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测量作业流程及责任体系细则
工程测量部门规章制度有哪些
工程测量部门规章制度有哪些一、部门组织结构工程测量部门的组织结构包括部门领导、测量组、监测组和校核组。
部门领导负责部门的日常管理和工作安排;测量组负责对工程项目进行测量工作;监测组负责对工程项目进行监测工作;校核组负责对测量和监测结果进行校核。
二、工作流程1. 项目接收工程测量部门接收工程项目的测量委托书后,需立即组织工作人员进行项目的初步调研,确定项目的具体范围和测量方法。
2. 测量计划制定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求,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确定测量的具体内容、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3. 测量工作根据测量计划,工程测量部门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测量工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监测工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测量部门需要对工程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问题,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5. 测量与监测结果校核工程测量部门负责对测量和监测结果进行校核,确保数据准确无误,符合工程要求。
6. 报告编制根据测量和监测结果,编制相关报告,向委托方和相关部门提交工作成果。
7. 工作总结工程测量部门需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质量保证1. 严格遵守测量规范和标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执行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杜绝违规操作和疏漏现象发生。
3. 抓好内部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四、安全防护1.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装备,做到安全生产、安全工作。
3.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五、工作纪律1. 严格遵守工作时间和工作要求,做好个人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 遵守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杜绝违规行为和不良习惯。
3. 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六、奖惩机制1. 对表现突出和工作成绩显著的员工给予奖励和荣誉,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工程测量和监控制度
工程测量和监控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工程项目的测量与监控活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法规标准。
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项目的测量和监控工作的人员。
3. 测量和监控工作应遵循公正、客观、准确、及时的原则。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1. 项目部应设立专门的测量和监控小组,负责全面的测量和监控工作。
2. 测量小组由专业测量师组成,负责实施具体的测量操作。
3. 监控小组由质量监督人员组成,负责对测量结果进行复核和监控。
4. 项目经理负责协调测量和监控工作,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
三、测量工作程序1. 测量前,应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 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和测量要求,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
3. 实施测量时,应按照既定方案进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完成测量后,应及时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
四、监控工作程序1. 监控人员应对测量过程进行实时监督,确保测量操作符合规范。
2. 对测量数据进行复核,确保无误后方可用于后续工作。
3. 对于关键节点和重要部位的测量,监控人员应进行重点检查。
4. 发现测量数据异常时,应立即通知测量人员进行复测。
五、数据处理与报告1. 测量数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和分析,形成测量报告。
2. 测量报告应详细记录测量过程、结果及分析结论。
3. 测量报告需经过项目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方可提交给相关使用部门。
六、质量控制1. 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
2. 对于测量和监控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3. 建立完善的误差分析和处理机制,减少人为和技术误差。
七、安全管理1. 测量和监控作业现场应遵守安全生产规定,确保人员安全。
2. 对于特殊环境和危险场所的测量,应制定专项安全措施。
3.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八、制度的修订与完善1. 本制度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的变化进行适时修订。
2. 对于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内容。
工程测量监控制度
工程测量监控制度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工程测量监控活动,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和进度得到有效控制。
适用于本公司承担的所有建设工程项目的测量监控工作。
二、责任主体1. 项目经理负责全面监督测量监控工作的实施。
2. 测量工程师负责具体的测量操作和数据处理。
3. 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对测量结果进行审核和验收。
4.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测量过程中的安全监督。
三、测量监控流程前期准备1. 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包括测量的目的、内容、方法、时间安排等。
2. 确保测量设备的精度和性能符合要求,进行必要的校准。
3. 对参与测量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熟悉测量方法和操作流程。
测量实施1. 按照测量计划进行现场布点、数据采集。
2. 采用适当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GS、水准仪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 记录测量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及时上报异常情况。
数据处理与报告1.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得出准确的测量结果。
2. 编制测量报告,包括测量结果、分析结论和建议措施。
3. 将测量报告提交给项目经理和相关部门进行审核。
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1. 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良好运行。
2. 对于关键部位的测量,应进行多次复核,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3. 在测量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监督检查1. 质量监督部门应对测量过程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确保测量活动的规范性。
2. 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测量工程师,并监督整改措施的实施。
3. 定期组织测量技术和经验的交流会,提高测量团队的整体水平。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技术部门负责解释。
对于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需经过公司高层批准。
测量工程管理制度
测量工程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测量工程的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2. 测量工程管理应遵循科学、准确、及时、经济的原则。
3.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和个人。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1. 成立专门的测量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监督和管理测量工作。
2. 测量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测量计划、组织实施测量工作、审核测量成果、处理测量事故等。
3. 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并定期接受专业培训。
三、测量计划1. 测量计划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进度制定,明确测量的目的、内容、方法、时间和人员分工。
