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古典诗歌常识及中西诗情趣比较

合集下载

中西诗歌文化异同 2

中西诗歌文化异同 2

中西诗歌文化异同中西之间的差异毫无疑问是显而易见的。

西方人讲究精准确切,而中国人虽说离不开客观事物,但却更注重一种意境上的领悟。

中西诗歌的差异一、情感表达差异英文诗歌大都表达热切,感情激烈,以求再现此情。

而中国的古诗词则文字简洁,意境悠远。

诗人将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到七八分后,便会打住,留白出来以给人遐想的空间。

李白的那首闻名的《静夜思》便是中文诗歌中的一个典型。

通篇文字都很简单,描绘的情景其实也很简单。

不过是看到夜晚起床之后看到空中一轮明月后,开始思念了家乡。

但这一仰头一低头之间的风致却打动了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吸引了一代代的国人竞相传唱。

而这种感情在西方人看来似乎是难以理解的。

Tr. W. J. B. Fletcher在翻译静夜思时,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两句译做了“On her clear face I gazed with lifted eyes: then hide them full of Youth’s sweet memories.”Fletcher显然没能理解到诗中的那种思乡的感觉。

而另一个人Tr. S. Obata则翻译成了“I raised my head and looked out on the mountain moon, I bowed my head and thought of my far-off home.”相比较许渊冲的“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我们可以发现,Tr. S. Obata相较Fletcher 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对思乡的把握仍是不到位的。

这跟中文诗歌中的意境不无关系。

在中国文化里,月往往是悲情的,不完满的。

月的形象总是跟短暂与变幻联系在一起。

睹月思乡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宣泄。

除此之外,王建曾写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自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正是探讨这种差异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以中西方诗歌的主题、形式和语言风格为比较对象,从而深入探究这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共鸣。

一、主题中西方诗歌的主题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方诗歌通常着重于抒发情感、赞美自然和表达个人体验。

例如,唐代的诗人们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而西方诗歌则更加注重社会和哲学思考,通过诗歌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弗罗斯特的《雪夜》和雪拉比的《自由钟》等作品更多的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探索。

二、形式中西方诗歌在形式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方诗歌常采用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的形式,注重音律的把握和节奏感的呈现。

而西方诗歌则更加注重自由诗的形式,不受特定音律和格律的约束,更加强调个人的表达和自由创作。

例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使用了一种自由韵律的形式,在诗歌创作中更具个性和表现力。

三、语言风格中西方诗歌的语言风格也有所不同。

中方诗歌多用意象丰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景象。

而西方诗歌则更注重抽象的思维,通过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的词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思想。

例如,莎士比亚的诗歌中常常运用隐喻和比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使得作品更富有层次和深度。

尽管中西方诗歌存在诸多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无论中西方诗歌都强调情感和内心的表达。

无论是中方的山水情怀还是西方的社会思考,诗歌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都具有悲喜交织、真挚动人的特点。

其次,中西方诗歌还都具有文化传承和个人创新的双重性。

中方诗歌承载着山水文化的传统,西方诗歌则体现了个人的创新和思考。

再次,中西方诗歌都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无论是中方的五言绝句还是西方的自由韵律,诗歌都追求一种旋律和节奏的感受。

总之,中西方诗歌在主题、形式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方诗歌注重情感、自然和个人体验,形式上更加注重音律的安排;西方诗歌着重社会、哲学和个人思考,形式上更加自由创新;而在共同之处,两种诗歌都强调情感的表达、文化传承和个人创新,以及音乐性和节奏感的呈现。

中西诗歌对比

中西诗歌对比

摘要诗歌,是文学体裁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更是一个民族情怀的体现。

它以高度凝结的语言表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用其特有的节奏与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中国的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是其标志特征,西方的诗歌同样的耀眼夺目,我们可以从数量浩大的诗作中发现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

中西的诗歌在体式、内容、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之处,但也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对中西诗歌进行对比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

关键词:引言诗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文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和哲学观等的不同,形成了二者各自不同的特点,中西的诗歌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寻找到彼此的影子。

中国的诗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西方的诗歌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国诗歌的影响。

中外、古今之间虽自成体系,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并非(也没有可能)完全隔绝。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中西诗歌进行对比来阐释它们之间的异同:一、中西诗歌的渊源与诗歌传统上的差异。

