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解析“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讲解癌症成因肿瘤就是体内的痈疽

黄帝内经讲解癌症成因肿瘤就是体内的痈疽

黄帝内经讲解癌症成因肿瘤就是体内的痈疽黄帝内经讲解癌症成因杨琳在《临床医学工程》> 2008年3月15卷3期发表了一篇《肿瘤就是体内的痈疽》的文章,论述相当翔实。

《黄帝内经》对“痈疽”的形成作了一番讲解,通过研究一下这段论述,对我们认识肿瘤(癌症)的形成和预防应该会有启发。

关于“痈疽”的生成,《黄帝内经》说:“(如果)天体的运转,日月的出没,有了不规则的变动(比如气候偏冷或偏热),就会引来大地上的改变,诸如:河水泛滥,洪涝灾害,草木枯萎,农业歉收,给人类造成交通中断,人民流离失所等等的祸患。

血气的运行也是同样的道理。

血气本来循着经络脉道运行,周流不止,循环往复,就像地上的河水沿着河道流淌一样。

因为寒冷会使物质趋于凝结黏稠,当寒气侵袭经络脉道时,血液会变得象眼泪一样,一滴滴的黏稠而不爱流动。

不爱流动就会逐渐淤堵不通。

身体发现了淤堵,就会不断调用能量(卫气)试图打通淤堵,温化运走寒凝淤血,正邪在此处博弈对峙,互不相让。

就像是河道有淤塞,后继的河水会不断冲击淤堵,越积越多,蓄水胀满,于是产生了“痈肿”。

身体运来的能量(卫气)被寒凝淤血所阻挡,无法打通经脉,不断积累,就会郁积而化热。

这种虚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腐蚀肌肉,肌肉腐蚀到一定阶段就会变成脓汁。

脓汁不能被及时运走就会导致“筋”开始腐烂,腐烂的“筋”会接着腐蚀“骨”,骨被侵蚀就会导致骨髓消减枯灭,骨髓衰少就会血气枯竭,血气枯竭会使“筋”、“骨”、“肌肉”得不到营养,经脉也会因此破败漏冒,(那些不能及时运走的腐烂脓汁沿着经脉)流入五脏六腑,熏染腐蚀五脏,五脏受伤人就很容易死去了。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看到,“痈疽”最初的起因是寒气侵袭导致经脉不通引起的,因此预防“痈疽”的生成,祛寒和疏通经络应该是纲领性的法则。

一些人被“郁积而化热”的表面症状所迷惑,以为“痈疽”是热症,实在是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

如果这些“痈疽”生长在比较浅层的部位,就会表现为烂疮;如果生在比较内层的部位,比如五脏六腑旁边或者别的器官上,就很容易膨胀成脓瘤肿块。

中医对肿瘤病因与病理的认识

中医对肿瘤病因与病理的认识

中医对肿瘤病因与病理的认识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病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外界致病因子:凡人被四时不正之气,即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所侵,就能发病。

《灵枢》九针论中说:“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

刺节真邪篇中说:“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肉着……邪气居其间而不反。

发为……昔瘤”。

《灵枢》在提到肠覃时说:“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息肉乃生”。

提到石瘕时说:“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日以益大,状如怀子”。

在提到积聚时说:“积之始生,得寒乃生”。

《诸病源候论》也说:“积聚者,乃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之气所为也。

”由上所引可见,凡腹内肿瘤古人均认为由外邪,特别是风寒之邪而致。

至于火邪之为病,古人也有阐述,如刘河间,张子和对火邪很重视。

刘河间称“疮疡者,火之属”。

在治疗时力主寒凉。

以上这些说法运用于治疗时就重在祛寒、降火、攻下,这对后世影响很大。

2.饮食劳倦等慢性刺激因素:古人认为,饮食与服药不当时可能致癌。

如张璐说:“好热饮者,多患膈症”。

喻昌也说:“滚酒从喉而入,日将上脘炮灼,渐有腐熟之象,而生气不存,窄隘有加……此所以多成膈症也”。

陈实功于1615年曾写道;“茧唇因饮食煎炒,过食炙熄,痰随火行,留注于唇,初结似豆”。

更有意义的是在论脱疽的病因时说:“此毒皆起于丹石补药……毒积脏腑,真阴枯灼,种祸在身,终久必发”。

很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物质可以致癌,这与国外最早提出化学物质可以致癌的Pott相比(Pott氏于1775年发现煤烟与扫烟囱工人的阴囊癌有关)整整早了160年。

申斗垣在论担肩癌时说:“因负于肩,又枕卧冷处,致令隧道不通,著而有乏”。

过度劳倦,会损伤正气,诱使肿瘤发生。

因为人以胃气为本,接受水谷营养维持生命,如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则脾胃受伤,运化功能失职,因而产生疾病。

如李东垣就认为内伤脾胃是一切疾病发生的基础,所以,肿瘤的病因也应与脾胃有关。

张景岳在讨论积聚的病因中也提到脾失运化。

许芝银教授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及辨证治疗经验

许芝银教授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及辨证治疗经验

许芝银教授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及辨证治疗经验作者:李元英许芝银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年第02期摘要:中医药对甲癌术后缓解并发症、降低癌转移等风险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总结许芝银教授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治疗经验。

许芝银教教授认为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实证居多,虚证为少,可虚实夹杂。

痰瘀互结为基本证型,可兼有肝热、气阴不足、营血不足、脾虚、肾虚等。

治疗方面灵活用药,药味简约,疗效较好。

关键词:甲状腺癌;术后;中医药疗法;专家经验;许芝银中图分类号:R5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2-0004-04甲状腺癌是近20多年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之一,年均增长6.2%。

目前,甲状腺癌上升至女性恶性肿瘤第5位[1],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及术后TSH抑制治疗、I131等辅助治疗。

术后声音嘶哑、饮水呛咳、颈部切口瘢痕肿硬、周围水肿等情况依然存在,虽不影响生存率,但对病人生活带来困扰。

中医药对甲癌术后缓解并发症、降低再次患癌转移等风险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并与西医治疗手段优势互补,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许芝银教授为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国医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甲状腺病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许芝银教授从事外科临床工作50余年,尤其对甲状腺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辨证准确,疗效甚佳。

笔者有幸跟随许教授抄方,受益颇丰。

1;病因病机1.1;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与遗传、放射性损伤、碘及TSH、基因突变有关[2]。

1.2;中医认为,甲状腺疾病称之为“瘿病”,甲状腺癌归属“石瘿”范畴。

①甲状腺癌的基本病因病机。

宋代《圣济总录》:“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是为五瘿。

石瘿与泥瘿则因山水饮食而得之。

石瘿难愈,气瘿易治。

”古人已认识到石瘿的发病原因与环境饮食相关,较难治愈。

陈实功《外科正宗.瘿瘤》提到:“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所成。

周仲瑛教授辨治肿瘤经验的初探叶丽红

周仲瑛教授辨治肿瘤经验的初探叶丽红

周仲瑛教授辨治肿瘤经验的初探周仲瑛教授在其五十余年的从医生涯中,诊治了大量肿瘤患者,他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发挥辨证论治的优势,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有益的成果,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

本人有幸随师临证学习,记录下先生经验点滴,兹将所学、所见、所闻、所思,整理总结如下,囿于个人中医理论功底的浅薄、悟性的不足以及笔头疏懒懈惰,实难全面系统反映周老在肿瘤证治方面的经验,恳请周老指正,并与各位师门同道交流学习。