2. 测量计划应在施工前得到批准,并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一部分。
四、测量实施1. 测量工作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测量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3. 现场测量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测量时间、位置、方法和结果等。
4. 对于关键部位的测量,应采取多次测量和交叉验证的方式,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
五、数据处理与审核1. 测量数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 数据处理结果应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作为施工决策的依据。
3. 测量成果应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由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方可使用。
六、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1. 测量工程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测量成果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测量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3. 对于测量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做好记录。
七、事故处理与纠正措施1. 发生测量事故时,应立即停止相关工作,保护现场,并进行调查分析。
2. 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影响,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 对于重大测量事故,应及时报告上级管理部门,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八、制度的修订与完善1. 本制度应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和技术发展进行不定期的修订。
2. 对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收集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制度。
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流程图
工程施工管理流程图1.1 施工管理阶段流程图
2.1工程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安全)控制动态图
3.1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工作流程图
4.1
5.1 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1)单位工程质量控制基本程序(图5-1)2)开工基本程序(图5-2)
3)分包单位资格审查基本和序(图5-3)
4)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审批基本程序(图5-4)
不同意修
改后再报
5)工程测量放线签认基本程序(图5-5)
6)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控制基本程序(图5-6)
7)工程预检、隐检,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签认基本程序(图5-7)8)工程质量问题及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基本程序(图5-8)
9)单位工程验收基本程序(图5-9)
10)工程项目保修阶段验收基本程序(图5-10)
6.1 工程进度控制程序(图3-1)
7.1 工程成本控制程序
1)工程款支付基本程序(图7-1)2)竣工结算控制的程序(图7-2)
8.1 合同管理的程序
1)工程变更管理的基本程序(图8-1)2)工误延期管理的基本程序(图8-2)
3)工程洽商控制及签认的基本程序(图8-3) 4)费用索赔管理的基本程序(图8-4)
5)合同争议调理的基本程序(图8-5) 6)违约处理的基本程序(图8-6)
7)工程暂停及复工管理的基本程序(图8-7)。
检维修及施工作业安全管理细则(3篇)
检维修及施工作业安全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检维修及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检维修及施工作业的各个环节,包括检维修方案制定、施工组织、作业操作、风险控制等。
第三条检维修及施工作业应按照“预先防范、严格控制、及时处理”的原则进行,切实保障作业环境的安全和员工的安全。
第四条检维修及施工作业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和管理,减少作业事故的发生。
第五条检维修及施工作业的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并按照规定参加安全培训和考核。
第六条检维修及施工作业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以确保作业风险的控制和处理能力。
第七条检维修及施工作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工作职责。
第八条相关人员在检维修及施工作业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事故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应对。
第二章检维修及施工作业前期准备第九条进行检维修及施工作业前,应制定详细的维修方案,明确作业范围、任务要求、安全风险等内容,并获得相关人员的同意。
第十条维修方案应综合考虑作业设备、环境、作业人员等因素,合理安排作业流程和控制措施,并制定相应的安全作业指导书。
第十一条维修方案的编制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经过审批后方可执行,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
第十二条维修方案中应包括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作业设备的安全检查、场地的安全标识等内容,以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
第十三条在检维修及施工作业前应对作业场所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并做好相关的安全标识和警示。
第十四条检维修及施工作业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了解作业要求、掌握安全技能,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第十五条检维修及施工作业前,应设立安全管理小组,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工作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安全计划和检查制度。
工程测量部规章制度
工程测量部规章制度一、总则1. 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工程测量部的工作流程,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的效率。
2. 工程测量部应遵守国家有关测量的法律法规,按照行业标准执行测量任务。
3. 所有测量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并定期接受复训。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1. 工程测量部应设立部门经理,负责全面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2. 下设若干测量小组,每组配备组长一名,负责现场测量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3. 测量员负责具体的测量操作,记录数据,并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4. 数据处理人员负责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三、工作流程1. 接到测量任务后,测量组长需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人员分配、设备准备和时间安排等。
2. 测量前,应对测量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3. 现场测量时,必须按照作业计划执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测量完成后,应及时整理和记录数据,由数据处理人员进行分析和复核。
5. 最终成果应由部门经理审核确认,方可提交给相关部门或用于后续工作。
四、质量控制1. 测量过程中应实行双人复核制度,即每次测量至少有两名测量员同时进行,互相核对数据。
2. 对于关键性测量,应采用多种方法或多套设备进行交叉验证。
3. 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检定和维护,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的测量误差。
4. 对于测量成果,应建立质量追溯机制,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有明确的责任人。
五、安全管理1. 测量人员在现场工作时,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 对于特殊环境或高危区域的测量工作,应制定特殊的安全措施,并经专业人员评估后方可进行。
3.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测量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六、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或其他纪律处分。
