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
浅谈“变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 .
2
变 式 1 已知 抛 物 线 y- x : Z4 ,点 P( 。 2 1 , 抛 物 线 上 一 点 M, I …MF取 得 )求 使 MP I 最 小值 . 点 M 的坐 标 。 求
. .
线 x l 1 L = 有且 只有 一 个 公共 点 ? 0
. .
数 学 教 育 的 目的不 仅 仅 是 传 授 知 识 , 还 要 “ 展 学 生本 身 的潜 能 ”研 究 表 明 , 发 。 成
一
现 思维 品质 的提 升 。 当的 变 更 问题 情 境 恰 或 改 变 思 维 角 度 , 以 培 养 学 生 的应 变 能 可 力 . 导 学 生 从 不 同途 径 寻 求 解 决 问 题 的 引 变 式 1 已知 : O、 A分 别 平 面 仅的 垂 : P P
、
条件变式
圆锥 曲线 焦 半 径 问题 : 例 1 .已 知 椭 圆 + - 1内有 一 点 P = ( , ) F为 椭 圆 的 右 焦 点 , 11, 在椭 圆 上 有 一
是 与 双 曲 线 的 渐 近 线 平 行 , 一 种 是 与 双 另
功 会 成 为他 们 学 习 动机 的“ 活 剂 ” 激 。通 过 曲线 相 切 。可 以借 用 数形 结 合 求解 或 利 用 支 上有 一 点 M, ̄ l l l l 得 最 小 变 式 . 学 生创 设 体 验 成功 的机 会 . 学 生 方程 组 求 解 。 MP+ MF取 给 让 变式 1 过点 A( , ) 以 作 几 条 直 线 : 14 可 获 得 实 践 和 成 功 的体 验 。 发 学 生 的学 习 激 值 。 点 M 的坐 标 。 求 2 兴 趣 和学 习主 动性 。 与双 曲线 x : 有 且 只有 一 个公 共 点 ? 乙 1 变 式 3: 变 式 2中 . 改 成 “ 2 在 如 使
变式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新课程研究2021.14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很多学生在面对应用题时常常不知从何入手,这就要求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指导与点拨,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解题。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差,还没有建立思维逻辑,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难以正确获取信息,容易出现审题不清或者应用公式错误的情况。
对此,数学教师要采用变式练习的方式,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读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变式练习;理解能力;应用题作者简介:白淑娟,甘肃省镇原县东街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甘肃庆阳744500)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21)14-0080-02变式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白淑娟一、变式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数学应用题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应用题比较排斥,原因主要是应用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出错,而变式练习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
变式练习,实际上就是把一个知识点放置在不同的语境中,形成多种形式的应用题;或者对一道应用题进行改变,利用其中的问答方式和已知条件,延伸多个知识点。
通过变式练习,学生的知识结构会更加完整,应用题解题效率也会更高。
但是应明确,变式练习和传统的应用题练习相比,其难度有所加大,对学生的要求更高。
1.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后,还需要练习,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点。
但是传统的题海战术对学习的意义并不大,相同类型题目的重复解答也难以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
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变式练习属于新型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了解知识,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一方面,变式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为变式练习可以重组题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新鲜的呈现方式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浅谈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为了彻底改变这样的状况,关键是我们的数学课堂教法上要有所改变。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如下作用: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关键词]:变式教学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等等。
总之,重视传授系统书本知识,忽视好奇心、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数学思维的培养。
为了彻底改变这样的状况,关键是我们的数学课堂教法上要有所改变。
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谈谈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处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
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
变式教学是对教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揭示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
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二、运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
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
反复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
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变式”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变式”教学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法上与语文、英语等科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数学学习需要灵活的理性思维,需要学生自主探究,需要合作学习,更需要学生具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一里通百里融”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这种的思维能力,数学才会学得更好,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传统的教学方法却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变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变式教学思维能力教学模式正文:变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本身是一门灵活多变的学科,不同的知识、不同的原理之间都是彼此相通、相容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的理性思维,需要学生自主探究,更需要学生具有“举一反三”、“一里通百里融”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这种的思维能力,课堂效率才会提高,数学才会学得好。
下面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变式”教学。
一、知识结构变式——变难为易数学是一门比较灵活、多变富有思维的学科,知识点一环紧扣一环,每个知识点都是互相联系,原理是彼此相容、相通的,这就是数学特有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数学这一灵活性特点,采用变式教学——“知识结构变式”手段进行教学,其作用就是让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起来,注重让学生把握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方面感受到数学规律的奇妙,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头脑里形成一个知识网。
通过知识结构变式,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同时,由于巧妙的变式于课堂中,学生感到课堂丰富多彩,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问题变换变式——浅入深引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形象地指出:“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似,它们都是成堆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该在周围找找,很可能周围就有好几个”。
随着年级的增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练习题,出现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个答案,这正说明数学是一门灵活性、思维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抓住数学学科这一灵活性、思维性比较强特点,在教学中,善于采取灵活性、思维性比较强形式,对学生进行浅入深出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一些数学原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题变换正好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浅析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甚至有学生变式得 : 在等 比数列 { a )中, 若前 1 0项 积为 1 0 , 前 1 0 0项之积为 1 0 0 , 求前 1 1 0 项之积.
