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桶者》最后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这个小人物为什么选择“骑着煤桶前去”借煤? 这是常人应有的举动吗? 2卡夫卡又是如何描述“骑木桶”的行为的?这样 描述表现出小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3飞起来后,小人物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他飞停 空中的感觉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 4从这些变化中,你能感觉到小人物真实的心理状 态的变化过程吗? 5这些过程其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卡夫卡被共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奠基 人),是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 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 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 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
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 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 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 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 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 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 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心理——畏缩、自卑、 惶恐。
第二节:骑,飞。
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我因此骑着煤 桶前去。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最简单的 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 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了,妙哉,妙哉;平趴在 地上的骆驼,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 起来时,也不过尔尔。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 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层楼那么高;但是我从 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我极不寻常地高高 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 这地窖里伏在小桌子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 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
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 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 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 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 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 近的基尔灵疗养院。
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1904年(21岁)开始利 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写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 的,只是想用写作来解除内心的苦闷。主要作品为三 部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和《变形记》 《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等短篇小说,且 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
• 《变形记》通过写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 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
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
• 《城堡》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 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看得
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只能坐以待毙。
•
《审判》借银行职员约瑟夫·K莫明其妙被
•发
展: 骑桶飞翔,借煤失败;
• 高潮和结局:扇至冰山,不复再见。
二、词语积累
不啻( chì )
门槛( kăn )
地窖( jiào )
坐骑( qí )
不复再现( xiàn )
默读第一段思考, “我”为什么要去赊煤?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煤铲也没有用了;火炉
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 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 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 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 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 老板要求帮助。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 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 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 太阳。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 ,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 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板虽说 非常生气,但在十诫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 ,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
“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出的 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煤店老板,求你 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 它来到这里。行行好吧,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
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我没有 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旁边的长 凳上织毛衣的妻子,“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位 顾客。”
三、研读故事借煤的过程, 体会“骑桶者”的心理历程 ,欣赏、交流语言特色。讨 论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
下面我们梳理一下骑桶者借 煤这一行为的过程,“我” 有哪些行动,简述一下,最 好用一个字概括。
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我因此骑着煤桶 前去。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最简单的挽具 ,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 就向上升起来了,妙哉,妙哉;平趴在地上的骆驼, 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起来时,也不过尔 尔。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 二层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 。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 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子上写字;为了把 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
她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但 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 憾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 有着一匹良种坐骑所具有的一切优点;但它 没有抵抗力;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 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你这个坏女人,”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 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走去时,我 还回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我 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就这样,我浮升 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 小说写于1917年寒冷的一二月间,背景是第一 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 实情况:缺煤。
默读全文,请用一句话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人骑着煤桶飞着去向煤店 老板借煤,结果他不但没有借到煤,反而被煤 店老板娘用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
情节结构
• 开 端: 严寒威逼,决定借煤;
“可是我正坐在这儿的煤桶上,”我喊道 ,寒冷所引起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 眼睛,“请你们抬头看看,你们就会发现我 的;我请求你们给我一铲子煤;如果你们给 我两铲,那我就喜出望外了。所有别的顾客 你们确实都已供应过了。啊,但愿我能听到 煤块在这只桶里滚动的响声!”
“我来了,”煤店老板说,他正要迈动短 腿走上地窖的台阶,他的妻子却已经走到了 他的身边,拉住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 。如果你还固执己见的话,那就让我上去。 想想你昨天夜里咳嗽咳得多么厉害。只为一 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凭空想象出来的买卖 ,你就忘记了你的妻儿,要让你的肺遭殃。 还是我去。”
“捕”又莫明其妙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
主义社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的本质。
•
《地洞》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
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
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的情绪。
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 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 困境。
—— 美国诗人奥登
他说了什么?
