技术标准,编制全国的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资料。
(二)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飞行院校负责组织领导本地区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组织本地区的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建设,制定本地区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补充规定,编制和管理本地区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技术资料。
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CCAR-115-TM-R1及与导航相关的规章与技术标准介绍

所有为航空器使用的各类型无线电导航设施设备, 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飞行校验或者验证(检验 规则)
监 视
•监视的任务是对航空器及其他目标进行可靠的探测, 提供准确的航空器及其他探测目标的位置、状态和 告警信息 •监视设备包括信息探测系统信息探测系统包括一次监视雷 达、二次监视雷达、场面监视雷达、自动相关监视系统、多点定位系统、信息处理 与显示系统。
制定目的和依据
目的:为了规范通信导航监视工作,保障民用航 空活动的安全、正常和效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 《民用机场管理条例》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 是指导通信 导航监视工作的基本法
适用范围和规范对象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以及根据我国 缔约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提供通信导航 监视服务以及与通信导航监视服务有关的活动 规范对象:是组织实施通信导航监视工作的依据。 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单位以及其他与通信导 航监视工作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则。
CCAR-115TM的修订背景
•民航管理体制变革 (政事分开 运行一体化) • 技术的进步 • 设备的更新换代 •建设民航强国的需要 2009年开始启动修订,目前已完成征求意 见,即将颁布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章节结构
• • • • • • • • •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总则 机构与人员 设施与设备 通信导航监视服务 运行管理 飞行校验与验证 资料管理 新技术应用 法律责任 附则
服务保障组织体系
•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保障组织体系由全国通信导 航监视服务保障单位、地区通信导航监视服务 保障单位和本地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保障单位等 三级服务保障单位组成 •地区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保障单位可以同时承担 所在机场的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保障单位职责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全向信标 4000

4000型多普勒全向信标1. 适用范围本附件适用于中国民用航空使用的ALCATEL公司生产的4000型多普勒全向信标(DVOR)的运行和维护。
2. 引用标准和依据本附件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名词术语引用了如下标准和资料: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十;GB6364-86 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MH/T4003-1996 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设置场地规范;MH/T4006.2-1998 航空无线电导航设备第2部分:甚高频全向信标(VOR)技术要求;ALCATEL 4000型多普勒全向信标技术手册。
3. 设备运行保证条件为保证4000型多普勒全向信标设备的正常运行,达到下述第4章所规定的技术性能指标,除要求严格执行下述第5章“设备测试与调试程序”和第6章“设备运行定期维护”外,还要求以下条件予以保证。
3.1 对维护人员的要求本设备的维护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证书,达到上岗要求。
3.2 测试仪表3.3 环境条件温度:-50℃~+70℃(室外),-10℃~+50℃(室内);相对湿度:100%(室外),90%(室内);为使设备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室内温度应尽可能控制在15℃~ 25℃之间。
3.4 主、备用电源主用电源:交流220伏,+10%、-15%,频率50Hz;备用电源:直流48V,满足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4小时。
3.5 通信及传输电缆:10对电话电缆;3.6 台站接地及避雷设备接地电阻:≤4欧姆;避雷接地电阻:≤4欧姆;遥控信号避雷由厂家提供,接地电阻≤3欧姆。
3.7 消防与安全机房应按消防要求配备消防设施,机房内禁放易燃、易爆品。
4. 设备组成与技术性能4.1 设备简要说明4000型DVOR系统由基于RF及AF子组件的硬件和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硬件的软件组成,自动化程度较高。
发射机与监控器受各自的微处理器控制。
它们都通过LRCI通信并与本地或远程遥控计算机中的控制软件通信。
该设备内部参数的调整、控制、维护、维修均通过本地或遥控计算机中的控制软件WIN ADRACS完成。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引言: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是负责监控民航航班、导航飞行器的重要设备,确保航空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为了保障雷达设备正常运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制定和严格执行工作规则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着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的工作规则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安全。
一、工作时限与休息制度1. 工作时限:雷达操作人员为了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工作质量,不应连续工作超过6小时;2. 休息制度:每工作2小时连续工作1小时,累计4小时后休息30分钟,确保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
二、设备维护与巡检1. 设备维护:维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设备维护计划进行例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部件;2. 巡检:每日雷达工作前,应进行仔细巡检,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无故障情况。
三、操作规范1. 操作流程:雷达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手册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不得擅自改动操作流程;2. 数据记录:雷达操作人员应及时记录重要的航班数据,如航班号、位置和高度等;3. 级别识别:雷达操作人员应准确识别不同航班的级别,如民航、军航和私人航班等,以确保优先级处理;4. 紧急事态响应:雷达操作人员应掌握应对紧急事态的处理方法,并及时上报相关管理人员。
四、灾害应急预案1. 危机响应:针对可能出现的空难或其他重大事故,雷达操作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应事先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2. 联动协同:与其他相关机构建立灾害应急预案的联动机制,做好信息的共享与协调;3. 心理辅导:灾害发生后,雷达操作人员和相关人员应及时接受心理辅导,以减轻心理压力。