2. 如因测量失误导致严重后果,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进行事故分析和总结。
七、附则1. 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工程测量部负责解释。
公司工程测量管理制度
公司工程测量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承接的所有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
2. 工程测量工作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定期参加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二、组织管理1. 公司设立专门的测量部门,负责全面的测量工作。
2. 测量部门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工程测量经验和管理能力,对测量结果负责。
3. 测量部门应根据项目需求,合理配置测量人员和设备。
三、测量准备1. 测量前,应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设备的精度符合要求。
2.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
3. 测量人员应熟悉施工现场环境,了解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
四、测量实施1. 测量工作应在稳定的气候条件下进行,避免恶劣天气影响测量结果。
2. 严格按照测量方案执行,确保数据采集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3. 对于关键部位的测量,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叉验证。
4. 测量数据应及时记录,并由第二人复核确认无误后签字。
五、数据处理1. 测量数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和计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数据处理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报告中应包含原始数据、处理方法和最终结果。
3. 对于异常数据,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重新测量或调整。
六、质量控制1. 测量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测量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
2. 对于重大工程或复杂工程,应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测量成果的审核。
3. 发现测量错误或偏差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并分析原因防止再次发生。
七、安全管理1. 测量人员在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备。
2. 在高空或其他危险区域进行测量时,应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
3. 测量设备应妥善保管,防止损坏或丢失。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测量部门负责解释。
2. 对于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执行。
3. 本制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工程测量规章制度
工程测量规章制度一、总则1. 为确保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2. 本规章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地形测绘、施工放线、成果验收等各个阶段。
3. 所有测量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测量操作规程执行任务。
二、组织管理1. 成立专门的测量小组,负责全面的测量工作。
2. 测量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并定期接受专业培训。
3. 测量小组的工作直接向项目经理汇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设备管理1. 测量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其精度和稳定性。
2. 所有测量设备应有明确的责任人,并建立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
3. 对于精密或昂贵的测量设备,应实行专人管理和使用。
四、操作规程1. 测量前应对测量区域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
2. 测量时应使用经过校验的设备,并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
3. 测量数据应及时记录,并由第二人复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 遇到复杂或特殊情况时,应及时上报并寻求解决方案。
五、数据处理1. 测量数据应统一归档管理,便于查询和分析。
2. 数据处理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软件,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3. 对于关键数据,应进行多次验证和对比分析,避免误差的产生。
六、质量控制1. 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体系,对测量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定期对测量成果进行抽查,评估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七、安全管理1. 测量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特殊环境下的测量工作,应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
3.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团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八、附则1. 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项目经理负责解释。
2. 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3. 本规章如有更新,应及时通知所有测量人员并做好培训工作。
工程测量作业制度
工程测量作业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定工程测量的基本要求、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所有参与工程测量的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本制度,未经培训或未获得相应资质的人员不得从事测量工作。
3. 测量作业应遵循国家相关测量规范和标准,确保测量活动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二、组织管理1. 成立专门的测量小组,由具备专业资格的测量工程师负责,成员应包括必要的辅助人员。
2. 测量小组应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测量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3. 测量设备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精确度和良好状态。
三、作业准备1. 在进行现场测量前,应对测量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设备性能满足测量要求。
2. 根据工程特点和测量目的,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和方案,包括测量方法、点位布置、数据采集和处理等。
3. 现场测量前,应对测量区域进行清理,排除可能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
四、现场测量1. 严格按照测量计划和方案进行作业,确保每一步骤都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2. 测量过程中应有专人记录数据,同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复核,防止数据错误。
3. 如遇特殊情况需变更测量方案,应及时上报并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五、数据处理1. 测量数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和计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数据处理结果应进行多轮校验,必要时应进行交叉检验或第三方审核。
3. 最终成果应以书面报告形式提交,报告中应包含测量方法、数据表格、图纸和相关分析说明。
六、质量控制1. 建立完善的测量质量管理体系,对测量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2. 定期对测量成果进行内部审核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鼓励创新和改进,不断提高测量技术和管理水平。
七、安全生产1.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确保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
2. 现场测量时应注意交通安全,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措施。
