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章-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
搭石作者刘章简介《搭石》句子赏析
搭石作者刘章简介《搭石》句子赏析搭石的作者刘章是1939年出生的《搭石》(作者:刘章)刘章,当代著名诗人,一级作家,汉族,原名刘玺,字尔玉,笔名东旭,别号雾灵山人、燕山痴子。
已出版《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等诗文集27部。
搭石作者刘章简介搭石的作者刘章是1939年出生的《搭石》(作者:刘章)刘章,当代著名诗人,一级作家,汉族,原名刘玺,字尔玉,笔名东旭,别号雾灵山人、燕山痴子。
已出版《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等诗文集27部。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刘玺出生地河北兴隆县上庄村民族汉国籍中国代表作品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等字尔玉职业当代著名诗人出生日期1939年别名刘章《搭石》句子赏析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这句话描写的是调整搭石的老人,刻画了老人细致认真的特点,赞扬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来,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协调有序”写出了走搭石的动作美,把“踏踏的声音”比喻成“轻快的音乐”,写出了走搭石的声音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写出了走搭石的画面美。
作者通过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
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搭石课文解析
搭石课文解析【原创实用版】目录1.搭石课文概述2.搭石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3.搭石课文的主题和意义4.搭石课文的艺术特点5.搭石课文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正文一、搭石课文概述《搭石》是一篇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课文,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 21 课。
课文作者是刘章,通过描绘家乡一条无名小溪上的搭石,展现了家乡人们之间和睦互助的亲情和乡情,同时赞美了家乡勤劳的人民。
二、搭石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作者刘章,原名刘瑞章,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人。
他是一位著名作家,曾任《邯郸日报》总编辑,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他的作品以真实、朴素的笔触描绘农村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三、搭石课文的主题和意义《搭石》一文通过描述家乡的无名小溪和溪水上的搭石,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淳朴和乡亲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都必须脱鞋绾裤。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在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
这一行为体现了家乡人们之间无私的帮助和关怀,彰显了农村生活的美好和乡亲们的亲情。
四、搭石课文的艺术特点1.真实朴素的描绘:课文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家乡的小溪和搭石,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原貌,让读者感受到乡土气息。
2.细腻的情感描绘:课文通过描绘人们过河的情景,展现了家乡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和互助精神。
3.结构紧凑:课文围绕搭石这一主线展开,结构紧凑,内容连贯。
五、搭石课文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搭石》一文让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之间和睦互助的亲情和乡情,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准“间隔、懒惰、俗语、清波漾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难点: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准备:拍摄搭石,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两课时教学流程:一、渲染情境,揭开文本之面纱。
1、看大屏幕: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非常美丽。
可是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21搭石),齐读课题。
请同学翻开课文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读课文)2分钟左右二、初读文本,相约便民之搭石。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划出文中写搭石的句子。
2、组织交流。
(1)师:同学读书都非常的认真,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谁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请一生说)你找的很准确。
(2)、师质疑: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呢?谁也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大屏幕出示:“挽”。
“挽wǎn”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生:卷起来的意思。
刘章写搭石的前前后后 2011
刘章写搭石的前前后后2011-11-1 16:15:01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如何避免核辐射2011年各省高考信息汇集中国最好的大学和专业刘章,当代诗人、散文家,1939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兴隆县,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出版有诗文集《刘章诗选》《刘章散文选》等28部.获首届全国新诗奖等多项奖励,有作品被选入大、中、小学教材和辅导教材。
现为《诗刊》《中华诗词》编委。
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我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上庄村。
那是一条十里狭长的山村,人们逐水而居。
一条无名溪水的两岸,是大山、村庄、梯田和果园。
我们村有六个自然村,其中五个村的人家散落在小溪旁,我出生的那个小村是溪水的源头之一,人家散落在两条山谷里,泉水汩汩,下自成“溪”。
从我的祖宗开垦小村,到我这儿才六代,算来也就是一百几十年的光阴。
一代又一代人,出山串亲、赶集,唯有反复跨溪而行,除此,别无选择。
小溪最窄处仅五六米,最宽处也不过30米。
平时水最深处也不过一米。
年年雨季过后.秋风将至之时,人们为了不涉凉水,在每一个跨溪水里摆上一排方石,这就叫“搭石”。
