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认证)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记录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核查报告(范本)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核查报告(范本)1. 背景和目的为了确保公司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本次核查旨在评估公司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2. 核查范围和方法本次核查范围涵盖公司的所有部门和业务流程,重点关注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度文件、流程执行情况、记录管理和内部沟通等方面。
核查方法主要包括文件审查、现场观察和员工访谈等。
3. 核查结果3.1 质量管理体系制度文件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度文件完备,内容全面,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岗位人员对制度文件的理解存在偏差,建议加强对制度文件的培训和宣传,确保员工理解并按照制度执行。
3.2 流程执行情况核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业务流程按照制度要求进行了执行,但在某些部门存在流程操作不规范的情况。
建议加强对流程执行的监督和培训,确保流程操作符合标准和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3 记录管理记录管理方面,公司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部分记录填写不完整、不准确,影响了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监控和评估。
建议加强对记录填写的培训,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4 内部沟通核查发现,公司内部沟通机制相对独立,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影响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协同运作。
建议加强内部沟通的协调与联系,建立跨部门沟通机制,提高信息的共享和流通效率。
4. 改进建议基于以上核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加强制度文件的培训和宣传,确保员工理解并按照制度执行;- 建立流程执行的监督机制,加强员工培训,确保流程操作规范;- 加强记录管理的培训,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部门间的内部沟通,建立跨部门沟通机制,提高信息的共享和流通效率。
5. 结论通过本次核查,我们对公司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信公司能够根据这些建议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提高竞争力。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2016年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一.审核目的:为了验证本企业实施ISO/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规定要求,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促进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并保持有效运行,为第三方(OQS认证机构)认证审核通过做准备。
二.被审核部门:本公司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所有过程和作业场所。
三.审核依据:ISO/IATF16949:2016标准(7.3产品设计要素除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顾客要求;本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四.审核方法:面谈、提问、察看、查阅文件和记录并验证;按过程的方式进行审核,采取顺向审核与逆向追溯相结合。
五.审核组成员:A组长:B组长:六.本次内部审核日期:2016年7月2日—3日。
七.审核产品覆盖范围:汽车用铝压铸产品及机加工产品的生产。
八.审核组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1.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评价意见:符合标准要求(不含要素7.3中的产品设计);2.现场审核实施情况详见“2016年内审实施计划安排”(内审检查表);3.对接受审核的部门及代表见“内审会议签到表”;4.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审核评价意见(包括观察到的重要事项正、反两方面的总结):a.管理体系策划的合理性及实现组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能力: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合理,能满足标准要求,具备实现其自身制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能力。
b.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合性、充分性、实施的符合性及持续改进的进展情况(包括对标准要求删减的合理性评价):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自2012年5月建立实施以来,受本公司高层领导的重视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体系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基本上达到与本公司本身的适合性和执行的符合性要求。
但还存在缺陷(具体见不符合项报告),需及时整改。
持续改进已开展,并取得初步成效,删减7.3条款产品设计合理。
