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重难点大题练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重难点大题练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重难点大题练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重难点大题练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第10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时间:40分钟1。

知识场景应用1.要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羊的种群数量的变化,需要调查该种群的。

2.草原上不同的植物分散,这是群落的结构;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的种群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地段,同一地段的种群密度也非常不同,这就是群落的结构。

3.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演替。

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逐渐增加。

4.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不会因为某些生物的减少或消失而崩溃,因为。

5.在农田管理中,要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和除草工作,并从能量流的角度进行分析。

这样做的目的是。

6.蚕以桑树为食,蚕沙(粪便)被放入鱼池供鱼食用。

蚕沙所含能量属于营养层吸收的能量。

蚕沙中的碳元素只能以碳的形式流向鱼类。

少量蚕沙进入鱼塘对生态系统没有明显影响,因为生态系统是稳定的。

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反映草原被野火燃烧后能恢复原样,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草变绿作为一种物理信息传递给野兔,野兔的数量也会发生变化,说明信息传递能够。

8.如今,大量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和工业排放,加剧了湿地的污染。

过度放牧导致许多湿地植物无法正常完成其生命周期,导致湿地植物的损失;工业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含有高浓度的镉和铅。

如果人们食用湿地鱼类,也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原因是。

9.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是原有森林生态系统崩溃的鲜明例子,该事例说明。

10.农民种地需要不断施肥、灌溉以及控制病虫害,这说明,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二、非选择性密钥增强11.[2021合肥一模]在稻―鱼―蛙共生农田生态系统中,除普通农田生态系统拥有的水稻、杂草、害虫、田螺等生物外,还有鱼和蛙,它们能起到松土、除草和除虫的作用,其粪便和残饵又成为绿色肥料。

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书稿:第10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答案 师生答案

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书稿:第10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答案 师生答案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考试说明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成分类型生活方式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等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生物群落生产者主要是制造,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消费者主要指异养加快生态系统的;对植物的传粉、种子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营生活的生物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返回到无机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 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2)食物网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

理性思维[模型与建模]如图10-30-1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关系模式图,请分析回答:图10-30-1(1)根据双向箭头A D,可确定两者肯定是。

(2)根据箭头指向判断各成分:①A有三个箭头指出,应为;②D有三个箭头指入,应为;③B和C中是分解者,判断依据是。

1.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关系图10-30-2(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被生物所利用。

(3)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5)由图示可知四种成分的关系:①基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桥梁:生产者、分解者。

③主导(基石):生产者。

2.对生态系统成分的理解误区及特例误区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蚯蚓、蜣螂等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3.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1)图例图10-30-3(2)分析①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分解者不出现在食物链(网)中。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听课学案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听课学案

第10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考试说明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 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2)食物网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

理性思维[模型与建模]如图10-30-1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关系模式图,请分析回答:图10-30-1(1)根据双向箭头A D,可确定两者肯定是。

(2)根据箭头指向判断各成分:①A有三个箭头指出,应为;②D有三个箭头指入,应为;③B和C中是分解者,判断依据是。

1.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关系图10-30-2(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被生物所利用。

(3)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5)由图示可知四种成分的关系:①基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桥梁:生产者、分解者。

③主导(基石):生产者。

2.对生态系统成分的理解误区及特例3.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 (1)图例图10-30-3(2)分析①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分解者不出现在食物链(网)中。

②一种生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别=消费者级别+1。

③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狼分别是第三、第四营养级。

④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2019年高考生物分类汇编: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含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分类汇编: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含答案解析)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K1 生态系统的结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3.K1、K2[2018·天津卷] 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3.A [解析] 信息传递普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正确。

营养级是指不同的生物种群,而图a和b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不确定,无法判断两图中有几个营养级,B项错误。

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自我调节能力,C项错误。

图b中人的数量明显多于植物的量,应有外界能量流入,D项错误。

16.K1[2018·海南卷] 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胞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16.D [解析] 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属于分解者,B项正确。

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为无机物进入无机环境后,可被农作物吸收利用,保障物质循环的通畅进行,故其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C项正确。