中国诗歌应说是从《诗经》开始的,它所收录的诗歌几乎全部是抒情诗,它开始了中国诗歌的一个传统,千百年来,我国的诗歌一直沿着这个传统曲折走来。

从《诗经》、《楚辞》、汉魏的乐府、唐诗、宋词、元戏剧、散曲等几乎都是抒情诗篇,可纵观中国诗歌漫长的发展历程,却鲜有叙事诗篇,而史诗更是少之又少(最近听说在我国的西藏、蒙古等地区发现了长篇的叙事史诗,现在正在加紧整理发布,心里甚是高兴。

可是,在漫长的中国诗歌历史进程中,却少有人知晓,发掘和利用的太晚,对中国诗歌的历史发展变化影响可能是甚微),可以这样说,我国从古到今都是一个抒情诗歌的国度;而世界的另一条古老而深蕴的诗歌长河——“西方诗歌”则是从“史诗”开始的,它对西方诗歌历史发展的影响可谓深远,一直延伸到当今的西方诗歌。

中西诗歌比较

中西诗歌比较

6
朱光潜在《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一文中分析:其 一,中国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感情的浅薄;其二,西 方民族生性好动,理想的人物是英雄,中华民族生性好 静,理想的人物是圣人,英雄宜做史诗的主角,圣人则 不然;其三,文艺观上主观和客观的分别,中国诗偏重 主观,西方诗偏重客观;其四,史诗和悲剧都是长篇作 品,中国偏重抒情,抒情诗不能长;其五,史诗和悲剧 都是原始时代宗教思想的结晶,与近代社会状况和文化 程度不相容,而西方还有人创作史诗历史剧,因为有希 腊的蓝本可以模仿。归根到底,史诗及叙事长诗在中国 不发达,跟中华民族很早就作为大一统国家,对王权秩 序、现实伦常、诗歌教化的重视有关。 当然,正象中国有叙事诗一样,西方也有抒情诗。 中、西诗歌传统的抒情叙事是相对而言的。
18
(四)含混简省 与明确清晰的诗歌语言
中国诗歌语言表现出简省含混的特点, 它正好与诗歌的意象性、接受的多义性 相应,适宜诗歌创作;
西方语言讲究逻辑性和准确性,固然有 精确明晰的优点,但限制诗歌内容和表 达空间。
19
1、经常省略人称及主语的效果
汉语诗歌经常省略人称及主语,由此造成 一种客观的非个人的抒情效果,使个人体 验上升为普遍的或象征的意蕴,从而使读 者也能置身其中,产生更大范围的共鸣。 而在西方诗歌中,由于人称必不可少,无 法产生这种效果。 如王维《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 人语声”,由于省略了人称,造成一种 “人的动作与大自然完全融合”的效果。 若加上人称,效果大不一样。(《蒹葭》)
17
(三)中国诗对偶普遍而且严整; 西方诗少对偶而且往往不严整
中国诗歌的对偶不仅是意义 上的对称,而且形式上也是 严格的对偶。如杜甫的《旅 夜书怀》一联: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星”对“月”,“垂”对 “涌”,“平野”对“大 江”,“阔”对“流”,全 联静对动,广阔对悠长,都 极为工整贴切。 西方诗歌即使对偶,最多达 到意义的对称和形式上的大 体对偶,如拜伦的了一联诗: My boat is on the shere, (我的小船在岸上) And my bark is on the sea. (我的小艇在海上) 形式上没法完全对偶 。

中西诗歌审美传统差异比较

中西诗歌审美传统差异比较

中西诗歌审美传统差异比较一、“诗”与“poem”中西方诗歌根本的差异大概源于“诗”与“poem”的区别。

中国古代对“诗”的经典论述是“诗言志”,而在西方,根据“poem”一词的希腊词源,我们得到“poem is something made”(诗是某种制作)的说法。

[1](26)虽然我们最终将“诗”译成了“poem”,但是“诗”的内涵仍然不是像做一双草鞋或一张桌子那样的“制作”,它的定义在其本质上是与人的思想相联系的,绝不仅仅代表着一种手艺活儿。

“…poem‟与…诗‟在定义上的这一差异产生了严重后果:它影响到中西传统怎样理解和讲授人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而且它也影响到诗人在这两个传统中的表现。

”[1](26)在西方传统中,作者们将文本作为“制作”之文,将其看为作者的意志对象,它和作者的关系仅仅是制作与被制作的主客关系。

即使在浪漫主义浪潮之后,大量的西方写作者开始向类似“诗”的“poetry”写作靠拢,但他们在观念中永远也抹不去诸如“面具”、“角色”、“距离”等与艺术控制相关的名词。