c.内部审核的可信度、充分性及管理评审实施的情况: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以来,本次属于第4次内审,管理评审已作年度安排但尚未到安排时间、由经培训有资格的内审员担当进行交叉审核,内审真实可信,能起到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中普遍存在(de)问题由于公司内审员都是兼职身分,平常各自工作繁忙,对质量审核工作接触、了解不多,往往也就是在每年一次(de)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中才会编制检查表,记录审核情况,因此难免会因不熟悉标准条款要求,现场取证经验不足,在审核技巧或现场把握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从公司近几年质量体系内审(de)审核记录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de)问题:1、记录内容与标准条款要求有所偏离,不够准确.如:“内部沟通”(de)审核,常见记录内容是“经常沟通,非常有效”.2、记录内容有判断无事实,即记录中有明确(de)“符合要求”(de)结论,但无事实依据.如:“职责、权限(de)划分”审核,记录内容是“问XXX,回答正确.”答(de)是什么却无从知晓,根本无法判定是否符合标准要求.3、记录过于简单,缺少实际内容,无法作为认证决定(de)依据.如:“顾客满意”(de)审核,记录内容是“有采集记录及分析结果,需提交公司领导.”二、审核记录(de)作用根据国标中质量管理相关标准(de)阐述,审核记录(de)作用可概括为记录审核证据、记录审核发现、为审核结论和认证决定提供支持依据三个方面.因此,要满足以上要求,审核记录应包括足够(de)细节,使它能反映受审核方质量管理体系(de)运行情况,判断认证标准中(de)各项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实施.记录中应记有每个符合(de)审核发现及其支持(de)证据和每个不符合(de)审核发现及其支持(de)证据,用以支持认证决定(de)判断.在审核工作中,按照每一次(de)审核计划,审核总体时间是一定(de),审核记录占用时间(de)多少会直接影响到其它审核活动(de)时间用量.作为审核员,只有明确了审核记录(de)作用,才能更好地把握审核记录(de)详略程度,从而找到审核记录与其它审核活动(de)时间平衡点,切实提高现场审核(de)有效性和效率.三、审核记录(de)记录原则从审核记录(de)作用,我们可知审核记录应表述审核证据和审核发现.但审核证据如何界定审核证据和审核发现又该记到什么程度呢在每一次(de)审核中,我们会接触到大量(de)信息.许多信息与审核目(de)、范围、准则有关,但也有(de)信息与审核目(de)、范围、准则无关,后者不是审核证据,前者如果未经证实也不是审核证据,凡是不属于审核证据(de)信息则是不需要记录(de).因此,审核证据和审核发现(de)记录应坚持以下原则:1、反映抽样量.审核是通过适当(de)抽样进行(de),比如抽查了多少文件、记录,观察了多少活动、产品实物、工作现场等.适当(de)抽样,就是审核所获得(de)样本量对总体应有一定代表性.抽样量太少,则不具备代表性或可信度不高.为表明抽样量对审核结论和认证决定(de)支持,审核员在现场审核时应首先询问抽样对象在审核期内(de)总量,再根据3%-5%(de)贯例决定抽样量,并在审核记录中详细记录,以明确反映审核抽样(de)情况.2、有可重现、可追溯性.证据(de)一个重要属性是“真实”性,审核记录所反映(de)审核证据必须是真实存在(de),具有可重现性,如果由他人重新审核,完全可再次查到.因此,审核员在现场审核中与员工、其他人面谈时,要记下有关人员(de)姓名、所属部门;审核文件、记录时,要记下有关文件名称、记录(de)编号;检查仪器、设备时,要记下有关仪器、设备(de)编码/编号.3、要适度简明扼要.实际审核经验告诉我们,现场审核必须严格控制记录(de)时间,以便能利用更多(de)时间来进行审核调查.四、审核记录(de)一些具体方法在审核工作中,通常运用“问、查、看”(de)方式进行审核.对照不同方式,结合以往(de)审核经历,笔者大致总结、归纳出一些通用(de)记录方法.(一)通过询问、交谈方式进行审核(de)记录方法:1、记录回答、交谈者(de)姓名、职务和所属部门(审核证据);2、记录回答问题(de)要点、主要内容(审核证据);3、记录对回答问题、交谈内容(de)判断结论(审核发现).(二)通过查阅方式进行审核(de)记录方式:1、记录受审核人员姓名、职务和所属部门(审核证据);2、记录所抽查书面材料(de)名称和编号(审核证据);3、记录所抽查书面材料(de)数量;4、记录审核判断结论(审核发现).(三)对产品进行审核(de)记录:1、记录产品所处地点(审核证据);2、记录产品特征标记(审核证据);3、记录审核(de)判断结论(审核发现).例:查05243SXX中医院综合大楼施工图设计修改.(四)对过程进行审核(de)记录方法:1、记录从事/参与此过程工作人员(de)姓名、职务、资格(审核证据);2、记录此过程工作/作业名称(审核证据);3、记录主要工作/作业内容(审核证据);4、记录审核(de)判断结论(审核发现).总之,进行现场审核记录时,审核员应根据具体环节和审核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审核记录方法,收集记录有效信息.同时,做好现场审核记录,提高现场审核质量,与审核员自身(de)语言表达、沟通、文字书写能力也有一定关系.但我认为其中最关键(de),还是审核员是否具有较高(de)工作责任心,是否重视审核记录.笔者相信,只要每一个审核员都能重视做好审核记录,不怕多写多练,不断努力提高自己(de)审核记录水平,就能在审核过程中准确、公正、简洁、清晰地记录下所收集到(de)各种证据,使记录真实可靠,提供符合要求(de)、可信(de)审核报告,圆满完成每一次审核任务.管理层:1. 有无建立及保持质量手册2. 有无向组织传达满足客户要求及法规要求(de)重要性3. 有无制定质量方针4. 质量方针是否包括以下承诺;满足要求,持续改善5. 质量方针是否提供目标框架6. 质量方针是否进行宣导7. 有无在各相关职能与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8. 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是否一致9. 质量目标是否可量化10. 有无规定组织职责11. 有无指定管理者代表并明确其职责12. 有无对质量意识职责,系统有效性等沟通13. 沟通过程是否监控效果是否有效14. 沟通无效时是否采取改善对策15. 有无监测客户满意度16. 有无利用所获信息进行分析与改善17. 有无实施内部审核18. 审核策划安排是否合理19. 审核准则、范围、频次方法是否界定20. 是否保持客观、公正、独立性21. 审核发现(de)不符合是否采取改善对策22. 有无追踪不合格(de)改善情况23. 有无对审核过程进行监测并进行总结24. 未达到预期目(de)时是否采取适当措施25. 有无按要求作管理审查并保留记录26. 审查输入是否完整27. 有无审查输出是否包括资源需求及改善决议28. 持续改善有无策划并实施29. 有无提供充分资源文件资料(de)控制:1. 文件发布前是否经核准2. 适当时候有无评审更新文件3. 文件更新是否再次经批准4. 所有质量管理文件是否登录列管5. 文件分发有地控制6. 相关人员是否均持有文件7. 各部使用文件是否为受控文件目为最新版本8. 文件是否清晰可读9. 作废文件是否可防止非预期使用10. 外来文件有无识别11. 外来文件(de)分发是否进行控制12. 文件控制(de)过程有效性有无监测13. 未达预期目(de)时有无采取适当(de)改善措施14. 记录(de)管理程序是否文件化15. 所有质量记录(de)保存期限有无规定16. 质量记录是否易于识别、检索17. 记录(de)保存过程有效性有无监测18. 未达预期目(de)时有无采取适当(de)改善措施人事行政部:1. 有无确定影响质量(de)人员所需能力2. 该等人员是否能胜任工作3. 该等人员是否具备应有(de)质量意识4. 有无按规定提供培训以提升该等人员(de)能力5. 培训(de)有效性有无评价6. 未达预期目(de)时有无采取适当(de)改善措施7. 该等人员教育、培训、技能、经历记录是否保留8. 