五、技术培训与考核1. 技术培训:雷达操作人员应经常参加相关的技术培训课程,提高自身技能水平;2. 考核制度:定期对雷达操作人员进行技术能力考核,确保其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在一定范围内。
六、数据保密与安全1. 数据保密:雷达操作人员和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应严守秘密,不得将操作数据泄露给未授权的人员;2. 安全措施:为了保障雷达设备的操作安全,工作人员应遵循所有安全规定,如穿戴安全装备、遵守操作规程等。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的决定(2018)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的
决定(2018)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25号
【发布部门】交通运输部
【公布日期】2018.10.22
【实施日期】2018.10.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
(2018年第25号)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的决定》已于2018年10月8日经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0月22日起施行。
部长李小鹏
2018年10月22日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的决定
交通运输部决定对《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29
号)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十八条修改为:“航空电信人员岗位培训由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或者培训机构实施。
”
二、将第十九条修改为:“从事与执照申请和执照注册相关的航空电信人员培训机构,应当具备符合规定的管理制度、专职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场地和教学设施、培训平台、教学计划和教材,以及开展航空电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或者技能培训的经历。
”
本决定自2018年10月22日起施行。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
》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北大法宝1985年创始于北京大学法学院,为法律人提供法律法规、司法案例、学术期刊等全类型法律知识服务。
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设备使用年限指设备投入使用到退役所经历的时间。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民航空管系统各级空管单位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维修及保养工作。
第二章设备使用年限及更新计划第四条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单位必须按照《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以下简称《规程》)、《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值班管理规定(试行)》等要求,做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有关工作,使设备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
(一)甚高频通信设备、高频通信设备、语音通信交换系统、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测距设备、无方向性信标、雷达(包括SSR、PSR、SMR)、自动化系统、程控交换机和记录仪使用年限不少于15年。
(二)数据通信网的硬件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卫星网的基带硬件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5年,室外单元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2年。
(三)自动转报系统设备的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
第五条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之前应提前启动设备更新改造项目,以保证设备能够提供连续可靠的服务。
(一)甚高频通信设备、高频通信设备、语音通信交换系统等单点通信设备,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测距设备、无方向性信标等导航设备,雷达、自动化系统、程控交换机和记录仪应在投入使用第13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
(二)数据通信网的硬件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7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自动转报系统应在投入使用第8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卫星网的基带硬件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12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室外单元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9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
第六条涉及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备(如自动化系统、自动转报系统、语音通信交换系统、数据通信网和卫星网网控系统等),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之前,应根据业务和功能需要及时进行软件升级。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第五十二条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设备的系统配置、参数设置和运行,应该遵照国家和民用航空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第五十三条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应当使用协调世界时,并使用统一的授时系统;独立设置的通信导航监视设施中的设备可以使用独立的授时系统,并定期校准。
第五十四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确保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持续提供。
因故无法提供服务时,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及时通知相关运行单位,并按照航空情报服务相关规定,及时通知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发布航行通告。
在指定时段内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设施设备,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发布服务时间,需要变更服务时间的,应在变更前及时通知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发布航行通告。
第五十五条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因维护、维修、检测、调试、飞行校验需要暂时停止提供相应服务的,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一)提前协调相关单位,确定暂停服务的时间周期;(二)涉及空中交通服务运行模式和飞行方式调整的,事先通知有关单位;(三)按照规定通知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发布航行通告;(四)会同有关单位制定相关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五)暂停服务时间周期发生变更的,及时通知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发布航行通告。