硝化细菌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生物,是生产者,D项错误。

20.K1[2018·海南卷] 在某只鸟的一窝灰壳蛋中发现了一枚绿壳蛋,有人说这是另一种鸟的蛋。

若要探究这种说法是否成立,下列做法中,不可能提供有效信息的是( ) A.观察该鸟是否将该绿壳蛋啄毁或抛掉B.待该绿壳蛋孵出小鸟后观察其形态特征C.将该绿壳蛋与已有的鸟蛋标本进行比对D.以绿壳蛋蛋清与该鸟血浆蛋白为材料做亲子鉴定20.D [解析] 观察该鸟是否将该绿壳蛋啄毁或抛掉,属于鸟类的母性行为,A项不符合题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作业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作业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生态环境的保护一、选择题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②对水资源的压力③对能源的压力④对森林资源的压力⑤使环境污染加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答案:D 解析:人的生存离不开食物,因此需要耕地,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需要森林、草原、燃料和矿物等多种自然资源以及一定的生存空间;需要水,除饮用以外,农业、工业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水;人口增长过快,在消耗自然资源的同时,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2.粮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当前国际粮价上涨,有的国家出现缺粮的现象。

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保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开荒种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③控制人口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④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养高产作物品种⑤多用农药、化肥提高作物产量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答案:B 解析:开荒种地,围湖造田,导致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②错;化肥会造成江河及地下水源污染,破坏土壤结构和影响人类健康,农药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对害虫的天敌和其他生物有杀伤作用,而且使害虫产生抗药性,⑤错;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保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控制人口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养高产作物品种等,①③④正确。

3.(2014·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增加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从而提高了物种的多样性;人造林物种较为单一,因此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会降低生物多样性;人和其他物种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它们的存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清除杂草的目的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这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并不矛盾。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易地保护C.森林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远小于直接价值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C.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D.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形成的3.厨余垃圾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下列不属于...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是()A.可将厨余垃圾与其它垃圾混合燃烧减少生态足迹B.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厨余垃圾得到家禽饲料C.蚯蚓吞食厨余垃圾完成生长而后将其转变为药材D.厨余垃圾通过发酵工程生产出乙醇用作工业原料4.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问题,使养活地球人口的环境压力不断减小。

B.温室效应是由地球生物对CO2的代谢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导致的C.人口剧增以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短缺不会造成影响D.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可提高出生率,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5.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

治理水华的常用方法是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

近年来,研究人员采用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获得较好治理效果。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河流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循环B.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少水华发生C.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不会引起水体污染D.污水中的有机物可直接供蓝藻利用6.我国人口计划生育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期人口不超过15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计划生育是通过降低出生率来降低人口密度的B.提高人口素质,减少某些遗传病出现C.我国人口增长曲线为“J”型,K值为15亿D.建立恰当的数字模型有利于了解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7.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设定目标和明确路径发挥重要作用。

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整理——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整理——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整理知识点16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1.(2017·江苏高考·T9)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

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解析】选D。

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的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导致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A、B、C项正确;该理念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项错误。

2. (2017·江苏高考·T2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选B、D。

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最关键的是进行随机取样,以使所得数据更加接近准确值,A项错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大于三北防护林,而营养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B项正确;如果是同一个种群中的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那么这两只猛禽属于种内斗争的关系,C项错误;不同高度的喜鹊是同一物种,该现象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项正确。

【知识总结】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3. (2017·北京高考·T3)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

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

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

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解析】选A。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十二)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解析.doc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周测(十二)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解析.doc

周测(十二)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
夯基提能卷(50分)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题2分)
1.(2018-河南洛阳一中质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
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下列哪个选项体现了间接价值()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B.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
答案:A
解析: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符合题意;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不符合题意;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不符合题意;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不符合题意。

2.(2018-辽宁鞍山一中模拟)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
发展。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B.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C.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D.生物圈内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答案:D
解析:可持续发展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A错误;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 错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是易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C错误;生物圈内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即生态价值是大于其直接价值的,D正确。

3.(2018-江苏宿迁重点中学调研)如图表示某相对稳定的水域三
个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相关叙述不止确的是()。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集锦【专题24】生态环境的保护(含答案)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集锦【专题24】生态环境的保护(含答案)

专题24 生态环境的保护1.(2019·高考江苏卷)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 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下图。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解析:选AB。