证治要点一、辨证为本,有机结合辨病中医学的诊疗体系是建立在辨证论治基本之上的,立法、处方、用药无不以一系列症状集合反映出证候病机为依据,肿瘤亦不例外。

从总体上看,①肿瘤总属邪毒蕴结,气血失调,正气受损,但不同发病部位、不同的病变组织及患者素体的差异,其表现出的证候是不同的,如肺癌总属癌毒蕴肺,痰瘀阻滞,有表现气阴两伤,阴络受损,络伤血溢为主者;有表现痰浊壅肺,宣降失常,肺气上逆为主者,亦有表现肺气衰败,阴阳并损,正不胜邪者。

又如肝癌,有属湿热瘀毒壅盛,有属肝胆疏泄不利,气血瘀阻,还有寒湿瘀结,脾阳困遏,等等。

②病理性质本虚标实,在不同病期、不同个体主次有别。

③肿瘤是整体病变的局部反映,而非一脏一腑之变,病邪可随经络气血的运行而走窜,影响他脏。

④随着病程进展,正愈虚,邪愈盛,至晚期常为正气耗竭,邪气独盛。

故治疗当在祛邪解毒抗癌,调和脏腑气血,扶正培本的总原则下,坚持以“辨证”为核心,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候、不同的体质特征、不同的病理因素,全面分析,综合考虑,衡量邪正虚实的主次轻重,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思路,进行施治。

在此基础上,结合辨病,根据肿瘤的某些病理因素,选择性应用一些特异性的药,如半枝莲、白毛夏枯草、莪术对肝癌;猫爪草、蛇舌草对肺癌;漏芦、天冬对乳房癌;土茯苓、石上柏对膀胱癌;石打穿、八月扎、刺猬皮对胃癌;山豆根、马勃、玄参对鼻咽癌等的作用。

换言之,某些业已证明对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的药物,在选用时应将其纳入辨证论治的轨道,才能取得应有的疗效,反对那种一见肿瘤就滥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甚至峻下、剧毒之品的做法。

中医药防治肿瘤复发转移可从痰论治兼顾正气

中医药防治肿瘤复发转移可从痰论治兼顾正气

转移 为 疾病 危重 阶段 。若 肺癌 见肝 木受 病表 现 ( 黄 疸 、胁痛 胁胀 、腹 胀等 ),为严 重阶 段 ,临 床上 肝转 移时 往往 出现 上述 症状 。若 肺癌 患 者有 脾 胃症状 如 :纳呆 、腹 胀 、便溏 或便 秘 、气 短 、倦怠 等 ,此为 脾土 受病 ,表 现较 轻 。若 肺癌 出现 神志 改变 时 ,因心 主神 明 , 此属 心火 为 病 , 属极 重阶 段 , 临床 上 脑 转 移 时 出现 这 些症 状 。脑 与五 脏 均有 关 , 脑 转 移 说 明五 脏 均 受传 变 , 此即 “ 瘤转 移的 发生 及 传变早 有认 识 ,高 秉钧 的 《 疡科 心得 集 》谓 日 : “ 癌瘤 者 ,非 阴 阳正气 所结 肿 ,乃五 脏淤 血 浊气 痰 滞而 成 ” ;明 ・ 张景 岳谓 : “ 凡脾 肾 不足 及 虚 弱失调 之 人 ,多有 积聚 之病 ” 。即脾 肾 不 足 ,气血 津 液运 行失 常 ,可导 致 痰浊 、淤血 产生 而成 癌 瘤 。 《 景 岳全 书 》又 云 : “ 夫 痰 即水 也 ,其 本在 肾 ,其标 在脾 。在肾者 ,以 水 不 归原 ,水泛 为痰 也 ;在脾 者 ,以 食饮 不 化 ,土 不制 水也 。 … …故 冶 痰者 ,必 当温 脾 强 肾 ,以冶 痰之 本 ,使根 本 渐充 ,则 痰将 不 治而 自 去 矣 ” 。现代 医家 普遍 认 为虚 、瘀 、 痰是 肿瘤 发 生发 展的 主 因 ,五 行 生克 是转移 传 变的 主要 规律 。 1 . 1 正 虚 :正 虚 包 括 气 虚 ( 肾气虚、 脾 气虚 、肺 气虚 等 ) 、阳虚 及阴 虚 ,阳气 虚 从 一 定 角度 亦 指 代 气不 足 ,正所 谓 “ 阳 化 气 ” 。正 气 亏虚 ,痰 气淤 阻 ,久 可气 滞 、血 瘀 、湿 聚 、痰凝 乃至 毒聚 ,最终 癌毒扩 散 转 移 至 它处 。贺单 等对 肺 癌转 移 与 中 医脏 象 理论 相 关性 进行 回顾 性研 究 发现 ,肺 癌脑 转 移 以脾 虚痰 湿证 最为 多 见 ,而 肝转 移 与阴 虚 热毒 证 关 系 最为 密 切 。赵 丽红 等进 一 步研 究发 现在 肺 癌术 后未 复发 转移 者 中 ,以脾 虚 痰 湿 型和 气 阴两 虚 型 为 主 , 占9 6 . 2 %。可 以 说正 气 不足 是肿 瘤发 生复 发转 移 的主 因 。 1 . 2 痰 淤 互 结 :痰 是 因体 内 津 液 输 布 失 常 ,水 湿 凝聚 而成 ,具 有 皮里膜 外 ,全 身 上 下 ,无处 不到 的特 点 ;瘀是 指 因血 液运 行 不畅 而 阻滞 于脉 中 ,或溢 于脉 外 ,凝 聚于 某 局 部而 形 成的 病理 产物 。从广 义来说 ,痰 与瘀 既是 病 因 ,又是 病理 产物 。肿瘤 的转移 方 面在 播 散 ,一方 面在 定植 ,瘀阻脉 道 或 溢于 脉 外 ,迫使 癌毒 流窜 ,痰淤 胶结 ,可达 全 身上 下 ,发生 远处 转移 ;正 如 杂 病源 流 犀烛 》 中所 言 : “ 邪 积胸 中,阻 塞气 道 ,气 不得 通 ,为 痰 … …为 血 ,皆 邪正相 搏 ,邪 既 胜 ,正不 得 制之 ,遂 结成 形而 有块 。”现 代 研究 也论 证 了淤 血与 肿瘤 的 关系 ,例 如 中国 中西 医结 合学 会肿 瘤 专业 委 员会对 1 6 8 6 5 例 肿瘤 患者 进 行临 床观 察 ,发现 具 有血瘀 征 象 的舌 质 、舌脉 ,若与 血沉 变化 指标 相结 合 可 预测 肿瘤 复 发转 移的 倾 向 。 1 . 3 中 医 五 行 理 论 与 肿 瘤 转 移存 在相 关性 。 五 行 理 论 中脏 腑 生 克 关 系是 肿 瘤 转 移 的 主 要 规 律 ,以 肺 癌 为 例 , “ 肺 受 气于 肾 ,传之 于肝 , 气 舍于 脾 , 至心 而死 。 ”此 即 以生 克乘 侮 的规律 来 解释 疾病 转变 :相 生为 顺, 相 克为 逆 。有 医者 指 出 若肺 癌 见 肾水 为 病 的表 现 如 :尿频 、 尿急 、腰酸 等 ,为 病稍 重 。结 合 临床 实践 经验 ,当肺癌 出现 肾 上腺 转移时, 上 述 肾 水 为病 表现 严 重 ,故 肾上 腺