3. 对于高风险区域的测量作业,应制定特殊的安全措施,并严格执行。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项目负责人负责解释。
测量监测工作制度
测量监测工作制度一、总则1.1 为了加强工程测量监测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承担的各类工程测量监测工作,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以及相关的施工监测和运维监测等。
1.3 本制度所称测量监测工作,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项目的地理位置、几何形状、物理性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连续的、全面的测量和监测活动,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组织管理2.1 企业应设立测量监测管理部门,负责企业内部测量监测工作的统一管理和协调。
2.2 工程项目应设立测量监测小组,负责工程测量监测工作的具体实施。
2.3 测量监测小组应由具有相应资格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工程测量监测方案的编制、实施和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
2.4 企业应定期对测量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测量监测方案3.1 测量监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要求、施工进度等因素进行编制,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3.2 测量监测方案应包括测量监测的目的、内容、方法、周期、精度要求、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3.3 测量监测方案应根据工程进度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测量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测量监测实施4.1 测量监测工作应按照测量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确保测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测量监测工作应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软件,提高测量监测工作效率。
4.3 测量监测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确保测量监测数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4.4 测量监测工作应做好记录和资料整理,确保测量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5.1 测量监测数据应按照规定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5.2 测量监测数据应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工程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为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目标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工程项目测量包干制度范本
工程项目测量包干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程项目测量工作,提高工程测量质量,保证工程测量准确性和合理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测量技术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包括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
第三条工程测量包干制度是指对工程测量服务进行包干化管理的制度,由监理单位委托工程测量服务单位对工程测量服务进行包干式管理和实施。
第四条工程测量包干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明确测量项目范围、制定测量方案、实施测量工作、编制测量报告、组织测量验收等。
第五条工程测量包干的单位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并严格按照合同要求执行工程测量任务。
第六条工程测量包干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测量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确保工程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第七条监理单位应当对工程测量包干单位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八条本制度所称工程测量,是指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施工实际需要,采用各种测量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的工作。
第二章工程测量包干流程第九条工程测量包干的流程包括测量项目确认、测量方案制定、测量工作实施、测量报告编制、测量验收等环节。
第十条测量项目确认: 监理单位委托工程测量包干单位进行测量服务时,双方应当共同确认测量项目范围、工作内容、时间节点、费用等事项,并签订工程测量包干合同。
第十一条测量方案制定: 工程测量包干单位应当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实际需要,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测量工具、测量时间、测量人员等内容,并向监理单位提交审核。
第十二条测量工作实施: 工程测量包干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测量方案要求,组织测量人员进行测量工作,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第十三条测量报告编制: 测量工作完成后,工程测量包干单位应当及时编制测量报告,明确测量数据、结果分析、问题及建议等内容,并向监理单位提交。
第十四条测量验收: 监理单位应当对工程测量包干单位提交的测量报告进行验收,核实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对符合要求的测量结果予以批准。
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手册
目录中铁五局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手册10第一章总则10第一条为加强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局)工程项目管理,夯实项目管理基础,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健全项目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项目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程序化和系统化,有效促进局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手册。
10第二条本手册适用于局及子公司在建的国内外各类工程项目.本手册按照《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办法》的篇章结构和条款内容编制。
局属各单位应制订相应的细则作为执行本手册的配套文件.10第三条工程项目管理遵循“集约化、标准化、精细化、全员、全过程、全覆盖”原则,项目层面的标准化、精细化突出体现在项目管理层级化、要素管控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产品清单预算化、管理责任矩阵化、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流程标准化、作业队伍组织化、管理报告格式化、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化、绩效考核科学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团队理念国际化等“13化”管理内容。
10第四条局、子公司层面实行法人管项目,项目管理的集约化突出体现在“12大集中”管控,包括:物资集中采购配送、设备集中采购和租赁、劳务分包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施工组织设计集中管理、限价集中管理、管理策划集中进行、责任成本集中管控、二次经营集中组织、合同集中管理、业务流程集中制定、督导检查集中进行。
目的是增强局、子公司对项目的控制力,实现项目管理由前台管理向前台和后台协同管理转变,提高项目运行质量。
10第五条工程项目实施分级管理。
局是工程项目管理的管控层,局指、子公司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责层,子公司项目部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执行层,作业队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操作层.局合同成本管理部是组织指导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归口部门。