是否资源充分厂务:1. 有无确定需列管(de)基础设施2. 有无提供维护该等设施(de)办法3. 有无实施维护4. 特殊工种人员有无合法上岗资格证5. 设施(de)保养维修过程有无监测6. 未达到预期目(de)有无采取适当(de)改善措施7. 有无拟定各产品质量计划8. 质量计划有无确定该产品(de)质量目标9. 过程、文件、资源(de)要求是否确定10. 所需(de)验证活动及记录有无确定11. 采购产品有无按规定实施检验12. 检验用器具有无在校正有效期13. 符合(de)证据是否保留14. 有无对进料不合格按规定处理并保留记录15. 记录是否指明有权放行(de)人员16. 紧急放行是否经权责人员(de)批准17. 进料不合格是否被识别以防止误用18. 进料不合格性质(de)记录是否被保留19. 纠正后(de)来检是否重检20. 有无按规定对进料不合格实施纠正及预防措施21. 有无对来料质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2. 来料检验过程(de)有效性有无监测23. 有无按规定实施制程检验24. 检验用器具有无在校正有效期25. 符合(de)证据是否保留26. 记录是否指明有权放行(de)人员27. 制程不合格是否被识别以防止误用28. 制程不合格性质(de)记录是否保留29. 有无对制程不合格按规定处理并保留记录30. 纠正后(de)重成品是否重检31. 有无按规定对不制程不合格实施纠正及预防措施32. 有无对制程质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33. 制程检验过程(de)有效性有无监测34. 有无按规定实施最终成品检验35. 成品不合格是否被识别以防止误用36. 成品不合格性质(de)记录是否被保留37. 有无对成品不合格按规定处理并保留记录38. 纠正后(de)成品是否重检39. 有无按规定对成品不合格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40. 有无对成品质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41. 顾客报怨等其他异常有无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42. 检验过程(de)有效性有无监测43. 有无确定所需(de)测量装置44. 有无按规定周期实施校准并记录45. 是否可追溯用46. 内部校准有无作业指导47. 校准状态是否可识别48. 有无防止失效(de)调整49. 测量装置(de)防护是否适当50. 失效时有无对其测量结果(de)有效性进行评估51. 有无对该失效设备及受影响(de)产品采取适当措施52. 测测软软有无实施能力确认53. 仪器校正(de)过程有无监测销售及售后服务:1. 顾客要求有无确定2. 顾客要求在接受前是否经评审并记录3. 对顾客做出满足要求(de)承诺是否有依据4. 是否确实满足顾客要求5. 要求变更时是否修改相应文件并通知相关人员6. 有无就业务上(de)问题随时保持与顾客(de)沟通7. 与顾客(de)沟通(de)过程(de)有效性是否进行监测8. 是否定期对顾客(de)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进行记录9. 有无对顾客(de)满意进行数据分析采购:1. 采购文件是否说明拟购(de)产品2. 当准备在供应商处验证产品时是否在采购文件中注明如何进行3. 采购产品是否符合采购要求4. 有无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应商(de)准则5. 是否有能力评价和选择供应商6. 供应商绩效有无进行数据分析7. 采购过程(de)有效性有无进行监测生产:1. 质量计划有无包括所有影响质量(de)制程2. 各制程有无提供作业指导书3. 作业指导书内容是否完整4. 有无表述产品特性(de)信息5. 是否使用了适当(de)生产设备6. 各项制程操作是否符合标准、法规、质量计划或程序规定7. 有无按规定进行制程监控8. 特殊制程有无进行确认9. 工作环境是否合适10. 生产及交付阶段有否对产品进行标识11. 是否符合追溯(de)要求12. 有无标识产品(de)合格状态并维持13. 有无对产品提供适当(de)维护方法14. 有无对所有(de)不合格物品进行隔离并标识15. 有无按规定对设备进行适当维护16. 有无明确(de)维护方法仓库:1. 有无规定收发(de)管理方法并遵守2. 有无使用指定(de)储存场所以防止产品变质或损坏3. 有无规定适当(de)搬运方法并遵守4. 有无对产品进行标识5. 储存下(de)产品有无防护措施是否适当6. 有无建立确保及时交货(de)生产计划及进度控制系统并执行一、环境因素识别不充分、评价不准确1.环境因素中没有把危险废弃物识别出来.2.重大环境因素(de)确定不准确.主要是对重大环境因素(de)评价准则理解不够,把握不准,对通过日常管理措施能有效控制但有重要环境影响(de)环境因素没有列入重大环境因素中;电气车间未将变压器油中氟氯联苯识别为重大环境因素,未提供氟氯联苯(de)回收处理证据;某厂原料车间没有把危险固体废弃物离子更换树脂辨识为环境因素,这应是一项重大环境因素;储运单位在做环境因素识别时没有考虑储罐原油泄漏后对环境造成(de)潜在重大影响;对废油抹布、酸碱中和池底泥等危险废弃物(de)影响评价为一般,没有从管理(de)角度考虑其环境影响;对危险固体废弃物没有辨识为重大环境因素.3.对本职工作范围内(de)环境因素识别不够.如工程、机动部门对设备选型方面(de)环境因素识别(关注)不足,检、维修风险评价中缺乏对环境因素(de)识别和处置;对检、维修施工作业中相关方所产生(de)危害、环境因素也未进行识别;技术部门未识别出“规划与设计过程”(de)环境因素,大型环保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项目无安全与环境评价;安全环保部门在火灾预案中对灭火以后(de)废水、废气和废残渣排放处理、废气检测等环境因素没有识别控制;部门岗位职责中缺乏环境方面(de)职责.二、环境法律法规识别和评审存在缺陷主要是法规识别不充分、不准确,其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如某些单位与自身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不相关(de)国际公约如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识别列入法律法规清单中,综合管理部门未识别出绿化过程中,有关农药使用方面(de)法律法规;有废气排放烟囱(de)单位没有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识别、评审与传达;电气车间法律法规目录清单中未收录国家有关氯乙联苯污染物环境保护(de)有关规定.三、环境保护应急预案缺少或不完善主要反映在应急预案中缺乏事故状态下环保问题现场处理(de)具体措施,对事故救援处理时(de)环境问题没有足够(de)识别,预案措施不完整,重大污染事故(de)应急处理预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四、现场违章排放(de)环境问题仍然存在如炼油厂某车间氨油分液罐,切废油操作时,废油切入下水井;某仪表车间(de)相关方装修现场刷油漆(de)毛刷放在水中没有处置;污水处理厂化验室(de)废旧试液直排,没有作为危险废弃物控制.五、重大环境因素控制和日常环保检查、污染控制措施及整改等相关管理不完整如某厂烯烃车间对装置连续半月排油含量超标采取(de)措施为强化检修制度,强化检修环保意识,杜绝用水冲地,组织人员对化污地沟进行清理,但未能提供整改(de)相应记录;某厂安全环保部门未能提供厂级重大环境因素运行控制检查记录.