胃癌从痰论治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胃癌从痰论治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化 、悲思忧虑 、忧虑抑郁的病 因影 响, 同时也描述了具体临床症 状。 近代医家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从不同理论角度分析认识肿瘤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 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提高 。 《 丹溪 心法 》日 :“ 凡人身上、 中、下有块者 , 多是痰, 痰 之为物, 随气升 降, 无处不到 。 ”沈金鳌 《 杂病源流犀烛 》载: “ 痰之 为物 , 流动不 测, 故其 为害, 上至巅顶, 下至涌泉, 随气升 降, 周身 内外 皆到, 五脏六腑 皆有 。 均反映 了痰邪 为病 多变性 、 ”
维普资讯

8 ・ 4
C ne J ur al hi se o n of nf mat on Oi C I or l M i T
A ug. 0 V . 4 o. 2 07 o1 1 N 8
・思 路 与 方 法

胃癌 从 痰 论 治 的研 究 思 路 与 方 法
其 中痰浊 内阻是肿块最 终形成病机 的关键 。中医 学中早 已有 “ 生百病 ” 怪病 责之 于痰 ” “ 一病 不关乎痰 ” 痰 、“ 及 无 等论述 。 中医认为,“ ”乃 因体 内津液 输布失常, 痰 水湿凝 聚而成, 具有 皮里膜外, 身上下, 全 无处不到 的特 点。痰 为百病 之源, 怪病 皆 为痰生, 与肿瘤等多种疑难重大疾病密切相关 。 脏腑功能调和, 升降 出入正 常, 津液 四布 , 则 并可 注于脉 内, 布全身, 敷 环周 不 休, 维持生理平衡, 痰无所生。 若脏腑功 能障碍 , 升降 出入失常, 癌症即成 。故在肿瘤 的形成 、演变 中, 应充分重视 “ ”这一 痰 病理机制。从痰论治为癌症临证需遵循 的一个重要原则 。 痰 既是病理产物, 又是 致病 因素, 仅指有形可见的痰液, 不 还包括瘰疬、痰 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组织 中未被排 出的痰液,

中医肿瘤的5大病因:气滞、血瘀、痰湿、热毒与正气虚

中医肿瘤的5大病因:气滞、血瘀、痰湿、热毒与正气虚

中医肿瘤的5大病因:气滞、血瘀、痰湿、热毒与正气虚在现代医学中,肿瘤一般是根据其人体器官组织来源和生物学行为来命名。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危害性的不同,一般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根据肿瘤存在的方式,又将肿瘤分为实体瘤和非实体瘤。

实体瘤常形成明显的肿块,主要应用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

而非实体瘤大多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常无明显的肿块,治疗以化疗为主。

中医学总结了导致肿瘤的5大原因:气滞、血瘀、痰湿凝聚、热毒内蕴、正气虚弱。

气滞指气机流通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状态。

如:肺癌患者,辨证为肺失肃降,上焦气机壅滞,症见胸闷咳喘;肝癌早期病人,辨证为肝失疏泄,肝经郁滞,出现胁肋胀闷;胃肠肿瘤患者,辨证为胃肠气滞,则见脘腹胀痛,时作时止,时重时轻。

血瘀由于局部血瘀,血流慢而不畅,也阻碍了气的运行,形成气滞,气滞可加重血瘀,血瘀又可加重气滞,两者形成恶性循环,使气血不通,不通则痛。

血瘀较重时,局部血液逐渐形成瘀血、肿块。

痰湿肺、脾、肾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津液不能得到正常的布散,停滞而成痰饮水湿。

日积月累,影响气血的运动,气血阻滞,气机不畅,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更助长湿邪凝聚,二者互为因果,引起机体的病理变化。

热毒包括病毒感染,烟草,油烟的污染毒素,职业环境中的化学毒素,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水、土壤污染毒素,饮食中的各种毒素等,或由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久积体内,经络、脏腑气机阻碍,郁而生毒。

热由毒所生,如果热毒郁结较甚,肌体正气虚弱,不能透毒外出,以致热毒结滞难化,积聚不去,久而久之,发为肿瘤。

正气虚弱人体的正气亏虚,病邪亢盛,机体抗邪无力,不能制止邪气的致癌作用,机体不断受到病理性的损害,癌肿就发生、发展。

同时,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生理功能就失调,紊乱、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就可能由此发生。

链接阅读:中医对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一、病因由于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致病因素比较复杂,而宋代陈无择提出的“三因学说”,对分析肿瘤的病因至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给疮毒肿瘤搬家的古传秘方

给疮毒肿瘤搬家的古传秘方

给疮毒肿瘤搬家的古传秘方病灶转移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神秘疗法,也是一种已经濒于消失的特殊疗法,这种疗法的特点,是将疾病的病灶转移,它能够将那些生长在五脏之上,生长在大神经、大血管旁边,生长在肌肉较薄和靠近骨骼中,或者生长在对人体有巨大危害性地方的病灶移动,转移到肌肉较厚或者没有什么重大危害性的地方溃烂,形成病毒的出口,流出毒气毒液,以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1.串雅——截药、外治门移毒丹凡毒在紧要处,移于他处,庶不伤命。

地龙装在经霜丝瓜内,煅枯焦,连瓜为末,每末三钱,加:麝香二分;乳香、没药各五分;雄黄一钱;蟾酥一分;黄蜡一两。

上药共为末,蜡为丸。

每服三分。

上部要处,用甘草、桂枝、麻黄煎酒下,即移在左手上而散;如在背上,用羌活、防风、生姜煎汤下,即移在臂上;如下部,用木瓜、牛膝、灵仙、陈皮、独活、生姜煎汤下,即移在足下。

极为神效。

2.给疮毒肿瘤搬家的古传秘方疮若生在多骨处,或生在不宜手术之处,或肿瘤早期,可在未溃之时,用此法把它搬到骨少的地方,等破了再搬则无效。

更应注意,向下搬容易,向上搬难。

此为新河县某疮科名医家传极秘之方。

处方:蜗牛四分,寸香二分,蟾酥二分。

用法:共为细末,用少许清水调之,用笔蘸此药水划道,将欲搬之疮圈住,接着圈再划一道,至欲搬到的地方,再用小针将此处轻轻剌破,点一点同样的药水,再用小膏贴住,一二日即从此处透出脓毒,其原疮处亦随之自消,此法虽简,效果惊人。