11第二章投标管理11第六条标前调查11第七条投标评审11第八条项目投标总结11第九条合同签订11第三章前期策划13第十条经营交底13第十一条施工调查13第十二条管理交底14第十三条项目管理策划书14第四章组织管理15第十四条项目管理委员会15第十五条项目管理机构及职责15第十六条建立标准化流程21第十七条项目部岗位及定员23第十八条岗位责任书24第十九条项目部经济承包责任书24第二十条项目管理报告24第五章产品清单和责任矩阵25第二十一条建立项目产品清单25第二十二条建立项目管理责任矩阵26第二十三条试点推行26第六章后台管理26第二十四条建立完善后台管控体系26第二十五条后台支持、服务及督导27第二十六条关键要素资源后台集中管控28第二十七条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后台管控28第七章合同管理29第二十八条合同管理原则29第二十九条项目合同管理职责分工29第三十条合同评审和签订30第三十一条合同履行31第三十二条例外管理32第八章成本管理33第三十三条成本要素控制33第三十四条责任成本管理体系34第三十五条项目部责任成本管理分工35第三十六条成本调查与策划36第三十七条责任成本预算编制37第三十八条责任成本预算审批和下达38第三十九条责任成本分解与计划38第四十条责任成本控制39第四十一条责任成本计价41第四十二条责任成本分析41第四十三条项目责任成本检查及预警42第四十四条责任成本考核和奖惩43第四十五条变更索赔(二次经营)管理44第九章物资管理45第四十六条物资市场调查45第四十七条物资计划管理46第四十八条物资供应商管理47第四十九条物资采购47第五十条物资验收与检验49第五十一条物资使用与盘点50第五十二条物资核算50第五十三条周转材料和小型机具管理52第五十四条物资调差资料管理53第五十五条工地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处理53第十章设备管理54第五十六条编制机械设备配置计划54第五十七条机械设备的集中装备采购54第五十八条机械设备租赁管理54第五十九条机械设备进(退)场管理55第六十条机械设备现场管理55第六十一条特种机械设备管理56第六十二条机械设备内业管理56第十一章分包管理57第六十三条分包模式57第六十四条分包原则57第六十五条劳务队伍选择57第六十六条劳务企业使用57第六十七条劳务企业进场58第六十八条分包方的现场管理59第六十九条分包限价及结算59第七十条劳务队伍考评62第十二章进度管理63第七十一条项目进度管理的要求63第七十二条施工进度跟踪64第七十三条施工进度检查与计划调整64第十三章技术管理65第七十四条技术管理体系65第七十五条设计文件审核66第七十六条工程设计变更67第七十七条标准规范68第七十八条工程测量69第七十九条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71第八十条技术交底74第八十一条试验检测管理76第八十二条技术资料83第八十三条科技管理83第八十四条节能减排85第八十五条安全质量技术管理85第八十六条物资设备相关技术管理工作86第八十七条工程计量与收方结算87第八十八条过程控制87第八十九条竣工文件及竣工交验88第十四章安全管理91第九十条安全生产保证体系91第九十一条安全生产策划92第九十二条安全教育93第九十三条安全防护94第九十四条安全检查94第九十六条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96第九十七条“安全标准工地”创建、申报96第十五章质量管理97第九十八条质量策划97第九十九条三检及工程首件制98第一百条工程旁站99第一百零一条领导带班99第一百零二条隐蔽施工及质量评定100第一百零三条成品保护及工程创优101第一百零四条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置101第十六章环境职业健康卫生管理103第一百零五条环境管理103第一百零六条职业健康卫生管理104第十七章财务管理106第一百零七条财务机构和人员管理106第一百零八条财务政策106第一百零九条财务基础管理107第一百一十条合同保函及保证金107第一百一十一条预算管理107第一百一十二条资金管理108第一百一十三条债权债务管理109第一百一十四条劳务人员工资支付管理110第一百一十五条收入、成本、费用核算110第一百一十六条财务决算110第一百一十七条经济活动分析111第一百一十八条税务管理112第一百一十九条会计档案整理112第一百二十条财务监察113第十八章薪酬与绩效管理113第一百二十一条薪酬分配管理113第一百二十二条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分配113第一百二十三条一般员工绩效管理114第一百二十四条期末考核的基本条件114第一百二十五条亏损项目责任追究制115第十九章审计与监察管理115第一百二十六条内部审计115第一百二十七条外部审计116第一百二十八条效能监察117第二十章综合事务管理118第一百二十九条制度建设118第一百三十条驻地管理119第一百三十一条办公用品管理119第一百三十二条荣誉资料的管理119第一百三十三条保险集中管理120第一百三十四条印章管理120第一百三十五条施工影像管理120第二十一章收尾管理121第一百三十六条收尾项目的确认121第一百三十七条收尾项目人员管理121第一百三十八条收尾项目费用管理122第一百三十九条竣工结算管理122第一百四十条工程竣工验收123第一百四十一条工作移交123第一百四十二条工程资料归档及移交123第一百四十三条工程总结和项目部撤销124第一百四十四条项目投诉管理125第二十二章作业层建设126第一百四十五条作业层的组成126第一百四十六条管理重点126第一百四十七条作业层的培训127第一百四十八条作业层培育发展127第二十三章项目文化建设128第一百四十九条项目文化建设128第二十四章后评价131第一百五十条项目后评价的目的131第一百五十一条具体评价内容131第二十五章监督与检查132第一百五十二条监督与检查132第二十六章附则133第一百五十三条术语解释133第一百五十四条发布试行133中铁五局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手册前言工程项目是我们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经营效益的主要来源、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工程测量项目制度
工程测量项目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工程测量活动,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2. 工程测量应遵循国家有关测量标准和规范,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测量工作。
3.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测量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专门的测量小组,负责全面的工程测量工作。
2. 测量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资格证书,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测量设备。
3. 测量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现场勘察、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测量成果的提交与审核等。
三、测量准备工作1. 测量前应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和现场勘察,了解工程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
2. 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设备,编制详细的测量方案。
3. 对测量设备进行检校,确保其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四、测量实施1. 按照测量方案进行现场布点、设置控制网和高程基准。
2. 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形成初步测量成果。
五、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1. 建立健全的测量质量控制系统,对测量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2. 定期对测量成果进行复核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六、成果提交与审核1. 将测量成果整理成册,包括文字报告、图纸和电子数据等。
2. 提交测量成果给项目管理方和设计单位,供后续工程使用。
3. 由专业人员对测量成果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
七、档案管理与保密1. 建立完整的测量档案,包括原始记录、计算书、成果图等。
2. 对测量档案进行分类、编号和归档,便于查询和使用。
3. 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未经授权不得泄露测量成果和相关信息。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项目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测量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制度内容。
3. 本制度如有更新,应及时通知所有相关人员并做好培训工作。
测量员主要工作制度
测量员主要工作制度一、测量员岗位职责1. 完成测量任务:根据项目需求,统筹安排,按时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测量任务,为各项目体做好各项测量技术的服务工作。
2. 收集测量资料:做好测量资料的管理与收集工作,确保所有测量资料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3. 保养测量仪器:负责测量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护,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行。
4. 熟悉施工图纸:在测量前,认真学习和校核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确保测量工作准确无误。
5. 制定测量放线方案:在测量前,与建设单位共同对红线桩测量控制点进行实地校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测量放线方案。
6. 测量仪器校正: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核定和校正,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7. 放线、验线工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负责做好放线、验线工作,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8. 测量资料整理:及时整理和完善基线复核、测量记录等测量资料,为施工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9. 垂直观测、沉降观测:负责垂直观测、沉降观测,并记录整理观测结果(数据和曲线图表)。