六、环境体系目标与现有环保目标管理未有机融合QHSE目标指标中针对环保问题制定(de)目标指标内容不全、针对性不强,有些重要(de)环保管理指标没有考虑进去.七、环保作业指导书存在执行不到位(de)情况如某油品储运单位铁路运输车间洗车投用方案中规定隔油池油面厚度达0.5m以上,应进行抽提污油,检查现场操作工未能准确说明操作程序要求,现场也未能提供出洗车投用方案.八、环境监测数据有超标现象有(de)单位对环境监测超标情况没有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和采取纠正预防措施.某厂化污取样口监测统计表中1—12月份,COD多次超标,所制定(de)预防纠正措施作为环保技术措施隐患冶理项目上报公司仅等待批复;某车间环境监测日报中(de)个别化污COD和空气悬浮物超标现象没有相应(de)原因分析和处理情况(de)记录;某二级单位提供(de)非甲烷烃气体排放监测报告中监测点不具体,没有排放高度和排放速度,也没有本地环保局确认盖章.1、厂房建设期间环保资料: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有资质(de)评估机构提供(de)评估报告2)环境影响报告批复——环保局批复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环保局验收4)消防验收报告——消防部门验收2、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1)环境因素识别不齐全,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a、未能充分按生产经营过程(de)范围来识别,比如:生产经营范围包括有销售,但对销售过程中(de)环境因素未识别;b、未能按生产工艺流程(de)顺序进行识别,识别环境因素没有顺序,最易导致缺漏;c、未考虑到过去发生过(de)、将来计划(de)因素,如:公司拟扩建新厂房,对于扩建厂房过程中存在(de)环境因素未加以识别;d、未充分考虑到产品(de)生命周期来识别,如:产品设计过程中材料(de)选用,产品报废后(de)回收处置.2)环境因素评价不合理,对重要环境因素(de)确定存在偏差.3)环境因素未及时更新,如:a、产品(de)生产工艺发生了变化,但未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b、产品(de)材料发生了变化,未及时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c、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了变化,未及时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d、厂房迁移到新址,未及时地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3、重要环境因素(de)控制策划:1)未能对所有(de)重要环境因素确定其控制方法/程序;2)对重要环境因素(de)控制要求未能形成相应规定,如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或其他方式.4、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de)识别、评审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不充分,特别是地方法规、客户(de)要求未识别到位;2)对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未进行适用性评审,未能识别到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中具体(de)适用条款;3)未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分发至相关部门、岗位人员;4)未及时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更新,对已修订、更新、作废(de)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未能及时重新识别、收集、评审.5、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1)未能充分考虑到重要环境因素来制定环境目标;2)对已确定(de)环境目标未规定其具体(de)指标,部分指标无法测量;3)对所有(de)目标、指标未能予以制定对应(de)管理方案,管理方案(de)职责不明确、起止日期不清楚、缺乏资金预算;4)未能根据管理方案(de)实施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修订,如公司已迁址、执行(de)环境标准发生了变化等情况下未对管理方案进行修订.6、组织机构、职责、权限、资源:1)对各岗位职责、权限中缺少环境管理方面(de)要求;2)对关键岗位(如:化验员、机修、清洁工、仓管员、作业员等)未规定其任职能力要求;3)环保设施(de)投入不足,如生产污水每天产生120吨,但污水处理站每天(de)处理能力仅80吨.7、能力、培训和意识(人力资源管理):1)关键岗位人员(de)配备不足,或能力未能满足要求,如污水处理站(de)作业员只会用Ph值试纸进行酸碱度(de)测试,对其他指标(de)化验不具备能力;2)全员环境意识培训不足,或有培训但缺乏培训后(de)考核、培训效果评价;3)岗位人员对自己所在(de)岗位存在(de)重要环境因素不清楚,对重要环境因素(de)控制方法不熟悉.8、信息交流:1)对重要环境因素需要(de)信息交流未予以规定;2)未建立外部信息交流(de)渠道,如当外部相关方(社区居民等)对公司有意见需要投诉时,没有对外公开(de)投诉、信箱或其他方式;3)对外部相关方(de)投诉、抱怨未形成记录,未能及时进行处理,处理后未及时对相关方进行回复;4)缺乏内部相关方(de)信息交流,如内部宣传、讲座、会议等.9、文件控制:1)文件未有分发至具体(de)岗位,特别是关键岗位处;2)文件(de)适宜性未及时进行评审、更新,如法律法规发生了变化,但未及时对相关文件进行适宜性评审,未及时进行必要(de)更新;3)文件(de)形式不适宜,如MSDS资料为英文版,但现场操作人员对英文(de)识别能力不足.10、运行控制:1)运行控制程序中未明确规定规定(de)标准,如污水/噪声/废气控制程序中未明确执行(de)是国家或地方(de)何标准,何时段,何级别标准;2)未能将运行控制(de)要求通报至供方,如化学品供应商、工程分包方等等;3)现场环境运行控制主要存在(de)缺失:a、垃圾分类未明确规定,执行不到位,存在可回收、不可回收或危险废物混放(de)现象;b、现场由于机械油(de)泄漏导致(de)污染未及时清理、纠正;c、环保设施未能提供维护保养(de)证据;d、环保设施(de)运行不正常,如车间废气抽排系统未运行,或有运行,但排气口处(de)净化池无水;e、化学品使用、储存现场未配备MSDS资料;f、产生粉尘、碎屑(de)岗位(如砂磨、锯床、刨床、车床等工序)对粉尘、碎屑未进行收集,到处飘洒,也未及时清理;g、易燃易爆品与其他易燃物混放,危险品未设独立空间存放;h、污水处理站投药记录不全,未能掌握投药(de)时间、剂量;i、废油、废液以及其他危险废物(de)交接、流转无记录,最终处理无危险废物处理联单(危险废物(de)处理必须由有资质(de)机构进行处理,处理时开具统一(de)处理联单).11、应急准备与响应:1)未能针对潜在(de)重要环境因素制定对应(de)应急计划,通常包括消防应急