2 . 预设“ 陷 阱” , 枷 l 练 思 维 严谨 性
、
关 于 变 式 教 学
1 . 变 式
所谓变 式 练 习, 是 指在 教 学相 关 条件 不 变 的情 况 下, 相关概念 与规则 的正 例变化. 顾 明远对 “ 变式 教学 ” 的解 释为 : “ 在 教学 中使学 生确 切地 掌握概 念 的重要方 式之一. 即在教学 中用不 同形式直 观材料 或事例说 明事 物的本质属性 或变换 事 物 的非 本质 特征 以突 出事物 的 本质特征 , 目的在 于使 学 生 了解 哪些 是 事物 的本 质特 征, 哪些是 事物 的非本 质特征 , 从 而对事 物形成 科学概 念. ” 在这段话 里 , 虽 没有直 接说 变式就 是 正例 的变 化 , 但“ 是 变换事 物的非 本质 特征 以突 出事物 的本质 特征 ” 却 能明确感受 到.
; ②
) 一
.
伴随着思维层次的上 升 , 很 多高 中数 学 的概念 变得 抽象 , 如果教师直接给出概 念 , 学生会 觉得很 突兀 , 但若
学生易错 为第 ( Ⅱ) 组, 事实 上 , 要 先考 虑 函数 的定
义域 , 根据函数 的定义域将 函数 进行化 简后再判 断 函数 的奇偶性.
3 . 深化基础 。 拓展 思 维
例如 , 在《 指数函数》 第 一课 时 , 可设置如下情境 : ①提 出问题 : 一张报纸 , 把它对 折后撕 开 , 然后将其 重叠后再撕一 次 , 再重 叠 , 再 撕一 次 , 如 此重 复 3次后 ,
变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所 谓 “ 式 ” 就 是 指 教 师 有 目的 、 计 变 , 有 划 地 对 命题 进 行 合 理 的 转 化 。 教 师 可 不 即 断 更 换 命题 中 的非 本 质 特 征 ; 换 问 题 中 变 的 条 件 或结 论 ; 换 问 题 的 内容 和 形 式 ; 转 配 置 实 际 应 用 的 各 种 环 境 , 应 保 留好 对 象 但 中 的 本 质 因 素 , 而 使 学 生 掌 握 数 学 对 象 从 的 本 质 属 性 。 用 的 方 法 主 要 是 改 变 对 象 采 的表 达 形 式 , : ’ 结 论 的 互 换 ; 形 如 题 L 殳与 图 的位置 、 状 、 小等 的变化 ; 律及语 言 形 大 规 符 号 的 互 译 。 终 使 学 生 掌 握 那 些 在 变 化 最 过 程 中 始 终 保 持 不 变 的 因素 , 而 透 过 现 从 象 , 到 本 质 。 就 是 人 们 常 讲 的 “ 变 不 看 这 万 离其 宗” 另外 , , 由于 巧 妙 设 计 变 式 于 课 堂 教 学 中 , 生 感 到 课 堂 的 丰 富 多 彩 , 而 增 学 从 强 课 堂 的 趣 味 性 。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中 , 当 在 适 应 用 变 式 手 法 , 于 学 生 正 确 理 解 数 学 概 对 念 , 固掌 握 数 学知 识 , 展 思 维 能 力都 具 牢 发 有 明显的效果 。
以 上 判 断 题 从 反 面 加 深 学生 对 知 识 的 理 解 。 设 计 的 题 () 概 念 上 理 解 , 明显 所 1从 很 缺 少 “ 坶 ” 成 的 “ 均 ” 字 , 不 正 确 平 分 平 二 是 的 ; ( ) 直 观 判断 , 应 用 分数 的 概 念去 题 2是 是 能 力。 判 断 。 果 题 ( ) 判 断 有 误 , ( ) 的 判 如 1的 其 2题 断也可能 不正确 。 2应用于变式 , 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数学 应 当 说 明 , 种 变 式 练 习 题 型 设 计 必 这 须 是 在 新 课 进 行 之 后 , 查 学 生 知 识 掌 握 检 知 识 绝 2 1 设计 复杂 化的 变式材 料 , . 使事 物的本 质 是 否 牢 固所 为 , 不 能 在 课 前 或 课 中 进 行 , 形 属 性 暂 时 隐藏 起 来 , 而 引起 学 生 的 积 极 把 错 误 的 东 西 交 给 学 生 而 混 淆 概 念 , 成 从 思维 , 找 一 些 一 时看 不 见 的本 质 属 性 , 寻 有 定 势 。 利 于 掌 握 和 巩 固数 学 知 识 比 如 , 组 合 图形 中有 几 个 直 角 ? 个 在 几
浅谈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变式教学是指一种基于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兴趣、体验和知识
程度,因材施教、激发学习潜能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课堂中,变式
教学可以适应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和学习节奏,拓宽学习视野,提
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变式教学在数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完整性教学
变式教学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完整性。
在数学课堂中,
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引导、提出问题,或展示有关数学概念的实际
应用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知识的完整性,从而提供更加协
调的学习方式。
2. 知识多元性表达
变式教学可以提供灵活的知识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的多元性。
通过多元表达方式,可以使学生不断受到挑战、自我鼓励,以及摆脱对数学课程的教条认知。
3. 探究式学习
变式教学也常常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求索精神
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数学课上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自主发现和理解大量数学概念和方法,建立自己的数学体系。
4. 认知规律教学
在变式教学中,可以将清晰的认知规律表达进行融入数学教学。
这样可以从细节入手,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有效、快速地
掌握数学规则和方法。
总之,变式教学在数学中的应用,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认知能力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使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涵养出独立思考、自我认知的能力,从而实现进一步提升其数学素养的目标。
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概念清楚才能为后面的数学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数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创新。
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一个狭窄的课本知识领域里,应该是让学生在对知识和技能初步理解与掌握后,再进一步的深化和熟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课本的知识举一反三,应用数学“变式教学”的方法在概念教学中能有效的突出概念的重点。
所谓“变式”就是变化概念的非本质属性,而突出它恒常的本质属性。
“变式教学”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
即教师可不断更换命题中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但应保留好对象中的本质因素,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
概念性变式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帮助学生“去伪存真”,获取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与较全面的认识。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对数学变式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看法。
