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
——因材施教
• 人的发展在各年龄阶段存在着个别差异性:
• 生理和心理差异,尤其是心理差异。
•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工作中应发现
和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因材施教,实现教育的丰富
化和多样化。
•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
展的最终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
•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
通过内因起作用。
• “勤能补拙”
• 第三节 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1、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 2、教育对人潜力的发掘 3、教育对人力量的发挥 4、教育对人个性的发展
二、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教育因素:主要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 1、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和内容作出社会性规范。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维果茨基 “最近发展区”
•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即 • 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 • 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 两者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 • 低于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缺乏挑战性 • 高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缺乏可能性
年已获得50%,8岁已获得80%,8—17岁获得20%。
• (2)不同方面发展有早有晚。 • 有的方面在较早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则要到
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 心理科学研究指出,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开
始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学习乐器也是5岁左右为佳。
(二)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
1.顺序性:个体生命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2.阶段性:个体在身心发展某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般 的特征。阶段性要求教育合适不同年龄阶段,不可“凌节而施”。 3.差异性:每个个体因独特而不同,表现出差异性。差异性要求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4.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平衡。教育必须抓住关键期、 敏感期,及时而教。 5.互补性:身心发展的机能之间互补,协同发挥作用。
• 人的发展,就个体而言,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 指向个体身体素质的发展和生理机能的完善;心理的发展指向个 体认识、情感、意志、个性方面的发展和完善。
• 教育学视域中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各自 内部及其整体性结构所发生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尤其指学校教育 阶段,个体身心成长发育成熟的过程。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 (一)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因素
1. 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 后天获得性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4. 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 因素
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大环境 和小环境之分。
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 (二)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 1. 学校教育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为个体发展做出符合社会 要求的规范。
• 2. 学校教育加速个体的发展,促进个体又好又快地发展。 • 3.学校教育能够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 4.学校教育唤醒生命的自觉意识,为个体生命发展奠基。
第三节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
师范生教育学基础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及特征(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1. 教育面对的是人的个体,每个个体人都是共同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共同性体现在个体性上,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2. 人的发展,就个体而言,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A.身体的发展指向个体身体素质的发展和生理机能的完善B.心理的发展指向个体认识、情感、意志、个性方面的发展和完善。
3. 教育学视域中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各自内部及其整体性结构所发生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尤其指学校教育阶段,个体身心成长发育成熟的过程。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1. 顺序性:个体生命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2. 阶段性:个体在身心发展某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般的特征。
阶段性要求教育合适不同年龄阶段,不可“凌节而施”。
3. 差异性:每个个体因独特而不同,表现出差异性。
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4. 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平衡。
教育必须抓住关键期、敏感期,及时而教。
5. 互补性:身心发展的机能之间互补,协同发挥作用。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人的身心发展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不确定的。
但不管有多少因素,这些因素都是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所以,单一因素的决定论是错误的。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大致有三类:1. 个体自身的因素2. 外部的环境因素和实践活动。
3.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都是错误的。
(一)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因素1. 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3. 后天获得性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 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大环境和小环境之分。
1.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霸笔记-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一、人的发展的概述1、概述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过程。
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包括方面(1)生理的发展(2)心理的发展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动因:推动因素记忆口诀:内有四尔董孟弗,外出墨荀洛华生(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1、孟子:性善论2、弗洛伊德:性本能推动人的发展(性本能包含两方面:生存和繁衍,如:找对象生孩子)3、威尔逊:基因复制4、格赛尔: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较成熟的时期学习更好5、高尔顿:《遗传的天才》能力由遗传得来6、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7、董仲舒:人性三品说(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1、墨子: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2、荀子:性恶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3、洛克:白板说4、华生:一打婴儿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辐合论三、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单选、重点)(一)遗传1、概念: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前提2、作用(简答)记忆口诀:差生成(1)提供可能(内部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格赛尔提出(3)遗传素质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3、错误观点:遗传决定论(二)环境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1、构成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2、作用(简答)记忆口诀:科技小猪(1)提供多种可能(外部可能性)(2)积极与消极影响(3)人在接受环境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3、错误观点:环境决定论(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主导作用(已考简答)(1)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3)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特殊作用(独特作用)(简答)记忆口诀:归家寄腌菜(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已考简答)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三章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