• 《骑桶者》是卡夫卡的一个短小精美的短篇小 说。《卡夫卡文集》中有大量这样的短小的叙 事片段,它们应该都是卡夫卡随兴所至的产物, 对于他来说,这些片段的产生反映了他彼时彼 刻的感触和心境。
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漠不关心的犹太人,他在犹太人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说德语的人,他在捷克人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波希米亚人,他不完全是奥地利人; 作为保险公司的雇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阶级; 作为中产阶级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工人; 在职务上他也不是全心全意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 但是他连作家也不是,因为他把全部精力献给家庭; 而‘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最陌生的人还要陌生’。
——【德】安得特斯
弗兰茨·卡夫卡
( Franz Kafka 1883~ 1924)
奥地利小说家,
现代派小说的鼻祖,
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 作家,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 说家之一
卡夫卡小说的特点:
寓言体 想象奇诡
代表作:
长篇《城堡》《审判》《美 国》短篇《变形记》《判决》 《地洞》《饥饿的艺术家》
弗兰茨·卡夫卡,奥地利小
“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什么也不 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什么也没有; 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பைடு நூலகம்到;只是听到 钟敲六点,我们关门吧。真是冷得要命;看来明 天我们又该忙了。”
下面我们梳理一下骑桶者借煤 这一行为的过程,然后简述一 下,最好用一个字概括。
行为——想、骑、飞、喊、 逃——怪诞
从“骑桶者”借煤的过程看,显然不 合常人的逻辑地方,不合逻辑的地方 是哪儿?
情节——飞——虚构
(1)第一节。想
面对困境,小人物想到些什么?你 能理解其真实的心理状态吗?(注意: 紧扣课文内容情节作答)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煤铲也没有用了;火炉
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 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 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 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 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 老板要求帮助。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 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 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 太阳。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 ,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 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板虽说 非常生气,但在十诫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 ,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
【奥地利】
卡夫卡
他是一个没有归所的作家,他没有自己的祖 国、自己的宗教,没有家庭的温暖、爱情的甜 蜜,甚至在职业上他也是一个介于职员与作家
之间的 “边缘人”。
他是欧洲文坛上的“怪才”,西方现代派文 学的宗师和探险者,他是表现主义作家中创作 成就最高而生活上最无成就者.他以痛苦走进 世界,以绝望拥抱爱人,以惊恐触摸真实,以 毁灭为自己加冕,他是现代世界里唯一的“精 神裸体者”,他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 的创作,他的创作完成了他自己。
“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 呼吸着,一面编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 炉取暖。
“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 主顾;向来守信用;只是眼下没钱了。”
“我的老伴,”煤店老板说,“是的,是有 人;我不会弄错的;一定是一个老主顾,一个 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样来打动我的心。 ”
“你怎么啦,当家的?”妻子说,她把毛 衣搁在胸前,暂歇片刻,“没有人,街上空 空的,我们已经给所有的顾客供应了煤;我 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
• 明确:自身的穷困潦倒:煤桶空了(我 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 外界环境的冷酷:四周是挥之不去的冷 酷,没有丝毫温暖 强烈的求生欲: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 不能活活冻死。迫切想要逃离寒冷。
• 齐读第一段,感受一下在那个寒冷的冬 天“我”穷困潦倒,困苦不堪的处境。
• 环境——冷——异化
• 提示:骑桶者没有亲人、 朋友,又陷入困境。我们 不仅要读到作者写到的, 还要读出作者没有写到的 人文环境。
心理——畏缩、自卑、 惶恐、逃避、害怕被拒 绝
第三节至结尾:喊
五次“喊”(注意这种对话交流方 式),其内容、语气、语调、语速发生 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之中,你体会 到“骑桶者”哪些心理变化?
结尾:逃 结尾,骑桶者被老板娘的围裙扇走了,看起 来是被动的,而对“骑桶者”来说,正好符 合他的一贯心态,并且有了进一步的变化, 你认为其真实的心态是什么?
心理——畏缩、自卑、惶 恐、逃避、弃绝——失常
为什么到达目的地后“我”还不下来去赊煤 ?“我”此时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
“我”下不来,老板娘到底有没有看到高高漂浮在上空 的“我”,其实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么一个冷酷的事实 ,那就是“我”濒临绝境的呼喊求救的声音被这个世界有意 无意地忽略了。
“我”在空中独自呼喊,不管“我”怎么叫喊,都没有 人回应,仿佛和这个世界隔绝一样,“我”又下不来,仿佛 我和世界始终存在一段距离,一段无法逾越的距离。
“那么你就告诉他我们库房里所有煤的品 种;我来给你报价格。”
“好,”他的妻子说,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 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道 ,“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 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一铲最 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 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不能马上”这两个 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 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 生了错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