一、变化概念的非本质属性所谓概念的非本质属性,是指对该概念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属性。
变化概念的非本质属性是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概念性变式。
它的心理学依据是,概念变式在转换事物非本质特征时呈现了事物表象的多样性,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使他们认识概念外延集合的各种典型代表。
例如:在教学“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时,一般教师都会给出一些“非标准”的垂直图让学生识别,以帮助学生排除标准图形所带来的负面干扰,避免出现误将“两条直线,必须是一竖、一横”等非本质属性当作垂直本质特征的片面认识。
那么,这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与时俱进”呢?我认为可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变“教师演,学生看”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仍以“垂直”教学为例,我进行了尝试。
浅谈变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变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浅谈变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变式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中学数学变式教学与能力培养》一书指出:为指导,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探索发现、展现形成过程、注重知识建构、摒弃题海战术、提高应变能力、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创新精神为基本要求。
以知识变式、题目变式、思维变式、方法变式为基本途径。
遵循目标导向、启迪思维、暴露过程、主体参与、探索创新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
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变式”下面就变式教学在教学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概念教学注重变式,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和准确运用。
一.数学知识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要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首先必须获在形成概念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变式教学,利用变得清晰明确的数学概念。
、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成的全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通过多样化的变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正确概括的思维能力。
“创造”的概念教学如人教版《九年级义务教育教科书·几何》第三册“圆周角”中设计如下练习。
教师给出学生如下图形让学生判断∠BAC如图:是不是圆周角。
ACAABBBCCC AA ABBCC B图一)(.可以利用图形变式,呈现出若干个位置的角,让学生观察辨认,有利于克服感知图形的消极影响,帮助学生从错误的反省中激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精确、稳定、易于迁移。
二.课本例、习题的变式,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加知识的广度。
当前在课堂上,我们的重点不是讲解例题,而是如何运用例题,精心设置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
在解题教学的思维训练中,变式仍不失为一个有力的工具。
这时,变式经常分为两类:一类为解题的变式,一类为题型的变式。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习题“变式”的应用探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习题“变式”的应用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习题“变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主要是指通过对一个已知的数学问题进行改变、扩展、深化,得到若干类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叫做习题的变式。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习题的变式作业,这些变式习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本文将探究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习题“变式”的应用。
一、习题“变式”的作用1.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习题“变式”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同一道题目中各个要素随着条件的不同发生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例如,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在图形中填上合适的数字,使每行、每列、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相等。
”学生对这道题有所理解后,可以通过改变题目中的条件,如减少、增加图形中单元格的数量、变换排列方式等等,来产生新的题目,让学生快速理解题意并开始解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习题“变式”,学生可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和创新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题能力。
例如,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有一道题目:假如1个象棋盘上有8个兵,要将它们平分成2组,应将几个兵放在一组?学生可以通过变化题目的要求,如要平分成3组、4组、5组等等,来创新题目的解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习题“变式”可以让学生在解决不同题目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张长方形桌子的长度和宽度的积是30平方米,从中间沿长度方向把桌子分成2段,则前一段长多少米,宽是多少米?”通过这道题目的变式,如改变长方形桌子的面积、改变将桌子分成的段数,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几何知识和运用能力。
1.变化条件有所区别习题“变式”的设计需要变更原题目中某些条件或参数,但需要保留一些要素,如掌握特定的定义、方法和规律等等。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所谓数学变式教学,即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例题、习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作出有效的变化,使其条件或结论或内容发生变化,而本质特征却不变,引导学生从“变”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发现“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合理的变式教学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变式教学来激活数学思维和提高课堂效率。