预案、化学品泄漏/爆炸应急预案、环保设施失灵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2)有制定应急计划/预案,但未展开相应(de)培训、演练;3)有进行应急演练,但对演练(de)效果、应急程序进行评价;4)应急预案执行后或演练后,未对应急程序进行评审,未及时对应急程序进行修订.12、监测和测量:1)对监测和测量(de)策划不足,未确定应进行监测和测量(de)项目、采取(de)方法、监测(de)频率;2)未对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de)执行状况进行监测和测量;3)未能提供对日常运行管理过程(de)监控记录;4)未定期进行噪声、废气/粉尘、废水(de)监测,应进行至少一年一次(de)监测,一般委托当地环境监测站或其他有资质(de)环境监测机构进行;5)自有监测设备未定期进行校准或检定,如噪声测试仪、污水化验设备等;6)污水处理站未能提供对污水监测、化验(de)记录,或有监测但频率不符合文件规定(de)要求.13、合规性评价:1)未形成“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2)未能提供合规性评价(de)证据,至少一年一次;3)有对环境法律法规(de)执行情况进行合规性评价,但对其他要求方面未进行合规性评价;4)合规性评价未能覆盖所有适用(de)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14、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1)发生环境不符合情况时,未及时进行处理(纠正);。
CQC认证-内审检查表(附记录)
B工厂是否按照文件要求对供应商进行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并保存对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记录
供应商的评定和日常管理记录,有按照文件要求进行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并保存好记录。
C是否已建立了进货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检验/验证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
A.是否制订并实施了出厂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以验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检验程序中是否包括检验项目、内容、方法、频次和判定等,并保存相应的检验记录?
建立《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产品例行检验规范》和《产品确认检验规范》,规定检验项目、内容、频次、方法、判定条件等内容。质检部保存有例行检验记录。
C是否保存了重要部件或组件的返修记录及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
有不合化的内部质量审核程序,并记录审核结果;其内容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如果有文件,请给出参考文件号;
已建立《内部质量审核程序》,且按程序要求制定内审计划进行内审。并记录审核结果,内容符合要求;
环境清洁有序,宽敞明亮,符合要求。
D对生产过程中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是否进行了监控?查监控证据。
在认证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确认浸漆、烘烤等工序为关键工序,且已做监控。
E是否建立并实施了关键设备文维护保养制度,并按照规定进行维护保养?查阅相应的文件和维护保养证据。
建立《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建立“设备台帐”,建立设备日常保养记录和保养检修记录。设备的日常保养记录填写齐全。
F是否在生产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过程检验?查阅相关文件和过程检验记录。
建立《过程检验规范》,对生产主要工序进行工序后的过程检验。
通过例行检验记录、生产记录、原材料检验记录进行追溯。
质量体系认证内审全部资料内审全部资料
质量体系认证内审全部资料什么是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体系认证是指通过认证机构的审核,以证明企业所执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质量体系认证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增强企业形象和竞争力,并严格控制产品/服务的质量。
什么是内审?内审是对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自评价和持续改进的过程。
通常,内审由企业的内部审核员进行,也可以由受过培训的第三方人员进行。
内审包括审查企业的业务流程、审核记录、文件和资料等,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并确保体系符合企业的商业目标。
什么是质量体系认证内审全部资料?质量体系认证内审全部资料是指企业在进行内审过程中需要准备和整理的全部文件和资料,包括企业的质量管理文件、审核记录、财务文件等。
为了便于管理和查阅,企业需要对这些文件和资料进行分类和归档,以确保能够快速和准确地找到需要的文件和资料。
质量体系认证内审全部资料的分类和归档1. 质量管理文件质量管理文件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文件,必须要进行分类和归档。
其中包括:•质量手册:包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政策和目标等内容。
•程序文件:包括企业各种业务流程的要求和规范。
•工作指导书:包括企业质量管理相关的各种工作指导和规范。
•相关记录:包括质量管理相关的各种记录和表格等。
2. 审核记录审核记录包括审核过程中的议事录、检查表、报告和会议记录等。
这些记录通常需要按照日期顺序归档,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查阅。
此外,这些记录也需要进行备份和保存,以确保不会丢失重要信息。
3. 财务文件财务文件包括企业账户、帐单、凭证、支票和发票等。
这些文件需要按照财务年度进行分类和归档,并依照相关规定保存一定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事项企业在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内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所有的文件和资料必须真实、准确,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文件和资料的存放位置必须明确,以便可以快速和准确地找到需要的文件和资料。
•在进行内审之前,企业必须做好准备工作,确保体系符合要求。
ISO9001-内审检查表(附检查记录)
b)保留确认进程按策划进行的证据文件.