第五十六条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运行的正常率和完好率应当符合民航局有关规定。
第五十七条未经授权的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进行本地或者远程操作。
第五十八条通信导航监视服务应当使用规定的缩略语和代码。
在服务中提供的含有非标准缩略语和代码的,应当对其所使用的缩略语和代码提供相应的解释和解码。
第二节通信第五十九条通信的任务是利用通信网络或者通信终端传输、交换和处理民用航空生产信息,为民用航空活动提供语音或者数据通信,使其能够安全、高效运行。
第六十条通信包括地空通信和地地通信。
第六十一条地空通信主要包括空中交通服务通信、航务管理通信、站坪管理通信和对空气象广播等。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29号)《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已于2016年3月24日经第6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4月28日起施行。
部长杨传堂2016年3月28日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以下简称通信导航监视)工作,保障民用航空活动的安全、正常和高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和《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以及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以及与通信导航监视服务有关的活动。
本规则是组织实施通信导航监视工作的依据。
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单位以及其他与通信导航监视工作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则。
第三条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统一管理全国通信导航监视工作,民航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负责监督管理本地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
第四条通信导航监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配置和管理相应的人员及设施设备,为民用航空活动提供准确、及时、连续、可靠的通信导航监视服务。
第五条组织与实施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贯彻安全第一、保障可靠、服务优质的方针,遵循科学配置、协调运行、集中统一、分工负责的原则。
第六条民航局鼓励和支持通信导航监视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通信导航监视服务水平。
对通信导航监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七条本规则所用术语的含义在本规则附件一《定义》中规定。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第一节机构第八条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由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提供。
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在指定的职责范围内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
第九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二)具有满足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保障工作需要的,持有有效执照的民用航空电信人员;(三)具有开展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保障工作所需的设施设备,以及必备的仪器仪表、备件、器材和工具;(四)具有必备的有关通信导航监视资料。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通信导航监视业务制度目的为加强对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运行,保障飞行安全,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法》及《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有关条款制订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民用航空地面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和设备(以下简称设备)运行管理的组织与实施,全体通信导航监视工作人员必须遵照执行。
第三条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
第四条运行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一)组织与实施设备的运行,使设备按规定的技术指标正常工作,提供高质量的通信导航监视保障。
(二)组织与实施设备的维护和修理,实行以预防为主,定期维护和计划检修并重的原则,确保设备的性能指标、环境条件符合规定。
(三)组织与实施设备、器材、仪表和工具的保管及零备件和器材的保障工作。
第五条开展技术革新,提高设备性能,改进操作方法,节约能源和器材。
第六条各级通信导航监视主管部门,必须负责设备运行管理工作的组织和监督检查。
建立岗位责任制或承包责任制,征集使用部门的意见,分析研究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第七条台站各类设备运行维护人员应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有关规章制度和所管设备的性能、工作原理、操作程序和维修方法,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和考核,取得相关执照,才能参加值班或维修设备。
凡未经考核和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能独立工作。
第八条已经投入使用而需要停工维护和修理的设备,必须报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
未经批准,严禁擅自中断或退出工作。
经过修理,但检验不合格的设备不得投入工作。
第九条全体通信导航人员,必须遵守安全规定,定期检查安全和防护用品,密切注视设备的危险征侯,认真查找原因,迅速排除,确保人身、设备、工具和仪表的安全。
第十条各台站应根据本规程有关条款,结合台站情况、制订出台站的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本规程的附件是实施设备运行维护的细则,本规程的附件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本规程附件尚未包含的设备,另作补充规定。
第二章设备的运行第一节设备运行的组织第十二条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和设备的运行属于系统运行。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归航机785E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归航机785E1.适用范畴本附件适用于中国民用航空使用的WILCOX公司生产的785E型无方向性信标设备的运行和爱护。
2.引用标准和依据本附件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名词术语引用了如下标准和资料: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公约附件十;GB6364-86 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MH/T4006.4-1998 航空无线电导航设备第4部分无方向性信标技术要求;MH/T4003-1996 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设置场地规范;785E型无方向性信标设备技术手册。