小溪冬天结冰,人们来回走冰,只有窄处才搭小桥。
夏天山洪暴发.唯有来回趟水,或背水而叹。
一年365天,有近200多天走搭石。
我是在抗日烽火年代出生的。
七八岁前钻深山老林躲鬼子,没走过搭石。
解放后才跟大人出山走搭石的。
人们祖祖辈辈走搭石,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十里路要走多少搭石,没人数过。
直到1964年我岳父从山外到我家串门,出于好奇,一道道计数.十里路竞走了32道搭石。
我是从1962年起当上村干部的,直到1975年到县城工作,13年间,不超过3天就要到乡镇办事一次,都是当天往返.一天要走64回搭石,总共走了千万回,对搭石的印象怎能不深刻呢?1977年末.我来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工作。
当我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人们无序地匆匆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的潺潺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个人跟着一个人,动作协调有序,足音踏踏,水声淙淙,人影绰绰;两个人对面来到溪边,微笑止步,示意让对方先行。
搭石刘章简介
搭石刘章简介搭石刘章,字承韩,号乇间,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中国古代建筑师、杂剧艺术家,被誉为“民间建筑学之神”。
生平搭石刘章生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在他的童年时期,他对木工和石雕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经常观察当地的建筑和古老的寺庙。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他开始拜师学艺。
他的第一个师傅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大师,擅长木结构建筑。
在师父的指导下,刘章学到了许多建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努力和天赋得到了认可,并在建筑界逐渐崭露头角。
事业发展刘章的事业发展起步于江南地区。
他最早的作品是一座古老的寺庙,这座寺庙已经在当地存在了数百年。
刘章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将这座寺庙修复得焕然一新。
他的修复工作是如此出色,以至于寺庙成为了当地的一个名胜古迹,吸引了大量游客。
由于他在修复古建筑方面的出色表现,刘章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他获得了更多大规模修复项目的机会,这些项目包括修复城墙、古桥和古宅等。
他不仅修复和保护了这些古建筑,还与当地政府和文物保护机构合作,整理和出版了一系列关于古建筑的书籍和研究成果。
刘章并不仅仅满足于古建筑的修复工作。
他开始进行创作,并设计了一些新的建筑项目。
他的设计作品注重结合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化技术,以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
他的设计作品在时代背景下曾经引起一片争议,但最终被广大人民接受并喜爱。
贡献与影响搭石刘章的贡献和影响不仅仅限于建筑领域。
他还对中国的传统杂剧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喜欢观看杂剧演出,并参与了一些杂剧团体的演出和编剧工作。
他将自己对建筑的独特理解和对杂剧的热爱相结合,创作了许多结合建筑元素的杂剧节目。
这些节目在当时的艺术界引起了轰动,并且被广大观众所喜爱。
刘章还对后来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设计理念、工艺和艺术创作方法被后来的建筑师所借鉴和发展。
他的影响力延续至今,他的作品和思想依然对中国建筑界和艺术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四年级《搭石》第二课时设计
四年级《搭石》第二课时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四年级《搭石》第二课时设计教学背景:针对学生一说写景物,就去客观地写山水花草的实际,结合《搭石》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有很多是人造的,人们造这些景物,跟这些景物发生关系,背后表现着人们内心的追求和思考。
民风,也是亮丽的风景。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结合文本内容来体会词语所表达出来的特殊意义,进而读懂内容,学会围绕中心,从多角度来选择材料写。
《搭石》文本赏析概述:搭石,是作家刘章的一篇散文,写了家乡人修搭石、过搭石的情形,赞扬了家乡人们互相谦让有秩序的淳朴民风。
原文赏析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
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
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wǎn)裤。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这是对搭石的概括介绍,没走搭石的人,了解到:搭石,是为了方便人们过小溪,而在小溪里摆上平整方便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横着排成一排。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中心句。
不错,下面的文字,确实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
那么,为什么说是一道风景呢?“风景”这个词语的意思,在百度中解释为:“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那么,在这里,风景指的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好像都不能这样确认。
我们再来查字典,看“风”的解释:表现在外的一贯的景象、态度举止;空气流动;流行做法,风俗;自由的不确定的。
在这些解释中,我们为本文的风景解释“风”的含义,可以取哪一种?这得结合下文来认真研读:在这里,作者要介绍的,有外在的优美景象,还有当地人民勤劳、尊老爱幼的淳朴民风。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特殊单元(阅读策略单元)《搭石》优秀设计说课2
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特殊单元(阅读策略单元)《搭石》优秀设计说课我分享的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搭石》,说课的主题是《学习阅读策略,体会文章情感》。
下面我将按照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本次的说课。
一、研读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学习阅读策略,是为了让学生成为成熟积极的阅读者,其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
因此,策略单元的课不能上成单纯的策略课,也不能上成普通的阅读课,而是要以文本为载体教学策略,同时又要用策略推进内容的理解,两者互相融合。
《搭石》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阅读策略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引导学生养成“集中注意力”的阅读习惯,学习不回读的方法。
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课文通过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过搭石等画面描述,赞美了家乡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