2.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以及各自的发展规律。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4.认识人的可教育性和人对教育需要性的意义。
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识记)★★★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
1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变化,是就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而言的。
2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两个方面,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的发展。
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相互联系。
一方面,由于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支配着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身体的发展也受到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特征的影响,其中,尤其是情感对人的身体发展影响最大。
人的身心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简要地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1)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关系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制约着心理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也受到认识、情感、性格等心理过程和特性的影响。
(2)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的关系知识技能的掌握有利于思想品德的提高。
这就是《中庸》讲的“尊德性而道问学”。
思想品德的提高也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
二者不一定成正比,但从概率统计优势来看,二者是一定成正相关的。
(3)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与认识能力、心理特性发展的关系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心理过程和认识能力基础上进行,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心理意向或特性。
人的认识能力,心理特性或意向也要在掌握知识技能和培养思想品德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二、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1.“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36—1934)早年曾专门研究过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维果茨基所谈到的人的发展,主要是就儿童的心理和智力而言的。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ppt课件
代表人物: ①高尔顿(F.Golton):《遗传的 天才》1869,“一个人的能力是由 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 ,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 细叐遗传决定一样。” ②霍尔(G.S.Hall):“一两的遗 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③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上、中、下 三等:“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 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 中民之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 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 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 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举例:幼儿园主要任务是玩游戏;小学阶段主要是打好基础。 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 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 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 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 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 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 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举例:盲人的听力较好或者盲人的嗅觉较好;有些失去胳膊的小伙 伴可以用脚代替写字穿衣服等活动;身残志坚的人。 教学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 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意志品质教育等。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遗传及其作用 (1)遗传的概念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 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2)遗传的作用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 展(错诣观点:遗传决定论)。
教师资格格考试《教育学》专用教材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本章重点1.识记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2.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
3.运用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作用的基本原理,分析普通中等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所占比重较大,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题型多以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内发论和外铄论的代表人物、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尤其注意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的年龄特点、初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其中,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这两个知识点是重中之重,考生需加以重视。
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个体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教育。
另外,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简单地说,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
其中,身体的发展是就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而言的。
机体的正常发育包括身体盼各个器官、各个系统的健康生长,它是个体体质增强的条件和主要内容;而体质的增强又有助于有机体的正常发育。
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完善两个方面,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和谐的发展。
个体的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相互联系。
一方面,由于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支配着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身体的发展也受到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特征的影响,尤其是情感对人的身体发展影响最大。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多了一个‘铁’字,”他很自信地说,“课文里有这么一句 话:‘班长斩钉截铁地说……’班长名叫斩钉截,后面不是多了 个‘铁’字吗?”他的话音未落,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的学 生笑得前俯后仰。小柳见大家这么一笑,脸涨得通红,手足无 措,十分尴尬。
1、顺序性(身体和心理) 2、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 3、不平衡性(不同阶段,不同方面) 4、个别差异性(性别、身心构成) 5. 整体性及互补性(感官互补,心理和生理机能互补—精
神和疾病, 在教育中要求把学生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其和 谐全面发展,培养成完整和完善的人)
1、顺序性(P84)
第二次生长高峰 青春期
(2)关键期,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的机能 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施 加给个体某方面的教育影响可是获得最佳效 果。