√
2.组织QMS进程是否被肯定和治理?进程间次序及关系是否被肯定和治理?
√
3.组织QMS症结进程所需资本和信息是否充分,足以支撑进程有用运行和监控?
i)推动改良;
j)明白公司内部职责分工,支撑其他治理者实行其相干范畴的职责
√
2.组织肯定的实用的司法律例有哪些?这些司法律例分担部门是否清楚并得到有用履行?组织是否评价其行动和成果相符司法律例的情形,发明不相符之处,是否采取改良措施?
√
3.最高治理者是否组织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并使其成为组织核心,成为建立.实行.保持和改良QMS的主旨?
√
4.组织QMS及进程测量和监控点是否肯定并有用?对测量和监控成果是否有剖析.改良运动?
√
5.组织是否消失对产品德量有影响的外包进程?若有,在组织QMS中是否明白并实行了掌握?
√
5.1
引导感化和承诺
5.1.1
总则
1.最高治理者对知足顾客请求有何设法主意?现以何方法传达知足顾客请求的重要性,并供给其身材力行的证据?
表1外部相干方及请求与期望
相干方
请求与期望
司法律例及监管机关
相符司法律例请求
顾客.最终用户或受益人
供给的技巧筹划或研发的产品相符最初提出的请求
银行
有才能付出银行的款子
外部供给商
价钱合理,结算实时,有规范的流程或手续
第三方认证办事机构
知足ISO9001体系请求,中断改良质量治理体系
第三方监测机构
合营监测
f)在公司内进行沟通,确保全员懂得有用的质量治理和相符质量治理体系请求的重要性,积极自动参与和合营,经由过程考察.培训.分享常识.嘉奖轨制,促使.指点和支撑员工尽力进步其本质,进步质量治理体系的有用性和治理绩效;
质量体系认证-内审检查表
质量体系认证-内审检查表1. 前言本文档主要介绍质量体系认证内审检查表。
随着全球市场的逐步开放,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此,许多企业开始了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以获得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认证。
本文档将介绍内审检查表,帮助企业进行内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2. 检查内容本检查表总共包括8个部分,分别为:2.1 组织机构•是否有明确的质量领导及质量组织机构?•质量体系的职责、权限和关系是否明确?•是否建立了文件控制体系,包括编制、审批、发布、实施、更新的规定?•是否建立了记录控制体系,包括记录的编号、文件名、版本、修改、储存、保护和保管的规定?2.2 人员•是否建立了员工培训计划?•是否为员工制定了培训计划和程序?•培训的内容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员工是否定期接受培训?2.3 设备管理•是否建立了设备校准程序?•是否建立了设备维修养护程序?•设备维修养护计划是否定期执行?•设备维修养护记录是否符合要求?2.4 过程管理•是否对生产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是否制定了生产计划?•是否建立了过程监测和控制机制?•过程数据是否能够满足质量要求?2.5 产品管理•是否设置了产品检验标准?•是否对产品进行统计抽样检验?•是否建立了产品不良品管理体系?•是否对产品的返修、返工和报废进行记录和管理?2.6 供应商管理•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评估?•供应商评估标准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对供应商进行监督和管理?•是否建立了供应商管理记录?2.7 品质管理•是否建立了品质管理手册?•是否建立了品质管理程序?•是否建立了检验记录和品质控制图?•是否定期进行内部审查和改进?2.8 变更管理•是否建立了变更管理规定?•是否建立了变更分析和评审程序?•是否对变更进行了确认和记录?•是否做了变更后的验证?3.本文档介绍了质量体系认证内审检查表。
通过对检查表中的各项内容进行检查,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质量认证)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质量认证)质量管理系统审查检查表质量管理系统审查检查表标准评项目要求应供应文件检查记录条款分因素 4- 质量管理系统4.1总要求组织能否依照ISO/TS. 依据 ISO/TS16949 : 2002的要求建立质16949 : 2002查阅了依据系统的要求编制了质量管理系统,并形成文件?或变换矩阵编量手册制的质量手册。
(4.1 )组织能否依照ISO/TS. 与重要员工16949 : 2002的要务实行和会谈。
企业依据系统的要求建立了质量保持已建立的质量管理体. 有效实行的管理系统系?模范。
(4.1 ). 质量管理体组织能否依照ISO/TS系连续改进16949 : 2002 的要求连续改的模范和状进其质量管理系统的有效态,不是纠正查阅了系统的连续改进计划性?措施。
( 4.1.1.1 ). 管理评审结果。
组织的质量管理系统能否:a)鉴别质量管理系统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b )确立这些过程的顺利和互相作用?c)确立可以用于保持这些过程的运作与控制的有效性的准则和方法。
(4.1.a , b , c)组织的质量管理系统能否:a)保证可以获取必需的资源和信息 ,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作和监测 ? .依据ISO/TS16949:2002 或变换查阅了质量手册矩阵编制的质量手.评审质量管理系统的所有因素,以确保其连续的适合性和有查阅了质量成本计划和监控记录、b)监测、丈量和解析这些过效性。
质量目标的监控记录和业务计划程?. 质量成本指的监控记录。
c)实施必要的措施, d)标的评审。
查阅了管理评审计划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 管理评审会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议记录,列席连续改进?人数和充足( 4.1.d 、 e、 f )的频次。
.行动计划和追踪活动。
组织能否依照ISO/TS16949 : 2002 的要求管理其查阅了企业编制的系统过程流程质量管理系统所需的过程?图(4.1 )组织能否对影响产品吻合要查阅了外包控制程序,供方质量协求的外包过程实行控制?议(4.1 ).依据 ISO/TS对影响产品吻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的控制,组织能否在质16949:查阅了质量手册,手册中规定了公2002或变换量管理系统中加以鉴别?司的外包过程矩阵编制的(4.1 )质量手册》因素 4.2 文件要求4.2.1 总则质量管理系统文件能否包含以下方面:a)形成文件的质量目标和质量目标 b )?c)质量手册d )标 e)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f )组织为保证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需的文件?g )本标 h )准所要求的记录(见 4.2.4 )?(4.2.1 )质量手册组织能否编制并保持包含以下方面的质量手册:a)质量管理系统的范围, b )包含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见ISO/TS16949 :2002 中 1.2 )?c)为质量管理系统编制的.依据ISO/TS16949:2002 或变换矩阵编制的质量手册。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记录
江门市新会区某某印刷有限公司2006年度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记录整理:人事部2007年1月5日江门市新会区某某印刷有限公司2006年度内审计划1、审核目的:检查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能否正式申请认证。
2、审核范围: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部门及ISO的所有过程。
3、审核准则: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相关法律法规及产品的标准等。
4、审核计划:图例说明:计划审核已进行纠正措施已制定纠正措施已验证江门市新会区某某印刷有限公司内审实施计划1、目的: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进行审核,确认公司是否具备申请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认证的条件;2、审核范围: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各个部门,不包含生活区。
3、审核准则:a.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b.本公司管理体系文件;c.相关的法律法规;4、审核组成员5、审核时间:2006年12月1日6、日程安排编制:批准:江门市新会区某某印刷有限公司内部审核报告不符合项分布表江门市新会区某某印刷有限公司不符合报告江门市新会区某某印刷有限公司不符合报告江门市新会区某某印刷有限公司不符合报告江门市新会区某某印刷有限公司审核检查表审核部门:管理层江门市新会区某某印刷有限公司审核检查表审核部门:人事部江门市新会区某某印刷有限公司审核检查表审核部门:经营部江门市新会区某某印刷有限公司审核检查表审核部门:生产部。
质量体系的审核
质量体系的审核
质量体系的审核是指对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审查,以确保其符合相关质量管理标准的要求。