10. 参与质量控制:参与项目质量控制工作,对测量环节进行质量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11. 协助解决问题:在测量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设计、施工等方面密切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12. 持续学习:积极参加各类测量技术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测量员工作管理制度1. 测量计划管理制度:项目启动前,制定详细的测量工作计划,明确测量任务、时间节点、责任人等。
2. 测量资料管理制度:建立测量资料管理档案,统一归档、存储,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3. 测量仪器管理制度:制定测量仪器管理制度,包括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校准等环节,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行。
4. 测量数据管理制度:建立测量数据管理制度,规范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分享流程,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5. 测量放线质量管理制度:制定测量放线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放线、验线标准及方法,确保放线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工程测量和控制制度
工程测量和控制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工程测量和控制活动,确保工程建设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法规标准。
2. 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测量和控制工作。
3.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建设工程,包括但不限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专门的测量控制小组,负责全面的测量和控制工作。
2. 测量控制小组由专业的测量工程师和技术员组成,确保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3. 测量控制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测量计划、执行测量作业、数据处理与分析、成果报告编制等。
三、测量计划与实施1.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进度,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明确测量的时间、内容和责任人。
2. 测量工作应使用经过校准的仪器和设备,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 测量实施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记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四、质量控制与误差分析1. 对于重要的测量结果,应进行多次复核和比对,以消除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2. 对于超出允许范围的误差,应及时进行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 定期对测量控制过程进行质量评审,不断提升测量控制的精度和效率。
五、数据管理与报告1. 所有测量数据应当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损坏或被篡改。
2. 测量数据应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记录和存档,便于查询和使用。
3. 测量成果应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报告中应包含测量方法、结果及其分析评价等内容。
六、安全与环境保护1. 测量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在特殊环境下进行测量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鼓励采用环保型测量技术和设备,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七、监督与考核1. 建立测量控制工作的监督机制,确保制度的执行效力。
2. 定期对测量控制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其效率和质量,及时给予反馈和改进建议。
3. 对于违反测量控制制度的行为,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工程项目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总则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总则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旨在明确工程测量的基本要求、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适用于公司承担的所有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
二、组织结构和职责1. 成立专门的测量小组,负责全面的测量工作,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报告编制等。
2. 测量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测量设备。
3. 测量小组的工作直接向项目经理汇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测量计划和程序1. 在工程开工前,测量小组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需求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
2. 测量计划应包括测量的目的、内容、方法、时间表和所需资源等。
3. 测量工作应按照既定程序进行,确保每一步骤都有记录和审核。
四、设备和工具1. 测量小组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测量设备和工具,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2. 所有测量设备应有明确的责任人,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保养。
五、数据管理和保密1. 测量数据应实时记录并存档,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
2. 对于关键数据,应实行保密制度,防止数据的泄露和滥用。
六、质量控制1. 测量工作应遵循“谁测量、谁负责”的原则,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定期对测量成果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七、培训和技能提升1. 定期组织测量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
2. 鼓励测量人员参加专业交流和技术研讨,不断吸收新的测量技术和理念。
八、应急管理1. 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设备故障、数据丢失等。
2.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测量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九、持续改进1. 定期评估测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根据工程实践和管理经验进行优化更新。
2. 鼓励创新思维和方法,不断提升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十、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技术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测量工作管理实施细则范文
测量工作管理实施细则范文一、引言测量工作是工程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
因此,科学有效的测量工作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测量工作的筹备、实施、评估等环节,提出一套测量工作管理的实施细则,旨在提高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测量工作的筹备阶段1.明确测量工作目标:在项目开始之前,要明确测量工作的目标,如精确测量地形、确定建筑结构尺寸等。
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项目整体目标一致。
2.制定项目测量计划: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目标,制定测量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测量方法、工具设备的准备、人员配备等内容。
3.进行前期调研:在正式开始测量之前,进行前期调研,了解测量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情况等因素,以便制定相应的测量方案。
三、测量工作的实施阶段1.合理安排测量时间:根据项目的工期和测量工作的复杂程度,合理安排测量时间。
同时,要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车等。
同时,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和优化。
3.严格控制数据质量:在测量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数据的质量。
如确保测量精度、把控测量误差等。
4.合理分工和协作:根据测量任务的复杂程度,合理分配测量人员,确保团队的协作和高效运作。