3.设备运行保证条件为保证NDB设备正常运行,达到下述第4章所规定的技术性能指标,除要求严格执行第5章“设备测试与调试程序”和第6章“设备运行定期爱护”外,还要求以下条件予以保证。
3.1 对爱护人员的要求本设备的爱护人员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证书,达到上岗要求。
3.2 测试外表3.3 环境条件机房最佳温度15℃~25℃,湿度20~80%。
3.4 主备用电源主用电源:机房电源配电盘采纳三相供电,设备采纳单相220V供电。
若供电不稳,需配置一台2KW交流电源稳压器。
备用电源:备用电源满足连续工作时刻不小于4小时。
3.5 通信及传输NDB台与机场内通信联络可采纳电话或对讲机。
本设备未配置遥控装置,但能够改为无线遥控。
在导航操纵室内可配置一台NDB接收机,用作监听NDB信号。
3.6 台站避雷接地设备接地电阻:≤4欧;避雷接地电阻:≤4欧。
3.7 消防与安全机房应按消防要求配备消防设施,机房内禁放易燃、易爆品。
4.设备组成与技术性能4.1 设备组成785E型设备要紧由电源器组件、识不编码、键控器组件、振荡器组件、射频放大器组件及自动跟踪/监控器组件等几大部分组成。
4.1.1 电源器组件电源器组件由电源整流1A7,稳压操纵1A4及电瓶充放电转换操纵3 A1、3A2等组件组成。
电源器输出+5V、+12V、+35V电压,供给整机所需的电压;电瓶充放电由转换操纵3A1、3A2完成。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中国民航总局令第111号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正文:----------------------------------------------------------------------------------------------------------------------------------------------------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2002年7月2日中国民航总局令第111号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飞行安全,加强对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三条、第八十四条和第八十七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以下简称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或者设备)生产厂家申办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临时使用许可证(以下简称临时使用许可证)和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证(以下简称使用许可证),适用本办法。
购置或者使用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提供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是指提供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设备,包括甚高频通信、高频通信、集群通信、卫星通信导航监视、话音交换、记录仪、数据通信、自动转报、电传终端、无线电监测、全向信标、测距仪、无方向信标、指点信标、航管一次雷达、航管二次雷达、场面监视雷达、精密进近雷达设备和仪表着陆系统、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以及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民航总局空管局)指定的提供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其他设备。
本条前款所称提供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其他设备由民航总局空管局定期公布。
第四条民航总局空管局对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使用许可实施统一管理。
临时使用许可证和使用许可证的颁发和注销由民航总局空管局定期公布。
第五条中国境内提供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单位不得使用未取得临时使用许可证或者使用许可证的设备提供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服务。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1).doc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通信的组织与实施第一节地面业务通信第二节场内移动通信第三节有线电话通信第四节地空通信第五节航务管理通信第六节对空广播第七节机要通信第八节正常飞行的通信保障第三章导航和雷达保障的组织与实施第一节机场导航、航路导航、监视雷达第二节导航雷达设备的设置和使用第三节正常飞行的导航雷达保障第四章专机和特殊情况下飞行的通信导航雷达保障第一节专机飞行的通信导航雷达保障第二节特殊情况下飞行的通信导航雷达保障第五章技术管理第六章业务管理制度第七章业务技术培训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是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的基本依据。
民用航空各级领导、通信导航雷达部门的全体人员和使用通信导航雷达设施的人员都应当遵照执行。
第二条通信导航雷达工作是保障民用航空飞行安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必须贯彻“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的方针,主动配合,密切协作,迅速、准确、可靠地为民用航空提供通信导航和雷达服务。
第三条通信导航雷达工作的基本任务:(一)规划并组织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的建设。
(二)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地面之间、地空之间的通信保障。
(三)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无线电导航和雷达保障。
(四)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设备的管理、运行和维修。
(五)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人员的在职业务训练。
①根据民航局令第5号,1982年12月21日颁发的《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工作条例》自施行之日起废止。
——编者注第四条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一)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划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建设,制定统一的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章制度,规定通信导航和雷达台站人员定额和技术标准,编制全国的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资料。
(二)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飞行院校负责组织领导本地区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组织本地区的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建设,制定本地区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补充规定,编制和管理本地区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技术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29号)《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已于2016年3月24日经第6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4月28日起施行。
部长杨传堂2016年3月28日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以下简称通信导航监视)工作,保障民用航空活动的安全、正常和高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和《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以及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以及与通信导航监视服务有关的活动。