二、围绕课标,设计教学思路《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阅读讨论、以读代讲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想象中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做到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真正走进文本,感受体会乡亲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的精神。
依据对《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重点是:恰当地处理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和“理解内容”之间的关系,围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内容两个重点目标完成教学。
难点: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三、紧扣目标,展开教学过程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有以下六个板块:首先来说说第一课时,安排了三个板块。
刘章简介搭石
刘章简介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搭石》,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我是@木段落,小学教师,在这里分享一点我的教学看法。
同学们,你的家乡有哪些值得留恋的美景呢?
在《搭石》这篇文章里,作家刘章给我们介绍了他儿时记忆里家乡美景——搭石。
这美景顾名思义:把石头搭起来。
怎么搭,搭在哪,用来干什么?这篇文章里一一进行了解答。
每到秋季,天气转凉,家乡的小溪流水量下降。
平常总会绕路而行的乡亲们,此时有了穿溪而过的可能。
但溪水太凉,溪底太滑,年轻人还能蹚过,老幼则困难许多。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想到了用平整方正的石头,石头与石头之间有着二尺间隔,横着在溪水中铺开。
这样,人们就可以从石头上安稳的过去对岸。
有了搭石,人们更加方便,也更需要有心人的维护。
乡亲们部分男女老幼,遇到搭石有松动的地方,总会停下来,哪怕费上一些时间,也会把搭石修整的更加平稳。
下工的人们回来时,也会一个接着一个,不争不抢,前脚接着后脚,不停不顿,协调有序地过河。
若是碰到老人家,年轻人更会理所当然地背上老人过搭石。
相互礼让,互相关心,尊老爱幼,人影绰绰与清波漾漾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风景。
这是乡亲之间的浓浓情感,它承载于小小的搭石之上,并通过摆搭石、走搭石的形式展现出来,借物抒情,怀念故乡。
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阅读题
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阅读题在密集的高楼之间,常常能够看到一道道巨大的石头墙,它们被精巧地搭在一起,宛如一件件艺术品。
这些巨石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一同来探寻。
一、古人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中,搭石技术都占据着重要位置。
这一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远古时期的人们并没有现代的机械设备,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来搭石,但正是这种古老的技艺,才有了后来的建筑壮丽。
古人在搭石中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技术,这包括选择合适的石材、将石块高度固定、精确计算力学规律等等。
他们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古代受到了广泛的传承。
二、搭石艺术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搭石的技术逐渐演变为一门艺术。
在古代的欧洲,搭石成为了建筑师和工匠们的杰作。
例如,在古希腊的建筑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精雕细琢的大理石柱,它们在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后仍然屹立不倒。
搭石艺术的发展也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中国的古代,搭石技术和道教、佛教等文化相互融合,成为了一项独特的技艺。
例如,在承德的避暑山庄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汉白玉石楼阁,它们通过奇妙的搭石技术,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之美。
三、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虽然搭石技术在现代的建筑中已经较少使用,但一些建筑师仍然致力于将传统的搭石技巧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结合。
他们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复杂的结构模拟和优化,以确保搭石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在当代建筑中,搭石技术也逐渐回归人们的视野。
通过运用不同材料和结构的石块,建筑师们创造出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例如,中国的鸟巢体育场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的巨大搭石结构令人赞叹不已。
四、搭石的意义除了美学价值之外,搭石还寓意着人们对于力量和团结的追求。
每一块石头都要经历严格的选择和安装过程,它们通过无数个微妙的关节连接在一起,共同支撑起整个建筑。
这种团结的精神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
搭石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通过观察和研究搭石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搭石》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一、教材剖析《搭石》是人教课标版试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宝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人、故乡事的怀念讴歌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挚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色。
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力息。
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常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常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
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文中配有插图,部署了泡泡语,文后部署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思考练习的四个标题。