在中国的传统中,当我们将文本看作用以“言志”或者“缘情”的“诗”时,作者的技艺就不是决定性因素了,作者不能像西方文论中的诗人那样宣称他对自己的文本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因为“诗”不是作者的“客体”,“文如其人”,“诗”就是作者本人内心本性的外在显现。

[1]“诗”不仅不完全是“poem”,将中国诗歌的非史诗、非叙事传统简单归入西方的“lyric”(抒情诗)概念中也是不合适的。

因为在西方,不论“poem”、“poetry”还是“lyric”,其观念本身都没有暗含着“诗是人内心的东西”这一主题,它们都仅仅作为一种技艺存在,标志着作者身上的某种天才能力,而非作者本人。

不仅“诗”和“poem”具有内涵上的巨大差异。

“作诗”的“作”字与西方的“fiction”(虚构)、“creation”(创造)等也不可混为一谈。

“动词…作‟被普遍用于文学创作始自汉代或更早。

中西诗歌比较

中西诗歌比较

像云雀喜爱 凌空高唱, 像朝花喜爱 天香芬芳, 我这样爱你,
热血沸腾, 你给我勇气、 喜悦、青春, 使我唱新歌, 翩翩
起舞, 愿你永爱我, 永远幸福!”
(歌德《五月之歌》)
“我的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 ,四月里迎风初开。 我的爱人像一首甜甜的曲子 ,奏得又合拍又和谐”
(罗伯特·彭斯《一朵红红的玫 瑰》 )
由于语法不同,中西诗歌也形成不同特点。 如汉字的字形没有时态、语态、性数的变化,所以也 不必在诗歌中象英诗那样要有主语、谓语、冠词、连 接词等,且诗中的词还可以倒置,可以改换词性。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 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 头搔更短,挥欲不胜簪。”
中国抒情诗的这一特点正是现代不少西方诗人努 力掌握但又难以做到的。如,“漂泊如云”四字的景 象,华兹华斯也得写成“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无名氏)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杜甫)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杜牧)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名声——我对你若有兴趣,并不是爱听你响亮的吹
嘘;是为要看她灼灼的目光——她也懂得了:我并非
配不上她!”
(拜伦)
“一个是不再爱,一个是不再被爱,这都是难以忍受 的死亡,至于冥目咽气,倒没有什么。”(伏尔泰)
“爱情激荡着活跃的情绪,它可以使死亡的人复活, 它可以使沙漠有人居住,它可以使爱的人幻影重现。”

中西方诗歌比较

中西方诗歌比较

中西方诗歌差异比较
中西方诗歌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比较:
1. 表达方式:中国诗歌通常更加含蓄,情感表达较为间接,而西方诗歌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情感。

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内敛和含蓄,而西方文化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个人情感。

2. 形式和韵律:中国诗歌通常注重形式和韵律,许多古诗都有严格的平仄和韵脚要求,而西方诗歌则更注重自由形式和个性化的表达。

这种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中对美的不同追求。

3. 主题和风格:中国诗歌的主题常常涉及到自然、历史、哲学等,风格通常较为简练、含蓄,强调意境和意象的营造。

而西方诗歌的主题则更广泛,包括爱情、人生、人性等,风格各异,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都有涉及。

4. 文化和价值观:中西方诗歌的文化和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中国诗歌通常强调家庭、亲情、友情等人际关系,以及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而西方诗歌则更关注个人情感、自由、正义等价值观。

5. 读者和接受方式:中西方诗歌的读者和接受方式也存在差异。

中国诗歌的读者通常较为固定,多为知识分子或文人墨客,而西方诗歌的读者则更加广泛,包括不同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的人群。

此外,中西方诗歌的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也存在差异,中国诗歌通常通过手抄本或印刷本传播,而西方诗歌则更依赖于出版和媒体传播。

总之,中西方诗歌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历史、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

通过比较中西方诗歌,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的特点和异同。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

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

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

中国的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是其标志特征,西方的诗歌同样的耀眼夺目,我们可以从数量浩大的诗作中发现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

中西的诗歌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寻找到彼此的影子。

中国的诗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西方的诗歌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国诗歌的影响。

中外、古今之间虽自成体系,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并非完全隔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相同的地方.相同点一:中国古典诗词用词凝练,意境含蓄,诗画合一,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交流中融入了英美现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先来比较下面的两首诗: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茵纳斯弗利岛(爱尔兰)威廉·巴勒斯·叶芝我就要动身去了,去茵纳斯弗利岛;搭起一个小屋子,筑起泥巴房;支起几行云豆架,一排蜂蜜巢,独个儿住着,荫阴下听蜂群歌唱。