四、测量工作的后期处理1.数据分析和处理:测量完成后,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测量结果。
同时,要进行数据验证,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编制测量报告:根据测量结果,编制相应的测量报告,包括测量方法、数据分析和处理过程、测量结果等内容。
报告应具备清晰、准确、可读性强的特点。
3.信息共享和交流:在测量报告完成后,要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
可以通过会议、报告发布、交流讨论等形式,与项目团队和相关利益方进行沟通和交流。
4.评估和总结:对测量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评估过程要客观、全面,以促进测量工作的不断提高。
五、测量工作的质量保证1.培训和提升:定期组织测量人员的培训和提升,使其掌握最新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目录0 引言 (1)1. 主要内容与合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3)5. 职责 (3)5.1 工程事业部 (3)5.2 项目管理部 (3)5.3 工程事业部所属安全质量部 (4)6. 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4)6.2 施工质量检查验收 (8)7. 附录 (9)附录 A (10)附录 B (11)附录 C (12)附录 D (13)附录 E (13)附录 F (14)自 2000 年国务院发布《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来,国家建设部、国家质监总局、国家能源局和国家住建部先后颁发或者修订了《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 (2005 年)、《质量管理体系项目质量管理指南》 (2005 年)、《火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程》 (2022 年) 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2022 年)等有关工程建设管理的法规、标准。
为贯彻、执行上述法规、标准,进一步规范工程总承包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对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作了相应的规定,合用于本公司承接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其它非工程总承包的单项施工管理和项目管理服务可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者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规定。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应合用于本规定。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0]第 279 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2005]第 141 号《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国家电力公司 2002 年颁布《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 GB/T50358-2005《质量管理体系项目质量管理指南》 GB/T 19016-2005)《火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程》 DL/T1144-2022《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50319-2022《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规程》 DL5210.1~8 _2022~2022 系列标准《建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22《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GB/T50430 -20223.1 工程总承包工程总承包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者若干阶段的承包。
工程测量考核制度
工程测量考核制度一、目的和原则本考核制度旨在通过对工程测量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质量进行评估,以确保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准确无误,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考核工作应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确保每一位测量人员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考核对象本考核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项目测量工作的测量工程师、技术员以及相关辅助人员。
三、考核内容1. 理论知识:包括测量基础知识、误差理论、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等。
2. 实操技能:现场操作能力,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成果表达等。
3. 工作态度:包括对待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4. 安全意识:在测量过程中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个人和他人的安全。
四、考核方式1. 理论考试:采用闭卷或开卷形式,测试测量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2. 实操考核:通过模拟或现场操作,评估测量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日常表现:根据日常工作表现,评价测量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安全记录:检查测量人员是否有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
五、考核标准1. 理论知识:满分为100分,合格线为60分。
2. 实操技能:根据操作的准确性、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合格线为60分。
3. 工作态度和安全意识:根据日常观察和记录进行定性评价。
六、考核结果处理1. 考核合格的测量人员将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作为其参与工程项目测量工作的资格证明。
2. 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将给予一定期限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将不能参与测量工作。
3. 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有特殊贡献的测量人员,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其他事项1. 考核工作由专门的考核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确保考核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 考核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被考核人员,以便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3. 本考核制度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的修订和完善。
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测量作业流程及责任体系细则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信息时代,推进数字测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广泛应用,大力促进工程测量技术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换代,使工程测量技术向电子化、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迈进是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基本目标。
为保证公司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使工程测量更好的给项目服务,奠定良好的施工基础,规范我公司的测量作业,根据集团公司2007年5月24日颁布《施工技术管理办法》集团公司工【2007】91号,制定本细则。
一、准备工作首先由公司测量队会同项目部领导在上场会议上确定测量负责人,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建项目部测量队。
项目部测量队上场后,首先了解项目情况(如没有正式资料,可从招标文件上了解),即项目部的管区长度、主要结构物、设计标准、设计院提供的测量资料、根据设计院和业主有关要求确定所使用的规范。
根据工程情况及业主有关规定,确定项目部所需测量人员数量和测量仪器的等级,由项目总工和项目部测量负责人报告给公司测量队,由公司测量队统一调配。
项目部的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由项目部测量队长全面负责。
二、交接桩及复测方案的制定项目上场后,在项目总工的领导下参加业主组织的交接桩,对现场桩点一一进行确认。
对有破坏和松动的桩点记录清楚,会同设计提供的资料,完成交桩纪要,项目部测量队长负责对控制桩点进行加固和保护。