这些内容,提醒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为教师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提醒。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必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接洽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必定的理解能力。
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常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必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二、教学目的1. 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精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怠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接洽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育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领导学生精确、流利、有情绪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接洽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宝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细心察看,细节描写的方法,培育留意察看,居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筹备1.学生筹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
21搭石郑娉娉
• 绰:A.宽;不狭窄 • B宽裕;富裕 • C.形容姿态柔美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 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 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 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 了才肯离去。
第二课时
搭石,构成了家乡 的一道风景。
秋凉以后,人们 早早地将搭石 摆放
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 有,人们会 谴责这里的人 懒惰 。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 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 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 美感。
• 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
石,(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
然的事。
• 假如( 当然的事。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小搭石寻常景, 细细摆放为他人。 协调有序走搭石, 谦让敬老见真情!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 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 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 的情感。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 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两个人相对过溪 ,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若是谁遇到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一 个承 诺
这是美国东部的—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 车坏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 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 马的中年男子路过此地,他二活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 车拉出雪地,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 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 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在后 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多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 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6年后,克雷斯被一 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 当他要感谢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 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是我要求你一个承诺……”克雷斯 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搭石》阅读教学设计
5、《搭石》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⒈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⒉生据题质疑。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⒈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
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
2.生感情朗读。
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学生朗读本段,找出最能体现画面美的词语。
2.指导学生发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引导体会画面的美。
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的意思,体会和谐相处,互相照顾的纯朴乡情。
搭石作者刘章简介
搭石作者刘章简介刘章1939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兴隆县,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刘章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目前已出版《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刘章散文选》等诗文集28部。
搭石作者简介刘章,当代著名诗人,一级作家,汉族,原名刘玺,字尔玉,笔名东旭,别号雾灵山人、燕山痴子。
在1999年中国作协《诗刊》社举办的新中国成立50年来,你最喜爱的50位诗人评选中,读者投票郭小川、刘章双双获此殊荣,承德人为之自豪,成为承德诗坛的骄傲。