余曾用此法治疮无数,也曾用以治疗肿瘤,但需辨明病变病位的归经。

循经而搬其效更佳。

此法曾载于<<中医集锦>>一书,现与诸位同仁共享。

五八年,河北省动员民间名老中医贡献秘方,编集《中医集锦》,新河县郑氏疮科名医献出此方,收于该书。

处方和用法都是原文,未作改动。

移毒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早期食道癌临床探析移毒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早期食道癌临床探析移毒法,也叫移疮挪病法.是传统中医治疗外科疑难病的一种独特疗法.在<理瀹骈文>中曾曰;"内科有依深居浅法,由脏而出于腑是也,外科有移毒法.并记载了"移毒散","移险膏","移山过海丹"等方的临床应用.传统移毒法,主要用于毒疮治疗,施治时按照经络巡行规律,选用经穴,植入特定丹类药物,将重要脏器附近的病灶毒气,毒势引出外泄,循经移至四肢非要害部位,流尽脓液毒气,使毒气发出而愈.最常见的是把人体重要部位的疔疮恶毒转移到次要部位,或从皮肉较薄和近骨之处转移到其他处溃破流脓,即便于病灶伤口愈合,又不伤及重要脏器.故此法民间形象地称为移疮挪病法.经多年临床验证后发现移毒法不仅可以治疗疔疮恶毒等外科疾病,还可以把体内深部的病变邪毒转移到体表穴位排出.清代高锦庭曰: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接肿,乃五脏淤血浊气痰滞而形成.故可应用于治疗许多疑难疾病,扩大了治疗范围.适应于乳腺病,胃病,子宫肌瘤,囊肿,阑尾炎,痔疮及早期脏腑肿瘤等.人体患病的毒疮邪气可以转移,病灶可以转移,肿瘤癌变会恶性转移扩散,但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也可以良性转移消失,这是自然规律.因为人体有有自愈疾病的功能.所以此法也可称为疾病良性转移法.这里现将笔者几年来应用移毒法配合中药治疗早期食道癌的经验介绍如下:施治方法1,移毒法1.1经络转移法方药:蟾酥2克,京墨2克,薄荷脑2克,活蜗牛3只,先将蟾酥,京墨用酒精化开,加入薄荷脑研匀,最后加入捣碎的蜗牛(去壳)调成糊状备用.用时用狼毫笔蘸药液沿胃经涂到足三里穴位处,沿胆经涂到阳陵泉穴位处.常规消毒二穴后,用特制埋丹针刺一小孔,速刺疾出,插入移毒法专用的丹药'七星丹'一枚<0.2CM>,创可贴固定,约5天左右局部出现红肿化脓,穴位处流出脓毒,每天用拔罐器吸出脓水,直至把毒气流尽时,伤口才能愈合.1.2腧募转移法选取督脉至阳穴,膻中穴,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击至微有出血点时,用吸负罐拔15分钟,析出淤血.然后用"泻毒钩"在背部呈螺旋形顺时针方向,至上而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划痕,直至皮肤呈红色的鼓起痕迹后,再涂搽"经络平衡液".<由苏木,红花,透骨草,威灵仙,鸡血藤,冰片组成>.2,内服中药通膈利咽散:水蛭10克,蜈蚣20条,淡全蝎,僵蚕,蜂房,守宫,煅赭石各30克,海藻30克,参三七10克,共研极细末,每次服用5克;另用石斛,白术,黄精,麦冬各12克,煎水送服,每日2-3次.梗阻者可以含服开关散<鼠妇,青礞石组成>.典型病例安**,男,64岁,农民,进食时食道有梗阻感已有半年,近日加重,进食困难,时泛吐饮食及痰涎.乃至到某医院做钡检示:食道中下段肿块,约1.5*2CM,食道明显狭窄,初步诊断为食道癌,嘱其手术治疗.患者惧怕而不愿接受,于2003年6月15日经人介绍前来就诊.见其面色晦暗,形体消瘦,苔白腻,脉细弦.初诊为痰血毒邪淤滞,癌毒阻于食道,噎嗝已成,法当涤痰化淤,解毒消徵.用移毒法及通膈利噎散一料综合治疗.1周后症状已有改善,能进流食,泛吐减少.同法继续治疗,一个月后,饮食基本正常.钡餐复诊查示肿块缩小,有消失的迹象.停用移毒法,继续用通膈利噎散,配合加服扶正中药.一年后随访,身体基本康复,无吞咽困难的症状.生活可以自理,还可以帮助家人干家务.探讨移毒法的理论依据,因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其规律是贯穿上下,沟通内外,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将体内毒气,毒根,毒势及病灶转移到四肢部位,其二是利用特种工艺制成的丹药,埋入体内特定穴位上发作,以毒引毒,以毒攻毒,引读下行,引毒外泄.其三是应用特种工具对皮肤经络及十二皮部产生良性刺激,因背部皮下隐藏着大量的网状细胞及免疫细胞,经划痕刺激,可以激活这些细胞,使之兴奋活跃,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达到良性转移之目的.其四是根据火毒,病邪,败血滞留的规律因势利导地转移病灶.食道癌属于中医学的"噎嗝","呕吐'等范畴.其病在腑,其因在脏,据其六腑的规律是泻而不藏,其病因虽然复杂.但多因肝气郁结,痰淤气阻,胃气不降之故.<<内经>>中谈肝经,胃经,胆经循行路线均"挟咽,以下胸中贯膈",与脏腑经络的关系极为密切.既然三经都经过咽膈部,其气机升降失常均可造成此症形成,故选用胃胆经合穴,经曰"合治内腑","合治逆气而泄",宣降气机,泻毒引毒外泄,把上逆于咽膈部的癌瘤毒气通过丹药的特殊作用而排除.另外通膈利噎散是名老中医朱良春先生治疗食道癌的经验方,具有抗癌消瘤,软坚破结,降气利膈之功,对缓解梗阻,改善吞咽困难,使食道狭窄减轻或消失,延长生存期,有一定的疗效.采用移毒法的关键是从经络穴位中把毒势毒气引出,使局部病灶逐渐萎缩消失,使人体气血运行逐步平衡,配合中药验方治疗,与手术,放化疗相比,其成本低,痛苦小,风险低,疗效好,无副作用,不失为一种顺应自然的绿色疗法,具有一定推广实用价值.望同道与之共同研究探讨,予以斧正!。

以痰气论甲状腺癌的病机变化及证治

以痰气论甲状腺癌的病机变化及证治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8月第36卷第8期1中医痰气学说及其相关阐述痰气学说掇其精华,即“痰随气行,气因痰阻”。

人之气机升降出入,行津帅血。

痰其既成,随气而行,外至经络,内达脏腑,日久成瘀,乃生百病,这便是痰气学说所认识的致病机理。

正如《冯氏锦囊秘录》所云:“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或在脏腑,或在经络,所以病之多也。

”关于痰气学说中“痰”的形成病机,历来不乏争议。

《金匮要略》记载“痰饮”为津液留聚而成,并根据其不同的留聚部位分为痰、悬、溢、支四者,其质较稀薄,并未记载其有滑腻粘稠、易壅塞气机之性,难与痰气学说中“生百病之痰”相较。

而具备粘腻壅塞之性的喉头有形之物(即西医概念的痰),中医古籍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篇等反不称之为痰,而以“浊唾”等代之。

可见痰的概念及性状在中医文献中的记载并不统一。

不少医家对于“痰”一字,将多种概念混为一谈,使其既具备稀薄流动之性,随处游走,无处不到,又具备滑腻粘稠之性,壅塞经络,阻滞气机,并以此解释百病。

此多因从医者乐其灵活便当,虽病理不明但用之乃顺之故。

我们认为,痰气学说之“痰”,既非《金匮》所载之“痰饮”,亦非西医喉头之痰,而是人之津液演变而生的一种特殊病理产物。

具体来说,津液不行,留聚一处,其质较稀薄,故虽留聚,仍具一定的流动性,可随气而行,较符合中医关于“饮”的概念描述。

饮者流滞于脏腑经脉之间,或因停聚日久,郁而化热;或因肝气久郁,化火煎熬;或因阴寒内盛,提聚凝炼,而最终转变为粘稠之物质。

故痰气学说之痰,其为饮时,稀薄流动,可随气而行;遇气火、阴寒则凝炼聚集,粘腻难行,结于一处。

2以痰气论甲状腺癌的病机发展规律及证治2.1甲状腺癌的基本病机及治疗原则甲状腺癌隶属于中医瘿病之石瘿范畴,而中医则多以痰气论述石瘿。

病者多因长期忧思恼怒,肝气不舒,肝脾不和,气机升降运行不利,水谷津液运化失职,聚而成饮。

饮随肝气上逆,再受肝火凝炼成痰。

肺癌治疗中运用化痰祛瘀解毒法的体会

肺癌治疗中运用化痰祛瘀解毒法的体会
维普资讯
四 31l 中 医
2002年 第 20卷 第 10期
l2
Joum ai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Vo1. 20, No. 10, 2002