本规则是组织实施通信导航监视工作的依据。
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单位以及其他与通信导航监视工作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则。
第三条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统一管理全国通信导航监视工作,民航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负责监督管理本地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
第四条通信导航监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配置和管理相应的人员及设施设备,为民用航空活动提供准确、及时、连续、可靠的通信导航监视服务。
第五条组织与实施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贯彻安全第一、保障可靠、服务优质的方针,遵循科学配置、协调运行、集中统一、分工负责的原则。
第六条民航局鼓励和支持通信导航监视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通信导航监视服务水平。
对通信导航监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七条本规则所用术语的含义在本规则附件一《定义》中规定。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第一节机构第八条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由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提供。
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在指定的职责范围内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
第九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二)具有满足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保障工作需要的,持有有效执照的民用航空电信人员;(三)具有开展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保障工作所需的设施设备,以及必备的仪器仪表、备件、器材和工具;(四)具有必备的有关通信导航监视资料。
第十条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保障组织体系由全国、地区和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等三级运行保障单位组成。
(一)全国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负责全国通信导航监视服务及设施设备的运行与管理,以及全国范围内民航专用航空电信网络的运行保障、状态监控和应急处置等工作,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并提供国家间的相应通信导航监视服务。
(二)地区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提供本地区范围内的通信导航监视服务,负责本地区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设备的运行与管理、应急处置和维护维修等运行保障工作。
(三)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提供本单位所承担的通信导航监视服务,负责本单位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设备的运行与管理、应急处置和维护维修等运行保障工作。
全国和地区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由民航局设立或者批准设立。
民用运输机场应当设置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民用通用机场根据运行需要设置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
民用机场设置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的,应当按照《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规定》的要求取得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证后方可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
地区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可以同时承担所在机场的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的工作职责。
第十一条各级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根据工作职责,可以承担通信、导航、监视专业中的一项或者多项服务保障工作。
第十二条空中交通管理单位、民用航空企业、机场以及其他与民用航空安全生产运行相关的单位应当按照民用航空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要求,积极配合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保障工作的实施。
第二节人员执照第十三条从事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保障工作的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航空电信人员)实行执照管理制度。
航空电信人员执照由民航局统一管理。
第十四条航空电信人员应当按照《民用航空电信人员执照管理规则》要求取得电信人员执照,并按照规定保持其有效。
未持有有效执照的人员,不得独立从事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保障工作。
第十五条航空电信人员执照类别包括通信专业、导航专业和监视专业三类。
第十六条航空电信人员执照的申请、颁发、管理和监督,按照《民用航空电信人员执照管理规则》执行。
第三节人员培训第十七条航空电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接受岗位培训和考核。
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按照民航局有关规定组织航空电信人员岗位培训和考核。
第十八条航空电信人员岗位培训由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或者民航局指定的培训机构实施。
第十九条民航局指定的航空电信人员岗位培训机构目录,由民航局制定并定期公布。
第二十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每年组织通信导航监视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专业知识更新。
专业培训考试(核)记录应当记入个人技术档案。
第三章设施与设备第一节设备准入第二十一条使用直接关系民用航空飞行活动安全的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应当符合民航局有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购置和使用实行使用许可管理的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应当从民航局定期公布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目录》中选取。
购置和使用不实行使用许可管理的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应当符合国家和民用航空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
第二节规划与建设第二十三条通信导航监视的发展与建设由民航局组织制定相关规划。
第二十四条通信导航监视发展与建设应当服从国家和民航发展总体规划,以运行需求为引导,坚持统一规划、科学合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提高系统综合保障服务能力,确保飞行安全。
第二十五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以及与通信导航监视服务有关的单位负责提出通信导航监视服务发展和建设相关规划的需求和建议。