由图可知,土埋方式下秸秆残留量下降最快,即分解最快,因此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A项正确;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受氧气和水分等条件的影响,B项正确;图中纵坐标为残留量的百分比,曲线的开始位置不变,若处理时间提前,则提前的30天的温度比原处理最后30天的温度要高,即处理期间的平均温度比原处理的平均温度要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秸秆被分解的量会增加,故秸秆残留量曲线将会呈现下移趋势,C项错误;与水泡方式相比,堆放时氧气较为充足,而残留物的减少速率较慢,可推测好氧性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弱于厌氧性微生物,D项错误。

2.(2019·高考广东卷)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无机成分,可用作肥料,但其多环芳烃(PAHs)等有机污染物含量通常较高,施入土壤会带来二次污染。

生物质炭是由作物废弃秸秆等炭化而成。

将污泥、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均堆放一段时间后用于盆栽实验,研究它们对黑麦草生长及PAHs迁移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1)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使根系细胞________加强,________合成增加,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2)由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质炭的污泥____________,从而促进黑麦草生长;污泥的施用使土壤和黑麦草的PAHs含量________,但生物质炭的输入________,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险。

2019届高三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生态系统综合题型练习题

2019届高三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生态系统综合题型练习题
(1)鸽种群一般遵循“一夫一妻制”,这就需要使种鸽种群具有适宜的______,以维持鸽种群正常的出生率。鸽子经过驯化后可以充当“信使”,该过程属于______信息的应用。
(2)肉鸽摄入的饲料,其能量一部分以呼吸热能散失、一部分用于______,其他能量进入粪便。粪便可以进入鱼塘或者回田利用,该设计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
生物类群
I


GP和
NP106
NP=50.5×106
GP=55.6×102
NP=1.3×102
NP/GP
0.03
0.85
0.02
R
170×103
8.8×106
54.3×102
未利用
62.8%
99.7%

上表生物类群中,代表草鱼的是____(填写序号);该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3)桉树能分泌出“杀菌素”和芳香化合物,在鸽舍周边种植桉树林隔离带的目的是______。鸽舍需经常清扫、冲洗、废水进入鱼塘得以净化,体现了鱼塘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
(4)调查发现,鱼塘中存在水草→草鱼→鳜鱼所构成的食物链,其能量流动情况如表所示。(注: NP为净同化量,GP为总同化量,R为呼吸量,NP=GP-R。)
(3)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___________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能力。
(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____kJ。
(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 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高三生物一轮书稿:第10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答案常考易错训练答案

高三生物一轮书稿:第10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答案常考易错训练答案

常考易错训练(十)一、1.× 2.× 3.× 4.√ 5.× 6.√7.×8.×9.×10.√(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2.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别与动物体型大小无关,如许多肉食动物的体型要小于植食动物的,也有许多肉食动物的体型要大于植食动物。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向是单向的,不会因为某一营养级生物种类改变而改变。

5.防治稻田害虫,只是减少了稻田流向害虫的能量,使流向人类的能量增加,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并没有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7.变色龙变化体色,是向天敌传递物理信息。

8.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搭配。

9.灌木阶段的群落动植物种类比草本阶段多,营养结构比草本阶段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二、1.D(解析)硝化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氨氧化为硝酸或亚硝酸,利用该过程释放的能量合成自身的有机物,为自养生物,A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是其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正确;自养型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C正确;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转录和翻译同时在细胞质中进行,D错误。

2.C(解析)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往往由多条食物链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各种动物的营养级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能是不同的,甲是初级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不一定只属于第二营养级;碳元素在食物链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丙是生产者,可以固定太阳能;甲、乙、丙、丁中不含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3.C(解析)结合图形分析可知,b+c+d+e为本年度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能(固定的能量),即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错误;c1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即被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错误;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应包含在b或d中,C正确;b和d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D错误。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32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苏教版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32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苏教版

第32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考试说明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考点一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①现状:人口出生率和明显下降。

②前景:a.特点: ,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b.目标:实现人口与的协调发展。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图10-32-12.生态环境问题原因②臭氧层破坏 b.SO2、NO2等③海洋污染 c.CO2④酸雨 d.植被破坏⑤土地荒漠化 e.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f.石油泄漏理性思维1.[归纳与概括]2016年1月1日, 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根据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实施该政策的意义是什么?2.[归纳与概括]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人口增长与自然种群数量增长的比较(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图10-32-2所示。

图10-32-2(2)人口增长不同于自然种群数量的增长,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因为人口的增长还受到国家政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2.水体富营养化分析(1)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如图10-32-3所示。

图10-32-3(2)引发的后果:产生“水华”(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和“赤潮”(发生在海水中)。