【l】运






张 × × , 女 , 64 岁 , 2001年 2 月 14 日 初 诊 。
糖 尿 病 中 血 瘀 阻 滞 脉 络 者 ,应 活 血 化 瘀 、 疏 风 通 络 。病 之 初 ,我 们 常 运 用 化 瘀 之 品 ,可直 接 改 善 血 液 粘 滞 状 态 。 如 当 归 、 丹 参 、 红 花 、 赤 芍 、 川 芎 、鬼 箭 羽 等 ,均 具 有 较 强 的抑 制 血 小 板 聚集 和 释 放 作 用 ,并 对 血 液 流 变 学 有 显 著 改 善 作 用 。 我 们 的 体 会 是 ,及 早 运 用 活 血 化 瘀 药 ,可 使 微 血 管 、 大 血 管 病 变 的 形 成 延 迟 或 减 轻 ;若 糖 尿 病 日久 ,不 仅 经 脉 瘀 滞 , 而 且 影 响 脏 腑 器 质 性 损 伤 , 所 谓 “久 病 人 络 ”,包 括 了 微 循 环 障 碍 , 细 胞 基 质 的 改 变 , 此 时 要 以 走 窜 见 长 的 虫 类 药 活 血 通 络 , 如 全 虫 、 蜈 蚣 、 水 蛭 、 僵 蚕 、 鹰 虫 等 , 尤 其 对 于 糖 尿 病 肾 病 、 周 围 神 经 病 变 的 治 疗 显 得 更 为 重 要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瘀 血 阻 滞 势 必 影 响 水 湿 不 化 , 而 致 湿 瘀 并 存 ,Jtku-,J应 活 瘀 利 水 除 湿 。 《素 问 ·奇 病 论 》 日 : “有 病 口 甘 者 , 病 名 为 何 ? … … 名 日 脾 瘅 … … 治 之 以 兰 ,除 陈 气 也 。” 后 人 认 为 “兰 ” 是 “泽 兰 ” 或 “佩 兰 ”, 二 药 可 活 血 利 水 , 除 瘀 血 湿 浊 之 陈 气 。 如 临 床 常 用 益 -N, 草 、 泽 兰 、 大 黄 等 活 瘀 利 水 ,加 之 白 术 、 苍 术 、 山 药 、茯 苓 等 除 湿 化 浊 均 可 获 效 。 现 代 研 究 也 证 明 , 除 湿 药 有 良 好 的 降 糖 作 用 ,尤 其 对 形 体 肥 胖 的 糖 尿 病 患 者 ,此 类 药 功 不 可 磨 。 4 典 型 病 例

方邦江教授治疗甲状腺癌术后经验总结

方邦江教授治疗甲状腺癌术后经验总结
甲状腺癌术后ꎬ患者因气血津液大量耗损ꎬ主要 表现为气阴两虚ꎬ出现乏力气短、神疲倦怠、口干咽 燥、自汗盗汗、多梦寐差等ꎮ 治疗以益气养阴为主ꎬ 方用生脉散加减ꎮ 临床中方师常选黄芪、白术、茯 苓、太子参、肺脾气兼养阴生津 之用ꎻ大枣则能补脾和胃ꎬ益气生津ꎬ缓和药性ꎮ 大 枣中大量的环式 - 磷酸腺苷、丰富的维生素可增强 人体免疫力ꎬ抑制癌细胞生长[8] ꎮ 另外常选沙参、 麦冬、天冬、石斛、生地、百合等养阴生津之品ꎻ其中 百合既可养阴ꎬ又具补脾健胃、养心安神之效ꎮ
[关键词] 甲状腺癌术后ꎻ方邦江ꎻ扶正祛邪 doi:10. 3969 / j. issn. 1008 - 8849. 2019. 04. 025 [中图分类号] R736.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 - 8849(2019)04 - 0437 - 03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及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 继承前人理论ꎬ充分发掘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ꎬ在治
方邦江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 诊科主任ꎬ从事临床 30 余年ꎬ先后师从国医大师朱 良春教授等名医大家ꎬ熟谙中医经典ꎮ近年来方师
体阴阳失调ꎬ气血功能障碍ꎬ终致气滞、血瘀、痰凝、 毒聚相互胶结ꎬ蕴于颈部ꎬ形成肿瘤ꎮ 手术作为一种 创伤性操作ꎬ易损伤人体的气血津液ꎬ日久伤及脾肾 之阳ꎻ术后放射性核素治疗对人体而言是一种温热 之毒ꎬ左旋甲 状 腺 素 片 性 偏 温ꎬ 此 二 者 均 易 耗 气 伤 阴ꎬ日久损伤脾肾之阴ꎮ 故甲状腺癌术后的中医病
环一身ꎬ常欲无滞留之患ꎬ调摄失宜ꎬ气凝血滞ꎬ为瘿 为瘤ꎮ” [4] 方师认为甲状腺癌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
42% ~ 65% [2] ꎮ 术后中医药辨证治疗可增强患者免 气亏虚ꎬ脏腑功能失调ꎬ邪毒乘虚而入ꎬ进一步使机
疫力、改善术后并发症ꎬ减少左旋甲状腺素片的用量 及减轻其不良反应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 ꎮ

徐德颐治疗甲状腺结节经验

徐德颐治疗甲状腺结节经验

徐德颐治疗甲状腺结节经验摘要:甲状腺结节近年患病率显著升高,徐德颐主任中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甲状腺结节诊治经验,具有鲜明的中医辨治特点及肯定的疗效。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中医药;名师经验;徐德颐甲状腺结节是常见的甲状腺疾病,绝大多数为良性,包括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等,少数为甲状腺癌。

女性的患病率较男性更高。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及甲状腺检查筛查的广泛开展,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逐年增加。

有分析表明我国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约为32%,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随之逐渐增加[1]。

本人师从我院内分泌科创始人徐德颐主任中医师,徐师中医功底扎实,治学严谨,擅长甲状腺疾病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现将徐师对甲状腺结节的经验体会整理如下。

一、甲状腺结节的病因病机甲状腺结节属中医“瘿病”范畴。

《诸病源候论》记载“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搏颈下而成之”。

《外科正宗》记载“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

徐师结合历代医家经验及自己多年临床上对瘿病的体会,认为现代人的饮食作息不规律,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等因素造成了甲状腺结节的高发。

甲状腺结节的病位当在肝脾。

由于上述原因常使肝失调达,脾气受损,从而导致气滞痰浊结于颈部,进而影响气血运行而生血瘀。

二、甲状腺结节的辨证及用药特点徐师强调甲状腺结节的诊断至关重要,尤其是区分其良恶性方面。

因为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诊断时需结合甲状腺触诊、甲状腺影像学检查、甲状腺功能及相关肿瘤标志物,必要时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综合评估。

在甲状腺结节的中医辨证方面徐师着重以气、痰、血三方面辨治。

甲状腺结节初期常以肝气不舒为主,常用枳壳、柴胡、青皮、橘核、荔枝核等药疏肝理气。

中期常伴有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气交阻,多选用陈皮、半夏、猫爪草、浙贝母、山慈姑、瓜蒌皮等药健脾化痰。