一、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变式教学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中的核心内容,对概念的准确、深刻的理解是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前提,因此,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多方面呈现概念的外延和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概念的内涵,使学生能深刻、准确地理解掌握概念。
1.公式、法则、定理等的变式教学公式、法则、定理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必须让学生灵活,熟练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公式、法则、定理中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本质规律,使学生能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
例如:教学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教学时就可采用该种方法。
基本习题: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240千米,甲车从A站出发每小时行驶120千米,乙车从B站出发每小时行驶80千米,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时相遇?改变问题:变式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行驶多少小时还相距40千米?变式2:如果乙车先开半小时,两车相向而行,甲车行了多少小时两车相遇?变式3: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多少小时甲车可以追赶上乙车?通过变式引伸出行程问题中的相遇、同时、不同时、不相遇以及追及问题.如果把两车改成自行车(船),还可以考虑把顺(逆)风(顺流、逆流)等类似问题引伸出来.再引申:完成上题后再改变情景:甲、乙两人合作加工一批零件240个,甲每小时加工120个,乙每小时加工80个,两人同时加工这批零件几小时可以完成?改变问题:变式1:如果乙先加工半小时,然后甲再一起加工这批零件,还需几小时可以完成?通过变式,改换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解决应用问题的关键,无论是行程问题还是工程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索、挖掘和发现这两类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及解法的共性。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习题“变式”的应用探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习题“变式”的应用探究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变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那么“变式”具体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变式”就是用字母代替数,表示数与数之间的规律。
它在求解复杂问题时,能够对数学思维、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
那么在习题应用方面,“变式”又有哪些实用的应用呢?1、寻找“规律”对于一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数列、图形乃至数据,我们通过对变量的制定,可以找到它们背后的“规律”,进而将问题转化为通过公式计算来解决。
例如,通过观察以下数列:1, 3, 5, 7, 9, …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都是奇数且递增,规律是每个数都加了2,因此,我们就可以制定规律为an = 2n-1,其中,n为项数,an为数列中第n项,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轻松地求出这个数列中第50项的值了。
2、方程的推导在实际的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用到方程来表达问题,而方程的推导正是“变式”运用的常用方法。
例如,我们有下面这样一个问题:若某物品原价为x元,一年后降价d元,售价为y元,求该物品的原价。
我们可以设该物品的原价为P元,则根据已知:售价=P-d=y一年后原价为P-d根据变式:售价=原价-降价可得方程:y=P-d因此,该物品的原价为P元。
3、几何问题的解题在几何问题中,“变式”也是非常常用的。
例如,在解决求面积、体积、万能公式等问题时,我们需要用到以字母代替长、宽、高、半径等量,再运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习题对于“变式”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对其规律的掌握,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在日后更好地解决复杂问题。
浅谈小学数学“变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实践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2【摘要】小学数学变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它要求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安排,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变式教学的内涵及作用;其次,就小学数学“变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小学数学;变式教学;课堂1.前言小学数学变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它要求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安排,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以此来让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由此可见,小学数学“变式教学”极为重要,本文就小学数学“变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实践进行探讨.2.变式教学的内涵及作用变式教学要求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习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来进行变化,以此来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等过程,让学生从“变化”中求“不变”,逐步让学生形成较强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质.变式教学的主要作用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做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都能够获得成功、获得自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应变能力,增强学生迁移知识、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3.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应用“变式教学”3.1运用变式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直接关系到问题思路的运用、问题方法的掌握及问题内涵的认识.