我就会得到安宁,它徐徐下降,从朝雾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午夜是一片闪亮,正午是一片紫光,傍晚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

我就要动身去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不管我站在车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

①从上面的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意境和用词是非常相似的,“结庐”与“造屋”如出一辙,“采菊”与“种豆、养蜂”异曲同工,“山气”与后一首的中间四句的意境完全可以互相补充。

两位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要离开这个充满痛苦的红尘世界,去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表现了宁静致远的思想和远离尘嚣的真意。

从写作手法上看,两者都用了近乎白描的艺术手法,没有加入主观色彩,客观真实地描写景物,直白地道出胸臆。

中西诗歌比较

中西诗歌比较

中西诗歌比较概述:诗歌是一种以表达情感、思想和美感为目的的文学形式。

中西方文化盛行的两种不同诗歌传统,即中国古代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比较中西诗歌在形式、主题和风格方面的差异,并探讨背后的文化因素。

形式比较: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和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如唐诗和宋词。

这些古代诗歌注重音韵的和谐和规则的押韵,表达中心思想的方式更加隐晦含蓄。

而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自由和开放,不受格律的限制。

现代诗人追求表达个人内心体验的自由,他们破除了传统的诗歌形式,采用自由诗和断行诗等形式,以更自由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主题比较: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自然的情感。

中国诗人以山水田园为背景,表达自己的情感、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而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关注个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现代诗人通常以自己的经历、观察和感受为主题,表达对生活、人际关系和存在意义的独特见解。

风格比较: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意境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中式诗歌常常以意象化的语言和比喻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追求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视觉、听觉和心理上的共鸣。

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直白和直接,注重真实和直接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现代诗人少使用修辞和寓意,他们通常以直观和真实的方式来传达他们的情感和思考,追求读者在阅读中直接领悟他们的意图。

文化因素:中西诗歌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主题和风格上,背后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因素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受到儒家思想和禅宗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追求超脱尘世的理想和对自然的崇拜。

而西方现代诗歌则受到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的影响,注重个人情感和自由的表达。

结论:中西诗歌在形式、主题和风格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和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意境的表达。

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自由和直接,注重个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这些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通过了解中西诗歌的比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两种文化的不同之处,并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诗歌是人类文学创作的瑰宝,是情感和思想的抒发。

中西方诗歌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诗歌的异同之处,以加深我们对两种文学形式的理解和欣赏。

首先,中西方诗歌在诗歌形式和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

传统中国诗歌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为代表,注重格律和韵脚的处理。

与之相比,西方诗歌形式更加多样化,常见的有押韵诗、自由诗和散文诗等。

西方诗歌更加注重诗意的表达,对于形式的限制较少,给予诗人更大的自由度。

其次,中西方诗歌在主题和审美追求上也有所不同。

中诗强调内涵,注重写意、抒怀和人文关怀。

中国古代有许多以山水、季节、爱情和哲理为主题的诗歌作品。

而西方诗歌则更加关注思想、哲学和现实社会问题,力图在诗歌中传达独特的思考和观察。

另外,中西方诗歌在语言和表达方式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中文是象形文字,具有丰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中国诗歌注重形象的描绘和修辞的运用,尤其擅长以细腻的语言描绘情感和景物。

相比之下,西方诗歌更加注重抽象和概念的表达,语言更直接,富有感染力。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西方诗歌在形式和主题上存在差异,但在某些方面也有共通之处。

首先,中西方都强调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都以音韵的和谐为表达手段。

其次,中西方诗歌都追求语言的精炼和凝练,都注重通过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中西方都倡导诗歌的自由表达和创新,都鼓励诗人挑战传统形式和观念。

最后,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无论中西方都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比较中西方诗歌,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帮助我们拓宽思维和视野。

无论是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丰富内涵,还是领略西方诗歌的奔放和多样性,都能够让我们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灵感的启迪。

总结起来,中西方诗歌在形式、主题、语言和表达方式上存在诸多差异。

然而,无论是中文的含蓄和深远,还是西方文化的开放和多元,都展示了人类文学创作的独特魅力。

通过比较中西方诗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丰富自己的文化视野,同时也加深对诗歌这一艺术形式的欣赏和理解。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谈中国诗》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谈中国诗》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谈中国诗》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先来看自然诗。

在中国和在西方一样,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都比较晚起。

最初的诗都偏重人事,纵使偶尔涉及自然,也不过如最初的画家用山水为人物画的背景,兴趣中心却不在自然本身。

《诗经》是最好的例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只是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陪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是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陪衬。