甲状腺结节后期常伴有血瘀,则运用丹参、桃仁、川芎、当归、乳香、没药等活血散结。

陈如泉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甲状腺相关疾病经验

陈如泉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甲状腺相关疾病经验

陈如泉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甲状腺相关疾病经验陈继东;赵勇;徐文华;左新河;陈如泉【摘要】陈如泉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载,长期从事甲状腺痰病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善于将经典中的理论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他认为水瘀互结是甲状腺疾病的重要病理环节,依据血水同治理论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甲状腺相关疾病,将活血利术与宣肺键脾、清热凉血、息风缓急、软坚散结相结合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用活血利水、健脾化温、化痰散结法治疗甲状腺囊肿,以活血利水法为主、结合辩证分型用药治疗胫前黏液性水肿,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21)009【总页数】2页(P1113-1114)【关键词】活血利水法;血不利则为水;甲状腺相关眼病;甲状腺囊肿;胫前黏液性水肿【作者】陈继东;赵勇;徐文华;左新河;陈如泉【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武汉 430061;湖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武汉 430074;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武汉 430061;湖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武汉 430074;湖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武汉 430074;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武汉430061;湖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武汉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1陈如泉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载,潜心研究中医药防治甲状腺疾病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湖北省陈氏瘿病学术流派。

其临证遣方用药灵活多变,善于运用《内经》、《金匮要略》等经典理论指导实践,现将陈师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甲状腺相关疾病经验总结如下。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云:“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

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而鹜溏,肾气衰则身肿。

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1]”张仲景提出了“血不利则为水”这一著名论点。

它不仅阐述了血与水的相互关系,也为活血利水法的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医对恶性肿瘤的认识

中医对恶性肿瘤的认识

中医对恶性肿瘤的认识中医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发表者:许京华 (访问人次:2683)中医对肿瘤认识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早在周朝就认识到恶性肿瘤的一些特点。

而“癌”字的记载首见于宋代的《卫济宝书》。

病因及病机:癌毒内生是癌症的始动之因。

恶性肿瘤的证候在祖国医学早期文献中就曾有过描述,如《内经》的“肠覃”、“石瘕”、“膈中”,《难经》的“积聚”,《诸病源候论》的“症瘕”、“石疽”、“石痈”及后世所说的“失荣”、“石疔”、“肾岩”,有的属于胃肠、子宫、肝、胰等脏器和体表的肿瘤。

在病理因素上,历代医家大多归因瘀滞痰湿,《丹溪心法》曰:“凡人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

”临床实践表明,恶性肿瘤是一类有特殊本质的疾患,和一般的内科病症并不完全一样。

瘀滞痰湿在肿瘤的发病中确实存在,但还不能概括癌肿发病的全过程。

如恶性肿瘤所致的腹腔肿块和疼痛,传统将其归入瘕积和痛证范畴,但实际上它和内科杂病中其他疾患所致的腹腔肿块疼痛不同,动用化瘀消瘫,理气止痛等法治疗,其效果常不满意,甚至无效,并且在病程转归上也迥然有别。

临床实践还表明,结合辨病应用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如白花蛇舌草、蜀羊泉;解毒消肿的蟾酥、蜂;解毒止痛的蜈蚣、全蝎;解毒化湿的土茯苓、金钱白花蛇等治疗癌肿,往往收到一定效果。

由此可见,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与瘀滞痰湿有关,而且有着更为重要的特异性致病因素,这个致病因素就是“癌毒”。

恶性肿瘤与毒邪有关,古今医家有类似的认识。

《中藏经》说:“疽痈疮毒之所,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

非营卫壅塞而发也。

”近人郁仁存认为:“热毒内蕴”是癌肿的一大病因。

封菊秋曰:癌症常由“邪热蕴郁,郁结不化,灼烁脏腑,日久生毒而成肿块所致。

”临床则往往表现为发热,肿瘤急骤增大。

已故名老中医张泽生教授则明确提出了“癌毒”的概念,他在论述“宫颈癌、阴道癌”的病机时说:“病理上由于癌毒内留,湿热内伏,瘀血凝滞,这是实的一面……”。

这些说明古今医家已经认识到毒热与癌肿之间的关系。

钱秋海教授运用当归六黄汤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经验介绍

钱秋海教授运用当归六黄汤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经验介绍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6卷 第24期 -107-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4.24.046钱秋海教授运用当归六黄汤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经验介绍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QIAN Qiu-hai on treatment of Hashimoto'sthyroiditis by Danggui Liuhuang decoction张传科 钱秋海(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250002) 中图分类号:R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4)24-0107-02 证型:IGBA【摘 要】桥本氏甲状腺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化学药物治疗。

当归六黄汤自金元时期即誉为“盗汗之圣药”,钱秋海教授运用该方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中辨证为气阴两虚证者,疗效肯定。

【关键词】钱秋海;当归六黄汤;桥本氏甲状腺炎;名医经验【Abstract】Hashimoto's thyroiditis is an autoimmune disease without certain target chemical treatment till now. Danggui Liuhuang decoction is known as Efficacious prescription for night sweats. Professor QIAN Qiu-hai treats Hashimoto's thyroiditis differentiated as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Syndrome with this prescription with obvious curative effects.【Keywords】QIAN Qiu-hai; Danggui Liuhuang decoction; Hashimoto's thyroiditis; Experience of famous physician钱秋海教授为二级教授,齐鲁名医,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老师,从事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疾病临床、教学与科研,学验俱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治疗颇有独到之处,笔者作为钱教授学术继承人侍诊左右,今将导师用当归六黄汤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之经验,现总结如下。

方志军诊治结直肠癌临床经验

方志军诊治结直肠癌临床经验

2020年国际癌症研究组织更新数据提示,结直肠癌患病率为10.0%,位居所有癌症第三名,病死率为9.4%,位列第二名[1]。

同时我国结直肠癌的患病率也逐年攀升[2]。

结直肠癌已成为影响全球健康生方志军诊治结直肠癌临床经验吕欣妮,尹佳钰,钱丽君,金梦洁,胡灿红 指导:方志军(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8)[摘要] 系统阐述方志军教授诊治结直肠癌的临证经验。

方教授认为“风邪流注,气机失调”是结直肠癌的病因病机。

外风侵袭,内风暗卷,内外联动,继而兼加他邪合而致病,故风邪留注为本病的核心病因;气机升降失调,生理紊乱,汇集他邪,变生成癌为本病的关键病机。

并提出“扶正祛风,调气通腑”的治疗大法,兼之明辨分期、中西汇通,做到因人制宜、综合治疗。

临床可有效减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生活品质。

附验案1则。

[关键词] 结直肠癌;风邪流注;气机失调;扶正祛风;调气通腑;方志军[中图分类号] R249;R2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7-358X (2024)03-0310-05DOI :10.16295/ki.0257-358x.2024.03.017FANG Zhijun ’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LYU Xinni ,YIN Jiayu ,QIAN Lijun ,JIN Mengjie ,HU Canhong Mentor :FANG Zhijun(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8,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lucidates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FANG Zhijun in the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Professor FANG believes that “the flow of wind evil and the imbalance of qi ” are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The invasion of external wind ,the latent internal wind ,the linkage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and the subsequent addition of other pathogenic factors can cause the disease. Therefore ,the retention of wind pathogenic factors is the corecause of the disease. The key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is the imbalance of qi movement ,physiological disorders ,the gathering of other pathogen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into cancer. And Professor FANG puts forward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supporting the healthy qi and dispelling wind ,regulating qi and unblockingthe fu organs ”,combined with clear differentiation of stages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achieve personalized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linically ,it can effectively slow down the progression of diseas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1 test case is attached.Keywords colorectal cancer ;the retention of wind pathogenic factors ;the imbalance of qi movement ;supportingthe healthy qi and dispelling wind ;regulating qi and unblocking the fu organs ;FANG Zhijun[收稿日期] 2023-12-04[基金项目] 江苏省重点研发(社会发展)计划项目(编号:BE2021753)[作者简介] 吕欣妮(1995—),女,陕西商洛人,医学硕士,住院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研究。