角度1 考查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如图10-32-4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据图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C.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图10-32-4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发生有密切联系角度2 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治理分析3.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卷: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卷: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与环境爱护1.(2019海南卷,19)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直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生气地啄击扑打。

下列关于该事务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干脆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答案】A2.(2019浙江卷,2)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削减的措施是()A.削减氟利昂的运用B.增加化肥的运用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答案】A3.(2019海南卷,20)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

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学/科**网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答案】D【解析】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鳜鱼的养分级比鲢鱼高,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正确;通气有利于水体中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促进残骸分解为无机物,C正确;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

4.(2019海南卷,2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复原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复原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增加C.复原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养分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养分级【答案】D5.(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考前模拟检测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一般会渐渐降低B.建立动植物园是爱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湿地能调整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干脆价值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D【解析】生物群落在自然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一般会渐渐增加,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生物多样性不肯定会增加,A错误;就地爱护可爱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爱护,B错误;湿地能调整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用图中的曲线表示 , 则图中的曲线①②分别代表的是
,
二者的关系一般呈

(2)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一定如图所示 ?
。原因是

1.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容 (1) 结构的相对稳定 : 体现在各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种间关系的相对稳定。 (2) 功能的相对稳定 : 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达到平衡。可用如图 示:
归纳提升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
图 10-31-13
(1) 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 y 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生态系统功能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
, 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
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 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 , 反之 , 抵抗力稳定性强 , 如热带雨林生态系
形式 特点 范围
联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 以碳循环为例 )
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无机物 有机物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循环性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生物圈 ( 全球性 )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①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 ( 网 ) 流动的载体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
(3) 特点 : 具有

2. 实例——碳循环
, 如 C、 H、 O、 N、 P、 S 等。 之间。
图 10-31-1
3. 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 物质作为能量的
, 使能量沿着食物链 ( 网 ) 流动 ; 能量作为
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2019年高考生物考点专项训练: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9年高考生物考点专项训练: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 ,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的形式进行的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2、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如图是近年在某县试验成功并大范围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关此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螺主要以植物为食)( )A.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昆虫、鸭B.鸭和螺之间是捕食与竞争关系C.该生态系统中鸭所固定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D.图中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各种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4、狒狒种群中存在等级,经个体间的战斗较量之后,体格最强壮、最凶猛的雄狒狒成为“首领”,它在选择食物、与雌性交配中都处于优先地位。

“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种群,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种群。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狒狒种群通过种间竞争建立了等级制度B.狒狒种群内个体的分工合作需要信息交流C.“首领”优先享有配偶有利于优良基因的传递D.战斗较量对战败个体不利,对种群的延续有利5、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6、下表是人工饲养的肉用太白鸡生长过程中体重的变化情况,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体重周增重A.每周体重的测量值即为生物量B.周增重可反映周次级生产量的变化C.词养周期内净增的有机物总量与呼吸量之和即为次级生产量D.生物量一直在增加,尽量延长饲养时间可提高效益7、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B位于食物链的第四营养级B.图1中过程1只代表光合作用,2、3、4、5过程是呼吸作用C.在图2中③和④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D.在图2中,兔子和狼的数量都能维持相对稳定,是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的8、在单一农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生态农场,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的全面丰收。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练习题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练习题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练习题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维护专项练习1.环境效果和环境危机环境效果可分为原生环境效果和次生环境效果。

原生环境效果又称第一环境效果,是由于各种自然进程或自然灾祸,如地震、火山喷发、陆地异常等形成的环境破坏。

次生环境效果又称第二环境效果,其可分两类:一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应用自然环境和资源,使环境遭到破坏,称为生态破坏或环境破坏,如过度放牧惹起草原退步、造林拓荒形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另一是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开展而惹起的环境污染。

2.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作和退化的植物,而是后来经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域传达过去的,并可以在自然形状下可以生长和繁衍的物种。

可以经过以下的规范定义入侵物种:(1)经过有意或有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根源地域域;(2)在外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构成了自我再生才干;(3)给外地的生态系统或天文结构形成了清楚的损害或影响;(4)中国国际被引出其根源地的物种和来自其他国度的非本地物种。

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基因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物种种群是退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进程中坚持和开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退化的结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