这种审核通常由第三方机构或内部审计团队来执行。
质量体系的审核可以分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两种类型。
1. 内部审核:内部审核是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或内审团队执行的审核过程。
它旨在评估和监督组织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提供改进建议。
内部审核可帮助组织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内部审核的步骤包括:
- 确定审核范围和目标
- 收集和分析相关文件和记录
- 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
- 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和有效性
- 发现问题和不符合要求的地方
- 提供改进建议和建议
2. 外部审核:外部审核是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的审核过程,以评估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国际、行业或客户规定的标准要求。
外部审核通常由认证机构或注册审核员执行,并颁发相应的认证证书。
外部审核的步骤包括:
- 准备审核计划和时间表
- 进行文件审查,评估组织的质量管理文件和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实地观察和访谈,确认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和有效性
- 评估组织的质量管理绩效和改进措施
- 发现问题和不符合要求的地方
- 提供改进建议和建议
- 颁发认证证书(如果符合要求)
质量体系的审核对于组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解决潜在的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并增强组织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同时,质量体系的审核也是客户、合作伙伴和监管机构评估组织质量能力的重要依据。
体系审核记录表
体系审核记录表1. 体系审核记录表的作用:体系审核记录表的主要作用是记录和跟踪体系审核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以确保审核活动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它可以用于记录审核计划、审核员信息、审核范围、审核时间、审核对象、审核结果、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2. 体系审核记录表的内容:体系审核记录表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审核计划,包括审核的时间安排、审核范围、审核对象等信息。
审核员信息,记录参与审核的审核员的姓名、资质、经验等。
审核准备,记录审核前的准备工作,如审核文件的准备、审核对象的通知等。
审核过程,记录审核活动中的关键信息,如审核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审核方法和技术、审核的内容和范围等。
审核结果,记录审核的结果,包括发现的问题、改进机会和建议等。
审核报告,记录审核的总结和结论,包括对体系的符合性评价、改进建议等。
审核后续,记录审核后的跟踪和闭环措施,如问题的处理和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3. 体系审核记录表的格式:体系审核记录表可以采用表格形式,其中包含各个字段用于记录不同的信息。
表格的列可以包括审核日期、审核地点、审核员姓名、审核对象、审核结果等,而行则表示不同的审核活动。
4. 体系审核记录表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体系审核记录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填写和更新相关信息。
保护审核记录的机密性,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查阅。
审核记录应保存一定的时间,以便于追溯和审计。
审核记录表应与其他相关文件和记录相互关联,以便于整体体系的管理和改进。
总结:体系审核记录表是一种用于记录和跟踪组织体系审核过程的工具,它的作用是确保审核活动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它包括审核计划、审核员信息、审核准备、审核过程、审核结果、审核报告和审核后续等内容。
在使用体系审核记录表时,需要注意保护机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并与其他相关文件和记录相互关联。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内部审核及审核计划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内部审核及审核计划导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加剧,质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实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经成为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这不仅可以证明企业符合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而且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企业公信力和品牌形象。
但是,认证并非一次性的事情,企业还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内部审核体系,以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转。
本文主要从内部审核的角度,探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过程中的内部审核及审核计划。
一、内部审核的作用与意义内部审核,顾名思义,是指企业内部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自我评估、监测和纠错的过程。
内部审核作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重要环节,具有以下作用和意义:1. 纠偏发现问题。
内部审核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并纠正潜在和实际问题,及时排除存在的缺陷和隐患,从源头上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2.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内部审核可以评估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发现不足和改进的空间,提供有效的改进建议和措施,确保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要求并持续有效。
3. 提高员工意识和参与度。
内部审核不仅要求企业内部审核员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还需要通过培训和认可,提高员工的意识和参与度,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和贡献。
二、内部审核的程序内部审核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审核准备内部审核员首先要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标准,熟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工作指导书,准确理解审核的标准、目标和范围,分析和评估审核的风险和机会。
2. 安排审核内部审核员要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审核周期和标准,制定审核计划和安排审核人员,确定审核类型、过程和内容,准备审核工作文件和表格。
3. 实施审核内部审核员根据审核计划和文件,实施审核工作,了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记录的实施情况和符合性,评估流程控制和符合性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核查非符合项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发现机会和优化建议。
审核员应当注意收集必要的证据和记录。
2024年公司认证前质量体系评审末次工作会议内容记录
会议记录表会议名称公司认证前质量体系评审末次主持夏洛工作会议日期:2024.2.28时间:13:30-14:30地点:会议室出席人员(部门)会议目的:对公司质量体系评审结果进行总结,改正不足。