邵梦扬教授治疗肺癌经验

邵梦扬教授治疗肺癌经验
ModernOncology2019,27(12):2162-2165
【指示性摘要】介绍全国名老中医邵梦扬教授治疗肺癌经验。在治疗肺癌时,应遵循全方位综合疗法、辨证和 辨病相结合的原则,强调整体观思想在整个治疗中应贯穿始终,重视培土生金法、表里兼顾法和心理疗法治 疗肺癌。 【关键词】肺癌;名医经验;邵梦扬;全方位综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4992.2019.12.032 【文章编号】1672-4992-(2019)12-2162-04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ProfessorShaoMengyang'sexperienceinthetreatmentoflungcancer.Inthetreat mentoflungcancer,weshouldfollowtheprincipleofcombiningcomprehensivetherapies,syndromedifferentiation, anddiseasedifferentiation,emphasizingthattheholisticconceptshouldbeappliedthroughouttheentiretreatment, andpayingattentiontothemethodofcultivatingsoiltogenerategold,exterior-interiorbalancemethod,psychothera pyinthetreatmentoflungcancer. 【Keywords】lungcancer,medicalexperience,ShaoMengyang,comprehensivetherapy
目前,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发病仍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 势,治疗手段尽 管 很 多,但 疗 效 仍 然 不 甚 理 想。许 多 患 者 发 现时已是中晚期。现代医学(手术、放疗、化疗、生物疗法、靶 向治疗等)在治疗这类病时,也相应地给病人带来了一些难 以忍受的不良反应、给家属带来了难以承担的经济负担,生 活质量和生存期都比较差,这是每个从事本病治疗的医务工 作者最为疾首的问题。因此,寻求较为完善的治疗方法一直 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愿望。全国名老中医邵梦扬教授在长 期的临证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三观指导下全方位综合治疗 癌症”的策略[2],现就肺癌治疗经验作以介绍。

黄李法诊治神经胶质瘤经验介绍

黄李法诊治神经胶质瘤经验介绍

黄李法诊治神经胶质瘤经验介绍陈新燕;黄李法;张昕【摘要】@@ 黄李法主任医师系浙江省中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从事神经外科专业20余年,在掌握精湛西医外科技能的同时更是潜心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研究.笔者有幸师从黄师,受益匪浅,现对其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胶质瘤的经验归纳整理如下.【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0(020)008【总页数】2页(P472-473)【关键词】神经胶质瘤;黄李法;临床经验【作者】陈新燕;黄李法;张昕【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浙江省中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黄李法主任医师系浙江省中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从事神经外科专业20余年,在掌握精湛西医外科技能的同时更是潜心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研究。

笔者有幸师从黄师,受益匪浅,现对其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胶质瘤的经验归纳整理如下。

神经胶质瘤是指发生于神经外胚叶组织的肿瘤,也称胶质细胞瘤,简称胶质瘤(Gliomas),占颅内肿瘤的 50%,且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手术与非手术的效果均不满意。

应用中医药治疗,有时可以控制或缩小病灶,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

胶质瘤属中医“癌病”、“脑瘤”范畴,古代医家对癌病早有认识,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少有专门著述,而散见于“癥瘕”、“瘿瘤”、“积聚”、“血证”等病证中。

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癌病由于阴阳失调,七情郁结,脏腑受损等原因,导致气滞血瘀,久则成为“癥瘕”、“积聚”。

如《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说:“诸脏受邪,初未能成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黄师认为,肿瘤的发生与正邪胜负有关,如《内经》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胶质瘤位属上焦,病邪多属痰属瘀,痰瘀与血水互结,则生积聚。

清代高秉均在《疡科心得集》中指出:“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能结肿块,乃五脏血瘀浊气、痰滞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人觉得,瘀是体内的垃圾,人人都会有,时刻会产生,就算这次把瘀祛除了,没多久身体还是会自己产生瘀,没什么大不了的。

殊不知,水滴石穿,聚沙成塔,再小的瘀堵,如果不引起注意,也会酿成大的悲剧。

而瘀最大的危害是什么?引发癌症!在这个谈癌色变的年代,所有的人都对癌战战兢兢,因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逝去和一个个触目惊心的调查数据不得不让我们对癌症心存恐惧。

中医认为,气在人体内是按照经络的线路运行的,所以经络是否畅通和癌症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体就像一个城市,经络就是这个城市四通八达的道路,气就是运行在各条道路上的汽车等交通工具。

如果道路畅通无阻,那么汽车就能正常行驶,城市秩序也就十分正常。

可是如果道路出现拥堵甚至车祸,那么汽车就不能正常运行,如果不加治理,这条路就会成为一条“死路”。

如果多个地方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整个城市的交通就可能陷入瘫痪的状态。

那么这种情况发生在人体中,人体的某个部位就会出现肿块,如果较为严重的话,就可能是肿瘤。

说到底,那么导致癌症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呢?没错,就是“瘀”。

故前人云:“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

”体内存在着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等一系列瘀堵,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浊邪积聚,进而所变生的一种强烈致病物质,渐渐积累就会变成癌。

肝癌、肺癌、胃癌、子宫癌等癌症就是这样产生的。

而无论是何种癌症,都是由于我们体内产生了瘀堵。

比如说肝受到了瘀堵,肝气运行不畅,瘀血积聚,时间一久,就变成了肝癌。

肺部有瘀堵肺气损伤,肃降失常,百脉失朝,代谢失司或致肺气上逆而咳嗽咯痰,或肺阴虚损而致干咳,或肝火犯肺而致气逆作咳,最后就会产生癌瘤。

如果瘀堵停留在肾部,肾气运行不畅,肾脉受阻就会产生肾脏肿瘤,甚至引发癌症。

而癌症产生后,反过来又会危害脏腑功能,影响气血运行,水津布散,使脉络进一步瘀阻,水湿凝聚,从而产生新的瘀滞痰湿。

这样癌毒和瘀滞痰湿等病因互为孳生,形成癌肿特有的复杂性和危害性,癌症严重到了晚期的人,就再也无力回天了。

1、气血第一种“淤”——黏滞重浊的痰湿一说到痰,人们可能立刻会想到咳嗽堵嗓子眼里的那种黏黏的物质,或者是我们平时吐出的口水。

而中医上把痰分为两种——“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有形之痰”主要存在于肺部,即肺部和支气管分泌出来的黏液,也就是我们平常咳嗽吐出的痰涎,也称为“外痰”。

一般来说,健康的人痰很少,只是我们的身体为了保持呼吸道湿润而分泌的少量黏液,但是当我们生病时,呼吸道发生炎症或者是主呼吸的肺出了问题,呼吸道就会分泌更多的痰量,而痰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可以由黏痰变成黄脓痰。

我们这里说的痰湿,实际上指的是“无形之痰”。

它在人体各个组织、脏器、血液之内,是我们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

痰湿是由于身体里的水液停滞不化了而导致痰和湿凝聚在一起,它有黏滞、重浊等特点。

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就容易形成痰湿。

痰湿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中医认为“气郁生痰”、“脾虚生痰”,若肺失宣降,津失输布,就会液聚生痰;若脾不健运,湿聚成痰;若肾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

这三脏中,又以脾的功能最重要。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

如果脾运健旺,则脏腑气血充和;若脾运失健,我们胃里积累的食物就不能变成营养物质运送到周身体内没用的产物排不出去,就会与体内的水混合,腐烂发酵,就成了痰湿。

体内痰湿过盛,就容易患冠心病、中风、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痰湿会造成瘀血,那么痰湿和瘀血一结合,就会产生如肿块乳核、炎性包块等,让人苦不堪言。