关键期概念由来:劳伦兹与他的印刻学习 (Lorenz and the imprinting)
奥地利的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 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首先提出这 一概念。 小鸭子在破壳后不久,鸭妈妈会 带着它们四下走动一圈。从此以后 把这个母鸭当作它们的妈妈。科学 家把这一现象称为“印刻学习”。 劳伦兹在小鸭子出生后的10~16 个小时,不先让它们看到母鸭,而 首先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 事情发生了。
人的发展在心理学中反复出现的问题和观点
反复出现的问题 当前优势观点
主动-被动
儿童积极参与探究,创造关于世界的意义
遗传-环境
发展的原因能在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中找到,不是 独自分开发展的
社会-历史
发展受个人特征和所依赖的历史,环境,文化相互作用 影响
发展中的相似性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内涵: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作为实践主体所具有的目的 性、预见性、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体现了人的主 动选择。教育需要非常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的发挥。 作用: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 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 态的决定性因素。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 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 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 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 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举例:盲人的听力较好或者盲人的嗅觉较好;有些失去胳膊的小伙 伴可以用脚代替写字穿衣服等活动;身残志坚的人。 教学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 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意志品质教育等。
第三节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
二、坚持学生主体
学生的特点 1.自主性 2.能动性 3.创造性 4.自我意识性
第三节
三、坚持教育创新 观念创新 模式创新 制度创新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 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 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 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 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举例: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点喜欢跳舞,有点喜欢唱歌,有的喜 欢打球等。 教学启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 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相关古语: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三)遗传作用的具体表现
1、遗传素质的成熟水平制约着个体身心和发展水平。 、遗传素质的成熟水平制约着个体身心和发展水平。 1929年格赛尔 年格赛尔( 选择同卵双生子T和 作实验 作实验。 1929年格赛尔(美)选择同卵双生子 和C作实验。 T48生周每日进行 分钟爬梯训练,连续训练 周。 生周每日进行10分钟爬梯训练 生周每日进行 分钟爬梯训练,连续训练6周 C从第 周开始作同样的训练,只练 周,C赶上 的 从第53周开始作同样的训练 赶上T的 从第 周开始作同样的训练,只练2周 赶上 水平。成熟程度在身心发展中是一个关健性因素。 水平。成熟程度在身心发展中是一个关健性因素。企 超前”训练只能是徒劳无益的。 图“超前”训练只能是徒劳无益的。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个体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 身心发展的差别。遗传度( 遗传作用/( 身心发展的差别 遗传度(力)=遗传作用 (遗传作用 环 遗传作用 遗传作用+环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
3.具体运演阶段。(7至11岁)随着抽象概念 的形成,已开始具有逻辑推理能力。但是这 时的逻辑推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否 则儿童会感到困难,所以这种逻辑推理能力 只是初步的。 4.形式运演阶段。在11至12岁开始进入形式 运演阶段,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开始区分; 能运用假设进行各种逻辑推理;有特定的形 式运演结构形式。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 老师表扬你了, 老师表扬你了 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3分种了 分种了。 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 分种了。其 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 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 只有宝宝进步了。 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 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家长会上老师说: 儿子上小学。家长会上老师说: 全班50名同学 这次数学考试, 名同学, “全班 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 儿子排第49名 儿子排第 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 些障碍, 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 查”。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2.活动是人的潜在的、可能的因素转化为现 实性的力量
3.活动对人的发展的有效影响取决于活动的 组织程度和人的自觉性
皮亚杰
维果茨基
三、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 (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 学校是有目的设计的,是特殊的主体在特
殊的环境中进行的特殊教育活动。 1. 学校教育主体的特殊性:教师和学生 2. 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人为性和教育性 3. 学校活动的特殊性:育人的目的性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表现
• 1. 形成社会价值观 • 2.完善自我观念 • 3.掌握社会技能 • 4.塑造社会角色
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 这里的个性不等于心理学意义上的个性心理特征。 • 个体个性化的内涵:就是在人的共同社会性的基础上,发挥人的自
主性和能动性,充分把人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彰显出来,实现个体我 和社会我的统一,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 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的表现: • 1. 唤醒人的生命自觉 • 2. 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 3. 促进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活动对人的发展的有效影响取决于活动的组织程度和人的自觉性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皮亚杰维果茨基?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校是有目的设计的是特殊的主体在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的特殊教育活动
教育学原理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本节关注的问题:什么是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特征?哪些因 素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第三节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
教育有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但这并不是教育必然的结果。教育 促进社会化和个性化是有条件的,本节着重探索实现这一功能的条件。
教育学原理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个生来失明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画家 一个生来失聪的孩子,培养成为音乐家 一个神经活动灵敏、智力超常的儿童,教育 一个天生的弱智儿童,教育
——难 ——难 ——易 ——难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调查22.8万名儿童,发现低能儿约占3 %~4%,而低能儿中有50%以上是先天因素造成的(其中父母低能与 近亲配婚而造成遗传缺陷的占相当比例)。
环境决定论
×
自然环境:天然形成的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
(公园、绿地、小区、村庄)
社会环境:宏观的社会环境
(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社会精神文化)
微观的社会环境
(家庭、邻里、亲友、工作单位、娱乐场所)
自然环境是人和生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没有它,人就无法 生存。 对人的发展起作用的主要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的天资和才能发展的客观条件。人的天资和 才能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与社会环境分不 开。 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 极的。 相应的教育策略:重视成长环境的建设,包括家庭环境、
“神童”赛达斯何以成了精神病患者?