维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维护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例1.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消费者都能停止光协作用分解无机物B.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分解者位于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D.阳光、热能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变式探求】如图是普通生态系统的结构形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此图中有2条食物链B.组分1、2、3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C.食物网中组分3中生物可以处于不同营养级D.碳元素在三个组分中以无机物的方式循环【举一反三】图示某海湾大陆架的食物网。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练习:一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练习:一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解析)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夯基提能卷⑪立足于练题型悟技法——保底分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题2分)1.[2019·四川乐山调研]下列关于生态学方面的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C.群落演替能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A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B错误;群落演替能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正确;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此外生态系统还具有信息传递功能,D正确。

2.[2016·全国卷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无机环境;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能反复利用,两者均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A正确,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体现了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C正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保持其相对稳定,D正确。

3.[2016·全国卷Ⅲ]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该树林中存在的食物链为树→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导致黄雀数量减少,螳螂数量增加,蝉数量减少,A错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由细菌流向生产者,B错误;食物链越长,能量消耗的环节越多,C正确;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固定的,一般包括呼吸散失、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及未被利用,D错误。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0 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docx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0 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docx

专题10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2019全国卷I・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墙养时丽23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答案】D【分析】分析曲线可知,更新培养基时间间隔越短,细菌甲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数量越多。

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3 h (对应a曲线)时,种群增长为J型曲线,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10 h (对应b 曲线)时,种群增长类似于J型曲线,但增长速度较缓慢,而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 (对应c曲线)时,种群增长为S型曲线。

【详解】细菌甲是异养生物,通过分解培养基中的有机物获得无机物,给自身提供养分,A正确;更换培养基,为细菌提供了新的营养物质并除去了代谢废物,因此,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根据题图可知,在23 h前,a组细菌甲的生长曲线呈现J型增长,说明a组培养基中资源和空间充足,C正确;由题图曲线可知,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在早期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D 错误。

故选D。

2.(2019全国卷II-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答案】A【分析】1、生态金字塔包括三种类型: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重难点大题练时间 / 40分钟一、知识情景运用1.要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羊的种群数量的变化,需要调查该种群的。

2.草场内的不同植物高低错落,这是群落的结构;由于种种原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很大差别,这是群落的结构。

3.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演替。

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逐渐增加。

4.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不会因为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而崩溃,是因为。

5.农田管理中,要积极进行灭虫、除草等,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6.蚕以桑树为食,蚕沙(粪便)投入鱼塘可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蚕沙中的碳元素只能以形式流向鱼,向鱼塘中少量投入蚕沙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

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反映草原被野火燃烧后能恢复原样,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草变绿作为一种物理信息传递给野兔,野兔的数量也会发生变化,说明信息传递能够。

8.现今,大量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工业排放等使湿地的污染程度加重。

过度放牧,导致很多湿地植物不能有规律地完成其生活周期,导致湿地植物的丧失;工业排放的未经净化的污水中含有高浓度的镉、铅等,如果人食用湿地鱼类,也将对人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原因是。

9.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是原有森林生态系统崩溃的鲜明例子,该事例说明。

10.农民种地需要不断施肥、灌溉以及控制病虫害,这说明,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二、非选择重点强化11.[2017·合肥一模]在稻—鱼—蛙共生农田生态系统中,除普通农田生态系统拥有的水稻、杂草、害虫、田螺等生物外,还有鱼和蛙,它们能起到松土、除草和除虫的作用,其粪便和残饵又成为绿色肥料。

请回答:(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根据如下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只/m2。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样方面积1 1 12 2 2(m2)田螺数量16 17 16 36 30 40(2)某普通农田中有水稻、飞蝗、食虫鸟、青蛙、蛇等生物,请按捕食关系,绘出相应的食物网。

(3)卷叶螟是稻田中主要害虫之一,用性外激素诱捕卷叶螟可直接改变卷叶螟的,从而最终达到降低种群密度的目的,该方法是应用信息传递来防治害虫。

(4)与普通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稻—鱼—蛙共生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更高。

12.[2017·陕西榆林一模]如图Z4-1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请据图分析回答:图Z4-1(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蜣螂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中获取的能量为。

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由图可知,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

(2)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初级消费者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填“K”或“K/2”)值,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4)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

若将(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比例由1∶1调整为1∶3,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13.[2017·四川广元二模] 我国西部资源开采过度,湿地和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由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西部开发中面临的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