教师应该立足教材内容实际来做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而不能仅仅只限于做知识传授和教学过程的包办者,要对典型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挖掘,以便设计出更加具体、更加新颖、更能够提升和锻炼学生分析能力的组合变式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相向问题时,如:“2辆汽车同时分别从A 地、B 地相向出发,一车的车速为55公里/时,另外一车的车速为65公里/时,两车相向而行5小时后相遇,请求解出A,B 之间的距离?”教师应该先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分析思考,求解出本题的答案.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几个与例题相似的问题:“A,B 两地之间的距离为600公里,2辆汽车同时分别从A 地、B 地相向而行,一车的车速为55公里/时,另外一车的车速为65公里/时,它们在行驶多久之后会相遇?”“已知2辆汽车同时分别从A 地、B 地相向而行,A,B 两地之间的距离为600公里,它们在相向行驶5小时之后相遇,已知一车的车速为65公里/时,求另外一车的车速?”通过让学生不断地解答、思考、分析、对比,最终找出解决途径和解决方法,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来进行应用变式.例如:(1)长方体药盒,高3cm,宽4cm,长7cm,它的体积是多少?(2)长方体纸盒,高6cm,宽4cm,长6cm,它的体积是多少?(3)长方体盒子,高5cm,宽10cm,长14cm,它的体积是多少?(4)2个相同的长方体盒子,高5cm,宽10cm,长14cm,两个盒子的体积是多少?这组的4个题目,(1)~(3)题置换了数量而情境不变,(4)题在解题步骤上更多,但这4个题目的核心都相似.3.2开展情境性变式教学情境性变式是指改变问题的情境,但是对问题的数学模型予以保留,情境性变式既能够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也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曾经就以“鸡兔同笼”问题来设计了一组情境性变式:(1)在6张乒乓球桌上同时有18名同学在进行乒乓球双打、单打比赛,请问单打的有几名同学?(2)我们用22个车轮来拼装自行车和三轮车,共计9辆,请问自行车装了几辆?三轮车装了几辆?通过情境性变式教学,来让学生从不同问题中发现相同的数学实质,这对于培养学生初步数学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无疑都有较大的帮助.3.3运用变式促进数学整体知识的迁移基于认知心理学来看,小学生通过扩充、调整、顺应、同化新旧知识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运用变式教学来促进数学整体知识的迁移,对新问题用已有的数学原理和知识来进行解决,进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小学阶段的特殊应用题从表面来看,解题规则相差较大,各不相同.例如:(1)平均数问题的解题规则为:平均数=总数÷份数;(2)工程问题的解题规则为:合作的时间=1÷几人每天所做的份数;(3)归一问题的解题规则为:单量=总量÷其中一个数量÷另一个数量;(4)相遇问题的解题规则为:路程=两车相遇时间×两车速度之和.但若将这四个特殊应用题都转化成乘法形式时,可以看出,其实它们都是“总量=数量×单量”,表面的不同实际只是“总量=数量×单量”的变式而已.通过此类的变式训练帮助学生有效形成整体的数学知识体系,能够在解题过程中迅速找到问题的实质.【参考文献】[1]王娟萍.用新课程理念构建生活化的数学实效课堂[J ].新西部,2010(10):130-133.[2]王北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探析[J ].魅力中国,2009(34):143-146.[3]吕宁宁.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J ].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5):155-158.[4]陈兆岭.网络环境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模式[J ].科技经济市场,2006(2):178-180.浅谈小学数学“变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实践◎席占银(宁夏青铜峡市瞿靖中心小学751606).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学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初探-精选作文
小学数学(shùxué)习题课变式教学初探变式教学是一项价值极高的教学途径,同时也是一种实用的思想方法。
数学习题课的变式教学,是教师针对数学教学领域的例题、习题进行不同的转变,令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所学内容(nèiróng),并且能够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的一项数学教学模式。
1.变式教学对小学(xiǎoxué)数学教学的作用(1)变式教学让学生更理解数学知识。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将广义的知识分为陈述性与程序性两种。
其中的陈述性知识就是指实际性的知识,而程序性的知识就包含了对外以及对内办事的程序性的知识。
假如想让陈述性的知识变为办事的能力,就要让其在变式的条件之下,能够得到一定的联系,这样就能够让它们在新环境中进行变化。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波尔认为,要想令新旧知识有意义地相互关联,就要做到两点:一是知识点间合理的联系,二是变换另一个形式去检查,基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变式教学可以让学习的效率更高。
(2)变式教学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定势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提到的一个名词,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积极性和消极性,思维定势也不例外。
简单地去理解思维定势就是按照一个惯用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在惯用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思路不相同时,思维就会被框定在一个框架之下,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
但是这一惯用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思路相同时,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对小学生的变式教学,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令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的敏捷、灵活。
2.小学(xiǎoxué)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的方法(1)根据知识结构进行变式。
在许多小学生的思维里,数学(shùxué)是枯燥的,并且在考试的时候又很不容易得分,因此想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将枯燥的习题进行变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变式之后的习题,能够让知识点之间产生联系,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结构的本质。