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负责通信导航监视发展和建设相关规划的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新建、改建、扩建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设备时,应当符合通信导航监视发展和建设的相关规划,并按有关规定建设防雷设施、安全保卫设施、消防设施以及环境监控和告警装置等设施设备。
第二十七条民航局和地区管理局对通信导航监视工程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程实施和验收实施管理。
第二十八条通信导航监视工程的建设管理应当按照民航局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新建、改建、扩建的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设备投入使用后的评估按照民航局有关规定执行。
民航局或者地区管理局可以根据需要组织评估。
第三节设施设备的设置第三十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根据运行需求和民航局相关规定,配置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设备,并保证设施设备在规定使用周期内正常运行。
设施设备根据其使用年限和实际工作状况以及技术发展进行更新改造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根据空中交通管制运行需求、空中航行服务需求及飞行程序设计方案要求设置或者迁移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台(站)。
第三十二条用于提供应急服务或通用航空保障等非固定台(站)址的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台(站)应当在批准的范围内设置和使用。
第三十三条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台(站)的选址工作由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或者空管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并自行或会同从事民航专业工程设计、咨询的单位组织实施。
第三十四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设置或者迁移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台(站)址时,应当向所在地地区管理局提交台(站)址选址报告。
第三十五条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台(站)的选址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编制依据;(二)台(站)运行需求分析;(三)电磁环境和地理环境分析;(四)预选台(站)址的设备信号覆盖分析;(五)新建台(站)条件(供电、通信等)分析;(六)结论;(七)附件。
第三十六条无线电导航台(站)址应当同时满足导航台(站)场地设置规范、电磁环境要求和飞行程序设计方案。
不能同时满足的,负责选址的单位应当与飞行程序设计单位会商,对飞行程序设计方案或者比选台(站)址进行调整,直至符合运行需求为止。
第三十七条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台(站)或设备的频率、呼号、地址等代码资源由民航局统一规划和管理。
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台(站)无线电频率、呼号的指配和使用应当遵守《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
其他代码资源的使用和指配应当遵守民航局有关规定。
第三十八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需要撤销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台(站)时,应当向审批机关申请办理撤销手续第四节新技术应用第三十九条通信导航监视新技术应用(以下简称新技术应用)政策、规划、规章和标准由民航局统一制定和发布。
民航局负责统一组织指导和管理新技术应用活动,地区管理局负责监督管理本地区新技术应用活动。
通信导航监视新技术是指用于通信导航监视服务,支持一种或者多种新的运行概念、运行方式,所使用的技术、设备、系统以及它们的集成。
第四十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实施新技术应用,应当贯彻和执行有关新技术应用的政策、规划、规章和标准。
并建立相应的管理程序和制度。
第四十一条新技术应用前,应当按照民航局相关规定进行验证。
未通过验证的新技术不得用于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
第四十二条实施新技术应用的单位应当具备应用条件,制定安全保证措施,并对应用活动的安全负责。
第五节设备开放与运行第四十三条用于民用航空导航设备的开放与运行管理,按照《民用航空导航设备开放与运行管理规定》执行。
用于民用航空通信和监视设备的开放与运行管理按照民航局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四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执行国家和民用航空的有关规定,保证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开放、运行和关闭符合民航局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保持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持续适用。
第四十五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会同航空情报服务机构保证开放运行的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一致性。
第六节设施设备及其电磁环境保护第四十六条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设备及其电磁环境的保护工作应当按照国家和民用航空的有关规定具体实施。
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场地和设施应当满足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第四十七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或者擅自移动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设备。
禁止任何危害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设备及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设备电磁环境的行为。
第四十八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民用航空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要求,对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设备及其电磁环境保护区域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四十九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向地方政府提出对有关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台(站)的电磁环境保护的范围和要求。
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台(站)的电磁环境保护工作应当由设施设备所在地地区管理局协调所在地地方政府按照国家和民用航空的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第五十条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无线电频率受到有害干扰时,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在进行自查后,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和地区管理局,并配合所在地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排除有害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