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演变成肿瘤,危害我们的生命安全。

胖人容易痰湿体内痰湿太多的人,基本上都会发胖。

元代朱丹溪曾提出“肥白人多痰湿”的观点。

我们平时说的脂肪,实际上就是痰湿的一种脂肪是聚积在体内的水湿中的污秽部分凝聚而成的,具有“痰”的污秽、黏滞、稠厚的特征。

如果你的腰腹部出现了痰湿,会觉得腰部像绑上了一个垃圾袋,身体沉甸甸的总是很重,很难受,干什么都觉得费劲。

体内有痰湿的人,总是容易犯困,没怎么劳动就觉得浑身累,这是因为体内的痰湿阻滞了气机的升降。

脾不能将水谷精微布散周身,五脏得不到充养,导致五脏六腑的气血两虚,就会出现困倦、乏力、心悸、胸闷、气短、眩晕、腰酸、嗜睡等一系列症状。

2、气血第二种“淤”——凝黑失氧的瘀血在《说文》中对“瘀”字的解释是“积血也”。

《急就篇》中为“瘀积血之病也”。

中医认为“瘀”就是瘀血,我们在这里把瘀的范围扩大化了,只要瘀堵在体内的物质,我们都称之为瘀。

而所有无论是痰湿、湿热,或者是浊气,瘀堵的最后结果一定是产生瘀血。

血瘀导致哪些病血液循行于血脉之中,由气推动,周流全身,血脉为血液循行的管道,就好像是水沿着水管循流,然后通往各家各户。

血液也是如此,气推动着血在血脉中的循环作用永不停留,流淌到身体的各处。

血液的正常运行需要气的推动。

如果气机出现异常,血液就不能正常循行。

比如说,在管道中间堵上了一堆痰湿,气推着血运行到那里就停滞下来了,过不去了,结果血液运行不畅,受到阻滞,或溢出脉外,郁于体内,称之为“瘀血”,或排出体外,则称之为“出血”。

不管是瘀血还是出血,都是“离经之血”。

瘀血是死的、不流动的血,就是一堆只会腐烂的垃圾。

健康的血液是红色的,而瘀血颜色发黑,它是凝固的,遇水不化,停留在身体中,只能给血液循环带来障碍,产生病症。

瘀血是产生各种疾病的根本原因,不排泄出来,疾病就好不了。

3、气血第三种“淤”——浓浊厚重的浊气浊气,顾名思义,就是体内浓浊、厚重的废气。

人以五谷杂粮为食,而肚子内浊气是五谷生化所产生的,所以每个人体内都有浊气。

特别是现在物质生活改善了,人们的食物种类非常丰富,我们的肠胃无力运化掉这么多的食物,多余的营养被当作残渣腐化酵解就会产生浊气。

浊气中饱含各种毒素,这种浊气如果不能排出体外就会溶入血液,进入肝、肾脏,产生疾病,或者是停留在身体各处给气血循环造成瘀堵。

除了食物中的浊气,我们的不良情绪也会转化为有形的浊气,比如说恐惧、悲伤、忧愁、愤怒等等。

一生气的时候,我们常说“生了一肚子气”,特别是生闷气的时候,就会发现头晕头疼,肚子胀,老觉得有一股气堵在那里,当你发泄出来了,这种情况就会改善很多。

浊气从根源上来讲是由情志诱发而起的,不良的情绪虽然看似无形,但最后都会变成有形的浊气来伤害你。

有的人喜欢生闷气,我们知道怒伤肝,一生气不发泄出来,那些气只能停滞在脏腑之间,形成浊气,而且浊气不仅在肝里存着,还会蔓延到肠胃中、血管里,结果导致血液流动缓慢,瘀血就形成了。

浊气在身体里就像一个大坑,它堵在了经络某处,血液循环到那里时,过不去了,停滞在那个大坑里不动了,结果成为了瘀血,产生了细菌病毒。

有的人说通就是通瘀血,把瘀血祛除了就通了,实际上,瘀血祛除了,浊气不除,等于那个大坑还在原处没动,这批瘀血清除了,新的血液流过来,还会瘀积成新的瘀血。

当气滞血瘀越来越严重,在体内郁结成块,就变成了肿瘤。

所以说,唯一的治疗办法,就是把大坑给填平了,也就是说把体内的浊气给排出来没有了瘀堵血液的东西,身体的血液循环自然也就顺畅了。

4、气血第四种“淤”——潮腻的湿热湿分为内湿和外湿。

外湿指空气潮湿、环境潮湿,如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气会侵犯人体而致病。

内湿是指消化系统运作失宜,对水在体内的流动失控以致津液停聚而形成内湿。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东西,我们喝的水,经过脾胃的运化,肺的肃降,上下循环,水的精华便滋润了整个身体。

多余的水分会下输到膀胱,经过膀胱排泄出体外。

如果水上下循环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人体内有多余的水分排不出去,就会停留在身体的某处,产生湿。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

热是因为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者是因为体内的湿无法祛除而化成热,因此,湿与热经常是相生相伴的。

湿热是一个什么现象呢?我们举个通俗点的例子。

农民们在收获的季节会把收回来的稻谷晒干,加工后就成为我们日常食用的大米。

在晒稻谷的时候,最怕的就是突然降雨,来不及收回的稻谷先是被暴晒,再被雨一打湿,我们用手往谷堆里一摸,稻谷又潮湿又热,而这种湿热的稻谷如果不能及时再晾干,很快就会发霉,或者长芽,不能食用了。

我们体内的湿热也是一个大的隐患,湿热停留在哪个部位哪个部位就会出现相应的麻烦:如果湿热停留在关节筋脉,就会出现局部肿痛;如果停留在脾胃,就会觉得腹胀、恶心;如果停留在肝胆部位,就会出现肝区胀痛,或者是皮肤暗沉,眼白发黄,而且人的脾气还会变得很暴躁……湿热是如何产生的呢?除了外界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外,产生湿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个人的饮食习惯。

湿热最容易出现在脾胃,饮食不节是最容易酿成湿热的原因之一。

嗜酒,吃得太饱,或者吃得过于油腻,或者无规律的饮食,都容易伤到脾胃。

脾胃受伤,无力去运化食物,肥甘厚味有生湿还有助热的特性,我们吃下去的不能消化的食物和水分,就会瘀滞、湿阻,时间长了,就化成了热。

祛除湿热的好方法对于体内的湿热,只要平时注意调理,其实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

拔火罐是一个祛除湿热的好方法,也是最安全、最简便的一种方法。

火罐的温热效应能使人体内的湿和热很快地由皮肤透发出来。

在背上脊柱两边的穴位叫做背腧穴,背腧穴每一个穴位和我们体内的五脏六腑都是相对应的,因此作用于背腧穴可以治疗相应的脏腑疾病。

在这些背腧穴拔罐可以把体内的湿热给吸出来,达到祛风除湿,清热泻火,行气通络的功效。

还有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小方法可以作为日常调理来使用,那就是对手肘部的曲池穴(曲池穴:止痒、降压一按就灵!)每天做做按摩,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端来按揉每次1~3分钟,每日按摩1~2次。

这样做可以起到疏风解表、清热利湿的作用。

平常饮食要注意少食油腻的食物或者甜食,控制胃纳入过多不好消化的食物,减轻胃的负担,帮助脾运化,这样湿热就可以祛除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