自然比较人事广大,兴趣由人事而移到自然本身,是诗境的一大解放,不特题材因之丰富,歌咏自然的诗因之产生,即人事诗也因之得到较深广的义蕴。

所以自然情趣的兴起是诗的发达史中一件大事。

这件大事在中国起于晋、宋之交,约当公元五世纪左右;在西方则起于浪漫运动的初期,在公元十八世纪左右。

所以中国自然诗的发生比西方的要早一千三百年光景。

一般说诗的人颇鄙视六朝。

我以为这是一个最大的误解。

六朝是中国自然诗发轫的时期,也是中国诗脱离音乐而在文字本身求音乐的时期。

从六朝起,中国诗才有音律的专门研究,才创新形式,才寻新情趣,才有较精妍的意象,才吸哲理来扩大诗的内容。

就这几层说,六朝可以说是中国诗的浪漫时期,它对于中国诗的重要亦正不让于浪漫运动之于西方诗。

中国自然诗和西方自然诗相比,也像爱情诗一样,一个以委婉、微妙、简隽胜,一个以直率、深刻、铺陈胜。

本来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

刚性美如高山、大海、狂风、暴雨、沉寂的夜和无垠的沙漠;柔性美如清风皓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和媚眼似的湖水。

昔人诗有“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两句可以包括这两种美的胜境。

艺术美也有刚柔的分别。

诗如李杜,词如苏辛,是刚性美的代表,诗如王孟,词如温李,是柔性美的代表。

中国诗自身已有刚柔的分别,但是如果拿它来比较西方诗,则又西诗偏于刚,而中诗偏于柔。

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风暴雨,是峭崖荒谷,是日景;中国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风细雨,是湖光山色,是月景。

中国古典诗词和外国诗词的美感比较

中国古典诗词和外国诗词的美感比较
典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
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
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
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看来,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词作家都是多面手,会诗词,善乐音, 能绘画,东建筑,难怪中国诗词能够伴着中国文化一路走来,达到
研究目的
一 短期
文言诗词是高考的必考题,占有较大的 分值!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能够在文言诗词 方面更上一层楼,更好的应对高考!
二 长期
中国古代诗词是我们先辈留下的文 化遗产,学习它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传承 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陶冶思想情操,将对我们 终身有益!
说明
照代我通
,诗们过
中国古典诗词最大的特征就是抒情,一首诗词能写几春秋, 一首诗词千行泪,一首诗词寄明月,一首诗词何时别。克罗 齐在他《美学》中有说过:“凡是艺术就是抒情的,都是情 感的史诗和剧诗”。中国古典诗词的句词行间,不仅仅透着 中国古典艺术,还有中国古典绘画浓厚的美。颜料、水墨是 传统画家的笔,而文字则是诗词作家的画笔,他们将自己内 心的“艺术”泼洒在画卷上而绘制的文字画,刻骨铭心,文 字中就会透着山水、人文、别离、残秋、明月、高岗、戍边 的画,那便是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绘画美

课题选定背景
一 高二分科 步入高二,我们都选择了理科!但语文的学
习对于文理科却有着相等的地位。正因为我们在 学习中将大多的时间花在理科上,所以我们利用 研究性学习这个机会,利用课外时间,在语文学 习方面拓展知识!
二 结合教材
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材,是文言文专题,正与 我们所研究的内容相关,这更有利于我们的研 究.