例如,学习了比这个知识点之后设计习题:()?3=6?9;5?6=25?();7?()=49?56……这类习题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分数和除法两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浅谈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变式教学是一种以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数学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变式教学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变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基本概念变式教学是一种以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数学教学方法,即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研究数学公式和规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特点(1)强调探究学习变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探究学习,而不是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
在变式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发问、思考和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从实践中探索和学习。
(2)注重启发式教学变式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即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将已知的信息与新的信息进行连接和组合,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数学概念和思维方式。
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强调个性化教学变式教学强调个性化教学,即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验。
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二、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1.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规律。
例如,在教授代数公式时,可以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来理解公式。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
2.强调合作学习在变式教学中,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不仅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3.注重多种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例如课前启发性问题、小组探究式讨论、自主发现练习、有趣的游戏教学等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爱好。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习题“变式”的应用探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习题“变式”的应用探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习题“变式”的应用探究。
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接着详细解析了变式的定义与特点,以及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然后探讨了变式习题设计原则,以及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拓展学生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变式习题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进一步促进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变式习题的应用和发展,为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习题、变式、教学、应用、探究、解题能力、思维能力、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培养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习题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习题中的变式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具有一定差异性的变式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改进,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对习题“变式”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习题往往是呈现一成不变的形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而通过引入变式习题,可以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研究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习题“变式”的应用,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通过研究探究变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合适的变式习题,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深入研究变式习题设计原则,可以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变式习题在学生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作用,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谈变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变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一线的大多数教师能够说工作勤勤恳恳,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但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却给我们以极大的反差:很多我们认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在一次次考试中,只要对问题的背景或数量关系稍作演变,有的很多学生就无所适从。
很多实例也说明:在讲解时教师直接把自己的解题思路灌输给学生,就题论题。
对一些学生薄弱的地方没有实行深入的思考,处理方法单一,缺乏演变,再加上学生参与不够,这样的课堂就变得枯燥无味,而大量单一的、重复的机械性练习,达到的不是“生巧”,而是“生厌”,它不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无所裨益,而且还会使学生逐步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改变上面所提到的现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佳的效果,关键是我们的数学课堂教法上要有所改变------变式教学是有效的、重要的教学手段,下面我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变式教学对新概念教学的促动作用: 概念,在数学课中的比例较大。
能否准确理解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
概念通常比较抽象,学生感觉枯燥,学习起来索然无味,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就显困难。
