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现代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20 学年第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改卷教师:

学号:姓名:得分:

由官渡之战想开去

——浅谈曹操与袁绍的性格比较及对现代管理学的启示

这个学期学了《三国演义与现代管理》这门课,使我对三国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特别是对在官渡之战中的曹操和袁绍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和袁绍二人的性格不同得到了完全的体现,这也直接导致了官渡之战最后曹操以少胜多的结局。在这里,将通过对曹操和袁绍的性格比较来谈对于现代管理学的一点启示。

首先要了解一下官渡之战。官渡之战的发生:建安三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建安二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扬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官渡之战的过程:1、袁,曹两军相持於官渡,互有胜负.2、曹操从荀彧之议,不顾兵疲粮乏,坚守待变.3、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曹操采纳其计,亲率精兵奇袭乌巢,火烧袁军粮屯4、曹操乘袁军人心动摇之机,发动猛攻,大获全胜

官渡之战的结局及其重要性: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曹操大败袁军,俘获极多,袁绍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战为曹操彻底消灭袁绍集团,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性格决定成败,可以说,在官渡之战中,曹、袁二人截然不同的性格直接导致了最后完全不同的结局。下面将对曹、袁二人的性格进行具体的比较。

曹操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深谋远虑,指挥若定,充分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不愧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1. 曹操十分的坚韧顽强

在这场兵力悬殊的决战中,面对袁绍这样强悍的对手,他坚韧顽强,始终保持着必胜的信心。两军初次交锋,曹军大败,他毫不介意;相持数月,粮草不继,他咬紧牙关坚持.当胜负未分的时候,他的心中不可能没有紧张,疑虑,但他却一直不露声色,反而时时“大喜”“欢笑”,以此来鼓励手下的将领。这不服输,不丧气,不死不休的顽强精神,是他在众多军阀中脱颖而出,消灭一个又一个对手的重要原因。

2. 曹操有着过人的胆略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他善于抓住时机,,敢于冒险,表现出过人的胆略.当获得袁军运粮的情报时,他立即命徐晃,史涣前去袭击,使袁军几千辆粮车化为灰烬;夜袭乌巢,他亲率五千精兵前往。曹操的这种不怕风险的过人胆略,使他常常能争取主动,战胜敌方。

3. 曹操重视发挥谋士的作用

曹操本人精通韬略,多谋善断,但他并不过于盲目自大,而是常常听取众多谋士的见解,

择善而从。在官渡之战中,这一点表现得特别突出:向袁军发动总攻,用的是荀攸调动敌方,乘势猛攻之计;仓亭再战,用的是程昱「置之死地而后生」和「十面埋伏」之计。曹操还谈不上从善如流,但用众人之智以补己之不足,使他在险象环生的情势中每每应付裕如.对此,绝大多数对手只好自叹不及。

4. 曹操心胸豁达,善於接纳人才

当许攸背袁来投时,刚刚解衣歇息的他「不及穿履,跣足出迎」,「先拜於地」,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许攸建议奇袭乌巢,他欣然采纳.张辽怀疑有诈,他却精辟地指出:「今吾军粮不给,难以久持;若不用许攸之计,是坐而待困也.彼若有诈,安肯留我寨中且吾亦欲劫寨久矣.今劫粮之举,计在必行,君请勿疑.」更为难得的是,在大败袁军之后,在缴获的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有人主张:「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却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於是「命尽焚之,更不再问」.如此处理,是很需要一点容人之量的.这就大大安定了人心,感动了那些一度动摇的部属,巩固了自己的阵营.

正因为这样,曹魏集团人才之盛,在当时堪称第一.这几个方面的长处,使曹操理所当然地成为官渡之战的胜利者.

袁绍

与曹操相比,袁绍恰恰是一个鲜明的对照.平心而论,在东汉末年的社会大动荡中,袁绍并非凡庸之辈,亦非仅靠高贵门第以成大事之人.他有雄心,有魄力,有眼光,短短几年间,他就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割据者。与公孙瓒,袁术,刘表,刘璋,吕布等人相比,他确实算得上佼佼者,确有虎视华夏,一统天下的雄心.然而,在与曹操的抗衡中,他的种种弱点却暴露无遗.可以说,曹操之所长,正是他之所短.

1. 袁绍见事迟缓,坐失战机

战役之初,他断然拒绝沮授「宜且缓守」的主张,企图一举击败曹军;当进攻受挫,战事处於胶着状态时,他又拿不出任何有效的办法,而是消极对峙下去;许攸建议奔袭许都,本是一条妙计,却被他轻率否定.由於他缺乏明确的战略方针,计谋远逊於曹操,只好眼睁睁地失去主动权,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2. 袁绍不辨贤愚,用人不当

本来,他的手下人才济济,这是他称雄一时的重要条件;但他在识别人才,使用人才问题上却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他仅凭亲疏关系和一时好恶用人:淳于琼贪杯好酒,仅仅因为是他的老关系,便被委以护粮重任,就是一个明显例子.他还忠奸不分,是非混淆:田丰,沮授这两个最有才干的谋士,一囚於邺城,一拘於军营,英雄无用武之地;逢纪,郭图专事挑拨离间,他却言听计从.如此待人,怎不使手下人寒心啊!由于他处置不当,促使许攸,张郃,高览投奔曹操,以致关键时刻内讧不已,整个集团分崩离析。

同时,袁绍还心胸狭隘,文过饰非.田丰的遭遇最能说明这一点.本来,官渡之战的结局已经证明田丰的预见是正确的,袁绍本人也意识到了,一再后悔地说:「吾不听田丰之言,致有此败.」既然如此,就该坦率承认错误,重新起用田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那样,其事业还有复兴的可能.然而,袁绍耿耿於怀的却是自己的面子,喋喋於「羞见此人」,结果听信了逢纪关於田丰讥笑他的谎言,竟一怒而将田丰杀死!如此害贤掩过,又怎麼谈得上重振基业呢!

所以说,在官渡之战中,曹袁二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次战争的成败,而这也给我们现代的管理学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1、管理者要善于决断

在现代管理学中,管理者要善于决断,敢于决断。当然,在做每一次决定之前,管理者应当有全面的考虑,这也是一个正确决定的必备前提条件。但是,管理者切记不可有谋无断,瞻前顾后,思虑太多。因为机会往往是稍纵即逝的,如果管理者不能善于决断,只能像袁绍一样坐失良机,失去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