中西诗歌 特点 比较

中西诗歌 特点 比较

中国与实用结合的抒情的传统,西方与神 话结合的叙事诗传统,,带来中西诗歌的许多 差异: ❤题材上,中国诗则凡俗日常, 西方诗大多超 越凡俗。 ❤内容上,中国诗表现个人经验(但与群体联在 一起),西方诗努力表现“客体的全部。 ❤风格上,国诗尚虚、重神、主情,但显得委婉 含蓄、淡雅空灵,西方诗尚直率、铺陈、情感 浓烈,追求深刻。 ❤形式上,西方诗歌较中国诗歌篇幅长得多。
❤又如Eugen Gomringer的“图像诗”: W W d i n n n i d i d W 他摆出了英文单词“wind(风)”被风吹散的样子。 ❤这类诗歌旨在忠实模仿和再现现实中的某种声响或图像,在 中国诗歌传统中多半将此类作品视为游戏甚或胡闹,但是在 西方诗歌史中,它们便是可以称得上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名诗了。 ❤这些当然是过于极端的例子,在西方诗歌中也并非主流,但 是这些例子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西方诗歌中不可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那一 部分特质。总的来说就是结构的多变松散和较强的语音感。 这种语音感在某些看似可译的,但是硬译之后,原诗的形式 和内容都会遭受巨大的损伤。
“诗”与“poem”
❤中国古代对“诗”的经
典论述是“诗言志” 。 “诗”就是作者本人内 心本性的外在显现。中 国以抒情短诗开场,并 且形成强大的抒情诗传 统。中国古典诗歌的抒 情传统,从第一部诗歌 总集《诗经》开始,经 过《楚辞》、《离骚》、 汉魏乐府、唐诗、宋词 直到元曲等,甚至像 《红楼梦》这样的小说, 也有很强烈的抒情色彩。
❤介词的省略。比如常建的《破山寺后禅院》 中的一句诗“潭影空人心”,由于动词‘空’ 没有被介词限定,它至少可以有三种解释, 即“在潭影中人心倾空”、“潭影在人心中 倾空”和“潭影使人心倾空”。而原句之所 以佳妙,也正是因为其高浓度地凝结了多种 意含。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中西诗歌比较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中西诗歌比较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中西诗歌比较中西诗歌比较诗歌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是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而中西诗歌不同,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以及诗歌形式等因素的不同,使得中西诗歌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因此,对比中西诗歌的差异与相似点,会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与鉴赏诗歌。

一、中西方诗歌区别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诗歌表达方式也不同。

东方文化强调内敛,注重寓意和情感的表达,热衷于写景寄情,描绘生死、爱情、友情、亲情等人生大事。

即便是描写自然风光,也会较少借助个人的情感,而更倾向于通过对景物的赞美来表达中心思想。

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大吉大利,今晚吃鸡”,虽然字面上表达的是喝酒吃鸡,但他的意图却是要表达爱国情怀和对将士的敬意和钦佩。

相反,西方文化讲究独创性,主张将个体情感直接表现在作品中。

西方诗歌具有自身的审美规则和想象方式,讲究节奏和韵律,伴随着鲜明的情感体验和舞台效果。

可以说西方诗歌更加注重诗歌艺术性本身,讲究情感、语言、形式和音韵等的完美结合。

如英国著名诗人杰弗里·乔叟的《骑士谈话录》中,诗人通过展现女人对骑士的藐视和鄙视,以及骑士的高尚和咧嘴一笑的鄙夷,通过形体语言为自己的态度和意图进行表情和行动上的符号化赋形,使情感和语言统一,达到了完美的效果。

二、中西方诗歌相似点中西方诗歌虽然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在表达的基本内涵上却呈现出了趋同的特点。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它向人们展现了感性、人性和人类智慧,也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与人类的关联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平衡。

此外,中西方诗歌也一致传达着深深的人性与生命关怀:如果说东方诗歌是“寄情”,那么西方诗歌则是“直抒”。

中西方的诗歌都通过巧妙描摹的对象以及对人类生命的思考,传递了对心灵世界和人类生命的关注和关怀。

在李白的《临江仙·滔滔巨浪》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广阔无垠的大海和无边无际的天空和自然景色在情感层面的超脱和自我融合;在德国浪漫主义诗人海涅的《在海边欢唱》中,也可以感受到对大海的超脱和亲近,以及对人类思想中的爱、心底的顽固、以及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

类文阅读: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朱光潜)

类文阅读: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朱光潜)

类文阅读: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朱光潜诗的情趣随时随地而异,各民族各时代的诗都各有它的特色,拿它们来参观互较是一种很有趣昧的研究。

我们姑且拿中国诗和西方诗来说,它们在情趣上就有许多的有趣的同点和异点。

西方诗和中国诗的情趣都集中于几种普泛的题材,其中最重要者有(一)人伦(二)自然(三)宗教和哲学几种。

我们现在就依着这个层次来说:(一)先说人伦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

中国诗言爱情的虽然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

朋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谊在西方诗中不甚重要,而在中国诗中则几与爱情占同等位置。