如图Z4-2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图Z4-2(1)优良牧草与杂草、毒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

当草色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体现了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有脱落的标记(标记不影响被捕食,脱落的标记仅为鼠被天敌捕食后留下)。

这种情况下,估算的K 值会 (填“偏高”“降低”或“不变”)。

(3)除图中所示生物种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 ,这样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形式进入该群落。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调节是该调节能力的基础。

与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相比较,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原因是 。

(5)西部湿地不仅能储蓄大量水分,还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了降水,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14.[2017·汕头一模] 水葫芦的学名叫凤眼蓝,在我国南方有广泛分布,是主要的外来入侵种。

(1)有人研究水葫芦的光合作用与水体pH 的关系,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pH 黑暗条件下CO 2释放量[μmol/(mg ·h)]光照条件下CO 2 吸收量[μmol/(mg ·h)] 5.040 100 6.045 150 7.060 200 8.0 50 1809.0 40 10810.0 40 35①当水体中pH为5.0时,水葫芦的呼吸速率是μmol/(mg·h),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为μmol/(mg·h)。

②实验条件下,水葫芦生长的最适pH为,判断的依据是。

③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pH改变时,对水葫芦的影响更显著。

若其他条件不变,当pH由9.0增大到10.0时水葫芦的光补偿点最可能(填“左移”“右移”或“不移动”)。

(2)水葫芦在富含N、P的水体中生长繁殖迅速,短期内其种群数量呈“”型增长。

水葫芦大量浮生的水体中,溶解氧减少,水质恶化,使水生生态系统的降低,由此引起的生物群落变化属于。

(3)专业人员试图用控制污染物排放、喷洒药物、引进天敌等措施来解决水葫芦大量繁殖所引发的生态危机,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水葫芦的。

也有人发现水葫芦可作为家畜饲料或者入药,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5.[2017·河南六市一模]虽然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但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人口素质问题等,才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口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1)“二孩政策”的实施能提高人口出生率从而改变我国人口的。

(2)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复杂,这显著提高了,还为动物提供了。

(3)环境改善后不断出现狼群活动的报道,狼与兔子之间可以通过识别对方的气味从而捕食或逃避捕食,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功能是。

粪便量与摄入量之比一般是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兔子。

重难点大题练(四)1.年龄组成2.垂直水平3.次生物种丰富度(或多样性)4.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5.设法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更有益的地方6.一有机物抵抗力7.恢复力稳定性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8.多样性重金属污染,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使处于高营养级的人体内重金属含量过高9.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

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强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10.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11.(1)17 (2)如下图(3)性别比例化学(4)抵抗力[解析] (1)根据种群密度计算方法,将4、5、6号样方面积转换为1 m2后取平均值。

种群密度=(16+17+16+18+15+20)/6=17只/m2。

(2)根据各生物的关系绘制食物网,食物网图见答案。

(3)用性外激素诱捕卷叶螟可以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该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4)与普通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稻—鱼—蛙共生农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12.(1)N2/N1×100% N20N5/N2×100%生产者生长、发育和繁殖(2)K0 (3)负反馈调节(4)1.69[解析] (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为N2/N1×100%。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同化的能量N2。

从题图中可知,蜣螂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初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而初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属于它获取生产者能量后未被消化吸收的部分(食物残渣),所以蜣螂实际获得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而不是初级消费者。

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是N2,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是N5,因此二者间能量的传递效率是N5/N2×100%。

生产者同化的能量的两个去路:一部分用于呼吸,另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生长、发育和繁殖。

(2)当生态系统达到稳定时,初级消费者的种群数量应该达到K值,此时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的稳定,增长速率为0。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4)设膳食结构调整前(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供给人类的总能量为X,调整后(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供给人类的总能量为Y,则有÷10%+÷10%÷10%=÷10%+÷10%÷10%,整理得22X=13Y,则Y∶X=22÷13≈1.69。

13.(1)竞争信息传递(2)不变(3)分解者二氧化碳(4)负反馈湿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5)间接[解析] (1)优良牧草与杂草、毒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

当草色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有脱落的标记,但标记不影响被捕食,脱落标记仅为鼠被天敌捕食后留下的,则这不会导致估算的K值发生变化。

(3)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所示生物类群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CO2形式进入该群落。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该调节能力的基础。

与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相比较,湿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5)西部湿地不仅能储蓄大量水分,还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了降水,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