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 被全美新闻媒介大捧的 超级神童——美国神童 赛达斯,6个月会认英 文字母,两岁能看懂中 学课本,4岁时已发表 了3篇500字的文章, 6岁生日晚会上写成了 一篇解剖学论文,12 岁破格进入哈佛大学, 14岁因患精神病入 院, 21岁时,他成了一名 极普通的商店店员。
法国的卢梭:“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 由于教育。” 德国的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 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英国洛克的白板说。 美国的华生: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让我放在自 己特殊的世界中教养,我可以随意训练他们成为 医师、律师、乞丐或小偷。 教育万能论
03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一、单选题1、教育实践中“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A、顺序性规律B、互补性规律C、不平衡性规律D、个别差异性规律2、“理想和未来”是人生()阶段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3、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阶段性4、提出“白板说”的是()。
A、洛克B、格塞尔C、威尔逊D、华生5、被有些专家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是()。
A、青年期B、少年期C、儿童期D、幼儿期6、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7、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
由此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主观性B、顺序性C、阶段性D、能动性8、“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差异性C、顺序性D、不均衡性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荀子10、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A、选择性B、预见性C、目的性D、创造性11、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2、作为人身心发展的前提,并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的是()A、学校教育B、个体实践活动C、成熟、环境D、遗传素质1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14、人的发展是指人的()。
A、身体发展B、智力发展C、个性发展D、身体和心理发展15、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特殊性是指()。
A、顺序性和发展性B、社会实践性和阶段性C、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D、不平衡性和均衡性16、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因素B、社会环境C、教育活动D、自然环境17、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
《教育学原理》课件(盛冰主讲)——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节、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古代中国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 1、儒家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 (1)儒家人的发展理论:发展目标是通过提 高个体的人格境界而达到外在社会理想的 实现;发展的秩序是“格物、致知、正心、 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 (2)儒家的教育策略儒家的教育策略: 教育目的是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外在的道德教化和内在 的道德反省;
中华教育学习网
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论与教育 (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他的道德发 展理论可以概括为“三水平六阶段”。 (2)科尔伯格的教育观: 道德教育工作在目标、内容、方法上应尊 重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 道德教育要逐渐促进儿童道德判断水平的 提高; 道德教育的重点应从注重“他律”转向注 重“自律”, 从注重个体“私德”到注重社会公德以及 人类共同的道德基础。
概念:环境因素是指那些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包括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 作用:环境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是更为根本的因素。它们 提供人的发展所需的物质和社会条件;构成人的发展的巨 大动力;影响了人的发展的价值方向;影响了人的发展的 内容;对人的发展本身具有一种广义的教育作用。不过, 由于环境因素自身的复杂性,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2、相应的教育策略 重视成长环境的建设,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 环境和班级环境的建设,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转化环 境中的消极因素,创造出有利于人的成长的环境因素。
中华教育学习网
5、存在主义的发展理论与教育 (1)存在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存在主义是20世纪 西方的一种哲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丹麦的克尔 凯郭(S.A.Kierkegaard)、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K.Jaspers)、海德格尔(M.Heidegger)、法国的萨 特(J.P.Sartre)等。 (2)存在主义的教育观点: 教育必须把儿童看成是“完全的人”,而不是 “不成熟的人”; 自由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为此他们强烈批评学校 生活中的“官僚主义”和僵化的学校制度; 学校的目的是培养特性、发挥潜能和创造性; 教育要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教育方法以讨论、对话、问答为主。 中华教育学习网
2021年高校版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育。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英国的洛克、美国的华生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外铄论强调教育的价值,对
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但外铄论的片面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否认理反应的
能动性而走向了机械主义发展观的极端。
真题再现
【2019 年真题】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苟子、英国的洛克均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本章复习重点与难点
1.理解人的发展的概念。 2.理解影响人的发展的四个方面因素。 3.理解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本章内容思维导图
发展是一种连续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变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地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过程集自
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能力于一身的人,也处在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中。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是培
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18 世纪以来,内发论者更强调人的发展及其顺序是由人的某些方面的内在因
素推动和决定的。如奥地利的弗洛伊德的性本能(Libido)理论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内发论者
强调人的内在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忽略了外在因素对人的影响,忽略了环境、人的能动性以及
关注的重点是学习。这种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动因论
D.多因素论
【答案】B
3.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论
根据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学说,事物的发展是由事物自身的矛盾所决定的,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这里,矛盾是一对对立统一的关系范畴,二者共同起作用。人在本质
上是一系列矛盾的存在,表现为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对立统一、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能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个体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教育。