获首届全国新诗奖等多项奖励,有作品被选入大、中、小学教材和辅导教材。
现为《诗刊》《中华诗词》编委。
搭石原文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
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
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duò)。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语。
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刘章《搭石》课文
刘章《搭石》课文
5 搭石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
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
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部编《搭石》教学设计汇总5篇
部编《搭石》教学设计汇总5篇部编《搭石》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弄清什么是搭石,感悟作者家乡搭石的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手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惯。
教学重难点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美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1、同学们请看,这是作者刘章爷爷的故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故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故乡的搭石。
这节课,我们来学*第21课《搭石》。
2、看到这个题目,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你有什么要问的吗?(1)什么是搭石?(2)为什么需要搭石?(3)怎么搭石?二、初读课文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词间隔联结猛涨相背而行(注意多音字的读法)谴责懒惰俗语*衡山洪暴发脱鞋挽裤理所当然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图片理解:山洪暴发、清波漾漾容易写错的生字:“暴”下面不是“水”;“序”里面不是“矛”三、课文学*1、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你找的很准确!)(1)(出示少了搭石特点的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__找来一些石头,在小溪里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你有没有发现它和文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2)那漏了这些词句行吗?预设一:*整方正是写搭石的样子——外形特点,不能删预设二:有二尺左右的间隔写清了搭石间的距离——摆放搭石不是随随便便的,是动了脑筋的',是为乡亲们行走方便而搭的预设三:横着摆上一排是写它摆的方式——如果我左一块右一块摆可以吗?(3)读一读,读出搭石的特点。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是怎么过小溪的呢?出示: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1)“挽”是什么意思?(卷起)(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走亲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一句话啊,来来去去就必须——(3)这样的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了什么?(辛苦、麻烦、不便)(4)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呢?(5)那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可见搭石是多么重要啊!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
刘章
我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上庄村。
那是一条十里狭长的山村,人们逐水而居。
一条无名溪水的两岸,是大山、村庄、梯田和果园。
我们村有六个自然村,其中五个村的人家散落在小溪旁,我出生的那个小村是溪水的源头之一,人家散落在两条山谷里,泉水汩汩,下自成“溪”。
从我的祖宗开垦小村,到我这儿才六代,算来也就是一百几十年的光阴。
一代又一代人,出山串亲、赶集,唯有反复跨溪而行,除此,别无选择。
小溪最窄处仅五六米,最宽处也不过30米。
平时水最深处也不过一米。
年年雨季过后.秋风将至之时,人们为了不涉凉水,在每一个跨溪水里摆上一排方石,这就叫“搭石”。
小溪冬天结冰,人们来回走冰,只有窄处才搭小桥。
夏天山洪暴发.唯有来回趟水,或背水而叹。
一年365天,有近200多天走搭石。
我是在抗日烽火年代出生的。
七八岁前钻深山老林躲鬼子,没走过搭石。
解放后才跟大人出山走搭石的。
人们祖祖辈辈走搭石,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十里路要走多少搭石,没人数过。
直到1964年我岳父从山外到我家串门,出于好奇,一道道计数.十里路竞走了32道搭石。
我是从1962年起当上村干部的,直到1975年到县城工作,13年间,不超过3天就要到乡镇办事一次,都是当天往返.一天要走64回搭石,总共走了千万回,对搭石的印象怎能不深刻呢?
1977年末.我来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工作。
当我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人们无序地匆匆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的潺潺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个人跟着一个人,动作协调有序,足音踏踏,水声淙淙,人影绰绰;两个人对面来到溪边,微笑止步,示意让对方先行。
还有,年轻人背老人,大人抱娃娃,在记忆里,如他们留在水中的倒影。
当我见马路上有砖头或树枝,人们宁可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的时候。
我又想到山里人在雨水过后,自觉摆搭石的情景,想到有人发现搭石不稳,退回岸上,找块好石头搭上的情景……
噢,搭石上有新意.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
由于搭石的特殊渡水方式,长期造就和展示了山里人勤劳、热心公益、互助礼让的美德。
这样,我便在1980年2月写了短文《搭石》。
我写《搭石》,没有任何前人文字可以借鉴,可以说是半生体验、一日写成,是生活的赐予。
古代的文人们,写小桥流水,写古道、渡口,没人写搭石。
我的文章发表后,在湖北诗人管用和的诗里读到一首同一题材的《踏石》,我想,也许叫“踏石”更准确。
后来查《汉语大辞典》,果然有“踏石”这~词条:“踏脚的石头,安置于浅水难行之处,便于行走。
”举例用的是孙犁《自洋淀纪事·吴召儿》:“不用说雁北那趟不完的冷水小河,蹬不住的冰滑
踏石.转不尽的阴山背后……”大师的命名.当是无可置疑的。
搭石是特定自然环境里的产物.只有在三四尺深以内的小溪、小河里摆搭石,在大江大河里则无能为力。
现在,我的家乡十里山村已经贴着山根儿修了公路,人们进进出出。
骑自行车、摩托车,坐汽车,再也不用走搭石了。
中国正在搞公路村村通工程,许多山村都不用走搭石了。
可是,搭石是不会消失的,永远会摆在村庄通向田地或山野的溪流里,由于它是~种特殊的道路,人们自觉地摆搭石,人们只能单向行走.要互相礼让,那种美就会永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