会议内容记录:质管部部长黑莉汇报内审情况:公司内审小组利用三天时间根据GSP现场指导原则并结合公司实际制订的内审方案对公司各部门及岗位进行了全面检查内审,本次内审末次会议对内审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内审,我们认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比较完善并能有效运行,能够有效开展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活动,可以保证经营全过程的药品质量。
公司组织机构完善,设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职能部门,每个职能部门和岗位都有明确的质量职责,各部门能够在职责范围内独立履行职责,开展相应的质量管理活动。
公司严格按GSP要求设置岗位并配置人员,组织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及在岗教育,人员及培训基本符合GSP规定要求。
公司按照GSP及其附录要求,并结合公司经营实际情况,制订了符合公司实际的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文件内容包括:药品质量管理制度、部门及岗位职责、标准操作规程、各类档案、报告、记录和凭证等内容。
本次内审发现,《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已于2024年1月1日实施,公司质管部未能及时修订质量管理文件。
公司具有与药品经营规模相适应办公与储存场所,软硬件设施设备完善并能正常运行,各项记录和档案基本符合GSP要求。
公司重视对计量器具、温湿度在线监测设备的校准和验证工作,并制定验证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各部门按有关制度及规定实施计量及验证工作。
本次内审发现,有个别温湿度记录变送器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定期校准。
公司的药品经营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能覆盖企业药品经营购销存全过程,并符合GSP要求,记录内容真实完整,相关数据相互衔接、准确,能够实现经营药品的质量追溯。
公司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使用严格按照各岗位人员授权,各岗位人员凭各自的账号、密码登陆系统进行数据的录入、修改等相关操作。
一个完整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内审)应包括哪些步骤
一个完整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内审)应包括哪些步骤目前,很多企业对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了解比过去更深入,管理也越来越规范。
内部审核是检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绩效的有效方法,是推动持续改进的动力,因此,内审员的审核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
如何进行内部审核也是很多管理者关心的问题,一个完整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内审)应包括哪些步骤呢?本文将就内部审核的方法与技巧与各位质量人分享,内容仅供参考。
◆◆◆◆01 .内部审核的策划与准备1.编制年度审核计划每年年初,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制年度审核计划,审核方式分为管理体系全过程审核及管理体系要素审核,管理体系全过程审核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制定的年度计划应覆盖管理体系涉及全要素和所有部门。
当出现以下特殊情况时应增加审核频次:a. 管理体系有重大变更或机构和职能发生重大变更时;b.内部监督员发现某质量要素存在严重不符合项;c.出现质量事故,或客户对某一环节连续申诉、投诉;d.认证认可机构安排现场评审或监督评审前;年度审核计划经审批后,组织实施。
2.审核前准备①成立内审组:质量负责人依据管理体系审核年度计划的审核内容和审核对象组建内审组,内审组成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且内审员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
质量负责人召开内审组组员会议,任命内审组组长和宣读内审员守则,并依据内审年度计划提出本次评审目的、范围内容和要求。
②内审实施计划的制定:内审组长制定内审实施计划,要依据本机构的职能分配表编制各受审核部门的审查内容,由质量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实施计划应在正式审核前一周由内审组长发至各有关部门和人员。
③审核组预备会:内审实施计划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预备会议,研究有关体系文件并应决定是否需要补充文件,明确分工和要求,确保每位内审员都清楚了解审核任务,全部完成审核前的准备工作。
④编制检查表:审核前,内审员应根据分工编制检查表,内审检查表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内审实施的质量,因此在整个内审中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认证)内部质量体系
审核记录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共页,第1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共页,第2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共页,第 3 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共页,第 4 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共页,第5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共页,第6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供销部共页,第7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供销部共页,第8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供销部共页,第9页
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供销部共页,第10页
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供销部共页,第11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供销部共页,第12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办公室共页,第13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办公室共页,第14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办公室共页,第15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办公室共页,第16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办公室共页,第17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办公室共页,第18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生产部共页,第19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生产部共页,第20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生产部共页,第21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生产部共页,第22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生产部共页,第23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生产部共页,第24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生产部共页,第25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生产部共页,第26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
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生产部共页,第27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质量部共页,第28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质量部共页,第29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质量部共页,第30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质量部共页,第31页
注:符合√不符合×审核员日期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MC/QW03-2001
受审部门质量部共页,第32页。