把屈原、杜甫、陆游诸人的忠君爱国爱民的情感拿去,他们诗的精华便已剥丧大半。

从前注诗注词的人往往在爱情诗上贴上忠君爱国的徽帜,例如毛苌注《诗经》把许多男女相悦的诗看成讽刺时事的。

张惠言说温飞卿的《菩萨蛮》十四章为“感士不遇之作”。

这种办法固然有些牵强附会。

近来人却又另走极端把真正忠君爱国的诗也贴上爱情的徽帜,例如《离骚》《远游》一类的著作竟有人认为爱情诗。

我以为这也未免失之牵强附会。

看过西方诗的学者见到爱情在西方诗中那样重要,以为它在中国诗中也应该很重要。

他们不知道中西社会情形和伦理思想本来不同,恋爱在从前的中国实在没有现代中国人所想的那样重要。

中国叙人伦的诗,通盘计算,关于友朋交谊的比关于男女恋爱的还要多,在许多诗人的集中,赠答酬唱的作品,往往占其大半。

苏李[①],建安七子,李杜,韩孟,苏黄、纳兰成德与顾贞观诸人的交谊古今传为美谈,在西方诗人中为歌德和席勒,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济慈和雪莱,魏尔伦与兰波诸人虽亦以交谊著,而他们的集中叙友朋乐趣的诗却极少。

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在西方诗中重要,有几层原因。

第一,西方社会表面上虽以国家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个人主义。

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以至掩盖其他人与人的关系。

说尽一个诗人的恋爱史往往就已说尽他的生命史,在近代尤其如此。

中国社会表面上虽以家庭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兼善主义。

中西方诗歌比较(专业版)

中西方诗歌比较(专业版)

整理ppt
27
内容——战争
赢取绝世功名荣誉和天下人的赞赏是阿 喀琉斯参战的主要动机,他的言行表达了 鲜明的个人主义思想价值观,毫无集体主 义精神可言。
而作品中唯一的表达集体主义的英雄 人物赫克托耳,却被荷马描写成了一个胆 小、怯懦、不堪一击的弱者,在与阿开亚 军中主要英雄的搏斗中总是处于下风,而 他的胜利只是借助神的力量才得以获取。
整理ppt
9
词语——叠词运用
英国古诗与中国古诗在重叠词的使用上都有悠久的 历史,诗人们通过使用重叠词以到达“借声音的繁复增加 语感的繁复, 借声音的和谐张大语调的和谐〞〔朱光潜? 诗论?〕。我们来试读中古英语时期的诗歌?The Cuckoo Song?里的一节: Summer is i-cumen in – (Spring is come in - ) Lhude sing, cuccu! (Sing loud, Cuckoo! )
中国古代诗人们强调“炼字〞、“诗眼 〞, 便是讲究古诗中词的转类、兼类和活 用。
整理ppt
8
词语——形态
如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中的“绿〞活用做动词,带给全诗动感 。汉语中的字词没有明显的时态形式故而 在活用方面比拉丁语系的语言更加灵活。
与中国爱情诗不同,西方的诗歌情感更加奔 放、表达更加直白、情感更加浪漫,涉及的主题 大多为“婚前恋〞“婚外恋〞。
整理ppt
16
内容——爱情
再如?我曾经爱过你?
例如彼特拉克?歌集?第72首:
高我雅曾可经爱的过夫你人:啊爱,情,也许
在你我闪的动心的灵眸里子还里没,有完全消亡,
我但窥愿见它了不指会引再我打,搅你,

中西诗歌特点比较

中西诗歌特点比较

❤多林· 布鲁克斯的《我们真酷》: We real cool. We Left School. We Lurk late. We Strike straight. We Sing sin. We Thin gin. We Jazz June. We Die soon. ❤这首诗的单词非常简单,但倘若将这些简单的单词全翻译成 中文词,那么原诗的韵律则全无。在这首诗中,韵脚的使用 重于其表达的内容,因为其模仿出的20世纪中期美国青年语 气比其真正说出的话更能表现“我们真酷”这一主题。随便 一个初学者都可以准确翻译出原诗的内容,但是用汉语根本 不可能翻译出原诗的语气,因为译作汉语的内容在英文中完 全可以用另一种一本正经的语气重说一遍。
❤最后,不论有多少差异,我们都应看到, “东西方诗歌,都是要求达到人的自我 觉醒、人的自我解放,也即达到自由为 其最高的灵境。”
❤介词的省略。比如常建的《破山寺后禅院》 中的一句诗“潭影空人心”,由于动词‘空’ 没有被介词限定,它至少可以有三种解释, 即“在潭影中人心倾空”、“潭影在人心中 倾空”和“潭影使人心倾空”。而原句之所 以佳妙,也正是因为其高浓度地凝结了多种 意含。
❤然后是时间状语的问题。 因为汉语的动词不具备 时态变化,所以诗人们 很容易创造一种模糊的 时间状态,通过取消指 示时间的成分(或将不 同的时间并置在一起) 来打破线性逻辑。如 《锦瑟》中的“此情可 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 惘然。”诗人同时置身 于经历这段爱情的时刻 (第一句)和他认为在 记忆中重新找回这段爱 情的时刻(第二句), 而他正思量,这段爱情 是否真的发生过 。