通过变式等手段,不但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难题,使学生渡过难关,而且还可加深学生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如在讲分式的意义时,一个分式的值为零,是指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所以对于分式321X X +-的值为零时,在得到答案x=-3时。
实际上学生对“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这个条件还不是很清晰,难以辨析出学生是否考虑了“分母不为零”这个条件,此时能够做如下变形:X 31X _____X 32X-1X 32X X 3X-3-=±-=-变式:当时,分式的值为零(此时)变式: 当_____时,分式的值为零(此时) 所以说,使用变式教学,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解决难点,还能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增加课堂思维量,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变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巧用变式教学,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巧用变式教学,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摘要: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逻辑性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举一反三,从而使自己的数学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教师将变式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果。
为此,文章对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变式”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变式教学;小学数学;优化策略前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随着科学育人观念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的运用,老师们致力于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激活学生主体和认知思维的途径,从而激发和释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生命发展潜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强大的主体支持、能动作用与智力保障。
为此,老师们着手将“变式教学”融入到数学课堂中,努力探索“变”教学以及“变”、“化”的教学模式。
1.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变式教学的目的(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着一个良好的状态,这样才能够取得一个理想的学习效果。
以往教师的教学方法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在这其中会对数学产生抵触,不仅不愿意学习数学,而且还会厌恶数学。
而变式教学的运用,就能够让学生对数学问题从不同方向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运用的多变性,想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数学,了解数学解题流程,并且还能够积极和教师互动,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爱。
此外,教师想要达到这种效果,那么就需要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确保在运用变式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顺利,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2)增加教学的新鲜感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上能够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依然还是以教师作为中心,这样就没有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通过对变式教学的运用,就能够帮助小学生不断思考,让小学生能够在思考中对数学更加具有兴趣,愿意学习数学,积极的投入到解决问题当中。
(3)合理明确教学目标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上能够看出,通过对变式教学的合理运用,这样就能够改变以往的课堂时间安排情况,以提升学生数学思维为主要目的,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满足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变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讨论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变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很高的可塑性,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死板,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变式教学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问题,可以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设计变式问题,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其次,变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强调记忆和应用,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而变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在数学领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规律和概念。
通过设计不同变式问题,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再次,变式教学可以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变式教学则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和构建知识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解题,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解决变式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自己思考、推理和判断,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变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变式教学通过设计不同的变式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和巩固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变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数学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综上所述,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