同时,个体的人的身心发展状态又是教育行为的依据,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指个体在整个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着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这是人的各方面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的过程。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的。
个体的人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生存发
展。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人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
人具有自我意识,有规划未
来,创造发展条件的能力。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
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西方:弗洛伊德: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美国威尔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美国格塞尔:“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所有的其它能力,包括道德都受到成长规律的支配。
”
2、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
学校的教育等。
我国古代的性恶论的代表:荀子。
西方:英国的洛克“白板说”,美国的华生。
3、在个体活动中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在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个体能动性的发挥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把实践、个体积极投入实践活动,看作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人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第二个方面是不同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发展的关键期: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时
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性在这一方面的潜力。
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有一定的顺序。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美国的柯尔伯格;
3、个性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不同的发展阶段是相互联系的,上一阶段影响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的选择。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心理与生理相互影响。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从群体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体、心理的所有构成方面。
形成差异的原因有:先天素质,内在机能;努力程度、自我意识的水平、自主选择的方向。
第二节学校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遗传、成熟、环境和个人实践活动。
一、遗传的影响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了可能性。
遗传:指从上代继承
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环境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大环境和小环境;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四、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
学校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的气息。
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结果还要接受检查。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使个体处于一定的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也有助于个体的发展。
如果学校教育能正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加速作用会更加明显。
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但要确定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3、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
有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基础性和普遍性,对人今后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学校教育提高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自我教育能力,也具有长远的意义。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一方面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能够提供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个性的舞台;另一方面,教师和领导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个性价值,并促进其发展。
再就是学生在群体生活中可以借鉴他人,丰富自己。
第三节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一、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
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二、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发掘
潜能:人足以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的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人培养为成熟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三、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
人的力量有身体的力量,更有精神的力量。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精神的力量。
人的精神的力量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教育力图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四、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
个性:变称人格,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个性又是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人身上的具体统一。
个性发展: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第四节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
特征。
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危机期”“心理断乳期”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
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的总体特征。
力求成为生活中主动的探索者、发现者、
与选择者,由单纯对外部世界探究到关注内部精神世界变化的过程。
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1、“帮助少年起飞”: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
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2、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情意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
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是培养初中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起始阶段。
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1、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人生的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生活转变期。
2、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高中阶段是中学期间学习负担最重的时期,也是青年体质增强的时期。
学校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学生学会对今后人生道路作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条件。
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是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
从认识方面看,高中生可能出现两类极端问题,一类是过分欣赏自我和苛求社会;另一类是心理失衡,在认识上把社会理想化,对自己缺乏信心。
在价值观上,青年也有两种极端的表现:一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只起索取,不思奉献;另一种是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