交接桩完成后,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网情况,由项目部测量队长制定详细的复测方案,由公司测量队和项目总工审核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复测方案的内容包括以下内容:1、测量项目概况:任务来源,测区地理位置、测量范围、地形地貌概述、测区控制点的数量、保存情况等。
2、作业依据:执行技术规范,设计资料等。
3、测量仪器设备类型、数量等配置、测量人员组织等情况。
4、设计资料与坐标系统参数。
5、测量实施方案:测量精度,控制网组网方式;观测作业技术要求、测量操作程序等;测量进度计划,进度、质量、精度保障措施,对影响本期测量作业的因素做好处理预案。
6、数据处理方案:拟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外业数据的检核内容与控制指标,平差处理方案,起算基准数据的采用等。
7、复测结果比较内容(包括坐标、距离、方位比较,测段高差、高程比较等)与限差指标、复测结论。
8、提交成果资料清单。
三、施工控制网的设计由于大部分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网不能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我们需要对设计提供的控制网进行加密(应该是在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网复测完成后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和复测同步进行)。
特大桥、1Km以上隧道都需要单独布设施工控制网,并纳入到整体控制网中。
其余地段根据施工需要直接进行加密,一般控制网需布设成多边形闭合导线环。
特大桥的控制网设计时,应尽量设计成以桥轴线为基线的多边形闭合导线环或大地四边形。
高程控制网采用闭合水准线路,如需进行跨河水准,需进行单独的跨河水准设计。
隧道洞外控制网根据隧道长度、的布置进行设计。
隧道洞外控制网首选GPS控制网,由于GPS作业不受地形限制、不受通视条件的影响,已经广泛应用于隧道洞外控制网。
如隧道长度较短,且通视条件较好时,可采用全站仪施做闭合导线环进行控制。
高程控制网隧道进出口及横洞、斜井、竖井等应进行贯通联测。
洞外控制网测量完成后应进行预计贯通误差的计算。
以上工作由项目测量队长完成后报公司测量队审核。
四、控制网复测复测方案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即可组织进行复测。
复测前由项目部测量负责人对参加复测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培训,主要是复测工作时的人员分工,总体的复测安排,每个人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现场原始数据的记录等等。
检查仪器设备的状况,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复测前应检查全站仪的棱镜常数、温度、气压改正、测量模式等仪器的参数设置是否正常,水准仪应检查i角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并做好记录。
根据制定的复测方案进行复测,复测完成后编写复测报告并上报。
复测报告的内容包括:平面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工程概况、复测范围、设计控制网概况、测量时间等情况。
2控制网测量网形略图。
3 测量仪器、人员情况。
4 测量外业作业情况(技术指标)与测量结果。
5 网平差与后处理结果。
6 复测与设计成果比较结果(坐标、距离、方位等)。
7 复测结论。
8 标段搭接测量用桩协议。
9 主要测量人员的专业证书、仪器检定证书、测绘资质附件。
高程复测成果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工程概况、复测范围、水准网布设概况、测量时间等情况。
2 测量仪器情况、人员情况。
3 测量外业作业情况与测量结果(往返高差测量汇总)。
4 数据平差处理和结果(约束平差高程及其精度)。
5 复测与设计高程或高差比较结果。
6 复测结论。
7 标段搭接测量用桩协议。
8 测量人员专业证书、仪器检定证书、测绘资质附件。
根据情况二者也可以合起来。
项目开工复测一般由公司测量队统一组织,个别项目自行组织复测,复测成果报公司测量队审核。
年度复测和定期复测一般由项目部自行组织,报公司测量队审核。
附:三网合一(客运专线、高速铁路)控制网复测标准(见附件1)五、图纸复测审图和审核测量资料是测量人员在工程开工前测量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测量人员接到施工图和测量资料后.应熟悉图纸和测量资料的内容、要点及特点,弄清设计意图,若在审图和审核测量资料时发现疑问,应及时上报技术管理部门和项目总工,以便使用准确的图纸和测量资料。
1、测量用施工图纸资料是否齐全,能否满足施工需要。
2、收到测量资料后仔细阅读测量资料说明和施工图总说明。
3、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标准规范。
4、复核曲线表中各曲线要素(转向角、半径、缓和曲线长、切线长、曲线总长、夹直线长、交点号、交点之间的方位角、里程等)。
5、检查计算测量资料中所标注各里程之间的距离、角度、桥墩(台)坐标、水准基点标高是否一致。
6、计算线路逐桩表中的坐标是否正确。
7、检查计算曲线表、水准基点表、坡度表、断链表、施工平面图、纵断面图、剖面图、桥遂涵施工图等图纸中所标注的里程、高程、几何尺寸、桥墩台中心坐标、各轴线关系等相互之间有无矛盾和差错。
8、预留、预埋位置与安装实际需要是否相符,尺寸及深度是否达到要求。
9、审核后有无问题,都必须按要求记录并上报,如有存在问题和疑点应记录汇总表(要注明图别、图号、原因,必要时附图说明)。
图纸审核和复测由项目部工程管理部部长和测量队长完成。
六、施工测量施工测量贯穿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也是项目部测量队的主要工作,如何规范施工测量工作,确保测量工作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保证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
是测量管理的重要工作。
(一)技术、测量相连接的程序1、项目开工前由项目部测量队计算逐桩坐标,由项目部技术干部、总工复核,再交给公司测量队审核后使用。
2、技术干部应提前1~2天与测量队长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测量队长统一合理安排,按时完成指定的放样部位,不得耽误工期。
3、交底内容包括:放样部位的里程、坐标、几何尺寸、示意图、完成的时间和有关要求等;技术交底一式三份,测量队长两份。
4、测量队长收到技术交底后,认真计算复核技术交底数据,合理安排放样时间,并将放样采用的测量方法和检查方法连同技术交底返回技术干部一份(放样的角度、距离、置镜点、后视点、坐标)。
5、技术干部收到测量队返回的放样完工单后必须仔细计算放样数据是否正确。
6、技术干部确认放样数据无误后再对施工队伍进行交底。
(二)放样前放样数据的准备1、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2、放样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数据以及使用的控制点成果计算放样数据,绘制放样草图,所有数据、草图均应经两人独立计算、校核。
3、用电算程序计算放样数据时,必须认真核对原始数据输入的正确性。
4、应将施工区域内的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线路轴线、曲线要素等测量成果以及工程部位的设计图纸中的各种坐标(桩号)、方位、尺寸等几何数据编制成放样数据手册,供放样人员使用。
(三)放样方法的选择1、平面位置应根据放样点的精度要求,现场作业条件和拥有的仪器设备,选择适用的放样方法,如:极坐标法、坐标法、对边测量法、正倒镜分中法、交会法、偏角法等。
2、高程放样方法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放样点的高程精度要求和现场作业条件,可分别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悬高测量法等;对高程精度要求比较高的采用水准测量法,引测基点时必须采用附合路线(闭合到已知点),高程放样点距离不宜超过500m ,对高程精度要求较低的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一般应用于路基和桥梁的基础)。
3、施工放样应尽可能用多种方法重复测量,如:闭合测量、换仪器测量、换人复核测量、换后视点或置镜点测量等,做到有放样必有检核。
(四)放样前测量仪器的常规检校1、棱镜类型、棱镜常数、补偿方式、温度、气压、电量、测距模式等检查。
2、2C 值、竖盘指标差检查。
3、水准仪i 角误差检查。
4、塔尺接头处是否有落尺现象。
5、粗平圆气泡、精平长气泡是否居中的检查。
6、对中杆垂直度检查。
(五)放样前施工控制网检查1、施工测量过程中,应对控制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
当发现控制点稳定性有问题时,应立即进行局部或全面复测。
2、当控制网中仅个别控制点位移或沉陷,而周围其它控制点仍然可靠时,可进行局部复测,并将已产生位移的控制点与周围的稳定点联成插点网,经精密测量及平差计算后,对不稳定点赋予新值。
3、当控制网中少量控制点发生明显位移,而其它控制点稳定性难以判断时,应进行全面复测。
复测宜在原定测网的基础上进行,复测精度与原网定测精度相同。
4、复测后,控制点坐标或高程的变化值小于()222复限m m +时,可认为其位移或沉降不显著,原放样仍然有效。
否则应对原放样的成果重新测算,并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六)路基施工测量放样要求1、中线加桩测量直线地段每50m 、缓和曲线10m 、圆曲线地段每20m 以及曲线五大桩等。
2、中桩高程可用水准仪也可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起闭于水准点,其限差为L 50±。
中桩高程宜观测两次,其不符值不应大于10cm ,取位至厘米。
3、路基边桩放样可根据地形的难易情况采用断面法、逐渐接近法或全站仪对边测量等测设。
4、当高挡墙、高护坡位于曲线地段施工放样时,距离每2~5m 钉设一中心桩(边桩)为宜。
其放样的结构尺寸误差、基底及顶部高差误差均不应大于5cm 。
5、改建既有线或增建第二线的施工放样,一般路基地段可按线间距放样。
陡坡地段可先根据路基横断面资料进行路基放样,待陡坡开挖放缓后,再进行中线放样现场定桩橛。
有桥梁、隧道和档土墙等建筑物的曲线地段,应现场定桩橛。
(七)沉井测量放样1、放样时应使沉井刃脚模板十字线与桥墩中心纵横十字线重合,并使沉井刃脚在同一高度平面上。
2、沉井下沉前应在外壁混凝土面上用红油漆或墨线标出纵横向轴线;在沉井顶面纵横向轴线两端适当位置标出以基本刃脚底为起算零点的四个高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