在以逻各斯中心主义为 基础的西方语言中,词 语都具有严格的词性划 分,如主、谓、宾等。 他们产生了对语言、对 “定义”的热望“希望 把词语的意义固定下来, 以便控制词语。” 所以西方的诗歌写作者 们总是试图将自己要表 达的东西说清说明说尽 说完,他们认为自己制 作出来的作品像他们严 格的语法一样构成了先 验逻辑的自洽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光潜《诗论》
四、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诗的情趣随时随地而异,各民族各时代 的诗都各有它的特色。就拿中国诗和西 方诗来说,它们在情趣上就有许多有趣 的同点和异点。
西方诗和中国诗的情趣都集中于几种普 遍的题材,其中有(一)人伦(二)自 然(三)宗教和哲学几种。
(一)人伦
先说人伦, 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 为中心。中国诗言爱情的虽然很多,但是没 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朋友的交情和君 臣的恩谊在西方诗中不甚重要,而在中国诗 中则几乎与爱情占同等位置。(《赠汪纶》、 《别董大》)。把屈原,杜甫,陆游等人的 忠君爱国爱民的情感拿去,他们的诗的精华 便丧失大半。
“诗是具有音律的纯文学。”
“音律的好处之一,就在给你一个整齐的东西作 基础,可以让你去变化。”
“读诗的快感也常起于难能可贵的纯熟与巧妙。”
“情感想象本来都有几分粗野性,写在诗里,它 们却常有几分冷静、肃穆与整秩,是音律所锻 炼出来的。”
“用美学术语来说,音律是一种制造‘距离’的东 西,把平凡粗陋的东西提高到理想世界。”
秋风颂(节选)
让我像森林一样做你的诗琴, 哪伯我的叶像森林的叶凋落! 这两者又美又悲的深沉秋音 你那呼啸的浩荡交响会囊括。 但愿你这刚烈的精神我也有! 但愿一往无前的你也就是我! 请把我已死的思想扫出宇宙, 就像你为催新生把落叶扫除! 而且凭着我这一诗歌的经咒 把我的话语传遍这人间各处, 像由未灭的炉中吹送出火花! 愿你通过我的嘴响亮地吹出 唤醒这人世的预言号声!风啊, 冬天既快来,春天难道还远吗?
“音律的最大的价值自然在它的音乐性。”
——朱光潜《诗论》
三、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feeling)和 “意象(image)两个要素。“情趣”简称 “情”,“意象”即是“景” 。
情趣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绘的实感,如果 不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没有可见 的形象。……无数的意象就纷至沓来,其中 也只有极少数的偶尔成为诗的意象,因为纷 至沓来的意象零乱破碎,不成章法,不具生 命,必须有情趣来融化它们,贯注它们,才 内有生命,外有完整形象。
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前,所以称赞容貌诉申 爱慕者最多,即西方爱情诗长于“慕”,如莎士 比 亚的十四行诗体,雪莱、普希金等人的短诗。
我曾经爱过你 普希金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 另一个人也会象我爱你一样。
次说自然 ,中西相同,诗人对于自然的爱 好都比较晚,最初的诗都偏重人事,自然不 过是人物的背景。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只是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陪衬,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是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的陪衬。 自然情趣的兴起是诗的发展史中一件大事, 在中国,是起于5世纪左右,即六朝时。在 西方则起于浪漫主义运动的初期,即18世纪 左右,所以中国自然诗的发生比西方要早约 1300年。
中国古典诗歌常识及中西 诗情趣比较
(一)诗词的分类
1.诗的分类:关于诗的种类相当复杂。从 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这种分法成熟 于唐,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 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 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 五言、七言两类。
二、诗的音律的价值
学习参考 朱光潜:《诗论》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4
(三)哲学和宗教
中国诗人何以在爱情中只能见到爱情,在自然 中只能见到自然,而不能有深一层的彻悟呢? 这就不能不归咎于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操 的淡薄了。诗虽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的工 具,但是它的后面如果没有哲学和宗教,就不 易达到深广的境界。西方诗比中国诗深广,就 因为它有比较深广的哲学和宗教在培养它的根 干。
1829 戈宝权 译
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后,所以最 佳者往往是惜别悼亡,即中国爱情诗最 善于“怨”。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 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窗前,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 处,明月夜,短松冈。
(二)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