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直观的应用,变式教学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增进学生对于概念、数学规律等的理解与认识,还能够很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本文将结合实例具体谈谈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关于概念的变式教学
变式教学可以体现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许多不同方面,从概念入手展开变式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中概念内容是比较多的,这个时期学生们接触到的许多都是入门知识,需要引导学生对于不同的数学常识、数学概念以及各种几何图形首先有感性层面的认知,这个过程中对于各个相关概念有准确的理解与认识是很重要的。
正是因为如此,概念教学才会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
概念教学重在理解,然而,对于许多较为陌生的概念想要让学生们准确的理解与记忆却不是那么容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更为灵活。
变式教学是一种很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变式教学不仅能够让概念的呈现方式更为多元,也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探究,这将会让学生们对于概念的理解与记忆更深刻。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时,一般教师都会给出一些“非标准”的梯形让学生识别,以帮助学生排除标准图形所带来的负面干扰,避免出现误将“上底长,下底短,腰反向(腰相等),无直角”等非本质属性当作梯形本质特征的片面认识。
这种常规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够保障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与记忆,这种记忆模式下学生们对于相关概念的印象往往也较为模糊。
关于概念的变式教学却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教师可以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们对于概念有更好的理解与认知:
一是可以让学生把平行四边形沿直线剪成两个四边形,使它们都不是平行四边形(如图1):
图1
二是可以让学生用半透明的长方形与三角形纸片重叠出四边形(如图2):
图2
同样是关于图形的认识以及图形性质的识别,学生自己动手则让这个过程瞬间变得更为灵活多样。
这种变式教学为学生们提供了独立探究的土壤,借助自己的动手构造也能够深化他们对于概念的理解与记忆,这种变式教学将会很大程度提升概念教学的教学效率。
二、关于规律探究的变式教学
关于规律的探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这个过程通常也是相关知识的教学难点所在。
规律探究重在学生的独立思考,想要让思考过程更有效果教师的引导很重要。
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有所拓宽与延伸。
这不仅是变式教学的体现形式,这个过程也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与独立探究精神。
以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为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包括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对图形的转换以及对转换思路“将面积计算公式未知的图形转换成面积计算公式已知的图形”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些都是探究梯形面积公式时可利用的基础。
教学时先复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让学生叙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接着提出探究目标:找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启发学生思考:
①你打算把梯形转化为什么面积公式已知的图形?
②怎么转化,是拼,还是割补,还是划分?
③你会计算转化后图形的面积吗?
④试一试,总结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这几个问题非常有意义,借助这个变式教学过程不仅很好的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们沿着这个思路逐渐探究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思考过程中学生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以及总结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这些能力的具备将会让学生在今后处理类似的问题时更高效。
三、关于解题训练的变式教学
解题能力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非常重要,解题能力的训练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重点。
解题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具备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学生解题能力的根本,也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类解题技巧的前提。
小学数学学习进入高年级后学生们接触到的数学公式以及解题技巧越来越多,随着知识的不断累积,许多学生都会出现将一些解题公式或解题技巧弄混淆的状况,或者在应用这些规律时出现各种问题或错误。
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生对于各种解题技巧的掌握不够扎实,这也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们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
想要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让学生在解题时更为准确,很有必要通过变式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
例如:“解方程”的综合性练习可设计成如下变式题组:
① 9x=18 ② 9x-6=12
③ 9x-2X3=12 ④ 3(3x-2)=12
这是由简到繁的设计,意在凸显方程求解过程就是运用等式性质不断化简方程的过程,最终得到最简方程x=2,从而帮助学生明确解方程的思路,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这几个变式题组其实都是由一个最简单的方程演变而来的,这个变式过程不仅让学生们清晰的看到了变式技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一种有效拓宽,能够让学生看到同一个方程的各种不同呈现形式。
这个过程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解题技巧都很有帮助。
结 语:变式教学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于概念的变式教学能够
缩 扩
增进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与认知,关于规律探究的变式教学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于各类数学规律的掌握与应用,关于解题训练的变式教学则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
这些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都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